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祝福天国的成麟老先生一切安好 [打印本页]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7-5-20 09:24
标题: 祝福天国的成麟老先生一切安好
本帖最后由 辉县姚勇 于 2017-5-20 09:27 编辑 1 R P! q0 A# p2 F/ z3 U {, P# N
& r, t7 p1 h& j0 O4 }' T 清明节前夕,我联系辉县西关宗亲参加祭祖活动,意外地听到了成麟老先生病故的消息。尽管知道老先生这两年身体不好,但听到噩耗,我还是深感意外和突然。
最初知道老先生是1992年。当时老先生在《辉县市报》上发表了《元中书左丞姚枢》的文章,六期连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介绍先祖的文章,开始对枢公有了系统的了解。也就是从那时起,逐渐对家族文化产生了兴趣。
我打听到老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多年研究姚氏历史文化,长年奔走于对枢公祠堂及墓地的保护。我多次萌生了登门拜访的念头,又恐研究学问的人难以接近,不便打扰。
2013年6月,义宽、文书二位宗亲受学谋会长和建中总版主的委托,到辉县考察枢公墓地的情况,我陪同他们专程拜访了老先生,才感受到了老先生的热情好客、博学多才,以及对姚姓文化研究的执着,真的有些相见恨晚之意。此后,我便成了老先生家里的常客。
老先生出身于辉县西关大户人家,父亲姚光前是民国西关家谱的主修。1938年春节,光前公听说日本鬼子打到了安阳,就组织族人对枢公墓地神道两侧的石兽仪仗进行掩埋。解放后,光前公被划定为地主成分,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然后又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政治运动,光前公每次都是批斗的对象,他保存的枢公画像、家谱等资料,都被当成“四旧”付之一炬。文革期间,老先生全家以“四类分子”的身份被勒令离开县城,下放到农村,光前公至死也没有敢说出石兽的掩埋位置。
受家庭的影响,成麟老先生自幼就对家族文化情有独钟,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他只能将这份情愫埋藏心中。
1984年,成麟老先生执教的辉县市北云门镇抽调老先生参加《北云门志》的编写工作。在采访收集素材时,老先生惊喜地发现,北云门就是当年枢公隐居辉县时耕种、居住的地方,姜姚固、南姚固等村就是因此而得名。从此,老先生走上了枢公文化研究的漫漫之路。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他利用节假日,自带干粮,骑着自行车奔走在辉县及周边的村镇。自费到郑州、洛阳、许昌等地。路途远的,就给当地的史志办、图书馆等有关部门写信求助。几十年来,他先后从上海、江苏、湖北、山东、辽宁、云南等省市有关部门收集了关于枢公家族的大量史料,通过整理编写,在《辉县市报》连载刊登了《元中书左丞姚枢》。
1988年,老先生退休回到了西关。此时,辉县市为了打通西环路,修建于明代、其后多次重修的枢公祠堂已经被拆除。老先生多次到市政府、城建局、文物局等部门交涉反映,提出异地重建,但遭到的都是冷漠、推诿,甚至白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先生在枢公墓附近的小官庄发现了枢公的墓表,被村民放在家门口当凳子。老先生索要无果,就立即报告了文物局。但是,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墓表很快就没有了踪影。
以后每谈到这些话题,老先生总是满脸的悲愤和诸多的无奈。
退休以后的老先生,谢绝了他人的高薪聘请,潜心研究枢公文化,准备利用手头的资料,创作一部关于枢公的长篇小说。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这个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西关家谱在文革期间被烧毁,几十年没有家谱,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字辈,起名五花八门,长幼无序。老先生四处查找资料,逐户调查登记,不顾个别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西关姚氏家谱的撰修。
2007年,76岁的老先生参加了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当选为理事。
在与老先生的交往中,老先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也对我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他经常对我说:“有你们年轻人参与家族文化的研究,我就放心了。”
后来他身体不好,就把几十年收集整理的枢公资料全部交给了我。望着厚厚一沓誊写的工工整整的资料,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些资料现在在互联网上随时都可以查到,但却是老先生一条一条收集来的,凝聚了老先生一辈子的心血。
每次参加或组织宗亲活动,我都要登门征求老先生的意见,他对此也非常重视,总是很认真地听我说完,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那种颐指气使、居高临下的姿态。
2015年清明节,老先生参加了姚屯宗亲在枢公墓地举行的祭祖活动,表示非常满意。同时提出,以后要扩大活动规模,争取全国枢公后裔及辉县宗亲参加,可以邀请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加强宣传力度。
