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旧唐书——志第018 地理一(2013-09-22 12:45:15) 转载▼
- |1 x+ M8 Y- A% U
# f' g8 u( | I% N# g {4 ]5 V* K. K+ f
志第十八地理一* n7 K8 W) |, U3 H
王者司牧黎元,方制天下。列井田而底职贡,分县道以控华夷。虽《皇坟》、《帝典》之殊涂,《禹贡》、《周官》之异制,其于建侯胙土,颁瑞剖符,外凑百蛮,内亲九牧,古之元首,咸有意焉。然子弟受封,周室竟贻于衰削;郡县为理,秦人不免于败亡。盖德业有浅深,制置无工拙。殷、周未为得,秦、汉未为非。摭实而言,在哲后守成而已。谨详前代隆平之时,校今日耗登之数,存诸户籍,以志休期。
; ^8 w" W& {% w/ T z5 B8 ]; p 昔秦并天下,裂地为四十九郡,郡置守尉,以御史监之。其地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南带,皆际海滨。汉兴,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国。武帝斥越攘胡,土宇弥广。哀、平之季,凡郡国百有三,县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而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统之。谓司隶、并、荆、兗、豫、扬、冀、青、徐、益、交、凉、幽等十三州。汉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里。后汉郡国,百有五,县道侯国千一百八十六。亦如西京之制,置十三州刺史以充郡守。其地广袤,亦如前制。
) g9 e7 n* ^" A9 }# s) F8 a 曹魏之时,三分鼎峙,淮、汉之间,鞠为斗壤。洎太康混一,寻陷胡戎。南北分争,何暇疆理?三百年间,废置不一。及隋氏平陈,寰区一统。大业三年,改州为郡,亦如汉制,置司隶、刺史,以纠郡守。大凡隋簿,郡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其地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际大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极盛也。及大业季年,群盗蜂起,郡县沦陷,户口减耗。高祖受命之初,改郡为州,太守并称刺史。其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至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 U2 J! z- E# R; u% g2 a 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道。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至十四年平高昌,又增二州六县。自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北逾阴山,西抵大漠。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高宗时,平高丽、百济,辽海已东,皆为州,俄而复叛,不入提封。景云二年,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议者以权重不便,寻亦罢之。
4 _$ ~/ i: ^( ~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京畿采访使、理京师城内都畿、河东理蒲卅理东都城内关内、以京官遥领河南、理汴州河北、理魏州陇右、理鄯州山南东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剑南、理益州淮南、理扬州江南东道、理苏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岭南理广州。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凡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余疋。每岁经费:衣赐则千二十万疋段,军食则百九十万石,大凡千二百一十万。开元已前,每年边用不过二百万,天宝中至于是数。
2 F6 i$ g) l T; R" L; T 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管戍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疋,衣赐六十二万疋段。焉耆治所,在安西府东八百里。于阗,在安西府南二千里。疏勒,在安西府西二千余里。9 Y5 |4 V- j# k( _) j9 u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北庭节度使所治,在北庭都护府,管兵二万人,马五千疋,衣赐四十八万疋段。突骑施牙帐,在北庭府西北三千余里。坚昆,在北庭府北七千里。东北去斩啜千七百里。瀚海军,在北庭府城内,管兵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疋。天山军,在西州城内,管兵五千人,马五百疋。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管兵三千人,马三百疋。( F6 x0 p0 n1 H1 t
河西节度使,断隔羌胡。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河西节度使治,在凉州,管兵七万三千人,马万九千四百疋,衣赐岁百八十万疋段。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人,马万三千疋。大斗军,在凉州西二百余里,管兵七千五百人,马二千四百疋。建康军,在甘州西二百里,管兵五千三百人,马五百疋。宁寇军,在凉州东北千余里。玉门军,在肃州西二百里,管兵五千二百人,马六百疋。墨离军,在瓜州西北千里,管兵五千人,马四百疋。豆卢军,在沙州城内,管兵四千三百人,马四百疋。新泉军,在会州西北二百余里,管兵千人。张掖守捉,在凉州南二里,管兵五百人。交城守捉,在凉州西二百里,管兵千人。白亭守捉,在凉州西北五百里,管兵千七百人。
! L; ? p! H/ V+ L1 F; j N4 H! ^' v 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疋,衣赐二百万疋段。经略军,理灵州城内,管兵二万七百人,马三千疋。丰安军,在灵州西黄河外百八十里,管兵八千人,马千三百疋。安远城,在灵州东北二百里黄河外,管兵七千人,马三千疋。西受降城,在丰州北黄河外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马千七百疋。安北都护府治,在中受降城黄河北岸,管兵六千人,马二千疋。东受降城,在胜州东北二百里,管兵七千人,马千七百疋。振武军,在单于东都护府城内,管兵九千人,马千六百疋。
+ @- h0 s/ l, E/ C9 L 河东节度使,掎角朔方,以御北狄,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等四军,忻、代、岚三州,云中守捉。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衣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天兵军,理太原府城内,管兵三万人,马五千五百疋。云中守捉,在单于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马二千疋。大同军,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横野军,在蔚州东北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马千八百疋。忻州,在太原府北百八十里,管兵七千八百人。代州,至太原府五百里,管兵四千人。岚州,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岢岚军,在岚州北百里,管兵一千人。; c6 a; t5 s A+ s8 Z) u1 a
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恆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等九军。范阳节度使,理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马六千五百疋,衣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经略军,在幽州城内,管军三万人,马五千四百疋。威武军,在檀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清夷军,在妫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静塞军,在蓟州城内,管兵万六千人,马五百疋。恆阳军,在恆州城东,管兵三千五百人。北平军,在定州城西,管兵六千人。高阳军,在易州城内,管兵六千人。唐兴军,在莫州城内,管兵六千人。横海军,在沧州城内,管兵六千人。
3 a( Y; K; |1 t 平卢军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平卢军节度使治,在营州,管兵万七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平卢军,在营州城内,管兵万六千人,马四千二百疋。卢龙军,在平州城内,管兵万人,马三百疋。榆关守捉,在营州城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百人,马百疋。安东都护府,在营州东二百七十里,管兵八千五百人,马七百疋。4 n% d& J1 L& H3 f4 y) b2 J
陇右节度使,以备羌戎,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等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陇右节度使,在鄯州,管兵七万人,马六百疋,衣赐二百五十万疋段。临洮军,在鄯州城内,管兵万五千人,马八千疋。河源军,在鄯州西百二十里,管兵四千人,马六百五十疋。白水军,在鄯州西北二百三十里,管兵四千人,马五百疋。安人军,在鄯州界星宿川西,兵万人,马三百五十疋。振威军,在鄯州西三百里,管兵千人,马五百疋。威戎军,在鄯州西北三百五十里,管兵千人,马五十疋。绥和守捉,在鄯州西南二百五十里,管兵千人。合川守捉,在鄯州南百八十里,管兵千人。莫门军,在洮州城内,管兵五千五百人,马二百疋。宁塞军,在廓州城内,管兵五百人,马五十疋。积石军,在廓州西百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马三百疋。镇西军,在河州城内,管兵万一千人,马三百疋。平夷守捉,在河州西南四十里,管兵三千人。
: Y; E/ K; s) a6 K1 M# N 剑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团结营及松、维、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兵马,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等六军镇。剑南节度使治,在成都府,管兵三万九百人,马二千疋,衣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七十万石。团结营,在成都府城内,管兵万四千人,马千八百疋。翼州,管兵五百人。茂州,管兵三百人。维州,管兵五百人。天宝军,在恭州东南九十里,管兵千人。柘州,管兵五百人。松州,管兵二千八百人。平戎城,在恭州南八十里,管兵千人。雅州,管兵四百人。当州,管兵五百人。黎州,管兵千人。昆明军,在巂州南,管兵五千一百人,马二百疋。宁远城,在管兵二千人。悉州,管兵五千人。南江郡,管兵三百人。( O- o ~9 h! n+ T% }
岭南五府经略使,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管、容管、安南、邕管四经略使。五府经略使治,在广州,管兵万五千四百人,轻税本镇以自给。经略军,在广州城内,管兵五千四百人。清海军,在恩州城内,管兵二千人。桂管经略使,治桂州,管兵千人。容管经略使,治容州,管兵千一百人。安南经略使,治安南都护府,即交州,管兵四千二百人。邕管经略使,管兵七百人。0 e% u7 V( |, D- ]4 j7 A
长乐经略使,福州刺史领之,管兵千五百人。
& k. ]+ e$ k. k1 D+ A( ` 东莱守捉、莱州刺史领之,管兵千人。东牟守捉。登州刺史领之,管兵千人。4 g& Q, r2 j& O6 R2 V
至德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遂有防御、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额;寇盗稍息,则易以观察之号。# M/ Z4 Q* @* x; O1 t
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领汝州,东都留守兼之。, S; E Y) X; m& w5 @# E
河阳三城节度使。治孟州,领孟、怀二州。 F' l% o3 T; i5 Y! v* M7 c1 a I
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管汴、宋、亳、颍四州。( V, E3 ~2 |& y, |+ y% `9 ?1 \
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管滑、郑、濮三州。4 c: p/ n/ [$ S1 H, U
忠武军节度使。治许州,管许、陈、蔡三州。: A( n V% J8 s1 \8 W% W; O
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管郓、齐、曹、棣四州。& B9 }5 r# {5 l/ x0 T
兗海节度使。治兗州,管兗、海、沂、密四州。
" ?4 K2 v+ H) Q 武宁军节度使。治徐州,管徐、泗、濠、宿四州。
/ p/ i5 A" Z) Z, v. k+ B/ { 平卢军节度使。治青州,管淄、青、登、莱四州。5 s( W" ?% T( _' e6 G& O8 j
陕州节度使。治陕州,管陕、虢二州。
8 Q1 M( Q' y4 z0 R' H# l 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华州刺史领之。
9 ~0 H# t) j9 D7 a9 { 同州防御长春宫使。同州刺史领之。* H0 i- H7 T" h7 `
凤翔陇节度使。治凤翔府,管凤翔府、陇州。: @# b+ u; I; Q' J& A0 i# z( t
邠宁节度使。治邠州,管邠、宁、庆、鄜、坊、丹、延、衍等州。
* ~3 Y/ _) d& b; \4 F) F7 A+ _ 泾原节度使。治泾州,管泾、原、渭、武四州。/ {. _2 n$ y: z" |6 V$ Y
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盐、夏、绥、银、宥、丰、会、麟、胜、单于府等州。
- |8 |( c2 V6 L* j 河中节度使。治河中府,管蒲、晋、绛、慈、隰等州。
3 V- @6 k6 {, S8 i1 s" p: x 昭义军节度使。治潞州,领潞、泽、邢、洺、磁五州。$ `) T4 V' ]+ a( B J( B
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管汾、辽、沁、岚、石、忻、宪等州。2 z1 ^5 l5 _/ E0 \2 X) z
