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载大河报《厚重河南》首席记者姚伟重头文章:7 s2 w% G7 }/ P% q) a5 t, h* s+ f/ p1 X
开创盛唐之“国务总理”系列三:
3 V% {; E s7 ~( U 7 m3 D2 |0 {4 U6 V
历尽风暴智对大唐危局 n# f; L! l6 T0 z# Z5 Q8 Y! k
5 `- Z' n& U) v1 S0 G4 e3 k
( C4 E. P+ a, u X3 J--------------------------------------------------------------------------------& B& g# N- A1 @- n
" A F4 s2 G1 _6 H# b6 F: S
" a) n& o+ r$ k3 w* m 在从武则天后期开始的持续十多年的政治动荡中,姚崇三起三落,他既忠直不阿,又躲过了一次次杀戮,被后人认为是忠臣中的智者。图为姚崇画像。- |4 q3 m+ h/ M+ b# M
: }9 Q/ U p/ e" r' f B
9 L* H! f M, D' W! O( j$ h; ^: s& F D# o3 _$ C" r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 i2 q6 D U" S8 W) B
, g+ G) }. x2 m' b G5 L4 ^6 v* M+ l* S R9 K, w; v; l
开元初年,一首《次北固山下》,让洛阳诗人王湾驰誉当时。据说宰相张说对此诗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办公室”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
) {9 j1 W9 }. M' J8 i8 t
8 A1 V+ K% t$ J7 O7 j/ s& t m, F# H7 k* }
对于开元初年的大唐来说,这样的诗句十分具有象征意义: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而国家摆脱了种种麻烦和困境,到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全社会进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佳境。) O$ b" l7 y4 h% v8 S4 S
; z2 M% z) w, h6 @, D) g
7 E' \: W# u _: @1 p" k+ C V4 `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贤才,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他在位23年,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 {( [( k6 I% S$ ~3 O6 N( W
$ R# `: b R0 u( g: o9 }- X
& F( O/ m0 J+ c7 ]1 b5 W | 随后,武则天掌控唐朝五十年。这个女人是有名的“铁腕”,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她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滥杀大臣。当女皇前后,为稳固政权,她重用酷吏,严刑峻法,致使冤狱丛生。不过,武则天知人善任,奖励农桑,发展经济,让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持续增强。唐朝整体上仍处于上升通道。
6 F: n0 U o' l0 e- r/ c5 p+ I% a6 l; S; m& l. @
6 r+ |' G0 ]) ~# s) ~4 H
唐朝更多的麻烦,发生在“后武则天时代”。
; I) ?; S4 g' D0 f, Z0 i
% p1 e* I- B# T+ R " l e0 ?5 x" ]1 M( _4 g
( p) @- r3 V. D0 A K& U, H 公元705年,唐朝爆发“神龙(中宗年号)革命”,武则天被逼退位,唐中宗即位,恢复大唐国号,将武周的大红旗帜,换成李唐的黄色旗帜。/ \& m6 Y& |4 O% s
. n/ g t" ?5 ]+ ?: F2 Y- O% n
r& k5 ]: D7 w* J' `% G2 Q* @ 但中宗是历史上最为怯懦窝囊的皇帝之一。他的皇后韦氏没武则天的能耐,却不幸有武则天的野心。中宗刚当上皇帝,韦后就在金銮殿“垂帘听政”,把持了朝政。
- m. |8 j! I# q1 c, I) y
3 F$ w2 X. k4 g1 E! W5 |9 K0 U
/ q" E7 E8 W; T: c0 G 这个朝廷一片混乱。1000多名宦官,被授予七品以上官职;众多皇亲国戚公然收受贿赂,屠夫酒肆之徒,拿出30万钱,就有官做;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美丽可爱,她常把任命文书写好,用手遮住内容,请老爹签名用章,中宗竟“笑而从之”;主政的官员也乘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致使跑官要官者比比皆是;有了钱,安乐公主、长安公主等“竞造第舍”,都比照皇宫的规模,“精乃过之”。
# z5 {; x! s2 w8 v6 F, f3 X8 Z8 j' E/ a3 L: D
/ ~1 r1 l* t, ]6 g' `3 B L% M" U
此时,很多地方水旱为灾,百姓被迫逃荒,却无人过问。这是唐朝最腐败的时期,吏治混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8 }* b- f5 H m
1 n4 A5 ?- V! B/ f0 {+ `& ]
) {/ b9 D7 w- F- Y5 n 更为严重的是,为争夺最高权力,各种政治势力不断搅起滔天风暴。先是太子李重俊起兵,要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却不幸兵败被杀。随后,想做女皇的韦后和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合伙毒死中宗,立了个小皇帝做傀儡。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兵变,攻入皇宫,杀死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睿宗即位。至此,天下并未太平,位高权重的太平公主,也做起了女皇美梦。有了武则天做榜样,唐朝的女人十分强势,动不动就想当女皇。睿宗让位于儿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后,太平公主与新皇帝之间矛盾日剧,暗中准备兵变,却被李隆基抢先下手。皇城内外再次血流成河,太平公主被逼自杀。
) `& J# H$ P! ?/ b2 E% e" l6 B1 m/ l% L" ?
