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追忆父亲绍松公 [打印本页]

作者: 邵阳老知青    时间: 2016-8-28 06:54
标题: 追忆父亲绍松公
绍松
姚珍淮
先父姚绍松于1914年3月29日出生于邵阳市渡头桥乡召伯村一个殷实的农村家庭,兄弟排行第三,故当地百姓称他为“三相公”。父亲本名姚家铏,又名姚家宁,因与其堂兄姚家宜名字读音相近,我爷爷便让父亲改名姚绍松。
父亲少年时代秉性贪玩,我爷爷把他从乡下送至邵阳市读书,因过于贪玩尔后又把他送至住在湖北省武昌“巡道里”宝庆会馆的九爷爷处就读小学。
爷爷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学会独立生活,父亲不辜负爷爷的教导,在武昌巡道里(宝庆会馆)学校自强自立,努力学习。
1926年,恰逢正义之师北伐军讨伐北洋军阀,北伐军把北洋军阀吴佩孚的部下刘玉春、陈家谟带领的一万多残兵围在武昌城内,城内有居民二三十万余人一同被困,父亲也被困在其中。40多天后,全城粮食罄尽,连麻雀、老鼠都被作为食物被吃光,当时刘玉春主张抵抗到底,誓与武昌城共存亡,至累及无辜百姓,饿殍遍野,情形十分悲惨,幸亏北阀军终于破城,百姓才可能出城觅食,开城门时饥饿的人们蜂涌而出,因过度拥挤踏死好多人,父亲被大人们夹在中间,才得以安然出城。出城后到一家米粉店里大吃特吃,想把前几天没吃的全吃回来,险些被米粉撑死,那天还确有人被食物撑死的。父亲目睹旧中国之民弊,发誓奋发读书,报效国家之心由此而生。
父亲从武昌小学毕业便回到长沙,先后在大麓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毕业。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学,素以名师云集,校风朴实,人才辈出而著称。父亲在校学习时,因幼年爱拨弄算盘,成算在心,所以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4年父亲到北平报考清华大学,考英文时,一名外籍老师在讲台上叽里呱啦的读了一篇文章,让台下考生依意而写,听不懂的只能交白卷;父亲因英文听力测试不过关而名落孙山。无奈,这一年父亲只得在北平先选一学校补习英文,准备明年再考。当时北平有两家规模较大的私立学校,一是弘达,一是志成,两家为互相竞争生源,都力争聘请有名的教师。弘达中学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其原址为清朝郑王府花园;1922年秋创建,校长是东北籍吴宝谦先生。1932年秋,值北平弘达中学十周年纪念,吴校长通过张学良向军政首脑请赐墨宝,蒋介石特为专刊题词:“十季教训”;使弘达名声大振,如日中天。该校许多教师是知名当世的,如数学教师马文宅,英文教师是和林纾(琴南)共同翻译的英国留学生陈嘉林先生,国文教师是著名作家蹇先艾先生,体育教师是全国运动会比赛中的三铁冠军刘仁秀先生,篮球教师刘冠军先生是球场名将。几位数学教师和物理老师、生物老师也是颇有名气的。此外,弘达中学还设有各专科补习班,是专为没考上大学的高中学毕业生而设的。父亲慕名英文教师陈嘉林先生,便选择了弘达中学;经过一期补习,英文水平提高很快,一般听读写已不成问题,只是离清华考期尚早。父亲说自己是命该进中央军需学校,正如古云: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时逢中央(南京)军需学校正在北平招生,闲来无事,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报考,并不在乎是否被录取,还是一心志愿考清华大学。孰料,一个不常来往的同学在北平偶然看到中央(南京)军需学校第八期发榜,发现有我父亲姚绍松的名字,急忙找到父亲的住处告之榜上有名。父亲听到被录取的消息,并没有感到兴奋反而犹豫了,到底去报到还是不去,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征求堂伯姚家积(时为中国大学研究院元史研究员)的意见,其力主去军需学校,这才从北平匆匆赶往南京。
1935年1月父亲来到南京胪政牌楼军需学校报到。同月26日入校成为入伍生,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代训。入伍生受训期间,接受制式教练、射击打靶外,还要学器械体操、徒手体操、国术。除这些操场野外动作外,还要在课堂上学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阵中要务令、着装法、陆军礼节、陆军惩罚条例、内务规则等。
