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兴传(366—416)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0:59
标题: 姚兴传(366—416)
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王朝后秦皇帝。  A( u- m" [& X& ^- h& j, I4 N
' W7 m" V4 J1 ]. L2 p4 k8 p
受任于艰难之境 . r4 p& S& Q: J
% D  L- L5 u0 ], ]  i6 ?
羌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最早约有一百五十余种部族。姚兴祖上的烧当羌(又名研种羌)属于其中较大的一种。公元二世纪初,烧当羌为东汉政府击破,由河曲(今青海东南境河曲之地)被徙至汉阳(今甘肃甘谷县)、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南)、陇西(今甘肃临洮县)一带。西晋永嘉年间,居住在陇西赤亭的一支烧当羌人在姚兴祖父姚弋仲的率领下,从赤亭徙居隃糜(今陕西千阳县东)。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后赵的统治者徙关中豪族及氐羌十万余户以实关东。姚弋仲被石虎封为西羌大都督,率数万羌人移居清河滠头(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在后赵时期,姚弋仲先后出任侍中、征西大将军、右丞相等职。后赵灭亡,他又接受东晋政府的封号,历任六夷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等职。姚弋仲死后,姚兴的伯父姚襄背叛东晋,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打败扬州刺史殷浩,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北),招集流人,初步建立政权。不久,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途中被前秦军队击杀,其弟姚苌率余部投降。
1 D, Q$ i8 k3 c, p1 h6 P& |- Y* U# z0 G# o
姚苌,字景茂,是姚兴的父亲。降前秦后,姚苌因累立大功,先后被授以左卫将军,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巴西、扶风太守,宁、幽、兖三州刺史,扬威将军,步兵校尉等职。淝水战后,遭受失败的前秦王国开始分崩离析。太元九年(384),姚苌得到关中羌人和西北豪族的支持,在渭北马牧正式脱离前秦,重建政权,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姚苌的力量发展很快,陆续归附他的各族人口有十几万户。前秦皇帝苻坚曾几次派大军进攻姚苌,都未能取胜。次年七月,困守在长安孤城的苻坚突破鲜卑慕容人的包围到达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姚苌活促杀死。太元十一年(386),鲜卑慕容人放弃长安东走,姚苌乘机占据长安,称帝建元,建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后秦虽然打败周围的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控制着关中,但占据陇西的苻登坚持与姚苌为敌,使它不得安宁。苻登是苻坚的族孙。苻坚、苻丕父子死后,他继立为帝,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姚苌及其弟姚硕德多次与苻登攻战,始终未能将其消灭。太元十八年十二月(394年1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
2 s. K: a6 f) z7 z4 @$ P" t) G6 b( p
姚兴为姚苌的长子,后秦建国时被封为皇太子,嗣位时年仅二十四岁。前秦时期,姚兴曾作过苻坚的太子舍人。姚苌马牧起兵,姚兴时在长安,闻讯后冒险出逃,投奔父亲。后秦建国后,姚苌经常外出与苻登作战,姚兴以皇太子身分镇守长安,统理政事。这期间,姚兴同一些汉族的儒家学者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同时受到了他们的很多影响。太元十七年(392)三月,姚苌在前线患病,急召姚兴到安定行营,准备安排后事。临行前,姚兴担心原属苻秦的几位降将不易驾驭,果断地将他们全部除掉。到达安定后,姚苌病势缓和,姚兴随之被留在军中。第二年五月,苻登政权内部发生内讧,其右丞相窦冲脱离苻登,自立为秦王。七月,窦冲被围,转而向姚苌求援。后秦的谋臣尹纬建议姚苌派姚兴前往,以使太子有个实际参加战斗的机会,增加今后的应变能力。姚兴第一次统率军队指挥战斗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战斗中,他巧妙地避开与苻登大军正面决战,采用直接偷袭对方老巢的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给敌人以重创,顺利地完成了救援计划。姚苌对于儿子的统兵治国的才能比较满意。在临终前,辅政大臣姚晃追问攻灭苻登的打算,姚苌回答说:“这一大业马上即可成功。姚兴的才智足可以办到,你们不必问我了。”
, c( l2 U$ m- d, V. H
) G5 |( Q0 m+ D, ]姚苌初死,落在姚兴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他不仅要对付苻登,还要防范后秦政权内部的各种势力。因此,姚兴没有马上发丧。他害怕掌握后秦重兵的三位将领闻讯会发动兵变。这就是分镇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的叔父姚绪、姚硕德和戍卫长安的弟弟姚崇。三人之中,以姚硕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强,对姚兴的威胁最大。但姚硕德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愿在苻登未灭的时候,自寻干戈,授首与人。为打消姚兴的顾虑,他很快来到长安表明态度,承认姚兴的领袖地位,从而缓和了后秦国内的紧张气氛。姚兴以诚相待,优礼有加。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0:59
苻登听到姚苌死去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调动大军,全力东进,准备一举消灭后秦。苻登先后攻占姚奴、帛蒲二镇,到达始平附近的废桥。始平(今陕西户县西)处于渭水之滨,距长安不足百里。后秦咸阳太守刘忌奴又乘乱反叛。形势对姚兴十分不利。 ' R; G# w) c3 D8 j' g3 U
; h7 _$ P. w" v% k& T$ ^
为减少因名号问题而引起的纷扰,姚兴决定暂不称帝。他自号为大将军,以辅政大臣尹纬为长史,狄伯支为司马,整顿军队迎击苻登。姚兴临危不乱,从容镇定。首先以奇兵突袭咸阳,将刘忌奴擒获,消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率大军赶赴废桥,解救始平。
4 R' F! p! \$ W$ W9 g: V6 ~+ _$ e- }- ^  L: M
先行到达始平的尹纬,接受始平太守姚详的建议,在废桥与苻登对峙。尹纬命令军队据守要塞,消耗敌人,并切断敌人的水源。苻登的人马缺水,渴死不少,因此频频对废桥发动攻势。尹纬认为摧毁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全线反攻。姚兴担心苻登的力量太强,急忙进行劝阻。尹纬解释说:“现在的形势很不稳定,如果不鼓足勇气打败敌人,我们就要完了。”
# \5 m8 z1 ^( e, B  B! c2 T$ b% z0 T% Z: x) R2 Q* V0 n& `
太元十九年(294)夏初,两军在废桥展开决战。这一战,后秦大获全胜。苻登的军队彻底崩溃,他本人狼狈地逃到平凉(今甘肃平凉西),躲进马毛山里去了。 ) R6 S6 K2 S* Y

