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2393|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闽南语大师姚景良与你《时间丛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4 11: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4 11:25 编辑 8 P% p: n5 [, {. C+ i

' H: P% W( N: V8 r                                                                  时间丛谭
: H- U7 e/ o9 P( n       乡贤姚景良先生,祖籍福建晋江钱仓,长期生活于厦门。先后在公安和政府机关工作,但他从年轻时就对闽南方言充满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中业余搜集了大量的闽南俗语、成语、谜语、歇后语、俏皮话以及故事、传说、民谣、掌故等。几十年间,累积了大量闽南方言材料,并极为认真刻苦地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已经先后出版了《趣味闽南话》、《趣味闽南方言词语》、《闽南歇后语》、《时间丛谭》、《闽台方言集锦》、《厦门成语》等多本“闽南方言”系列书。时至今日,先生虽然已年届八十仍孜孜不倦、日耕不掇,整理出《闽南方言顺口溜》、《闽南合四句》、《闽南风俗》等书,为抢救、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作出巨大贡献。《时间丛谭》是景良先生“不知道花了多少日日夜夜,也不懂得花费出多少心神”整理出版的又一力作,经作者同意,发在网上与宗亲分享。为了方便宗亲们更好地领略闽南风俗习惯,解读闽南风俗文化,庆礼勉为其难、略尽其力,稍事注释。满心期望宗亲们共同感受,了解闽南的故有特色、景良先生的幸勤与奉献.
+ u/ @% L8 c. P# i+ i

