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19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代姚舜牧的《药言》(亦名《姚氏家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72 天

连续签到: 28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6 21:27: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G/ B( [( S8 c0 K+ W1 k6 r/ h
药言(词语)解释:含有规劝意味的言辞。) l9 a9 n  D& t: j
书证:《旧唐书·儒学传下》:“自非情思审谕,义均弼谐,岂能进此药言,形于简墨。”* m- k' @, J: ?$ Y7 X+ ]
《药言》《药言》,【明】姚舜牧著的家训,名曰《药言》,亦名《姚氏家训》。" q# |5 l& R( }, v: f1 [; T
姚舜牧,【明】(公元1543年至1622年以后)字虞佐,乌程人。著有《乐陶吟草》三卷及《五经四书疑问》、《孝经疑问》等,《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K* r" [. H: \1 U- d6 _& {  |

" ]4 u2 J/ u1 Q  e
" ?5 P9 E2 X  a
《药言》全文及释义:1 X- w  E9 r& Y' y/ t2 {: C) D


0 X/ _2 H3 C7 F. x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圣贤开口便说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孩提知爱,稍长知敬。奈何自失其初,不耻于人类也?

【释义】- Y. M& u+ q8 E* W1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是八个支柱,有了它们才能撑起人生的天地,有了它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圣贤开口便教导人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没有资格做人了。人在孩提时就懂得友爱,稍长大些懂得尊敬,为什么成年后却失去了原有的美德,遭到世人的唾弃呢?

《戴记》载小孝、中孝、大孝,《孝敬》载孝之始、孝之中,孝之终,统是教人做人,无忝尔所生。一孝立,完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

【释义】
# O( \9 b2 F6 u9 W4 b《大戴礼记》所据记载的小孝、中孝、大孝,《孝敬》所记载的孝的开始、孝的延续、孝的归宿,都是教导人如何做人,不使父母受到委屈。只要孝道这样的道德标准树立起来,其他各种善行就会随之做到,这样的人才是孝顺的儿子,才是完美的人。

贤不肖皆吾子,为父母者切不可毫发偏爱,偏爱日久,兄弟间不觉怨愤之积,往往一待亲殴而争讼因之。创业思垂永久,全要此处见得明,不贻后日之祸可也。今人但为子孙做牛马计,后人竟不念父母天高地厚之恩。诚一衣一食无不念及言及,尔曹数数闻之,必能自立自守,长久之计,不过如是矣!

【释义】& F* G2 d% s# F  N- y) d3 \9 _
不论孩子贤良还是不肖,做父母的都不能有丝毫的偏心。假如厚此薄彼时间长了,兄弟之间的怨恨之情就会越积越深,往往等到父母离世,就开始发生纠纷,甚至诉讼公堂。所创的家业要想永久,就得在这个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不千万不能给以后留下祸根啊。现在的人们只知道为子孙辛苦操劳,可后辈们根本不感激父母的大恩大德。如果通过日常穿衣吃饭等点滴小事经常数说父母的艰辛,儿孙们听的多了,一定能够发奋自立,谨慎守业。保持家业长久不败的关键其实就在这里。

《斯干》之诗,说到“鸟革翚飞”“弄璋弄瓦”,盛矣!然开首却云“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未有不相好而相犹,能守其基业,克开其子孙者。

【释义】3 `6 ?* b- L$ B1 l
《诗经·斯干》中讲到,贵族修建的宫室,房顶像鸟儿高飞,屋檐像野鸭展翅,生下儿子就给他玩璋玉,生下女儿就让她玩纺锤。这种景象真是兴盛啊!但是在诗的开篇却讲:“兄弟之间要相敬和睦,不要互相欺骗。”可见,从来就没有不友爱而互相欺骗的,能保守祖宗基业,能培养出贤良的子孙。

兄弟间偶有不相惬这处, 即宜明白说破,随时消释,无伤亲爱。看大舜对待傲象,未尝不怨不怒也,只是个不藏不宿,所以为圣人。今人假借怡怡之名,而中怀仇隙,至有阴妒仇结而不可解,吾不知其何心也。兄弟虽当亲殁时,宜常若亲在时,凡一切交接礼仪、门户差役及他有急难,皆当出身力为之,不可彼此推诿。

【释义】( a; N0 A4 k7 ^" i8 p3 r# a
兄弟之间偶然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就应该及时把话说明,当时就化解矛盾,不要伤了和气。看那大舜对待傲慢的兄弟象,未必就没有怨恨,可是他能做到不记仇,所以成为圣人。现在的人们表面上显得兄弟和睦,而心中却彼此怨恨,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死对头,我不知道这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兄弟之间,及时在父母去世后,也应当像父母在世时一样亲密无间,一切来往礼仪、乡里摊派之事,或者对方遇到急难之事,都应当挺身而出,全力去做,不能相互推诿。

尝谓结发糟糠万万不宜乖弃。或不幸先完后娶,尤宜思渠苦于昔,不得享于今,厚加照抚其所生,是为正理。今或有偏爱后妻后妾,并弃前子不爱者,岂前所生者出于人所构哉!可发一笑。

【释义】
' A# B7 B) Z+ ]% V3 B9 I7 s/ m我曾经说过,结发的妻子前往不能离弃。有的人不幸死了前妻,又娶了后妻,尤其要想到前妻过去吃尽苦头,现在却不能享受,所以要好好抚养照管其所遗下的子女,这才是正理。现在有的人偏爱后妻后妾,因而不喜爱前妻所生的子女,难道这些子女都是别人的骨血吗?说来真是好笑。
# [, e0 d5 ?* j% L% D0 u

蒙养无他法,但日教其孝悌,教之谨信,教之泛爱众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文学。不疾不徐,不使一时放过,一念走作,保完真纯,俾无损坏,则圣功在是矣。是谓之蒙以养正。

【释义】
8 U3 r. x6 u9 I* G% J0 h- D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每天教他孝敬父母、和睦兄弟,教他谨慎诚信,教他广泛爱怜众生,亲近仁义,如果还有闲暇就他学习诗文。就这样,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太缓慢,不让他的念头发生一点偏差,努力使他保持纯真的天性,不受丝毫损害,那么就真算是建立了莫大的功勋。这就是启蒙养正的真正含义。
5 t5 Y) r3 M9 ?$ ?1 O8 G$ T: Y" T

古重蒙养,谓圣功在此也。后世则易骄养矣。骄养起于一念之姑息。爱不知劳,其究为傲为妄,为下游不肖,至内戕本根,外召祸乱,可畏哉,可畏哉!蒙养不在男也,女亦须从幼教之,可令归正。女人最污是失身,最恶是多言,长舌历阶,冶客诲淫,自古记之。故一教其缄默,勿妄言是非;一教其俭素,无修饰容仪。针纺绩外,宜教他烹调饮食,为他日中馈计。《诗》曰:“无非无仪,惟饮食是计。”此九字可尽大家姆训。