! M; G" F2 `, V废桥一役是决定姚兴命运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为后秦最后消灭苻登、称霸关陇奠定了基础,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姚兴的威望,巩固了他的地位。废桥战后,姚兴正式为姚苌发丧,并在始平附近的槐里即位称帝。通过这次战争,姚兴加深对尹纬的了解,他们之间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君臣关系。尹氏是天水大族,前秦时期受到苻坚的禁锢,尹纬只当到尚书令史。姚苌对他也不甚重视,而姚兴却很倚重尹纬,先后委任他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右仆射等重要职务。 3 K8 x* `8 _' \5 W4 U: C
, _. Z3 V. Q- S0 i) K9 q4 f" x. E
当年七月,姚兴一面命人堵劫乞伏乾归救援苻登的军队,一面亲自率军攻打马毛山。在那里,姚兴一鼓作气击溃苻登,把他擒获后杀死。为了根绝隐患,姚兴解散苻登的部众,安排他们重新进行农业生产。姚兴还把三万户民户从阴密迁到长安,以充实由于氐人、鲜卑慕容人外徙而显得人力不足的京畿地区。他将自己直接管辖的大营一分为四,由四军分别统领这些民户。回师长安不久,姚兴又消灭了盘踞在武功(今陕西旧武功)的割据势力窦冲。经过这些努力,后秦终于控制了陇东地区。  
9 p( e* |1 ], n3 L3 W( {9 z9 W0 {5 J6 @$ S/ S2 h! B
外拓疆土,内修政事 / y, ^* Z; a" U' B8 p, |' i

8 t8 |1 j7 ~9 X' j, X太元二十一年(396),姚兴先后占取成纪、上邽(两地皆在甘肃天水市西),势力达到天水郡。姚兴委任有将帅之才的羌族著名军事家姚硕德为秦州牧、领护东羌校尉,镇守上邦,为全面夺取陇西作准备。 ) f& p4 m5 O: J" ~8 F
9 ~4 S4 {/ O, O) q
同年年底,姚兴派叔父姚绪东渡黄河,攻占了原属西燕的河东地区。两年前,西燕被后燕慕容垂灭亡,河东地区遂为西燕大将柳恭控制。柳恭阻河自固,姚绪几次攻打都未能得手。直到借助汾阴大族薛氏的帮助,姚绪才在龙门偷渡成功。后秦大军一举拿下蒲陂,柳恭被迫而降。姚兴把河东划归并、冀二州,以姚绪为二州牧,镇守蒲陂。
7 z' M' c/ C/ N3 w0 b" y4 C8 j$ D; G5 T% k
第二年九月,姚兴之弟姚崇攻击鲜卑薛勃部,把后秦的疆域向北扩展到上郡(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一带。
$ d$ }  F. C/ _- Z: g* U+ r
$ L5 h* k% B8 ?2 V8 s* J/ l隆安三年(399),姚兴开始蚕食东晋领土。当时坐在东晋国君宝座上的安帝是个有名的白痴,朝廷大权由昏庸荒唐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把持,政治异常腐败。几个强大的方镇觊觎着中央的权力,多次举兵内向,兵车屡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姚兴乘东晋衰乱,一再发兵东进,先是逼迫东晋的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太守、华山(今陕西华县)太守俯首称臣,进一步占据上洛(今陕西商县)。在扫清一些障碍之后,姚兴命令其弟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攻取中原古都洛阳。后秦的军队在金塘城下遭到东晋河南太守夏侯宗之的顽强抵抗,未能取得战果。金墉在洛阳的西北角,城小而固,是攻战戍守、保卫洛阳的要地。姚崇久攻不下,转而向东扫平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并将周围一带的百姓二万余户尽数迁到关中。之后,后秦大军再度包围洛阳,指挥攻城的将军仍是姚崇和杨佛嵩。这时,东晋的河南太守已经易人,新任太守辛恭靖一面婴城固守,一面派人向雍州刺史杨佺期求救。杨佺期请求初入中原兵力正强的北魏政府出兵解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辛恭靖坚守百余天。然而北魏的救兵始终没有出现。两个月后,洛阳城被后秦攻破。洛阳城破,影响很大,淮河、汉水以北的许多地方势力都归附了姚兴。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0
在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在前期,他留心政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军事上,姚兴信任和使用两位能征善战的叔叔姚绪和姚硕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谋的尹纬。他能够倾听臣下的意见,注意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攻占洛阳后,姚兴命令百官为朝廷荐举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的臣下曾抱怨世间人才太少,姚兴反驳说:“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帝王使用人才,既不能找先贤,也不能等后人,他们随时选拔人才都能取得成功。你自己没有识人之明,怎么能说天下没有人才呢?”兵部郎边熙认为军令烦苛,姚兴根据他的建议删削了过滥过重的部分。城门校尉王满聪不满意姚兴出游晚归,以天黑不辨奸良,不开城门。姚兴只好从别门而入。第二天,为了嘉奖王满聪尽忠职守,姚兴特意提升了他的官职。 - ]7 a0 E  m$ e0 g. X+ `& [) O! P

. X" H# X1 b, T1 E/ z' @为澄清吏治,姚兴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贪官污吏。对于比较清廉的臣属,他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下书表彰,越级提拔他们的职务。后秦在长安办有律学,学员都是地方郡县的闲散官吏。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律学习之后,学有成绩的人被派回原地负责司法。姚兴规定,凡州郡县地方政府不易判定的案例,一律报请中央政府裁决。他本人经常在咨议堂,旁听判决,尽量避免冤狱的发生。 : i/ M- u( Y" j! n4 J8 N* }

