姚氏宗亲网

标题: 寻河南浙江山东湖北江苏枢燧姚氏源流线索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5-24 18:34
标题: 寻河南浙江山东湖北江苏枢燧姚氏源流线索

& v7 E* w  U6 d3 v

寻河南浙江山东湖北江苏枢燧姚氏源流线索


" ^+ f5 Y. ^9 a0 g+ ~( Y( A


8 k7 Q) v8 D5 A$ [2 h- E' r

据本家族谱记载:“元起北方入主中夏,枢燧二公未见柄用,因散处海隅,其后遂大于吴兴一郡”。 “我族自元学士枢公纂谱以来传十二世后吴与官谱复出”,始迁祖之远公“系元学士枢公十七世孙,旧为吴兴望族” 。(详见寻根问祖论坛《寻湖北应城当阳汉川随州之远姚氏源流线索》帖所附资料)


+ |2 o# g1 x* W$ o

据河南辉县姚屯的QQ1102365929网友在百度吧留言:“据考证,元顺帝时期,姚枢的第四代孙遭人诬陷被朝廷判满门抄斩。由于提前得到了消息,姚枢后人分四支分别逃往聊城,黄河南,上海和南京。明朝洪武二年至永乐十四年之间,黄河南的一支返回辉县,就是我的祖上。我们以前的家谱有记载,但在文革期间丢失了。”辉县市委统战部任鸿昌先生撰文指出河南辉县西关、姚屯姚氏皆是姚枢后裔,而且"有族谱可查"。

0 A, @3 R3 `0 }

据本坛dylfm网友帖:“家谱记载,远祖为元代理学名士姚枢。”元末枢公后人流落浙江金华,再到浙江湖州。传十代后,明初有姚凤公由湖州迁江苏泰兴。


& r3 F$ u% g5 O  v$ H( N

据以上信息推测,枢燧二公后裔现主要聚居在河南、浙江、山东、湖北、江苏五省。姚氏宗亲特别是上述五省宗亲,凡悉枢燧姚氏源流线索,烦请跟帖或留下联系方式或信寄:stowind@qq.com.企盼指点,不胜感激!


. k& W; Z7 T! v7 |$ H) R! d& G


, w1 R5 x- }8 g- S1 h' A( \, e

# B6 }' j2 o# [# g$ E


作者: 姚东妙    时间: 2011-5-24 20:54
回复 1# 姚立行
4 A8 Y! T1 v0 S
4 h- D! r% B+ O* C% |7 f  x; a; p& ~6 w" B, G6 L6 y
    总会有人知其一的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5-27 12:32


  P% |# T' R" ~

+ m2 u: U) }; c( ?  H8 K, w. I( L

2 C% `, r9 d9 i9 C

据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QQ897468968宗亲网友在百度吧留言:“我是陕西泾阳社树姚后人,家谱在文革时被烧,据上辈所传我们应是元代姚枢、姚燧后裔。”该宗亲还诚请大家帮忙查证:姚燧其坟葬在何处?姚燧之子姚城何时封为元朝驸马?姚燧儿子埙、圻、城有无史料可阅?二十世祖姚炜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首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族人续修的家谱何处可见?姚枢、姚燧神道功碑何处可有?

$ \5 G) Q9 r4 {. e

据此条信息推测:陕西省或许也有枢燧姚氏后裔聚居,而且或有元泰定四年(1327年)姚炜首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族人续修的家谱流传于世!烦请知悉上述历史的宗亲不吝赐教!


; s3 @# W! z" G7 z

; m/ Y! Q. V8 E9 w. E) N; b4 ~/ k6 ?


* ^  D4 T6 T$ i" j6 b- U

5 p4 u- K* h: F/ r) r; C

3 j  A8 D! `, t' h4 F9 O7 T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5-30 18:06

元史 》作者:宋濂等)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t) h; x) U$ n# {

7 Y% h; p3 [% O5 G

姚枢传


, W- e3 v$ E( ^  q; c4 `4 R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力学,内翰宋九嘉识其有王佐略,杨惟中乃与之偕觐太宗。岁乙未,南伐,诏枢从惟中即军中求儒、道、释、医、卜者。会破枣阳,主将将尽坑之,枢力辨非诏书意,他日何以复命,乃蹙数人逃入篁竹中脱死。拔德安,得名儒赵复,始得程颐、朱熹之书。辛丑,赐金符,为燕京行台郎中。时牙鲁瓦赤行台,惟事货赂,以枢幕长,分及之。枢一切拒绝,因弃官去。携家来辉州,作家庙,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惇颐等象,刊诸经,惠学者,读书鸣琴,若将终身。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以归,谓其徒曰:“曩所授受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既而尽室依枢以居。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大喜,待以客礼。询及治道,乃为书数千言,首陈二帝三王之道,以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次及救时之弊,为条三十,曰:“立省部,则庶政出一,纲举纪张,令不行于朝而变于夕。辟才行,举逸遗,慎铨选,汰职员,则不专世爵而人才出。班俸禄,则赃秽塞而公道开。定法津,审刑狱,则收生杀之权于朝,诸侯不得而专,丘山之罪不致苟免,毫发之过免罹极法,而冤抑有伸。设监司,明黜陟,则善良奸窳可得而举刺。阁征敛,则部族不横于诛求。简驿传,则州郡不困于需索。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以为育人才、厚风俗、美教化之基,使士不媮于文华。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禁游惰,则民力纾,不趋于浮伪,且免习工技者岁加富溢,勤耕织者日就饥寒。肃军政,使田里不知行营往复之扰攘。周匮乏,恤鳏寡,使颠连无告者有养。布屯田以实边戍,通漕运以廪京都。停债负,则贾胡不得以子为母,破称贷之家。广储蓄、复常平以待凶荒,立平准以权物估,却利便以塞幸途,杜告讦以绝讼源。”各疏施张之方,其下本末兼该,细大不遗。世祖奇其才,动必召问,且使授世子经。宪宗即位,诏凡军民在赤老温山南者,听世祖总之。世祖既奉诏,宴群下,罢酒将出,遣人止枢,问曰:“顷者诸臣皆贺,汝独默然,何耶?”对曰:“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廷臣间之,必悔而见夺,不若惟持兵权,供亿之需取之有司,则势顺理安。”世祖曰:“虑所不及者。”乃以闻,宪宗从之。枢又请置屯田经略司于汴以图宋;置都运司于卫,转粟于河。宪宗大封同姓,敕世祖于南京、关中自择其一。枢曰:“南京河徙无常,土薄水浅,舄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于是世祖愿有关中。壬子夏,从世祖征大理,至曲先脑儿之地。夜宴,枢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事。明日,世祖据鞍呼曰:“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枢马上贺曰:“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幸,有国之福也。”明年,师及大理城,饬枢裂帛为旗,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由是民得相完保。丙辰,枢入见。或谗王府得中土心,宪宗遣阿蓝答儿大为钩考,置局关中,以百四十二条推集经略宣抚官吏,下及征商无遗,曰:“俟终局日,入此罪者惟刘黑马、史天泽以闻,余悉诛之。”世祖闻之不乐。枢曰:“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较,远将受祸。莫若尽王邸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及世祖见宪宗,皆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因罢钩考局。世祖即位,立十道宣抚使,以枢使东平。既至郡,置劝农、检察二人以监之,推物力以均赋役,罢铁官。二年,拜太子太师。枢曰:“皇太子未立,安可先有太师?”以所受制还中书,事见《许衡传》。改大司农。枢奏曰:“在太宗世,诏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仍袭封衍圣公,卒,其子与族人争求袭爵,讼之潜藩,帝时曰:‘第往力学,俟有成德达才,我则官之。’又曲阜有太常雅乐,宪宗命东平守臣辇其歌工舞郎与乐色俎豆至日月山,帝亲临观,饬东平守臣,员阙充补,无辍肄习。且陛下闵圣贤之后《诗》、《书》不通,与凡庶等,既命洛士杨庸选孔、颜、孟三族诸孙俊秀者教之,乞真授庸教官,以成国家育材待聘风动四方之美。王镛炼习故实,宜令提举礼乐,使不致崩坏。”皆从之。诏赴中书议事,及讲定条格,且勉谕曰:“姚枢辞避台司,朕甚嘉焉。省中庶务,须赖一二老成同心图赞,其与尚书刘肃往尽乃心,其尚无隐。”及修条格成,与丞相史天泽奏之,帝深嘉纳。李璮谋叛,帝问:“卿料何如?”对曰:“使璮乘吾北征之衅,濒海捣燕,闭关居庸,惶骇人心,为上策。与宋连和,负固持久,数扰边,使吾罢于奔救,为中策。如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此成擒耳。”帝曰:“今贼将安出?”对曰:“出下策。”初,帝尝论天下人材,及王文统,枢曰:“此人学术不纯,以游说干诸侯,他日必反。”至是,文统果因璮伏诛。四年,拜中书左丞,奏罢世侯,置牧守。或言中书政事大坏,帝怒,大臣罪且不测者,枢上言:太祖开创,跨越前古,施治未遑。自后数朝,官盛刑滥,民困财殚。陛下天资仁圣,自昔在潜,听圣典,访老成,日讲治道。如邢州、河南、陕西,皆不治之甚者,为置安抚、经略、宣抚三使司。其法,选人以居职,颁俸以养廉,去污滥以清政,劝农桑以富民。不及三年,号称大治。诸路之民望陛下之拯己,如赤子之求母。先帝陟遐,国难并兴,天开圣人,缵承大统,即用历代遗制,内立省部,外设监司,自中统至今五六年间,外侮内叛继继不绝,然能使官离债负,民安赋役,府库粗实,仓廪粗完,钞法粗行,国用粗足,官吏迁转,政事更新,皆陛下克保祖宗之基、信用先王之法所致。今创始治道,正宜上答天心,下结民心,睦亲族以固本,建储副以重祚,定大臣以当国,开经筵以格心,修边备以防虞,蓄粮饷以待歉,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是可以光先烈,成帝德,遗子孙,流远誉。以陛下才略,行此有余。迩者伏闻聪听日烦,朝廷政令日改月异,如木始栽而复移,屋既架而复毁。远近臣民不胜战惧,惟恐大本一废,远业难成,为陛下之后忧,国家之重害。帝怒为释。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事。其年,襄阳下,遂议取宋。枢奏如求大将,非右丞相安童、知枢密院伯颜不可。十一年,枢言:“陛下降不杀人之诏。伯颜济江,兵不逾时,西起蜀川,东薄海隅,降城三十,户逾百万,自古平南,未有如此之神捷者。今自夏徂秋,一城不降,皆由军官不思国之大计,不体陛下之深仁,利财剽杀所致。扬州、焦山、淮安,人殊死战,我虽克胜,所伤亦多。宋之不能为国审矣,而临安未肯轻下,好生恶死,人之常情,盖不敢也,惟惧吾招徕止杀之信不坚耳。宜申止杀之诏,使赏罚必立,恩信必行,圣虑不劳,军力不费矣。”又请禁宋鞭背、黥面及诸滥刑。十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献。
' b& `& v) l: Y. x. Y. C    枢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有负其德,亦不留怨。忧患之来,不见言色。有来即谋,必反复告之。
* [+ F# b. E- r" r$ _& q: H   子炜,仕为平章政事;从子燧,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以文章大家知名,卒谥曰文。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5-31 12:58

元史 》姚燧传


2 L- G" w  F7 C  Q% f" H" d

(作者:宋濂等,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
3 z. k8 |, B" ]; V7 F

姚燧,字端甫,世系见燧伯父枢传。父格。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年十三,见许衡于苏门。十八,始受学于长安。时未尝为文,视流辈所作,惟见其不如古人,则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读韩退之文,试习为之,人谓有作者风。稍就正于衡,衡亦赏其辞,且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至元七年,衡以国子祭酒教贵胄,奏召旧弟子十二人,燧自太原驿致馆下。
. {. e: [$ L. [. Z' n9 g- o
  燧年三十八,始为秦王府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中兴等路学校。十二年,以秦王命,安辑庸蜀。明年,汉嘉新附,入谕其民。又奉命招王立于合州。又明年,抚循夔府。凡三使蜀,皆称职。十七年,除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录囚延安,逮系诖误,皆纵释之,人服其明决。调山南湖北道。按部澧州,兴学赈民,孜孜如弗及。二十三年,自湖北奉旨趋朝。明年,为翰林直学士。二十七年,授大司农丞。元贞元年,以翰林学士召修《世祖实录》。初置检阅官,究核故事,燧与侍读高道凝总裁之,书成。大德五年,授中宪大夫、江东廉访使,移病太平。九年,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2 W# P$ B9 j& U" D
  至大元年,仁宗居籓邸,开宫师府,燧年已七十,遣正字吕洙,如汉征四皓故事,起燧为太子宾客。未几,除承旨学士,寻拜太子少傅。武宗面谕燧,燧拜辞,谢曰:“昔臣先伯父枢尝除是官,尚不敢拜,臣何敢受!”明年,授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四年,得告南归,中书以承旨召;明年,复召。燧以病,俱不赴。卒于家,年七十六。谥曰文。

+ e2 @+ v+ v9 A( I
  燧先在苏门山时,读《通鉴纲目》,尝病国统散于逐年,不能一览而得其离合之概,至告病江东,著《国统离合表》若干卷,年经而国纬之,如《史记》诸《表》,将附硃熹《凡例》之后,复取徽、建二本校仇,得三误焉,序于《表》首。略曰:“其一,建安二十五年,徽本作‘延康元年’。《凡例》:中岁改元,在兴废存亡之际,以前为正。当从建本,于建安二十五年下,注‘改元延康’。其二,章武三年,徽本大书‘三年,后主禅建兴元年’,建本无‘三年’,则昭烈为无终。徽、建皆曰‘后主’,于君臣父子之教,所害甚大,是起十四卷、尽十六卷,凡曰后主者,皆失于刊正也。当于三年下注‘帝禅建兴元年’,明年大书‘帝禅建兴二年’,庶前后无龃龉也。其三,天宝十五载注‘肃宗皇帝至德元载’,明年惟曰‘二载’,为无始。当大书‘二载’上加‘肃宗皇帝至德’,使上同于开元。三者钧失,而建安之取,至德之去,统固在也。若章武之距建兴,才三年耳,遽有帝父主子之异,岂不于统大有关乎!”详见《序篇》。

! E1 q& m! M, t( P! Y- w5 i& Y
  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或谓世无知燧者,曰:“岂惟知之,读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犹寡。”燧曰:“世固有厌空桑而思闻鼓缶者乎,然文章以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彼复有班孟坚者出,表古今人物,九品中必以一等置欧阳子,则为去圣贤也有级而不远,其文虽无谢、尹之知,不害于行后。岂有一言几乎古,而不闻之将来乎!”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故三十年间,国朝名臣世勋、显行盛德,皆燧所书。每来谒文,必其行业可嘉,然后许可,辞无溢美。又稍广置燕乐,燧则为之喜而援笔大书,否则弗易得也。时高丽沈阳王父子,连姻帝室,倾赀结朝臣。一日,欲求燧诗文,燧靳不与,至奉旨,乃与之。王赠谢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篚,盛陈致燧。燧即分散诸属官及史胥侍从,止留金银,付翰林院为公用器皿,燧一无所取。人问之,燧曰:“彼籓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其器识豪迈过人类如此。然颇恃才,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故君子以是少之。平生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行于世。子三:埙,圻,城。

1 G9 p7 G' o; ~! G& C7 u* E0 M

/ {* w4 @) G8 g* `) j  e8 V8 O! H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5-31 17:54


9 e8 M  m0 a  s  \% F

枢燧姚氏世系四说(上)

) R# y+ ?  _* p

查得枢燧姚氏世系四说:一为刘致《姚燧年谱》世系,二为濬哲堂晚香堂《姚氏祖谱》世系,三为陝州《姚氏家譜》世系,四为洛阳祁庄姚氏世系,烦请各位宗亲鉴别四说孰为可信:


8 r) ^5 {4 ~$ `

一、刘致《姚燧年谱》世系

元朝刘致所撰《姚燧年谱》记载燧公先祖世系如下:“惟本梁唐六镇节度使(京力)(京力)生金吾将军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徵使衡之衡之生给事中同中书门下省事居政居政生太师左金吾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景祥生太子洗马去华去华生金东上(门合)门使金州团练副使(王介)(王介)生(门合)门抵候武德将军(人全)(人全)生武德将军获嘉令(金奇)(金奇)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后更名仲宏,生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文献及弟生今河南省左丞生故江东宪佥(火敦)生先生讳。”(引文中括号表示合字,下划线为人名.