【释义】' Q/ a* c: S" r) U2 c! m2 u( h
古人重视启蒙养正,认为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就在于此。可到了后世,人们却常常娇生惯养。娇生惯养都欧式由于内心的姑息迁就。可是只知道疼爱子女却不让他们受些劳苦,终究会使其养成骄傲、狂妄的毛病,从而堕落为品质低劣的人,甚至由于乃在本职的败坏而造成祸害,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启蒙养正不光应该对男孩,女孩子也应该从幼年抓起,这样才能使其品行端正。女人最大的污点是市区贞操,最大的缺点是多嘴多舌,长舌招致灾祸,仪容妖冶导致淫乱,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忌讳。所以一方面要教诲她沉静少言,不要说三道四,找惹是非;另一方面要教育她衣着朴素,不要过分打扮。除了教她做针线活、纺线织布外,还应该教她烹饪做饭,为以后操持家务做好准备。《诗经·小雅·斯干》说:“不要抗命不尊,不要自作主张,只想着张罗酒浆和饭食。”这几句话可以说囊括了大家族教育女儿的全部内容。
* O3 i- U0 I1 [3 J/ {

凡议婚姻,当择其婿及妇之性行及家法如何,不可徒慕一时之富贵。盖媚妇性行良善,后来自有无限好处,不然,虽富与贵无益也。

【释义】2 Z  z6 ^8 [! J% S* {: ^) B) d
在处理婚姻大事时,应当看男方、女方的性情和品行以及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怎么样,不能只贪图一时的富贵。大概夫妇双方如果都是性情和善、品行端方的人,那么以后必定会和睦幸福,否则的话,尽管富有钱财、地位显贵,也没有什么好处。

《麟趾》之诗首章云:“振振公子”,次章云:“振振公孙”,三章云:“振振公族”。由子而孙,而族,皆振振焉,是为一家之祥。语曰:子孙贤,族将大。凡我族人其勉之。

【释义】! |7 }- |& F1 M2 {$ W, G6 q8 U  g- k
《诗经·麟趾》第一章说:“诚实的儿子”,第二章说:“诚实的孙子”;第三章说:“诚实的族人”。从儿子到孙子、族人都忠厚诚实,这可真是这家人的福气。常言道:子孙贤能,家族就爱你工会兴盛。凡是我们的同族人都应当以此自勉。

十一

人须各务一职业,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此外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终身可免于祸患。惟游手放闲,便要走到非僻处所去,自罹于法网,大是可畏。劝我后人毋为游手,毋交游手,毋收养游手之徒。

【释义】7 z8 S0 o$ ~4 i
每个人都应当确定一种固定的职业,最高雅的当然是读书做官,最实在可靠的是务农,此外是做工或经商,都可以创立家业,可以世人心安,终生可以避免遭受祸患。但是如果游手好闲的话,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触犯刑律,招来祸端,非常可怕。劝告我的子孙后代不要游手好闲,不要与游手好闲的人交往,也不要收养周济游手好闲的人。

十二

凡居家不可无亲友之辅,然正人君子多落落难合,而侧媚小人多倒在人怀,易相亲狎。识见未定者遇此辈,即倾心腹任之,略无尔我。而不知其探取者悉得也,其所追求者无厌也。稍有不惬,即将汝隐私私攻发于他人矣。名节身家,丧坏不小,孰若亲正人之为有裨哉?然亲正远奸,大要在敬之一字,敬则正人君子谓尊己而乐与,彼小人则望望而去耳。不恶而严,舍此更无他法。

【释义】
& ^, k( `& r7 k* i居家度日不可能没有亲友的帮助,然而亲友中的正人君子多半耿直而难以接近,而那些惯于阿谀逢迎的人最善于投其所好,所以容易与他人相处得亲密无间。缺乏主见的遇到这类人,马上对其推心置腹,深信不疑,成为莫逆之交,殊不知这些人想要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要全部得到,而其贪欲又没有满足的时候。稍微不能使其满意,他们便会将你的隐私到处向外人宣扬,使你的名声和人格受到很大伤害,哪里比得上亲近正人君子那么有益呢?不过亲近正人君子、远离阴险小人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做到恭敬,那么正人君子便认为你能礼贤下士,于是就愿意与你亲近;而那些小人则因为无机可乘而悻悻离去。不必伤害他人就能显出威严,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 [4 q" J( l6 s' m3 }2 A- L

十三

亲友有贤且达者,不可不厚加结纳。然交接贵协于理,若从未相知识者,不可妄援交结,徒自招卑诌之辱。且与其费数金结一贵显之人,不为所礼,孰若将此以周贫急,使彼可永旦夕,而感怀于无穷也。

【释义】
, ^, {# S1 b2 q9 V+ v亲友中有贤能且地位显赫的人,不可不与之密切关系,可是在交往中一定要合乎礼节。如果是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不可轻易与其结交,以免低三下四,白白招来羞辱。而且与其花费大量金钱结交一个显贵而又得不到礼遇,还不如用来周济贫穷或有急用的人家,使他们得到一时的安慰,他们会永远感激。

十四

睦族之次即在睦邻,邻与我相比日久,最宜亲好。假令以意气相凌压,即彼一时隐忍,能无忿怒之心乎?而久之缓急无望其相助,且更有仇结而不解者。

【释义】
0 H* F: g" x9 J6 M# U6 d与族人和睦相处之外就是与邻居友好相处,邻居与我家隔墙而居,最应当相互亲近,彼此和好。假如凭着一时的意气用事而对其欺凌压制,他即使当时忍气吞声,难道心里就不怀恨吗?时间久了万一有个急事也无法得到帮助,甚至还有可能结下深仇,不可化解。

十五

吾子孙但务耕读本业,且莫服役于衙门;但就实地生理,切莫奔利于江湖。衙门有刑法,江湖有风波,可畏哉!虽然,仕宦而舞文而行险,尤有甚于此者。

【释义】
6 Y. l* I, A6 X" H我家子孙后代只要做好耕田读书的本业,千万不要在官府衙门当差;只要在当地老老实实过日子,千万不要奔走江湖逐利。衙门有刑法,江湖有风波,非常可怕啊!既便如此,但如果混迹于官场,想凭借腹中的一点学问就铤而走险的话,所带来的灾害还要可怕得多。

十六

世称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谓其行己唯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俭约,而交游一本乎道义。凡声色货利、非礼之干,稍有玷于家声者,戒勿趋之;凡孝友廉节,当为之事,大有关于家声者,竞则从之。而长幼尊卑聚会时,又互相规诲,各求无忝于贤者之后,是为真清白耳。

【释义】
7 T4 {/ A/ p, B& _* s1 T% U世人所说的清白之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承担这一名声的,必须行事朴实无华,教育约束家人崇尚简朴节约,与他人交往完全合乎道义。反是歌舞美色,不义之财,不合礼法的行为,总之凡是稍微有损于家族名声的事,都坚决不去做;凡是孝敬父母,友爱兄长,清廉守节的事情,对家族的名声有好处,则抢着去做。全家老少在一起聚会时,又能做到相互规诫教导,各人都想着无愧于贤者后代的声名,这才是真正的清白之家。

十七

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荣盛哉?一团茅草之诗,三咏煞有深味。

【释义】
" ]5 u8 j" w6 h% D/ N& W1 X, O凡是威势显赫的家庭,都有衰败消亡的时候,哪能比得上那些坚守正道、致力于本业的家庭,可以长久繁盛,哪怕是状写茅草的闲诗,反复吟咏起来也是很有趣味的。

十八

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精神财帛,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视人犹己,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己之精力矣。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而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释义】人们要想保养自身,就应当先抑制内心的欲望之火,要想保全家庭,就应当先丢弃非分的要求。精力和财富,节省一分,就会多留出一分供日后享用。对待他人,也应当像对待自己一样,也应当替他人珍惜节省,千万不要竭尽别人的力量和情份,令他人无法承受。当他人忍无可忍时,就会放弃当初的承诺,反过来又会损耗自己的精力。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有读不完的书,有做不完的事,必须根据自己的精力去做,不能勉强自己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筋疲力尽。我年轻时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做一些不顾惜自己身体的事情,至今想起来十分后悔。你们这些后辈应当自我反省,自我保养,不要效仿我的做法,以免到年纪大了才追悔莫及。