大同军防御使。云州刺史领之,管云、蔚、朔三州。
' A3 \9 g- V0 Z9 d 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6 i& E' ?: n1 j! l: z
义昌军节度使。治沧州,管沧、景、德三州。3 _ Z6 q+ I3 Q( ~
成德军节度使。治恆州,领恆、赵、冀、深四州。
! v+ r7 [- R* G* I6 C) ~( | 义武军节度使。治定州,领易、祁二州。& o4 Q7 D2 ?! [$ M7 J
幽州节度使。治幽州,管幽、涿、瀛、莫、檀、蓟、平、营、妫、顺等十州。, U$ Y) D! @) m9 f
山南西道节度使。治兴元府,管开、通、渠、兴、集、凤、洋、蓬、利、璧、巴、阆、果、金、商等州。
0 }' d) V/ i; w8 N( r0 M; z% \% L$ G 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管襄、复、均、房、邓、唐、随、郢等州。元和中,淮、蔡用兵,析邓、唐二州别立一节度。
! F' u9 } Z/ m) G+ _5 @6 e2 Y/ R 荆南节度使。治江陵府,管归、夔、峡、忠、万、沣、朗等州,使亲王领之。
+ i/ H! a* Q7 O4 L 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管彭、蜀、汉、眉、嘉、资、简、维、茂、黎、雅、松、扶、文、龙、戎、翼、邛、巂、姚、柘、恭、当、悉、奉、叠、静等州,使亲王领之。" s- y" b9 [, M, Q4 h
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管梓、绵、剑、普、荣、遂、合、渝、泸等州。
) p8 I1 S8 h, i1 W 武昌军节度使。治鄂州,管鄂、岳、蕲、黄、安、申、光等州。
/ M) t. J! K" d 淮南节度使。治扬州,管扬、楚、滁、和、舒、寿、庐等州,使亲王领之。- u G& H0 s7 f2 I$ }% v
浙江西道节度使。治润州,管润、苏、常、杭、湖等州。或为观察使。: Y. I! r& u ^+ D% X- b- b6 w
浙江东道节度使。治越州,管越、衢、婺、温、台、明等州。或为观察使。
/ z8 M9 t& w1 p I* P- y8 u! z 福建观察使。治福州,管福、建、泉、汀、漳等州。
$ S& E6 ~5 ?) K O2 \ |! H 宣州观察使。治宣州,管宣、歙、池等州。& ^7 G, Z; q& X
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洪州,管洪、饶、吉、江、袁、信、虔、抚等州。丧乱后,时升为节度使。
+ l* w" n8 |3 U: b5 J% y7 b 湖南观察使。治潭州,管潭、衡、郴、、连、道、永、邵等州。
! n1 K4 \( F8 v, I 黔中观察使。治黔州,管涪、溪、思、费、辰、锦、播、施、珍、夷、业、溱、南、巫等州。
$ M! S" T& p3 j+ o/ n: P& u# ~5 Y 岭南东道节度使。治广州,管广、韶、循、岗、恩、春、贺、潮、端、藤、康、封、泷、高、义、新、勤、窦等州。8 `3 X# v; [& x+ V
岭南西道桂管经略观察使。治桂州,管桂、昭、蒙、富、梧、浔、龚、郁林、平琴、宾、澄、绣、象、柳、融等州。* M6 f; _7 }2 S( z5 q' i3 f
邕管经略使。治邕州,管邕、贵、党、横、田、严、山、峦、罗、潘等州。
% a# H8 `: k* H# m" b! W) W 容管经略使。治容州,管容、辩、白、牢、钦、岩、禺、汤、瀼、古等州。
( A6 A4 j# ~1 x* S 安南都护节度使。治安南府,管交、武峨、粤、芝、爱、福禄、长、峰、陆、廉、雷、笼、环、崖、儋、振、琼、万安等州。
7 {* @* Q" _% Q6 X 上元年后,河西、陇右州郡,悉陷吐蕃。大中、咸通之间,陇右遗黎,始以地图归国,又析置节度。0 m8 h/ k! d0 U
秦州节度使。治秦州,管秦、成、阶等州。
* n6 ?/ ]1 ^; F 凉州节度使。治凉州,管西、洮、鄯、临、河等州。
) H, t: J# {; K 瓜沙节度使。治沙州,管沙、瓜、甘、肃、兰、伊、岷、廓等州。乾符之后,天下乱离。礼乐征伐,不自朝廷。禹迹九州,瓜分脔剖,或并或析,不可备书。
k5 q2 k" y# y 今举天宝十一载地理。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高丽、渤海是也。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燉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龟兹,是西过汉之盛也。开元二十八年,户部计帐,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有三。羁縻州郡,不在此数。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应受田一千四百四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一十三亩。虽未盈两汉之数,晋、魏以来,斯为盛矣。永泰之后,河朔、陇西,沦于寇盗。元和掌计之臣,尝为版簿,二方不进户口,莫可详知。今但自武德已来,备书废置年月。其前代沿革,略载郡邑之端。俾职方之臣,不殆于顾问耳。3 R. C1 |, {8 N1 d9 e, E) w
十道郡国
0 R. s% g# ~! k( X; y( ^7 K# [4 U8 `; J+ d 关内道一 河南道二* ~* F( V' @$ b) u s/ w* k
关内道1 m% n# k2 O' W) y @! E* d3 c2 s
京师 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隋开皇二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里置新都,今京师是也。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五十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皇城在西北隅,谓之西内。正门曰承天,正殿曰太极。太极之后殿曰两仪。内别殿、亭、观三十五所。京师西有大明、兴庆二宫,谓之三内。有东西两市。都内,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分一百八坊。坊之广长,皆三百余步。皇城之南大街曰硃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京兆尹总其事。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高宗龙朔二年置。正门曰丹凤,正殿曰含元,含元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高宗已后,天子常居东内,别殿、亭、观三十余所。南内曰兴庆宫,在东内之南隆庆坊,本玄宗在籓时宅也。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禁苑在皇城之北。苑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里,东至灞水,西连故长安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内离宫、亭、观二十四所。汉长安故城东西十三里,亦隶入苑中。苑置西南监及总监,以掌种植。
1 Y* C; d1 A( A5 f7 x3 p 京兆府 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万年、高陵二十二县。武德元年,改为雍州。改大兴为万年,万年为栎阳,分栎阳置平陵,以渭南县属华州,分醴泉置温秀县,分云阳置石门县。二年,分万年置芷阳县,分蓝田置白鹿县,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分高陵置鹿苑县,改平陵为粟邑县,分醴泉置好畤县,分盩厔置终南县。三年,改白鹿为宁人县,分蓝田置玉山县,分始平置醴泉县。仍分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分温秀、石门二县置泉州。四年,改三原为池阳。五年,复以华州之渭南来属。六年,改池阳为华池县。七年,废芷阳入万年县。贞观元年,废鹿苑入高陵县,废宁人、玉山入蓝田县,改云阳为池阳县,改华池为三原县。废稷州,以武功、好畤、盩厔三县来属。八年,废粟邑入栎阳县,废终南入盩厔县,废云阳入池阳县。仍改池阳为云阳县。废上宜入岐州之岐阳县。十七年,罢宜州,以华原、同官二县来属。二十年,又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废宜君县。乾封元年,置明堂、乾封二县。咸亨元年,置美原县。文明元年,置奉天县。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旧。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置稷州;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美原等县置宜州。大足元年罢,以鸿、宜、鼎、稷四州依旧为县,以始平等十七县还隶雍州。长安二年,废乾封、明堂二县。景龙三年,以邠州之永寿、商州之安业二县来属。景云元年,复以永寿属邠州,安业隶商州。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四年,改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仍隶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师为西京。七载,置贞符县。十一年废。旧领县十八,户二十万七千六百五十,口九十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去东京八百里。4 m, K/ w+ @& s
万年 隋大兴县。武德元年,改为万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县,治永乐坊。长安三年废,复并万年。天宝七载,改为咸宁,乾元复旧也。
1 r1 v1 w% ^) m/ A I i) u 长安 隋县。乾封元年,分为乾封县,治怀直坊。长安三年废,复并长安 v- X' M: e7 q/ ~
蓝田 隋县
4 ~9 D! H5 v' U+ E4 h/ q 渭南 隋县。武德元年属华州,五年复隶雍州。天授二年置鸿州,分渭南置鸿门县,凡领渭南、庆山、高陵、栎阳、鸿门五县。寻废鸿门县,还入渭南。大足元年,废鸿州入雍州也8 y- r2 o" q" y7 `; F
昭应 隋新丰县,治古新丰城北。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神龙元年,复为新丰。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县,改会昌为昭应,治温泉宫之西北+ O/ P& r# K/ g* o: o/ x
三原 隋县。武德四年,移治清谷南故任城,改为池阳县。六年,又移故所,改为华池县,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州。贞观元年,废三原县,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属雍州。九年,置高祖献陵于县之东南。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 Q# {% @7 @- Z U
富平 隋县。天授二年,隶宜州。大足元年州废,还隶雍州。景云二年,置中宗定陵于县界
3 ~1 L. ~$ Q' M) R# ? 栎阳 陈万年县。武德元年,改为栎阳。二年,分置粟邑县。贞观八年,废粟邑并栎阳。天授三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隶雍州
* h8 s: c1 G; _* z9 @0 u 咸阳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分泾阳置。初治鲍桥,其年,移治杜邮。天授二年,则天以其母顺陵在其界,升为赤,神龙初复! T3 x9 }5 v( D' l; k! C
高陵 隋县。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 U. |7 z/ z9 L4 i( R 泾阳 隋县。天授二年,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1 ^; Z9 F) U) t4 l/ w 醴泉 隋宁夷县,后废。贞观十年,置昭陵于九嵕山,因析云阳、咸阳二县置醴泉县。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宝应二年,又置肃宗建陵,在县北之凭山# J, d) B8 |: G0 F0 Y4 t% O! S
云阳 隋县。武德元年,分置石门县。三年,于石门县置泉州,领石门、温秀二县。贞观元年,废泉州,改石门为云阳,改云阳为池阳,并属雍州。八年,废云阳,改池阳复名云阳3 Q8 i3 [4 W- @! D/ J( K
兴平 隋始平县。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景龙四年,中宗送金城公主入蕃,别于此,因改金城县。至德二年十月,改兴平县
" n( c9 a7 h& P! Y 鄠 隋县
2 ^% }. j8 B, [* l$ B# j 武功 隋县。武德三年,分雍州之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因后稷封邰为名。其年,割郇州之郿、凤泉二县来属。四年,又割岐州之围川、凤泉属岐州,以盩厔、好畤、武功三县属雍州。天授二年,置稷州,领武功、始平、奉天、盩厔、好畤五县。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V3 m8 t, d) b( C L% U
好畤 武德二年,分醴泉县置,因汉旧名,属雍州。三年,改隶稷州。贞观元年,复属雍州。天授二年,复隶稷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G& P* X: x9 o: l3 `4 ?; _
盩厔 隋县。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三年,还雍州。天授二年,属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天宝元年,改为宜寿县。至德二年三月十八日,复为盩厔
0 W7 w! o7 G8 G( K0 j. h! n 奉先 旧蒲城县,属同州。开元四年,以管桥陵,改京兆府,仍改为奉先县。十七年,制官员同赤县。宝应二年,又置玄宗泰陵于县东北: e6 d) S# t2 R) K5 C2 h2 B
奉天 文明元年,以管乾陵,分醴泉置。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 Q! {9 K8 \ x5 q9 C
华原 旧宜州,领华原、宜君、同官、土门四县。贞观十七年,省宜州及土门县,以华原、同官属雍州。宜君属坊州。垂拱二年,改华原为永安县。天授二年,又置宜州,领永安、同官、富平、美原四县。大足元年,废宜州,县还雍州。神龙元年,复为华原县
0 ~8 |8 E) d" w2 g4 R9 S) ~8 y 美原 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二年,又割富平、华原及同州之蒲城县置,改为美原县。天授二年,又属宜州。大足元年,还雍州1 K) ^5 E2 q, I/ l
同官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改属雍州。天授二年,改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3 o6 G! p" ^ n7 a8 M