2016年清明节前夕,我去向老先生汇报纪念枢公诞辰815周年活动筹备情况。此时老先生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坐在轮椅上。听完我的汇报,他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谢谢你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老了,以后这些事情就拜托你了”。
本来我准备向省研究会建议授予老先生终身成就奖的,因为单位及家里的琐事缠身,始终没有抽出时间再去探望老先生,再去采访老先生的事迹,去年的那次见面竟然是我与老先生的诀别,留在我心里的只能是深深的遗憾。
默默祝福老先生一切安好,天堂里没有病痛。
——2017年5月18日夜草
2013年6月,我陪同义宽宗亲(右)拜访老先生时合影留念
! |6 Z3 b& ? h$ j+ Z- o: P1 B( s4 C$ N
作者: 天南海北姚润祥 时间: 2017-5-20 13:34
甚是感人,我们姚族有姚勇,义宽等年轻有为知识渊博又长期热心于姚氏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一大批宗亲,实乃我姚氏之希望,润祥诚恳请求二位宗亲今后多多赐教!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5-20 18:01
沉痛悼念河南省辉县西关姚成麟先生!) [+ H8 o$ v. H' _+ @- {
/ q8 a# d) k1 t' g
姚成麟,《元中书左丞姚枢》,《辉县市报》,1992年,六期连载。! A5 J! z4 J8 U8 j
7 u' F- n. |4 y. ^ 姚光前(姚成麟之父)主修 民国年间辉县西关姚氏家谱
# O! s" y# Q$ U( a$ w" m" A
% W1 E/ l: z2 j$ M& h6 g 姚成麟于1984年,老先生执教的辉县市北云门镇抽调老先生参加《北云门志》的编写工作。辉县市北云门镇
5 i5 y1 s! H6 d" m7 X# \) A4 ?, V ! W3 B6 p( @3 S* L* y" {
姚成麟惊喜地发现,北云门就是当年枢公隐居辉县时耕种、居住的地方,姜姚固、南姚固等村就是因此而得名。
4 u8 b4 R! p, L" i- s2 N# S8 ^# R" \ 0 _& p4 _7 D* q
姚成麟1988年退休回到了西关。此时,辉县市为了打通西环路,修建于明代、其后多次重修的枢公祠堂已经被拆除。老先生多次到市政府、城建局、文物局等部门交涉反映,提出异地重建,但遭到的都是冷漠、推诿,甚至白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先生在枢公墓附近的小官庄发现了枢公的墓表,被村民放在家门口当凳子。老先生索要无果,就立即报告了文物局。但是,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墓表很快就没有了踪影。以后每谈到这些话题,老先生总是满脸的悲愤和诸多的无奈。
3 b# A* m* b- }' R) { 退休以后的老先生,谢绝了他人的高薪聘请,潜心研究枢公文化,准备利用手头的资料,创作一部关于枢公的长篇小说。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这个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西关家谱在文革期间被烧毁,几十年没有家谱,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字辈,起名五花八门,长幼无序。姚成麟老先生四处查找资料,逐户调查登记,不顾个别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西关姚氏家谱的撰修。
2007年,76岁的老先生参加了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当选为理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5-20 18:05
你有姚光前和姚成麟父子主修的2版本辉县西关姚氏家谱(民国年版,1988年版)?# f C& j: s$ } Y( l6 m
可以简介2版本辉县西关姚氏家谱(民国年版,1988年版)?
! H, T3 P; y0 D1 A$ m7 D" q& T7 B 可以简介辉县西关姚氏?* P9 b$ }# y3 j$ L: ^' z" A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7-5-21 17:05
钟尧教授,西关姚氏也是枢公后裔。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老谱遗失,目前和姚屯家族无法衔接。光前公主修家谱毁于文革,成麟老先生撰修之谱我这里有。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7-5-21 17:07
哪天有时间,我可以上传西关家谱照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5-21 19:23
: B6 H' ? e4 P$ w8 W; y+ {! i. O0 I
谢谢你。一个辉县姚枢公裔姚氏有二、三部族谱。
; w" i! q$ h4 ?1 n3 W4 m4 e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5-22 07:05
祝福天国成麟宗亲安好!开心快乐!
& C; H3 n1 z) @8 ?7 i/ Y* b$ b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7-6-22 12:57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7-6-22 12:59
成麟老天国安好!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