十九

讼非美事,即有横逆之加,须十分忍耐,莫轻举讼。到必不可已处,然后鸣之官司,然有从旁劝释者,即听其解已之可也。《讼卦》辞“中吉中凶”、“不克”等语,最宜三复,然究之作事谋始一语,则绝讼之本也。

【释义】3 D7 |9 c+ {# M- v' |9 z
诉讼不是什么好事情。因此纵然有人蛮横不讲理,也应当尽量忍让,不要轻易提出诉讼。到了是在难以平息的时候,可以向官府提出控告,不过假如有人从旁劝解调停的时候,就应当听从其劝解,息事宁人。《易经·讼卦》中讲“中正吉祥、终究凶险”、“不把官司打到底”等,最应当反复温习。不过,如果做事情从一开始就谋划好,才是杜绝争讼的根本办法啊。

二十

凡有必不可已的事,即宜自身出,斯可以了得,躲不出,斯人视为懦,受欺受诈,不可胜言矣。且事亦终不结果,多费何益?语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可省已。

【释义】
, ^$ W8 j$ a6 l3 V. t% [' I凡是遇到一定难以了解的事情,就应当挺身而出,担当责任,这样才可以很快使事情了结。如果一味逃避,就会被人视为懦弱,那你所受到的欺辱讹诈,就会没完没了,而且事情还难以了断,就是花再多的钱财也无济于事。俗话说:这也怕、那也怕,还有什么不害怕的?应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吧。

二十一

积金积书,达者犹谓未必能守能读也,况于珍玩乎?珍玩取祸,从古可为明鉴矣,况于今世乎?庶人无罪,怀璧其罪。身衣口食之外皆无长物也,布帛菽粟之外皆尤物也,念之。

【释义】
& E/ |/ V. h1 T( q# X! I积攒金钱、收藏图书,贤达的人尚且认为子孙后代未必能够守住、能够阅读,何况毫无实际价值的奇珍宝玩呢?珍宝可以招来灾祸,自古以来已经有很多事例了,更何况今天呢?常言道:庶人无罪,怀璧其罪。除了身上的衣服、糊口的食物以外,其他东西都是多余的;除了布帛和菽粟这些生活必需品之外,都是稀奇古怪的无用之物,一定要好好记住这点。

二十二

今人酷信风水,将祖先坟茔迁移改葬,以求福泽之速效。不知富贵利达自有天数,生者不努力进修,而专责死者之荫庇,理有是乎?甚有贪图风水至倾其身家者,曷不反而求之天理也?可谓惑已。看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节,说到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安可不觅善地以比化者?但善地是藏风敛气,可荫庇后人耳。必觅发达之地,多费心力以求谋,甚至损人利己,此最是伤天理事,切不可为。若无葬埋处,苟无水无蚁,亦可自惬矣。或听堪舆家言,别迁移以求利达,是大不孝事,天未有肯佑者,尤切戒不可,切戒不可。

【释义】- G8 F$ X; E3 R1 u
现在的人们十分相信风水术,将祖先的坟茔迁来迁去,以求尽快获得福泽。这些人不明白富贵和幸运都取决于天命,活着的人不想着努力修炼自己的德行,却一味要求死者在冥冥中的保佑帮助,哪有这样的道理?甚至有的人因为贪图好风水而倾家荡产,祸及自身,为什么就不知道反省呢?真是糊涂啊!我曾经在书中看到古时有人不安葬亲人的内容,说孝子仁人埋葬亲人也有一定的讲究,确实应该选择好的地方,以便合乎礼仪教化。可是所谓的好地方是指能够藏风敛气、可以荫庇子孙后代的地方。一定要找一处能使自己发家致富、官运亨通的地方,煞费苦心、不遗余力地搜求,甚至不惜损人利己这是最伤天害理的事情,千万不能去干。只要坟地没有水涝、虫蚁之害,就心满意足了。有的人听信风水,一再迁移先人遗骨,以求升官发财,这是一种很不孝顺的做法,上天一定不会保佑他,千万不要这样做,千万不要这样做!

二十三

吾上世初无显达者,叨仕自吾始,此如大江湖中,偶尔生一小洲渚耳,唯十分培植,或可永延无坏,否则夜半一风潮,旋复江湖矣。可畏哉,可畏哉!

【释义】
! V- X; g. Y: r1 l& @; X/ [% L我家祖上没有显耀闻达的人,做官也不过从我开始,这就像大江大湖中,偶然形成的一个小沙洲,一定要精心维护,或许可以使其长久存在,否则的话,一夜之间遇到一阵大风大浪,马上就会沉没在水里。真可怕啊,真可怕啊!

二十四

创业之人,皆期子孙之繁盛,然其本要在一仁字。桃、梅、杏,果之实皆曰仁。仁,生生之意也,虫蚀其内,风透其外,能生乎哉?人心内生淫欲,外肆奸邪,即虫之蚀、风之透也,慎戒兹,为生子生孙之大计。

【释义】
' w; Y% h# A6 h( W4 L6 I8 E创业的人都期望子孙满堂、家业繁盛,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内心要仁厚。桃、梅、杏、花生的果实都称作“仁”。所谓“仁”,就是繁衍生息的意识。如果虫子在里面蛀蚀、寒风在外面侵蚀,这样的果仁还能生长繁衍吗?人的内心产生淫邪的欲念,就仿佛虫子蛀蚀、寒风侵蚀,一定要小心谨慎,这才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根本啊。
5 S6 I( S, H4 {8 y

二十五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到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况惟利是图,是损阴骘。欲令子孙永享,其可得乎?

【释义】
& ^2 ^# A0 K1 _0 y' J人们为了子孙后代考虑,都想着创立一份基业,但是却缺乏使基业宏大、传之久远的远见,舍弃了心性的培养而忙于经营田地,舍弃了品德的修养而忙于购置房产。这已经市区了纯真的本性,何况惟利是图,更有损阴德。想让子孙永久保持富贵,怎么行呢?

二十六

祖宗积德若干年,然后生我们,叨在衣冠之列。乃或自恃才势,横作妄为,得罪名教,可惜分毫珠玉之积,一朝尽委于粪土中也。

【释义】
6 g! I* @# ], V8 v, ^5 h4 s5 _! w祖宗积德多少年,才生养了我们子孙后代,也算是跻身官宦人家之列,可是有的人却依仗才能和权势,胡作非为,败坏名声,有损教化,可惜祖先辛辛苦苦、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家业,转眼间便灰飞烟灭,付诸东流了。

; c3 }5 c, _4 z/ i* O' g

二十七

释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因,今生作者是。此言极佳,但彼云前世后世,则轮回之说耳。吾思昨日之前,而父而祖,皆前世也;今日之后,而子而孙,皆后世也。不有祖父之累,昔日之勤幼,焉有今日?乃今日作为,不如祖父之积累,可望此身之考终,子孙之福覆乎?是所当惕醒者。