9 S1 P7 l1 o* b& J 在从武则天后期开始的持续十多年的政治动荡中,姚崇三起三落,他既忠直不阿,又躲过了一次次杀戮,被后人认为是忠臣中的智者。
; G, c6 x$ X' o# x5 j2 ]
6 N) l2 m% X/ g9 ^% N) }
- t: V1 h1 x* d2 e7 q全家百口力保百官$ I- t4 L% N5 I2 f; B; [& r
4 D8 W7 M: \# ?
. W& W& @( M$ H 为巩固自己的权威,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下令设置铜匦,专供人投书告密。告密者不分贵贱,沿途都给予驿马和五品官待遇,因此全国各地进京告密者络绎不绝。所告内容被查实的,告密者会得到重赏和提拔,不属实的也不予追究。7 q; D% M- ^+ V
* M+ S; ^2 ~* y/ c. A
6 c. u- n! n J" y 被武则天重用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专门以陷害为能事,甚至写出专著《罗织经》,他们创造了“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猕猴钻火”等各种酷刑,使人“战栗流汗,望风自诬”。8 W" @ Y! |3 E8 k& U, h
( n; W9 I' f+ h, u
/ F9 j/ x9 q o/ G7 P8 _
当时著名酷吏23人,仅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三人,就各杀数千人。酷吏傅游艺,靠着陷害无辜,一年之内从九品晋升到三品,一年先后穿青色、绿色、朱色、紫色官服,被人称为“四时仕官”。为了升官,酷吏们“竞为深酷”。
! E& E* j& _: X( U7 l0 n" c# ~: q& w8 I4 r( ^
& S4 W# {" R' z; ]) s. D c9 y F 酷吏横行之下,一般官员人人自危,路上相遇不敢打招呼,只能相互用眼神示意,一句话不慎,就可能被人告密,招来杀身之祸。" K2 K6 P+ `% {# ~" p
. A, i# w! A9 A' ~
6 p! n) E7 @/ b! C i
这样折腾了四年,武则天正式要建立大周王朝时,公卿百官“皆上表劝进”。但酷吏政治并没有结束。武则天总是怀疑有人要谋反,她不安心,天下就难以安定。
- O/ \6 U" V4 Y6 J& i. [- C" P7 g4 [4 W
+ q& W$ `: x( A) a- ?