华州上辅 隋京兆郡之郑县。义宁元年,割京兆之郑县、华阴二县置华山郡,因后魏郡名。武德元年,改为华州,割雍州之渭南来属。五年,改渭南还雍州。垂拱元年,割同州之下邽来属。二年,改为太州。神龙元年,复旧名。天宝元年,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复为华州。上元元年十二月,改为太州,华山为太山。宝应元年,复为华州。旧领县二,户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三,口八万八千八百三十。天宝领县三,户三万三千一百八十七,口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一十三。在京师东一百八十里,去东都六百七十里。- g" y3 o: F5 d- D# P
郑 隋县。华阴 隋县。垂拱二年,改为仙掌县。天授二年,分置同津县于关口,长安中废。神龙元年,复为华阴。上元元年,改为太阴县。宝应元年复旧。下邽 隋县。旧属同州,垂拱元年来属。! E# _ a" K( B# z) O
同州上辅 隋冯翊郡。武德元年,改为同州,领冯翊、下邽、蒲城、朝邑、澄城、白水、郃阳、韩城八县。三年,分朝邑置河滨县,分郃阳置河西县,分澄城置长宁县。仍割河西、韩城、郃阳三县,于河西置西韩州。九年,分冯翊置临沮县。贞观元年,省河滨、临沮二县。八年,省长宁县,废西韩州,以郃阳、河西二县来属。垂拱元年,割下邽属华州。开元四年,割蒲城县属京兆府。天宝元年,改同州为冯翊郡。乾元元年,复为同州。乾元三年,以蒲州为河中府;割朝邑县入河中府,改河西县为夏阳县,又属河中府。旧领县九,户五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二十三万二千一十六。天宝领县六,户六万九百二十八,口四十万八千七百五。在京师东北二百五十五里,至东都六百二里。
/ l- z) E1 U# V0 i. a9 E 冯翊 隋县1 \% |+ B( @/ z0 h+ d" Y- P% i
郃阳 隋县。武德三年,割属西韩州。贞观八年,复属同州
1 [9 N. G+ a4 Z6 p1 }, ?; o7 \( G 白水 隋县
% K* _5 U4 n' z- G2 s% T 澄城 隋县8 R$ A* M, x. e1 z2 i5 _+ d/ v
韩城 隋县。武德七年,割属西韩州。八年,自河西县移西韩州理于此,领韩城、郃阳、河西三县。贞观八年,废西韩州,以韩城等三县复还属同州也8 z" v7 q0 z9 c! `; w+ H
夏阳 武德三年,分郃阳于此置河西县。乾元三年,为夏阳。
; J7 P* J# o/ n' T3 E 坊州上 隋上郡之内部县。周天和七年,元皇帝作牧鄜州,于此置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中部。乾元元年,复为坊州。旧领县二,户七千五百七,口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一。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千四百五十八,口十二万二百八。在京师东北三百四十七里,去东都九百四十八里。. V; G3 ~& X; s7 e, ?! P J0 T
鄜城 隋县。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属坊州' \" l/ ]1 H! U, c
中部 隋曰内部。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为中部,属坊州% \) F& F& P: e! c6 r
宜君 旧属宜州。贞观十七年废,二十年复置,属雍州,管玉华宫。永徽二年,复废。龙朔三年,又割中部、同官两县地复置宜君县,理古礻殳祤城北,属坊州8 c1 H2 @" a9 S2 l
昇平 天宝十二年,分宜君县置。5 q! f. F/ }6 g' f9 p- j* u
丹州下 隋延安郡之义川县。义宁元年,于义川置丹阳郡。武德元年,改为丹州,领县五。二年,于州置总管府,北连、北广二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咸宁郡。乾元元年,复为丹州。旧领县五,户三千一百九十四,口一万七千二十。天宝,户一万五千一百五,口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五。在京师东北六百一十一里,去东都九百二十里。- c3 F1 P/ D* z, ~1 e3 ^) ~! L# ]$ w
义川 隋县2 P$ N" a* s; ]
汾川 隋县,治土壁堡。开元二十二年,移于今所
) l( i1 H1 E8 e f+ z' z6 } 咸宁 隋县,治白水川。景龙二年,移治长松川
! Q. d6 z# U& D0 ~: B2 H9 X9 ? 云岩 隋废县,武德元年,复分义川县置,理回城堡。咸亨四年,移治今所
) T$ y7 |( c* m( u% x& ~( V* p 门山 隋废县,武德三年,分汾川县置,治宋斯堡。总章二年,移治库利川。# Z6 h* G0 z7 T. {# f# |; }5 n. W
凤翔府 隋扶风郡。武德元年,改为岐州,领雍、陈仓、郿、虢、岐山、凤泉等六县。又割雍等三县,置围川县。其年,割围川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围川及鄜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七年,又置岐阳县。八年,改围川为扶风县,省虢县及凤泉。天授二年,复置虢县。天宝元年,改为扶风郡。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其年十月,克复两京。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宝应元年,并凤翔县入天兴县,后罢京名。旧领县八,户二万七千二百八十二,口十万八千三百二十四。天宝领县九,户五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三十八万四百六十三。在京师西三百一十五里,去东都一千一百七十里。
- O; i5 y5 G) G# x 天兴 隋雍县。至德二年分雍县置天兴县。宝应元年废雍县,并入天兴
! l9 a2 X8 Q* \; `9 d, x* k+ ` 扶风 武德三年,分岐山县置围川县,取湋川为名,俗讹改为“围”。四年,以围川隶稷州。贞观元年,为扶风县,复属岐州。
- J. d* [1 U% Y' L- V# A0 k8 T! I 宝鸡 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
J/ K, o1 }- i6 P \ 岐阳 贞观七年,割扶风、岐山二县置,至二十一年废,永徽五年复置。. E8 T- }' K {! `. }
岐山 隋县。武德元年,移治张堡。七年,移治龙尾城。贞观八年,移治猪驿南,即今治所是。仍省虢县并入。郿 隋县。义宁二年,于县界置郿城郡,领郿、凤泉二县。武德元年,罢郡,置郇州,领郿县。三年,废郇州,改属稷州。七年,改属岐州。麟游 义宁元年,于仁寿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及灵台县,仍割安定郡之鹑觚来属。武德元年,改麟游郡为麟州。贞观元年,省灵台县入麟游,又废麟州,以普润、麟游二县隶岐州,上宜隶雍州,鹑觚隶泾州。太宗改仁寿宫为九成宫。普润 隋县。本属麟州,贞观元年来属。虢 隋县。贞观八年,废入岐山县。天授二年,复分岐山置虢县。3 O" A( b |6 F/ O& K
邠州上 隋北地郡之新平县。义宁二年,割北地郡之新平、三水二县置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二年,分新平置永寿县。贞观二年,又分新平置宜禄县。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邠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四,口六万四千八百一十九。天宝,户二万二千九百七十七,口十三万五千二百五十。去京师西北四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三十二里。
2 ]- @$ _- \+ J: b) _ 新平 隋县3 }9 `( [ c2 l# N- a% D }+ v: j
三水 隋县
9 N- `4 S6 Y; _" z: y3 G, U 永寿 武德二年,分新平置。神龙三年,改属雍州。景龙元年,复属邠州。宜禄 贞观二年,分新平置宜禄县,后魏废县名。
0 v# Y7 N; j( D6 A, s 泾州上 隋安定郡。武德元年,讨平薛仁杲,改名泾州。天宝元年,复为安定郡。乾元元年,复为泾州。旧领县五,户八千七百七十三,口三万五千九百二十一。天宝,户三万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九。在京师西北四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三百八十七里。+ P: y. Y3 X# k' ]9 K2 n
安定 隋县。灵台 隋鹑觚县。天宝元年,改为灵台。良原
* {' z( a' J; t7 h; s- q 潘原 隋阴盘县。天宝元年,改为潘原,县界有潘原废县。临泾 隋县。
4 F! I2 R" M9 E. p. @1 Q& Z 陇州上 隋扶风郡之汧源县。义宁二年,置陇东郡,领县五。武德元年,改为陇州,以南由县属含州。四年,废含州,复以南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汧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陇州。旧领县五,户四千五百七十一,口一万八千六百三。天宝,户二万四千六百五十二,口十万一百四十八。在京师西四百九十六里,去东都一千三百二十五里。4 L7 Q0 }9 O, ]" Q9 e
汧源 隋县$ W a5 D! \5 A3 r
汧阳 隋县
+ `1 x* T; d* S7 s0 Y$ q 南由 隋县。武德元年,置含州于此,领南由一县。四年,废含州,以县属陇州。
X# i# o3 o+ a" ]1 i- Z 吴山 隋长蛇县。贞观元年,改为吴山县,治槐衙堡。上元元年,移治龙盘城。
, G2 k4 b v1 p, B" k+ k 华亭 隋县。垂拱二年,改亭州。神龙元年,复旧。6 }) j4 t2 Q V+ W( _
宁州上 隋北地郡。义宁元年,领安定、罗川、襄乐、彭原、新平、三水六县。二年,分定安置归义县,以新平、三水属新平郡。武德元年,改北地郡为宁州。其年,以彭原县属彭州。三年,分彭原置丰义县,躭彭州。又分定安置定平县。贞观元年,废彭州,以彭原、丰义二县来属。仍于宁州置都督府。四年,罢都督府。十七年,废归义县。天宝元年,改为彭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宁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五千四百九十一,口六万六千一百三十五。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一,口二十二万四千八百三十七。在京师西北四百四十六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二十四里。5 F' Z6 f R3 |1 u" T
定安 隋县# q8 ?" j: O4 E& t' U3 ?) `
彭原 隋县。武德元年,置彭州,领彭原一县。二年,分置丰义县。贞观元年,废彭州,以县来属宁州/ T" S! U* n( L! _* e/ O# `& g6 U
真宁 隋罗川县。天宝元年,改为真宁6 V2 T- s9 N% t
定平 武德二年,分定安县置。贞观十七年,废归义县,并入定平
7 O: F' s1 k& z8 d+ v4 w 襄乐 隋县
' D5 j0 ] d1 g2 \4 [8 U5 s& Z/ b 丰义 武德二年,分彭原县置,属彭州。贞观元年废彭州,来属。
# X* c! a% t+ d/ \& y/ }5 v$ h 原州中都督府 隋平凉郡。武德元年,平薛仁杲,置原州。贞观五年,置都督府,管原、庆、会、银、亭、达、要等七州。十年,省亭、达、要三州,唯督四州。天宝元年,改为平凉郡。乾元元年,复为原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四百四十三,口一万五百一十二。天宝领县四,户七千三百四十九,口三万三千一百四十六。在京师西北八百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四十五里。4 k: f7 h8 B$ L' U* F7 ?. K
平高 隋县! ^# T. p" @" K6 v
平凉 隋县,治阳晋川。开元五年,移治古塞城
' B# D# B6 \" l% f! b c 百泉 隋县. q: ^$ M0 V" b5 x( e5 z4 O
萧关 贞观六年,置缘州,领突厥降户,寄治于平高县界他楼城。高宗时,于萧关置他楼县。神龙元年,废他楼县,置萧关县。大中五年,置武州。
7 [0 }8 d& m) j4 u- h* X2 ` 庆州中都督府 隋弘化郡。武德元年,改为庆州,领合水、乐蟠、三泉、马岭、弘化五县。三年,改三泉为同川县。六年,置总管府,改合水为合川县,又置白马、蟠交二县。七年,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及合川县,仍割林州之华池县来属。二年,置洛源县。四年,复置都督府及北永州,以洛源属北永州。五年,又罢都督府,以庆州隶原州都督府。八年,又以废北永州之洛源县来属。开元四年,复置都督府。二十六年,昇为中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安化郡。至德元年,改为顺化郡。乾元元年,改为庆州。旧领县八,户七千九百一十七,口三万五千一十九。天宝领县十,户二万三千九百四十九,口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在京师西北五百七十二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一十里。8 q. \% x; [2 u# R# v
安化 隋弘化县,治弘州故城。武德六年,移治今所,与合水县俱在州治。其年,改合水为合川县。贞观元年,省合川县并入。神龙元年,改为安化县( Z: {( M! x) x1 H4 ^/ @
乐蟠 义宁元年,分合水县置
. r& U( f9 W: D) p 合水 武德六年,分合水置蟠交县。天宝元年废,并入合水。马岭 隋县,治天家堡。贞观八年,移理新城。以县西有马岭坂。方渠 景龙元年,分马岭置。同川 义宁二年,废北永州,分宁州彭原置于三泉县故城。武德三年,复治同川城,改为同川县 x+ q% {( H$ H/ i' }+ D7 r+ |
洛源 隋县。大业十三年,为胡贼所破,因废。贞观二年,复置。又自延州金城县移北永州治于此。八年,北永州废,复以洛源县属庆州
' L2 d3 @' m4 M' j! t, W 延庆 武德六年,分合水县置白马县。天宝元年,改为延庆县
6 q4 ~4 h$ i4 O' s* L( e: `' \3 M* } 华池 隋旧县。大业十三年,为胡贼所破,县废。武德四年复置,又于此置林州总管府,管永州。其林州领华池一县。五年,改永州为北永州。七年,罢林州总管府。贞观元年,废林州,华池隶庆州; p7 \) N- x4 E; f4 s7 f8 {
怀安 开元十年,检括逃户置,因名怀安。. I. E4 {7 j# P* E; b
芳池州都督府,寄在庆州怀安县界,管小州十:静、獯、王、濮、林、尹、位、长、宝、宁,并党项野利氏种落。
# }, c3 w0 ]; q4 T6 t 安定州都督府 寄在庆州界,管小州七:党、桥、乌、西戎州、野利州、米州、还州。
; e, U8 u5 d4 W3 e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庆州界,管小州七: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沧州、儒州、琮州。3 g6 G* V) u4 {# {. w