【释义】
3 N! l9 r" ^, D. [: R) ~2 @1 R6 W: g0 H+ ~释迦牟尼说:要指导前世种下的因,那么今生所承受的一切都能说明;要知道下一辈子的情况,从今天的所作所为就能推知。这话说得太好了,不过佛家所谓的前生后世,是指人的生死轮回。我想昨天以前,父辈、祖辈都可算是前生;今天以后,儿子、孙子都可算是后世。没有祖辈的积累,过去的勤奋努力,证明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不能像父辈那样积德积福,还想指望长寿以及子孙永享福禄吗?这是特别应当引以为戒的。

二十八

余令新兴,无他善状,唯赈济一节,自谓可逭前过,乃人揭我云:百姓不粘一粒,尽入私囊。余亦不敢辩,但书衙舍云:勤恤在我,知不知有天知;品骘由人,得不得,皆自得。今虽不敢谓天知,然亦较常自得矣。汝辈后或有出仕者,但求无愧于心,勿因毁誉自为加损也。

【释义】
1 @. Y, u" U& ~( Z9 B我在新兴做县令时,没有别的政绩,只有在赈济灾民方面,自认为可以抵偿先前的过时。可是仍然有人弹劾我说,百姓没有见到一粒米,赈济粮全部被私吞了。我也不作申辩,只在官衙内写上这样一副对联:勤政恤民在于我,别人知不知道无所谓,只要上天知道;品评毁誉由他人,名声好不好无所谓,只要心安理得。现在不敢说上天已经知道我的为人,可是我自己起码做到了心安理得。你们这些后辈中如果有人做了官,也要做到问心无愧,不要因为别人的褒贬而改变初衷。
+ r8 P, {5 V; i- g1 z9 i+ v

二十九

一部《大学》,只说得修身;一部《中庸》,只说得修道;一部《易经》,只说得善补过。修补二字极好,器服坏了,且思修补,况于身心乎?

【释义】
9 o$ s, c0 n/ ^, Z" a* B3 |一部《礼记·大学》,主要讲的是修身的道理;一部《礼记·中庸》,主要讲的是修习天道的道理;一部《易经》,主要讲的是怎样弥补自身的过失。“修补“这两个字非常形象。器物衣服破了,尚且需要修补,何况身心呢?

三十

《易》曰:“聪不明也。”《诗》曰:“无哲不愚。”自恃聪哲的,便要陷在昏昧不明处所去,可惜哉!所以人贵善养其聪、自全其哲。

【释义】! K3 K/ ?7 U; M" I
《易经·央封》所:听到他人的善言却不相信,说明听觉不灵敏了。《诗经·大雅·抑》说:没有哪个聪明人不装糊涂的。自以为聪明睿智的人,就会变得昏昧不明,太可悲了!所以人们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会保护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保全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十一

智术仁术不可无,权谋术数不可有。盖智术仁术,善用之以归于正者也;权谋术数,曲用之以归于谲者也。正谲之辨远矣,动关人品,慎诸!

【释义】% \8 ?; b3 r" N# Y; Y/ Y
正大光明的智慧和施行仁政的策略不可以没有,随机应变的权谋和神秘莫测的智略不可有。大概智慧和策略善于利用就能归于正道;而权谋机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有奸邪狡诈之嫌。光明正大和奸邪狡诈的差别可就太大了,关系到人的本质如何,千万要谨慎行事。

三十二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合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阿莹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是为雅操。

【释义】- _4 ~& g# q2 o3 ~/ n3 D
才华不宜外露,权势不宜倚仗,享受不宜过分,能够含而不露,谦虚谨慎,为人处世有留余地,自然会有说不完的好处。阿谀奉承,依附他人,是值得羞耻的事情;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是令人讨厌的事。只有不固执、不阿谀,才合乎中正之道。平时不引人注目,知识在各种潮流和风气汹涌而来时,能够逸世独立,不随波逐流,才称得上操守高洁。

三十三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反是以求浓艳,趋炎势,蝇营狗苟,心劳而日拙矣。孰与淡泊之能日休也?

【释义】# |8 w/ E! x/ u- j2 a. x( S' }
“淡泊”两个字寓意很好,所谓“淡”,指的是性情恬静淡雅,不羡慕荣华富贵;所谓“泊”,指的是心境安适单纯,不产生各种杂念。合起来就是恬淡安闲,没有非分之想,心情多么快乐?相反,假如一味追求香浓美艳,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则会因为心力劳瘁而一天天变得笨拙,哪里比得上淡泊宁静的人能够一天天变得德行美好?
* U& d! x+ }2 j, v4 O& R1 O

三十四

人要方得圆得,而方圆中却又有时宜。在《易》论圆神方知,益以易贡二字,易妙,变易以贡,是为方圆之时。棱角峭厉非方也,和光同尘非圆也,而固执不通非易也,要认得明白。

【释义】
+ C4 e# K; y  l6 K5 j) _( n; N为人处世既要能圆通又要能端方,而端方和圆通又要把握好时机。《易经·系辞传》论述圆转神秘,固定含蓄时,加上“易贡”二字,最为准确,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以昭告吉凶,这就意味着圆通和端方要因时制宜。一味偏激苟且并不是端方,一味随波逐流并不是圆通,一味固执己见并不是灵活多变,要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三十五

圣人教人一生谨慎,在非礼勿视四句;教人一生保养,在戒之在色三句;教人一生安闲,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教人一生受用,在居天下之广居一节。

【释义】" D5 U! m; l! _5 S& [
圣人教导一生谨慎,主要体现在“非礼勿视”等四句话;教导人一生安逸清闲,主要体现在“戒之在色”等三句话;教人一生安闲,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一章;教人一生尽情享受,主要体现在“居住在宽敞的房子里”这段话。


# }4 z( o! M4 @5 U; k

三十六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冲折,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释义】
4 i% M$ N* c4 g) p- `0 ?& [4 ~遇到错综复杂、繁难无绪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才能;遇到众人都趋之若鹜,风行一时的事情;可以考验我的操守;遇到艰难险阻,可以考验我的思绪能力;遇到打击和挫折,可以考验我的毅力;遇到毁谤和侮辱,可以考验我的度量。
* o. X- Q, ~9 P3 `: C8 S0 |

三十七

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好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敝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释义】
$ O) ?) F0 `+ j$ Q学习好比是人心中的太阳,可以使人心里亮堂,如果不勤奋学习,那么即使喜好仁德,喜好智慧,喜好诚信,喜好正直,喜好勇敢,喜好刚强,也都存在缺憾,更何况有其他爱好呢?活到老,学到老,心中自然会光明正大,远远超过别人。世上最高贵的事就是读书学习,不过这里所说的地位高贵,是指在人品方面,而不是指世俗的权势官位。

三十八

事到面前,须先论个是非,随论个利害,知是非则不屑妄为,知利害则不敢妄为,行无不得矣。窃怪不审此而自陷于危亡者。

【释义】 事情来临,一定要先判断其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指导是非曲直则不屑于胡作非为,指导其中利害关系则不敢胡作非为。这样的话行事就没有不成功的。我私下为那些不明白这一点而导致败亡的人干到悲哀。

三十九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懒人。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意时,要越加谨慎。

【释义】

为人处世绝不能抱着侥幸心理,绝不能做投机取巧的事情,绝不能效仿轻抚狂妄的神态,绝不能做一个懒惰颓废的人。在最忙碌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事情最紧急迫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谨慎行事,以免乐极生悲。
  J" x& j1 \&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收起 理由
姚雄伟 + 9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5-27 12:16:55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2 D8 }$ I/ b# w' o& q2 t% ?
    ——与吴兴姚氏姚舜牧及其家族有关的文章,你有吗?在哪下载的?