大周建立两年后,武则天一向信任的狄仁杰、魏元忠等人也被诬谋反,关进了大牢。狄仁杰是个十分机智的人,审讯一开始,他马上承认种种罪名。在酷吏们放松警觉时,他把诉状写于衣衬,设法藏于棉衣之中转移到家,让家人转给女皇。武则天马上召见他,问为什么招认谋反大罪,狄仁杰说,我如果不承认,当时就死于严刑拷打了。
. O9 [) K% K& |! Y/ l: K4 i4 _3 Y" @6 y8 c; E
[) y' k1 Z, r; ` 武则天一面严酷镇压各种反抗,一面大量提拔有才能的新人,在酷吏横行、群臣不安的情况下,保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姚崇被提拔到京城任职。% w; M6 ^( i' y
0 V8 v9 s' Z9 Q7 ]( w8 U) u$ _* o2 F
在那样的环境中,姚崇干练的行政能力得以施展,在兵部侍郎的岗位上,他对边防哨卡、军营分布、士兵情况、兵器储备,都熟记在心。另一方面,为了避祸,他坚持多做事少说话,写出《口箴》,告诫自己“多言多失”,要“三缄其口”。8 H! Y# w% v6 [) T6 A. z
5 h6 z5 w" ^, d% T: Z1 H( a
* i- F( [ O- d6 ?1 d G/ B+ N
神功元年(697年)前后,武则天自己也意识到酷吏政治对国家的戕害,这时,周兴、来俊臣因祸害太多也被太平公主等设计除去。一次升朝,武则天满怀疑虑地问大臣:过去周兴、来俊臣掌政时,朝野上下有很多谋反的罪犯,朕派人复核,囚犯也“全承谋反”。自周、来等人受诛后,天下“无逆反者”。那么过去是不是有很多冤死者呢?/ D" C# l; O" t" K0 M$ W' V
' j% }3 d1 q( }9 ?
0 B% J ~2 J& F! L8 f5 ?1 O
这时,来俊臣等人刚死数月,十多年的酷吏政治所造成的阴霾仍很浓重,大臣们谨慎地一言不发。时任夏官侍郎的姚崇大胆站了出来:“自垂拱(685年~688年)以后,受枉家破、含冤受刑被迫认罪而死者甚多。陛下派近臣复查,近臣尚不能自保,怎敢对已断的案子有所动摇?被审问的人,如果翻案,又怕遭酷吏严刑。依赖上天降福,陛下醒悟,诛灭凶恶小人,使朝廷平安无事。自今之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担保,现任官吏再没有造反的人了。”
@4 n3 u; C. N A; z
7 J" a6 ]: ?5 H8 L8 }# H2 M0 F5 u! X
这番话直言不讳、尖锐而中肯,群臣都为姚崇捏了把汗,但武则天不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都顺应促成此事,陷朕成为滥刑之主。卿言很合乎朕意。”“遂赐姚崇银千两”。: p- Y3 u; _6 m! w2 {# j5 h' X. k
% B, K: J# ]; `: L* }8 W( [ R) d
2 `8 U* B+ U6 O `& n$ o6 m: \- W 后来的史官,对姚崇这次进谏评价很高,称赞他“箴虽诫口,诤亦忘躯”,“狄仁杰、姚崇相与论垂拱以来酷滥之冤,太后(指武则天)感寐,由是不复杀戮。
( ?4 h K+ q9 Z
; {; H+ ?& X, T7 @* _4 d* b
+ g p8 i3 y3 N9 j% U1 d5 P
女皇武则天在神都洛阳赏牡丹图
; g7 n5 [/ n+ p; D J: t ) P. v k5 T. K' I/ s1 N
: X4 e4 G2 G: o) p" m' \0 g5 e
9 d0 J" k* v* s }* |
3 C% | ^6 ?' T% G
3 [: f2 b5 g. }# r( J, [痛哭女皇只为避祸?( O' L% B# m- S; q0 b; B. m8 K6 K
( j# A! u W5 d" u
" `% B% q7 X& j* t5 i 在姚崇以“(全家)百口保百官”的第二年,由狄仁杰推荐,姚崇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一次进入宰相班子。唐朝的制度,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在宰相班子需要其他人时,往往加个名号,并不提升级别。这样做宰相的官员品级并不一定高,进退皆宜,使用很便利。0 S( r. i7 q4 o) m8 {1 G
& {( ^: `7 i7 f5 Z& ]! S4 E: T: q% b+ K6 S% c: O0 v: W& p$ }9 e
武则天时期,宰相们的任期都不长,任职三年以上的很少。即便被武则天尊称为“国老”的狄仁杰,两次任相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三年多。而姚崇从进入宰相班子后,一直任职6年多,直到武则天退位,可见深受信任。他杰出的能力,朝廷甚至不可或缺。有一段时间,姚崇的老母身体多病,他多次上书要求辞职归家侍奉老母,最终武则天亲自拟旨,同意他辞职回家。但仅仅过了20天,武则天便下诏,声称“家有令弟,足慰母心;国有栋臣,不可暂缺”,令他入朝办公。3 C" d1 }. M! _4 t$ T
! V9 {+ e! K# q0 d0 N* N
3 i# Z0 P3 ?: l( `3 x! X
武则天暮年,朝廷大权多交给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连武三思等诸武,都常常恭候在张家门庭。
0 E" Z# M# L; a* m
$ @! G: l8 W* C2 l7 ?