鄜州上 隋上郡。武德元年,改为鄜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鄜城六县。二年,以内部、鄜城隶坊州。三年,置直罗县。贞观二年,置都督府。六年,又改为大都督府。九年,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复为鄜州。旧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三,口五万一千二百一十六。天宝,户二万三千四百八十三,口十五万三千七百十四。在京师东北五百里,至东都九百二十五里。
* @5 p7 G0 [3 z, ^& E 洛交 隋县' N. f3 }0 N2 r" T6 ^8 c
洛川 隋县8 [: }& h0 b, C! f; {" g; S
三川 隋县。以华池水、黑水、洛水三水会同,因名
" h Z1 I& m. t( y: _" Z' F9 o 直罗 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于直罗城置,以城枕罗水,其川平直故也
8 J- {, l8 p. H" l 甘泉 武德元年,分洛交县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为甘泉县。
# i3 O. j, q: w+ ^0 U& d 延州中都督府 隋延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四年,又管丹、广、达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开元二年,复置都督府,领丹、绥、浑等州。天宝元年,改为延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延州。旧领县九,户九千三百四,口一万四千一百七十六。天宝,户一万八千九百五十四,口十万四十。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五十一里。
4 c( \0 Y$ P R* |* y' w" n+ x" q 肤施 隋县。分丰林、金明二县置。延长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于此置北连州,领义乡、齐明二县。贞观二年,废北连州及义乡、齐明二县,并入延安。广德二年,改为延长县
( @: P' [% U! h! N4 w% ^ 临真 隋县。武德初,属东夏州。贞观二年,州废来属# {5 L; `( | W# \$ l. X' G0 W
敷政 隋因城县。武德二年,移治于金城镇,改为金城县。又于界内置永州,领金城、洛盘、新昌、土塠四县。贞观四年,移永州于洛源县。八年,废洛盘等三县,并入金城,属延州。天宝元年,改金城为敷政
8 T1 k8 G# g7 b 金明 隋废县。武德二年,置北武州,领开远、金义、崇德、永定、安义五县。复分肤施置金明县。贞观二年,废北武州,以开远等五县并入金明县
( \# U" n) C5 H1 O: Q 丰林 隋旧县。武德四年,于此侨置云州及云中、榆林、龙泉三县。八年,废云州及三县,以龙泉并入临真,以云中、榆林并入丰林! L1 I) ?- Q1 x4 z4 c
延水 武德二年,分延川县置西和州,领安人、修文、桑原三县。贞观二年,废西和州,以修文、桑原并入安人,属北基州。八年,废北基州入延川。二十三年,改为弘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4 C% y; ]8 }% u5 R! a
延川 隋旧县。武德二年,置南平州,领义门县。四年,废南平州及县,并入延川
: r+ r% ~4 T5 s& O6 O# Q 延昌 武德二年,置北平州。贞观三年废,十年于废州置罢交县。天宝元年,改名为延昌县
9 ?9 E6 r" \6 ?# @& `: L; v4 E; T( c6 O 浑州 寄治延安郡界,隶延州节度使。
' i. _5 R& t" W O6 |3 ?/ } 绥州下 隋雕阴郡。武德三年,于延州丰林县置绥州总管府,领西和、南平、北基、银、云、贞、上、殄、北吉、匡、龙等十一州。其绥州领上、大斌、城平、绥德、延福五县。六年,移治所于延州延川县界。七年,又移治城平县界魏平废城。贞观二年,平梁师都,罢都督府,移州治上县。天宝元年,改为上郡。乾元元年,复为绥州。旧领县五,户三千一百六十三,口一万六千一百二十九。天宝,户一万八百六十七,口八万九千一百一十一。在京师东北一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九里。
% M$ Q* l( |- I! h! E 龙泉 隋曰上县。天宝元年,改为龙泉
' E4 b: L1 v5 E- l( h, } X 延福 隋县。武德六年,置北吉州,领归义、洛阳二县,罗州领石罗、开善、万福三县;匡州领安定、源泉二县。贞观二年,三州及县并废,地并入延福7 `8 u+ Z3 K3 M j7 c" V0 l# W' L
绥德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置。六年,又分置云州,领信义、淳义二县;龙州领风乡、义良二县。贞观二年,二州及县俱废,地并入绥德
; R* h* I8 V: O! v: {2 y( a1 o5 O 城平 隋旧县。武德三年,又置魏平县,属南平州。又置魏州,领安故、安泉二县。七年,又于魏平城中置绥州总管府并大斌县。贞观二年,废南平州、魏州及魏平、安故、安泉三县,移绥州治于上县,大斌治于今所
& |6 V8 V6 R, f) y; W' E8 D 大斌 武德七年置,治魏平。贞观二年,移治今所。6 c2 Y. K( ]' A7 ^4 ~6 @9 Z
银州下 隋雕阴郡之儒林县。贞观二年,平梁师都置银州,隋旧名。天宝元年,改为银川郡。乾元元年,复为银州。旧领县四,户一千四百九十五,口七千七百二。天宝,户七千六百二,口四万五千五百二十七。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九里。8 S* \& W9 }8 b- d8 B4 j7 e
儒林 隋旧县0 k- }6 x& ~. T8 P- E
抚宁 隋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银州,治龙泉川。开元二年,移于今所
! \1 s$ l* l3 V" u4 V8 @/ C* s 真乡 隋县
* L& i \( I r7 m; f, e1 g2 Y 开光 隋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柘州。十三年,柘州废,来属银州3 b! F9 N/ w, @
静边州都督府 旧治银川郡界内,管小州十八) {+ j$ C& R Y0 E" @$ b. V
归德州 寄治银州界,处降党项羌。
9 `9 h- }9 N" ^8 g: u 夏州都督府 隋朔方郡。贞观二年,讨平梁师都,改为夏州都督府,领夏、绥、银三州。其夏州,领德静、岩绿、宁朔、长泽四县。其年,改岩绿为朔方县。七年,于德静县置长州都督府。八年,改北开州为化州。十三年,废化州及长州,以德静、长泽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朔方郡。乾元元年,复为夏州。旧领县四,户二千三百二十三,口一万二百八十六。天宝,户九千二百一十三,口五万三千一百四。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一十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八十里。/ T. f+ A6 R P5 I
朔方 隋岩绿县。贞观二年,改为朔方县。永徽五年,分置宁朔县,长安二年废。开元四年又置,九年又废,还并入朔方
* T$ v5 p0 A! ~! g2 \ 德静 隋县。贞观七年,属北开州。八年,改北开州为化州。十三年,废化州,以县属夏州8 w; a8 S2 k; k3 L) C8 q
宁朔 隋县。武德六年,于此置南夏州。贞观二年废
5 Z+ k8 B( G: a, d* S% ` 长泽 隋县。贞观七年,置长州都督府。十三年,废长州,县还夏州7 q- F( d [% q* b
云中都督府 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五:舍利、思璧州、阿史那州、绰部州、白登州。户一千四百三十,口五千六百八十一6 o3 Z* |3 c4 \+ L( [3 h: e
呼延州都督府 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三:贺鲁州、那吉州、⻊夹跌州。户一百五十五,口六百五
# T( y0 | L6 z( F9 h$ I! W 桑乾都督府 寄朔方县界,管小州四:郁射州、艺失州、毕失州、叱略州。户二百七十四,口一千三百二十三
0 D$ W7 ~' w6 P( e0 R$ {0 u 定襄都督府 寄治宁朔县界,管小州四:阿德州、执失州、苏农州、拔延州。户四百六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三2 B' ?; L8 D" i4 |
达浑都督府 延陀部落,寄在宁朔县界,管小州五:姑衍州、步讫若州、奚弹州、鹘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口四百九十五
; Z! _* J- p6 _: y& e& h3 i4 d3 @* H$ \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四百八十三,口二千五十三8 i, y3 ]* w9 N. m1 z+ E
宁朔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三百七十四,口二千二十七# l7 \& O6 Q* \; l. _
仆固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一百二十二,口六百七十三。+ I+ U# @4 z) n' E8 j
灵州大都督府 隋灵武郡。武德元年,改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弘静、怀远、灵武、鸣沙五县。二年,以鸣沙县属西会州。贞观四年,于回乐县置回、环二州,并属灵武都督府。十三年,废回、环二州,灵州都督入灵、填二州。二十年,铁勒归附,于州界置皋兰、高丽、祁连三州,并属灵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三州。调露元年,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总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置东皋兰、燕然、燕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并寄灵州界,属灵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灵州为灵武郡。至德元年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升为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灵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二。天宝领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三。在京师西北一千二百五十里,至东都二千里。
# E7 G; s/ l! U8 Z& w* v! I2 l* n 回乐 隋县,在郭下。武德四年,分置丰安县,属回州。十三年,州废,并入回东' H) f( d& @# t! _% a+ c0 E* C
鸣沙 隋县。武德二年,置西会州,以县属焉。贞观六年,废西会州,置环州。九年,废环州,县属灵州。神龙二年,移治废丰安城
! I1 \2 @; d+ T 灵武 隋县' ^- ^' g( f9 n8 V- X: M
怀元 隋县。界有隋五原郡。武德元年,改为丰州,领九原县。六年,州县俱省入怀远县。仪凤中,再筑新城。县有盐池三所
2 X& O& E+ H; a' E) U9 p 保静 隋弘静县。神龙元年,改为安静。至德元年,改为保静3 I; @$ E4 H6 m2 ]
温池 神龙元年置0 D8 u0 l# X$ p( X8 r1 ?2 B
燕然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0 X2 D1 w3 _- o+ [
鸡鹿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三十二,口五百五十六! h0 \9 j2 i! W3 w5 q0 a+ P3 t1 T
鸡田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四,口四百六十九( o2 M3 o! S% {0 V$ I
东皋兰州 寄在鸣沙界,九姓所处。户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U. j7 \5 g3 w% W+ K
燕山州 在温池县界,亦九姓所处。户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7 ^7 S7 f* Q6 p2 } 烛龙州 在温池界,亦九姓所处。户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6 g% D( v; f9 S7 e3 l4 w1 T2 z 盐州下 隋盐川郡。武德元年,改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二县。其年,移州及县寄治灵州。四年,省兴宁入五原县。贞观元年,废盐州五原县入灵州。二年,平梁师都,复于旧城置盐州及五原、兴宁二县,隶夏州都督府。其年,改为灵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改为盐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为都督府。元和八年,隶夏州。旧领县二,户九百三十二,口三千九百六十九。天宝,户二千九百二十九,口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五。在京师西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二千一十里。: Q9 _/ F, l- b0 U( e
五原 隋县。武德元年,寄治灵州。贞观元年省,二年复置6 j1 V% {5 L# \ U, p6 W
兴宁 龙朔三年置。
4 M4 H6 p5 L Q 丰州下 隋文帝置,后废。贞观四年,以突厥降附,置丰州都督府,不领县,唯领蕃户。十一年废,地入灵州。二十三年,又改丰州。天宝元年,改为九原郡。乾元元年,复为丰州。领县二,户二千八百一十三,口九千六百四十一。在京师北二千二百六里,至东都三千四十四里。
( s) F+ u& C6 m' d, }# N% @+ a 九原 永徽四年置4 \" P* \3 ]9 k( l% w0 f
永丰 隋县。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复置。+ u% s6 {! @ @" T
会州上 隋会宁镇。武德二年,讨平李轨,置西会州。天宝元年,改为会宁郡。乾元元年,复为会州。永泰元年,昇为上州,领县二,户四千五百九十四,口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二。去京师一千一百里,至东都二千一百里。- W2 @# c& O" p8 j
会宁 隋凉川县。武德二年,改为会宁% T3 o7 T6 Y' T; x" C
乌兰 后周县,置在会宁关东南四里。天授二年,移于关东北七里。% i: M+ F& V; R, N" F