. [* X; V# A3 n; @姚兴还曾发布命令,要求各地政府释放因灾荒贫困而自卖为奴的百姓;禁止百姓制造锦绣和过多地进行宗教祭祀;安葬阵亡的将士和抚恤他们的家属等等。此外,他本人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从不用金银装饰的车马器物。在姚兴的带动之下,后秦上下崇尚清素,达官贵人也不敢肆意奢侈浪费。这些措施,对于阶级矛盾的缓和和关陇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 D! s1 k+ t7 L) ~$ s- q, t

  }; C$ ^- R% I- M姚兴继承姚苌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云集长安,讲学授徒,各有弟子门生数百人,远道而来的求学者竟达上万人。洛阳城内的凉州硕儒胡辨,弟子千余人,关中不少青年人慕名前去就学。姚兴特别指示各地关卡,对来往的儒生,一律放行,不许刁难。姚兴素以精通典籍声闻遐迩,政务之暇,经常在内宫召见学者,和他们一起讲论道艺,错综名理。其中一些善于为文的人,被姚兴安排在身边,参管机密,起草诏书。姚兴提倡儒学意在维护统治,但在客观上为保存和发扬汉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4 b! ?9 R- T3 X. l, ^
) U+ S8 Z, a; \" T5 p2 W姚兴比较注意军纪。史书上讲,他的军队“军令齐整,秋毫无犯,祭先贤,礼儒哲”。由于能够作到“军无私掠”,后秦的军队,最初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
. T7 Z2 r/ ?8 O* A3 q1 \# j6 U5 d; K: [& [- v4 `  q6 w
后秦的西邻是一个乞伏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它的国号也叫作秦,史称西秦。乞伏鲜卑人原居漠北,西晋时期开始迁徙到陇西。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乞伏国仁招集诸部,拥兵自立,有众十余万人,逐渐割据陇西。乞伏国仁曾依附于苻登,受封为苑川王。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归改称河南王,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败死后,乞伏乾归击杀仇池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之地。后来,乞伏乾归连续战胜后凉和吐谷浑,获取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 `1 r' X3 S, q' z. o9 U

4 S# d' `8 @0 \  d+ `$ ]乞伏乾归本来就是后秦统一关陇、进军河西的障碍。西秦国力日强,特别是隆安四年(400)乞伏乾归把首都从金城东移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更使姚兴感到不安。这年五月,姚兴命令姚硕德将兵五万,由南安峡进击西秦。乞伏乾归亲自从苑川赶到前线,两军在陇西城(今甘肃陇西南)下形成对峙。由于深入敌境,人地生疏,樵道又被切断,后秦军队逐渐陷入困境。姚兴得到报告,立即封锁消息,远程跋涉,亲自增援姚硕德。
. [  S4 f: X; m6 w4 O" p2 G; D: D! I# i1 v6 @  d
乞伏乾归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准备一举歼灭后秦主力。他预先将精锐的中军两万人埋伏在伯阳川,并在侯辰谷安排四万人的外军作为后继。然后,他带领几千骑兵迎候姚兴,以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但是,交战时恰遇灾害性天气,大风昏雾,遮天蔽日,乞伏乾归迷失道路,与中军断绝联系,误入外军阵地。作战计划不能照常执行,西秦军队措手不及,被姚兴打败。乞伏乾归丢弃大军,轻骑遁回苑川。失去主帅的西秦军队三万六千人皆放弃武器,投降后秦。后乞伏乾归一度依附南凉,经过辗转反复,最终还是归属了姚兴。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5
征服陇西之后,姚兴的兵马越过黄河继续西进,先后消灭后凉,逼降南凉、北凉和西凉,占据西方重镇姑臧(今甘肃武威)。这样,后秦的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读史方舆纪要》),成为十六国后期国力仅次于后燕的强盛王朝。
% P" d! j) h! R0 \& l
9 m3 w# v5 o* S. Y4 E' t& m8 {与魏战争,接连受挫
, K4 A, g/ c& Q/ G2 u  ^, V: c( }9 J
就在后秦势力顺利到达河西的时候,它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却遭到了北魏军队的攻击。北魏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国家。拓跋鲜卑人原起大兴安岭,后不断南下。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拓跋珪纠合部众建立起以“代”为名号的雏型国家。在打败和消灭周围的一些部落后,拓跋珪基本上控制了代北地区。太元二十一年(396)十月,拓跋珪进击中原,战胜了强大的后燕。两年后,拓跋珪定都平城,称帝建元,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和后秦互相接壤,都有吞并对方的欲望。早在太元十七年(392),姚苌因收纳反叛拓跋鲜卑的没弈干部落,而与代结怨。姚兴即位后,重用逃亡到没弈干处的赫连勃勃,更激怒了拓跋珪。赫连勃勃是拓跋鲜卑人世仇匈奴种的铁弗部酋长刘卫辰的儿子。刘卫辰及其部落被拓跋珪诛灭,赫连勃勃劫后余生投奔没弈干。姚兴封他为安远将军,使其助没弈干戍守后秦的重镇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并把三城(今陕西延安)、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杂夷及铁弗余众三万人,归其统领。赫连勃勃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北魏的西部边害。隆安五年十二月(公元402年1月),北魏以五万大军攻陷高平,没弈干与赫连勃勃南逃上邽(今甘肃天水)。魏军将高平的府库积蓄及所有牲畜洗劫一空,并将这里的百姓也尽数徙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同时,北魏的平阳太守又发兵侵入河东,从东部威胁后秦。还有一支北魏军队打败了西秦的附庸国黜弗、素古延等部。数路魏军一齐攻击,兵锋所及,一片废墟。后秦举国震动,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关中地区的很多城堡白天也不敢把城门打开。 ( R0 t& D. T% K  e; U! J6 R) v
7 ~: M# ^2 b9 y
姚兴不甘示弱,决定回击北魏。元兴元年(402)五月,姚兴以大将姚平、狄伯支为前锋,带兵四万进攻北魏的并州(今山西地区)。他自己亲率四万七千人的后继部队,担任支援。两个月后,姚平等人拿下了并州的要塞乾壁。但是,拓跋珪的反应很快,立即倾兵来救,迅速将姚平反围在汾水东岸的柴壁(今山西襄汾南)。不久,拓跋珪又在蒙坑将救助柴壁的姚兴大军击溃。姚平身陷重围,逐渐矢尽粮绝。十月里的一天深夜,姚平准备突围与列兵汾西的姚兴会合,然而两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仅有呐喊,而无接近敌人的实际行动。突围不成,姚平投水自杀。于是,两万大军敛手就擒。对岸的秦军坐视这场败亡,力不能救,皆哀号恸哭,声震山谷。姚兴向拓跋珪求和,遭到拒绝。魏军企图乘胜拿下蒲陂,取得河东。只是由于柔然突然骚扰北方,拓跋珪才被迫撤走。柴壁一战是对姚兴的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后秦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希望。 3 S8 u1 W/ I8 |
' d2 r0 z# o: W$ k
元兴二年(403),后秦向南方扩张领土,取得成效。当时东晋王朝内部发生变乱,荆州刺史桓玄从上游起兵,长驱攻入建康。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楚。桓玄之变,加剧了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些不满桓玄统治的官吏北上投降后秦。他们为姚兴提供了南方社会虚弊的真实情况,加强了他南下用兵的信心。这一年,姚兴先后攻取了东晋的南乡、顺阳、新野等十二郡土地。 . c8 M! P& _/ ]) H" A% d