8 h! v; t+ G8 n0 C' G$ ~
3 R9 m/ ?  [9 Y4 t+ \闽南语大家姚景良先生近照

7 k+ k5 w- V3 g3 T# X: F- ]% G
+ g' I+ X% J# M' z

! J* O# s- d1 }+ }' B7 o; V5 g0 T) m: g% ~; S/ \. F; ?- F$ l% p

3 a) X. b0 ^4 M: Q  ]3 h闽南语系列丛书作者姚景良(中)、钱仓老人会长姚文款(右)、闽南合四句注释人姚庆礼相聚一起畅谈闽南风俗文化
) v  Q) J0 ]( k* ?  B0 O1 }
, ]- c# _4 H; U3 h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09:5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 09:53 编辑
+ K; I5 @* z) J' _/ e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10-31 12:136 a  `: y2 X/ n4 b. A4 j# _* M4 x5 ], e
我是来学习的。
" v! T, J% m& T0 d; g5 q
                                月5 _+ I1 v" d5 f% G' e: Q% ?
                            月之定义3 g" e* C4 s8 K3 w4 ]5 J$ U
     一年的十二分之一,有大小月 之分。从朔至晦,一年十有二月,闰年十有三月。但还有一些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如古代墨西哥一年分为18个月 ,每月20或21天,一年也是365或366天。目前公历规定:1、3、5、7、8、10、12月为大月 每月31天。其余都是小月,每月30天,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才有29天。6 A/ L' ?, r/ C3 ^( R
                                        月之字词) B: F$ i/ Z) d4 K6 ?
     月子:月。
5 q" N3 a7 T) v, A- a: s: Y+ x, C     月头:月首、月初、月朝。
3 {/ l% a) m  k8 Q" e: V9 n/ ?! Z     月 中:月半。3 L# P7 T- ~: P9 ?
     月尾:月末、月底、月终、月杪、月夕。
  j( }, m4 M0 w2 S" K     月夕:阴历中秋节;有月的夜晚。4 r1 S+ i9 k8 W" d: I* a
     大月 :阳历31日,阴历30日为大月。亦称“大建”、“大尽”。韩鄂岁华纪丽注:“月 三十日 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5 k: l; h9 P9 k% |* n; o     小建:阳历30日或28日,阴历29日为小月。亦称“小建”、“小尽”。6 p' v6 [# E9 [5 J3 v
     月建:阴历每月所建的12辰,如正月建寅等。亦称“月阴”。
6 S5 f0 j& [& ]9 `  p; e     月阳:阴历干支纪月之10干。
6 k0 V, e% C  ]& W; l. G1 B$ c     月相:以月相定日,主要有4个,即朔、上弦、望、下弦(阴历每月初七、八、九日,月形上缺其半,如弓)。又如晦为阴历每月月底或末一天。还如望为阴历每月月中15或16日 这是月亮最圆的日子。/ h5 h; }% L* d- M
     月忌:俗以阴历每月初5、14、23为月忌,遇事必避之。
2 i; d" X2 m6 T6 n% e, R4 S     月牙:新月、密月。
: C# N* a6 j; {     月尽头:一月 终了。
: {+ b) ^3 q. y: o     月黑天:阴历月末和月初无月光的夜晚,也称“月黑夜”。
' c7 S: F  |1 D' A5 ^: W     一个月:期月、迎月、满月、望月。
- u4 |# ^. |: T. Z     新月:眉月、朔月、阴历每月初三、四之月。
- M! r6 [; ]/ ~: w0 M) i     平月:阳历平年的二月。
# ]- ?& ]' Z4 ~1 Q     旬月:满一月 。
2 ~5 @: V5 m( L4 a. t     期月:一整月。, {' c1 z  B! [9 X) P. G# i
     阅月:经过了一个月。5 n+ s+ S$ M1 t4 D3 q  T! i2 t
     弥月:满十月也。今通称出生满一个月。) x8 p6 E- O8 l7 @4 y3 D
     盈月:阴历每月15、16夜的月亮。
; v3 R3 [+ N* _1 \6 q, c% e     俭月:谷不足之月也。0 n; W" }4 i- O1 ?. `! T2 o
     农月:农事烦忙的月份,在立夏之后。
  z; w$ g5 ^1 b$ _2 c5 N' d; n     斋月:亦称善月。伊斯兰教在封斋期间的一个月,即伊斯兰教历的九月。谓阴历正、五、九三个月也,佛经谓此三月,世人宜持长斋,慎言行,特修善业,故名斋月或善月。7 f5 H; t" ?3 ]4 R& _
     提月:月之晦日也。亦称“是月”。
1 R  `8 ^. B6 q; @7 V     淹月:滞留一月。3 s9 X/ F9 l+ P% i  |+ k4 i
     季月:四时之末月。即每季之末月,阴历的3月、6月、9月、12月。
2 n  k4 m0 K6 y  o& Y3 Q; M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岁较少于地球公转之期约十日有奇,5年中积奇零数而成的2个月,积以置闰,每逢闰年所加的1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如闰八月。
. _  a  G, X# M     恒星月:月球绕地球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以某一恒星为基准,月球连续两次经过该恒星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月等于27天7小时43分11.5秒。6 n# \- h1 s# i+ K
     朔望月: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一个朔望月等于29天12小时44分2.8秒(即29.53天)。阴历一个月的天数为29天或30天,就是根据朔望月制定的。亦称“公至月”、“回归月”、“太阴月”。
% v3 q5 o  o# }3 Y/ m7 q     客腊:去年十二月。
0 e. o2 O( D# w" o. [* ~7 l: \7 \2 U      四仲:阴历四时之仲月也,即2、5、8、11月。
) [$ j# q7 P/ g     首时:四时之首。即阴历正月、4月、7月、10月。2 l$ @$ k# R  T* H. j
     弦:月半圆的时候,上半月叫上弦,下半月叫下弦。
, u2 I+ y& T* l: |/ |  A: ^     上弦:阴历每月初七、初八、初九日月形上缺其半,如弓称上弦。
- B5 D: t: [$ j; q" i8 D: o     下弦:阴历每月廿二、廿三日月形上缺其半,如弓。1 Z0 M/ ?6 n4 o% C8 ^, y* u1 Q
注:月有阴晴圆缺,圆时盈,缺时弦,亘古不变。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见今时月。
& J8 p  L* ^6 c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9:0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 16:20 编辑 + F1 h% u% H- f
yqllz 发表于 2015-11-2 08:26
9 N5 X% p) o- ~# `- P谢谢小平老的鼓励和关注,自认为这些知识还挺全的也许有用,因此分享予宗亲。

