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广东海丰姚氏历史人文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海丰姚宗朋    时间: 2014-5-3 20:17
标题: 广东海丰姚氏历史人文初探
海丰姚氏历史人文初探
吴福钦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在不断演变和前进,人类创造了文明社会,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氏族文化积淀,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让后人值得探寻的足迹。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海丰的沿海地区生息,先秦时代,海丰未设置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从龙川县析出建置海丰县(含今汕尾城区、红海湾、陆丰、陆河,以及惠来县部分)。至唐代初期,海丰居民都属“本著土人”,即是原始的本地人。
唐代僖宗年间(875—888年)开始,才有江西省吴姓因在公平墟经商而定居海丰,之后,江西和福建的姓氏人口继而迁入。宋、元、明至清时期,或因战乱、或为经商、或因任官等而从福建、江苏、浙江的大量人口先后移后海丰开基发迹,随着历史的变迁,海丰居民陆续播迁惠州、归善(今惠东)、淡水、博罗、四川、山东、泰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和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马六甲等国家定居。
海丰有110多个姓氏,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其源远流长的氏族文化中,我们最常见的离不开姓氏对联了,在聚居村的家祠,或宅第,或大街小巷的楼房的门傍几乎写本姓的“世泽”、“家声”的标志,而有的姓氏有几副或十几副对联内容,有的姓氏仅用一副对联。所以说姓氏对联不但是炫耀祖先的功业,也告诉了他的来源,这种特殊的文化密码与其家族和中国历史有着关联,现在介绍海丰姚氏历史人文。
姚氏的来源有四:1、五帝之一舜的后裔,出自妫姓(舜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舜所属的氏族,居住虞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虞舜。后来尧接受了四岳的推举决定由舜接替自己,担任首领,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据《尧典》记载:舜在位期间命后稷根据使节播洒钟植百谷、挖沟开渠、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的惠民政策。舜知人善任,他根据各人不同的才能,让他们担任不同的官职,如任命禹作司空,主管水土;任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任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任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因此舜在位期间,使上古时期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史记》对此的评价是:“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相传舜因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至于姚墟的确切位置,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位于今河南省范县南,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的记载:“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另一种说法是位于今山东省荷泽县东北一带。
          2、田姓改为姚姓。虞舜在当天子以前,曾娶尧的两个女儿为妻,使之居于妫纳。他们的子孙有的以水命姓,姓妫。西周初年,舜的后裔妫满受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出奔于齐,改姓为田。西汉末年,田完的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祀帝舜。田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吴郡(今江苏苏州),改姓妫,其五世孙妫敷,又改为姓姚,迁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这支姚姓的先祖也可以追溯到虞舜。
3、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的姚国是商族子姓的后代,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姚氏。4 U4 w/ \4 ], I' A4 [5 e+ ]0 e
       4、其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弋仲,原是汉朝时西羌烧当氏的后裔,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因此改姓为姚。《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在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