& F, {: Y7 F- {' m: B同年,后秦的军队还重创了仇池(今甘肃成县西)的割据政权,迫使仇池王杨盛送子为质,接受姚兴的封号。
# o3 i! F7 C: h! T+ x5 e
5 e. W/ e  l4 g* s* A1 ^佞佛贪利,多所失误
  l- j4 C/ r3 y' G7 E$ Y- u& Z
) F' v( l) }& M) j' X6 j义熙元年(405),姚兴在长安开辟逍遥园,以此处作为僧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鸠摩罗什之父为天竺人,娶龟兹女生罗什。七岁时,罗什随母出家。青少年时期,他曾游学罽宾、月氏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改学大乘,精研《由论》、《十二门论》等经典,称誉西域诸国。吕光平西域,携罗什至凉州。隆安五年(401),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鸠摩罗什至长安,时年五十八岁。初住草堂寺,收纳僧徒三千人。姚兴待罗什以国师之礼,尊崇备至,常亲率群臣及僧众听他讲经。罗什在凉州十八年,因此通晓汉文。他发现汉文译经与梵文原经出入甚大,遂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姚兴除为罗什开辟译经场外,还选名僧僧略、僧迁等八百余人为其助译。姚兴不但为罗什译经提供种种方便,有时还亲自参与翻译。他让罗什持梵文经本译成汉文,自己对照汉文原书,综合理义,进行考校。《广弘明集》中至今保留有姚兴同罗什等人探研经义的一些材料。经罗什之手,前后译经共有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在中国佛教史上,鸠摩罗什译经是件大事。龙树中观宗大乘学说的主要经典,由罗什最终译完;他还对小乘成实宗经典的翻译,作出了大量贡献。鸠摩罗什译经的态度比较严肃,力求译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活动不但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5
在姚兴的提倡和鼓励之下,后秦举国上下崇信佛教,一时寺院佛塔林立,仅长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达到“十室而九”的地步。姚兴倡导的佞佛之风,耗费大量物质财富,弄得储用殚竭,人民疲弊,严重影响关陇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后秦的国力开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3 E7 O; ~5 Q, T7 M- a
+ `: j' k" L( M5 L8 m  \3 E; @
消灭南凉、占据姑臧以后,后秦在河西地区的统治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带从来不是羌人活动的地区,姚兴为保住姑臧,每年都得投入大量的兵力。除有一支三千人的常驻军外,大将齐难统率的四万步骑主要也是戍卫这里的。兵力紧张,再加上表面接受后秦封号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和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都觊觎着这座要塞,姚兴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到义熙二年(406),他已有意放弃姑臧。但是姚兴忽略了事情的另一方面。凉州刺史王尚到任五年,政绩突出。在远离长安,困守孤城的困难条件下,他轻身率下,躬俭节用,努力发展生产,安定人心,受到凉州各族人民的拥护。后秦政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正在日趋巩固。 % S* U) f' t/ s  e) \4 r