7 h$ h7 _. N% g+ l. q$ Y                               阴历月的别称与由来
% }7 _1 a8 s, O9 W# K     正月, L% I5 f. {5 i& ~. V
     正月:正月也,正月为一年之始,故云。
& L( S/ g9 R* U$ O4 `4 J     正月:岁之首月也。但是,“正月”不都是“一月”。夏朝以孟春月(一月)为正月,殷朝以季冬月(十二月)为正月,诗纬椎度灾云:“轩辕高辛夏后氏汉,皆以十三月为正。少昊有唐有殷,皆以十二月为正,高阳有虞有周,皆以十一月为正。”而秦朝却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汉朝继承秦制,使用古老的颛顼历,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一0四年),汉武帝刘彻下令改历,制订出“太初历”,开始把正月从秦制的阳春月 移到农历的孟春月,并一直沿用至今。
! ]9 ?7 m$ `' p     政月:在我国古代,一月份是天子召集文武朝臣商定一年政治事务的日子,故称此月为“政月”或“议政之月”。9 B/ X( d: F- p2 T3 K" ^$ S3 ]  K
    初月:阴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周密《齐东野语.避讳》:“王义之父讳正,故每书正月为初月,或作一月,馀则以政月代之。”
1 c9 z' j* Z5 O" M# K    端月:秦始皇名政,政正同音,因避讳谓正月为端月。按:端,始也,正月这一岁之首月,故曰端月。
, o7 @" T8 c7 C/ f3 V+ T, m    正朔:正,一年的开始。正朔就是每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我国古代夏历以孟春之月(即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为正,平坦(天明)为朔; 殷历以季冬之月(即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为正,鸡鸣为朔; 周历以仲冬之月(即包括冬至的月份,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为正,夜半为朔。自汉武帝时的太初历直至现今的夏历,都用夏正。3 d) M1 S, x& l  c3 M
     正岁:阴历的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师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尔雅释天》曰:“金经凡言正岁者,并为夏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为周正建子之月也。”又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王引之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 为一岁十二月 之长故谓之正岁,犹月之朔日,为一月三十日之始而称朔日也。”
! k$ w( f% R: w- z5 e3 j: w7 e2 B     岁首:一称年首,一岁之首也。史记武帝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晋书律历志;“秦汉以孟冬为岁首。”1 Q! T( \7 {' h* m9 B
     首岁:指正月,一年的开始。《汉书.萧望之传》:“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颜师古注:“首岁,岁之初首,谓正月也。”) i. n3 x8 T; n: X4 u; U
     夏正:谓夏正之正月也。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 ,周正以十一月。”按后世惟秦,以夏正十月为正月,汉初乃之,自武帝时,即改用夏正,历代因之,民国改用阳历,其制始废。
, ]0 {5 l0 X+ K4 ~' W8 j! m     陬月:陬月正月也。《尔雅释天》:“正月为陬。”注:“离骚云,摄提贞于孟陬。”郝懿行义疏:“陬者虞喜以为陬訾是也。按陬訾星名,即营宝东壁,正月日在营室,日月会于陬訾,故以孟陬为名。”就是说,一月份太阳和月亮的视位置同在陬着这组星宿的空域内,因此取名陬月。8 r# }0 I( g. [& F7 T) r2 e' e
     孟月:阴历四时之首月 。周礼地官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 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
# t4 ]6 S1 U7 A0 N/ w' d5 D     孟陬:阴历正月也。《尔雅天释》:“正月为陬。”史纪历书注:“正月为孟陬。”《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n1 m1 ?( I! C6 k     孟春:阴历正月曰孟春,为春季之首。广雅释诂,礼月令:“孟春之月。”
/ Y( r0 y& L& b     上春:孟春也。周礼天官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官之人而生[禾童组合]之神而献之于王,”疏:“上春者亦谓正发,以其春事将兴,故云上春也。”梁元帝纂要:“正月曰孟春,亦曰春。”《初学记》卷三引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 b5 b4 n/ q; @0 x* k
     首春:首,始也。春季也。春以正月为始,故正月也称“首春”。2 S7 S8 P. W1 J2 _6 Y9 @
     亲耕:古代天子于每年正月,举行一次亲自扶犁耕田的仪式,表示劝农。《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供)粢盛。”后称亲耕为正月。' A, e+ c) {' v( \. S0 y5 y3 m$ P% n
     此外,还有寅月、娥眉目、开春、初春、开岁、年首、新正、寅正、建寅等别称。
- c. P: ~5 C; q; {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们操作生计、耕耘理想、播种希望的大好时光。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09: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7 08:05 编辑
9 |" u3 w7 ^& n
yqllz 发表于 2015-10-24 17:39
5 j. u: S. u; F8 N% u诚如教授所言,景良乡贤“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不辞劳苦”五十年如一日为弘扬闽南文化辛勤劳作,精神可嘉 ...
" |4 p. _* O5 V) z. t2 `9 L
1 X3 J1 z# O  w( H; a. R5 m  Q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怎样产生的?5 i. ~1 F' ^4 V4 Q5 v1 }
   17世纪,航海家已懂得使用纬度,但却一直未能掌握用以准确测定船只位置的经度。1675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下诏,在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渔村—格林威治建立天文台,由天文学家约翰·福拉姆斯蒂负责测出精确的经度来,为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又经过几代天文学家近20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测得精确的经度,以此绘出了格林威治子午线,并确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计时方法。到了19世纪,世界航海业蓬勃发展,但是,当时各国过都是依据自定的子午线各行其是,当遇到相互交换船只需确定时间、地点时,往往造成很大混乱。后来英国发明了一种报时方法:每天下午1时差5分时,在位于小山上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根旗杆上升起一个大气球,差2分1点,球升至顶端,1点整开始徐徐下降,以此向进出泰晤士河的船只提供准确的时间。然而此举不能解决全球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甚至还因此而打官司。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塞特郡法院审判的时钟指在上午10点6分,身穿法衣的法官庄严宣布:由于诉讼人没有按10点开庭的时间准时到庭,本庭宣布其败诉。两分钟之后,那位败诉者才匆匆赶到,他向法官申诉说,按照他家乡肯柏兰郡喀来耳镇火车站的时钟指示的时间,他是准时到达的,本案必须重审。
- Y  ?% `" o( R4 d- Q- b    喀来耳镇火车站与多塞特郡法院出现的时间差异,以及类似争执的不断涌现,促使英国国会决心敦促进行统一时间的工作。直到22年以后(即1880年),英国国会才通过决议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
: p- Y9 `' J1 J( Y+ I& g   为了结束这种局面,1884年10月,25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子午线会议。于13日通过决议将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正式定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此线作为计算地球经度的起点和世界时间的起点。格林威治的国际标准时间由此问世。
. n2 B3 F9 m4 @$ D$ {! o
" }* `+ r# y$ o; |. k. n$ V/ h                  什么是“北京时间”
8 F0 u1 A9 {7 b9 `) u  地球绕着地轴由西往东旋转,东方总是比西方先看到日出。我国与美国正好东西相对,北京和华盛顿日出时差13小时。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全球经度划为24时区,并把通过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那一条线定为零度经线,作为世界标准时间。在中时区以东、以西分别划12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千里,横跨经度61度,时差近5个小时。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为了使用上的便利,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定名北京时间。3 C8 R- R1 J/ m  y  R
   北京时间比世界时间早8小时。北京位于东经116度19分,所以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它比北京时早15分钟左右。  e( I" n, k- C4 a
   北京时间是我国的报时中心——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授时给北京天文台,再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出来的。. r# h# H/ p" C# O$ t: i/ c' g
   陕西天文台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授时中心。其授时部分主要是两个播发标准时间与频率的专用电台。:一个是短波授时台,一个是长波授时台。长波授时试验台是利用长波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号,它的精确度比短波授时台更高,有比短波授时更为复杂、更为精密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这里的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等现代化授时仪器,建立了我国的原子时间标准。其精确度可以保持3万年乃至30万年才有正负一秒的误差。' j( l- `7 \4 O, ?* N7 d, m