姚氏自立姓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晋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之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到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吴兴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陕郡。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
唐朝,姚姓首次进入福建。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随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姚州。宋朝,姚姓便渐移入广东。
海丰姚氏是属那一源流呢?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姚务科先生撰《海丰姚氏族谱·序》记述:“昔者大舜公居于姚墟,以地为姓,是为我之始祖”。说明他们的创姓始祖是上古时代的圣人虞舜。
南宋时,原居住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的姚一郎迁至连城县的南郊二里建基,传至第八世姚朂(生于明洪武十四年),他生下五个儿子,长子姚荣琮、次子姚荣常、三子姚荣珍、四子姚荣禹、五子姚京长,经济富裕、人丁兴旺、贤才辈出而名盛于世,以姚氏的聚居村而取名了姚坊村和姚坊桥(该桥长70米,宽9米,1996年修建)的地名,同时在连城县东门择地兴建宗祠。
富甲一方的姚氏先祖是什么原因要离别故乡而跋涉到海丰呢?据有关史料考证,明朝中期至明末,福建省因受山寇、海寇、倭寇的骚扰,烽烟四起,社会动乱。在这时期,广东海丰的社会形势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发展也有前途,所以,福建很多百姓陆续向西移民。
明朝弘治年间,连城县姚坊桥村姚氏十二世的姚文兴(京长公的曾孙)率先迁移海丰。至万历初年,姚坊桥村十三世的姚仰泉(荣常的玄孙,文召的长子)偕侄姚斌吾(荣常公的来孙,敬泉公的长子),以及老乡陈姓、黄姓等结伴同行为逃战乱,迁移海丰。
之后,姚仰泉和斌吾叔侄及其家眷在南门外后街建基,称“后街姚”,这里是明初重建新县城的城廓,是住宅和经商的好地方。清初时,姚斌吾传下的玄孙媳丘氏(姚及人妻)奋志持家,抚育儿子德安、德嘉创业成名,遂在高田社永丰街购置产业,其后称为“高田姚”。
当年,姚文兴携家眷首先进入海丰落担于公平鹰婆巢村,而后转向县城南门外,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创建家园,购置田产,设立商业,在公平墟广置商舖,县南青草设立“竹围墟”,县西凤河海口设立“鹅埠码头”,供作省内外的货船停泊和经济贸易,又在鹅埠开拓种植果树的基地,并且广置耕田和鱼塭等产业。
随着家族的发展,姚氏先后分布于:公平鹰婆巢村、县城南门外新街、高田街、楼仔脚、以及厦巷、下寮、后径、浪涌、石鼓、巴洲、赤石、东笏、钟墙等地。
姚氏从福建连城县迁居海丰已有520多年历史,成为名门望族,自明朝、清朝、民国时期以至现代,姚氏名贤和人才辈出,在各个时期中,姚氏祖辈为社会公益事业作了大量的贡献。
姚文兴(字东甫)在海丰定居后培育出一名贤孙叫姚应明,字元伟、号振峰,是祖善公的儿子,他生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作为富甲丰城的姚振峰不仅是位有孝道和知书达理的长者,日常课育儿子,后来,长子姚恭考上进士,次子姚敬考上举人,而且生平乐善好施,曾捐资(粮食)赈济惠、梅、潮三郡的灾民,其善行赢得全县人民的称颂。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十五日应明公逝世,享寿七十三岁,此时,全县绅耆向政府申报建立“乡贤祠”纪念姚应明,该祠在县城东门内北侧。他的史迹编入清乾隆版《海丰县志》的记载:
“姚应明,性孝友,事嫡母极备志养,处异母兄推肥处瘠。生平好学,课教二子成名。长恭,天启壬戌进士,次敬,崇正庚午举人。长男初任归安,公课之简刑厘蠧,创学田,救岁荒,民颂大父。居乡诚朴宽仁,绳简戚族僮仆,凡渔利侵人之事,一切痛绝。而救灾恤贫,广刻《醒心录》家训以垂教。通邑士民立碑颂德,乡贤俎豆。封湖州归安县知县,祀乡贤。”
话说,姚恭(约16011642)字心翼,身为天子门生的读书人便热爱家乡公益事业,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姚恭与好友吴志高、苏炤三人捐资重修海丰龙津桥。天启元年(1621)他捐出巨资为公平墟建造城寨,防御贼寇,以保居民和商贸,乐善好施,赈灾济困,造福一方。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戊午科广东乡试中式举人,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京试考上第三甲第68名进士出身。天启二年(1623年)至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初,姚恭出任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官秩正七品。他谨遵父训,为官勤政,忠廉慎职,重教育、兴学田以备荒,革除旧弊,惩贪治吏,政绩显著。天启五年(1625)九月,海丰知县许成久倡起“廉政建设”的意向,邀请进士姚恭、举人黄世耀等题写碑铭,置于县衙正堂,其中姚进士的“廉明德政”诗曰:
乾坤在乎,日月在躬。
掺同白雪,度若玄风。
歌仁颂德,白叟黄童。
惠临兹土,胡不勒功。
辅裖柱石,口口 自公。
崇祯元年三月十五日,因父姚应明寿终正寝,姚恭闻讣从归安县步行回梓治丧,守孝三年期满,朝廷召他上京,升任礼部主事,并册封为“益藩”负责教导驸马(皇帝的女婿),后来,姚恭奉旨出任山东按察使(官秩正四品),时因内有寇乱外有清兵入侵,朝廷派他赴任山东永平等处兵备道佥事监军,主要工作任务是掌管司法、监察,审察刑狱,兼劝农事,巡察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商议机密诸务。
