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与陶(节选) 陈尔民 尧、舜是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华夏部落联盟的著名首领,即中国历史传说“三皇五帝”中的二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始祖,也是儒家经典最为推崇的古代圣贤。古陶(即今之定陶)是尧舜圣贤文化的发祥地,即史籍记载的尧舜故都。在这里,尧与舜开创了被后世称颂为“尧天舜日”的贤明之治,最早升起中华道德文明的曙光。 一、尧舜都陶文献考 “帝尧者,放勋”“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五帝本纪》)。《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黄帝为五帝之首,其后依次为颛顼、帝喾、尧、舜,分别为高阳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他们均以氏族首领身份入主氏族联盟。不过,黄帝、颛顼、喾、尧的更替并非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接,《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引《春秋命历序》曰:神农传八世,黄帝传十世,颛顼传九世,高辛传十世,盟主地位传承的实质是氏族之间宗主地位的转移。但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大都认为自黄帝至尧舜乃一脉相承,“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部落号陶唐,故称陶唐氏。帝尧号陶唐渊源有二:一说是因制陶著称。陶即制陶,有烘焙之义,“陶唐”合称即烧制陶器,尧的部族以制陶见长故称陶唐。也有人用甲骨文的“尧”字象形一个人顶举陶坯、且尧和窑同音来解释帝尧号陶唐。一说是与居住地有关。《说文》段注云“尧居于陶丘,后为唐侯,故曰陶唐氏”;而《史记集解》臣瓒注“尧初居唐,后居陶,故称陶唐”。部族的游动性很大,时常迁徙,但上述两种说法的迁徙方向却正好相反。近年来,随着对中原部落迁徙与演变研究的深入,学界比较认可“尧初居唐,后徙陶”的观点。何光岳先生在其《炎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版)一书中写到:“陶唐氏帝尧,系黄帝之后,姬姓,一说为祁姓。他在今河北唐县立国称唐,以后迁徙数地,到了山东定陶一带。”也有人认为唐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即《左传·隐公二年》“盟于唐”者。陶唐部落由唐到陶的迁徙过程,也正是该部落逐渐强大的过程,《群经义证》谓:“尧初居唐,及陟则居陶,故举其始终而称之曰陶唐氏。”《尚书》蔡沈《传》亦云:“尧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史记集解》引韦昭《注》曰:“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 帝尧居陶,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陶,再成丘也,从市垖匋声,在济阴。《夏书》曰‘东至陶丘北’,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也,故尧号陶唐氏。”济阴是郡国名,《汉书·地理志上》:“济阴郡,故梁。景帝中元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为定陶。”郡国的治所在今之定陶县城西北,即汉定陶城。帝尧时代的古陶国在今定陶一带。 陶丘是陶地的一个高丘,因古陶地势平坦,所以高大的陶丘成为陶的地理标志。《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荷(菏)。”《汉书·地理志》之《济阴郡定陶县》注:“《禹贡》陶丘在西南陶丘亭。”《史记集解》引郑玄注:“《地理志》陶丘在济阴定陶西。”《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辞海》:“陶丘一名釜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南。”陶丘之名在史籍中经常出现,后来成为区域的另一称谓,所以陶有时也称陶丘。《说文》谓“陶丘有尧城”,这里的“陶丘”应该是区域称谓,尧城在地理陶丘的东北。自尧以后,陶成为一个专用地名,尧城是最为古老的陶邑。古陶在夏代为鬷夷部落的居住地,号三鬷国;至商,“祝融八姓”中的曹姓氏族部落迁此,称古曹国;周代为姬姓曹国封地。以上各国的中心也在古陶邑附近。《山东通志·封建志》:“曹,姬姓,侯爵。文王之子振铎,武王封之于曹,都于陶丘。”其实周代曹国都城也不在地理陶丘,《十三经·毛诗·曹谱》载:“曹者,《禹贡》兖州陶丘之北地名。《汉书·地理志》:‘《禹贡》陶丘在西南’,则曹(都)在丘之东北。”《辞海》释“陶”:“陶,古邑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陶邑”条:“春秋宋地,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元和郡县图志》卷11曹州济阴县条下:“定陶故城,尧所居也。尧先居唐,后居陶,故曰陶唐氏。”《定陶县志》称:“定陶,尧舜时代为古陶国,国都遗址尚存。” 帝尧建都于陶的时间,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为“尧八十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游居于陶”。关于帝尧生卒年代,由于时间久远,资料匮乏,目前尚无定论。但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为进一步考证帝尧生平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尧舜禹三世禅让,帝位依次相传。《史记》载:“尧立七十年而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集解》引用皇甫谧(魏晋时人,著有《帝王世纪》)的推算:“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午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徐广亦云:“尧在位凡九十八年。”所谓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可能是陶唐氏担任部落联盟盟主的时间,不止一位部落首领。《史记》又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自帝尧诞生至禹即位凡有163年,《夏商周年表》给出的夏禹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若前推163年,为公元前2233年,干支为戊申年。但《夏商周年表》给出的夏始年只是个约数,参考“尧以甲申岁生”,而距公元前2233年最近的甲申年公元前2257年,据此推算,帝尧诞辰为公元2257年,而帝尧在陶建都应在公元前2168年。 陶既是帝尧都城,又是虞舜的发迹地。虞舜,名重华,“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离娄下》)。《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集解》引皇甫谧注曰:“河滨,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义》认为“陶河滨”是“于曹州河滨作瓦器也”。《集解》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后汉书·郡国志》引《帝王世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济阴有历山。”舜是一个勤恳创业、仁厚谦让、德行高尚的人,每到一地,都能赢得百姓的拥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因虞舜具有高尚品德,使他在氏族和部落里享有很高的威望,受到众部落的推举,最后尧禅位于舜。舜仍以陶中心统领氏族联盟。 事过境迁,沧海桑田,现在我们只有通过历史遗迹寻觅尧舜故都的踪影。在今定陶县城西北一带,仍可见到几处高大的土丘,当地人称之为堌堆,考古发现这里分布着组群式的龙山文化遗址。大禹治水成功后,“九河既道,雷夏既泽,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史记·五帝本纪》),这些堌堆乃是大禹治水前先民的居所。大禹是尧舜两帝的旧臣,因治水有功,后来舜禅位于禹,古陶邑就是当时尧舜统领天下治水的指挥中心。历经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和黄河冲积,尧舜故都早已湮没于地下。现存堌堆最大者曰仿山,占地38万多平方米,高16米,系一处大型龙山文化城址。考古还发现,这些龙山文化遗址具有山东龙山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的双重特征,两种龙山文化相互交织的迹象非常明显,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典型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碳14测年在公元前2600—2000年;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碳14测年在公元前2132—2030年,被《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确定夏代始年的依据。龙山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在这里交汇,为研究唐尧、虞舜部落在陶交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史前文明与菏泽历史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 h/ x; ^2 |7 U3 l. D( @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