* k  V/ g% Q0 q6 K* T注:世界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标定。
* g8 `. Q( ^1 O9 ^' ]% |: v: w   7 a+ t& x! l0 I2 J  h/ s4 S- Y, s6 a$ P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1:3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2 09:06 编辑
& ^" G, ?& t, r4 b9 ^1 n; a
yqllz 发表于 2015-11-11 10:184 ?8 H1 U+ {  p: `. n& i  x
十二月/ c1 F' ^$ z2 n1 j; k* {; v- r; z6 P
       腊月:丑月也。古代十二月间行祭,冬至后戌腊祭百神,始于周代。后世因称十二月曰腊月。 ...

' }* n2 `+ ~3 ^1 l6 ?- A- a, ?8 X' D& {' r
                         公历月的别称和由来! I7 @$ \6 a, I/ Z% L
                                 石之月4 u9 l% K; H- t* U# j: t
     一月;红石、榴宝石。    二月:紫水晶。/ R7 t4 V  y' d' A
     三月:蓝绿玉。               四月:钻石。
) Y# ^; {" k8 f+ c, r5 v     五月:绿宝石。               六月:珍珠。" [$ A& e$ H0 n+ \
     七月:红宝石。               八月:橄榄石。
9 y, T+ @$ v2 @, G7 q8 m     九月:蓝宝石。               十月:白宝石(即贵蛋白石)。! d3 ~7 z  S% w/ Q
  十一月:黄宝石。           十二月:绿松石(即土耳其玉)。0 L6 Z$ {: S, j
                                    花之月. p" ^8 U! f9 g& W, f
      一月:梅月。                  二月:杏月。  
$ g* ]8 |. P) @6 U" i  E      三月:桃月。                  四月:槐月。6 g% `) [! ^& G( \+ U: N$ R3 {
      五月:榴月。                   六月:荷月。
9 H* I4 X  H: P+ U9 u0 w1 x1 \- C      七月:桐月 。                八月:桂月。
/ t  o, {) \  t      九月:菊月。                  十月:金盏月。
& y  X) c0 F+ N' C& }   十一月;葭月。              十二月:水仙月。- e7 @* ~6 }6 h" Q% O  A: ^* n
                                   果之月(香港,以12种水果命月)1 o3 ]$ O1 v) Z1 L( N7 I# }8 q3 T
      正月:甘蔗。                  二月:枇杷。! C4 I0 _5 ]( ~  _
      三月:杨梅。                  四月:李子。
+ F+ i  z; T  h7 C      五月:荔枝。                  六月:沙梨。4 l1 n5 Z( j) f
      七月:龙眼。                  八月:菠萝。0 X' A  S$ {% F% l) g
      九月:香蕉。                  十月:柑子。
. H6 G! O" T7 n1 r5 g. O   十一月;橙子。              十二月:水仙花。9 z$ B3 t9 l3 ?+ S
0 v- g8 L2 S4 z9 e1 k' ?# Z0 R