崇祯十四年(1641年)奉旨监察锦州军务,时清兵入侵围攻锦州松山关,次年(1642年)二月二十八日深夜,明副将夏成德降清,松山、锦州城遂破,姚恭与兵备道张斗、王之桢、副将江翥等百余人皆被清兵执杀,《明史》中有记载其史略。
姚恭进士的著作颇多,但传世的却甚少,在《县志》有记述他的作品载入陶石篑(字周望、讳望岭,浙江人)、韩求仲(浙江人)二位翰林所编之集。
近日,从山东《永平府志》中发现一篇文章,那是永平知府邀请姚恭为撰的《永平府志序》,顺录于此,足以见姚进士的遗泽,其序原文曰:
“郡有乘,其昉于国史之遗乎?永平偏壤,属孤竹故封,古文物衣冠地也。嗣以金元窃据几百年所,迨我明混一寰宇,置关设卫,爰称雄镇,为神京左协。然障塞一垣濒海百里许,尤东北要剧之区。不佞承乏于兹,去城陷时未久,眷其民生凋瘠,里户单虚,赋役繁苛,风俗偷薄,窃有慨焉。更以羽檄交驰,即荒垣三百余里,尽费拮据,日奔于疏烟断草之中,犹不暇给,无问劳郡治矣。夫去故者新难图,凭虚者实愈远,天下事不可以臆任昭昭也。是故考时者证变,度地者览胜,观风者验治,论世者定宗。凡所辖之山川、井邑、户口、土田、人物、食货、建置、兴除暨于城郭、沟塗、邮传、甲兵、民风、吏治咸笔之者。所以述往古诏来兹,得失之林,鉴戒系焉,勿可后也,宜直指。韩公甫入境,亟以《郡志》下询也。郡故有《志》,己巳之变火为梨灾。搜之耆旧仅得原本,乃知经剞劂者二,而前刘公谋以缮之,为郡侯擢去不果。兹者关中李侯雅有同心,博咨广采,补其阙遗,分纲析目,于疆域、物力、屯社、戎政,则加详焉。累月告成,嘱予为序。夫徐公、熊公再序,原本亦既该矣,余复何言?惟是披览之余,由今思昔,不能无感于斯《志》也。嗟嗟!户口昔登今耗,赋役昔简今繁,风俗昔厚今偷,人才昔隆今替。郡固偏壤乎,然而天下之盛衰,一隅之积也,一隅之盛衰,天下之渐也,盛衰之数在天,而致之诚在人,考之则在书也。书也者,政之所自出也。后之君子莅斯土,读斯《志》,睹边境则思握险控御,巡鼜壶柝之事;征人用则思爱养制节盈缩损益之宜。未病而调羹无逸策,庶寒谷春生,涸辙波回。有望乎!不然徒曰纪故,实备采风也,殆匪为《志》者之志矣。
崇祯壬午整饬永平等处监军兵备道  陆安姚恭撰”。
另外,姚恭在自己府上撰题一副对联:“读圣贤书,行平等事。”
明末至清朝时期,海丰姚氏家族兴文重武,在科举仕途中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进士姚恭的弟弟姚敬是其中一位。
姚敬,字心寅、号修之,他在明朝天启五年(1625)乙丑五月,捐献“石鼎”一座为海丰文庙(今红宫)作礼器,表达读书人尊孔的高尚品德。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中式广东乡试亚元,姚敬虽是成绩优异考上全省第二名举人,但未得到朝廷的任用,也不以其兄姚恭身为朝廷命官的人情关系去讨来一官半职,只是候旨授命。他考上举人的十年后,即是崇祯十三年(1640)才接到朝廷圣旨,姚敬出任安徽省霍山县知县,当上正七品的地方父母官,赴任不久却遇霍山县连续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遭成全县禾田受毁和大饥荒的年情,当地百姓抢吃树皮、草根度日,市场上的大麦每斗价银1400钱,此时又值外侵内乱的战火。姚敬捐出自己的俸禄之外,一方面动员富户捐粮协助赈济,他奔波于视察民情和救灾的第一战线上。崇祯十五年(1642)初夏,姚敬惊闻其兄姚恭在山东锦州抵抗清兵入侵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他悲慨地辞官返回海丰。在明亡后,姚敬以避世的态度隐居于莲花山顶的莲花庵侧,自号“白水道人”,过着锄云耕月,吟诗对酒的超然生活,著有《莲花诗集》,其中传世的二首五言律诗,是他在莲花山上隐居的真实写照,诗曰:
(一)
云海万千亩,莲峰别一天。古庵依怪石,新榻听啼鸢。
赏月愁无酒,沐风喜欲仙。心闲境自适,何必问彭年。
(二)
吞吐树摇月,卷舒云化龙。初疑玄圃岭,原是莲花峰。
对奕轻肥马,赋诗笑紫封。人言兹地恶,我爱万年松。
明崇祯年间,姚履中在广东乡试考上举人。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岁贡生的姚宏中,他任广西梧州府岑溪县知县,在明朝亡后,解组归梓。清顺治十年(1653),姚履中以著名人士的身份参加海丰万寿寺的重修工作,其芳名镌于碑记中。
当年,海丰每项大型的公益事业都有姚氏家族的参与和支持,明崇祯十四年(1641),姚惠中慨然捐银并协助海丰知县陈振琦、县丞蒋世英、教谕何泗等重修五坡岭表忠祠、方饭亭。于清顺治年间姚惠中考上武举人后,出任新宁府德庆所守御。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岁贡生出身的姚世芳,得到朝廷确认为候选州同,享受从六品官秩的待遇,他于雍正六年(1728)捐银二百余两修建表忠祠和方饭亭。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惠州府试中有姚世茂、姚永蕃二人考上岁贡生,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广东乡试考上举人的姚之枚,官任内阁中书。
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科武举人姚世英,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武举人姚廷柱。乾隆年间举人,享受从六品官秩待遇的姚声吉。乾隆年间贡生姚洪波。道光元年(1821)辛巳科恩贡生姚荣吉,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与林晓开二人为孔庙捐献一座石鼎。道光初年举人任广东高州府茂名县儒学教谕的姚紫文。