) k& ?' i/ `: @9 U- S; l这年六月,秃发傉檀为了讨好姚兴,特地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姚兴认为在诸凉的国主中,唯有秃发傉檀最忠于自己。于是,他下令将王尚调回长安,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消息传到姑臧,许多凉州人表示反对。他们派遣凉州主簿胡威赶到长安,请求姚兴撤回成命,留住王尚。胡威埋怨姚兴因贪恋小利而舍弃一方土地。指出秃发傉檀心怀叵测,将河西五郡拱手送他,不但要给凉州百姓带来直接的损害,而且对后秦本土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姚兴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急忙派人纠正,但来不及了。秃发傉檀用在姑臧城南驻扎的三万大军,迫走了王尚。随着姑臧的丧失,后秦的势力逐渐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是对诸凉名义上的领属关系。
" K+ _6 [4 P1 ?) U+ k) k5 ~% c/ s) W! b+ J
同年,姚兴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将南乡十二郡归还东晋,极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 D. ^5 ~9 \4 g6 `3 j* \6 U5 [; O
. e) @5 L1 [$ x# F收容勃勃,养成大患 ) k) Y, p# ~1 \) R" \1 O
; N; w, @/ Z7 Z9 n
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在后秦的北方,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威胁和灾难。赫连勃勃被拓跋圭打垮后一文不名,毫无力量。自接受后秦的封号、统领旧部以来,他的羽翼才日渐丰满起来。秦魏战后,姚兴为对付北魏,改任赫连勃勃镇朔方,并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拨他管辖。赫连勃勃实力大增,遂决定叛秦自立。义熙二年(206),他把柔然可汗社献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劫获,并以射猎的名义袭杀了岳父没弈干,并其部众。次年六月,他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国号为大夏。在陆续打败一些部落和割据势力之后,赫连勃勃开始骚扰姚兴。十月,他连陷后秦的北部诸戍。有的部下建议他定都高平,赫连勃勃不同意。他认为专固一城,不能发挥骑兵高速度作战的特点。他要采取是倏来忽往的突袭战术,使姚兴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赫连勃勃的作法,果然奏效。在铁弗骑兵的袭击下,后秦岭北地区的城镇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
0 l8 a1 L) \2 l, w+ Q. X# `. v- `8 n6 ^- K" R
义熙四年(408),赫连勃勃又在青石原大败后秦军队,俘获和斩杀五千余人。姚兴不能容忍赫连勃勃的一再挑衅,开始筹划反攻。他首先改善了同赫连勃勃宿敌拓跋圭的关系,然后,命令大将齐难率领两万骑兵寻找铁弗人的踪迹,准备大战赫连勃勃。
" ?8 v$ l. m4 T# p2 y
( r" D4 a4 ?% c4 \后秦的兵力有限,姚兴本应全力对付主要敌人赫连勃勃。但是,在派兵北上的同时,他又派出以姚弼为主帅的三万步骑进攻河西,这就使得兵力过于分散。
4 e8 i/ Y$ O# H- e; @2 x: N, b9 N; Q" q. C) ]; G
姚兴有个侥幸心理:秃发傉檀一年前被赫连勃勃勃战败,名臣勇将消耗掉十分之六七,之后内乱频生,国力大衰。姚兴认为这是个打败秃发傉檀,重返河西的极好机会。为麻痹对方,姚兴声称姚弼的大军不针对南凉,它是配合齐难大军作战、防范赫连勃勃西逃而部署的。
6 k$ o$ I" L8 n0 E+ Q; n4 j  _: X
: g: l4 S; D( Z2 R. l姚弼到达金城,有个部下建议乘秃发傉檀犹豫不定,轻骑突进,掩袭姑臧,但是未被采纳。等到后秦兵至姑臧时,秃发傉檀已完全明白姚兴的意图,作好了设防。秃发傉檀把许多牛羊赶到野地,引诱后秦军队进行略抢。结果,秦将敛成中计,被打得大败,部下死亡七千多人。姚弼被南凉人围困在姑臧的西苑,水源断绝,形势危难。幸亏姚兴派去增援的姚显及时赶到,才避免全军覆没。姚显好言抚慰秃发傉檀,得以安全退兵。从此,秃发傉檀不再畏惧后秦,是年重新称王,大赦改元,设置百官,与后秦完全脱离领属关系。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6
北线作战的秦军遭到比河西更大的损失。赫连勃勃避开来势汹汹的齐难,将大军撤到朔方东北的河曲,然后利用后秦军队纵兵野掠的机会,潜师杀回。齐难猝不及防,败退途中被夏兵活捉,全军覆没。这一仗使后秦声威大降,岭北地区原附属于姚兴的部落和割据政权,纷纷转依赫连勃勃。
+ ~+ U8 D3 s4 s  m% a" }) _: b8 C! |" Y% \" W. W
义熙五年(409)正月,姚兴重新调整兵力,派出以其弟姚冲为主帅、大将狄伯支为副帅的四万骑兵袭击赫连勃勃。不料,事情中途有变,姚冲企图回兵长安,夺取政权。狄伯支拒绝参与阴谋,被姚冲毒死。事变虽被姚兴迅速平息,但是预期的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三个月后,赫连勃勃却成功地袭击了后秦的平凉,抢虏人口七千余户,并进屯平凉以南的依力川。
, D; e* ]& V6 {9 \+ m9 J- h8 |8 h1 o) d) v! V% [
九月,姚兴倾兵来到依力川附近的贰城,要与赫连勃勃决一死战。赫连勃勃先发制人,乘后秦人马尚未完成集结,猛地袭击贰城的姚兴老营。姚兴面对如潮似涌的大夏铁骑,一时懵头转向,竟然准备丢下大军,逃到担负粮运的后军那里。在群臣的苦谏之下,姚兴没有走成,但他的举动已铸成大错。秦军本来就惧怕大夏铁骑,主帅的临阵惊慌,更加重了恐怖情绪,结果又被赫连勃勃打败。在姚文宗等勇将的死战之下,姚兴得以败还长安,幸免罹难。夏军乘胜洗劫了周围的郡县,将当地七千余户北徙到大城(今内蒙杭锦旗东南)。 ; _0 Z* s* [. V# D/ ?
& I4 L9 p  j( Y$ G, q8 W" C6 e7 C6 B
赫连勃勃把南下骚扰姚兴作为既定国策,导致后秦与大夏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在双方的战斗中,后秦很少有获胜的机会,而骁骑风驰的夏人却使平凉、杏城、定阳(今陕西延长县南)等重镇几度易手,先后消灭秦军近十万人,抢掠人口两万多户,牲畜财产不计其数①。一而再的战争失利和姚硕德、姚绪、尹纬等著名文臣武将的相继去世,使姚兴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口落入赫连勃勃的手里,姚兴将数千户边镇居民安置到内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为了集中兵力,他将增援南燕的军队撤回;为了弥补国用不足,他增加在关津渡口的商税,甚至对盐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扩大税收。姚兴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帮助他摆脱困境。撤回援燕的军队,造成东晋迅速攻灭南燕,转而威胁后秦;增加税目,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姚兴饮鸩解渴、杀鸡取卵,为自己酿成了新的苦酒。 3 _/ ~% J( U2 ]
/ e7 {5 K' E( @2 S9 H: C0 [+ R
义熙八年(412),后秦颍川太守向姚兴报告说,东晋在边境附近的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一带屯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姚兴认为,东晋积弱,不敢轻开边衅,所以虽然与臣下讨论了有关烧粮掠野的防御措施,实际上却没有执行。他低估了刘裕收拾政局的能力,更没有想到对方在灭掉南燕后,已有吞并关陇的设想。
$ e  Y% X! S8 F
; Q) N; C! D) E6 [9 {- g5 @这一年,原附属于后秦的仇池王杨盛派兵侵扰祁山。姚兴派出四路大军,分别从鹫峡、羊头峡、洴城出发,反击杨盛。姚兴本人亲自带领五千骑兵,从雍县奔赴陇口与诸军会师。在战斗中,由于一位将领畏懦不进,其他军队失去配合,结果被杨盛击败,姚兴无功而还。有位臣下把这次失败解释为杨盛占了地势险固的便宜,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后秦国力的衰败和军纪的涣散。 . h6 v; f  r) @* F8 R
- C" X6 g& r4 U
死于危机四伏之中 1 H7 _3 E. a: z' x) f
. ^+ |! n  W; W3 V/ K
义熙十年(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
, j6 N7 q$ U) h! L* f
( a0 P/ m8 n/ B) F4 f9 W! ~& Z乱子是由皇子姚弼谋夺皇太子姚泓之位引起的。在姚兴的诸子中,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这主要因为姚泓性格宽和、才能平庸,且又体弱多病。早在元兴元年(402)立太子时,姚兴对他就颇为犹豫。姚兴喜爱皇子姚弼,认为他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宠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他原以雍州刺史之职,镇守安定,经过买通姚兴的左右,义熙七年(411)调入中央,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务。姚弼取得相权后,努力结纳党羽,积极制造舆论,企图击败皇太子。但大多数朝臣对他比较反感。为了使别人不敢反对他,姚弼给倾向于姚泓的大臣姚文宗罗织了许多罪名,激怒父亲将姚文宗杀死。他还苦心积虑地在姚兴身边安插亲信,广树爪牙,逐渐控制一些中枢机要部门。姚兴对姚弼的活动,采取纵容的态度。有人提醒姚兴注意事态发展的危险后果,他假装糊涂,不予理睬。对于姚弼的夺嫡阴谋,皇太子姚泓已有戒备。这次姚兴生病,姚泓一面亲自到内宫侍疾,一面在皇宫内安排下重兵,以防不测。许多忠于太子的要臣分别统领禁军,宿卫大内。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6
姚泓并非过虑,姚弼在府第里已埋伏下数千甲士,准备一旦姚兴去世,立即武力夺权。其他皇子也不甘示弱,在京城的皇子姚裕给镇守蒲陂的哥哥姚懿送去密信,要他串连在外典管重兵的诸皇子,以讨伐姚弼的名义,举兵内向。姚懿得讯,立即动员军队,赦免囚徒,建牙誓众,开赴长安。姚洸、姚谌等人也分别起兵于洛阳、雍县。一时剑拔弩张、烽烟滚滚,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幸亏姚兴大病不死,紧张的形势才得以缓和下来。姚兴虽对姚弼恃宠不虔,阻兵怀贰的罪行有所认识,但仍偏爱姚弼的才气,不忍加刑,只是免去了姚弼的尚书令职务。姚懿等人罢兵还镇后,专程进京面谏姚兴,要求惩办姚弼。姚兴把他们搪塞了过去。 ( h6 _# P3 h. g( z/ z7 ~: i

