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泉肘阁、抬阁 眼下正值皖北地区春暖花开的季节,阜阳市临泉县杨桥镇的肘阁抬阁表演人员,应邀到当地一些乡村或周边乡镇的农村,利用传统古会的喜庆日子,身着古装在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进行展演,为人们送上春的祝福。这种至今很难看到的古老民间文化艺术一出现,便吸引广大群众前来观看。 肘阁、抬阁是清朝道光年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清末民国最为鼎盛,属民间舞蹈谱系,是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肘阁、抬阁的共同点是芯子均采用不同数量的小演员在道具上表演,制作巧妙、隐蔽,化妆和服装具有很强的神话戏剧、故事特点,并配以锣鼓和笛、箫、笙等乐器伴奏。不同点是支撑小演员的底座不同。肘阁是一人顶,抬阁则是多人抬,集杂技、彩扎、音乐为一体,体现了高、难、险、美等特点,多表演民间传统节目。 临泉肘阁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自诞生传承至今,之所以历久不泯,就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风韵和魅力,根植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广为大众喜闻乐见,有着广泛的人文基础。在杨桥古会上,身着戏服、脸图油彩的小演员站在有民舞技艺的青壮年男子负载的支撑物上进行表演。执撑者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踩着鼓点节拍,且行且舞,走“龙摆尾”步、“秧歌”步和“剪子股”步等民间舞步,小演员在上面,并不停地甩胳膊、甩腿,根据戏剧、故事情节,舞刀弄枪、拂尘甩袖,演员们的表演吸引了许多群众,喝彩声此起彼伏。
: P3 |9 a& E2 j* E 肘阁、抬阁是姐妹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反映了生活在沿淮流域人们的风俗、情趣和审美观,表现了沿淮流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如今,该县的“肘阁抬阁”已在2008年初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肘阁抬阁”,该县目前组建了3个民营肘阁抬阁艺术团,这些团内共有新老艺人300余名,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3岁,他们在闲余时间还组织老艺人向一些新人传授技艺,在传授当中,每一招一式都教得那么认真,让肘阁抬阁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图为临泉县肘阁抬阁艺术团的演员在颍州区九龙镇龙王村的古会上进行肘阁演出。* B$ M& [5 P. T5 q3 K; t!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