签到天数: 4072 天

连续签到: 28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8: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pszyyao 3 {0 o0 G" s1 o9 d
我有电子版,仅供学习用,需要可以Q我。

签到天数: 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4#
发表于 2013-7-20 23:20:04 | 只看该作者
《姚氏家训》值得仔细研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1 09: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孝忠 % X' w, _3 a* O( e/ t7 w
/ g' |  S7 L  B8 R% D! v* ]
% _$ }; ^: Q/ o4 P' w
    标题有错。可参见2#。

签到天数: 4072 天

连续签到: 28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5:17:07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
5 S- X3 d- j  {* }, w    ——与吴兴姚氏姚舜牧及其家族有关的文章,你 ...
! |$ f0 L& {4 s' \5 L" `) ppszyyao 发表于 2013-5-27 12:16
+ X9 x# _' q& [1 O: N9 n) ^

(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

22 1. M2 [! V0 l" K2 w# i( C
报(人 版)                                 Vol. 22 No.1 20091                    JOURNAL OF NINGBOUNIVERSITYLIBERAL ARTSEDITION                     Jan.  2009  ——————————
* Z' k9 O6 ~3 z$ P1 t$ O; d# c

( B% u/ W* {3 t' B, b
收稿日期:2008 - 04 - 12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M05LS01)。


% B. I8 C4 e4 y9 L4 b( S作者简介:付庆芬(1971 -),女,山东临沭人,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4 A+ W- S! }. E& k  _

$ S1 h) ]" F+ M0 e
《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
# i: R4 M! F4 P# d$ T

《姚氏家训》: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
. A$ g4 Y: m/ t! @1 N5 L( S


9 H5 D9 F& P+ m7 y: L付庆芬7 `" |+ `9 ?& L. z1 v' ~$ j, z
(浙江林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 v- C2 l3 Y& R1 q

摘要:中国传统家训是家庭教育的真经。吴兴姚氏是明清时期的望族之家,其流传于世的《姚氏家训》在社会上颇有影响。重新探析《姚氏家训》,可以知道,姚氏之所以能在明清时期人才辈出,实与其《家训》密不可分。其中关于为人、治家及处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今日个人及社会仍有积极借鉴意义。
, u3 Y" }% k- }. h' z

关键词:姚氏家训;姚舜牧;做人;治家
: i, \. _4 |- t/ S, I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124200901 - 0056 - 06   

吴兴姚氏自姚舜牧以理学名世,明中叶以后蔚为望族之家,历经明清两代而不衰。究其缘由,实与姚舜牧等所订《姚氏家训》对其后人的教育指导之功大有关系。

姚舜牧(1542 1627),字虞佐,浙江乌程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授新兴令,调广昌,皆有惠政,以直道自持。他不屑于科举,因幕唐一菴、许敬菴两先生之学,遂自号承菴。他一生著述丰富,其“所著《家训》真切过于《颜氏家训》”,在当时深受士大夫之家欢迎,“世之士大夫家都讲求其书,谓中多不刊语,堪与经传相表里” 。①今从《姚氏家谱》所收《姚氏家训》看,以姚舜牧所著为主,内容包括《家训引》《家训》《训后》(《吴兴姚氏家乘》卷一八),及其孙榕似公姚延著所补《家训》以及《冶公公训言三十三则》(《吴兴姚氏家乘》卷一九)。②
; t3 L2 e+ y0 T

姚舜牧所著《姚氏家训》是得于其父“平日所训语,及所闻于故老,所得于会悟者”。③其所著 《家训》不仅用来训示后人,在他仕新兴、广昌时,他还曾用《家训》来治理地方人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人称他“治家如治民,明科条,崇礼教,故成名者众”;其治民,“视百姓为子弟,敦 教养,勤劳来,故不任法而化成”。④ 可见其所著《家训》并不仅仅是训诫子孙的规条,还能用来治理社会,管理人民,其功能已经超出了一般家训对子弟的训诫,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对其后人全方面的教育。唯其如此,也就成就了姚氏几百年的兴盛,成为姚氏的望族之道。下面从做人、治家及处事三个方面,来看《姚氏家训》所体现的望族之道。

一、做人之本

姚舜牧亲眼目睹了许多人事兴废,家族兴衰,从人的品德、人的职业和人的健康三个根本方面,谆谆教诲后人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之人。

(一)“做人要学大,莫学小”姚舜牧在《家训》中首先指出,“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可见,他是以品德作为成人之本。4 A8 L- z; o; N1 {
为了培养子孙后代的优良品德,姚舜牧认为应从小开始做起。他说:“蒙养无他法,但日教之孝弟,教之谨信,教之汎爱众,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学文。不疾不徐,不使一时放过,不令一念走作,保完真纯,俾无损坏,则圣功在是矣。是之谓蒙以养正。”他还认为,蒙养不只是男孩的事,男女都应该从小接受教育:“蒙养不专在男也,女亦须从幼教之,可令归正。”他反对把蒙养改为“骄养”的错误做法。他说:“古重蒙养,谓圣功在此也。后世则易为骄养矣。骄养于一念之姑息,然爱不知劳,其究为傲为妄,为下流不肖,至内戕本根,外召祸乱。可畏哉!可畏哉!”又说:“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I  u; L: ?- e( s  r
姚舜牧重视蒙养的做法亦为其后人所继承和发展。《冶公公训言》认为:“儿女学语时,切勿许学骂人。若三四岁闻骂人粗俗之言,辄敢破口,便痛责之,勿酿成劣性,所谓桑树务小压也。”姚舜牧之所以要把培养后人的优良品德作为做人之本,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子孙道德堕落。他教训后人“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在品格要成天下第一品格,在学问成立于世间,在勤修。”总之,他告诫后人,“做人要学大,莫学小;志趣一卑,污了品格,难乎其高。”他认为,为子孙后代计,不应积金,积书,积珍玩,更不应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积金,积书,积珍玩,并不能使子孙至大至久,甚有招祸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后人的优良品德。因此,他训示后人说:“积金积书,达者犹谓未必能守能读也,况于珍玩乎?珍玩取祸,从古可为明鑑也。況于今世乎?‘庶人无罪,怀璧其罪。’身衣口食之外皆长物也,布帛菽粟之外皆尤物也。念之。”又说:“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矣,况惟利是图,自损阴隲,欲令子孙永享,其可得乎?”, L- w1 P2 n5 C2 P7 A6 W1 @
所以,他认为,人若为子孙计,其根本在于一“仁”字,培养子孙的高尚品德,去除他们的淫欲奸邪之不良品德,“创业之人皆期子孙之繁盛,然其本要在一‘仁’字耳。桃梅杏果之实皆曰仁。仁,生生之意也。虫蚀其内,风透其外,能生乎哉?人心内生淫欲,外肆奸邪,即虫之蚀,风之透也,慎戒兹为生子生孙之大计。”他反对为后人计,不注重培养子孙的高尚品德,过分迷信风水的做法。他说:“今人酷信风水,将祖先坟茔迁移改葬,以求福泽之速效。不知富贵利达自有天数,生者不努力进修,而专责死者之庇荫,理有是乎?甚有贪图风水至倾其身家者,曷不反而求之天理也。可惑已!”又说:“善地在藏风敛气可荫庇后人耳。必觅发达之地,多费心力以求谋,甚至损人而利己,此最是伤天理事,切不可为。”他反对时人过分追求风水宝地,甚至不择手段,做出坑害别人的伤天害理之事,认为风水再好不如品德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人患无心地耳。心地一好,自然所寻之地无不恰好矣。”他并以自身经历谆谆告诫后人:

戊戌岁(1598)葬先父母于金葢山。此地一寻即得。……至今略无破败。如是可以掩形足2 b" H" N& I) n7 }' M" {; K$ a$ i
矣。后世子孙勿听术家之言思为迁改。往往见人家改迁坟茔以求福利者,未有一之能享其福者也。切为至戒,切为至戒。
" T9 O" }2 N) @3 ~) `4 }# t5 a% H姚舜牧反对过分迷信风水的思想为其后人所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其孙姚延著训戒其子孙说:5 N6 p# ^9 ~/ O0 n/ _( o* ]
子孙为祖宗择地,宁非善念?但不从死者求安而从生者祈福,尽有堪舆不出门,得地数十处,而棺木停厝,不营窀穸者,痴心妄想,必求地可封拜而后称心。迨至望封拜之人鬚发苍然,子孙零替,而先人骸骨究不得一葬地,真不孝之尤者也。每见兄弟众多,往往因葬地风水,骨肉参商,甚至堪舆居为奇货,贿嘱阴损者有之。如此设心,天理斯来灭,即有地理,断不克昌者也。……余有子六人,兄友弟恭,不事争競,则余心始慰矣。
  \0 w' h# ]0 N0 w' Q- |1 I《冶公公训言》也说:“龙穴非遥,只要滋培方寸地;牛眠伊迩,空教踏破岭头云。”
3 a1 Z$ s: N7 v4 C9 `8 [总之,为子孙计,教育首在培养后人的优良品德,即“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决不堕落于不肖”,“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在品格要成天下第一品格”。7 P7 ?! A: z* `! V# j" I/ y3 A- T
我们当今父母为孩子计,只想把他培养成顶尖人才,只要给他提供种种优厚条件,只管烧香拜佛,全然不顾孩子的资质、兴趣爱好,全然不知要培养其优秀品德,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只求“坟地好”而不知心地要好,这岂不为古人笑。值得深思。姚舜牧还提出了做好人的基本标准。他说:“守本分,完钱粮,不要县官督责的是好百姓。读书不与外事,不要学道督责的是好秀才。不贪不酷,不要监司督责的是好官。”他的这些标准,对我们今天而言,仍有积极意义。

(二)人须各务一职业) Y4 l* K# O/ S$ j9 Y% m
人不仅要有优良品德,还要有谋生之本。姚舜牧认为:“人须各务一职业。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外此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终身可以免祸。惟游手放闲,便要走到非僻处所去,自罹于法网,大是可畏。劝我后人,毋为游手,毋交游手,毋收养游手之徒。”可见,他最忌子孙游手好闲。他说:“吾子孙但务耕读本业,切莫服役于衙门;但就实地生理,切莫奔利于江湖。衙门有刑法,江湖有风波,可畏载。虽然仕宦而舞文而行险,尤有甚于此者?”“切不可习天文谶纬之书,切不可听妖人呪魇之法,自取不可测之祸。若全真炼丹,总属妖妄,尤切不可轻信以自破其家。”在《训后》中,职业的选择上,他又特地摘出,谆谆告诫后人:“示子孙惟务耕读,此外各守一艺以守穷困,勿好闲为游手游食之徒。”“示子孙各安生理,勿为炼丹一事。葢炼丹欲其速富而不知银一入目,术能取之,可立见其贫也。戒之毋轻蹈之。”“示子孙各守一艺,可以养家活口足矣。勿从事于衙门以取刑罚,勿轻游于江湖以行险道。”

(三)养生——健康之本2 \! I+ o! W& Z1 m
有健康的体魄是人做事的身体之本。姚舜牧训示后人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他认为,人首先要自我保养身体。对于修养之术,他认为有三:一在生活起居有规律;二在饮食有节制;三在戒慎房事。其中,戒慎房事,他又看作是最重要的。他说:“凡人最宜谨疾,其要在慎起居,节饮食,然又有最要者在戒慎房事。”“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为。”
( Z8 x+ S( o9 m8 \* K其次,不讳疾忌医。万一不幸生病,姚舜牧认为,应宽心医治,不必背上思想负担。他说:“人须自保养,不使有疾。或不幸有疾,当自反其所以致此者,弗讳疾忌医。既就医治矣,宜宽心以俟其愈,内勿轻信妇人言,外勿轻信师巫言,破费以倾其家产。”

第三,人还要善养精神。他说:“精神财帛能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视人犹已,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已之精力矣。”就是要珍惜精力,不可滥用。珍惜的办法,他认为就是凡事量力而行。他说:“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P, b; t+ H) ~* k
第四,他反对所谓通过医药固阳,服食金石的做法。他说:“医家设骗人专在固阳一节。固阳固是好事,然精虽不泄而神则耗矣。其尤可恶者,採战之说。採战则有之,然赢军十万,自损三千,况未必赢乎?此老年之人多以此说自坏其生,可惜也。”对于服食金石,他说:“老年人切不可服金石之药助强阳以作事;如此者未或不亡。”总之,人的身体只能靠自身珍惜,若靠其他所谓灵丹妙药只能是幻想。姚舜牧所说古人靠医药固阳,服金石之药等事,与今天有人大肆宣扬某些滋补品、保健品等的神奇功效不是很相似?可惜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今人仍执迷不悟。$ B3 a3 h0 N9 D# \, K