+ u* V# D- f4 Z# o' ~* j

二、濬哲堂晚香堂《姚氏祖谱》世系

据本网“姚门才女”、“姚新民”两位宗亲家藏濬哲堂晚香堂《姚氏祖谱》记载枢公先祖世系如下:“一世祖:姚彥國(西元584—667);二世祖:姚子勝(西元604—705);三世祖:姚仁傑(西元651—715);四世祖:姚鑑(西元682—756);
& D$ S; ~  y" S( Z) F五世祖:姚冠義(西元723—780);六世祖:姚世忠(西元755—821);七世祖:姚公美(西元779—844);八世祖:姚源傑(西元810—883);九世祖:姚朗(西元847—911);十世祖:姚鳳(西元879—943);十一世祖:姚旻(西元910—964);十二世祖:姚烱(西元943—1016);十三世祖:姚穆(西元980—1044);十四世祖:姚侃(西元1014—1065);十五世祖:姚振(西元1049—1119);十六世祖:姚旦(西元1083—1164);2 {5 i# ?! p* }/ X, {, H
十七世祖:姚錫(西元1126—1210);十八世祖:姚守文(西元1153—1227),錫長子,初名守克,字元獻,行一,念一郎,號志尹。居靈源。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癸酉九月十六日未時生,宋理宗寶慶三年丁亥十一月十一日辰時卒。葬柳城東。原配鳳山蔡氏。
. O7 f/ A) |! F; o/ w子三:長居仁,次居敬,三居易。- T; K6 D# u3 H8 R
宋孝宗淳熙二年,公上萬言策。四十餘事授柳州承事郎,同夫人蔡氏携居仁之子尤赴任。時有蘇門大商張洪有女求婚,公以之妻尤。故尤遂居其地蘇門,而生元世宗翰林拜太師,即公之曾孫姚樞也。[(注:居仁子:姚尤(遷居蘇門)。姚尤子:姚樞(即元太师姚樞)。居易子:姚勉,即宋理宗癸丑狀元姚勉,號雪坡]十九世祖:姚居敬(西元1170—1254)。。。。。”


0 R' x: T: s& T" }6 w% Y6 d   


  a; c0 w0 Q! V0 P( v) A

! `  {" a1 X9 n3 K! Z& ~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5-31 17:55

5 z( t. m6 o6 j" \

0 |9 F4 j# J. B9 d% `; N

              枢燧姚氏世系四说()

4 o1 l- j; D+ i% b


; I9 f6 ^& O6 J4 B1 z# ?3 n1 ]6 l

三、陝州《姚氏家譜》世系

据本网尚明宗亲辑陝州《姚氏家譜》记载炜公先祖世系如下:“壹世祖(吳興姚第18),姚宣業;二世祖,姚安仁;三世祖,姚祥;四世祖,姚懿;州都督,吏部尚書,文獻公;五世祖,姚璟,姚崇;六世祖,姚彜,姚異,姚奕;七世祖,姚闢;八世祖,姚偁,姚偕;九世祖,姚勖;十世祖,姚岱;十壹世祖,姚相如,姚相業;十二世祖,姚铨衡;十三世祖,姚玘;十四世祖,姚起铉;十五世祖,姚清標;十六世祖,姚澄;十七世祖,姚定邦,姚定國;十八世祖,姚彭年;十九世祖,姚慎行,姚甚爲;二十世祖,姚炜,仕元,禦史中丞陝西道行台.後裔居于河南渑池、洛陽。”

( l! D: v3 d1 e; D" d% H

四、洛阳祁庄姚氏世系

据本网河南宜阳“祁庄村姚姓寻亲”宗亲提供的河南宜阳祁庄姚氏谱系记载:“1世姚宣业生姚安仁。2世族姚安仁生姚祥。3世族姚祥生姚懿。 4世族姚懿生姚崇、姚景。5世族姚崇生姚彝(yi) 、姚异 、姚奕。6世族姚彝生姚闳、姚阔、姚阑。7世族姚闳(hong)生合 儒。 8世族姚合生姚勖 姚瑞 姚耿。9世族姚勖生姚岱 姚岳姚峻10世族姚岱生姚相如 姚相业。11世族姚相如生姚絟((quan)衡。 12世族姚絟衡生姚玘 姚琪 姚琮 姚璜。13世族姚玘生姚起铉 姚起铸。14世族姚起铉生姚清标 姚清宽。15世族姚清标生姚澄 姚湛。 16世族姚澄生姚定邦 姚定国。17世族姚定邦生姚彭年 姚延年 姚遐年。18世族姚彭年生生姚慎行姚慎为。19世族慎行生 姚炜。20世族姚炜生姚堉。21世族姚堉生姚才 姚钦。22世族姚才生恭 惠五子。23世族姚恭生姚智 姚仁。 24世族姚智生姚洪 姚深。25世族姚洪生姚通 姚明 姚宽 姚鉴。26世族姚通生姚景泰 姚景阳。27世族姚景泰生世威 世杰 世松 世伦。 28世族世威生姚自昶 自受 自登。29世族自登生姚思逊 姚思述 姚思迪。。。。。。”


( c. \; Q( m+ ^- Q" E( d7 s7 G

9 d" l& `; x. q* }2 i8 P2 D0 z* m


# U; {: p) }4 G4 ]5 K  K. v


. p" \8 t: I& @' o" H1 ^


" d, \. C% I2 e+ p! ]) _( C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1-6-3 17:58

我家有谱记

第一世

1、彦国从汴梁续贤乡隐居新昌县天德乡五十都之华溪(灵源),葬灵源厚山。子二:子明,子胜

2、彦都:居汴梁,至十八世守端与从弟守靖等同宗百余人居杭州。

3、彦相:居汴梁,至十八世守靖与守端居杭州。,..........................................................................................................................................................................................................................................................

    十九世:  

居仁:守克长子。子二:尤、依。

.二十世.

尤:居仁长子,居柳城苏门,葬东源文山。子一:枢。

依:居仁次子。居柳城苏门,葬东源文山。子一:栋。

二十一世

  枢:尤公子。子一:德、莹。

                     栋:依公子。子一:燧。

二十二世  燧:栋公子,居省城万宜巷,葬新建盘龙鬓山。子四:文仁、文义、文雲、文皇。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3 18:22
依8楼帖子(谱记),枢、燧是伯侄关系,不是父子关系。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3 18:46
谢谢克保宗亲提供的宝贵资料,
5 q" f; ]: _1 [+ h请问您家的谱记是何时所修,
5 p" ~7 U+ t' g& w+ E3 e是否有枢燧二公后裔迁徙记录?8 f( ^& n3 f; R) x8 ^+ z% q4 v$ i
建中宗亲的问题在<元史>中已有记载,1 q% g5 o2 Z1 Q/ ~" m5 ~/ V7 h( s: n( j
燧为枢公"从子",两人是侄伯关系.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8 12:22

3 c, k* @; C# T3 d6 L' M2 X

   按:据《辽史.姚景行传》记载,景行与燧公六世祖景祥共祖汉英,按字派分析景行景祥二公应为同辈。现摘录元史景行传,供大家研究枢燧姚氏世系时参考。

《辽史.姚景行传》

(元脱脱等撰 《辽史》第九十六卷列传第二十六)

姚景行,始名景禧。祖汉英,本周将,应历初来聘,用敌国礼,帝怒,留之,隶汉人宫分。及景行既贵,始出籍,贯兴中县。

' I: Y+ N5 a0 [+ ]
  景行博学。重熙五年,擢进士乙科,为将作监,改燕赵国王教授。不数年,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叁知政事。性敦厚廉直,人望归之。


3 ?7 p4 M6 D7 h8 ?
  道宗即位,多被顾问,为北府宰相。九年秋,告归,道闻重元乱,收集行旅得三百馀骑勤王。比至,贼已平。帝嘉其忠,赐以逆人财产。咸雍元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明年,驿召拜南院枢密使。上从容问治道,引入内殿,出御书及太子书示之,赐什器车仗。帝有意伐宋,召景行问曰:「宋人好生边事,如何?」对曰:「自圣宗皇帝以威德怀远,宋修职贡,迨今几六十年。若以细故用兵,恐违先帝成约。」上然其言而止。

  W! b9 D( d( A0 C! `
  致仕,不月复旧职。丁家艰,起复,兼中书令。上问古今儒士优劣,占对称旨,知兴中府,改朔方军节度使。大康初,徙镇辽兴。以上京多滞狱,命为留守,不数月,以狱空闻。

  |3 P0 V: X1 _* B

, w4 k. V0 r/ J/ K4 h  累乞致政,不从。复请,许之,加守太师。卒,遣使吊祭,追封柳城郡王,文宪。寿隆五年,诏为立祠。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8 12:29
好资料,学习学习。:victory: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8 13:02
据辉县市委统战部任鸿昌先生撰文,1 |5 g  f4 Y0 X; n+ k
河南辉县西关、姚屯姚氏皆是姚枢后裔,
3 Q  m; J6 y: r! K. O而且"有族谱可查"。+ d: Z. C7 ^- R# T' w( H
不知建中宗亲是否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 M: e; \" k$ P; l3 B1 Z( x; [3 }让我们一览辉县枢公族谱的风采!?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2:32

; y0 ~% Z- A. B4 g# `/ h

& v6 `( \% Z0 g  Q2 R" j

(按:《资治通鉴》、《辽史》记载了燧公九世祖汉英从中原出使契丹被强行留用北方的史事,2004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定光佛舍利铭记》记载了汉英公三代详细情况,现摘录相关史料供大家研究。)

/ F9 m2 T. h* t0 `; b' E$ a8 J+ E


7 p$ K/ t0 D4 x( R! O4 |

一、《资治通鉴.后周纪一》(.司马光编纂.第二百九十)

“广顺元年(公元951,辛亥)。。。。。。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将军姚汉英等使于契丹,契丹留之。辛未,北汉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郑珙卒于契丹。”

( D; [/ u0 @) ~. g: n* w0 l

4 `3 \2 Y# N2 E

二、《辽史.宗本纪》:(元.脱脱等撰.第五卷)

(天禄五年)二月,周遣姚汉英、华昭胤来,以书辞搞礼,留汉英等

三、《定光佛舍利铭记》(2004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南塔南五十米处一座辽代塔基地宫中,长32.3厘米,宽47.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Q7 T$ ?0 D8 R& r8 ]* b

大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

9 g1 X4 X6 |$ G& y; Z0 n+ d! b1 a

夫以真躯非幻,幻有非真,然化渡於诸天垂。灵珠於华夏,府主令公国夫人掌也瞻奈薨。於西方恒钦三宝,耀桑门於东土敬仰。

二尊识解缘情,志依正觉,是以位崇将相,国号璧田盖。我佛之慈悲,仗真珠之卫护於大契丹国霸州居第东南,上兴塔庙下,置石宫藏:释迦佛舍利一尊,定光佛舍利一十八粒。愿也永施,有漏长固无生。七佛垂福禄之恩,六通保延龄之筭,精心功毕咸契。

同缘时,统和二年岁在甲申四月辛巳朔十一日辛卯丙时,故记之耳。

安时,守节弘化翊亮功臣,彰武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伍佰户姚汉英;许国夫人刘氏;长男,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柬之;次男,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衡之;长男新妇清河郡张氏,孙新哥,孙杨七;次男新妇京兆郡杜氏,孙筐儿,孙杨留。


' ~& {, a- R- Q. C7 J9 D


: T3 F, ^& ]8 Q6 R/ M


( A3 B% }! E3 o& q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2:37

! a! O, U7 E! g% P! a% k2 q

大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译文

0 ]6 O7 s$ S0 D7 }8 J; M

真实的躯体并非幻觉,虚幻的存在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真实,然而佛法可以将天下人度化。灵珠舍利到了华夏,我兴中府府主让尊贵的夫人深藏供奉。恒敬的佛法三宝从西方极乐世界来到东土,光彩照耀佛门而受人敬仰。府主和夫人识解因缘,证得佛法无上正觉,因此方能位崇将相,国号称为璧田盖。我佛大慈大悲,以舍利真珠卫护,于大契丹国霸州府衙东南,上兴塔庙下,用石宫宝藏,内有:如来佛舍利一尊,定光佛舍利一十八粒。心愿永施,烦恼不生。七世佛赐给我们福禄的恩典,六神通保佑我们长寿的命数,精心修持终可成佛。

6 t5 d2 q+ u( Y  c

结此佛缘的时间是,公元984年(大辽统和二年岁在甲申),农历411(辛巳朔),清晨(辛卯丙时),特意刻石记载。


  x6 c2 k( h: ]0 ^

参与舍利宝藏的有:德操高尚拥戴府主的功臣,彰武军管区内的观察、处置等官员。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伍佰户姚汉英;封号许国夫人的姚汉英妻子刘氏;姚汉英的大儿子,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姚柬之;姚汉英的二儿子,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姚衡之;大儿媳妇清河郡人张氏,孙子新哥,孙子杨七;二儿媳妇京兆郡人杜氏,孙子筐儿,孙子杨七。

( S7 z0 ?  w8 O, I8 q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6-10 12:44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1-6-10 12:47 编辑
' B: S  n5 g" j9 f, q" b# v" m1 `0 N5 s: t9 ^9 u
15楼最后一行文字中,表述有两个孙子叫“杨七”,是否有误?后边的“杨七”是不是“杨留”的笔误?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2:53


- w: G* \* A3 F2 M$ G7 K& q

6 j0 C9 a2 q5 e* O% M2 r

              大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注释)

+ M1 {! w3 t) l6 J5 D/ O8 e2 {

1、大辽上兴塔,俗称朝阳南塔。《佛舍利铭记》,2004年北大街南塔南五十米处一座辽代塔基地宫中,长32.3厘米,宽47.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府,兴中府。辽代朝阳城为兴中府治所,辖安德州化平军、黔州阜昌军、霸州彰武军三州,直辖兴中等四县。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军、城)309县。全境一级行政区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五个道:上京道(临潢府)、中京道(大定府)、东京道(辽阳府)、南京道(析津府)、西京道(大同府)。兴中府为京道以外的重要行政区。另有较小的六府,即黄龙府、定理府、铁利府、安定府、长岭府、镇海府。辽史称,1041年兴中府升霸州,按出土碑文推断记载可能有误。

3、霸州,辽代朝阳城区。州衙在今上海城东,双塔古街西。史书记载模糊,依《佛舍利铭记》补正。辽太祖神册元年(916年),修葺柳城故城、建置霸州彰武军。

4、彰武军,辽史未见记载,史家阙焉。' L. c8 l9 E4 h0 v2 L
依《佛舍利铭记》补正。

5、七佛,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三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等四佛。这七佛皆已入灭,故又称过去七佛。辽代信奉过去七佛,建于辽代的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就供奉过去七佛。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载,此过去七佛各举之得法偈,称七佛说偈。

6、六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智证通。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是菩萨依定慧力所示现的六种无碍自在妙用。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7、观察,即观察使,朝廷察访州县官吏功过和民间疾苦的官员。仅略次于节度使荣衔。

8、处置,即处置使,京官下派,与观察使略同。

9、释迦佛,即如来佛、佛祖、大雄。

10、姚汉英,本为唐末五代十国时后周左金吾将军,公元9512月出使辽国,辽世宗见其有才能,借口后周书辞抗礼将其强行留用。宋取代后周(公元960年)开国以后,姚汉英更成为辽王朝的重臣,经历了世宗、穆宗、景宗,一直到刚即位的圣宗,为辽四朝元老。

11、开府仪同三司,谓与太尉、司徒、司空三司体制待遇相同,乃大官加衔,其本身必另有其他职务,唐代到元代之间为最高级之阶官。

12、检校,主监察的检校官,初为监察御史职责,宋辽自太师至各部员外郎的加官。

13、太师,历代沿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非实职。辽人见唐宋以太师为贵,遂以太师为其高官的泛称。

14、政事令,同中书令,正一品,官号,此处非职事官。

15、使持节,当时刺史一般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略同节度使。

16、刺史,州为高级地方行政区,刺史和都督在名分上分掌民政与军政,各自成一机构,各有官属。宋辽时有节度及观察使处,其所驻之地的州刺史由本使自兼。

17、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汉废,五代复立为将军名号。唐以后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兵权归中央机构,上柱国逐渐成为功勋大臣的荣誉称号。

18、许国夫人,命妇的封号。文武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字特指。


. q5 R' B/ y+ L  E/ g


6 ?* w+ T: {2 `9 z+ f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2:56

9 E/ t9 I4 o: Q1 A2 I& F: ^1 I% x

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注释)

" n( p$ \% E$ p( q6 r

19、金紫崇禄大夫,阶官名,正三品。银青崇禄大夫,从三品。

20、左金吾卫,上将军职。指挥下属街使,掌京城巡警,每日按鼓声启闭坊市门等。

21、左仆射,仆射是主任或领班的意思。副职。官居仆射的,也就是执政的人,与令的地位不相上下。

22、孙新哥、杨七、筐儿、杨留,姚汉英的四个孙子,乳名。其中一子,可能为后来赫赫有名的姚景行。姚景行几十年为官,为人敦厚廉直,威望很高。辽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后,常以其为北府宰相或中书令等,职级、恩宠无以复加,为辽王朝中枢人物,对朝政有重大影响。曾任兴中府(今辽宁朝阳)最高军政长官,有清、能之名。

23真躯非幻,幻有非真,为一切无非因缘所生之意。.<<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云:“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

24诸天,即二十诸天,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本于印度教(婆罗门教),具体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在佛教中主要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而感得的殊胜果报。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这时的天称为天人天众,并非宇宙意义上的天。佛教以为天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种种享受,但仍未跳出轮回,一旦前业享尽,便会重新堕入轮回之中。

25灵珠,佛教常以之譬智慧。智慧如宝珠,能照亮愚痴昏暗。唐代着名的丹霞禅师《玩珠吟》云:般若灵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隐显常游五蕴中,内外光明大神力。

26奈菀,即奈苑,原指佛经中的奈园。《维摩诘经.佛国品》:“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据《柰女经》﹐维耶离国梵志园中植奈树﹐树生一女﹐梵志收养﹐长大后颜色端正﹐天下无双;佛至其国﹐奈女率弟子五百出迎﹐佛与诸比丘乃到奈女园﹐具为说本原功德。后因称寺院为奈苑。

27三宝是指佛、法、僧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28、桑门,僧侣。沙门的异译。《後汉书·楚王英传》: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李贤
6 I6 y) C+ k4 \注:桑门,即沙门。唐权德舆0 ^( C; O8 E0 j6 \  i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桑门许辩才,外学接宗雷,护法麻衣净,翻经贝叶开。

29、二尊,即为过去庄严劫定光佛(又称燃灯古佛)和现在贤劫佛释迦牟尼佛。

8:正觉,意指真正之觉悟,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又称成正觉。阿弥陀佛在往昔十劫即成就正觉,最初成佛之瞬间即称为正觉一念。又极乐净土之莲花,为依弥陀如来成就正觉所成之花,故称正觉花。

30、璧田,《春秋·桓公元年》:三月,公会郑伯於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后世因以璧田喻良田美地。

! G( Y/ y: v0 K5 N: G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2:58

# W- |1 H+ T1 h/ C4 ]8 Z5 O

: P: m% g8 ]; O9 p* O' m0 `2 {$ G

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注释)


: d0 \& q! L% O- m

8 }, L; s% X8 d4 w4 `. R% u

31、定光佛,俗称燃灯古佛,又作锭光如来、然灯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属六过去佛之一。关于其本缘,《增一阿含经卷》载,过去久远劫有王名为地主,将统领之阎浮里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统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际,阎浮里内金光晃然,该子颜貌端正,具三十二相,因而名为灯光。年二十九,出家学道,即夜成佛。善明王与四十亿众诣灯光如来,听其说法,如来又至地主王处,为其说法。此处,地主王乃释尊自身,灯光如来即善明之王子,出现于地主王治下,而受其供养。”“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燃灯佛于释迦牟尼过去世为其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根据劫世理论,燃灯应生在过去世庄严劫,并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

