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姓氏宗亲组织的公益性目标可具体细分为: 1.与海内外同姓宗亲组织开展寻根活动海外姓氏宗亲组织频繁到中国内地寻根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动,这是国内姓氏宗亲组织对接的主要项目,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效载体。或许国内对传统文化的淡漠经由海外的推动而逐步得到重视。 2.加强海外交流,促进和平统一20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主政台湾时期,鼓出“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论;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也鼓吹“台独”。这些分裂祖国的行径遭到世界各国华人社团的强烈抗议,分别召开了“反独促统”大会,其中诸多姓氏宗亲组织也广泛加入进去。国内姓氏宗亲会加强与海外的交流,举办寻根问祖事宜更能加强中国对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05年,时任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创会主席的马鹤龄到邯郸寻根祭祖之时曾留下墨宝“中华一统,世界大同”,赋诗三首,其中《邯郸道上》:“跨海寻根万里行,邯郸祭祖正清明。亡人追远还乡日,欣见人贤祈太平”;《立碑》:“台马宗亲共立碑,墓前倾诉远人归。中华一统安天下,千万儿孙誓力为”,借以表达自己的心迹。国内姓氏宗亲会在加强海外联系,促进和平统一,凝聚人心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3.开展奖学助学、济危救困等公益活动传统的宗族为使族人在科举考试中成功,非常重视教育,对子弟进行国学费和考试费用上的资助。有些富裕的宗族为教育子弟设立了被称为“书院”的私塾,教育费用通过出租宗族公共财产之一的农田而筹集的。《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同姓团体的大宗祠建设》一文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姓氏宗亲组织也积极开展奖学助学、济危救困的公益活动,在政府救助之外开辟渠道,早期的范围仅限于同姓的学子和困难对象,但也开始有了新发展[1]。如宋平在《菲律宾华人宗亲会的奖助学金制度》提到“施性攀先生教育基金委员会”一改过去宗亲会奖助学金只向族生发放的传统,而是向优秀贫寒学生发放补助金(名额按各校学生数比例分配),不论这些学生是否为施氏后代。同时,由郑氏宗亲会主持的“郑永同夫人张安女士慈善基金会”,将每年的利息分增慈善教育公益机构。其助学的对象是学校,而不是学生个人,是这个基金会的特点。这也是一种超越姓氏的新的助学方式[2]。这对国内姓氏宗亲组织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从而可以避免姓氏宗亲组织狭隘的一面,具有真正的公益性。 4.促进同姓经济交流和当地经济发展在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下,国内姓氏宗亲组织在活动开展上多有经贸洽谈的项目,出于对彼此的信任,“信任是用来减少社会交往复杂性的机制。它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功能是因为行动者通过信任能够超越现有的信息去概括处一些行为预期,从而用一种带有保障性的安全感来弥补所需要的信息。[3]”可以减少同姓人士企业之间的社会成本、交易成本。而对姓氏组织所在地的投资也是受到当地政府所欢迎和支持的。 5.提高会员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一个人加入社团的状况,既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社团是现代人的大家庭,是锻炼现代人的大熔炉。社团特有的自愿性、民间性等特性赋予了公民自我意愿表达和自我权利维护的参与渠道,其实质是公民的有效参与[4]。姓氏宗亲组织使会员具有归属感,丰富了会员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姓氏宗亲组织的组织结构是理事会和监事会制,会员对会内事务可民主参与意见、建议,相互监督,促进会员民主意识的提高。现代化姓氏宗亲组织的发展会为传统的地缘、血缘基础上的宗族组织转变提供成功模型。实践中已经有了范例,邯郸县在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后,参照邯郸马氏联谊会的章程筹建了“邯郸县马氏联谊会”,其就是按照现代化的理事制、监事制组建。 * K7 _4 p9 `4 m
[1]吉原和男.《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26卷第3期:第101页 5 m6 Y+ n8 @2 k; |& e& H
[2]宋平.《菲律宾华人宗亲会的奖助学金制度》.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4,第3期,第21页 ) A' W& A% H# i9 b
[3]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185页
: O7 y/ S1 u: S[4]邓伟志.《中国社团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第5卷第3期,第81-87页 9 F/ e; } s: A$ K0 m% T
0 t! y$ B5 B+ J9 Q3 x8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