乾隆三年(1738),朝廷下达文件决定明代的碣石卫署旧址改作他用,知县林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奉命将该旧址估价二百二十两白银卖给姚姓修建为宗祠。碣石卫署位于海丰县城城內的孔庙(今红宫)偏西对面,坐北向南,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都指挥丘陵创建,因于清雍正九年(1731)析出县东的坊廓、吉康、石帆三都建置陆丰县,碣石卫已属陆丰的行政区域后,而在海丰的卫署旧址和其它建筑设施失去作用,经上文申报并获批准,城外的富户姚位伯、姚世芳姚世英等族人遂买到黄金地带的县中心,将碣石卫署旧址修建为海丰“姚氏宗祠”,姚氏从连城县定居海丰的240年后才有建立“宗祠”的盛举,再次振兴姚氏家族的人文和声望。姚氏宗祠取名为“光裕堂”,寓意着“光前裕后” 的目标和荣耀,该祠点缀着富有历史人文的对联多副,其中有:
伟烈隆唐代,相业堪夸,务溯宗功光上国;
大孝仰虞廷,圣心足法,宜追祖德裕前徽。
云梯雁塔联双桂;
秀毓文川第一家。
山东政绩留遗爱;
海国乡贤有旧名。
敦书说礼光前烈;
陈纪立纲裕后昆。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如愚便是贤。
宗功光旧国;
祖德裕前徽。
光裕堂的对联文化阐扬了先古圣人——姚氏创姓始祖虞舜治国兴邦的史迹,纪念唐代名相姚崇的伟绩。又以海丰谢道山塔雅称“雁塔” 入联,宣扬姚氏名贤辈出,描写进士姚恭在山东任官的政绩等。
在海丰“姓氏对联” 中姚氏对联标志常见的有四副:
一是、连城世泽;石壁家声。
二是、连丰世泽;石壁家声。
三是、连城世泽;海国家声。
四是、连庆世泽;石壁家声。
这四副对联的记述根源看似不同,其实出自同根同祖的内涵。连城是指福建省连城县,石壁是指连城县姚坊桥村始祖姚一郎公之先辈原籍为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姚氏于明代弘治年间从姚坊桥村迁移海丰之后,为了纪念先祖的发祥地,因以“连城世泽,石壁家声” 为家族的标志。后来,族人又雅将连城和海丰两地各取一字,别开生面地拼为“连丰世泽”, 既有象征连绵丰收兴旺的寓意。 海国是指海丰,连庆是表达祖迹连城而分支海丰的衍庆之意。
  明清时期,姚氏家族保存有圣旨多件,因年代久远,早已遗失了,从有关史料的记载,其中有明代朝廷授予姚恭任归安县知县的圣旨,同时按典制封其父母姚应明、赖氏孺人的敇命文件,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明君体臣,必及其父,经义为昭,朕岂有爱。尔姚应明乃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姚恭之父,直道而行,仁心为质,欢克承乎菽水,愿未酬于诗书。警式穀于面墙,乐善不倦;感美里之题壁,慕义无穷。试稽三异之英猷,尤彰一劳之懿训。封尔为文林郎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被此天庥,宣令闻而弗替;益培世德,迓考命于无疆。
制曰:萱范馨闻,芝检荣贲,人子之情,亦国家之经也。尔赖氏乃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姚恭之母,毓秀名闺,作逑良配。布蔬轸天物之惜,赈贫乏不爱倾囊;师友隆子顺之供,课功劳可嫓脱珥。迪兹哲士,作我荩臣。绩奏凫封,益昭画获之教;纶颁凤检,爰示本木之型。封尔为孺人,宠命方新,祇服笄珈之耀;徽音可嗣,尚永福履之秩。
敕命之宝
天启六年三月初一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吴兴奥区,夙称棼糺。令克庇小民而光王国,不亟显褒,曷劝懋树。尔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姚恭,一味淡宁,脾沁霅溪清水;四郊皎映,心悬牟月明轮。梯云石于大廷,鸾趐已接;运风斤于专邑,牛部金批。政已报于瓜期,庆适敷于兰殿。授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前功克懋,后效当图,聿观厥成,以永终誉。钦此。
制曰:士学而后入,业欲就于专,精虑不慁于中壸,故身膺通显,荣及糟糠。尔王氏乃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知县姚恭之妻,连城合璧,文溪秀兰,远追鸿案之能齐,近见鹿车之再挽。缝裘袭子何之锦,警语闻于弋凫;调瑟叶单父之琴,和声徴于驯雉。因苕溪之奏绩,效想匹休;值桂宫之发祥,恩宜并逮。封尔为孺人。砥节共期乎白首,莫违德音;立名相劝以汗青,永绥福履。
敕命之宝
天启六年三月初一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那“破四旧”的“四清运动” 和“文革浩劫” 中,海丰各处的历史文物几乎付之一炬了,姚氏与其他家族同样,那些珍贵的东西包括宗祠光裕堂也消逝了。在县城附廓的高田社永丰街(现称楼后街)中,有一处清代建筑群,古朴的姚氏惠和堂门楼额挂着“外翰第” 的木匾,那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姚紫文出任茂名县儒学教谕之后,为荣宗耀祖的标志。走进惠和堂的前座大厅屏风门上,迎面看到一块“圣旨”和二片分别镌刻着“节孝流芳”、“ 节孝垂芳”的木制匾,这四片匾额都是仿制的。
姚紫文为缅怀曾祖母邱氏(姚及人之配)当年守节如霜,茹辛课育儿子成名,创立家业的恩泽,并为婶母刘氏(姚联吉之配)的节孝,禀请钦差大臣广东提督戴大人旌表,经得朝廷批准奉旨分别赐以“节孝流芳”和“ 节孝垂芳” 匾额,让邱氏、刘氏的芳名事迹载入史简,流芬百世。
                                                                   (本文待续)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5-3 20:51
好资料!谢谢宗朋宗亲!: R( R+ j; E6 G! M0 X* B6 H# L3 w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5-3 21:43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5-3 21:47 编辑 * N  ^6 ]4 @# N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5-3 20:51) P7 ?3 A( U8 A" ~: ~
好资料!谢谢宗朋宗亲!