宥州 调露初,六胡州也。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置兰池都督府。仍置六县以隶之。开元十年,复分为鲁、丽、契、塞四州。十一年,克定康待宾后,迁其人于河南、江淮之地。十八年,又为匡、长二州。二十六年,自江淮放回胡户,于此置宥州及延恩、怀德、归仁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宁朔郡。至德二年,又改为怀德郡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宥州。宝应后废。元和九年,复于经略军置宥州,郭下置延恩县。十五年,移治长泽县,为吐蕃所破。长庆四年,夏州节度使李祐复置。领县三,户七千八十三,口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去京师二千一百里,去东都三千一百九十里。
) Y$ M& i& m( S5 ^6 q- V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匡州置,后随州移徙
9 G& L1 y, `. F9 g4 _: {& X& H 归仁 旧兰池州之长泉县。开元二十六年,置归仁县
Q3 {& F; B0 H0 z* a 怀德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塞门县置。
/ D7 ]9 m) G- o5 _- v- ~ m( U 胜州下都督府 隋置胜州,大业为榆林郡。武德中,平梁师都,复置胜州。天宝元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领县二,户四千一百八十七,口二万九百五十二。去京师一千八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 s% U0 @% G/ }$ ?3 B 榆林 隋旧
* P2 f9 T9 D' H5 Z; i9 I 河滨 隋榆林郡地。贞观三年,置云州于河滨,因置河滨县。四年,改为威州。八年废,河滨属胜州。) V+ }4 L$ {6 A, Q) T
麟州下 天宝元年,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郡。乾元元年,复为麟州,领县三,户二千四百二十八,口一万九百三。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 H" `. Q9 a9 ]% l7 D! F 新秦 天宝元年,分连谷、银城二县地置: V/ E- B' C* N% P5 B; I$ [
连谷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K2 A" i4 w* s
银城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7 W) k q5 |- l$ F$ G7 d3 F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府。北至阴山七十里,至回纥界七百里。旧领县一,户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去京师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在黄河之北。; [( c( b0 `2 f% N8 N8 V
阴山 天宝元年置。
. I7 E2 l8 I9 x3 A0 f$ u3 \+ h 河南道: B9 U+ b' Q! x( s
东都 周之王城,平王东迁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内东北隅,自赧王已后及东汉、魏文、晋武,皆都于今故洛城。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北据邙山,南对伊阙,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东西十五里七十步,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都内纵横各十街,街分一百三坊、二市。每坊纵横三百步,开东西二门。/ j7 P* @; H1 z3 ]6 { s
宫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城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一十五步。宫城有隔城四重。正门曰应天,正殿曰明堂。明堂之西有武成殿,即正衙听政之所也。宫内别殿、台、馆三十五所。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即宫城,北连禁苑。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正门曰提象,正殿曰观风。其内别殿、亭、观九所。上阳之西,隔谷水有西上阳宫,虹梁跨谷,行幸往来。皆高宗龙朔后置。禁苑,在都城之西。东抵宫城,西临九曲,北背邙阜,南距飞仙。苑城东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苑内离宫、亭、观一十四所。
$ X; T7 `& X/ [7 |+ B% G( D* M) m 河南府 隋河南郡。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谷、嵩、管、伊、汝、鲁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阙等九县。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洛州都督府,领洛、怀、郑、汝等四州,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元年,割谷州之新安来属。七年,又割谷州之寿安来属。八年,移治所于河南县之宣范坊。十八年,废都督府,省缑氏、嵩阳二县。显庆二年,置东都,官员准雍州。是年,废谷州,以福昌、长水、永宁、渑池等四县,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郑州之汜水来属。龙朔二年,又以许州之阳翟,郑州之密县,绛州之垣县来属。乾封元年,以垣县隶绛州。咸亨四年,又置柏崖、大基二县。其年,省柏崖县。上元元年,复置缑氏县。永淳元年,复置嵩阳县。光宅元年,改东都为神都。垂拱四年,置永昌县。载初元年,置武临县。天授元年,置武泰县,寻废。仍改郑州之荥阳、武泰来属。三年,置来廷县。神龙元年,改神都复为东都;废永昌、来廷三县;改武泰、荥阳还郑州。先天元年,置伊阙县。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二十二年,置河阴县。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也。天宝,领县二十六,户十九万四千七百四十六,口一百一十八万三千九十三。在西京之东八百五十里。
0 i5 w* I, {6 W8 I8 v 河南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司隶台。贞观元年,移治所于大理寺。贞观二年,徙理金墉城。六年,移治都内之毓德坊。垂拱四年,分河南、洛阳置永昌县,治于都内之道德坊。永昌元年,改河南为合宫县。神龙元年,复为河南县,废永昌县。三年,复为合宫县。景龙元年,复为河南县, U. d. C% [( `7 H
洛阳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大理寺。贞观元年,徙治金墉城。六年,移治都内之毓德坊。垂拱四年,分置永昌县。天授三年,又分置来廷县,治于都内之从善坊。龙朔元年,废来廷县。神龙二年十一月,改洛阳为永昌县。唐隆元年七月,复为洛阳0 b. w: H5 ]" l- z+ V; I
偃师 隋县2 U- b" _% r# b; {: Y" K% {
巩 隋县' S2 J; h' L. F$ f+ Z
缑氏 隋县。贞观十八年省。上元二年七月复置,管孝敬陵,旧县治西北涧南。上元中,复置治所于通谷北,今治是
R. P, r' K) @# h" r 告成 隋阳城县。武德四年,割阳城、嵩阳、阳翟置康城县,又置嵩州,治阳城。贞观元年,割阳翟隶许州。三年,省嵩州及康城县,以阳城、嵩阳属洛州。登封元年,将有事嵩山,改为告成县
* }& y' K* j) U) q1 S" { 登封 隋嵩阳县。贞观十七年省。永淳元年七月,复置。二年,又废。光宅元年,又置。登封元年十二月,改为登封县。神龙元年二月,改为嵩阳。二年十一月,复为登封
5 D; w, `. e& ? 陆浑 隋县
X4 d0 o7 A: { e% y 伊阙 隋县
7 U6 T0 u5 Y3 n/ m- Q% A6 B( L: _5 O 伊阳 先天元年十二月,割陆浑县置4 G) H7 m* B5 ?5 p' L' k$ c
寿安 隋县。义宁元年,移治九曲城,属熊州。贞观七年,移今治,属洛州。长安四年,立兴泰宫,分置兴泰县。神龙元年废,并入寿安
) ]- ] F% i5 C0 R7 \# S5 j 新安 隋县。义宁二年,置新安郡。武德元年,改为谷州,领新安、渑池、东垣三县。四年,省东垣入新安。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渑池,新安移入废州城,改属洛州。显庆二年十二月,废谷州,以福昌、新安、渑池、永宁,并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郑州氾水,并隶洛州
* }! M; _9 d% i 福昌 隋宜阳县。义宁二年,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又于新安县置新安郡,领新安一县。武德元年,改宜阳郡为熊州,新安为谷州,割熊州之渑池又置东垣县属之,仍改熊州之宜阳为福昌县。三年,割熊州永宁置函州。四年,省东垣县。八年,废函州,复以永宁属熊州。贞观元年,省熊州,以永宁属谷州,寿安属洛州。显庆二年,废谷州,福昌隶洛州也
* J. l* F5 _1 Q' t" h4 v 渑池 隋旧,治大坞城。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所于此,领福昌、渑池、永宁三县。三年,县南移于双桥。其年,谷州又移治双桥。六年,又移理于福昌。显庆二年十二月,废谷州,渑池隶洛州# O' g* d% B# y; U. p
长水 隋长泽县。义宁元年,改为长水。武德元年,属虢州。贞观元年,属谷州。显庆二年,隶洛州5 P/ b' Q! \4 X6 q
永宁 隋熊耳县所治。义宁二年,置永宁县,治永固城,属宜阳郡。武德元年,改属熊州。三年,移治同轨城,改属函州。八年,复属熊州。贞观元年,改属谷州。十四年,移于今所。十七年,移治鹿桥。显庆元年,谷州废,改隶洛州5 V) U' }+ Z3 l/ w, t
密 隋县。武德三年,置密州。四年废,县属郑州。龙朔二年,割属洛州
0 |' {* C$ m+ w, y. L$ d# k 河清 咸亨四年,分河南、洛阳、新安、王屋、济源、河阳置大基县。先天元年,改为河清
4 J# _; L, D: m% g, g 颍阳 载初元年,析河南、伊阙、嵩阳三县置武临县。开元十五年,改为颍阳。2 N& b# {. ~0 t i, g! ?9 p
河阳氾水 温 河阴 已上县会昌三年割属孟州,阳翟还许州,济源还怀州,王屋还怀州。' M" _/ o7 ?( E C1 S: U
孟州上 本河南府之河阳县,本属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河南府。以城临大河,长桥架水,古称设险。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阳,太尉李光弼以重兵守河阳。及雍王平贼,留观军容使鱼朝恩守河阳,乃以河南府之河阳、河清、济源、温四县租税入河阳三城使。河南尹但总领其县额。寻又以氾水军赋隶之。会昌三年九月,中书门下奏:“河阳五县,自艰难已来,割属河阳三城使。其租赋色役,尽归河阳,河南尹但总管名额而已,使归一统,便为定制。既是雄镇,足壮三城,其河阳望昇为孟州,仍为望,河阳等五县改为望县。”寻有敕,割河阴隶孟州,河清还河南府。时河阳节度,以怀州为理所。会昌四年,又割泽州隶河阳节度使,仍移治所于孟州,户口籍帐入河南府。
, G/ d# r% q" w' @' O 河阳 隋县。武德四年,于隋河阳宫置盟州,领河阳、集城、温三县。八年,废盟州,省集城入河阳县,以河阳、温属怀州。显庆二年,以河阳、温属洛州. D) Y# w5 X: A3 _
氾水 隋县。武德四年,分置成皋县。贞观元年,省入氾水,属郑州。显庆二年,割属洛州,仍移治武牢城。垂拱四年,改为广武。神龙元年,复为氾水。开元二十九年,移治所于武牢。成皋府在县北1 m0 W( H( {% {* z. A9 W6 m" H# y
河阴 开元二十年,割氾水、荥泽二县置,管河阴仓2 W; y% r; |% d
温 旧属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洛州/ A2 V2 n0 n8 e8 i( ^1 q+ y9 D
济源 隋旧县。武德二年,置西济州,又分置飗阳、蒸川、邵原三县。四年,废西济州及邵原、蒸川、頠阳三县入济源,改隶怀州。
" n/ X& { ]+ o/ [& y/ g3 O) i 郑州 隋荥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郑州于武牢,领氾水、荥阳、荥泽、成皋、密五县。其年,又于管城县置管州,领管城、须水、圃田、清池四县。贞观元年,废管州及须水、清池二县,以废管州之阳武、新郑四县属郑州。七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旧领县八,户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三,口九万三千九百三十七。天宝领县七,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八十一。至京师一千一百五里,至东都二百七十里。$ c4 N/ C" x' t6 i, O4 l, c
管城 郭下,隋旧- \& r5 } L& `: l3 d
荥阳 隋县。天授二年,分置武泰县,隶洛州,又改荥阳为武泰。万岁通天元年,复为荥阳,寻又为武泰。神龙复
1 l; y# z1 U1 x0 U) t" `: K 荥泽 隋旧
/ @: r$ z o; O: j4 [" B4 L j# v 新郑 隋旧
- J& z/ o# |6 V6 d' R 中牟 隋圃田县。武德元年,改为中牟,属汴州。龙朔二年,改属郑州
$ z; X( U9 v; P7 |" k 原武 隋旧。
% J* b: b5 Y6 t# n 陕州大都督府 隋河南郡之陕县。义宁元年,置弘农郡,领陕、崤、桃林、长水四县。二年,省崤县。武德元年,改为陕州总管府,管陕、鼎、熊、函、谷五州,仍割长水属虢州。其年,复立崤县。二年,复割崤县属函州。三年,又置南韩州、嵩州,并属陕府。四年,东都平,割熊、谷、嵩三州属洛州总管府。其年,罢洛州总官,复以熊、谷、嵩三州来属;仍省南韩州入洛州。八年,废函州,以崤县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又以废芮州芮城、河北二县来属。十四年,改崤县为峡石县。大足元年,割绛州之夏县来属,寻却还绛州。天宝元年,改为陕郡,置军。至德二载十月,收两京。乾元元年,复为陕州,因割蒲州之解、安邑,绛州之夏县来属;仍改安邑为虞邑。广德元年十月,吐蕃犯京师,车驾幸陕州,仍以陕为大都督府。天祐初,昭宗迁都洛阳,驻跸陕州,改为兴德府,县次畿赤。哀帝即位,省,复为大都督府。旧领县五,户二万一千一百七十一,口八万一千九百一十九。天宝领县七,户三万九百五十,口十七万二百三十八。在京师东四百九十里,东至东都三百三十里。
# G) O; C M$ ~ 陕 郭下。隋县- w% k! e: S3 O/ k% x
峡石 隋崤县。义宁二年省。武德元年,复置。二年,割属函州。三年,自石隖移治鸭桥。八年,改属陕州。十四年,移治峡石隖,因改为峡石县' Y% O7 u- F' L' Y
灵宝 隋桃林县。天宝元年,以掘得宝符,改为灵宝县
/ }0 y# P- e* R% S& l. A 芮城 隋县。武德二年,置芮州,领芮城、河北二县。贞观元年,罢芮州,以芮城、河北属陕州
[3 W3 X, z# t) F. }, Z4 ~ 平陆 隋河北县。义宁元年,置安邑郡,县属焉。天宝三载,太守李齐物开三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为平陆县5 r( T7 c! o; {