+ l' e' f$ H$ M% S% Y" B 姚崇因事惹了“二张”,他们在武则天那里软磨硬泡,最终将姚崇排挤出朝廷,出任灵武道安抚大使。按照惯例,姚崇前去向皇帝辞行,武则天让他推荐宰相人才,他推荐了70岁的秋官(刑部)侍郎张柬之。十天后,武则天任命张柬之为宰相,三个月后,张柬之控制了局面,发动“神龙革命”,诛杀了张易之兄弟,第二天,武则天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显。几天后,80多岁的退位女皇被迁往皇城西南的上阳宫静养。0 t9 O/ ^) s j# \- P( {( t& t
0 R% h7 w* D- d z" A
% f# ]* `7 H+ a8 _* _# O V 中宗即位后,即宣布恢复大唐国号,率领百官前去上阳宫向武则天问安。武则天是个擅长化妆的女人,虽然年老多病,但外表并不显衰老。政变发生后,她情绪恶劣,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也不再梳洗打扮,一下子显得十分“羸悴”。
$ A6 g7 ?6 V9 _! O" h/ J4 _
4 {" t3 X5 E& g! B+ w" g
& |8 N, `! ^* Q/ r D 但大臣们的问安只是个形式,恢复了李唐,百官相见,都喜形于色,没有人在乎武则天的感受。政变之前,姚崇已返回京城,参与谋划,也是重要功臣之一,但见了武则天这般模样,他竟然忍不住呜咽流涕,甚至放声痛哭起来。张柬之等人很诧异,对他说:“今天难道是哭的时候吗?你恐怕要从此招祸了。”5 S5 a# w% K: L( l% Q' K/ H
, }! X+ _( o3 _
' {# N. Z4 ~( X* x* ^; n/ x# D 姚崇坦然说道:“昨天参与你们组织的诛杀凶逆之举,是尽做臣子的常道,不敢说有什么功劳;今天与旧主告辞而悲泣,也是做臣子应有的本分,如果因此受到什么惩罚,我也心甘情愿。”& I/ ~0 U. c' N
/ _0 h1 U7 m1 v9 b2 n$ D
6 l& i& z2 V3 J* s# k9 H! B
当天,姚崇就被调离朝廷,贬到亳州(今安徽亳州)做刺史。
2 Z3 y, u% U: r+ H1 q
- G& H/ i( R- [9 \5 U* F% D1 r. \% ~$ K# U5 L6 b- _
对于姚崇为武则天悲泣这件事,后来很多人并不认为他是完全发自性情。宋人在《资治通鉴》中批注说:“此姚元之(姚崇字元之)所以多智也。”明代王夫之也评论道:“武氏废,二张诛,而诸武安若磐石;中宗淫昏……众人不知,而智者先见之矣。(姚崇)百忧千虑,周览微察,早知五王(指张柬之等发动政变的五个功臣,后来都被封王)之命悬于诸武之手,固不欲以身试其矛戈,以一涕谢诸武而远引以出,故其后五王骗戮而元之安。”9 f9 `2 |) R* \% J: m7 ]
# D1 }( l; S* l/ U j' _; B! d) a1 i% U9 U1 O" `
后人的评价都是猜想,因姚崇平生多智,长于变通,每每既能成事又能避祸,后人做出这样的评价也不偶然。
4 F/ O- I1 W: }0 E6 o) V0 z
$ Q- d4 @& k; v& e- I, c1 @+ H: ]3 ^# ~9 h1 o; S( t
“安储三策”难安大唐- r. x; P5 g9 X5 H% j4 d5 H# q
; {1 S5 D5 c8 H9 s8 A
* H( T/ N5 H+ ]2 V
& h. X0 m/ x+ ^0 Y# v 中宗当政5年多,其间姚崇一直做地方官。他政绩卓著,有的地方还竖立碑刻,记载他的功德。然而这在姚崇一生中不占重要地位,对当时的大局也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 \2 u! h2 O* K8 X
8 ]4 `! e) e- }; e. F; \! D6 K& \1 m2 Q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合力剿灭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睿宗为帝。睿宗即位的第五天,就下诏书,任命当时的许州刺史姚崇为兵部尚书兼副宰相,半个多月后,又任命他为首辅宰相,同时任命宋璟为吏部尚书兼副宰相。姚、宋这两位后来开元之治的名相,在此时携手改革弊政,拨乱反正,平反了诸多中宗朝的冤假错案。同时整顿吏治,将中宗朝买来的官罢免了数千人。并罢斥冗员,通过考核,在一万多名官员中,只选用二千多名。