  \3 h# x% S( i9 H. W9 u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吴福钦这篇文章有不少内容是抄来的——这句话——“姚氏的来源有四:1五帝之一舜的后裔,出自妫姓(舜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就是以讹传讹!

6 K3 R; ~; C7 c" D
专家袁义达所说“舜帝姓妫”之说,姚网早有辩论。我们知道的是:舜帝重华(而不是妫重华

4 C! N  w3 a0 t+ w" @  F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5-3 22:20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5-3 21:43
9 A( K" n7 G  q. D  I6 Z6 |0 r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吴福钦这篇文章有不少内容是抄来的——这句话——“姚氏的来源有四:1 ...
/ [0 k! u" R7 a
是啊,总版主弟弟指出了其文章中的严重问题,先前我在阅读时,也就这个问题纠结了半天。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4 15:40
9 k/ t- x7 L% F) O5 R3 d* g
关注“吴福钦,海丰姚氏历史人文初探”。吴福钦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哪里发表此文?
; L, }" G5 s  [  w, E2 W

9 Q7 E; f9 P1 ~
作者: 海丰姚宗朋    时间: 2014-5-4 17:15
pszyyao 发表于 2014-5-4 15:40, T! d8 F! C$ Y7 d' p: _. i! U
关注“吴福钦,海丰姚氏历史人文初探”。吴福钦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哪里发表此文?