二、治家之道
8 f. S8 E# O8 d& m

吴兴姚氏自明中叶以来,科第婵连,绵绵流长,这与《姚氏家训》中姚舜牧等谆谆告诫子孙后代如何治家之道有一定的关系。姚舜牧共有21个孙子,他的晚年,单是孙辈就已有19人,加上家里所用奴婢、家仆等人少说也有百口左右。这样庞大的家庭规模,若没有一些基本的规制约束,实难以为继。姚舜牧亲眼目睹了众多世家大族的兴衰,颇有感悟,因而他在家训中谆谆告诫后人要努力撑持姚家门面。具体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成员相处之道3 j0 m8 S( o8 {4 Z) j
第一,家长自身宜公正无偏私偏爱。姚舜牧认为:“贤、不肖皆吾子。为人父母者切不可毫发偏爱。偏爱日久,兄弟间不觉怨愤之积,往往一待亲没而争讼因之。创业思垂永久,全要此处见得明,不贻后来之祸。”他还认为,媳妇之间的矛盾往往源于公婆的偏私。“妯娌间易生嫌隙。乃嫌隙之生,尝起于舅姑之偏私,成于女奴之谗搆,家人之暌多坐此。是不可不深虑者。”既然家长的偏私有如此危害,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公正无偏呢?他认为,关键在于家长自身纲纪立得正,在于立诚以为之本。他说:“看今极有意思的人处外事,无不停停妥妥,一观其处家便自棼错不齐,此何以故?一家之中尊长临于上,有势不能行者,卑幼狎于下有法不能施者,而女子小人顽皮种种,有即善其教令而必不肯率者,鞭朴之加亦用不得许多。究竟论之,只在一身之纲纪耳,无私昵无痛嫉六字极为紧要,而要在立诚以为之本。无私昵,家人自不敢挠,无痛嫉,家人自乐为用。”# v" a/ S; i% i$ o; {; O3 a
其孙姚延著也继承他的观点,说:“治家以公正为主,不可先有爱憎之意横于其中。我爱一人,则誉言日至;我憎一人,则毁言相加,此皆因我之爱憎为先入也。惟立身公正,凡事悉凭理剖断,不为夙爱者而稍偏,不为素憎者而小屈,则自然喜怒有则,赏罚得平,内外大小无敢訾春后矣。”第二,家庭成员宜沟通,有事当面说破。姚舜牧说:“兄弟间偶有不相惬处,即宜明白说破,随时消释,无伤亲爱。看大舜待傲象未尝无怨无怒也,只是不藏不宿,所以为圣。今人外假怡怡之名而中怀仇隙,至有阴妬仇结而不可解,吾不知其何心也。”其孙姚延著更进一步认为,凡是家庭中矛盾,都宜“当面说过,一笑释然”。他说:“家庭骨肉最宜参商,每因小忿而成大釁者有之,此必有佐斗者从中挑激……一闻谗言急须当面说过,是非立剖,一笑释然。断不可藏怒蓄怨,各树疑城,中离外合,因而阋墙生隙,外侮即来。”第三,公婆媳妇相处之道。公婆尤其是婆媳关系是我国古代甚至是现代家庭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在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的压制下,媳妇往往处于受制地位。姚舜牧则提出二者关系是相互的。他说:“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则为舅姑者亦宾以子女字其妇矣。妇不以父母事舅姑,舅姑不以子女字其妇者,不知内则之义者也。”第四,对家人僮仆宽严有加。他说:“待童仆不可不严。然饮食寒暑不可不时加省视。已食即思其饥,已衣即思其寒,如棉衣蚊帐之类皆当豫为料理。陶靖节遣一仆待其子,曰:‘彼亦人子也,当善遇之。’此言大有深味。”对童仆家人的严主要是指平时要严加约束,以免惹事生非。具体说:“家人内外大小防闲不可不严。凡女奴男仆年十岁以上不可纵放其出入,而女尼卖婆等尤宜痛绝。葢此辈一出入,未有肯空手者。”. a$ E! w6 z$ p, g: e

(二)持家之道——“要学小,莫学大”
( Q# F3 K, m( Z5 m# \" B+ z姚家从姚舜牧才开始为官显达。姚舜牧本人因此想使姚家就此发展下去,他告诫子孙要谨慎维持。他说:“吾上世初无显达者,叨仕自吾始。此如大江大湖中偶然生一小洲渚耳,惟十分培植,或可永延无壤。否则,夜半一风潮,旋复江湖矣。可畏哉,可畏哉。”具体说,他训示后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维持姚家世世清白、清高之风。
1 T# j1 }2 C/ y% F) W. ]3 s第一,提倡勤俭之道,反对荒惰、侈靡之风。姚舜牧认为,清白之家之所以能够世世相守,就在于不事奢侈,勤俭持家。他说:“世称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谓其行己惟事乎布素,教家克尚乎简约,而交游一崇乎道义。他在家训中反复论述勤俭持家的道理,反对贪婪荒靡。
, c5 Z3 H4 ?! ~5 Z' d6 k谚云,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 渐流于荒惰,可惜也。《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起家的人未有不成于俭而后渐废于侈靡,可惜也。( Q% H( j/ t4 e" P1 l7 a+ {% J
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既勤且俭矣,尤在忍之一字。偶以言语之伤,非横之,及不胜一朝之忿,搆怨结仇,致倾家室,可惜勤俭之积一朝废也,而况及其身并及其先人哉。宜切戒之。人须俭约自持,不可恃产浪费到败坏时,干求人许多不雅,尚有未必得者。即得亦须勉偿以完信行。否则,不齿于士类矣。尚慎诸。; b# d( f1 `  p6 k$ Q$ F* t. \
作家要学小,莫学大,门面一弄阔了,后来难乎为继。$ Z- {& ~, w2 \
俭德之共美德也,人只患不知俭,不能俭耳。吾湖素以俭名,近有诸大家一变而侈靡无算,中人家仿之,其家立破,此历历可数者。宜亟反之为是。
( k, @( ?' q( O4 l. |0 r示子孙务崇俭约。看有当请之客请之。勿轻启宴会,多杀生命以自损其天和。

《冶公公训言》也说:“作法于俭,犹恐渐奢;作法于奢,决难为继。”又说:“俭之为德,非徒惜福也。俭则淡泊明志,可以先收其放心。葢心之放由于奢。”( G# c; I& Z  A" {  E, _" K
《姚氏家训》提倡勤俭,反对奢靡,具体说有以下一些内容:  1. 反对大兴土木。姚舜牧说:“凡祠堂坟墓须时勤展视,岁加修理,莫教大敝始兴工作。若住居有一簷一瓦之坏,即宜治之,切不可无端土木,致倾赀业。语云:‘与人不睦,劝人造屋’,此言最可省。”其孙姚延著则说:“构造房屋不必高大,祗期安身足矣。每见素巨室好大喜功,竭数年之精神,经营拮据,弘敞壮丽。岂不饰观,迨不一二传而即易姓而居,且更有自我创之,自我售之者,痴愚至此,不为有识者所窃笑哉。” 2. 反对讲排场,争相攀比。“作家要学小,莫学大”。而湖州大家奢侈豪华,中人之家仿效,因而破产。  3. 婚丧等礼,“趁家之有无,中于礼”,反对婚嫁厚奁,反对厚葬。姚舜牧说:“冠婚丧祭四事, 《家礼》载之甚详,然大要在称家有无,中于礼而已。非其礼为之则得罪于名教,不量其力为之则 自破其家产,是不可不深念者。”正因为姚舜牧认为礼要中于礼,在婚嫁聘娶上,他便不论聘财奁赀, “余嫁女不论聘财,娶妇不视奁赀,自任回抵舍房闼中,不留一文,是儿曹所共知见者。后人当以为 式。”对于葬事,他则说:“祖宗骨榇不可暴露,须称家道之多寡,择地安葬。……若自恃富厚,亭柱城台,雕镂华丽,传至子孙衰飒,墓木未拱面墓石已拆,且更有鸣官争卖者,致令先人负痛九京,惜哉。”《冶公公训言》更是坚持“宁使议我苟简,必不可追逐时趋”。  4. 反对贪婪,广置产业。姚延著认为:“恒产不可不置,又不可多置。每见广置田亩者,一经荒歉,钱粮赔累,并所有者而亦思售焉。此恒产之不可多置也。”他又说:“做人家者不可贪多。治家勤俭,渐底充盈。一有贪多之念,辄思方圆田地,借债置产,一经盘算,并所有而皆去矣。”4 U9 s* C% D" J  E9 g1 u; ]% x
(三)守家之道——“守在诗书”
; ]$ J" y: K+ E3 ?7 P. ~: o姚舜牧的守家之道是“守在诗书”。他说:“余在广昌时,曾写一联云:轮奂美哉新气象,守在诗书;搆堂肯是旧规模,传之孙子。今思之,必守在诗书,然后能传之孙子,此言殊有深味也。”何以守家之道在于诗书?他说:“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可见,他所谓“守在诗书”,实际是要后代以诗书所讲的做人道理相守,也就是他所谓“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即他在《家训引》中所反复强调的:“总之则本(读书)清高之训,而欲全所谓浑蠢之遗也。……期示孙子,宁浑毋察,宁蠢毋乖,是为清高;不则不若族人之为田农也。”他又说:“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蔽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然做到老,学不了,此尤不可不加之虑也。”正因为人应当不断地学习,所以他又说:“好胜之心不可在功名上,惟当在学问上。然学问虽极精进,尤当守之以谦,豪无胜人之气,是所羡也。”总之,人应当不断地学习,“高尚地学习”。
  n: f) U) w. A$ q2 s9 V- e

三、处事之道

世事环境复杂多变,姚舜牧在处事方面也多多训示后人。

(一)作事谋始,绝讼之本
; J2 ?5 V7 j( e' x0 o; z8 S! D) N他训示子孙,为了杜绝讼事,凡事要一开始就谋划好。他说:“讼非美事,即有横逆之加,须十分忍耐,莫轻举讼。到必不可已处,然后鸣之官司,然有从旁劝释者,即听其解,已之可也。《讼卦辞》‘中吉,终凶,不克’等语,最宜三复,然究之,‘作事谋始’一语则绝讼之本也。”“作事谋始”,何止绝讼之本,不也是一切事都应坚持的原则?今人作事又何尝不该一开始就谋划好!8 J* d. E, S/ A( Q; t7 U3 ?