! s# E0 t' ~( b: x1 T% n4 h但此时的大唐,注定还难以安宁。睿宗曾被武则天软禁在宫中,做了6年的傀儡皇帝,天天提心吊胆。他的8个兄弟,除两个是病死外,其余都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权力已经全无兴趣,只愿清心寡欲过日子。他的妹妹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野心勃勃,在政变中又有定策大功,睿宗对其极为倚重,朝中百官“进退系其一言”。经过她举荐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数不胜数,由此她的权势甚至超过睿宗,一时间门庭若市。
. W$ H$ k4 t# I' S) |! C) C( Q: R5 q$ {4 k8 ]) @8 N
4 D; b" |; Y5 a% ?
在皇权之外,俨然出现了另一个权力中心,这成为国家最大的隐患。太平公主逐渐感到太子李隆基英明果决,为使自己能长期保住权势地位,试图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位,改立一个懦弱的人为太子。5 q$ w& Q: T. b
% }$ h# X) Y' g2 g
* C7 N! N; T4 |9 V 太平公主画像
* z% y6 }3 z$ w. g
5 l& H; R9 U0 I7 ?& K" u! y% c! z! J6 T6 |, U3 s; W
姚崇、宋 深感问题严重,为巩固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向睿宗密献“安储三策”:将睿宗长子和高宗长孙外放为地方刺史;将李隆基掌握兵权的兄弟罢免,让他们侍奉太子;将太平公主及其驸马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 `' ~$ d1 |/ M( _& }, ?
, ^. h; p4 Z" O
S( F3 N+ X5 A i0 H 后来史家对“安储三策”评价甚高,王夫之认为:“故姚宋之言,社稷之计也。”当时,睿宗最终基本采纳了这三条建议,只是将太平公主就近安排在蒲州。, C, H+ m# j1 _& H) f
: d* h8 j( ]: }% Q# P9 `
" ~* K% a, c! ^7 c/ I- R4 N7 t 太平公主得知后,勃然大怒,以此责备李隆基。李隆基此时深感时机不完全成熟,于是使出“丢车保帅”的苦肉计,上奏称姚、宋挑拨自己与姑母及兄弟之间的关系,请求对二人严加惩处。睿宗也想搞平衡,于是将二人贬为地方刺史。0 X" I# l9 Z0 D! M& b
; {7 I6 U3 u+ R; n! ?7 ^5 N/ l# C6 e# _
姚、宋一走,风向大变,太平公主不久返回京城,被罢免的买官者悉数官复原职,自是“纲纪紊乱”,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U& w2 E! V. z2 H. S( C2 p
* A" Z7 i9 g/ _; c
r* G5 ^0 R& g3 k) T5 L/ ~ 当时七个宰相,五个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的。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大势力已势如水火。睿宗对做皇帝失去信心,又无法调和矛盾,干脆将皇位让给太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G E# b5 c3 P+ [) j) p$ S2 J, g9 t9 r
! H: F4 e3 n% h# t$ O1 {, X7 r: |5 ^
1 v* E! O( O* k7 H
第二年,双方矛盾日趋尖锐。太平公主密谋起兵,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下来。李隆基得到消息,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公主府里。动荡多年的大唐王朝,终于有了驶出风暴的迹象。& E: W. t* g) s) ?* p3 ?! q" Z
! { ]4 f' V$ `6 v0 h1 g
9 q3 K: V% ]5 J2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f3cfa01000bok.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