2 n7 j# a) k; T) x: y% c5 u在进京面谏的皇子中,以姚宣抨击姚弼的措词最为激烈,姚弼十分痛恨他。第二年三月,姚弼诬陷姚宣,姚兴信以为真,派人到杏城将姚宣逮捕下狱。赫连勃勃乘机攻打杏城,后秦守军临战易帅,战斗力大减,遂兵败城陷。这时,姚兴已完全恢复了对姚弼的信任,并将三万大军交给他,由他负责镇守秦州。臣下尹昭反对姚弼掌握强兵,批评姚兴为后秦制造隐患,但姚兴不以为然。 4 j7 R  k4 q4 D) ~  W

+ o; O8 a4 J, K/ I& T! r1 w+ a不久,姚兴再度患病。姚弼故伎重演,称疾不朝,又开始在府第聚兵。姚兴气得发昏,在处决姚弼的几个党羽之后,召集群臣商讨逮捕和惩治姚弼的办法。然而姚兴只是一时之怒,到火气一消,爱子心切,故数日议而不决。消息走漏,姚弼的党羽磨刀霍霍,十分活跃。姚兴害怕兵变,被迫下令逮捕姚弼,但又暗示姚泓出面来说情,并以此为词将姚弼赦免。 2 u* U' g8 N% x9 b
# @' M! z) l4 K* z/ C4 H+ R5 S, c' F1 _! M
义熙十二年(416)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监国。姚弼的党羽在谋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未逞后,开始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收缴姚弼的武装,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姚洸误信姚兴已死的谣传,带兵攻打端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 Z9 H  V' K+ J* W& _) [

& e# @+ @9 w# J3 f姚兴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出色地解决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难题,既避免了内乱,又击败了宿敌苻登,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当强盛的后秦帝国。他制定的一些旨在安定社会,强大国力的措施,确实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作用,继前秦之后,使关陇地区再现了“俗阜年丰,远安迩辑”的繁荣景象。姚兴的历史功绩值得肯定。但是在他的后期,几次重大的失误,使后秦先后失去河西五郡和南乡十二郡,极力卵翼扶植起来的赫连勃勃,成为对后秦威胁最大的敌人。佞佛、增税的作法加剧了社会财富的消耗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尤为失当的是,姚兴没有妥善地处理好皇位继承问题,这就为他生前死后内乱不断,埋下祸根。
, D4 G! D- c3 a7 a- G
% x1 b+ O7 p9 T1 @姚兴死后,太子姚泓继立。后秦四面受敌,处境岌岌可危。最初是西秦的军队攻破上邽;然后杨盛骚扰祁山,进逼秦州;赫连勃勃陷阴密,据雍县,掠郿城(今陕西眉县东北),甚至长驱直入到达长安附近的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晋的权臣刘裕则兵发五路,大举伐秦。刘裕沿途破关斩将,所向皆捷,并占据洛阳。而在这时,镇守蒲陂的姚懿突然举兵称帝,祸起萧墙。姚泓调集重兵,刚刚将其平定,姚恢又于安定起兵。姚泓被迫撤回防守潼关的军队,全力对付内乱。东晋的军队乘势拿下潼关,进入关中。义熙十三年(417)八月,长安城破,姚泓出降,被送至建康处斩,后秦亡国。时距姚兴去世仅有一年。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7
提起鸠摩罗什,稍为熟悉中国佛教史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华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快炙人口、现今流传最广的《金刚经》就是他翻译的。然而人们也许不知道,成就一代高僧弘法事业的大施主,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教居士之一——东晋时代的后秦国主姚兴。 9 R" {6 [  `  Q# A
9 ]" e" x# B& E' ?+ W6 Y8 U/ q
东晋太元九年(384),原前秦将领羌人姚苌在渭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大秦天王。十一年,即皇帝位于长安,建立后秦。姚苌在位时,闻罗什之高名而“虚心要请”。十九年(394),姚苌病卒,其子姚兴继位,先后灭前秦,降西秦,亡后凉,使后秦成为北方十六国后期势力较强的割据政权。 ; C# W9 j& X8 N! o5 Y' O