4 B0 I) U0 K$ g  _& q
, q' S  b  I/ }! J" [; s' x1 i# P( I0 ]4 m% S  ~( y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1:5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5 07:42 编辑 $ q0 n' `: {% x1 m1 Q
yqllz 发表于 2015-10-24 11:22
- W- I5 Y3 \0 h6 m3 {5 K前   言  m' ?: J! ?4 }3 J: c+ n" U
    我出于对时间的认识、对时间的追求和对时间的珍惜,于是,不 ...
1 q, Z! [% z& o  J; V
                                          一、时间的类目7 F! I( D9 I! w- n+ H4 y* k
                                                  时      间
3 ]& t& z2 l6 Z3 _) S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有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无限流转,有起点和终点。: ]+ Z: A: [5 x  j' E; _
                                        时间的字词
, Z( t0 Q* }( X/ K# q           宙:指古往今来的时间。
# x4 w0 ~( Z  m1 W% B3 C0 L           (日乡上下组合):从前、旧时,即估计时间之辞。
3 b8 X5 Y2 i5 G7 i# R/ E7 g! K          旧:陈、久、旧时、旧日、从前、宿昔。; k+ g! {. q. T4 i0 K; g
          近:特指时间的距离。如最近、新近、远近、近来、近代、近世、比来、迩来等。
( ]" ~' n4 A# k  V0 V          昔:从前、过去、昔日、爱日、昔时、昔年、在昔。# `( Q; ^% H0 m( N) O5 d
          日子:日力、良辰。光阴。$ R* m5 c; @+ Q1 _2 O* [
          时光:光阴时间,亦称年光。: q2 r; L3 v9 F/ S9 \" n
          流光:流年、光阴、岁月、年月。. r) {2 b5 g6 c4 c6 a1 E$ p
          荏苒:时间渐进之意。7 D0 u3 x' T( t- K% d
          刚才:过去不久的时候。
; n. V5 h' ^& d3 ^5 n2 V! M8 W          有顷:相距不长的时间。
  _6 Z2 O: A! V          一晃:时间过得很快。
1 @# v3 `9 I: }5 D8 e          侷促:时间短促,又称急促、勿促。
. b* q( V+ T8 r! ~- ?6 s' {) O          星移:时间的流转。+ x' \/ }! T* |( E/ H
          当时:过去之时也。
6 D' ?3 [- c: O* V/ ?4 H          头里:当初。4 T  Q8 j) \& l2 O- W
         多时:很长的时间。1 k4 t9 D) G; l" z- S* u( s( w8 _
         移时:相距不久的时间,又称有顷、不久、过一会儿。
+ E. L/ t9 j. l, _! \; d         昔时:往日、古时、平昔。5 s- k% X5 U0 O: S( o$ H
         往昔:过去的、从前的时候,又称夙昔。& e: Z6 L( V7 a9 m
         往日:从前的日子。( L* v+ H' \- h2 ]1 H% X+ o/ m& T
         往下:将来,也称异日。
4 ~& ^  |- Y2 U" a         往古:古昔的时代。
) B; B7 ^3 X* L2 |/ l0 M         现在:现时、现今、当今、如今、从今、于今、眼前。1 l3 H  S0 T5 ]* g
         今昔:现在和从前。# X  {9 k; y! l, V& C' B. B' L' J
         今后:从今天以后。* \; o" z7 N5 t
         驰年:光阴速度。
+ {- L: V5 m7 W& W0 x         驹隙:光阴过去得很快,如白驹过隙。
4 \5 z! ~: n1 W* I4 U6 A8 r! H         驷过隙:光阴的迅速过去。
# R3 Y0 y. I+ r% H+ B注:时间的凡此种种名称解释。
$ _/ x/ P" c' j$ u1 I; h2 K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前   言
0 |5 Z2 d/ B: g/ k    我出于对时间的认识、对时间的追求和对时间的珍惜,于是,不知道花了多少日日夜夜,也不懂得费出多少心神,不间断地从收集“时间”的资料入手,到对“时间”分析研究,终于对“时间”有所认识,并取得了追求“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效益。而今,我编辑的这本《时间丛谭》就是认识的标志、追求的结晶、珍惜的硕果。它使我深深感受到时间的作用和价值。
0 R0 S  q" M% E; I4 s+ }     《时间丛谭》虽然不能集“时间”之大成,却也能提供“时间”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只要读者能耐心而认真地阅读,并加以思索,就会领略“时间”这一无价之宝的可贵,就可能与“时间”结下不解之缘。
/ ~5 X/ Y% ?" f/ ^         本书是作者利用多年时间收集、积累、辑录而成,由于资料不很充分,因而错漏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7 x+ N  @1 h- [) g$ x7 \

签到天数: 4358 天

连续签到: 285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5-10-24 15:4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24 15:55 编辑
  n4 l7 X: H% O4 W3 D* M
yqllz 发表于 2015-10-24 11:562 z3 Q5 s+ w3 b( i
一、时间的类目5 G! I; o/ h1 c8 `1 _
                                         ...