32、有漏。佛教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谓之有漏。一切世间之事体,尽为有漏法,离烦恼之出世间事体,尽为无漏法也。《毗婆沙论》曰:有者,若业,能令后生续生,是名有义。漏者,是留住义,谓令有情留住欲界色界无色界故。《涅盘经》曰:有漏法有二种:一因二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是名为集。

33、无生,佛教术语。即没有生灭,不生不灭之意。

34、筭,通算。从竹,从弄。表算筹,《说文》:“常弄乃不误也。本义:计算用的筹码。

35、统和,辽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983年六月-1012年闰十月),统和二年,即为公元984年。

36、翊亮,翊通,辅佐。《南史·范云传》:/ d# s$ `6 v& e
以旧恩,超居佐命,尽诚翊亮,知无不为。《隋书·高祖纪上》:曰惟先正,翊亮皇朝。种德积善,载诞上相。
9 [! O+ [; s7 y$ `曾巩
% s" i! Q3 |5 E7 L* @《韩琦制》:躬闳廓之材,体纯一之德,翊亮三后,格于皇天。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3:08

/ h1 {- y( p3 ^- w

(按:辽宁省朝阳市网友虚谷子在《定光佛舍利考记略》网文中考证200410在该市北大街南塔附近出土释迦佛舍利定光佛舍利时,以历史文学的笔法描写了汉英公显赫家族及将舍利安放地宫的情形。现摘录该文部分内容供大家阅读以资感觉。)

0 {& E/ d1 B" o9 W9 X/ T+ c1 w

                《定光佛舍利考记略》(虚谷子文)


& l4 ]8 e! g1 Y" I% T


. M: M) C6 H% e6 d

6 A/ o8 n% O; I! j& z4 g' l
。。。。。。公元984年(辽统和二年岁在甲申),411(辛巳朔),清晨(辛卯丙时)。大辽国(时称大契丹国)霸州府衙门前街道洒扫干净,兵士两侧排列。府衙以现在的方位看来大约在上海城东南一带,其时沿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兵将排开去,一排排的黑色旌旗与霸州城青砖绿瓦的楼阁相映衬,自是弥漫了许多肃穆的气氛。随着府门吱呀作响,一行人等出府衙,车马暖轿沿街向东后转南,来到我们今天称为南塔的上兴塔不远处。上兴塔庙里的僧人们早已迎候在庙前塔下,袈裟的一团黄氲和周围一簇簇的青黑服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随着车马碾转踏踏声,事情的主角——霸州刺史姚汉英在执事官的引导下,从一匹赭白大马上翻身而下。他至少已年近花甲,但由于戎马一生仍然显得有些勇武,饱经世事的脸上或许是冷峻的沉稳,或许是自信的微笑。今日他按辽国水德服色的要求也穿了一身黑地青花长袍,大概接近后来清朝一品宰辅朝服的样式。姚汉英的身旁一侧是他的夫人刘氏,右边搀扶她的是大儿媳清河郡人张氏,后跟幼子乳名新哥、杨七;左边搀扶她的是小儿媳京兆郡人杜氏,后跟幼子乳名筐儿、杨留。紧接着是姚汉英一身戎装的两个儿子姚柬之、姚衡之。除这一家祖孙八口之外,其他人等全是追随姚汉英左右的守节弘化翊亮功臣以及彰武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总之,此等家国大事,当时霸州城内军政要员、社会贤达当然是趋之若骛的了。6 o8 H; o$ B' f9 u: s$ `6 X! [& \$ T

1 j" K8 J3 p+ e: G% j5 G+ j
我们还是来看看姚氏家族的权势怎样显赫罢。


, |0 n2 ^% X; v4 i: U$ |6 b6 j7 b8 {姚汉英,本为后周左金吾将军,公元9512月出使辽国,辽世宗借口后周书辞抗礼将其强行留用。宋取代后周(公元960年)开国以后,姚汉英更成为辽王朝的重臣,经历了世宗、穆宗、景宗,一直到刚即位的圣宗,此时已算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了。他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五百户。除了封王,其它的已是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他的妻子刘氏也被封为许国夫人。他的长子姚柬之的官职是: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据〈辽史.本纪第十四〉,由此20年后,在朝廷中任监门卫大将军)。他的次子姚衡之被封为: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如此显赫家族,说是权势冲天也不为过罢。

( w/ h1 r' z5 r7 s
此刻,姚汉英或者会想到让家族的荣华富贵地久天长,再者便是荫及子孙了。但他不会具体地想到几十年后,跟在他身后的这四个孙子中的一个(按年龄推算应是较小的那个)叫姚景行的,在这座古城(时为兴中府)里刻苦读书,状元及第,位及人臣,作为大辽帝国晚期的一个重要人物而青史留名。


9 }2 n4 N' I* e3 n: E$ e3 N诵经声中,佛宝一件件放入画满蓝色彩绘的石函,两个僧人捧起石函顺坡道安放在事先修好的地宫里,兵役们在执事官的指挥下将地面夯平。一个两三人高的铸铁塔早已事先座在滚木上,随着号子声起落,铁塔牢牢地压在夯平的地面上。这时,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执事官最后打量一下上兴塔和远处的思燕塔(现北塔),只见铁塔刚好落在上兴、思燕二塔的中线上,满意地挥了挥手,一切圆满地结束了。。。。。。。”

- Z' D4 H0 G2 o7 I* d- G- t


- A- \, k0 j! G" Q

3 N3 Z8 F2 N) ~  d" S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0 13:15
回复16楼
* C5 w+ h; J) z# H' C后边的"杨七”是不是“杨留”的笔误?; u% |1 p) w; [9 \; B  J! {
* M7 |3 K3 J& _8 `2 E5 n4 V7 `
建中兄真是眼尖手快啊!
8 J- j2 X6 Y' ], D还盼您弄到辉县族谱哦!
作者: 姚良韬    时间: 2011-6-11 13:21
姚守中为著名词曲家姚燧的侄子,约于公元1290年去世。生平不详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12 12:25
谢谢良韬宗亲提供的信息,
# W8 A0 o2 X# S2 c# Z2 J是否还有枢燧后裔资料呢?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6-28 12:34


/ v/ h5 w2 M( j: u6 i! a


& ?) N8 R3 Z1 R6 d

(按:在百度网查得上海浦东周浦姚氏祖籍河南、曾寓浙江,先祖名讳也为埙,与燧公长子同名,但浦东周浦埙公生于约公元1457年,晚于燧公长子一百五十余年。这是历史巧合还是错时隐晦?不知浦东姚氏与“散处海隅”的枢燧姚氏是否关联?)


6 {9 E* C0 p, v7 M

“姚埙(约14571503), 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当时,周浦还是个荒僻的村落,姚埙节衣缩食,广筑廛舍,并集资兴建永兴和积庆两座石桥。又浚义井,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接着,又招集商贾,逐渐形成了后来繁荣一时的周浦镇。当时民间流传着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的谚语。姚家厅即南荫堂,堂额为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故姚氏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

# G2 f/ }8 g; `


' {7 Z7 A4 t2 U


- r* h7 H" O" N' g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18

上传元代刘致(时中)编撰的《牧庵年谱》(查洪德先生点校)中涉及枢燧姚氏世系的部分资料,供大家研究。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25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26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28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29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0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1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3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4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5

IMG_5456.jpg (115.97 KB, 下载次数: 283)

IMG_5456.jpg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6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39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41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7 12:42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7-8 12:55

: n5 L! M, p7 b! z: {

8 o, t+ I  ]7 S( s+ w7 [


" a2 @( P+ t" C. k1 \; F( l


) {9 ]5 S8 b" P' s8 w3 Y

以枢公为始祖,据《牧庵年谱》,枢燧姚氏第三代燧公房后嗣(赵氏夫人出)的主要情况如下:

2 M, u" d% C% B* v6 t4 ?7 U

1、公元1282年,壬午五月二日,燧公长女蕤生于(陕西)秦,长适杨万户孝基。

: s; S/ a: n) o) A

2、公元1284年,甲申九月二十日,燧公长子埙生。


) [) W2 S# W7 m  v- f0 l

3、公元1292年,燧公第二子圻生于(湖北)武昌;公元1308年,丁未十二月至维扬,与圻订婚焦氏妇;公元1311年,为圻娶焦氏妇。


: I& E3 o& @' x9 T% Z$ A; G- @

4、公元1297年,燧公幼女楚楚生于(湖北)郢城。

# |8 P7 h6 ]$ n, P2 d

5、公元1299年,燧公幼子石城生于(湖北)郢城。


' M, J5 f* I. U! M( C

( [- F( `% q9 X2 ?/ a

( H0 s) Y" w3 T/ D


作者: 南昌姚卿堂    时间: 2011-8-20 18:24
有关枢燧二祖资料在我南昌谱中有部分记載.;十九世祖居仁.子二;勤达.勤文.二十世祖勤达子一枢.勤文;子一栋二十一世栋子一德辉又名燧江西参知政事.子四文仁文义文云文皇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1-8-20 19:38
(11)第三篇第1章团(房)族世系图及行传.pdf (3.98 MB, 下载次数: 783) 第一章
; G/ F. F; ~$ Y2 t) \4 t; m8 C* {' j. F 团(房)族始祖! h* ?& o  a$ I6 M6 u* q! b
供参考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1-8-20 20:38
第三篇第1章团(房)族世系图及行传.pdf (2.55 MB, 下载次数: 622)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1-8-20 22:22
第三篇第1章团(房)族世系图及行传.pdf

第三篇第1章团(房)族世系图及行传.pdf

2.56 MB, 下载次数: 708


作者: 南昌姚卿堂    时间: 2011-8-23 00:02
克保宗亲:您好!阅读了伱的我家有谱记载关于枢.穟二祖情况和我们南昌谱是相同的,请问你是和我们同宗吗?我们南昌姚氏族谱十四修是民国十八年修的。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1-8-24 12:36
     谢谢卿芳老及卿堂宗亲提供南昌谱系中有关枢燧二公的线索,但南昌世系与濬哲堂晚香堂《姚氏祖谱》世系、克保宗亲家谱世系类同,只有枢公一两代谱名(濬哲堂晚香堂记载稍详,有枢公迁居辉县的线索),但这些世系都与燧公门生刘致(时中)所撰《牧庵年谱》及燧公亲撰《枢公神道碑》所载枢燧姚氏先祖世系存在较大差异。* f9 H/ X2 R. e4 S" _

2 q% Q- N* E3 R) _6 m& \1 N$ f4 O6 i2 u0 u3 f$ M
   哪种说法更接近历史实况?两说之间有何关系?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盼望更多宗亲关注并提供更多历史资料!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2-4-8 09:45
:hug: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2-11-8 13:46
枢公第十代祖为“勍”,与姚崇第四代孙“勖”大概同时代,
, \* `- U# K  u3 h: W; Q) X' {% e而且枢公逝后迁葬西洛金门山,认祖归宗,$ z# p; _9 j9 m4 @- {
勍公是不是崇公第四代孙呢?请大家研究!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2-11-8 13:51
另据,姚文书提供的信息:“内乡县志记载,燧的一个女儿嫁在内乡”,
' a6 d0 M, T( A, c7 o( J这个记载如果确切,此应为燧的小女儿“楚楚”。1 t- c: E: w% K  D

3 K- J5 g2 e$ S* _0 p2 N' i) ?* P( T( j, }& H- K8 o/ v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东接镇平,南连邓州,西邻淅川、西峡,北依嵩县、南召。”+ k2 l1 V. \/ v

2 ]+ g7 _7 n1 ]2 A1 n燧公曾在邓州安家居住很长时间,/ N* ^: k6 B4 m: B( R/ S
燧公小女儿嫁内江县,. p1 I" ]! b3 j- z- E
很有可能!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2-11-8 15:36
好资料,学习。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8 17:45


9 c9 x. g/ s2 {, C/ f8 D

(按:上传燧公所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简体版),供大家研究。本文电子版粗稿由陕西泾社宗亲提供,现据查洪德先生所辑《姚燧文集》中收录的碑文繁体版点校,略有修改。)

' S( X% F% R5 @9 A3 ~2 X9 |; ~" F


- W; @0 Q& d" {5 Q) m/ y/ C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

(一)

  A8 [/ Q2 [3 s% v9 g; A

% p5 C/ k' ~5 J2 B/ Y
公讳枢,字公,事世祖潜邸十年左右宸极十有九年,居近密之地,受尊宠之任,可谓必世之久惟其不富贵,进退礼敬,穷一节,不易寒士,故不取耻当,明哲保身以薨帝为震悼,楮泉为千者千五百闵惟子炜,生十五年,未授之室,赐聘财如所赙明年官以礼部郎中,皆数也

2 T" g9 N- A- G8 Q; |' w7 T7 o/ d

' w$ P3 a- E4 c& M4 Z  E. W8 X
没世而名声日延后十九年当元贞二年,裕圣太后以尝侍裕宗,言之成宗,赠谥荣禄大夫少师文献公至大三年,武宗追号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仍其旧又推恩再世考仲宏,赠太保仪同三司鲁国康懿公锜,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鲁国惠靖公;妣张氏,祖妣李氏,皆鲁国夫人

! Y! d) J3 \) S. M* {2 Y

! d2 X: Q! D! A
惟姚氏为神明之后,历三代宋、齐传次或绝或,与梁陈、隋、唐可谱究者,别载录》。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勍;勍生金吾将军,汉英周广顺初太祖遣之使辽见留事世圣三宗,加安时制节宏化翊亮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枢密使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东阳郡公;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徽使衡之衡之生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政居政生太师左金吾卫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景祥生太子洗马企华企华生金东上阁门使金州团练使玢;玢生阁门武德将军(人全),(人全)生武德将军获嘉令锜;锜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渊;后仲宏仲宏生公及弟桢、格


9 N# u" y7 m4 e& y8 i, h& e


) b  u. T; L! E# A0 _/ i: {公自弱,一力余学,书则纪其家,晦则读书,夜分不辍鲁国夫人恐伤耽苦,每止之。乃塞窗,不使见烛就枕必尽三鼓闻将迁关中康懿公事判官于许俾取师氏姑及姑之夫子昌以来公徒行怀书,困休于树,宿止于邸,亦出以诵,自期甚高。宋内翰九嘉,少登科甲,时有重名,方闲居许,催折行位与之游一日宾会,录事名召公,内翰怒曰:“公茂负佐王之略,岂可若是易之?”先祖曰:“同僚呼儿辈。”犹竟席不乐其为前辈见推如此


. z: A* y, a" d: s7 k


2 w8 B9 K& i  B壬辰,许城被围,州版公军资库使,与副夜直四鼓:“人献东门。”出索之无得副曰:“吾当遭兵河朔鬼物云然,宜捄吾家。”乃相与归,街陌横铃索断行,见其怀印若赴州计事者至家乃尽出金银酒奁饰。裹糇粮为逃死谋日出而东门果破,邀军将萧姓者尽付所出萧曰:“吾尝受邱真人教:‘汝军中惟救人无杀。’乃死。公闻太宗诏学士十八人,即长春宫教之,俾杨中书惟中监督,则往依焉中书少公六年,兄称之,与偕北觐时龙庭无汉人士夫帝喜其来,甚重之


5 k& P! G  F9 D: `. w/ K" d3 @


/ l& q: `0 `: }% G& S乙未,诏二太子南征,俾公从杨中书即军中求儒酒工乐人。会破枣阳,并公所招,将尽之。大将幕竹林间,公前:“明诏如此他日将何以复命。乃蹙数人逃竹中,潜归其营,匿侯军中, 脱死数十人继拔德安,江汉先生赵复仁甫见公戎服而髯,不以华人遇之。至帐中。见陈琴书,骇曰:“西域人知事此乎?”公为一莞与之言,信奇士。出所为文数十篇以九族殚残,不欲北,与公诀,公留宿帐中即觉,月皓而盈,惟寝衣存,乃鞍马号积尸间,求至水裔脱履被发,仰天而号,欲投溺而未入也。公晓以徒死无益:“汝存,则子孙或可传百世吾保而北无他也。”遂还尽出程朱二子性理之书付公。江汉至燕学徒从者百人,北方经学自兹始


: U+ A# D+ r% b7 Y3 P& k' c. l


" J- j7 k  X% W1 W, _

  G5 g7 f* p3 c7 d: h. a. `( n6 c

3 z& X3 I1 T' w: W- m7 M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8 17:47

$ d! u5 M  k; ?* I

9 }0 ^* U6 Y8 b! y" f" P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

(二)

, b$ V9 \; t. G& G) {


  f8 \8 g0 \$ N4 R4 M+ J! X

# F* Q  x1 M, A# l- n
岁辛丑,赐锦衣金符,以郎中斡齐行台于燕时惟事货赂,天下诸侯竟以掊克入媚以公幕长,必分及之乃一切拒绝人有以银二笏来见,既谢却,乃出置帘间,遣人追及与之遂携家来辉,垦荒苏门,粪田数百亩,修二水。诛茅为堂城中置私庙奉祠四世堂龛鲁司寇容傍垂周两程司马六君子像读书其间衣冠庄肃,以道学自鸣。佳时则鸣琴百泉之上,遁世而乐天若将终身。后生薄夫,或造庭除出语人曰:“几褫吾魄。”又汲汲以化民成俗为心,自版小学》、《》、《》、《孟或间》、《家礼》,俾杨中书版四书》、田和卿版《尚书》、《诗折衷》、《易程传》、《书蔡传》、《春秋胡传》,皆又以小学书流布未广,教弟子杨古为沈氏活版,与近思录》、东莱经史论说诸书散之四方时先师许魏国文正公鲁齐在魏,出入经传子史,泛滥释老,下至医卜筮兵刑货殖水利算数,靡所不究公过魏汉卿相聚茅齐,听公言义正粹先师遂造苏门,尽是数书以归。谓其徒曰:“曩所授受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若必欲相从,当尽前习以从事于小学》、《四书》,为进德基不然当求他师。众皆曰:“惟先生命。则魏国公由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为世大儒者,又公所梯接云