5 S  }- O" l# U' @4 X' u 姚兴(366-416)是十六国中为数不多的有为之主。他在尚书仆射尹纬的辅佐下,改善政治,安定民心,又“立律学于长安”。为巩固政治,姚兴还积极兴复儒学,提倡佛教。其时,耆儒硕德如姜龛、淳于岐、郭高等,无不经明行修,于长安教授儒学,各有门徒数百,远来就学者万数千人。姚兴“每于听政之暇,引龛等于东堂,讲论道艺,错综名理”(《晋书》卷一一七《姚兴载记》)。于是学者踊跃,儒风遂盛。姚兴对佛教的扶植和提倡,以支持鸠摩罗什的译经事业为中心展开。姚兴“少崇三宝,锐志讲集”。 * O# ], `8 w6 ~, `# Z1 X3 m( v
, u) G4 G  V7 A, }- U. `: _+ d
罗什少时聪慧过人,悟性超群,是世所罕见的佛学天才。中年时,他因高度的佛学造诣而“道流西域,名被东川”(《鸠摩罗什传》)。但在为吕光挟持至凉州期间,未能发挥其特长,使其平生积学不得宣化。正如牟钟鉴先生《鸠摩罗什与姚兴》文中所指出的:“罗什的贡献与后秦主姚兴的赞助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姚兴成全了罗什。若无姚兴,也就不会有罗什后期在长安的译经事业,则罗什无缘弘法东土,始终不过是西域一位名僧,不可能有后来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崇高位置。”从西域名僧到中华佛学大师,罗什佛教事业的成就集中体现在长安十年左右时间的译经活动中,而他的辉煌成就,端赖姚兴的促进。罗什之于中华佛学,功不可没;姚兴对罗什译业,亦留芳后世。
+ h" S8 i- y9 S0 o
3 D" v- Y# l+ R* N! r; @0 ]' S, g6 H 姚兴对罗什译经事业的支持,是全面和空前的。首先,姚兴作为后秦国主,主动为罗什提供一流的国家译场长安逍遥园和大寺。逍遥园在长安城北,渭水之滨;大寺乃草堂寺的前身。此外,罗什也曾住过由姚兴提供的西明阁及其他场所。西明阁或以为即逍遥园,或以为在逍遥园内,但根据《鸠摩罗什传》将两者并列相提,可知并非如此。罗什在长安的译经活动,前期多在逍遥园,后期则多在大寺。《鸠摩罗什传》关于罗什在大寺的活动,有如下记载:“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将军安成侯嵩并笃信缘业,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历代三宝记》卷八也有类似记载:“兴既虚襟崇仰佛法,恒于大寺草堂之中供三千僧,与什参定新旧诸经,莫不精究,洞其深旨。”至于澄玄堂,则是姚兴专为罗什讲经说法而在逍遥园另置的讲堂。
# y2 e+ o" Z7 D! T; a2 H
; l6 K  L& G5 R% \$ |9 g 其次,为表示对罗什学识的尊重和蔼促成其译经大业,姚兴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一流佛教学者,担任罗什的助手,义学沙门一时群集长安。当此之时,名僧大德辈出,领南北中国佛学之先。译《大品》时,僧睿序称有“诸宿旧义业沙门”五百人同在;译《法华》时,慧观谓有“四方义学沙门”二千余人俱会(《出三藏记集》卷八)。僧佑又记载说,“于时,四方义学沙门,不远万里”,前来长安求教于罗什,所谓“三千余僧,禀访精研,务穷幽旨”(《出三藏记集》卷一四)。其法筵之盛,古今罕见,以致僧肇在见此地盛况后,时有“自不睹祗洹之集,余复何恨”的感叹。罗什时代的长安佛教,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为此后中原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写上了重要的一页。但是,罗什的译业是在姚兴直接支持和关心下展开的;“四方义学沙门”齐集长安,是在姚兴佛教政策的鼓舞下实现的。《历代三宝记》卷一八指出:“三千德僧同止一处,共受姚秦天王供养。”这是问题的本质。若无姚兴作为国主的佛教扶植政策,这一切都是难以设想的。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21:07
由于姚兴对佛教所作的实质性支持,不仅繁荣了长安佛教,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北方地区佛教的迅速成长。《晋书.姚兴载记》云:兴既托意于佛道,公卿已下莫不钦附,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起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于中宫。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不难看出,由于姚兴的倡佛护法,后秦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佛教,在前秦已有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v: t8 c! W, R4 N2 q

1 u  C% h, I' R& o5 z 姚兴贵为王者,却能“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大唐内典录》卷三),优礼罗什,推崇佛法,反映出他所具备的较高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不仅如此,他还鼓励百官乃至王室尊奉佛教。受其影响,王室人员如姚嵩、姚显、姚泓(太子)等都崇信佛法。上行下效,后秦境内便出现“析实谈空,靡然成俗”的局面(《晋书》卷一一九《姚泓载记》)。 , \. _% E, z( x2 C. y2 `2 U( b1 r