安邑 隋为虞州,郭下置安邑县,领安邑、解、夏、桐乡四县。贞观十七年,废虞州及桐乡县以安邑、解县属蒲川,夏县属绛州。乾元元年,割属陕州,改安邑为虞邑。大历四年,复为安邑县$ c% L" {; i0 I4 z
夏县 旧属虞州。贞观十七年,改隶绛州。乾元元年,改属陕州。
" E# Z8 r" L2 Y- E8 V! } 安邑、夏县,天宝后,加管户一万八千五百。) h* ]6 M, v9 e9 M8 b8 @! W
虢州望 汉弘农郡。隋废郡为弘农县,属陕州。隋末复置郡。义宁元年,改为凤林郡,仍于卢氏置虢郡。武德元年,改为虢州,改凤林为鼎州。贞观八年,废鼎州,移虢州于今治,属河南道。开元初,以巡按所便,属河东道。天宝元年,改为弘农郡。乾元元年,复为虢州,以弘农为紧县,卢氏、硃阳、玉城为望县。天宝领县六,户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万八千四十五。西至京师四百三十里,东至东都五百五十三里。
" N- e) ?( S- b1 a8 K9 j 弘农 汉县,隋废。大业三年,于今湖城县西一里置,寻随郡移于弘农川。神龙元年,改“弘”为“恆”。开元十六年,复为弘农,州所治也。& K/ T- n, ]- {* u) \
阌乡 隋县
# g- C& r' B$ u! M! i6 M 湖城 汉湖县,后加“城”字。乾元元年,改为天平县。大历四年,复为湖城。
% e+ U' I) H8 J6 t. [ 硃阳 隋县$ q) `& u% Y/ X5 Y$ c
玉城 隋县,分卢氏置。
- D, P0 A q2 G3 M 卢氏 隋县。3 M( } m) w' |! i, b% v
汝州望 隋襄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伊州,领承休、梁、郏城三县。贞观元年,以废鲁州鲁山县来属。其年,省梁县,仍改承休为梁县。八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证圣元年,置武兴县。先天元年,置临汝县。开元二十六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仍改为临汝郡。乾元元年,复为汝州也。旧领县三,户三千八百八十四,口一万七千五百三十四。天宝领县七,户六万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在京师东九百八十二里,至东都一百八十里。
4 m6 J( B4 B4 \( o) N7 Y1 ?8 x 梁 隋承休县。贞观元年,改为梁县
0 I4 ]/ D; d+ z7 |# p/ Z: C 郏城 隋旧县/ j6 I% X- |5 Z# h c V
鲁山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鲁州,领鲁山、LM阳二县。贞观元年,州废,仍置LM阳县,以鲁山县属伊州。八年,改伊州为汝州3 G4 h: _' F$ `% Z
叶 隋县。武德四年,置叶州。五年废,县属许州。开元四年,置仙州,领叶、襄城、方城、西平、舞阳五县。二十六年,废仙州,以叶属汝州,襄城、舞阳属许州,方城还唐州,西平属豫州, D4 q- g3 k2 Q; I: I$ C) O% p6 C* O
襄城 隋旧县。武德元年,于此置汝州,领襄城、汝坟、期城三县。贞观元年,废汝州及汝坟、期城二县,以襄城属许州。开元四年,属仙州。二十六年,还属许州。其年,改属汝州也
2 c( d) `1 _* H; B1 c% h/ K+ X \ 龙兴证圣元年,分郏城、鲁山置武兴县。神龙元年,改为中兴县。其年,又改为龙兴0 A; Q% M5 \- T8 K
临汝 先天元年置。贞元八年,以梁县西界二乡益之,兼移县于石壕驿。0 F) I/ I7 k: e9 c% m6 a" i
许州望 隋颍川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许州,领长社、长葛、许昌、繁昌、黄台、氵隐强、临颍七县。贞观元年,废黄台、繁昌、氵隐强三县,以洧州之扶沟、鄢陵,汝州之襄城,嵩州之阳翟,北沣之叶县来属。十三年,改置都督府,管许、唐、陈、颍四州,而许州领长社、长葛、许昌、鄢陵、扶沟、临颍、襄城、阳翟、叶九县。十六年,罢都督府。显庆二年,割阳翟属洛州。开元四年,割叶、襄城置仙州。二十六年,仙州废,以叶、襄城、阳翟来属。其年,又以叶、襄城属汝州。二十八年,又以襄城来属。是岁,又以叶属汝州。天宝元年,改为颍川郡。乾元元年,复为许州。长庆三年,废溵州为郾城县,属许州。旧领县九,户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五,口七万二千二百二十九。天宝领县七,户七万三千二百四十七,口四十八万七千八百六十四。在京师东一千二百里,至东都四百里。: V5 P& A* Z" a+ K
长社 郭下。隋颍川县。武德四年,改为长社,取旧名
: ~, V8 A5 b# `4 @6 K 长葛 隋分许昌县置,取旧名4 y2 a! P, i9 L+ q) m. Y- O
许昌 旧县" R) N& x/ D4 [; [7 b* T* B
鄢陵 隋置洧州,后废为县,属许州
. \1 [* I2 x" _ 扶沟 隋县。武德四年,置北陈州。其年,州废,县属洧州。九年,洧州废,来属
1 L6 m& Y/ G+ T5 H 临颍 隋旧县。建中二年,隶溵州。贞元元年,州废来属
4 {4 U0 W# J8 v' z! }( J 舞阳 汉县,治所在古城内,属仙州。开元二十六年,隶许州。元和十三年,移治于吴城镇6 A* D. ~, g' g0 Q& D
郾城 本属豫州。长庆元年来属。) O. b/ E2 Y K+ l. A! I
汴州上 隋荥阳郡之浚仪县也。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汴州总管府,管汴、洧、杞、陈四州,领浚仪、新里、小黄、开封、封丘等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开封、小黄、新里三县入浚仪,复以废杞州之雍丘、陈留,管州之中牟,洧州之尉氏来属。龙朔二年,以中牟隶郑州。延和元年,复置开封县。天宝元年,改汴州为陈留郡。乾元元年,复为汴州。建中二年,筑其罗城。旧领县五:浚仪、雍丘、陈留、中牟、尉氏,户五万七千七百一,口八万二千八百七十九。天宝领县六,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在京师东一千三百五十里,东都四百一里。
) i9 K8 p9 g0 [1 s6 K- j4 Y5 u+ ? 浚仪 古县,隋置,在今县北三十里,为李密所陷。县人王要汉率豪族置县于汴州之内,要汉自为县令。义宁元年,于县复置汴州,以要汉为刺史。武德四年,移县于州北罗城内。贞观元年,移于州西一里,延和元年六月,割浚仪十四乡分置开封县
7 K# @, }" S. }& N/ e- }* j 开封 汉县,在今县南五十里。贞观元年省,并入浚仪。延和元年六年,析浚仪复置,并在郭下# c% \- i/ t7 ^& A
尉氏 隋县,属颍川郡。武德四年,于县置洧州,领尉氏、扶沟、康阴、新汲、鄢陵、宛陵、归化七县。贞观元年,废洧州及康阴、宛陵、新汲、归化四县,以扶沟、鄢陵属许州,尉氏属汴州4 g8 N7 S6 J9 M8 C
陈留 隋县,属汴州。武德四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废杞州,陈留属汴州2 i C% s2 v% s0 B1 ]7 T% G: _9 y) f4 |
封丘 隋县
7 _# [, c& |4 ~9 P$ c6 I9 i 雍丘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杞州,领雍丘、陈留、圉城、襄邑、外黄、济阳六县,权于州内以仓院置。贞观元年,废杞州及济阳、围城、外黄三县,以襄邑属宋州,陈留、雍丘属汴州,而移县入废杞州。
3 z* `# N% p$ o0 i d 蔡州上 隋汝南郡。武德四年四月,平王世充,置豫州总管府,管豫、道、舆、息、舒五州。豫州领安阳、平舆、真阳、吴房、上蔡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舆、道、舒、息四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平舆、新蔡二县,复以道州之郾城,息州之新息,朗州之朗山,舒州之褒信、新蔡五县来属。天授三年,又置平舆、西平两县。开元四年,以西平属仙州。二十六年,省仙州,复以西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汝南郡。乾元元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改为蔡州。旧领县十,户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口六万四百一十五。天宝领县十一,户八万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万二百五。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六百七十里。- N% Z& o8 U, ~; b% S v" L
汝阳 隋旧县。治郭下
# j; j- @6 y: U6 | 朗山 汉安昌县,隋改为朗山& z% ? S2 S: H0 E$ d* l5 x1 b
遂平 隋吴房县。元和十二年,讨吴元济于文城栅,置行吴房县,权隶溵州。贼平,改为遂平县,隶唐州。长庆元年,复隶蔡州
: j# v3 Z: R8 v4 k 郾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道州,领郾城、邵陵北武、西平四县。贞观元年,废道州及北武、邵陵、西平三县,以郾城属豫州。本治溵水南。开元一十年,因大水,移治溵水北。元和十二年,于县置溵州。长庆元年,废溵州,以郾城隶许州
3 y, z2 @% |2 U 上蔡 隋县' e- d8 d+ n2 q% {
新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舒州,领新蔡、褒信二县。贞观元年,废舒州,新蔡属豫州
$ o- Q. d+ |' t) v" d2 z$ T6 z+ i 褒信 后汉县
1 k, b! s* N8 F! p: _' g 新息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贞观元年,废息州及淮川、长陵二县,以新息属豫州
3 z$ w7 n+ g, @" D' i 平舆 隋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
( t. v2 G8 z X7 X 西平 汉县。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元和十二年,隶溵州。州废,隶蔡州
& o1 z2 _( s2 ?1 ^ 真阳 汉慎阳县,隋为真阳。载初元年,改为淮阳。神龙元年复。2 L# M3 b v$ S! p: h1 L" o
滑州望,隋东郡。武德元年,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也。二年,陷贼。及平王世充,复置,领白马、卫南、韦城、匡城、灵昌、长垣七县。八年,废长垣县入匡城,以废东梁州之酸枣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复为滑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口六万四千九百六十。天宝,户七万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七百九十。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五百三十里。
* v+ j" Y% E" J5 P 白马 郭下。汉县。卫南 隋楚丘县。后以曹有楚丘,乃改为卫南县,治古楚丘城。仪凤元年,移治西北滨河之新城。永昌元年,又移于楚丘之城南" ~. j0 p! k9 w6 s
韦城 隋分白马县置于古城韦氏之国城
; M+ i k' Q! n3 G9 X1 l6 V 匡城 汉长垣县,隋改为匡城4 L, j9 v% g6 K. c/ _
胙城 汉南燕县,隋改为胙城,隶滑州
% ?! y" i. q6 J, z* Z 酸枣 汉县
' S* P) c( C1 @1 ?0 J9 F/ R 灵昌 隋分酸枣县置。灵昌者,河津之名。
' _9 U. P* w+ e 陈州上,隋淮阳郡。武德元年,讨平房宪伯,改为陈州,领宛丘、箕城、扶乐、太康、新平五县。贞观元年,废扶乐、箕城、新平三县,复以沈州之项城、溵水二县来属。长寿元年,置武城县。证圣元年,置光武县。天宝元年,改陈州为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陈州。旧领县四,户六千三百六十七,口三万九百六十一。天宝领县六,户六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在京师一千五百二十里,至东都七百一十七里。
- U3 K& M' l* f2 x$ e& ]3 j" D 宛丘 郭下。隋县% L) n0 d& X" i1 R
太康 汉阳夏县,隋改太康,以县东有太康城
7 G% Z' V2 a }* V 项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阳、南顿、溵水五县。贞观元年,废沈州,以县属陈州
9 W4 W7 U$ v. }( } l& T 溵水 汉汝阳县。改为溵水。建中二年,隶溵州。兴元元年,废溵州,县隶陈州/ T5 e( T4 S, k% l/ E( _8 i5 B/ e
南顿 隋县。武德六年,省入项城。证圣元年,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
" L, ?4 P6 R: z1 P. y% |) w# v 西华 汉县。武德元年,改为箕城县。贞观元年,省入宛丘。长寿元年,割宛丘置武城县,以县本楚武王所筑故也。神龙元年,复为箕城。景云元年,改为西华,复古名也。3 J/ o4 t2 b$ {8 r0 y" ~. F1 o
亳州望 隋谯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亳州,领谯、城父、谷阳、鹿邑、酂五县。五年,置总管府,管谯、亳、宋、北荆、颍、沈六州。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亳州不改。十七年,废谯州,以临涣、永城、山桑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谯郡。乾元元年,复为亳州也。旧领县八,户五千七百九十,口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七。天宝,户八万八千九百六十,口六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一。至京师一千七百里,至东都八百九十八里。
( h$ p! C1 R. g s; |1 @8 h1 S9 @ 谯 郭下。贞观十七年,自古谯城移入州城置
: e$ X( e+ w: Z( ^& \$ t6 T& ~ 酂 汉县。隋属沛郡。武德四年,改属亳州。开元二十六年,移于汴城垣阳驿置
' o" B6 L: `4 J2 B6 A2 S 城父 隋旧
' \9 }2 Q- D* ~$ R4 d* `7 s2 ? 鹿邑 隋旧( @( }: B* @7 V4 S; Y7 i
真源 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i, z6 u. J7 N
临涣 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省,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属徐州。县本治铚城,十七年移治所于废谯州。元和九年,割属宿州
8 Z' B0 A- K7 w+ E7 H7 H* U 永城 隋县,属谯州。贞观十七年废,属亳州。旧治于马浦城东北三里。武德五年,移置于马浦城
% U; u: K9 p" H' {' ? 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 w$ l1 `- @( t8 ~, v