8 P3 b: P! k4 n4 b0 C

8 [1 w! s. m5 @
岁庚戌尽室来辉,相依以居会上在潜邸,遣托克托、故平章赵壁驿至彰德恐公避,托克托壁独至辉,以过客见审其为公始致见之旨。公曰:“天下之人,同是姓名何限恐使者误,不敢妄应。”壁曰:“汝非弃斡齐隐此者乎?”公曰:“是则然矣。壁曰:“良是。乃偕往彰德,受命遂行。既至上大喜,日客遇之,俾居卫从后列惟不直宿。时召与语随问而言久之,询及治道。公见上聪明神圣,才不世出,虚己受言,可大有为感以一介见信之深见闻之切,乃许捐身驱驰宣力,尽其平生所学。敷心沥胆为书数千百言,首以二帝三王为学之本为治之,与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次及其救时之弊为条三十立省部则庶政出一,网举令不行于朝而变于夕;辟才行,举逸遗,汰职员,则不专世爵而人才出班俸禄,则藏秽塞而公道开定法律审刑狱则收生杀之权于朝,诸侯不得而专,山之罪不致苟免,毫发之过免罹极法,而抑有伸设监司明黜陟,则善良奸窳可得而举刺敛,则部族不横于简驿传则州郡不困于需索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以为育人才厚风俗、美教化之基使士不媮于文华重农桑,宽赋税,省傜役禁游惰,则民力纾于浮,且免习工技者岁加富溢勤耕织者日就饥寒肃军政,使田里不知行营往复之扰攘;赒匮乏,恤鳏寡,使连无告者有养布屯田以实边戍通漕运,京都倚债负则贾胡不得以子为母如牸生牸牛十年千头之法破称贷之家广储蓄  Q  g1 w1 T5 m7 v$ a# ]6 Y8 }
复常平以待凶荒立平准以权物估却利便以塞倖途;杜告讦,以绝讼源。各疏张之方其下本末兼该细大不遗。文不具述。上奇其才; S/ D; h6 X: q0 I) N' K/ C$ `7 ~
由是动必见询使授太子经以太师淇阳王之兄故丞相图门恪尔、故右丞巴哈济达、今司徒玛努勒为之伴读,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


! D# K+ _- O5 w; _

, D& W! U: [! Z3 L, x* L

' B) \' O5 }- M: k


2 q  P6 S. X$ Z


  s& f, V8 I6 o7 A0 P9 J4 v- K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8 17:51

. M' E% a1 m& }


, @0 _) q5 j# l! w& }9 o8 `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

(三)

' ?% J8 q3 u+ Y7 E. s; V


* Z# X8 [% C( k2 C6 f. C


: S1 H8 P" b+ J+ D* j, z明年宪宗即位,诏凡军民在赤老温山南者,听上总之大为张宴。羣下罢酒将出遣人止公:“顷者诸人皆贺汝独默然岂有意耶?”对曰:“臣欲陈之他日不谓遽问且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庭臣问之,必悔见夺不若惟兵权亿之须取之有司则势顺理安。上曰:“虑所不及者。”遣人入闻:“愿总兵与国戮力。”报可公策:“太祖承天大命,兵取天下,功未及竟而遂陟遐平金,遣二太子总大军南伐,降唐、邓、均、德安四城,拔枣阳、光化,留军戍边襄樊、寿继亦来归而寿泗之民,尽于军官分有,由是降附路绝虽岁加兵淮蜀,军将惟利剽杀,子女玉帛悉归其家城无居民,野皆榛莽何若以是秋去春来之兵分屯要地,寇至则战,寇去则耕高廪边备既实,俟时大举,则宋可平上善之,始置屯田经略司于汴西起穰宿重兵,与襄阳制犄角东连陈、亳、清口、桃源,列障守之又置都司于卫,转粟于河,继诸州陕西则移陇右汪义武公戍利州,刘忠惠公黑马于成都割河东解之池归陕西,置从宜所中粮与元,犹惧不继,置行部秦州,顺嘉陵沔池,转粟入利,其年大封同姓,敕上于南京关中自择其一公曰:“南京河徙无常,土薄水浅,潟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上愿有关中帝曰:“是地户寡,河南怀孟地狭民伙,可取自益。”遂兼有河内


6 O1 N9 @5 m: Q0 J


! _" h$ d2 p$ T7 x" c, W

) t; M/ D0 y1 v: H1 s
壬子夏,入觐受命征大理至曲先脑而夜宴羣下,公为陈宋祖遣曹彬取南唐,敕无效潘美伐蜀嗜杀及克金陵,未尝戮一人,市不易肆,以其主归。明日早行,上据鞍呼曰:“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公马上贺曰:“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幸,有国福也。”

% G3 M; \! w7 s. a1 s


' v3 g, X" G6 `8 Z; x, ^# z+ d

! p8 ?/ N6 ]" ?
明年夏,牙六盘,大张教条,俾公以王府尚书身至京兆置宣抚司以杨中书为使。奏诸千夫长不法夺有人室者。旬月之间,民大和浃,道不拾遗。师行留裕宗后,谓曰:“姚公茂吾不能离,恐废汝学今遣汉卿教汝。”先遣三使入大理谕招,许不杀掠大军经刊木求以前。三使先至谕旨,彼以为诳,磔其尸于树大师及城,其相高祥登陴望之,见吾军威之盛,骇愕口张不收饬公裂槖帛为帜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由是其民父子完保军士无一人敢取一钱直者求三使之首或曰:“投洱水中。”遣渔者网之,无得也俾公为文以祭赐其家人数十户,世无有与及归,马多道死公惟一马,瘠不可乘之,则牵之,襟谷数升,时摇木盂以饲雪深三尺,军马所经,踏为冰梯,惟旄牛负槖以从。徒步仅千里而中原马至分赉之始免上驻六盘,公疾,求居关中。教使劝农,身至八州诸县谕上重农之旨凡今关中桑成列者,皆所训植

8 V# v0 z" f# A

* `  [1 t& \3 t( C7 L( |


" p: P7 |+ D( P8 @% B岁丙辰,公人见。或王府得中土心帝遣阿弥达尔大为考,置局关中,惟推究经略官吏下及征商无遗罗以百四十二条:“俟终局日入此罪者,惟刘史两万户以闻,余悉不请以诛。”上闻不乐公曰:“君也,兄也弟且臣事难与较远将受祸未若尽是邸妃以行,为久居谋,疑将自释,复初好矣。”上难之。翌日语再及,曰:“臣过是无策。”思久之:“从汝从汝。”先遣使以来觐告时帝在河西,闻不信之,曰:“是心异矣。曰来诈也。再使至,诏许驰二百,辎重及见天颜始霁。大会之次,上立酒尊前帝酌之退复坐及再至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亦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敕罢关西考,废行部安抚经略宣抚都漕诸司帝规自将南伐与上阅地图,俾公跽指濒江州郡津步要地可舟越者,遂复上:“兵遣由鄂入。

& P9 j8 m- ]! w4 m. t3 B8 u

/ b! q8 J4 ?6 Z% E

/ h# R. o1 {$ }' ]4 J

8 A# r0 m3 F6 \

! C0 I. H6 F! v; d& R1 I

( y* w! _/ E# r9 B


- ~; l* [9 f) S7 ~5 T, @# h6 I% l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8 17:53


# u% f$ d9 V. x% i* k3 ?

: l* {  P4 \- ~+ b; r9 Z2 R' s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

(四)

; k7 V4 y7 A' y+ r$ }2 M/ T0 p" X


0 `/ B' [0 l4 Q


2 M4 T) g; p! L5 r" e' ], _6 j

: @/ \1 Q3 M( }; y4 y( c# \9 H
岁己未秋,及江,而庙崩渝问至上犹济江驻兵皆层楼蒙以皋比,日居其上,临攻鄂城东北贾似道闻公谘谋军中比为王猛。城垂拔,前茅上及长沙下及隆兴王将为非觊于家,追前茅还,遂振旅断浮梁以归

8 ]% G! g; E  u  j


& O( u; B' n9 Z1 M& Q

  上即大位,以王文统为平章,尽出藩府旧臣,立十道宣抚使诸侯惟忠济为强横难制乃以公为东平至居庸北,制下受命即南或劝无行,当觐陛辞公曰:“文统新当国,彼将以我为夺其位。”至治郡,置劝农、检察二人以监之推物力以均赋役,罢铁官居三月,大驾北征,天后留燕,遣使召公曰:“儿辈幼时,汝授之书何久留彼?”图们格尔为丞相,惟专从卫,宫阃诸事疑则见谋


, S& S3 O+ q! B' r( r) G

) \9 B" p. ^) X4 p' c) z9 X: m+ H

! A) ?( r7 n- ?) M0 J7 _( `
二年,拜太子太师。公曰:“皇太子未立安可先有太师?”还制中书改大司农。公奏:“在太宗世诏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仍袭封衍圣公,卒,其子与族争求嗣为讼及潜藩帝时曰:‘第往力学俟有成德达才我则官之。又闻曲阜有太常雅乐,命东平守臣其歌工舞郎,与乐色俎豆祭服至日月山,帝亲临观饬东平守臣:‘员阙充补,无辍肄习。’臣宣抚东平,尝闵先圣大贤之后,》、《不通,义理不究,与凡庶等。版洛士杨庸选孔孟三族诸孙后秀者授之经而学夫礼。盍真授庸教官,以成国家育才待聘风动四方之美详议王镛亦善士练习故实,宜令提举礼乐,庶其岁久不至崩坏。”皆从之。又具奏八事曰举老成以辅皇子,重省臣以振朝纲定法制以齐庶政,立铨选以转百官。其四如兵卫、屯田、学校农桑,皆所屡陈又具四事保民守信强干弱枝修内治外敦本末。于兵卫又申奏曰内地之民不习武事不耐劳苦,第可使出财赋以资国用西京北京诸路之民,习武耐劳,可尽复其差赋,充本路保甲屯田,使进有取而出有归,可镇内窃,外侮汉军除守南边,可选精勇富强三万,燕京东西,分屯置营,以壮神都此左中三卫起本者诏赴中书议事,讲定条格,勉谕曰:“姚枢辞避台司,朕甚嘉焉省中庶务,须赖一二老成,同心圆赞仰与左三部尚书刘肃往尽乃心,其尚无隐。”条成,与丞相史忠武公奏之,帝深嘉纳。后诏中书右丞相安图、同知枢密院事巴廷、翰林学士承旨哈喇哈逊:“近史天泽姚枢讲定新格,朕已亲览可行于今,卿等闻否亦当一一参考速行,其一二可增损者记录以闻。”李璮召其质子彦简窃反有迹矣帝问:“卿料如何?”对曰:“使璮乘吾北征之衅,留后兵寡,濒海捣燕,闭关居庸,惶骇人心为上策与宋连和负固持久,令数扰边,使吾罢于奔救为中策如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此成擒耳。”帝曰:“若是贼将何出?”对曰:“出下策。”


6 u/ L9 v4 H7 p$ e( Q0 R5 ?. R

. d6 R0 ^, \& U

( ~* v: y* J5 T6 p' G( a4 @
三年文统伏诛西域之人为所厌抑者,伏阙羣言:“回回虽时盗国钱物,未若秀才敢为反逆。”帝曰:“在昔潜藩商订天下人物,亦及文统姚公茂言此人学术不纯,以游说诸侯他日必反去年汉卿上书,累数千言,亦发其必为乱首秀才岂尽皆斯人?”然文统之相,参知政事商公挺实誉之至是费寅以九事中时恚忌讼商公为文统西南之朋,引陕西郎中行宣抚使赵良弼为征幽商公上都以良弼多智略移为文统流亚于狱会遣鄂托克行院成都而无辅行,俾省择人,公奏:“惟商挺可。陛下宽其前罪责成斯行。”遂出而遣之公又入奏:“方践之初非良弼詗事关中,恐后事会。宁身负矫擅诛东西川两帅之罪,以宽陛下西顾之,推是为心,忠纯皎然安得与文统蓄异志者比臣请质阖门百口,必其无他。”帝悟出之


/ _# B- ?2 ^6 t, {$ ^7 O1 z4 X# ~( b6 X6 S7 {

; _$ Z: E2 i9 b
四年,拜中书左丞。


, `9 h; o+ Q( a3 L& i7 a


( I& t" G& O% V& R1 p# T% u* @


) l2 [8 P  N$ W# m6 |


5 ?0 T# ^0 y# @' Y5 \: n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8 17:56


" ?) j9 G! l2 b! v5 Z: k9 d) X7 l, r


* d/ i+ U2 F0 B$ X9 f( B) K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

(五)


- W. i1 [: w! B7 p- h5 x' ~


; N; w* E) Z4 w, A6 R


- p* `' A/ z" S6 Q/ B; Y至元之元,出省臣三,罢世侯置牧守。迁转河东、山西、河南、山东官吏公行省河东山西,明年而归或言中书政事大坏帝怒天降,大臣罪有不测者公上言:“太祖开创,跨越前古,施治未遑自后数朝,官盛刑滥,民财殚陛下天资仁圣,自昔在潜,听圣典访老成日讲治道如邢州、河南、陕西皆不治之甚者,为置安抚、经略、宣抚三司。其法选人以居职,颁俸以养廉,去污滥以清政,劝农桑以富民。不及三年,号称大治诸路之民,望陛下之治己如赤子求母先帝陟遐,国难并兴。天开圣人,继承大统,即用历代制,内立省部,外设监司自中统至今,五六年间,外侮内叛,继继不绝,然能使官离债负,民安赋役,府库实,仓廪完,钞法行。国用足,官吏转换,政事更新,皆陛下克保祖宗之基信用先王之法所致今陛下于基业为守成于治道为创始,正宜息圣心,答天,结民心,睦亲族以固本,建储副以重,定大臣以当国,开经筵以格心,修边以防,蓄粮饷以待歉,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是可以光先烈可以成帝德,可以遗子孙,可以流远誉以陛下才略,行此有余迩者伏闻聪听日烦朝廷政令,日改月异如始栽之木,生而复移既架之屋,起而复毁远近臣民,不胜战惧,惟恐大本一废,远业难成,为陛下之后,国家之重患。”帝恚为释


; `  \3 ^# L. i* T3 r

" h* c& W" R( t  A. e
五年,用兵襄阳,立河南行省,经理屯田,以公佥省


+ z. ~! v' ^4 o' @% u0 q


/ ^+ @- i2 _+ k& Z6 p6 f4 b5 k八年入觐

3 P0 t" |! u3 J  S) K! Q! p7 a# x


" }( S$ _# _9 g$ v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事其年襄阳下,其事宜,公对:“吕文焕以江淮一使兼上路管,生券军纵还,熟券徙之河北。”皆可

. Z( d  m. a" {; m. T7 E; J4 y2 h* q

; l2 i3 m7 O2 P* ^/ j( E5 \9 j
十一年,初大举,奏如求大将,非中书右丞相安图、同知枢密院事巴廷不可七月,左丞相巴廷陛辞,付敕书:“惟逆战者如军律,余止杀掠古之善取江南者,惟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亦一彬也。”既济江下鄂,使至,夜召见公,帝见色:“自太祖定天下,列圣继之,岂固存之令久帝制南国耶?盍天命未绝朕昔济江而家难作,天不终此大惠而归巴廷虽济江,天能终此与否,尤未可知是家三百年天下,天命未在吾家,先在于彼,勿易视之其有事宜,可书以进。”公言:“严兵守鄂,无使荆断阳罗渡,先遣使责负岁币留行人之罪。”


/ J( Y: P+ T/ V& c0 H: L

. l" w- k4 Y' {+ W" [% D


  L. V0 L& ]) p+ n明年,公又言:“由陛下降不杀之诏,巴廷济江,兵不踰时,西起蜀川,东薄海隅,降城三十户踰百万自古平南,未有若此之神捷者然自夏徂秋,一城不降,皆由军官不思国之大计,不体陛下之深仁,利财剽杀是致降城四壁之外,县邑邱虚,旷土无民,国将安用比闻扬州、焦山、淮安,人殊死战我虽克胜,所伤亦多宋之不能为国审矣,而临安未轻下好生恶死,人之常情盖不敢也,惟惧吾招徕止杀之信不,诈其来耳,是用力拒宜申遣公干官,专辅巴廷,宣布止杀之诏,有犯令者,必诛无赦若此则赏罚必立,恩信必行,圣虑不劳,军力不费老氏有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疾疫随之。”军虽不试,而民止得其半况今民去南亩来岁之食将安所仰帕手腰刀,必为乱袒臂一呼,数十万众不难集也,虽非劲军,壁山栅水,卒未易平是一宋未亡,复生一宋南方官府,以情破法,鞭背文面,或盛络,投诸江中铁酒,榷汉代,其后因之不废今方新附,若复征之,人必离散。”制曰:“鞭背黥面及诸滥刑,宜急除之榷酤后议。”


7 R& S) f( x( `* g3 C

1 h2 D6 f6 g( B4 f4 U7 A

1 W" ?: {9 L6 d  L' n
十三年,罢昭文馆拜翰林学士承旨,仍定礼仪宋平凡其侍从之臣以士子入见者,必令见公,询其学行而官之。九月,享庙,拜大礼使。

0 |3 A5 F* ?! g9 u* B) p


2 P9 c- r: o! [. a- n明年,上以自九月不雨至于三月,问可以惠利斯民者,公曰:“靡谷之多,无若醪醴曲。京师列肆百数,日酿有多至三百石者,月已耗谷万石百肆计之,不可胜算与祈神赛社,费亦不赀。宜悉禁绝。”皆从之公方奏事得疾,忽跽不能言,帝急命从臣扶出,登车至家未,百日而愈


; E% \; L' t3 a" @

  L3 c  A1 |- Q2 F0 |8 u; w$ O
后三年疾再至,昏默三日薨,寿七十八京师士夫哭祭如失亲戚:“自今帝侧图回天下者,岂复有斯人者耶!”惟佥密院赵良弼俸半岁为位祭其家

& t4 ^' B) ~* F% l

终丧时孤姪燧仕安西,燉佥淮西提刑炜独举其柩, 葬京城东南别墅后十八年,当元贞二年五月,炜徙葬,卜于西洛金门山祖茔,别兆于辉菊山之阳


" {6 W, x0 \0 k9 \  ]) l7 e. N0 t


. _# C1 k4 {) ~6 r5 p% m' m

# I1 M0 k6 P/ g4 r


+ u$ a: C: k3 f' s. W5 i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8 18:02


- S/ h: |: C5 h! `1 I* T/ {$ |


$ H( K% b# ?0 k, q+ @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

(六)

$ {$ L# u0 @. A' g" l7 I+ H2 o

( f4 s" a3 _1 I* ?


