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学谋宗亲在重庆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2-11-9 11:05
标题: 姚学谋宗亲在重庆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1-9 12:38 编辑
. V9 q# n) G2 G3 L2 C8 Y
2 Q* }$ @7 d+ E% O+ k6 G

在重庆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姚学谋

9 ~$ r+ U, ]  Y. U& s- P* u: ^( Y% p
4 M8 u. i4 w, w/ w$ k& @" ?- b
各位全姚筹委会委员、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J. w, o) S- N* F

6 D+ {9 _+ h5 ]( I8 c& r9 L    大家好!; c# j, p' s. ~* b* R0 d

" D1 M' Z2 n: |( B6 o* {/ M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诗句)”。
5 q3 O4 _5 X: c: M. A. K % Q% C8 _- |. x* m0 d) d5 K
    秋天,正是美好的收获季节,我们姚姓宗亲又相聚相会于山城重庆,畅叙宗亲友谊,探讨历史文化,共商姚姓大业,这是何等幸福之事,又是何等荣光之事!- a1 r" O2 j( g4 i. M' h

* K* U3 e8 R6 D3 A5 _    首先我们要感谢发起这次会议的全姚筹委会副主任的姚松涌宗亲,并向为筹备这次会议而付出辛勤劳动的重庆、四川等宗亲们表示衷心的敬意!9 r6 L# P: d' O- C1 M$ Z

, I  [( W3 I9 i1 o+ M8 k7 R    现在,我向大会汇报一年来姚姓文化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开展的几点意见,请大家审议。
6 q9 F2 L3 O- U$ B  y   
' |+ k6 [; L% o, K! `# z5 \: R' L4 x    一,     姚姓文化工作的回顾
" J% I" B" W1 ?3 n6 H4 a! b! O/ t- N5 `
5 q+ k$ C/ `) B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精神的鼓舞下,在全姚筹委会的领导下,在中华姚氏宗亲网平台的推动下,一年来,各地宗亲乘江西萍乡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暨全姚筹委会第二次会议的东风,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开展活动,使得姚姓文化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
6 ?% p& g" j. K4 c' v  P
- \& R$ T) y& S1 {3 `+ P  h    1.召开了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去冬以来,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及陕县张茅姚崇故里的姚崇文化研究者和热心者,共同倡议创办姚崇故里纪念馆。通过几个月的努力, 2012年3月10日,姚崇故里纪念馆在河南省陕县张茅中学开馆了。这对于研究、弘扬姚姓暨姚崇文化有很大的意义。 3月23到24日,安徽省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安徽省淮南市隆重召开,这是全国以研讨姚姓家训文化为主题的首次会议,会议期间,交流论文5篇,许多宗亲踊跃发言,编辑会议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月12到13日,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扩大会议在河南省巩义市召开,会议对如何搞好姚姓暨姚崇文化进行了专题研讨,初步达成共识。可以说姚姓文化活动在全国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许多地方都举行了一些姚姓文化方面的交流会和见面会,不再一一列举。2 I  P9 E) ~" v$ H

6 e, D5 Y& t3 K: ?, p    2.出版了各种文化刊物。2011年11月,姚道信等萍乡宗亲精心设计、编辑、出版了《姚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纪念专刊》(上下集)。2012年3月,姚崇故里纪念馆开馆之时出版了《姚崇故里文化专辑》。2012年8月,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会刊第5期。湖北江汉姚姓宗亲联谊会,也创办了联谊会会刊。中华姚氏宗亲网总版主河南南阳纪检委姚建中,聚集家族兄弟姐妹力量,自行创办《家园》月报,积极宣传姚姓文化,免费发放寄赠给南阳各县及河南、江西、广西,甘肃等地的亲朋好友,近4 年来,已刊印发行45期一万三千余份。
+ r" w  ?9 x" z' a; ] % X0 R% t* `, a% Y
    目前,一本以大唐贤相姚崇及其姚姓家族研究为主、由全国著名专家教授撰文的《姚崇研究文集》正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印刷,估计11月份即将出版、面世。% n6 i# C, N+ E) Y$ z