5 u1 {8 p- ~, k2 ]# B4 ~敬祝闽南语大家(大师)姚景良先生幸福吉祥美满如意健康长寿向先生学习向先生致敬7 T2 n5 {, M; p! g, Q4 @
6 k. u, Q$ R- z" I, X1 Y3 R

! B4 s; f/ z1 d6 |$ T% F! L/ e6 y" t+ q
* x' R$ C9 B' V+ w3 M4 R
" C- G& ]0 ]6 p6 B6 B# d
咱们这位老宗亲景良先生,是咱们姚家人做学问的榜样!做学问就得像先生这样才行,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不辞劳苦,耐得住寂寞,方能够做成学问,出大成果!) b/ M$ o' _: t' L" W* g

1 O, U% o0 ~, C5 V% O( v

1 f  D9 B2 X; ?/ S' j  d9 d3 X4 l- N: @' ^0 t6 R% o$ _% v

2 l6 M! k0 f9 Q5 M4 J" D" ?* n8 ^( Q; C( O1 X

' y" k# s4 ~+ t  Y0 O9 B3 Z#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7:39:59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24 15:48
0 {0 R5 A. o+ J" t: z% H) K敬祝闽南语大家(大师)姚景良先生幸福吉祥美满,如意健康长寿!向先生学习,向先生致敬!

; D% Z$ A; u2 `% c诚如教授所言,景良乡贤“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不辞劳苦”五十年如一日为弘扬闽南文化辛勤劳作,精神可嘉,这也正是庆礼向宗亲介绍景良先生佳作的原动力。
2 `# X( s  x' y% M$ k" b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8:1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5 18:15 编辑 # V- i1 |7 K! O+ X; l0 T
yqllz 发表于 2015-10-25 09:10
! |+ h0 j/ X# {$ k! f' ~' O! N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怎样产生的?
* U  n4 _2 |5 d# K! D' r* m4 x   17世纪,航海家已懂得使用纬度,但却一直未能掌 ...
& |$ h8 N. N0 @3 r9 v3 |; ~2 y  }1 Q
                                年' Q9 b9 G" _! W! F* `  v- U
                          年的定义" K; t; v# w9 L  J
     年:时间的单位,时间的记录。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一年。! v- O* Y" Y4 a6 ~& e# Q, n) E
                                 年的字解
$ T- Q; d( y( _/ [8 z! `8 I( l. m: ?     年,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时间的大记录。0 I% q6 a, ~0 D, ?1 G" H( h" b
     年的古字”秊“(音HIAN),是稻、粮、菽、麦、稷等成熟的意思,《古梁传》“有年”“大有年”的记载,表示“丰收”和“大丰收”。4 S3 W9 z* A( @
    “岁”是太岁,古人用以指木星。木星每12年绕行太阳一周。每年移动周天的12分之一,因以木星所在的位置作为纪年的标准。“岁”字也有谷物成熟的意思,古人说“望岁”就是盼望来年好收成。晁错《言守边备塞疏》道:“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这里的“岁”即“年”。3 Y. p0 C  A& k
       “载”字原来解释为开始,用“载”称年,始于唐虞,与人们平常说的“岁序更新”同样的意思。0 g: o& Z& H1 Q: Y2 p/ B
        “祀”,商代称之为“年”,《书,洪范》:“惟十有三祀”。《尔雅》上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祀”字除了作“祀祭”、“祀日”之外,如今已不用 了。
' U7 Z. y; x; `( L% Z% U         “稔”与“年”同源。古代谷物一熟为“年”,因而也称“年”为“稔”。《国语、郑语》:“凡周存亡,不三稔矣”。

; R" i& X. E( N         “兹”《吕氏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今兹”、“来兹”指今年、来年。
' [! j, z7 c( N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字也可单作一年的意思。如“春”,高适《人日 寄社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秋”,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四十余帝三百秋”。“大地回春”、“千秋万代”的“春”和“秋”都是泛指“年”。还有“三春、三夏、三秋、三冬”,除用作各该季3个月的合称单指各该季第3个月 外,通常都指3个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亦即3 年。
2 @( S3 {% q+ y+ x2 L1 U" a       年岁还有其它一些代称,如“星霜”(也简称霜),因为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霜则每年至秋始降,贾岛《渡桑千》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这里的“霜”即“年”。“霜”也用作“历年”。又如“寒暑”,因为“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周易》)。再如通常说的“寒暄”,解释为人们见面时谈一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其实“寒”指冬季,“暄”指夏季,一寒一暄,也表示一年。+ i- I& a9 k7 Q6 E0 F

) B( T0 X% m5 g, p注:引经据典剖释“年”在文明古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名称及指代。  A. P' q+ J- I( h5 |3 Y
6 N  s/ d# v2 Y0 D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08:45:37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0-25 18:134 ^& Q* r& ^' D  N2 V4 }7 U