9 G! h0 Q) R1 h: X( z9 R

, ]& G) {/ r. O
公天资含宏而仁恕,恭敏而俭勤,理生务本实,不事末作未尝疑人欺己,有负其德,亦不留怨胸中忧患之来,不见言色魏国公每誉其善于顺受,人莫可及在京,晚屡辍禄,虽奉朝请假质券剂盈束,视贫甘心,不一出言恃其久故人闻不足于上。有来即谋必反覆忠告,惟恐吾言之不尽及秉笔中书或咎公独门墙故人,公曰:“用人威权,当出天子,果若贤,鸟避不闻尾者,鸟敢藉权树亲宾市私恩乎?”


: w5 {+ E7 z$ R4 [

6 O2 f4 L" q9 Y# i

7 d1 \. Z% q5 s: ]. Z
他善众多,今惟表其大益斯世者四其一,倡呜斯道,使今天下乡校童蒙之师,犹知以小学》、《四书为先,虽戴惠文身为刀笔筐之行,与非华人,亦手披口诵是书,求厕士列者,往往多然故中书左丞之制有曰:“德全天懿,学得圣传。”旨固有在于斯也。再则中土士夫,不知为庙作主以奉先祀自公始,辉人多化之,而祖考妥灵有所。三征西南夷,为陈曹彬取南唐,兵不血刃,赞神武以不杀当世祖龙,规一幅之判裂也,请开屯田淮蜀,移兵戍之,固已起平宋之本及议南伐,而难大将,又上言,非中书丞相安图、同知巴廷两人不可宋平,又与谘谋其新国,图任其降臣随有两王作难海隅当十五年炎烬扑灭,而公始薨。古以揆之,晋羊祜首策平吴,吴平而身不及见。乐毅有曰:“善作者不必善成。”盖当其时,自明其身不终所事于燕惠,数百年后犹能取必于祜今焉不效于公欤?

  \' ~* L- M; X( x1 C) J


5 ?+ ?! G  w8 |# B; _5 t- s


, g! A$ Q4 l# J/ H5 G+ h8 ~% ~, X四夫人惟王氏先公卒继宋氏,后公七年卒公赠少师,赠吴兴郡夫人,及公国鲁,与完颜氏、李氏皆从鲁国夫人后公三十四年,完颜亦卒故三夫人皆祔。

( i! q8 P) H: s( U8 g' e

  P5 m" Y* E' j6 t; l
李出,今中奉大夫河南北廉使其忠厚清慎,有克继先烈之誉二女,姊宋出完颜出。姊卒娣继皆嫁为开府忠武公中子杞淮东肃政廉访使妻皆卒。孙尚孩


2 s% B0 O$ b# J0 [


' R8 F5 f8 M" O2 U

8 T4 \4 W! S. L
呜呼。燧生三岁而孤,公卵翼之。不知其蒙暗,教督而急其成,俾有闻,承乏翰林复世公官恐公事业不能详尽,不敢干他词臣,故惟自述文不过华质不至俚,而摭其实焉耳矣。铭曰

# D* z0 E1 y: c5 g0 j4 r9 {

1 T9 E' S* L/ b9 @/ E* F+ {/ X8 \
惟天聪明,视听自民沃天子心,启莫匪臣舜察迩言昌言禹拜。称圣万世,臣何与在粤若世祖,方龙跃渊载牵征车,遐搜逸贤。即辉起之,置左右。授太子经事靡不叩公感一介,尽其平生所学与知,倾敷悃诚。书首八事修身以始贤亲畏天,爱民以次申以,救弊之方施治所宜如纪在纲。上总兵民,公请民去上受封国公择地所。上征南诏,公陈遏刘。上曰汝言,吾行优优展也神武,操既有要天下定一,于时已兆移兵戍边,首蜀尾淮。免夫春秋,剽杀去来。汴置经略秦以宣抚。三年其民歌舞乐土。治效若斯,公是。一出为,不无赞弥,又从济江内难方蹶帝遄其归,大统入继。移昔已试施诸万方帝思旧人,台衮用章。公拜稽首,元良未建臣何力有,太师顾先改为大农,寻拜左丞,申以责难,书存可徵。南土既平谘谋新国。昭文禁林必首见及后圣相承,言行其生。没为法程谥以讳名。既又进加功臣开府莫尊太师,莫尊国鲁。哀荣若斯,大书穹碑比其生全,千祀可贻。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碑文传毕


$ W2 @/ z0 D0 C5 M) U3 ~

0 Z' f# g* f0 i2 [8 `, ]  m; c

: G. v+ q+ n3 Y3 z, {

9 U! j/ t1 Z2 H, o: r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2-5 17:38

' B5 C" z0 `4 m


: a/ `7 w' m4 v& ^0 ?


* i- s2 _; J; |0 v5 u4 D) K

) F, u5 L5 s! ?) p  e

      据燧公撰《希真先生祠碑》(《王希真祠堂铭》)和元代刘致撰《牧庵年谱》记载:“后七年(约指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族侄埭自汴至长安,无他营求,惟诵君(指王希真)夙昔之贤”。


* d: F- Q8 D' D% ]0 o8 W1 e


* {, G! y' J7 ^8 z: Q% ]

据此推断,公元1278年(枢公逝世不久),时年四十一岁,在陕西任职的燧公有一成年的侄子,名为“埭”。


7 T1 ~1 r4 R) l

0 i. G( K1 n7 L. a& |2 S

“埭”与燧公子“埙”、“圻”、“城”以及炜公(炜公出生于1264年,时年约十五岁)子“”同辈,名字都有土字边,公元1278年燧公、炜公“土”字辈后裔都未出生,另“埭”居住地为“汴”,可能指现河南辉县,据此推测,“埭”为燉公之后。


+ y2 U$ ~0 W. v) O' x4 {


5 F4 a4 }- o1 R0 I4 `. W

" ^" z: C/ J: Q$ g5 j$ B+ L, I$ ~0 p


4 H; w- x9 X: Z7 ^+ N7 P1 y$ O! U9 x


$ p* d) O1 |! s, h% r; |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2-7 17:31


' {; y9 _8 C. [* m2 y( l


' C! f: j) q; F# P2 I


4 |. t& O- p0 |3 y8 L! R' I


/ r+ {3 w7 A+ }(按:姚堉为枢公孙、炜公子,据燧公定稿于1312年前后的《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载:1312枢公“孙尚孩”,据此推测公约生于公元1310年,应略小于燧公幼子“城”。现查得公所撰文献两篇,上传供大家研究。)


2 T. A+ A- m* B5 L' o/ W: U

' _9 L4 ?4 a4 W' p4 M' q0 b

      公元1340(至元六年),任职秘书监公撰《天寿节贺表》,表载:“虹流华渚,呈上帝之储祥。电绕斗枢,仰圣君之受命。欢盈宇宙,瑞郁寰区。中贺德辅天心,基承祖训。涣纶音以彰大化,号令聿新。施霈泽以示同仁,典章仍旧。愿跻仁域,共沐恩波。臣等职掌秘书,班联内署。嵩呼万岁,诵四月维夏之诗。虎拜千官,致一人有庆之祝。臣某等无任瞻天乐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摘自王士点商企翁编纂《秘书监志》)


6 D2 ?& |  ]. p3 ~- [+ x, [


& n( |; }8 |$ b

  w: u1 S9 V- q7 x' K/ \, l" t

        公元1351年(至正十一年),时任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准副使太中大夫、从三品)的公,曾上书中书省,列举官商勾结致使私盐泛滥、朝纲不振的史事,载:“致治必澄其本救弊必塞其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欲行去其弊未之有也。切睹朝廷立法甚为允平有司奉行常患不至。法不披详人多寃枉。伏睹国家以盐课为重比因各处私盐生发。葢因拘该有司失于关防以致侵衬大课。”

          (摘自刘孟保等编纂《南台备要》)


9 ~8 K9 W  S6 w7 u. {$ t0 Z

1 a  B. ?: T" n' V$ {

( \' a$ ]5 E3 I; R

# b7 @& K# @4 V

5 K! ~& t6 D( F

. y& ~& a9 x$ H


' o1 B: L# d$ K" H* H6 h$ I


4 p- {+ x* _0 l) v# T2 y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4-16 17:53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4-16 19:34 编辑 ( N" U* r" B' s3 `$ I
4 A# U+ r% r3 ]; R; t+ |1 c' q

6 K) C. o% A4 S* n% ^; s     按:“近人孙楷第先生新考出姚守中名埭”,不知孙先生是否根据《牧庵文集》考证得出来的结果?现上传姚守中简介及作品,供宗亲研究。* d% m  c6 P+ F+ y2 }

6 w, v& @1 o+ K , i" k5 o$ [9 X& a" R
      姚守中,字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姚枢之孙,姚燧之侄。曾官平江路吏。约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在世。近人孙楷第先生新考出姚守中名埭,其先世为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市)人。《录鬼簿》将其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第二十四人。贾仲明为其补有挽词:“《挂冠》解印汉逢萌,扫笔成章姚守中。布关串目高唫吟,《牛诉冤》巧用工,扯诏谏《持立中宗》。麒麟阁,狐兔冢, 怨风雨愁。”所作杂剧三种,即《郝廉留钱》、《逢萌挂冠》、《扯诏立东宫》等剧,惜均失传。此外,姚守中尚存散套〔中吕·粉碟儿〕《牛诉冤》,全套用颇有寓言意味的拟人化手法,以一头将被屠杀的老牛的控诉,抒发了作者对是非颠倒的人间社会的愤怒。全套手法新颖,构思巧妙,在整个元散曲中,不失为上乘之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月扬辉”。
8 p5 [' @1 G! I! o( }0 S8 p0 o7 b( b' g7 ~+ w, f& A, T; E  z
  套数
# O0 p! [  t2 S( {& y+ t. }
  T1 s" U, s2 s3 q/ }/ C; u. A  【中吕】粉蝶儿4 H4 s8 `% X2 p0 a' ^5 N
5 z/ l5 A$ o5 t2 U7 l2 y# J
  朱诉冤1 s2 \& a- C& C$ Q! t1 Z5 E, i
" s, u' [# G+ C8 }' x& C- g/ R1 E+ o  t
  性鲁心愚,住烟村饱谙农务。丑则丑堪画图,杏花村,桃林野,春风几度。疏林外红日西哺,载吹笛牧童归去。
/ ?( E  q+ h( P. A! v& c- |" E; `1 q$ J+ y( B1 B0 ~
  【醉春风】绿野喜春耕,一犁江上雨。力田扶耙受驱驰,因为主甘分受苦,苦、苦。经了些横雨斜风,酷寒盛暑,暮烟晓雾。* ]# l/ V0 f+ g: s- B( ?2 R  U7 \
+ U, [7 R4 ?, ]
  【红绣鞋】牧放在芳草岸白蘋古渡,嬉游于绿杨堤红蓼平湖,画工描我在远山图。助田单英勇阵,驾老子蓦山居,古今人吟未足。0 X) q& U* I* Y

3 ~* n) e, H1 c. n) z* B  ~  【石榴花】朝耕暮垦费工夫, 辛苦为谁乎?一朝染患倒在官衢,见一个宰辅,借问农夫,气喘因何故?听说罢感叹长吁,那官人劝课还朝去, 题着咱名字奏鸾舆。0 a6 g1 o# V, @5 o; C! |% s) \

8 ?9 ^, ]7 ~  q& G9 B* N  【斗鹌鹑】他道我润国于民,受千辛万苦。每日向堰口拖船,渡头拽车。一勇性天生胆气粗,从来不怕虎。为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社鼓。9 B3 [6 P1 n( W: ^6 o# b# |6 J/ [5 o

% W1 c# c/ ^0 Q1 ~& }+ Q  【上小楼】感谢中书部,符行移诸处。所在官司,禁治严明,遍下乡都。里正行,社长行,叮咛省谕:宰耕牛的捕获申路。
8 t: o3 \8 C' f9 i! }  q7 N# }" j5 _' {5 c7 \
  【幺】食我者肌肤未肥,卖我者家私不富。若是老病残疾,卒中身亡,不堪耕锄。告本官,送本都,从公发付,闪得我丑尸不着坟墓。& K. n0 ?3 G5 Z3 P6 s5 O+ E! S: W

: \+ C0 e# J' F- I0 n! A, Q' ]  【满庭芳】衔冤负屈,春工办足,却待闲居。圈门前见两个人来觑,多应是将我窥图。一个曾受戒南庄上的忻都,一个是累经断北氵畺王屠。好教我心惊虑,若是将咱卖与,一命在须臾。
' B7 ~! n5 d9 w' q! Z. Y, ^1 N4 K$ v! z5 ^, Q" @
  【十二月】心中畏惧,意下踌躇。莫不待将我衅钟?不忍其觳觫。那思想耕牛为主, 他则是嗜利而图,被这厮添一买我离桑枢,不睹是牵咱过前途。一声频叹气长吁,两眼恓惶泪如珠。凶徒!凶徒!贪财性狠毒,绑我在将军柱。3 H$ @! r5 U. B5 w" r
; Y2 p* i1 @6 l; g* P- y" U, \' s
  【耍孩儿】只见他手持刀器将咱觑,唬得我战扑速魂归地府。登时间满地血模糊,碎分张骨肉皮肤。尖刀儿割下薄刀儿切,官秤称来私秤上估。应捕人在傍边觑,张弹压先抬了膊项,李弓兵强要了胸脯。7 I: b: t& F- ~: ]% t6 ], \

( ^2 n' u" l! l( K  【二】却不道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刬地加料物宽锅中烂煮。煮得美甘甘香喷喷软如酥,把从前的主雇招呼。他则道三分为本十分利,那里问一失人身万劫无。有一等贪餔啜的乔人物,就本店随机儿索唤,买归家取意儿庖厨。/ c' p/ H* E' B9 m

3 I) C% h, h$ B- |  【三】或是包馒头待上宾,或是裹馄钝请伴侣。向磁罐中软火儿葱椒火乌, 胜如黄犬能医冷, 赛过胡羊善补虚。添几盏椒花露,你装的肚皮饱旺,我的性命何辜。' d' N! J' ~  v+ u' T4 N, s, R
2 Y' z% @5 z9 o, l  Q0 m% Q2 }' Z
  【四】我本是时苗留下犊,田单用过牯。勤耕苦战功无补,他比那图财害命情尤重,我比那展草垂缰义有余。我是一个直钱底物:有我时田园开辞,无我时仓廪空虚。4 w2 f) K9 p! J4 x- F  K
3 K# D, G. d' J7 D
  【五】泥牛能报春,石牛能致雨。耕牛运土遭诛戮,从今后草坡边野鹿无朋友,麦垅上山羊失了伴侣。那的是我伤情处,再不见柳梢残月,再不见古木昏乌。$ o! B" M; n$ U0 m* x, ^' {

* u% i/ D: f  d4 `* V* r; Q  【六】筋儿铺了弓,皮儿鞔做鼓。骨头儿卖与钗环铺,黑角儿做就乌犀带,花蹄儿开成玳瑁梳。无一件抛残物,好材儿卖与了靴匠,碎皮儿回与田夫。% }) u3 K, M+ ~! I
; @) D  D( A- K* }1 r+ C* }( E
  【尾】我元阳寿未终,死得真个屈苦。告你阎罗王正直无私曲,诉不尽平生受过苦。  a) P& X  J8 H& w' u
' E5 U# o& ~% P' E
* l/ @- l& T+ j

/ I  X" B4 z% o/ A ) x! P7 a6 `: \4 L, ~6 S
" |: \; u7 l0 ?+ R+ g5 G. Y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4-16 19:45
好资料,珍贵,难得!学习了!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4-17 17:33


; X- W0 [; E6 R( a2 W, |

谢谢建中兄校改姚守中散曲的标题。

昨天匆忙上传,未校,请见谅。


3 Y4 p8 A8 b7 s2 `& i$ @

另外,本帖所附《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仍有错谬,宗亲参阅时也请留意!


  D& I7 w3 }4 ^% E' w


* n9 j0 R, Q- [3 K2 y


0 k) C7 ]. b; X& W2 S

现再上传一位网友读姚守中散曲的读后感,供大家赏览。


: `, l" s- [: `& k1 w  W" Z


1 c2 P$ g. v9 M. f" o

  元曲很伟大,但一如汉赋,不如唐诗宋词般普及,但这并不影响其经典的价值。近读姚守中《[中吕·粉蝶儿] 申诉冤》,又名《牛诉冤》,很有无限感触。古今一体,人心系之,能无共鸣吗! 