7 K* W& ?+ K0 v% R. a# l    3.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研究姚姓文化和姚姓历史人物、谱牒等为主的队伍。
, _0 p1 g  m/ q- S+ z# g& z( A9 r各省、各地都有一批研究姚姓文化和谱牒文化的热心者和研究者,他们为姚姓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支队伍里有毕生以研究舜帝文化和姚姓文化为己任的老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史志办原主任姚仲杰;有编著、出版《姚姓氏族考》的作者、甘肃崇信县原公安局政委姚玉甫;有研究福建姚氏谱牒并出版有《八闽姚氏源流》的作者福建粮食局退休干部姚恩健、福建省人大退休干部姚诗殷;有研究姚姓历史人物、编著《中华姚氏名人宝典》的作者江西萍乡的姚江槐;有以撰写《淮南姚姓家训》的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工会主席主席姚多奎和研究姚姓文化研究学者安徽淮南市史志办主任姚尚书;有以研究家谱文化的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姚钟尧(编撰有《潮阳西门祖屋姚氏房谱》)和湖北仙桃市文化局文博副研究员姚高才、江西安福县史志办原主任姚义兴;有以研究清朝收复台湾的姚启圣为主的浙江省桐乡市工商局干部陈国强(发表有《平台统帅福建总督姚启圣》);有研究姚崇文化并撰写、发表《略论姚崇的用吏思想及用吏之道》等多篇论文德河南洛阳的姚智远;有河南姚崇后裔家族家谱研究者、整理家谱的洛阳姚义宽(编写有巩义《姚氏家谱》)和编写河南固始《姚氏家谱》的南阳固始姚光豪;有孜孜不倦致力于姚姓文化和谱牒研究的山东巨野县原人大主任姚树玉宗亲(编著《巨野姚氏家谱》、集资重修巨野姚氏祠堂)、山东莱阳市谭格庄医院院长姚长虹宗亲、江西萍乡的姚道信宗亲、南昌的姚卿芳宗亲、吉水的姚峰宗亲,重庆的姚松勇宗亲和姚元周宗亲、广西桂林平乐的姚良旺宗亲、江西鄱阳姚道生宗亲、湖南临湘的姚郑保宗亲、辽宁姚江南宗亲等等,枚不胜举,令人钦佩。/ N, Z  B, Y7 e0 N
7 ?" ~3 [' c! V; D8 j  \
    4.保护、修缮姚姓先贤的陵墓、古迹和祠堂。如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贤相姚崇墓园,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汕海内外姚氏大祠堂,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川东宣汉县毛坝镇冒尖村(原叫姚坪村)姚氏宗祠,湖北浠水团陂的姚氏大宗祠等。) n3 }9 I+ V; I  E2 Z5 G

/ O" U: [5 @' }    5.开展境外文化交流。2011年8月,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姚姓宗亲共20多人组团到台湾出席世界笃亲敦孝舜裔总会第七届第三次会议。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会刊《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和世界笃亲敦孝舜裔总会主办的《四海一家》《历久弥新》等会刊相互交流,已成定例。
0 j+ d" u$ p: @. Y+ u4 n" Y; C: R
: t1 J) _: x: m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全国各地而言,发展得很不平衡,研究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不够,许多研究仅仅是刚刚开个头,有些研究还没有启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去做。
( v# @/ s$ [/ s# Q( J ) `# R( \& j  G$ p; T. O: _
    二,姚姓文化研究今后的目标和任务
  k; ?0 E5 [' `! e4 C7 N0 L 5 T; R+ u3 J3 E9 I4 B, }( {
     河南省原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他所主编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指出:“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祖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同样,我们姚姓文化研究、探讨的内容和目标同此一样。
( m7 D" ^4 S& q: c* U7 e" Q! J
9 e. O4 f* |# c/ M* ?3 T5 h    针对目前姚姓文化研究开展情况,我提出几点粗浅意见和大家交流。4 G$ Z. _+ e% c" I1 L1 |
3 W" g$ j# E1 \/ r2 g, F
    1.建立组织。为了搞好姚姓文化研究和探讨,有条件的地方,各省、各地要建立姚姓文化研究组织,把热心者组织起来,把专家学者聘请进来,组织一支队伍,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当前,各省、各地要确定一名有影响力、有能力的宗亲,担任文化方面的组织和资料收集及信息交流、汇编工作。目前没有来参会的省份,也要确定一名宗亲负责分工的联络工作,帮助把工作做好。, o* Q/ B, F" U- R& F

