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1 18:35:12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战功卓著,蔡锷有意提升朱德为中将,但朱德力辞,蔡锷很欣赏朱德这种“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精神,只好授予朱德为少将旅长。朱德曾赋诗曰:6 u% M% U9 \8 Y9 W
/ i( b+ R5 Z& F% C 退守叙州共枕戈,
2 L( z! c7 ~; f! Q4 K
. S! T# b, @! c' r* O( j9 a 纶巾风度自安和。
7 P6 j3 Y! ^+ m3 x0 j6 _
! W, J2 O) \/ a+ Z 轻装夜袭吴元济,
8 ~" O7 n4 y/ L6 ~, K) m; V5 o: r
- U$ {. L2 m g/ T 劲敌晨摧张玉科。
6 P4 G3 f; r! t8 A: d- M7 p: O; A# S7 Y( `; Y- x0 K' j
大帅长驱临幕府,
4 `( N/ v0 s! {: K5 ~% R1 d% d+ @5 T
全师集逐渡岷河。" [' ?4 ?$ \$ b: X2 i2 o& u' X
: m; R N2 X' L 论功不敢膺中将,
0 |7 h; d. R5 G$ j6 [! K& u# E3 e+ n; n2 g; U X
未抵黄龙奏凯歌。
& H9 y, `' o# e5 k- r: w! I$ T
- K5 i) N l* w k7 m% ]( m 将星陨落
+ z( T1 B3 [* ]4 A4 Q3 J- c @3 k. o1 Z' ~- E7 ]; X! ]9 M
紧张的战争结束了,蔡锷的病情却迅速恶化。1916年7月,督理四川军务的蔡锷被抬进朱德位于泸州城里的司令部。医生命他卧床静养,禁止见客,等稍好一些就去成都医病。但即使如此,蔡锷仍把秘书和参谋长叫到身边,研究重建四川的计划。朱德劝说好几次,蔡锷却用低弱的声音说,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而他做的事则可能会决定西南的,甚至是全国的命运。
. N9 g3 i9 E1 o
% U3 a$ [. w" Q% q6 B/ _* \3 A5 h 在泸州休养之时,蔡锷请求东渡日本治病,未获批准,随后还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在这种情形下,蔡锷坚持向成都进发。在成都的10天里,蔡锷大刀阔斧整理在川军队,统一财政收支,制订军队、官吏奖惩制度。然而他的病情日益恶化,实在无法坚持正常工作,蔡锷再次请求辞职去日本治病,这一次得到了北洋政府的批准。当他离开成都时,四川人舍不得他,甚至有人“烧着香,拦着路不准他走”。
, G+ R5 a3 ?+ d# z9 a
6 f3 ]$ w, t0 l1 j; g 蔡锷离开成都先到泸州朱德的家里休息了几天,他们谈论的依然是中国的前途命运。这是他和朱德在一起最后的日子。当朱德看到蔡锷的情形时,绝望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蔡锷看上去像一个幽灵,虚弱得连两三步都走不动,声音微弱,朱德必须躬身到床边才能听到他说话。蔡锷告诉朱德,这次去日本,既费时间又费钱,因为已经自知没救了。他并不畏死,只是为中国的前途感到担忧。朱德倾听着这位垂死的老师、领导和朋友的话,心中布满了乌云,他很为蔡锷离国后四川的革命形势担忧。朱德后来回忆道:“那时在四川如果蔡松坡不走,可以镇压得下去,革命可以成功。可是他一死,便全部又重新造了反。……这时好多人从革命的营垒而淹没到封建势力中间去。”) u6 g) w. {! y% \+ T1 J8 B( S0 b- B
' Y ]5 M4 x* A9 w9 `! S- f" ], V 终于到了启程的日子,朱德和其他军官在码头送别蔡锷。当远去的船只消失在长江尽头之时,朱德怅然若失了好久。" f( O+ Y2 k! O9 r+ Q. O! K O
1 A# z, j. P) d9 k- ~8 B