9 C0 A  [/ s$ q6 d5 [6 O+ V: p

  姚守中(?—约1290) 河南洛阳人。元代杂剧作家。 姚守中为著名词曲家姚燧的侄子,生平不详,仅知其官至江平路吏。贾仲明为其补有挽词:“《挂冠》解印汉逢萌,扫笔成章姚守中。布关串目高之吟,《牛诉冤》巧用工,扯诏谏《扶立中宗》。麒麟阁,狐兔冢,怨风雨愁。”钟嗣成《录鬼薄》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中。姚守中所着剧作,现仅知有《神武门蓬萌桂冠》、《汉太守郝廉留钱》、《褚良扯诏立东宫》三部,俱不存。此外还有[中吕·粉蝶儿]《申诉冤》套曲。 从其所选的题材来看,他的剧作注重昭彰社会名分和个人道德,颂扬清正廉洁的官吏。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曲词“如秋月扬辉”,有清丽之风。

& Z8 y  Z8 a' g/ o$ G

  《申诉冤》入选《元曲三百首》。贾仲名《凌波仙》挽词评其《申诉冤》为“巧用工”之作。全套用颇有寓言意味的拟人化手法,以一头将被屠杀的老牛的控诉,抒发了作者对是非颠倒的人间社会的愤怒。全套手法新颖,构思巧妙,在整个元散曲中,不失为上乘之作。元散曲套数作品中同类的有:姚守中的《牛诉冤》 ,曾瑞的《羊诉冤》,刘时中的《代马诉冤》等近于比喻和寓言之间的一类作品。比喻中的隐喻与寓言之间有时的确是难分难解的,在姚作 [ 中吕·粉蝶儿 ] , 牛被描写成 “一勇性天生胆气粗, 从来不怕虎”的无所畏惧者。它“为伍的是 伴哥王留, 受用的是村歌社鼓” 牛在曲中显然是被人格化了。 从前三曲来看, “杏花村, 桃 。林野, 春风几度, 疏林外红日西晡“ 以及 “横雨斜风”,“暮烟晓雾”“芳草岸白苹古渡”,“绿杨堤红蓼平湖”的描写, 正是元曲家们在归隐类曲子中反复讴歌的环境。看其中二曲:[ ( ) ] 泥牛能报春, 石牛能致雨, 耕牛运土遭诛戮。从今后草坡边野鹿无朋友, 麦垄上山羊失去了伴侣, 那的是我伤情处。 再不见柳梢残月, 再不见古木昏乌。[] 儿铺了弓, 皮儿鞔做鼓, 骨头儿卖与钗环铺。黑角儿做就乌犀带, 花蹄儿开 成玳瑁梳。 无一件抛残物。好材儿卖与了靴匠, 碎皮儿回与田夫。”这样的下场是令人伤悲的, 曲子嗟叹再三, 曲折倾述的仿佛正是元代士人的不幸命运。而且曲语平白, 丝毫不作修饰, 然就里透出的悲凄哀怨, 却不能不令人去作许多联想。

1 f( n4 u; _4 Z. Y, `! n

! b4 ^. h! _0 p/ p8 Z3 s8 D0 e! U


9 }& X& F% |# w


, g$ Q$ Y. c' C$ [" x' ?; U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4-22 18:01

& A3 Q9 [2 x$ u% Y


  ]. @( P# K8 h3 l

    (按:2012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查洪德先生整理《姚燧集》后
" F) Z+ q, a1 n. @刘季先生在《光明日报》( 2012415日 第五版)上撰写了书评及探讨元代文学的文章,现上传供大家研究。)

- Z# A/ g2 |4 c' f. U
  

从《姚燧集》看元代散文评价误区

刘 季

4 x& `7 R' H% R8 ~! m/ f, C: l
  若干年前听邓绍基先生讲元代诗文,说大学生对唐宋诗文名家都耳熟能详,对明清诗文,也能数出什么家什么派,问到元代诗文,则茫然不知,由此呼吁加强元代诗文的研究与普及。但接触元代诗文的现实难题是,元代诗文文献多缺乏整理,阅读困难。如元代代表性的文章家姚燧,其作品号称古奥难读。今日读到查洪德先生整理的《姚燧集》,读其前言,才知道姚燧文章原本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难读,所谓难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版本文字错误造成的。查先生以数年之功,精心校理,纠错补漏,为我们了解姚燧文章,进而了解元代诗文,提供了一个精善的版本。8 L9 [$ N: }% i; [8 i5 D4 q
* [- Y3 U  X3 Y! l$ M" k; Q
  对于元代散文,一直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元文普遍缺乏社会批判精神;二是元文在理学的桎梏下,思想保守、形式僵化;三是艺术上缺乏创新,大致不出唐宋古文的范围。这三点从内容到形式,几乎全盘否定了元代散文的价值。但是,通过阅读《姚燧集》可以发现,这种论断是有失偏颇的。查洪德为《姚燧集》写的《前言》指出:认真阅读姚燧诗文,不仅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文章家,而且会促使我们重新评价元代诗文。以上这些否定元代文章的意见,在我们阅读了姚燧文章以后,就会感到它是没有根据的,因而也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姚燧文章就表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下至百官上至忽必烈,都敢于批评,体现出知识分子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言余思古之人,惟其言之可以传后为恃,以待他日子云者出,将不病夫一世之人不余知也。抱着这种不在乎一时毁誉的坚定信念,他坚持秉笔直书,由职史馆以来,尝思古者史臣,不要死者之或知,不必生者之见求。于德于功,于事于言,见书见而闻书闻,信传信而疑传疑。实录直致,俾观者自判是非于千载下,文如《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转运盐使曹公神道碑》等,皆以信史之笔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与社会面貌,可补史之缺。关于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负面认识。姚燧是元代文章家的代表,又是元初大儒许衡的弟子。他以其深厚修养,发为文章,成就了他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的文风与气度;以及如朝绅引班,气肃色正,步趋有序,佩玉锵鸣;又如战阵相持,纪律不紊,雄威远被,坐慑万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所以《元史·姚燧传》说: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查洪德在《前言》的《学以资文》、《正中见奇》两部分,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姚燧文章的行文既不拘于文法和常规、也不拘于文体与题目,而是务求去其陈腐,为言不尽同于古人。由他所撰写的墓志铭、神道碑之类文章,突破一般铭文的写法,破体求新。他甚至以传奇的手法写人物传记。这些都显示了姚燧文章可贵的艺术探索精神。2 O( S" M) d  T; V8 C8 O

! t8 c4 ~# x7 v8 m$ p  《姚燧集》以百余种图书的相关材料为参校,补录前人漏收的姚燧诗文词29种,剔除前人误收文章7篇。为求完整,还将姚燧的笔记、散曲等作品也一并收录,为研究者提供了大体完备的参考资料。


' J3 |+ |8 t! f2 H3 Y$ f1 ]; g! z; \! u! q: R! p, W8 O( q
; `4 @: _+ f+ j
/ d5 v7 U3 n+ h! o" r( T, I
3 z. u( G8 X  ]: ]) ]& c( b: P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3 13:44
回复 3# 姚立行
. T7 S/ v% g/ R& V' v$ i1 g: g+ V
  `% e+ A5 p( u& c1 _9 {7 H1 O值得庆幸的 是,这次辉县之行,我见到了枢公后裔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族人续修的家谱,并且拍了下来。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6-3 13:53
回复 58# 姚立行   [+ K1 u6 n. P/ _) G9 O
  p- G4 p" P: b$ M# r' d% R
据明代辉县志记载:枢公只有一个儿子是姚炜,姚炜 只有一个儿子叫姚堉。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6-3 17:46
“值得庆幸的 是,这次辉县之行,我见到了枢公后裔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族人续修的家谱,并且拍了下来。”
$ h0 D& t& f% a( e期待见到文书宗亲所拍的1934年所修枢裔族谱!! `, x  \$ r9 b& V& u
如果发上网络不方便的话,能否发邮箱:stowind@qq.com,
* v4 Z6 J% K& u2 [' F, y谢谢!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6-14 09:52
枢燧二公后裔们请重点关注:雨中拜谒姚枢墓,可怜祖先无安息之所!
6 N' E$ L# a7 K' R" J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7995&fromuid=1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6-14 12:43
[
" T5 W' x4 U$ _8 K- r3 v( P/ H7 A+ C
: W$ A' _1 s* x% f5 \b]谢谢尚明站长的关注与支持!9 A. N9 D) R/ x$ a$ e8 n

* b( \- M, Q0 G. m) G姚氏枢燧分支据《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以及碑记、文史印证,足迹纵行大江南北,建业横贯华戎东西,几涉全部中华大地,研究这支姚氏分支情况对整个姚氏迁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Z* p& D, U# A& ?1 A( w

  L2 H: f0 i' e9 a' W该支后裔现分布不是一、两个省所能涵盖,故建议在区域栏目研究中是否可设“枢燧姚氏”专栏。+ m+ d- j2 A8 N% R, o2 k9 C7 k# Z

& Q% @5 e9 v0 d* \  d! J! c( Y, B- E另外,在名人研究中是否可考虑增设“政治家、理学家姚枢”和“文章家、史家家姚燧”两个栏目,这两个人的历史价值将会逐渐为人所关注。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7-3 12:38
+ e4 C9 e1 r4 Z
按:文书宗亲查得《河南通鉴》中关于枢燧姚氏的资料,现摘录如下,供参考:9 K  a" R8 d) M. N9 y
" h. d' l0 b& F6 [8 }
《 河南通鉴》(上) " ~( Q' C/ `5 C3 I& f0 b2 Y6 K( z

      【姚枢】 (1201—1278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祖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市)人,金末随父徙家于许州(今许昌市),遂为许昌人。从皇子窝阔台攻南宋,奉命从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医、释、卜,于德安(今湖北安陆县)访得南宋理学大师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从此,理学方在北方正式传播。姚枢从赵复学,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元太宗时出任行燕京行台郎中,后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今辉县市北)。忽必烈为藩王时召入邸中,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与治国之道,建议在与南京接壤之地屯兵,积谷守边。忽必烈奉宪宗命攻大理、鄂州时,姚枢在军中咨谋,屡屡谏止屠戮。忽必烈即位后,先后任宣抚使、司农使、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佥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7-3 12:39
《河南通鉴》(上)
6 R, V: t0 u% e4 |          元朝 泰定二年(1325年)二月,姚炜以河水屡决,请立行都水监于汴梁,仿古法备捍,仍命濒河州县正官皆兼知河防事。从之。七月,设立河南行都水监。
  ~# ~. {5 {+ G4 w# ?' ?

: S; f' J) V; H9 B
# m8 a4 h  l  \% D' X" c6 v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7-3 12:43
       按:辉县姚勇宗亲发表了《枢燧姚氏世系四说之我见》,提供了不少枢燧姚氏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日前,在姚氏宗亲网拜读了立行宗亲《烦请大家鉴别枢燧姚氏世系四说孰为可信》的文章,受益匪浅。作为新人,我要向立行宗亲这样矢志不渝从事姚姓文化研究的仁人志士表示钦佩和谢意。这里,我想就这个帖子,结合手头的一些关于枢燧二公的资料,发表一下拙见,如有不妥,还望先辈们批评指正。

一、关于刘致《姚燧年谱》世系

元代刘致所撰《姚燧年谱》记载燧公先祖世系:“惟本梁唐六镇节度使生金吾将军汉英……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渊,后更名仲宏,生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文献枢及弟桢、格。枢生今河南省左丞炜,桢生故江东宪佥,格生先生讳燧。”

显然,刘致是参考了《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的内容。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记载:“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生金吾将军汉英,……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渊,后更名仲宏;仲宏生公及弟桢、格。”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是燧公所撰,应该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

二、关于哲堂晚香堂《姚氏祖谱》世系

据“姚门才女”、“姚新民”两位宗亲家藏哲堂晚香堂《姚氏祖谱》记载枢公先祖世系:

“一世祖:姚国(西元584—667)……十八世祖:姚守文(西元1153—1227),锡长子,初名守克,字元献,行一,念一郎,号志尹。……原配凤山蔡氏。子三:长居仁,次居敬,三居易。宋孝宗淳熙二年,公上万言策。四十余事授柳州承事郎,同夫人蔡氏携居仁之子尤赴任。有苏门大商张洪有女求婚,公以之妻尤。故尤遂居其地苏门,而生元世宗翰林拜太师,即公之曾孙姚枢也。[(注:居仁子:姚尤(迁居苏门)。姚尤子:姚枢(即元太师姚枢)。居易子:姚勉,即宋理宗癸丑状元姚勉,号“雪坡”。]十九世祖:姚居敬(西元1170—1254)……”

据百度百科介绍: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姚勉南宋瑞州府新昌县天德乡灵源村人,今为江西省宜春地区宜丰县(古称新昌县,后改名为宜丰县)新庄乡芳里村.一说为瑞州高安人。字成一,一字述之。生于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宋理宗宝元年(1253)癸丑科状元。姚勉出生后,因母亲出身微贱,曾被弃于野雪之中,后一日,过路者尚能听见儿啼声,父亲才抱回抚养。姚勉为不忘本,以“雪坡”为号。……

由此可见,与姚枢同门的姚勉系今江西省宜春地区宜丰县或江西省高安市人,与姚枢是南辕北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记载:

“……又推恩再世:考仲宏,赠太保、仪同三司、鲁国康懿公;祖,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鲁国惠靖公;妣张氏,祖妣李氏,皆鲁国夫人。”

枢公的母亲的确姓张,但不知道是不是苏门大商张洪之女。如果是,枢公弃官携眷迁居辉州(今辉县)就不难理解了。

三、陕州《姚氏家谱》世系与洛阳祁庄姚氏世系

据陕州《姚氏家谱》世系与洛阳祁庄姚氏世系均记载,姚起铉乃姚宣业第14世孙,姚炜是姚宣业第19世孙姚慎行之子,其后:“20世族炜生21世族生才、钦。22世族才生恭惠五子。”

但是,这里却没有提及枢燧二公。

另据清道光15年辉县知县周际华纂修的《辉县志》卷三、封荫表二记载:

“姚,枢之祖,赠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鲁国惠靖公。妻李氏赠鲁国夫人。姚仲宏,枢之父,赠太保仪同三司鲁国康懿公。妻张氏赠鲁国夫人。姚枢,官翰林学士承旨,赠少师,追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妻王氏宋氏俱赠与邵夫人,晋赠鲁国夫人;完颜氏赠鲁国夫人;李氏封鲁国夫人。姚炜,官中书省参知政事,赠光禄大夫,追封鲁国文忠公。姚,炜之子。袭父平章政事,累迁内台御史、礼部侍郎、淮东廉访使、大都路总管。”

这里明确了枢公生炜公,炜公生堉公的血缘关系。那么,姚慎行是何许人也,与枢公是什么关系?

洛阳姚孝民宗亲在姚氏宗亲网发了《睿智果断仗义寿官二十二世祖姚才》的帖子:

“听老族人讲,宣系二十二世祖才,祖居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柳沟村。其父姚育是元朝大将军。后来元朝灭亡后,明朝刚刚建立,朝廷亟待选拔人才,委以重任。众乡亲推举,智勇双全,仗义疏财,睿智果断的姚才入朝为官。姚才深受众乡亲的爱戴,保奏推举的群体声势浩大。聪明机智的姚才忧心重重。一忧;因先父是前朝官吏,如受牵连将有家灭九族之险。二忧;如拒不做官怕寒了众乡亲的心。他苦思冥想,最后痛下决心一走了之。趁夜色拖家带口,带领夫人和五个儿子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偷偷逃出了洪洞县柳沟村。一路向南走来。他心想走的越远越好,越远就越安全。一路上千辛万苦受尽磨难,一天,两天,三天……长子不离父,其余四子分‘东西南北’四面出走。长子恭留洛阳,次子宽向西走,三子信向北走,四子敏向东走,五子惠向南走,幼弟钦与四子敏非常要好,愿跟随敏往东。到哪里安家你们自己做主,但尽量要走得远一些。弟兄四人,分四个方向各奔前程。这就形成了河南姚姓现在的布局。长子恭居洛阳为中心,次子宽向西在渑池安家,三子信向北住津口,后迁,现居孟州市,四子敏与幼弟钦向东居巩县鲁庄,五子惠向南襄城现居平顶山郏县。”

此帖中的“育”,不知道是不是堉公。还有,自起铉公起,才公一支一直生活在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柳沟村,直至明初才迁至洛阳三山村,而后,“弟兄四人,分四个方向各奔前程。”

在辉县有这样一个传说:

元顺帝时期,姚枢第四代孙举家犯抄。由于提前得到了消息,全家从辉县的姜、南姚固搬至前、后姚村(此前这里是一片树林)。不久,又被官府知悉。于是,家人分为四支,分别逃往上海、江苏、山东聊城以及黄河南岸。明朝洪武二年至永乐十四年间,黄河南岸一支返回辉县胡赵屯(今姚屯)。

按照枢生炜、炜生生才、钦推理,才公正好是枢公的第四代,传说中也是家人分为四支逃亡的。其中是不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是,为什么关于才公的所有记载,都只字未提辉县这一段历史呢?期待这个谜团能早日大白于天下。

http://www.yaogens.cn/bbs/thread-18338-1-1.html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7-3 13:03
4 s/ I+ Y2 {/ c7 R
5 ~+ |4 o; ?4 O7 @5 [3 q  t) f
" C+ T6 {( B0 ?4 y9 `6 i
枢公逝于公元1278年哪个月?
$ S/ Y- y+ R& G" c' k' H( A3 V- `+ K! ~' H( h) t
据文书宗亲介绍《 河南通鉴》(上)记载:( d0 ?4 {+ h/ w; e, o6 {7 @) ?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二月,姚枢卒。
+ |3 G, G1 ?- L4 K
/ {! f) H% m6 |! N5 \1 i2 F# ?5 B
# k! p/ t/ W8 C7 e
但据刘致《牧庵年谱》记载:
2 `* v% e  K! l. c枢公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秋七月二十三日”。' u4 p6 q6 }0 \6 n
0 S+ `/ a% O' w
6 d5 S; Q8 t# H( J0 v9 f
2 S" R& {, `! {% ~  ]
) }7 H+ X5 {" \7 _4 s1 a3 d
6 u8 q0 ~) c! U.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5 10:59
回复 20# 姚立行 6 D. f2 S( p( c- V! v# A
- A$ t' Q/ P# F5 R; B4 b

6 S' A2 H( r! }/ A& N          从燧公亲撰的《中书左丞姚文献(枢)公神道碑》可以看出,景行应该与景祥同辈,当是汉英公的重孙子,而不是孙子。http://www.yaogens.cn/bbs/thread-17880-1-1.html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5 11:13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5 12:19 编辑 1 {  Z) S9 |2 ~

4 Y! ^$ z* f) g2 ^  ~/ E& L4 Q- w回复 56# 姚立行
8 }: l7 F. V6 i8 ^1 l7 z: Z/ g6 [6 ]9 a& K; u
" i8 j& }% E5 ^# u1 G3 s
             枢公兄弟三人,枢、桢、格,枢一子:炜;格一子燧;一直没有见到桢的记载,今天看到,方知桢之子是 之子为埭(即姚守中),真是好资料。另外,汴为开封的简称。" K( r; A' j. q* k+ r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22