( U9 @; w6 Z# E- `) z6 [* @4 y3 e- U    2.摸清家底。队伍建起来后,我们首先要调查摸清各省、各地姚姓家族的概况,包括当地各支姚姓的情况,如远祖是谁,始迁祖是谁,从何时何地迁来,迁来后的又如何分流,历史上和近现代的名人有谁(生平主要贡献及传世著作),名人遗迹、家族祠堂、堂号、字辈等情况、现在姚姓人分布和人口等情况,为将来编写全国甚而世界姚姓文化专著准备详实的资料。8 r8 ?) c6 n5 u: P; q  a6 n6 K

, d; z; u4 Q1 {2 ~/ g    3.成立姚姓名人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我姚姓历史上名人辈出,为姚姓和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和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业绩、思想、文化需要我们去弘扬、传承和发展。研究姚姓名人文化不但对姚姓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我们的始祖舜帝,先祖三国吴太常卿姚信、唐朝大史学家姚思廉、大唐贤相姚崇、中唐诗人姚合、南宋状元姚勉、元朝理学大家姚枢和其侄诗人姚燧,明代永乐朝定策功臣姚广孝、清朝平定台湾的功臣姚启圣、清《姚氏百世源流考》作者目录学家姚振宗、近现代国家领导人姚依林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原则上由所在籍的宗亲为主成立研究机构,但一定注意吸收当地甚至全国专家学者参与,以提高研究的档次和质量。要研究他们的史迹、思想,收集、整理、出版他们的文献(包括文章、诗歌、史料等),撰写他们的传记,甚而编写戏剧、电视剧等。, ]! i5 H) K4 v0 l  }
6 l, t) a( F0 G! b
    4.收集、整理、续编家谱。国史、地方志、家谱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完整历史,因此,搞好谱牒研究、整理、续修工作,意义非凡。近年来,在努力保存、整理、续修姚姓家谱工作上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据我所知,由于历史上战乱和政治原因等,也由于我们的有些族人的漠视,许多地方的家谱遭到遗失、损坏,已经无谱可传。随着老年人的逝去,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转移的加快,谱牒的整修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已成为一项抢救家族文化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抓紧抓好。如果失去这个机会,我们将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V9 W5 W; t& |% h8 ]7 I

* J+ ?$ R' X. l    对有些家谱远祖争论的问题,我的意见:一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是要尊重原有家谱。没有确切的论证,不要随意否定更改。更不要根据学术讨论的不同意见,随便否定家谱,相互攻击。这样不但造成混乱,而且造成宗亲之间的不团结。再说,把历史名人认作先祖也不是坏事,他起码能够起到学习、弘扬先贤思想和精神的作用,不必过多指责。
- P% x+ ^0 q3 n" l7 H! N ) L: u, M$ ]8 E5 X8 W
    5.继续保护、利用、整修好姚姓先贤遗留下的历史遗迹,包括古村、宗祠、陵墓、碑刻等。积极配合政府搞好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争取合法地位。实施保护规划的落实,并高规格、高质量地修葺。积极参与,出资出力,兴建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如建立用书法艺术表现的舜帝及姚姓历史名人文章、诗词石刻碑廊,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 `7 O# Q8 D/ x) E: T
, A4 S( _( ^& s  L    6.办好一份姚姓会刊。使之成为宣传、弘扬、研究、交流姚姓文化的平台。
/ y1 c4 o% y$ \8 |
( `$ `4 F  M; g1 x; i# C1 f2 s    各位委员、各位宗亲、各位来宾,“登高骋目忽长啸,气象万千到身边。”(唐杜牧诗)摆在我们目前的任务虽然很多、很艰巨,但是,我坚信,有全姚筹委会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有全国420万姚姓宗亲的有力支持,有包括今天参会的宗亲在内的姚姓文化的研究者、热心者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O: Q( ~" v& J6 d  t

, @' r4 L( }& g; R: k- s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诗)回顾过去,我们信心倍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会感到任重而道远。为此,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全姚筹委会领导下,发扬传承舜帝及姚姓先贤之精神,提倡奉献,扎实工作,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展好,为振兴姚姓家族、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祖国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7 `0 [' V  c& z8 G# ]) F) e" P/ D  d
谢谢大家!7 m! N! i; o; X) i9 n9 a* v
                        : i$ G9 U' ^) W/ C+ @
                                      2012年10月27日

4aaf3cfaxce0691a7d8dd&690.jpg (88.22 KB, 下载次数: 83)

4aaf3cfaxce0691a7d8dd&690.jpg

作者: 固始姚炳建    时间: 2012-11-9 11:23
好文章!虽然没在会场,但可以感觉到铿锵有力。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