颍州中 汉汝南郡。隋为汝阴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于汝阴县西北十里置信州,领汝阴、清丘、永安、高唐、永东等六县。六年,改为颍州,移于今治,省高唐、永乐、永安三县。贞观元年,省清丘县。八年,又以废涡州之下蔡县来NP。天宝元年,改为汝阴郡。乾元元年,复为颍州。长庆二年,以颍州隶滑郑节度使。旧领县三,户二千九百五,口一万四千一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七百七,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二十里,至东都九百六十里。
$ Q/ Z! ^7 e$ A 汝阴 郭下。汉县
2 C, c) T: B: n0 N2 e* b 颍上 隋置治所于古郑城。武德四年,移于今治
1 @# R8 H( G2 x6 [& z 下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涡州,下蔡隶之。八年,州废,县属颍州也# j% C$ b3 v2 Y6 U; u1 }& d
沈丘 古曰寝丘,至隋不改。神龙二年,改为沈丘。5 m1 D. T* w3 z% B# p' E. W5 P
宋州望 隋之梁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宋州,领宋城、宁陵、柘城、谷熟、下邑、砀山、虞城七县。其年,以虞城属东虞州。五年,废东虞州,仍以虞城来属。贞观元年,废杞州,以襄邑县来属,仍省柘城县。十七年,以废戴州之单父、楚丘来属。永淳元年,又置柘城县。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宋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一千三百三,口六万一千七百二十。天宝领县十,户一十二万四千二百六十八,口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七百八十里。5 }/ d" Y5 h/ l* D5 N' C1 I. \
宋城 郭下。治古睢阳城。汉睢阳县,隋改为宋城6 j* `2 P1 @! w7 p
襄邑 隋置。武德二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属宋州
; \0 q% W6 r. \0 }0 Z 宁陵 汉县,久废。隋特置。贞观元年,并柘城县入+ n. A, [4 t6 O' K0 k! b8 E2 K
虞城 隋分下邑县置。武德四年,属宋州。其年,于县置东虞州。五年,州废,县属宋州。
* U1 d" O1 P/ i 砀山 旧安阳县,隋改为砀山,属宋州2 N1 N( G) l9 t2 ]
下邑 汉县1 b" d7 r0 b6 ~+ j+ E
谷熟 汉县。武德二年,于县置南谷州。四年,州废,县属宋州8 U0 |4 w- i) X' l% C
单父 古邑。隋于县置戴州,大业废。武德五年,复置戴州。贞观十七年,戴州废,县属宋州
# P+ x& G, d& ?/ q- h5 g; F2 s 楚丘 治古巳氏城,属戴州。贞观十七年,属宋州
2 C# C E8 c( q 柘城 秦县,久废。隋复置。贞观初废。永淳元年,析谷熟、宁陵复置。
. q& |# D+ t1 b, z4 s2 b# d 曹州上 隋济阴郡。武德四年,改为曹州,领济阴、定陶、冤句、离狐、乘氏,并置蒙泽、普阳等七县。其年,省普阳县。五年,以废梁州之考城来属。贞观元年,省定陶、蒙泽二县入济阴。十七年,以废载州之成武来属。天宝元年,改曹州为济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曹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二百四十四,口五万四千九百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十万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万六千八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东北六百五十七里。
, U- |, W5 `. U j 济阴 郭下。隋县
+ Y+ W' e7 U$ m" F1 ^; T3 J 考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梁州,领考城县。五年,州废,以县属曹州- Z0 Z% D, d9 }, x( {: e
冤句 汉县。武德四年,分县西界置济阳县,属杞州。贞观元年,废济阳,并入冤句% f; ~) T2 Q& ^* Y" n/ ~
乘氏 汉县,春秋之重丘地也
0 D: ~% J7 K; c! m: r- U! M8 M 南华 汉离狐县,累代不改。天宝元年,改为南华
" M$ u6 r* c( X& u: C0 K 成武 汉县。隋属戴州。州废,属曹州。
' @0 L8 L* j' F 濮州上 隋东平郡之鄄城县也。武德四年,置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濮、昆吾、濮阳、永定、安丘、长城九县。五年,废安丘、长城二县。八年,废昆吾、永定、廪城三县。贞观八年,割济州之范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濮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二十八,口四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天宝,户五万七千七百八十一,口四十万六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五百七十里,至东都七百三十五里。
* m/ [7 h6 z2 M5 P) J* Q! Z: h9 | 鄄城 古县。后汉于县置兗州。武德四年,分置永定县。八年,并入鄄城。( O5 x1 O9 y6 o% W$ n; Z
濮阳 隋旧。武德四年,分置昆吾县。八年省,并入濮阳6 t, ~$ W* _, M' Z4 m
范 汉县。武德二年,置范州,治昆吾城。五年,州废,县属济州。贞观八年,改属濮州。( v+ L% U8 X8 d O! C
雷泽 汉县。武德四年,分置廪城县。贞观八年,省入雷泽$ U' W B% @ f5 R7 {* ?- k
临濮 武德四年,分雷泽置。五年,省长城县并入。; R, e V1 h9 _8 r
郓州上 隋东平郡之须昌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于郓城置郓州,领郓城、须昌、宿城、钜野、乘丘五县。又以废寿州之寿张来属。其年,置总管府,管郓、濮、兗、戴、曹五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仍以钜野属戴州。又废宿城、乘丘二县。八年,自郓城移治须昌。景龙元年,又置宿城县。天宝元年,改郓州为东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郓州。旧领县三:须昌、郓城、寿张;户四千一百四十一,口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天宝领县五,户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四千五百三十。天宝十三载,废济州,其所管五县,并入郓州。济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九百五,口三万四千五百一十。天宝,领户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九,口二十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九,并入郓州。在京师东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去东都东北九百七十三里。今领县十。
1 \+ }+ |+ ~4 a8 Y- G. Q, m$ } 寿张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寿良入寿张,属郓州- r) r3 _# t( p6 s/ E3 L8 i3 H
郓城 汉寿良县。隋改为万安县,仍于县置郓州,寻改万安为郓城。贞观八年,移郓州治所于须昌县: S& o) c* `# P$ ]* b \2 {
钜野 汉县。隋县升为州。寻废,属戴州。贞观十七年,载州废,钜野来属 ] o# _( B% x1 n" v
须昌 郭下。汉县,故城在今郓州东南三十二里。隋于故城置宿城县,仍置须昌县于今所。贞观八年,州自郓城移于须昌县。后废宿城县。景云三年十二月,复分须昌置宿城县。贞元四年,改宿城为东平县,移就郭下。大和四年,改为天平县。六年七月,废天平县入须昌县+ q% ]5 Z/ x! t+ S8 }, L! g
卢县 汉旧。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领卢、平阴、长清、东阿、阳谷、范六县。又置昌城、济北、谷城、孝感、冀丘、美政六县。六年,废美政、孝感、谷城、冀丘、昌城五县。八年,割范县属濮州。贞观元年,又废济北县入长清。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济州。十三载六月一日,废济州,卢、长清、平阴、东阿、阳谷等五县并入郓州+ p6 X, r) d# g- y
平阴 汉肥城县。隋为平阴,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大和六年,并入东阿县。开成二年七月,节度使王源中奏置平阴县# a1 R3 p# |' ?' w$ t: e- ~# e
东阿 汉县。隋属济州。州废,属郓州8 n+ O# E5 y2 @$ ?3 T9 Z
阳谷 隋置,取县界阳谷台为名,属济州。州废,属郓州/ X1 B9 V. U# C, Z
中都 汉平陆县,本治殷密城,在今治西三十九里。天宝元年,改为中都,移于今治。
* \8 F8 A6 q1 m F& _+ B4 G 泗州中,隋下邳郡。武德四年,置泗州,领宿预、徐城、淮阳三县。贞观元年,省淮阳县入宿预,以废邳州之下邳,废连州之涟水来属。八年,又以废仁州之虹县来属。总章元年,割海州沐阳来属。咸亨五年,沐阳还海州。长安四年,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三年,自宿预移治所于临淮。天宝元年,改为临淮郡。乾元元年,复为泗州,旧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五十,口二万六千九百二十。领宿豫、涟水、徐城、虹、下邳。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九。今领县三:临淮、涟水、徐城。其虹县割隶宿州,宿预、下邳隶徐州。
* A; i% n6 a! c# n 临淮、长安四年,割徐城南界两乡于沙熟淮口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三年,移治郭下
* v" z0 ]5 a) L 涟水 隋县。武德四年,置涟州,仍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废涟州,并省金城县,以县属泗州。总章元年,改为楚州。咸亨五年,还属泗州. x9 G+ t' W/ s" f* ?7 C- }" f0 o- w/ L
徐城 汉徐县。隋为徐城县,属泗州,治于大徐城。开元二十五年,移就临淮县。+ l/ j$ R0 z. L O- w% ^% W/ F/ U
海州中 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州领朐山、龙沮、新乐、曲阳、沐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九县。六年,改新乐为祝其。七年,以东楚州属扬府,又以沂州来属。八年,废环州及龙沮、祝其、曲阳、厚丘、利城六县,仍以废环州之东海来属。九年,废涟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以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复为海州。旧领县四:朐山、东海、沐阳、怀仁,户八千九百九十九,口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五百四十九,口十八万四千九。在京师东二千五百七十里,至东都一千七百五十四里。4 `( I) I% O( J* e, u7 i9 K
朐山 郭下。汉朐县,后加“山”字
% I6 h" C# }, }4 k% n 东海 汉赣榆县。武德四年,置环州,领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八年,废环州,仍废青山等三县入东海县,隶海州。县治郁州,四面环海" Q* E, S, S% L1 S' S1 P
沐阳 汉厚丘县。后魏改沐阳1 g& r; p1 @+ j8 z
怀仁 后魏置。% B! [7 I0 e, u# O/ R9 Q$ c
兗州上都督府 隋鲁郡。武德五年,平徐圆朗,置兗州,领任城、瑕丘、平陆、龚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元年,省曲阜县。其年,又省东泰州,以博城县来属。八年,复置曲阜县。十四年,置都督府,管兗、泰、沂三州。十七年,以废戴州之金乡、方舆来属。长安四年,置莱芜县。天宝元年,改兗州为鲁郡。乾元元年,复为兗州。旧领县八,户九千三百六十六,口一万五千四百二十八。天宝领县十一,户八万八千九百八十七,口五十八万六百八。中都割属郓州。在京师东一千八百四十三里,去东都一千七十里。
& P5 {# n q( Q. C3 P 瑕丘 郭下。宋置兗州于鲁瑕邑故治,隋因置瑕丘县
9 o, e; n0 U, Q6 N! I 曲阜 隋县。贞观元年省,八年复置/ ]: ?1 @8 w4 m) X) R& E
乾封 隋博城县。武德五年,于县置东泰州,领博城、梁父、嬴、肥城、岱六县,贞观元年,罢东泰州,省梁父、嬴二县入博城。仍以博城属兗州,兼省肥城。乾封元年,高宗封泰山,改为乾封县。总章元年,复为博城。神龙元年,又为乾封
6 u, g! s0 r$ l4 ]5 c 泗水 汉卞县。隋分汶阳县于卞县古城置泗水县
: O4 [# f. c0 d* `, b 邹 古邾国,鲁穆公改为邹
% P, ?* d* d- S) V& _0 R4 c 任城 汉县。北齐于县置高平郡。隋废,县属兗州# Y. k- B0 o( }/ c6 g7 M# A
龚丘 北齐平原县,隋改为龚丘
! u$ s9 Y/ i+ X' q/ } \9 h! R( s" t 金乡 后汉县。武德四年,于县置金州,领方舆、金乡二县。五年,改金州为戴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以金乡、方舆属兗州,以单父、楚丘属宋州,成武属曹州,钜野属郓州
) a; k3 m# Z! N# w+ ]& P 鱼台 汉方舆县。隋属戴州。贞观十七年,戴州废,县入兗州。宝应元年,改为鱼台,以城北有鲁公观鱼台( R7 @+ U3 p/ \' ~& A
莱芜 汉县,晋废。后魏于古城置嬴县。贞观初,废入博城县。长安四年,于废嬴县置莱芜县。元和十五年,并入乾封县,寻却置,属兗州。
0 F' K- K8 K7 Q$ a8 m/ z+ u. R2 Q 徐州上 隋彭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管徐、邳、泗、鄫、沂、仁六州。徐州领彭城、萧、沛、丰、滕、符离、诸阳七县。贞观元年,废诸阳县入符离。二年,省鄫、邳二州,仍以谯州来属。七年,以沂州属海州都督。八年,废仁州入谯州。其徐州都督,管徐、泗、谯三州。十七年,罢都督府。以废谯州之蕲县来属。天宝元年,改徐州为彭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徐州。旧领县六,户八千一百六十二,口四万五千五百三十七。天宝领县七,户六万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在京师东二千六百里,至东都一千二百五十七里。; Q; `" D* V. B! j