7 f! s5 k- A4 p: w( E+ U

     按:牧庵先生姚燧公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家,自元至清,人们对他的人品与文品都很推崇。燧公现存《牧庵集》三十六卷,为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其文章给予很高评价,而燧公在元代更被推尊,“文章众称一代之宗工”,比之唐之韩愈、宋之欧阳修。燧公逝于公元1313109日(癸丑九月十四日)。现整理并上传燧公得意门生刘致(字时中)所撰姚燧《年谱》,该版本据查洪德辑《姚燧集》所附谱文校改,将过往繁体竖排转为现今简体横排,以编年体分段并作了些许注解,以燧公逝世七百周年


8 I+ r) V5 U% A; |$ L

3 k7 }$ f0 N9 l

牧庵年谱


& [3 \1 e. {& ^3 t


- _3 Y2 ?! |% F, f4 K

刘时中


+ C" y9 e9 J7 y% t

案:先生撰其世父鲁国文献公神道碑,叙姚氏神明之后,历三代、秦、汉、魏、晋、宋、齐,传次或绝或续,与梁、陈、隋、唐可谱究者,别载《世录》中,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勍qíng,强)生金吾将军汉英汉英周广顺初(公元951年),太祖遣之使辽见留,事世、景、圣三宗,加安时制节宏化翊yì,鸟之双翼竖立起来)亮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枢密使、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东阳郡公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徽使衡之衡之生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政居政生太师、左金吾卫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景祥生太子洗马(另说为华)华生金东上阁门使、金州团练使(古代的礼器)另说为去华生bīn ,一种玉的花纹)生阁门祇侯、武德将军佺quán,光明正大)生武德将军、获嘉令锜;锜qí ,古代一种三足的釜)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渊,后更名仲宏仲宏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文献枢,及弟桢、格。枢生今行河南省左丞炜;桢生故江东宪佥;格生先生,讳燧,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同修国史,谥曰文。其先柳城人,今兴中府,即古营州,慕容皝所都也。其族大以蕃,先生《送冯雪崖序》亦云:“九世祖东阳郡公有孙尝王柳城,今其地有姚山馆、姚家陀,犹以吾姓姓之,坟墓咸在焉。然其后皆不读书,举为鲜卑人矣。”

! X9 j- `- |. U6 o/ Z  }' ]


2 J" e# Z- K2 R7 k6 ?: ]  N* _3 ?! l


# o+ ?, ^8 P8 J. U" L6 L1 J) |


6 r/ D, L  D2 K1 z+ b7 Z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25


+ V/ x! o6 X, h3 H' [


( l, f" x3 ]- G1 `

; j% @. R7 i# ]7 K" ?6 f

◎太宗英文皇帝十年戊戌,当宋嘉熙二年

(公元1238年)先生生。


& G; M2 v1 l* I

2 {- \! f, v% D$ Y4 ^" L  J

, @1 ^/ B  U8 M# N

◎十二年庚子

(公元1241年)先生三岁。案:先生为《冯松庵挽诗序》云:“松庵殁以庚子七月,我先人之弃其孤亦以是年。”《文献公碑》云:“燧生三岁而孤,公卵翼之。不知其蒙暗,教督而急其成,俾粗有闻,承乏翰林,复世公官为承旨也。


* O0 U. n- n* B8 s

& A3 k' ^# U" q6 W) X2 I" X9 t5 |

+ p" G/ j! O  N) H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27


3 n$ o8 W- j2 o/ c9 T

◎定宗简平皇帝五年庚戌,当宋淳佑九年

(公元1249年)先生十三岁。是年始见鲁斋先生(元代大儒许衡。案:先生《与许德卿书》云:“燧生十三年,拜先履絇于苏门。”

* Q- Y2 a) A; t- Z" t5 \


* c! I7 Y, G" m6 k9 i

◎宪宗恒肃皇帝五年乙卯,当宋宝祐三年

(公元1255年)先生十八岁。始受学于鲁斋先生。案:《与许德卿书》曰:“谬齿弟子之列于长安,时立下席。自是至其奠楹实二十有九年。”

6 R* Y! f- f  m3 L" Z% V

5 U( d7 {! r- v& x; Z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中统元年庚申,当宋景定元年

(公元1260年)先生二十三岁。


4 ]5 W5 {5 _4 o- A  Y

9 J, g2 {3 L4 Y9 C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29

) E0 i( A3 {- O+ f  j* A


3 ^4 [6 c# `5 c

◎中统二年辛酉

(公元1261年)先生二十四岁。《送畅纯父序》云:“余冠首时,未尝学文,视辈流所作,惟见其不如古人,虽不敢非诸口,而未尝不轻之于心。”“年二十四岁,始取韩文读之,走笔试为,或谓有作者风。就正于先师。先师亦赏其辞。”盖是年方学为文。《三辰仪铭》等当作于其时。(查洪德先生案:此谱多以所作之文系于每年之下,亦有约略附之者。集虽不全,其目多见于此。


' A' i( ?! g  _% ^) R+ M/ A


6 u: {% `. B2 D- @, n0 y1 g! s

◎至元元年甲子,当宋咸淳元年

(公元1264年)先生二十七岁。案:《文献公碑》云:“至元始元,诏罢世侯,以左丞行省河东。”是岁,今湖南省左丞、文献公子炜生。

! Y* W3 r8 o0 x8 p6 w0 V! W" O

- N, a+ c& W5 o( M: v! G

◎至元三年丙寅

(公元1266年)先生二十九岁。有《送宰伯鲁游秦序》。

4 X0 {- W# W6 l- l  i+ K


5 _% X/ V0 e. t% J6 m. Q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31

; I0 f) Q/ O5 U; `( a$ l, `. d. X


3 P$ F3 d* ]4 Q( T

◎至元四年丁卯

(公元1267年)先生三十岁。案:《文献公碑》云:“至元四年此处为刘时中笔误,应为中统四年,即公元1263年),拜中书左丞。至元之元,出省臣三,罢世侯,置牧守,迁转河东、山西、河南、山东官吏。公行省河东山西,明年而归。”又云:“五年,用兵襄阳,立河南行省,经理屯田,(以)公佥省。八年,入觐。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事。”《参政焦公碑》云:“至元之初,少师以中书左丞行省河东。还,以昭文馆大学士休政。京师宾客之送迎,皆遂将命而识公。”与《文献公碑》不合。《先君日记》云:“中统二年,奉旨令右丞相公于平阳、太原行中书省。”平阳、太原,河东山西也。是中统、至元,皆尝行省其地。右丞则前书记张公也,本姓鲁,父名聚,社日星,小字社往。太原临州临泉县使君庄人。父为人所杀,其母负公行丐于市,至郝太守家,有张孔目者,无子,携去,养以为子,因冒张姓。长祝发为僧,及遇知世祖皇帝,得所攀附云。

+ l1 U* h: H/ Z


! F& k! ?. C8 l2 B3 @

◎至元五年戊辰

(公元1268年)先生三十一岁。其年用兵襄阳,辟省河南,文献佥省事。是年,建御史台。

! M$ B( D0 M" f0 ]

5 F4 J* L/ m: L4 X8 [# f7 q; c

' j  I+ S$ z% f& z6 j8 F! n$ q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33


0 M1 e6 W6 c0 d2 h6 m5 u+ g! S

# c6 K% E: D1 m  m

◎至元六年己巳

(公元1269年)先生三十二岁。是年,置诸道提刑按察司。事见《山南廉司题名记》。

) G) M, {7 C; G' b4 c

4 x/ g$ b6 t4 q

◎至元七年庚午

(公元1270年)先生三十三岁。《劝农白公碑》云:“鲁斋先生避左揆,以集贤馆大学士祭酒国学,教贵胄。乃奏召旧弟子散居四方者。王梓自汴,韩思永、苏郁自大名,耶律有尚自东平,高凝与燧、自河内古地区名,黄河以北刘季伟、吕端善、刘安中自秦,独公自太原,十二人驿致馆下。”盖同是年也。


0 _9 p0 ]6 {0 j: s: e

- k1 K3 l* Y& j. B. o' R; O

◎至元八年辛未

(公元1271年)先生三十四岁。是年,文献公入觐。碑云,“八年入觐”者。


* E( d; W6 N( ?/ ]8 J

: P/ k0 w8 L3 l6 \5 e9 ~: u

◎至元十年癸酉

(公元1273年)先生三十六岁。是年,文献公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使。

$ W- n/ ?2 u8 H! g3 P


% G  U0 _2 A, K/ ~, l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35


) F$ L: E) [1 u+ ^* B, \" y

( M0 E& S( @6 x* T+ S( W/ J- \/ Y( b4 {

◎至元十二年乙亥

(公元1275年)先生三十八岁。始为秦邸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中兴等路学校。《张詹丞碑》云:“当十有二年,太师奉朝请京师,燧秦邸文学,俾从之西。凡偕以三使蜀。及转陕西宪副,引为掾属。”


/ X" I: Q0 f3 l  c' }


, L; u4 e+ d/ g# x

◎至元十三年丙子。是年宋亡。

(公元1276年)先生三十九岁。《文献公碑》云:“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先生有寿公[水调]词云:“相公奉朝请,京辇已三年。”当是此年。《寄贺者九顶山题名》:“天子嗣位之十五年,大参公相秦藩。明冬,以王教安辑庸、蜀。又明年,以汉、嘉新下,入谕其民。休旬佳日,公因访李冰遗烈,登山东九顶之上,书公及同游者姓名。三月二十四日是,其岁丙子,其年至元之十有三年。王府文学姚燧记。”所谓“大参”,盖商公左山也。“嗣位之十五年”,以中统初元考之,亦不合。

) Z% |4 e: p6 u: ]9 j! S" [


0 Q, R$ {# N4 J+ n# d

◎至元十五年戊寅

(公元1278年)先生四十一岁。《黎施州序》云:“十五年,奉先王教安集夔府新下之民,始与黎侯相识。”其三使蜀者,亦其一欤?”《王希真祠堂铭》云:“族侄埭自汴至长安求铭。”无岁月可考,亦当此年也。是岁秋七月二十三日,文献公薨,寿七十有八。

0 S% k6 m8 j) y% G8 q


- Z% @4 |/ r7 R. w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1 11:37

* I( k2 }& C- `

6 K. t" h3 k6 i: E4 _

◎至元十六年己卯

(公元1279年)先生四十二岁。有《何敬夫醉经堂记》。是年始娶紫阳先生中女杨氏。


  |) y3 d. r! S7 G1 S1 S

6 U9 W/ Q1 y' Q

◎至元十七年庚辰

(公元1280年)先生四十三岁。为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夫人生杨氏妇而卒。

" x7 A% N! w* x1 j  Y/ F


( M4 q7 ?( ?: r# G$ J( G

◎至元十八年辛巳

(公元1281年)先生四十四岁。为秦宪副。是年,娶今夫人赵氏,年二十有四。见其《外舅和父墓志》。有《送雷季正见鲁斋序》。

. ?  D/ R( r& `' f9 I/ x5 J5 b" _


" w1 {! Y4 J( V: ~; T4 B

◎至元十九年壬午

(公元1282年)先生四十五岁。居秦。有刘天麟为其父求撰神道碑。《兵马总管袁公碑》云:“十八年,燧以陕西宪副录囚延安。明年,子克良持书谒铭。”盖此年也。其年五月二日,蕤女生,长适杨万户孝基。

0 {8 a- S( y8 ?


+ B1 v. `3 }7 ^, ^& z

◎至元二十年癸未

(公元1283年)先生四十六岁。为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副使。案:《澧州庙学记》云:“二十年,燧副使是道。明年,按部至焉。”大德乙亥为记,时在武昌,末云:“书于鄂之南阳书院之楚梓堂。”并寄静德军国寿日[感皇恩]及求鸡林刀等书。是岁,鲁斋先生卒。《与许德卿书》云:“立下席二十九年。”盖宪宗五年乙卯至是,为二十九年也。


+ Y: p4 x3 ~) r) a3 l) l( s

$ A, |, x& n9 a: F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8-11 16:35
◎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先生四十二岁。有《何敬夫醉经堂记》。是年始娶紫阳先生中女杨氏。
7 B/ F( ~! K! c9 a3 }+ h& n" W1 f...
: `7 [0 g' B- z4 V: |姚立行 发表于 2013-8-11 11:37
3 ~, w7 m; R% C0 p2 c; `5 ^
1 g5 M% S% D  @! k% N7 a
! L) U  W( @; C% ]5 A
    立行宗亲有没有统计过,目前可以联络上的枢公后裔,在全国有多少人?人口数量有多少?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2 17:57
据不确切地了解,
! g9 T0 W! J% S7 i# m. O目前自称为枢公后裔的不多,1 x, O8 ^" L+ d9 I
我所知的只有四、五分支,4 n+ K7 \6 J+ {- Y# {) ^
其中包括燧公后裔两分支。0 P3 M1 A# _, m, M- ?
这些分支是否为枢公后裔目前都不确切。$ R8 Z: o0 Z: I, \  ]
有老谱记的不多,
7 w: ~3 J1 c. N' N8 h  k" j既使传下老谱的,' n" `/ f$ j+ B# U/ m
记录也存在世系错误。
( P- O' V/ d' k9 N这可能与元未明初躲避乱世有关,
' B+ V2 p9 W& q  A$ j6 i' Y4 B或与至今仍存的狭隘汉族观念有关。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2 18:01


6 z8 _2 W6 j( z

◎至元二十一年甲申

(公元1284年)先生四十七岁。为湖北宪副,按部澧州。有寄家人寿日[南柯子]《七月初二日夫人生朝》;又有《别枉渚德公》诗云:“孤侄贰荆宪”, 又曰“枉渚访先友”。德公尝与文献公交处。枉渚,在常德江南岸,与招屈亭相望。亭相传以为昔楚人招屈原于此,故名。近岁仕宦于彼者,惩司宪者迫人屈招,恶其名为“招屈”,遂去其扁。“枉渚”见《楚辞》。是年九月二十日,长子埙生。


0 Z; q" i0 R7 U; O7 G8 z9 R4 @. f

! P. L* I  W' `! A6 X

◎至元二十二年乙酉

(公元1285年)先生四十八岁。为荆宪副。有《别丁编修序》。


2 e( _! j" @/ P- M/ o& B* i% j8 j

; r" u: B, _7 o# C4 J/ B

◎至元二十三年丙戌

(公元1286年)先生四十九岁。《松庵挽诗序》云:“二十有三年夏,以湖北宪副奉檄趋京。”谓为直学士也。以疾留襄阳。会河南宪佥冯君岵求为其先序,并《冯氏三世遗文序》、《临湘县厅壁记》。又《婆罗门序》云:“余由荆宪奉檄趋京,病留襄阳。冯宪佥由汴梁至,梁宣慰贡父、张总管梦卿,皆由长沙至。三君饮饯汉宾,寿卿赋此声。南阳道中依韵和寄之。”《跋张总管父都漕公手泽》云:“至元丙戌,姚燧观《都漕济江调兵记》、《自题肖斋》。《清富轩》、《先伯父三帖》、《黄门飞鞚图》、《许道宁幽人曵杖图》、《元晖出水图》、《双鹑图》、《补之梅》、《黄华竹》、《时苗留犊》、《江溆鱼舟》等,皆作于是年,肖斋家物也。”先生与之交处最稔,“其人多读书,工于诗,喜蓄书画,襟怀洒落,无尘俗气,居潭之西城,引流种树,甚有清致。武弁中好事者世不一二数”,即所谓张总管梦卿者也。是年又有《临湘县厅壁记》。


9 n( ~/ @8 i& {- I; @. A! o

0 v" \5 g4 A8 o; G* }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2 18:03

8 ]) V& |9 ]4 A6 H: G


% T1 T$ h5 r, N; h- B& u

◎至元二十四年丁亥

(公元1287年)先生五十岁。时为翰林直学士。有《送畅纯父序》、《太医郑公碑》、《寄卢处道》诗、张天表《遐观堂记》、雷君损之《归来园记》、送余《春谷序》。《参政胡公碑》云:“二十三年始相。其年十月五日薨。明年五月,诸子自江南归葬。八月吉有日,子瓒从其诸父按察使让来请铭。”亦必是年也。

3 l; B$ C$ N) u$ D) N

7 V& }2 B1 }3 o. b! ~, f

◎至元二十五年戊子

(公元1288年)先生五十一岁。归自燕,居于邓。有《朋簪堂记》、《牡丹序》。《遐观台序》云:“二十五年,罢直玉堂,与张肖斋、史仲威、宋齐彦、梁贡父、王景韩等游处。”并见集中。有《右三部冯郎中碑》、《肖斋赫义亭记》、《覆瓿稿》诗、《招贡父探梅》及《次探梅韵》、《肖斋父都漕公调兵目记》。书《米元晖山水》末云:“米元晖敷文之画,全法其父,山水树石,不事工细,多经云烟映带。办作横幅,长不三尺,自题曰‘墨戏’。今引独双幅巨帧,岂当时奉诏与朱敦儒辈对画禁中者耶?真旷代希有物也。不斋以至元戊子夏五月购得之,姚燧为识末幅。”集中无此,故备录之。盖皆是年作。

7 ~  I% s4 \9 ^% {8 q6 O

) B5 n3 j9 S4 U1 A' J

◎至元二十六年己丑

(公元1289年)先生五十二岁,居邓。有《除日试临安》、《竹丝笔》、《金星歙砚》、《书事》、《答肖斋馈岁》、《海岳堂记》、《阎医隐铭》、《李文纪碑》、《送冯寿卿副宪辽西序》、《金将仕秦君志铭》、《杨彦亨遐观台唱和诗序》。


; p$ U0 A( [% d3 ~2 @( P) y1 m* M

+ V5 N( m9 E) c, q  l2 _# t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2 18:06

  ]) r1 f0 B  @  K

- N) D' d3 E% r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

(公元1290年)先生五十三岁,授大司农丞。《樗庵集序》云:“后君没之十九年,至元庚寅,子京出其谱而见其然,且求叙。”是年,先生自汉浮江东游会稽,过江州,见《濂溪书院记》。后四年,再过,记方刻石。《汴梁学记》亦庚寅夏四月,书为“直学士”,岂农丞之后耶?