! G' N% z" M0 U 难能可贵的是,姚兴虽系羌族军事贵族出身,但他不仅无意对抗传统汉文化,反而积极奖掖提倡吸收汉文化,从而体现出他进步的文化意识。
+ h+ f; v/ T  I( O0 Q; Y/ L
7 M0 I7 b5 L9 M7 c, r9 r 姚兴除了亲自组织并参与译经,还能讲论经籍,撰述佛学论文。《鸠摩罗什传》说:“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王公以下,并钦赞厥风。”所谓“托意九经,游心十二”,是指姚兴对佛教大小乘经典的研习;在这个基础上,他著述《通三世论》及其他论文多篇。《通三世论》肯定三世(过去世即前生,现在世即今生,未来世即来生)的存在,并由此而确证因果报应之不虚。论中说:“余以为三世一统,循环为用。过去虽灭,其理常在。……当来如火之在木,木中欲言有火耶?视之不可见,欲言无耶?缘合火出。”过去世、未来世虽眼不能见,但其理常在,这好比木中有火。《通三世论》又说:“众生历涉三世,其犹循环。过去、未来,虽无眼对,其理常在。是以圣人寻往以知往,逆数以知来。”所谓“其理常在”,是指业识之不灭,这实际上是受了小乘说一切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主张的影响。所以《通三世论》的结论是:“明过去、未来,虽无眼对,理恒相因。苟因理不绝,圣见三世,无所疑矣。”(《广弘明集》卷二一)“理恒相因”即相当于识神不灭,故而有三世之回。在姚兴《与安成侯姚嵩义述佛书》中,自称以上所述即为“摩诃衍义”(大乘教义),表明他对大、小乘教义的理解尚未成熟。所以罗什在《答后秦主姚兴书》中,从中观学角度予以适当纠正。罗什说:“若无过去、未来,则非通理,经法所不许。又十二因缘,是佛法之深者,若是有过去、未来,则与此法相违。……是故不得定有,不得定无。有无之说,唯时所宜耳。”(《广弘明集》卷二一)意思是说,过去世、未来世是存在的,但如果把它们说成“定有”或“定无”,则是不完整的,因为有无只是相对的。此后,姚兴即以罗什所示大乘中观学的真、俗二谛义阐述有、无,其《答安成侯姚嵩书》说:“若不空则无二谛,若不有亦无二谛,此定明有无不相离。何者?若定言有,则无以拔高士;若定明无,则无以济常流。是以圣人有无兼抱而不舍者,此之谓也。”(《广弘明集》卷二一)这种认识,显然受了江左玄学“有无”论辩的影响。事实上,在姚兴的其他文论中,也确曾把大乘佛学视之为玄学之同类。其《通圣人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文云:“圣人之教,玄通无涯,致感多方,不可作一途求,不可以一理推。故应粗以粗,应细以细。”其《通一切诸法空》文又云:“大道者,以无为为宗。若其无为,复何所有耶?”意思是说,佛教所说与玄学相通,以无为为宗,故玄通无碍。其《通不住法住般若》文又说:众生之所以不阶道者,有著故也。是以圣人之教,恒以去著为事,故言以不住般若。虽复大圣玄鉴,应照无际,亦不可著,著亦成患,欲使行人忘彼我,遗所寄,泛若不系之舟,无所倚薄,则当于理矣。(《广弘明集》卷二一—)佛教般若之学教人无所执著,相当于玄学所示“忘彼我,遗所寄”,这是姚兴融合佛玄的理论阐述。在《重答安成侯姚嵩》书中,他更直称佛学为“玄法”。
0 h5 }# F" _% A6 ^; u0 M3 I/ G- F, w* U# p- _+ T
根据这一理路,姚兴的奉佛有其显著的特点。他并不着意于兴建庙塔、庄严佛事,也不提倡灵异辅政,而是注重佛教义理,并把它作为招揽贤能之士、赞助“政化风俗”的“玄教”来发扬,具有较多理性的因素。在他的带动下,王公贵族及大臣们也纷纷把佛理当作“参玄”的内容,从而冲淡了北方固有的强烈宗教感情和迷信色彩。
  V$ C7 `& Y0 e( \+ h- Y: j8 B5 `3 s, i4 h+ v
姚兴的佛学素养,总的来说算不上高明,理解也尚未成熟。但因他重视大乘般若之学,并与玄学结合考察,故能一反此前灵异神通、巫咒方术之法。与同时代北方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相比,姚兴通过提倡佛教,重视文化建设,注意吸收汉文化传统的举功,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他对罗什译经事业的支持,具有促进国内文化理论重心逐渐向佛教义学转移的意义。罗什译场成为佛教理论建设的策源地,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佛教经论,而且培养了大批一流的佛学人才,此后,南北贵族、官僚和文学士子竞以知识僧侣为师,形成文化思想和理论思维研讨、传授的新格局,这对于后世中国佛学乃至传统思想影响之深,实在难以估量。 " v2 `+ A& _2 |/ N4 ^8 \

" s. g+ o( R  y* @! q& ^! q 姚兴之于佛教,尚有一重要事件须予说明,这就是他首次设立比较完整的僧官管理机构。北方佛教经前秦苻坚、后秦姚兴两代国主的提倡,以及佛图澄、鸠摩罗什两大师的号召,获得迅速发展,僧徒之数大增,给管理带来困难。于是,姚兴下书命罗什弟子僧契任僧正(“国内僧主”,相当于此前数年北魏法果所任“道人统”,为管理僧尼的最高僧官),又命僧迁悦众(即“都维那”,纲纪统摄僧众,为副职),又命法钦、慧斌共掌僧录(掌握僧尼簿籍和其他事务)。他们成为国家统一管理僧尼的正式宫吏,均受朝廷所给车舆吏力,僧契秩同侍中,待遇优厚。自此开始,北方佛教由国家委任的僧官予以管理,形成制度。这一制度,实际上是对汉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认同。在南方,自东晋起也有由国家设置的专门机构和僧官,以管理日趋繁杂的僧籍和僧务。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