* R4 v7 z7 j% D4 q* C. b0 I9 n你好!吴福钦先生是海丰人,政协海丰县委员会文史委员,海丰县楹联学会会长,该文发表于<海丰联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4 17:3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5-8 16:24 编辑 0 h$ ^5 P( w: u% H
海丰姚宗朋 发表于 2014-5-4 17:153 `$ }9 K# V+ ]
你好!吴福钦先生是海丰人,政协海丰县委员会文史委员,海丰县楹联学会会长,该文发表于,

. d! U0 z( N0 D& l& y         吴福钦先生是海丰人,政协海丰县委员会文史委员,海丰县楹联学会会长,该文发表于<海丰联苑>。
0 F/ j- o8 f, F8 D$ ~         该文在《海丰联苑》哪年哪一期哪一页?是不是在那篇姚恭是否降清之后发表的?5 Q- [' _5 y. @/ ?- v
; P# z" z) `/ ]+ S7 k$ r

* d1 x6 ]* a3 Q! j8 w0 B+ ]5 Z         吴福钦先生是海丰人,政协海丰县委员会文史委员,海丰县楹联学会会长,该文发表于<海丰联苑>。此文分为两段,先后于2012年第七辑和2013年第八辑的<海丰联苑>发表.4 R) L( v" n2 s) S2 f

作者: yaozhixion    时间: 2014-5-8 01:59
很好的资料,好好保存....谢谢
作者: 海丰姚宗朋    时间: 2014-5-8 13:25
pszyyao 发表于 2014-5-4 17:36' N" [. V& N. N6 L
吴福钦先生是海丰人,政协海丰县委员会文史委员,海丰县楹联学会会长,该文发表于。( r. p3 x. `! r. l+ O3 [
         该 ...

* _- s6 D- r1 h/ }9 k' q) D此文分为两段,先后于2012年第七辑和2013年第八辑的<海丰联苑>发表
% q6 m8 l5 u; N; F% f. F9 {. k# A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5-8 14:57
关注学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8 16:29
海丰姚宗朋 发表于 2014-5-8 13:25* t' e" c; w4 F* q* w1 A
此文分为两段,先后于2012年第七辑和2013年第八辑的发表
& P3 i2 ]# u4 \2 ^3 u9 {' A7 v
          等待和关注吴福钦先生文章的后一半,看是否谈及或回避姚恭是否降清的问题。在《海丰联苑》2012年第七辑和2013年第八辑发表的文章,应是在那篇文章之后。.0 n( x1 Y0 f1 n; C- y

作者: 海丰姚宗朋    时间: 2014-5-9 19:43
pszyyao 发表于 2014-5-8 16:29
# o9 [* \6 z! ^( b5 B. U: f等待和关注吴福钦先生文章的后一半,看是否谈及或回避姚恭是否降清的问题。在《海丰联苑》2012 ...
* i3 u0 y5 {8 y8 z% H+ t3 j7 V
郑重地回答:<明史>中已记载,姚恭是抗淸而遭淸兵杀害的,姚恭没有降凊.# g5 k0 a& x+ Y1 s" N' h  d( V

作者: 海丰姚宗朋    时间: 2014-5-9 19:48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5-3 21:43
  u. |; W; b1 w0 U3 t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吴福钦这篇文章有不少内容是抄来的——这句话——“姚氏的来源有四:1 ...
! [$ W, F3 _! V4 N2 ]. y
你的观点和言论值得考虑,但是,你的态度有不雅之疑
作者: yaozhixion    时间: 2014-5-13 00:03
姚恭是抗淸而遭淸兵杀害的,姚恭没有降凊.7 @5 o8 M1 v$ S. ?) u
# D% g3 c( j1 J; J+ X) [$ b1 a+ z9 [5 f+ b" c

- h- u0 H# G9 K+ P0 g本文来自:中华姚网(http://www.yaogens.cn/)原文地址: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amp;page=2#lastpost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