入伍生在操场上摸爬滚打,训练强度大。这对于养尊处优惯了的父亲来说,军校生活难以忍耐,于是父亲对学习、训练表现懈怠、懒散,对教官的严格要求产生抵触情绪。爷爷得知这一情况,立马从湖南省邵东县赶到南京教导我父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又加之在教官的循循善诱下,父亲明白了想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改变心态,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六个月入伍期满,父亲考试合格,並取得中央军校颁发的入伍生及格证书,回到军需学校成为正式学生。父亲在军需学校每天要学习6至7个小时,虽然是三年毕业,实际上比四年的大学授课时间还多。学科分以下学类:军事学、经理学、会计学、财政经济学、法政学。补助学科:公文程式、珠算、建筑学、统计学、大代数、有机化学、外语(英、日、法、德文自选一种)、军政卫生学、运输学(铁道、公路、船舶运输)。
1937年8月15日,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並在校加入国民党;10月分发南京汤山候家墉步兵学校任少尉军需,担负基层军需工作。此时全面抗战兴起,为持久抗日计,南京各军事单位奉令迁移。父亲随步兵学校西迁湘潭,迨到武汉会战开始,湘潭已感威胁,步兵学校又迁赴广西全县咸水镇。由于学校偏处东南,后方保送学员不便,军训部又命将学校迁赴柳州的洛埠。再迁贵州的遵义。迁移途中,一次在火车站,父亲正在指挥一帮士兵和搬运工人装卸军需物资,突然,火车上的汽笛鸣叫,轰——日本飞机空袭来了!听到空袭警报,士兵和搬运工人赶紧往防空洞跑去,父亲也想离开,他何尝不知逃命要紧,但抗战时期军需物资极其匮乏,这一车物资与多少国军兄弟的生存息息相关,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啊!当父亲紧张的思考着如何保护好这车物资时,这时火车站站长见我父亲留在原地没有离开,便把那些到防空同躲避的士兵和帮运工人喊了回来继续搬运物资,物资保全了。结果躲避在防空洞的人们全被日军的飞机炸死了,跑回来的士兵反而幸免于难。时隔好多年,父亲每当听到汽笛轰鸣声就会想到那些遇难的人们,仿佛又一次触碰到擦肩而过的滚烫的弹片,心就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父亲在步校考绩优良,升阶较快,1938年4月升中尉军需,1939年7月升上尉军需。1940年父亲在桂林奉令调升军政部会计处第二会计分处任少校科员,1941年在长沙军政部第四会计分处任中校会计科员,军政部军需署第三被服工厂任中校会计科长,1942年任总务科长。
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抗战期间,部队的军服由地方商人承包制作,生产商制作的军服都由父亲验收合格才能付钱。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非法谋取暴利,对父亲百般奉承巴结,投其所好,但父亲不为所动,秉公办理,对军服质量要求一丝不苟。曾有一次,生产商打听到父亲到衡阳出公差,为了贿赂父亲,特在酒店设宴为父亲接风洗尘,父亲得知后,不管生产商的一再恳求,不愿出席宴会,生产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十分恭敬的把父亲请到一旁,小心谨慎的拿出一个大红包塞给父亲,父亲断然拒绝拂袖而去,使生产商的企图无法得逞。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得到了上级的好评和嘉奖,因此平步青云,年近三十便当上了被服厂总务科科长。
父亲是一个憨厚务实讲义气的人,他有一个朋友刘农畯,系国军伞兵三团团长,此人与我父亲深交甚密,父亲风闻他和共产党有联系,觉得他对党国不忠,辜负蒋委员长的栽培,但父亲出于对朋友的义气,以“人各有志”予以谅解而没有向上级告发,刘农畯起义投诚后,蒋介石听此消息气的不得了。(刘农畯后任湖南省体委主席,文革时大受冲击,于1971年病故)
1945年初,父亲调陆军100军军需处任上校副处长兼会计科长,部队驻家乡邵阳。正值日寇侵犯湘西,父亲在家乡参加了雪峰山会战,担负后勤工作,此役日寇折戟沉沙遭到惨败,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败亡。日寇败退后,父亲目睹家乡父老饱受日本强盗侵略之苦,毅然决定为家里的租户们免收三年租谷,便于乡亲们劫后休养生息,乡亲们对父亲非常感激。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后方勤务部和军政部的军需、兵工、军医三个署合并,成立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简称为联勤总部。同时,还成立了联合勤务学校。1946年父亲在南京任联勤经理学校上校教官,直至1949年联勤学校奉令播迁台湾,途经福建驻漳州时,父亲请假回家乡想把田产卖掉换成细软,但我爷爷不肯卖,二人为此争执数日,因而误时,导致我父亲莫能及时归队,真是失一足,千古恨。