! F  t$ u- u2 ~


4 N9 A  Q# G/ S, t8 d1 l% z5 y8 q2 v

◎至元二十八年辛卯

(公元1291年)先生五十四岁。按察司其年改廉访司。盗臣僧格、约苏穆尔伏诛。有湖口县学《次曹训导韵》,自跋云:“青龙辛卯三月四日,独步县学,无人,训导曹君饷予诗,为和之。”署衔为“前直学士”。刻石县学。


8 r( T3 r8 n6 f* C

  i$ c/ `  f* }2 m! f

◎至元二十九年壬辰

(公元1292年)先生五十五岁。挈家寓武昌。有《送徐大山序》、《题王西溪珍翰跋语》。第二子圻生于武昌。《刘彦清序》亦当在是年。

8 o  F: }# Y! q4 |" s! l


/ b: Q: U5 O6 o! o8 P% j) m9 K

◎至元三十年癸巳

(公元1293年)先生五十六岁。是岁始自邓居郢。[木兰花]云:“再年逾耳顺,来七稔,石城居。”癸巳至己亥,七年也。

0 x! c$ C  p# b8 r8 |* I  e

9 [+ _% @4 F/ y9 c' E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2 18:07


( i5 K9 m0 b) y9 n+ x6 k- z/ k  v% a

/ ]+ N7 c7 D0 O4 D$ m

◎至元三十一年甲午

(公元1294年)先生五十七岁。游江西龙兴。有《滕王阁记》、《宣慰王公碑》。《招抚使王公碑》云:“王彦弼总管南康,过燧舟中,耱其先人墓铭。”并阎宏求铭其考浏阳尉,亦当在是年。归至鄂。中书遣直舍人扎哈勒台,以朝请大夫、翰林学士召。《与高道凝同赴别邻诗》序云:“青龙甲午十二月十一日赴召。”《刘武敏公碑》云:“三十一年知邓州,刘克仁来言曰”,亦疑是年也。

1 D8 X% [( D; X) A) ]) n# J

' M  j5 L: S" A% {2 K; ^: U

◎元贞元年乙未

(公元1295年)先生五十八岁。与道凝同修《世皇实录》。有《长春宫碑》、《崇阳学记》、《董氏棣华堂记》。

' y0 c3 y, C# N5 P2 O9 y6 ?* r


% d" D7 ^$ v+ @9 X2 H

◎元贞二年丙申

(公元1296年)先生五十九岁。因改葬少师于辉,襄事归郢。《劝家白公碑》云:“夫人贾以苟宗道埋辞求铭坟道,数年不能叙其事。去冬以史事入翰林,过辉,夫人祈姨母为言。”是必葬少师之时也。又有寿词[春从天上来],先生元贞之元在翰林,明年改葬少师而出。此词有蛮荆之语,当是三年未改大德之春作者。


4 Z/ g* F, |% W6 `8 m, _

& t7 w/ X( Z: H; w7 e4 h0 U% ~2 V


# g/ }& i& O+ T4 w8 W' y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3 18:41


! y4 |/ j* @; K' h7 H4 W

+ n9 a0 L+ H) t1 a1 |

◎大德元年丁酉

(公元1297年)先生六十岁。有毛氏《寿萱堂记》、《曹州学记》。《庞礼部母夫人序》云:“元贞始元,同官翰林。前年妨以史事,去年迫南归,今闲退于郢,故书致三千里之贺。”时先生居郢,故云。《判官刘君志铭》云:“至元乙酉七月七日卒,后十二年,丐铭其墓。”《均州万户翟公碑》亦是年也。幼女楚楚生。

, `) j5 m( v% O# K- w. H- D5 L

: F/ W9 W0 n  \$ H6 q- A. E

◎大德二年戊戌

(公元1298年)先生六十一岁。《江陵庙学记》云:“至元乙亥,江陵下之四年,庙学火,至今大德之戊戌,凡二十四年。”又云:“尝贰宪于此,再入銮坡,求记。”当是其年作。是岁,《安陆府学记》云:“大德戊戌,分司撤毁殿别构。冬十一月归。”末云:“嘉平中休日记。”是年,挈家游长沙,麓堂宣慰和尚公馆于爰裔堂。堂名,公所命也。未几,疎斋卢公处道由集贤学士出祝海岳,过长沙,同馆斯堂。卢以堂名未尽厥美,因共更为“世臣”,先生大书之。予以为:丗,三十一也;改作“世”,亦三十一,竟为麓堂公享年之谶云。又有《赠疎斋》三绝句,及《与宪使陈时举留别》诗并其母夫人李君《神道铭》、致先《怀集府君墓铭》、《爰裔堂牡丹》长句,《群山囿宴集》、[烛影摇红]《李新斋宪副》、《赵子昂画夫子小影赞》、《静寿堂记》、《赵监仓铭》、寿肖斋[清平乐]。又守岁[水调歌头]云:“六十一年,似窗隙白驹驰”等作。致以是年始拜先生于潭,举致湖南宪府吏云。

* p, g! i4 e3 }1 C


8 [5 G3 @3 W1 v- ^


+ ~1 }5 t3 A4 b/ Z3 C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3 18:42


3 ^, ]5 @& o1 H& K3 t% N

1 d" |2 R: A0 K! n1 u0 k' ~' v

◎大德三年己亥

(公元1299年)先生六十二岁。寓武昌,居南阳书院之楚梓堂。春游黄州,有赠贾芳春[绿头鸭]。《庞氏先德碑》云:“元贞丙申,翰撰庞咏手书钜轴相授曰:‘吾先德也,其赐之铭。’”后云:“大德己亥趣书,乃笔削其书。”夏五月,有《送刘仲信燕南经历序》、《段立夫建昌府判官序》;秋八月,《李茂卿序》;九月,《李德隆序》;十有一月,《澧州学记》;十二月,《上怀恩州唐括君碑》、《寄疎斋》、赠平章刘公[绿头鸭]、《故左丞相阿尔哈雅碑》、《振衣亭记》、《翟安府记》。平章刘公创甲第武昌,求三堂名并记于先生,先生以“清风”、“垂绅”、“益壮”名之。致时为湖南宪府吏;疎斋除湘南宪;致乘传请上,至武昌,与先生会。先生喜,分题赋平章刘公三堂,先生得“清风”,疎斋得“垂绅”,致忝“益壮”焉。是岁,幼子石城生于郢。[木兰花]云“再年逾耳顺,来七稔rěn庄稼成熟,石城居,记白发添丁”云云。其年六十二也。

% l% C% g) c' C) b2 S3 y

# E. D* n: j" B6 w. _

◎大德四年庚子

(公元1300年)先生六十三岁,居郢城。春犹在武昌,有《重修虞帝庙碑》、《南泉慈化寺碑》、《清风堂记》、《冯雪崖二孙名字序》、《送郭干卿序》、《辉州三贤堂记》。


) g+ D+ k% I( C' F; C6 `3 B$ P" q

# C' H, [: b/ h& M7 ~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3 18:46


2 N) m0 y% {( |

% n" ^9 N* S1 Q( ]/ N

◎大德五年辛丑

(公元1301年)先生六十四岁。授中宪大夫、江东宪使。有《南平楼记》、《宁国修造记》、《都统荣公碑》、《徽州路达噜噶齐虎公碑》、《读史管见序》、《刘氏六子名说》、《佥密院赵公碑》、《遗安堂记》。《司徒董公碑》云:“大德辛丑,天子念功赠谥。中书左丞子士珍将铭坟道,持辽阳参政王思廉状,远走江东而访燧。”亦在是年也。

+ F/ [6 Z2 p) \4 [* [7 g* b

# b( S, F: [& F: o  S

◎大德六年壬寅

(公元1302年)先生六十五岁。有《国统离合表序》、《参政焦公碑》、《总管高公碑》。


- D6 ?5 ?# s6 R% q

! j% v$ [" |: M" w  v$ s  A! v

◎大德七年癸卯

(公元1303年)先生六十六岁。案:《饶州明伦堂》云:“大德癸卯,通议大夫、饶之总管赵侯训,以路政修举新学,馀五十楹,遣直学士黄叟,走书求记。”并案《青神陈氏碑》云:“大德戊戌后五年,陈时举总管建康,求撰宋太常青神陈氏碑。”盖是年也。又有《蒙古光禄表勋碑》、《紫阳先生文集序》、《赵樊川文集序》、《戎大参父九十绝句》十首。戎时为奉使宣抚,巡历江东。又《金正议大夫王公碑》云:“大德癸卯,以省郎从宣抚江东,俾铭其碑。”又《太史杨公碑》云:“三十一年卒。后十年,子寅求铭坟道。”三十一年甲午,至癸卯十年也。《谢显卿序》云:“大德辛丑,燧使江之东,显卿副是道。”先生“二十有七月之间,礼浃而恭”云云。是岁嘉平,移节淅西。疑为此年十二月也。六月望日,有《录寿细君乐章集为轴》等作。


  F) \  Y9 q; z3 \: G% x8 \

1 p/ V6 n1 \% Y# I

◎大德八年甲辰

(公元1304年)先生六十七岁。自宣城移病居太平之潢池镇。有江东宪回[鹧鸪天]二首,万户邸公、乔公、征行元帅赵公等碑。是岁,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冬十月,至龙兴,奉安西王教撰《延寺碑》(釐同禧)


7 S# T9 W, }7 @# d


' q( z7 P9 S4 D


- Z7 X. }# c( e3 v0 I7 _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3 18:48


( V/ S7 v1 L0 V0 G8 t

* q4 O% }9 A# k: D& {4 d' |+ X! ~

◎大德九年乙巳

(公元1305年)先生六十八岁。居龙兴。有《太平兴国宫碑》、《临江府判官夏君母夫人碑》、《荆湖宣慰司兴造记》、《淮安忠武王画像赞》、《徐子芳真赞》、《袁之上佐高氏子字说》、《文选序》。秋八月望日,至西山翠岩寺,同行佥宪郝子明、检校阎子济、儒学副提举祝静德与致。竣事,少憩于洪崖丹井石上,饮酒乐甚。先生赋[临江仙],致与静得有和;致又反和之,先生亦有答者。子济别赋[婆罗门引],致又别赋五言古诗。皆命致书贻紫清道友王梅叟,俾刻之石。又架木物为梯凳,俾致跨水题名丹崖石之上。致云:“是以章子厚待我也。”诸公为之一笑,先生持酒相劳。九月移疾北归,至吴城山。子济、静得亦来会。子济取“吴城山”三字,与静得约致分韵赋[临江仙],以写攀恋之意。子济自叙云:“九月七日,舟行送牧庵先生过樵舍,至吴城山,与静得约致赋[临江仙],取‘吴城山’三字为韵,留‘山’字邀时中作。”“去岁迎公樵舍驿,今年送别重湖。青山知我往来无?揆材惭杞梓,闻道观觊桑榆。胜日黄华重九日,喜浮五老眉须。清尊何惜驻樯乌。分风行咫尺,千里共荆吴。”右子济。“一代文章千载事,区区外物虚名。了知此老去留轻。衔舟携二客,襆fú,同幞,用袱子包扎被送兼程。渺涉望湖楼下水,连朝无此秋晴。新霜红叶锦为城。重阳谁共醉,五老定相迎。”右静得先生。致所赋见自稿。明日,程公雪楼以学士赴召亦至,相与留连南康累日。雪楼北上,先生解舟至江州,会马漕副克复相留,迎医病,间游庐山,留兴国宫,提点汤公为建牧庵亭,且立先所撰《采访真君碑》;又为撰《新庄记》、漕司《暖翠亭记》。《旧德堂记》云:“大德乙巳,某归自西江,相遭德隆于鄂,求名斯堂。”等作皆于是年也。


; l1 U4 u: D' {& L/ @


6 M: S4 j! `' v$ `  o5 r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3 18:50

  j2 I/ }5 F- M3 c, B

) S: B- {: s- c9 f! Y: M4 s; Q  h$ G

◎大德十年丙午

(公元1306年)先生六十九岁。客武昌。郭安道为佥宪,许澹斋儒学提举,有赠二公[浪淘沙];又有《与安道论书序》、《达噜噶齐裴公碑》。案:《荆湖北道兴造记》云:“经始于大德乙巳之十月壬午,以丙午春三有之癸酉讫功。夏五月,遣掾属赵茂陵告成。”亦是年作。五月十一日,阎子济卒。

+ j8 k% p. c- I) B" Z4 f, u

3 T  g9 ~% O- `# J4 y0 r

◎大德十一年丁未

(公元1307年)先生七十岁。有《夏府判母张氏碑》、《布色兵马碑》。《平章游公碑》云:“公以至元十九年拜荣禄、平章,明年,薨于位。后二十有三年,当大德丁未,元子永锡遣犹子某自汴而郢,以碑见讬。”正是年也。冬,宫师府遣正字吕洙持太子太师沈阳王王璋书如汉,徵四皓故事,趣为太子宾客,授正奉大夫。十二月至维扬,与第二子圻订婚焦氏妇。《龙阳梁孝子碑》、《经历吕君碣》皆作于真州,盖是年也。


' _$ c& e( c! S4 d

9 s- E6 p. o( F: D! H& ]( P. ?6 n

3 ]; m/ C( T% a# E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4 12:34

/ [) [/ e( |3 n6 r

8 a& e: X' F; U/ h  u0 O

◎至大元年戊申

(公元1308年)先生七十一岁。仁宗居藩邸,开宫师府。春二月,先生舟过高邮。有次致《和杜紫微齐山诗》,又有《次韵赠李若水》,及《留别柬吕正字登淮安城楼》,并参错和勉致进德无怠等诗。致侍舟行至崔镇水驿而别。有《齐哩克台先庙碑》、《龙兴寺永业田记》、《右丞相史公先德碑》。是岁,由宾客授资善,为承旨,又除太子少傅,不拜。武宗谕之,先生再拜曰:“昔先伯父当除是官,亦辞不拜,臣何敢受?”

* d5 ?/ E$ h! \2 r

4 [8 i6 D3 K! {* f* w$ ~

◎至大二年己酉

(公元1309年)先生七十二岁。拜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同修国史。案《雍国贺公碑》:“至大二年七月二十有九日,行在南坡,公碑未铭,敕翰林学士承旨燧撰述之。”又《龙兴寺永业田记》云:“至大戊辰,令下。明年三月,俾学士承旨姚燧为文。”末云:“其年夏五月记。”是三月传旨,五月文始成也。又有《朝元万寿宫碑》、《招抚李君墓表》。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4 12:35


( J% D  n- C4 w1 Y, [* x$ w


  N3 m5 w, p8 T! R$ c2 T1 j+ l6 Y

◎至大三年庚戌

(公元1310年)先生七十三岁。是年,举致为汴省掾。有《滕文穆公碑》、《沈王诗序》、《许文正公祠堂记》、《玄帝祠记》、《忠勤堂记》、《乔木堂记》、《雪堂雅集跋语》、《孙侍郎碑》、《楚公画赞》、《郊宫》,乐府[南乡子]等作。


8 n- U# I! F) i9 H! v  w0 S1 I


6 E8 [6 Q9 e" v

8 B; g$ M, R: x+ v

◎至大四年辛亥

(公元1311年)先生七十四岁。为中子圻娶焦氏妇。闰七月至杭。未几,中书遣陈检阅复以承旨如,病,不克赴。十月至京口,买舟西归。致与先生别仪真,遂成长别。是岁,有《完颜公碑》、《南寺碑》。寺,武皇所创设,行工部董其役,未成而上仙,遂辍工。一日,佛座前纹石上有二巨迹:一靴迹,一佛迹。僧以告行工部官。事闻,上成之,命先生为文。先生时已得请南归,中道文成,进之。李宗师书丹刻石。僧有取碑中“祝发”与“前圣往矣”、“于佛焉依”等语,训曰:“祝发,断发也,骂僧为秃焉。依者焉,为未定之辞,此谤无佛。”讼之太后,后怒,命诸老与集议之。宗师诘其人曰:“祝发字,文人多用之;焉字,语助也;何谓詈僧谤无佛乎?”其人遽曰:“宗师亦僧也。谓我曹为断发,去秃几何?”李因曰:“国家使我曹饱食煖衣者,亦何用哉?”其人遽曰:“将以祝皇上万万年寿也。”李曰“然则‘祝’字固佳字也。”僧茫然失措,无以应议。上命赵子昂、元复禄别撰其文。张希孟祭先生文有“磨平淮碑”之语,今文去“祝发”语。因纪之。


# D* o" F1 V$ V; g8 ^

: i% y" s, a8 K6 C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8-14 12:37

8 u9 U' o1 f- ?

9 u4 f( c5 q/ q# i% V1 ^7 t5 Y3 \. S


. j% p& Q% M+ h) z

◎皇庆元年壬子

(公元1312年)先生七十五岁,居庐山。作《匡山精舍记》、《慈化寺碑》、《皇庆寿词》、“上巳、清明同日”乐府。

& {4 Y- ^/ G' J

% N; q5 j3 k% q7 ^

+ H! c+ j5 X/ Y3 R

◎皇庆二年癸丑

(公元1313年)先生七十六岁。是年,复以翰林承旨如。先生已卧病郢城矣。有《宁国路修庙学碑》、《赏花十诗》、《九日》、[感皇恩]乐府。盖先生绝笔也。先生九月十有四日薨,葬郢城北台之陂乡。

9 T" D5 B5 T' y+ C2 E# P$ n

(毕)

. [5 I' o! b5 ~9 ^7 ]

8 A( t: n. x5 ?1 k5 o

3 Z% Q8 \& Y, R- g

+ {3 _* ]& Y/ t' C$ W


0 l$ ~3 I0 D6 c1 _. ?9 c: a* P$ ~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3-10-16 15:29
立行宗亲,精神可嘉!
作者: 安农十三姚    时间: 2013-10-16 18:17
我门族谱上就有提到北海相,枊城王,姚景行,我也在差有关于他的资料。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0-16 23:16
请问v安.农十三姚宗亲1,您能介绍一下贵宗支的情况吗?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2-17 18:55
- s  A" y: M, M) Q
8 t! j3 O* C3 n/ L+ n
《姚燧年谱》(《牧庵年谱》)修订版- F  M" b, w% S  @3 c# R/ p
http://www.yaogens.cn/portal/thread-18797-1-2.html  S8 y  N$ u+ }
比本帖所附版本要好
3 ~" a7 t, _1 F2 q$ p& u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2-17 18:58

《中书左丞文献公神道碑》修订版http://www.yaogens.cn/portal/thread-18006-1-2.html

比本帖所附版本要好!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