* T) \8 w2 f0 o% G2 y                          年的定义' `: f+ L0 T9 T: G
     年:时间的单位,时间的 ...
% E8 W7 b% b* r" P5 v
                                                                  年的别称4 _% V4 _: ]1 @% t& p
      头年:第一年、首年、元年。
7 u% o( Z# H; [        今年:今兹、现年、这年。
% N2 w- N  P; @0 t9 k7 i' p8 n* G        明年:下年、来年、来兹、翌年、转年、新岁、来岁、嗣岁、下一年。
' @3 S: F5 ]+ G% o; ~        去年:上年、去春、去岁、客岁、客年。4 G& C0 C' h, \2 Z1 l! o
        前年;前一年、往前几年。
' ?& D3 q# a0 e1 X" |# j        后年:第二年。+ s; O  j+ Y# i" Q- S6 c7 R
        早年:早岁、早期、多年以前。
! {- `+ U1 E( @5 ?/ k        往年:昔年、前年、从前之年。
  C" Y" }8 C. E1 q! Y& h        历年;行年、以往年代。
% A+ b( A; Q: h" j0 _! _& l        比年:每年、近年。
( F3 r  U% V( Y' k" N1 Y9 Y+ r! {        洊年:过一年、又一年。
5 j2 i8 D6 V0 M$ G        经年:隔了一年。1 D/ C8 P3 t+ ]( e! X0 d
        整年:期年、旬年、通年、一周年。9 u& M& I0 b' n2 d3 d
        兼年:两年。6 T4 P8 `8 Y$ E2 Z" a4 o  A( r
        终年;终岁、全年。! P. {4 q) {- Z! f0 e2 m
        太阳年;分至年、回归年。( _6 h0 d" R" Y4 g  P+ c
        年命:寿命。  [; O$ g8 C9 J, T" e
        年来:数年间。; h5 L& Z5 @3 U" W  z
        年终;年底、年根、历尾、腊尾、暮发、岁杪(杪:末尾也)
( S* `, a2 [  [% r- ]9 ^/ B        年夜:年终一夕。
  Y* c& m2 x% x# d        年腊:过年。
" U( s5 k( w( r  P  I9 Z5 j1 `        大年:指农历腊月12月有30天的年份。
) r9 g7 ]. y$ v& b        小年:指农历腊月是小建的年份。% |, |- c' X' F1 }' g4 u
        大年夜:除夕。
2 t, z, a+ O' V1 c        小年夜:除夕前一天。- k7 Q7 v/ l2 V: V, u
        终世:一年。1 T6 [% d8 e1 r3 o) ]  l: R
        星迥:卒岁、一年告终。) R( K: H5 N( x: K3 o1 c% a
注:年的称谓之大成。
4 k) F9 B9 C$ h' n. ]   f' I+ E' t6 H; Y, e: p: ^5 ?, O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9:1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7 09:30 编辑
5 `, V+ g/ j, ?5 f* S& c7 `
yqllz 发表于 2015-10-26 08:45
5 V" X+ K% P# o' n6 y# X% U- c年的别称
- Q6 z* N- Z3 W1 F1 ?4 V' K      头年:第一年、首 ...

9 _1 b! L( q+ {: ^( H) w
; G5 {# z3 y7 i1 m                         年的常识; Z& g- V% Y3 @
    一世:30年。8 z6 B6 Q! u9 k6 g( `
      一世纪;100年。5 |/ b2 q  v4 v3 c1 _3 T# @+ x
      一宇宙年:太阳和太阳系要过225,000,000年,才能沿着其轨道绕银河中心运行一圈。4 G4 y* {- q) }* l: B, Y8 w" ?
       秩:10年为1秩。! R/ T( z  j& U  z7 H- C6 c1 `% v! O( P
       章:15年为1章。章有7周,周髀算经:“四章为部,二十为纪(部)”三纪为元。5 [' c! O" V! I0 ^! ?8 k  U! M1 M
        周纪: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台隐公元年、贞观元年。又指纪年的第一年,台公元元年、回历元年。
5 ~4 h& v2 s. t6 R2 U        平年:阳历没有闰日或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阳历平年365天,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换句话说,阳历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故叫“平年”2 h$ O, \! c1 c
         闰年:阳历 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农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小11天,3年就少33天。所以,逢3年加1个月,就叫闰月。但是,3年1闰还剩下3、4天,仍旧不够精确,于是采用5年两闰法。可是,5年两闰超过了4、5天,又用8年3闰来补救。8年3闰仍不足2天,再订出19年7闰法。公元19年是6939,60天农历19年(包括7个闰年)是6939,60天,两历之间相差2小时左右。闰年的计算法:公元数用4除得尽的是闰年,用100除得是平年,用100年除得尽用400年也除得尽的又是闰年(如2000年、2400年2800年等)。 然而,如2100年、2200年、2300年2500年等,虽能给4倍除尽,但不称“闰年”而叫“平年”。这是因为隔400年要减去3个闰年。于是,人们又作出一个补充规定:每逢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不设闰年。又规定:凡是4000年、8000年、12000年等年份也不算闰年,只有365天这样调整虽不是绝对精确,但4000年里才误差2小时左右。
3 [8 @6 I0 C9 {0 U8 T5 r1 g       光年:计算星体间距离的单位。光每秒的速度约30万公里,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一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 t8 _& v! ]  q  s
        纪年:是古代一个东正教僧侣发明的。我国过去用干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又兼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公元纪年 用传统的耶稣诞生为第一年,即公元纪年的由来,以耶稣诞生前为“公元前”,耶稣诞生后为“公元后”。纪年也称“起年”。
, a- U# ?9 v" @       恒星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也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一恒星年等于365天6小时9分10秒。
2 E" p0 }7 L$ Z3 u+ i0 T' Y       年度:一年的起讫期限。) |( z' ^4 Q, V1 e' e
       年号:专制时代君主纪元的名号。4 Z! `0 ^1 h  k" {- @
       年谱:用编年法写成的传记。
; f' d0 U3 v9 {5 M       年代:年代是以“0”到“9”计算的。每10年为1个年代。如20世纪90年代,应从1990年起到1999年止,但每个世纪最后一年,不包括在任何年代里,只说是某世纪最后一年。
: c: W- y; Q( G% m7 Q4 q5 j  Q8 I       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世纪”一词出自拉丁文,即一百年的意思。其起算办法是:一个世纪一百年,应从第一年起算。如公元八世纪,第一年应是701年,最后 一年应是800年,二十世纪第一年从1901年起算,最后 一年是2000年。: P0 L) m5 i( `
注:详细介绍宇宙年、恒星年和世纪、年代等等的由来,知识面之广、之博尽在其中。 ! _+ L" J, U; M* t% K