1916年11月8日,一代名将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医院,享年34岁。临终前,蔡锷很有感触地说,他“不死于对外作战,不死于疆场马革裹尸,而死于病室,不能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自觉死有余憾”。当死讯传回国内时,上下同哀,朱德为此深受打击,倍感凄凉。蔡锷不仅是他所信赖的长官,更是他的良师益友。朱德崇敬蔡锷,不仅因为蔡锷的身上有他所欣赏的气质――思想敏锐,知识渊博,见解精辟,意志坚韧,更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革命志向和精神追求。在过去的日子里,蔡锷仿佛就是朱德的北极星,而现在巨星陨落,朱德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朱德为蔡锷所题写的挽联是:6 S7 z; t; b5 |8 F
+ d2 j- N3 r/ u: |
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河山谁与问;+ t: Y8 D7 s; G6 g
$ j: y( `' F! I( |3 G, g
精灵随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释,分清功罪大难言。4 X- H$ x2 f- |! Q4 P4 O: {
, K5 a8 ]& x5 Z6 Q
在这幅挽联中,朱德深情寄托了对蔡锷的哀思,很能见出朱德对蔡锷的敬仰和怀念之情。直到后来朱德在撰写自传时,还为蔡锷的早逝感到惋惜,“可惜中国一个民族英雄仅三十五岁就死了”。$ j, } j+ t5 [+ H1 d+ D- Y# R* g
6 x1 D7 n4 C8 Z% c 11月21日,为纪念黄兴(病逝于1916年10月31日)、蔡锷的革命功绩,当时以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支队长身份驻守泸州的朱德会同纳溪县知事周维桢在纳溪县城南门外玉林寺组织成立了黄、蔡二公追悼大会筹备处,决定在王爷庙设立追悼大会会场。12月2日至6日分别为军、政、绅、商、学各界追悼日。12月2日这一天,朱德率所部官兵到追悼会会场黄、蔡二人遗像前肃立默哀致敬。在追悼期间,朱德每日都到场组织悼念活动,足见他对蔡锷的情谊是何等之深。
5 J8 b, H, x: B# w4 g
3 ]; y. r$ M8 D2 v( x 在此期间,朱德与周维桢联名呈文永宁道尹公署转报中央,呈文说:“窃维民国再造,帝制铲除,推其元勋,当以邵阳蔡公为最。纳溪为两军交战之地,即蔡公驻临之地。今春一役,我军士效命疆场,死亡极众,率能挽回浩劫,恢复共和。事后追思,非建蔡公铜像及阵亡军士之昭忠祠,何足以励将来而资钦仰。”建议“将纳溪县之东门拆修,另建砖砌高台,就于台上铸造蔡公生时铜像一座,两旁立碑纪功,并择城中要地,营建昭忠祠一间,将阵亡将士牌位,迁入祠内,岁时祭献,以慰忠魂”,请“准拨十万元下县,以凭克日兴工”。朱德和周维桢的这一倡议,情真意切,反映了纳溪军民由衷怀念蔡锷的心声,但终因纳溪地瘠民贫,中央政府推诿,经费无着,最终未能实现。
6 |4 c3 u8 z5 y8 Y0 O, ]0 q- w
4 k7 J9 F) F% n 在以后的日子里,朱德无时不怀念蔡锷。1918年2月,朱德曾登泸州城外五峰岭,放眼望去,河山一片大好,而良师益友却已不在,民族与国家的命运依然看不到前途,朱德只能借诗来怀念蔡锷,抒发忧国忧民之思:
$ Z$ o' m* F1 @2 s: C0 K' A; [1 {5 ^& E! K2 a" F- M; S6 b
将军一病下雕鞍,病笃东瀛去不还。只恐罗山心早怯,果然马谡胆先寒。
; u* R6 W0 z* f7 B! R
6 u1 n; a- X! ~' U0 |4 T) l 因人事业前功弃,从古英雄末路难。此后何人支大局,身肩重任敢偷安?
' }6 V7 h% w8 f( l3 R, z Y2 |. ~8 X" N) v
自1911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相识至1916年蔡锷病逝,蔡锷与朱德的人生交集只有6年。6年短暂,但朱德却跟随蔡锷历经云南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历史重大事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蔡锷是朱德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引路人,可谓“指路明灯”。同时,蔡锷还是朱德的良师益友,他的革命思想、伟大人格、军事指挥艺术对朱德以后的革命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蔡锷未竟的事业,经过朱德等后来人的不懈努力,终获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