(二)勘破是非关3 ^3 A- P$ T2 |: q  r
姚舜牧还认为,凡事应先论个是非,“堪破是非关”,则事情自然会趋利避害,一帆风顺。他说: “凡事未须论利害,先须论是非。葢利害源头总在是非关上。此关一能堪破,则其所为自然趋利而避 害矣。《易》所谓‘辩之早’,辩者,辩此是非之几也。若到利害处才去分辨,晚矣,晚矣。”确实,人往往坏就坏在不能“堪破是非关”,利欲在前,便全然忘乎所以。正如姚舜牧所说:“利欲在前,分明有个大坑,害在人自争趋争陷焉。”总之,利欲是人所要的,但不论是非的妄取非为,其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甚至损人也不利己,所谓“讨便宜处失便宜”。所以,人要分清是非,做到君子取财,取之有道,做到利已利人,利国利民,才不致“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4 M! H5 ~. j: b/ @+ `% k3 `& a

(三)无成心私见,无偏执9 W+ X1 i4 h- T. q/ x
姚舜牧说:“处事全要无成心。成心者何?有我之私,先入之见是也。有我起于逆亿,而先入之言,人所最易信者,是谓成心。成心一主于中,不知不觉,向在一偏去了。不知坏多少事。岂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之为得哉。”又说:“人不可无执守,然最忌偏执。偏执最害事。葢理有固然,而事或有不然者。或事有固然而情实有不然者,此间当一一体亮之,庶几可免于悔。若执一己见为之,未有不向于偏者。”总之,“人只秉一个公,守一个正,执一个实,持一个平,总来存一个仁,即小小有差失,人亦自能谅我矣。”确实,“秉公,守正,执实,持平,存仁”,处事若此,自无往而不胜。
4 N9 O& |/ v5 ]2 {3 u8 o" t& T7 \( A

(四)一日之事一日决 姚舜牧说:“‘一日之事必于一日中决之’,此唐刘晏之言也。不论居家居官,一日自有一日事。如读书,一日要完一日的工课;作家,一日要干一日的事务;居官,一日要理一日的公案,不必着忙,但从容做去,自然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月计不足,岁计有余。终身事业皆基于此矣。此人之所宜日省者。”“一日之事一日决”,不正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处事之道吗?, j" k6 X+ Z( d  P* B

四、小结
" c! E5 _: W* Q# r, k8 s

中国传统家训有很多为家庭教育的“真经”。世家硕儒所留家训更是从各方面来教育后人。流传于世的如《颜氏家训》等便是其中影响深远者。以上所述吴兴《姚氏家训》则是明清时代颇有影响者,人称姚舜牧“所著《家训》真切过于《颜氏家训》”。确实,《姚氏家训》切中明朝末年很多社会弊端,对于明清吴兴姚氏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姚氏家训》语言真挚,动人肺腑,已超过了一般家庭教育的意义,实具有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它对于今日社会而言,仍是我们不可多得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充满智慧,充满哲理的谆谆告诫,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催人深思。当然受时代的局限,其中所含思想难免带有偏颇和糟粕,应予以批判,如男尊女卑,消极避世,明哲保身等。在当今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如果能够吸取其中的精华,从自我素质提高着眼,搞好家庭关系,搞好社会关系,无疑也是一种积极可行的做法。3 _" b! l! Z3 u6 U2 A1 }5 W8 C. D

注释:
3 O9 ?! d$ Y4 I9 y$ a

0 F) r$ P+ c4 F- X" E
参见雍正二年增订族谱凡例,姚学邃《吴兴姚氏家乘》清宣统2年(1912年)刻本。
& |" K3 x6 M/ n3 e; D5 S1 u; T


+ s4 N2 ]" O% ^* o$ A) M6 N
参见姚学邃《吴兴姚氏家乘:卷18》。


# k7 T2 |" A* V' Q+ M) G
参见姚学邃《吴兴姚氏家乘:卷19》(以下凡未注出处皆出自该书“家训”部分)。

' R# m# A! Z* {7 H! x- w
参见姚学邃《吴兴姚氏家乘:卷16》文林郞理学姚公墓志铭。

Yao Family Instructions: the Approachesto the   Yao Familys Prosperity in Wuxing during the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UQing-fen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China    Abstract:Chinesetraditional clan instructions are the classics of family education. The YaoFamily produced many men of tal-  entsbecause of its family instructions,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during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and still much helpful in fostering virtues in individuals andsociety at present,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principles concerning honorand uprightness.  Key Words: Yao familyinstructions; Yao shunmu; uprightness; family governance  (责任编辑
$ j5 {% s; T) w$ s4 M  a- a4 j) [9 e1 s
抒)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55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4-7-1 20:39:19 | 只看该作者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7-23 15:17, ?9 }- O+ F7 x" t
(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 第22卷 第1期8 B; F2 G8 ]- Z6 [4 u+ s# @0 h7 q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
5 J0 U; R% Y2 v0 ?; ^6 H3 \
很好的帖子!很好的文章!只是本帖标题中把“姚舜牧”写成“姚牧舜”了,两个字这么一颠倒顺序,意思可是大相径庭!

签到天数: 48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8#
发表于 2014-7-1 21:10:39 | 只看该作者
要想知道姚舜牧家情,可查姚网中,"吴兴姚氏家乘"!

签到天数: 4072 天

连续签到: 28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23:04:05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7-1 20:39+ g8 h9 Y7 O) S. g2 J
很好的帖子!很好的文章!只是本帖标题中把“姚舜牧”写成“姚牧舜”了,两个字这么一颠倒顺序,意思可是 ...
0 J  L  \# U+ [. Z/ [; z
已经改过来了。谢谢慕武教授!
- z7 e; I) B$ A# C5 f%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7-3 10:45:14 | 只看该作者
姚元沛 发表于 2014-7-1 21:10) \2 ]6 W* W% o/ i. ?1 r
要想知道姚舜牧家情,可查姚网中,"吴兴姚氏家乘"!

3 @" q6 j9 w6 T/ w8 v4 X             "吴兴姚氏家乘"有载1#帖内容吗?在哪卷或什么章节?       "吴兴姚氏家乘"有载从虞舜到你家始祖的百世源流吗?/ D9 _$ \5 N2 n* ^3 G7 ]8 ~
7 y, Z1 R0 r! ?! c5 J0 F) x
      
$ X1 P& a9 E& F6 g% p' ~/ B" b/ I& ?#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3 19: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