- H$ [8 L; P# g. C1 s+ J. U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9:0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9 08:34 编辑
+ m. X! U0 l0 ]* ?; B
yqllz 发表于 2015-10-27 09:10
0 g- k% }9 ]3 ]( C年的常识
; z1 A* J8 e) x0 B+ g% I" q    一世:30年。3 C2 c& q* B5 ~, M6 I
      一世纪;100年。
" I4 H7 P! |/ `3 N) [. J

0 N/ A1 X( k7 T% i: n9 _% q                    年的由来
, l2 j# H4 O! G# x, Q' b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有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路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就出来掠食噬人,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由于人们不晓得“年”什么时候出山,因此,家家户户,黑暗白昼时刻加以防范。
5 D/ \+ L% P+ A( m5 ?6 {       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年”没有来。到了第十二个月刚过完,忽然,“年”出现了,很多人和畜又 遭到伤害。于是,到了年终腊月,人们就储粮备菜;每到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就关门闭户,磨刀提捧,彻夜不眠,准备与“年”作斗争。. K1 w4 z" ?4 z4 ~
    “年”给人们带来灾难,带来祸害。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碰到“年”,担心过年,就象过关一样,所以把年叫做“年关”。
( ?0 ?/ o" d) k+ ]1 j" v# k5 z! b) P     时间长了,大家从和“年”的斗争中,掌握了“年”有“三怕”:即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大伙儿在门口帖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又偷偷二来一看,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心惊胆颤,调头就跑。此后,“年”再也没敢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宁的过年了。
0 W4 J3 R  V2 k9 g; L    古人在渔猎时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首先发现了白天黑夜交替的规律,有了“昼夜”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因为饲养的家禽,家畜成长的时间较长,如鸡六、七月,犬九、十月,猪十几月,牛马二、三年若以日为单位计算,数目繁多,记忆困难。由于生产的生活上的要求,古人注意到月亮有圆有缺,潮水有涨有落,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和气候寒暧有密切关系。人类终于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根据寒来暑往,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才有了“年”的概念。这个重大的发现,对于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收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计划、安排和组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f7 G7 a1 T6 V; }! u9 y0 n: W
    年是四季的通称。为什么把一月 叫“正月”呢?我国古代每改换一次朝代,王者易姓,天子为了表示“受命于天”的庄重独尊,就要“改正朔,易服也”。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改正的第一个月,就叫“正月”。夏朝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正月是一样的。商朝却把现在的十二月作为正月。周朝又改十一月为正月。到了秦朝和汉朝初期又把十月作为正月。到了纪元前一零四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根据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汉武帝采用了“太初历”,才恢复了夏朝的排列法(夏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之月。这个规定大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清末年。辛亥革命以后,我国采用了阳历纪年。从此,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阳历元月过新年。6 i4 f6 ]" ]9 J7 v; l7 H- [
    公元的“元年”是由基督教规定的。
$ c8 g& u* k& p& ]/ c. Z5 J  _    原来,有一个很有权威的基督教徒叫迪安西的,为了纪念耶稣,提议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第一年;并说耶稣是在532年前诞生的,定这一年为公元前532年,征得众教徒同意后,公元的“元年”就这样被决定下来了。

; R" z# h# F* g& S: h- W8 J4 E注:年的由来有传说有依据条分缕析,明白无误。& Y1 F" |5 e9 w+ c
    ' L/ C" f1 z, S/ m( @0 [
* X0 Y5 x6 ]& h1 Q( f& Q6 P
/ N8 c, D1 V& Y0 F. D4 W' u+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7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