1949年后,父亲踌躇满志,意欲为建设新中国施展抱负和才能,然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使父亲不能如愿以偿。文革期间,父亲在城里受到冲击戴高帽子游街,其泰然处之,并诙谐的说,共产党内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都受到冲击,我一个国军上校受这些为委屈,根本算不了什么。1949年前因我父亲在国军中服务,老家有一些穷苦人家托爷爷要我父亲帮他们在国军中谋个差事,既可避免兵役之苦,还可以不用上前线打战,父亲曾经介绍了两个出去,后来这两人投诚到共产党的部队,解放后都谋的份好工作,文革中这两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有工作组成员3人气势汹汹的找到父亲了解这两个人情况,企图迫使父亲按他们的要求讲一些不利于这两个人的话,但父亲不怕威胁,不愿说冤枉他人的话,才使二人免于浩劫。后来父亲被下放回老家务农,因解放前人缘好,在老家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屈辱,乡亲们对父亲很好,在生活中关照父亲,有乡亲主动免费为父亲剃头,在当时粮食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公社武装部部长姚家渡还为父亲送来了5斤粮票,帮助父亲度过粮荒少受饥饿之苦。
文革后,中央拨乱反正,1978年父亲终于被摘了反革命分子帽子,感到扬眉吐气了,但此时父亲已是“烈士暮年”又一介草民,纵然是“壮心不已”,也难一展平生之愿。父亲摘帽后还没过几年安稳日子,不幸患了直肠癌,发现已是晚期。直至生命最后,父亲不忘告诫我们要诚实做人,老实做事。怎奈天意难违,敬爱的父亲于1981年正月24日永远的离开我们,享年67岁。左邻右舍都非常敬佩父亲的人品,出殡当天,街邻们自发在街道两旁燃放炮竹为父亲送行,以示对父亲沉痛吊念。
回想父亲在非常时期短暂的一生,有一颗为国效力,为民服务的心,却因为历史原因不能实现,这是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湖南邵阳:姚珍淮
电话:0739-5260738
3 g" D+ S; O- J. ~6 u) l
) A; q7 K; D3 K: K9 `
Power by YOZOSOFT
$ p- U0 r- f, y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6-8-29 13:30
看了此文,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珍淮老毎天都在湖南群邵阳群第一位签到.5 t& ?, p5 t4 T  @$ v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6-8-29 16:06
墨写的谎言终究不能改变血写的历史。国民党军队抗战功绩终究还是要予以客观评价,抗战胜利七十年纪念日,抗日老兵所以得以被请上天安门城楼,“文革”期间,谁敢作此妄想?
6 m8 [3 I. ~( ]' O) L' J3 r7 }珍淮宗亲的文字洗练简洁,朴质而不乏生动。爱读这样的文章。
: j8 c1 r3 B6 X: k# [2 g9 n& G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6-8-29 21:47
好作品,学习了!赞一个!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8-30 14:08
湖南邵阳姚珍淮,网名卲阳老知青,电话:0739-5260738。
& f7 q4 Z8 T: ^/ j' a4 B3 ]% [4 [8 p4 t9 ^! P
有个儿子能这样熟悉父亲的人生经历,并多处发文怀念,赞👍。) ~7 {# o( ~( B5 \, {; U
) J$ p+ I7 a/ j9 J7 I5 E
问君是卲阳哪支姚?
; q: m  z* h( x
0 B9 B4 G4 z0 S" N" 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8-30 14:12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6-8-29 13:30+ x6 b. l" m  o8 E1 p4 ~0 c
看了此文,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珍淮老毎天都在湖南群邵阳群第一位签到.