彭城 汉彭城郡治也( G2 H8 h4 x) a* y+ z
萧 汉县。隋为龙城县,寻改为萧% [2 M7 f& p9 l8 l, ?9 L+ `
丰 汉县。北齐置永昌郡,寻省为丰县6 _8 w, m$ [7 W I4 R
沛 汉县,隋废。武德复置/ k, H- A: Y1 [6 J6 d0 o) [
滕县 古滕国,隋置县
: s$ }! S5 H2 B3 f 宿迁 晋宿预县,元魏于县置徐州。州移彭城县,隶泗州,宝应元年,以犯代宗讳,改“预”为“迁”,仍隶徐州
6 S; [/ C( t, _& X9 h$ W/ K 下邳 汉下邳郡。元魏置东徐州,周改邳州,隋废。武德四年,复邳州,领下邳、郯、良城三县。贞观元年,废邳州,仍省郯、良城二县,以下邳属泗州。元和中,复属徐州。
5 i3 h9 W* ?8 N% I' ^/ y 宿州上 徐州之符离县也。元和四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离置宿州,仍割徐州之蕲、泗州之虹。九年,又割亳州之临涣等三县属宿州。大和三年,徐泗观察使崔群奏罢宿州,四县各归本属。至七年敕,宜准元和四年正月敕,复置宿州于埇桥,在徐之南界汴水上,当舟车之要。其旧割四县,仍旧来躭。州新置,元和已来,未计户口。0 t* C& D& }2 x4 h+ I! o' F
符离 汉县。隋治朝解城。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元和四年正月,置宿州,仍为上州 M5 n+ j$ u. x8 r" u
虹 汉县。隋曰夏丘县,武德四年,属仁州。其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属仁州。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废仁州,以虹县属泗州,移治夏丘故城。元和四年,割属宿州
# b7 w% M" M# S3 ~( i 蕲 汉县。后魏加“城”,曰蕲城县。隋去“城”字,属北谯州。贞观十七年,废谯州,属徐州。旧治谷城,显庆元年,移于今所。元和四年,割属宿州也
( C! l$ F7 R1 ` 临涣 隋旧。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大和元年,割属宿州。
# X/ ^1 b) V) }: C; c" P1 S 沂州中 汉东海郡之琅邪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置沂州,领费、临沂、颛臾三县。又置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六年,省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入临沂。贞观元年,省颛臾入费县。其年,省鄫州,以承县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新泰、沂水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邪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五十二,口二万三千九百。天宝,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十七。在京师东二千二百五十四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 F7 _- K$ b$ h8 \
临沂 汉县,州所治。后魏置郯郡,又改为北徐州,并在此县。后周置沂州
4 v4 z" J# V q 承 汉县,隋兰陵县。武德四年,置鄫州,以兰陵隶之,仍改为承县,别置兰陵、鄫城二县,属鄫州。贞观元年,鄫州与二县俱废,以承县来属沂州。
3 l3 L4 K8 j1 O; ~/ |6 _ } 费 汉县。春秋时费国。) S6 T; |( {, M9 _7 s8 y# Q
新泰 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武德五年,属莒州。贞观八年,莒州废,县属沂州。( ?! J( L. E# S
沂水 汉东莞县。隋改为东安县,寻改为沂水。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领沂水、新泰、莒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县属密州,沂水、新泰属沂州。. u% p2 J5 b3 g
密州中 隋高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五百八十,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三十里,至东都东一千八百六十九里。
7 E3 m ^+ l/ a+ E2 \ 诸城 州所治,本汉东武县城也。隋移入废高密郡城,因改为诸城8 V( ?+ W, e8 o/ M, l- ]0 k
辅唐 汉安丘县,属北海郡。乾元二年,刺史殷仲卿奏请治于故昌安城,因改为辅唐2 m7 }- z! y# v( ?9 M3 h( u
高密、汉县。隋末大乱,废之。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六年,并高密、胶西两县,移就故夷安城。城,旧高密县也。仍废胶西县2 J- g& T( n. x% i
莒 汉县,属东海郡。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州废,以县属密州。
, }7 O* l; ]& U 齐州上 汉济南郡,隋为齐郡。武德元年,改为齐州,领历城、山茌、祝阿、源阳、临邑五县。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东泰、谭、淄、济六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及谭州,省源阳县。又以废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来属。七年,又置都督府,管齐、青、淄、莱、密五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淄郡。五载,为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旧领县八,户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三,口六万一千七百七十一。天宝,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在京师东北二千六十九里,至东都东北一千二百四十四里。今管县六,并三县也。# Y, q0 u5 }% V6 t: o! W# \- W
历城 汉县,属济南郡。旧志有平陵县。贞观十七年,齐王祐起兵,平陵人不从顺,遂改为全节。元和十年正月,以户口凋残,并全节入历城县
- o ^* a7 t. j' M: } 章丘 汉阳丘县。隋为章丘。武德二年,于平陵县置谭州,领平陵、亭山、章丘、营城四县。八年,废营城入平陵,又以废邹州之临济来属。贞观元年,废谭州为平陵县,属齐州,章丘亦来属$ s" d+ m; W6 \: F( I1 y u
亭山 隋县。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章丘县,因废亭山
) G# v$ ~" T' z( e: M. H 临邑 汉县。武德元年,属谭州。州废来属2 c' G) E. i0 _+ C! ^/ z
长清 隋置,属济州。贞观十七年,属齐州。旧志有丰齐县,古山茌邑也。天宝元年改为丰齐。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长清县
) V% Z2 J% U- s6 L 禹城 汉祝阿县。天宝元年,以为禹城,以县西有禹息故城
5 Y* k( d) M) n; T2 M! M3 T3 E 临济 汉之菅县。隋为朝阳县,寻改为临济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邹州,领临济、蒲台、高苑、长山、邹平五县。八年,废邹州,县属谭州。州废,属齐州。
7 I1 a- G) r; | 青州上 隋北海郡。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管青、潍、登、牟、莒、密、莱、乘八州。青州领益都、临朐、临淄、般阳、乐安、时水、安平等七县。八年,省乘、潍、牟、登四州,以废潍州之北海,废乘州之千乘、寿光、博昌来属,省般阳、乐安、时水、安平四县。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青州为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青州。旧领县七,户一万六百五十八,口五万六千三百一十七。天宝,户七万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万二千七百四。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五十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里。' P. E" ?- d8 k, K
益都 汉县。在今寿光县南十里故益都城是也。北齐移入青州城北门外为治所。& A2 s4 M0 k r$ y ?, m
临淄 汉县,治古齐国城。久废,隋复置。
& s2 _0 h% s& L; y 博昌 汉县,治故郡城。乐安,隋县。武德二年,属乘州。州废,属青州。总章二年,移治于今所5 P4 @* j0 f. T, e/ ]( y, A
寿光 汉县。隋移治所于博昌县。初属乘州,州废来属。% \0 v$ ~; u, f% N
千乘 汉千乘国,后汉改为乐安郡。宋、齐废,隋置千乘县。武德二年,于县置乘州,领千乘、博昌、寿光、新河五县。六年,废新河县。八年,乘州废,千乘等县隶青州。! ?7 \2 [( R" }; W! h
临朐 汉县。隋为逢山县,寻复为临朐,属北海郡。
. }7 T( d- G! M" A 北海 汉平寿县。隋置北海郡。开皇三年罢郡,置下密县于废郡城。大业二年,改为北海县。武德二年,于县置潍州,领北海、连水、平寿、华池、城都、下密、东阳、寒水、訾亭、潍水、汶阳、胶东、营丘、华宛、昌安、都昌、城平等十七县。六年,唯留北海、营丘、下密三县,余十四县并废。八年,废潍州,仍省营丘、下密二县,以北海属青州。
! p0 d. W' X9 N 淄州上 隋齐郡之淄川县。武德四年,置淄州,领淄川、长白、莱芜三县。六年,废长白、莱芜二县。八年,又以废邹州之长山、高苑、蒲台三县来属。天宝元年,复为淄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淄州。景龙元年,分高苑置济阳县,又并高苑。又割蒲台隶之,后割属棣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三百二十三,口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五。天宝,户四万二千七百三十七,口二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在京师东北二千一百三十三里,东都东北一千四百二十五里。今管县四,并济阳入高苑。
# i. @- r( V# L) v 淄川 郭下。汉般阳县。武德初,属淄州
- h/ S5 R) w, {1 E) ^1 @* H; w 长山 汉於陵县。武德初,属邹州。州废,属淄州
d! W+ K4 @' B* X: y( r; M 高苑 隋置。初属邹州,州废来属。景龙元年,分置济阳县。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
# I% A9 c l! v" v: T; H 邹平 汉县。北齐为平原县。隋移治汉邹平故城,因改为邹平。初属谭州,州废来属。- G T% f: g d$ Z* s
棣州上 后汉乐安郡。隋渤海郡之厌次县。武德四年,置棣州,领阳信、乐陵、滳河、厌次四县,治阳信。六年,并入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于乐陵县,领厌次、滳河、阳信三县,又割淄州之蒲台隶焉。而乐陵属沧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安郡。上元元年,复为棣州。领县五,户三万九千一百五十,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九。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一十里,东都东北一千三百七十里。9 t. q/ E0 _1 e) p8 k! ^, b
厌次 郭下。汉富平县。隋属沧州。武德四年,改属棣州。六年,省棣州,复隶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厌次还属
0 g+ y. v7 M' Z5 {2 S$ C! l 滳河 隋县) e& u; a5 R8 @) |" H' G* f
阳信 汉县,属渤海郡。贞观十七年,改属棣州
) g6 }7 [( v" m* L3 e% | 蒲台 汉漯沃县。隶淄州。割属棣州
8 ^- |% b& b t8 C" C 渤海 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 T( N+ h8 ^. K- x( u. V4 O! s$ P
莱州中 汉东莱郡,隋因之。武德四年,讨平綦顺,置莱州,领掖、胶水、即墨、卢乡、昌阳、曲城、当利、曲台、胶东九县。六年,废曲城、当利、曲台、胶东四县。贞观元年,废卢乡,割登州之文登、废牟州之黄来属。麟德元年,置牟平县。如意元年,割黄县、文登、牟平置登州。天宝元年,改莱州为东莱郡。乾元元年,复为莱州。旧领县六:掖、黄、文登、昌阳、即墨、胶水,户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六万三千三百九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八,口七万一千五百。在京师东北二千五百九十九里,去东都一千八百五十二里。7 ^' X B4 w8 M% m# F
掖 州治 汉东莱郡也。隋置掖县,属莱州
" }/ R% `; \+ {! ]8 C 昌阳 汉县,置于古昌阳城。永徽元年,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
1 s; n9 n3 X% ]* g5 }9 ~ 胶水 汉胶东国地。隋置县于古光州,因改名胶水
2 V2 C' L+ S* _- w* T% H 即墨 汉不其邑也。隋置即墨县。
% F/ I& S& c6 r# A 登州 汉东莱郡之黄县。如意元年,分置登州,领文登、牟平、黄三县,以牟平为治所。神龙三年,改黄县为蓬莱县,移州治于蓬莱。天宝元年,以登州为东牟郡。乾元元年,复为登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百九十八,口一十万八千九百。在京师东三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二千七十一里。
! T T% F2 B v 蓬莱 汉黄县,属莱州。如意元年,于县置登州。神龙三年,改为蓬莱,移于今所( M' {! F" s7 g% M# C1 B
牟平 麟德二年,分文登置,属莱州。如意元年,置登州,治牟平。神龙三年,移治所于蓬莱县9 I, S+ i$ g$ e, \- r; ^* F
文登 隋旧县。武德四年,置登州,领文登、观阳二县。六年,以观阳属牟州,又置清阳、廓定二县,属登州。贞观元年,登州及清阳、廓定二县并废,地入文登县# c$ a# m+ H' e V& a" D
黄 汉旧县。神龙三年,改为蓬莱县,属登州,以为州治。先天元年,又割蓬莱置黄县。
1 y& x: y! E9 n5 M4 Y- S9 r; n0 ?: a3 @) x+ D5 g; L0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