3 z5 r* |  f' L; E' s- U1 F: w7 R湖南邵阳:姚珍淮) T" J* }4 }0 c
电话:0739-5260738/ p; v+ W9 q! {# q5 T3 n
- d1 s$ V# \" b; D
他是卲阳哪支姚?
0 n1 f) N" h2 J% w1 `2 N) }+ t8 {) x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6-8-31 14:34
pszyyao 发表于 2016-8-30 14:12
% D: T$ s/ V4 r% ~" w& H- ^: Y, f湖南邵阳:姚珍淮0 T+ Y3 r  D: a- ]9 [! c
电话:0739-5260738
: Q% [9 m3 I! G8 w( P9 R
您问邵阳良成宗亲13975998883就知道了,因为邵阳市有多支姚姓,人数约二十耒万,不是武冈这一大支的.! p2 _) [' x, x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8-31 15:46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6-8-31 14:34
. p6 n1 b8 u. m( I' g, c* I4 Q您问邵阳良成宗亲13975998883就知道了,因为邵阳市有多支姚姓,人数约二十耒万,不是武冈这一大支的.

& w1 f; t$ S1 @+ [2 _( e& U; S' S谢谢你的回夏' E& `1 P+ B0 C# L9 d3 C6 ^
& A/ ?. F, `0 t" X! H9 G
邵阳良成宗亲,13975998883。邵阳市有多支姚姓,人数约二十来万。
, n* l7 j  p7 p' b9 j邵阳姚珍淮不是武冈这一大支的" U! J: q0 ?5 B0 S1 [. g1 l

' i( G9 f( h% K8 y% ?& C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6-8-31 21:45
pszyyao 发表于 2016-8-31 15:46& |' _- F) L6 ~' R
谢谢你的回夏
% @, Z! x! f6 ^. _9 S/ k& Q8 g' z+ Q& G" @  s4 v8 A/ y
邵阳良成宗亲,13975998883。邵阳市有多支姚姓,人数约二十来万。

/ P, q; B8 \. E对,不是武冈一支的,也可能不是良成宗亲一支的.
, b/ q0 C7 o6 b5 W1 V' D: b" |
作者: 邵阳老知青    时间: 2016-9-3 05:28
我是德公那一支,小时听我爷爷说我们是从浙江桐庐迁徙来湖南邵阳的,现我知道的我们有三房【家与堂;   食旧堂 ;   向家渡】。我把这三房的谱修好了,交给我市有威望的宗亲姚良成了。
1 T. B' z- _% J: G$ n) u* v9 R9 k  我孤陋寡闻,有许多事不懂,望指情者指正。
作者: 邵阳老知青    时间: 2016-9-3 05:37
我们是湖南邵阳渡头桥德公那一支的,小时候听我爷爷说我们是从浙江桐庐迁徙来湖南邵阳的,现我们有三房人【家与堂;   食旧堂;   向家渡】,我近来把这三房的房谱业已修好,且交了一本把我市有威望的宗亲姚良成了。
! l/ X  ]4 x8 T* Q4 _    我孤陋寡闻,有许多事情不懂 望知情者指教。
作者: 邵阳老知青    时间: 2016-9-3 06:18
宗亲们好。
; M8 q/ U7 E0 {) T; C+ X- N   我是湖南邵阳渡头桥德公那一房的。我小时后听我爷爷说我们这一族是从浙江桐庐迁徙来湖南的。
) _. }# R( x% Y现我所知我们有三房人【家与堂;  食旧堂;  向家渡】我近来把这三房的谱修了,且交给我是有威望的宗亲姚良成了。; [7 d  T! O8 Q6 g: R. [9 ~  {
   我孤陋寡闻,有许多事情不太懂,望宗亲们指教,谢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9-3 19:11
邵阳老知青 发表于 2016-9-3 06:180 ^" p6 k6 ?7 Y9 X
宗亲们好。) U6 _. G7 b1 L9 k3 t7 |
   我是湖南邵阳渡头桥德公那一房的。我小时后听我爷爷说我们这一族是从浙江桐庐迁徙来湖南的 ...
2 S4 m1 N; @/ \0 @/ _& ]  M9 W6 w
     可以简介你们的三房人(家与堂;   食旧堂;   向家渡)的房谱吗?你们应是姚巌(岩)公派。
: h; A4 h$ ]" j- t4 ^" J     姚良成是你的同宗吗?或他是邵阳哪支姚?7 m1 z1 o1 y6 ?" g; q9 p4 c

作者: 姚赛    时间: 2016-9-27 04:30
你好,我们是
2 [. E. ]  \) M; `* t: c) G姚巌(岩)后裔。谢谢你的关注。* F% ?1 |& S2 N9 W9 F7 z+ S

作者: 姚赛    时间: 2016-9-27 04:33
我们是德公后裔,姚良成宗亲是通公后裔。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6-9-27 05:34
是好父亲,就值得家人思念!是好宗亲,就值得宗亲怀念!
! D9 V9 y% y9 q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