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蘇軾撰)《書傳》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7 02:4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蘇軾撰)《書傳》
卷一
《堯典》第一
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師,衆也;錫,予也。無妻曰鰥,舉舜而言其鰥者,欲帝妻之也。帝知嶽不足禪而禪之,嶽知舜可禪而不舉,何也?以天下予庶人,古無是道也,故必先自嶽始,嶽必不敢當也。嶽不敢當而後及其餘,曰吾不擇貴賤也,而衆乃敢舉舜,理勢然也。堯之知舜至矣,而天下不足以盡知之,故將授之天下,使其事發於衆不發於堯,故舜受之也安。
帝曰:俞,予聞,如何?
俞,然也。曰:然,予亦聞之,其德果何如哉?
嶽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瞽,舜父名也,其字瞍,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象,舜弟也。諧,和也;烝,進也;姦,亂也。舜能以孝和諧父母昆弟,使進於德不及於亂,而孟子、太史公皆言象日以殺舜為事,塗廩浚井僅脫於死,至欲室其二嫂,其為格姦也甚矣。故凡言舜之事,不告而娶,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舉皆齊東野人之語而二子不察也。
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帝曰:欽哉!
刑,法也;釐,理也;媯,水名也。婦敬曰嬪,虞,其族也,舜能以理,下二女於媯水之陽,耕稼陶漁之地,使二女不獨敬其親而通敬其族,舜之所謂諸難,無難於此者也,雖付之天下可也。堯以是信之矣,而人未足以信之,故復試之以五典、百揆、四門、大麓之事。
卷二
《舜典》第二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歴試諸難,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
重,襲也;華,文也,襲堯之文也。
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濬,深也;哲,智也;塞,實也。《書》曰剛而塞,《詩》曰秉心塞淵,玄德升聞。玄,幽也。
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叙;賔於四門,四門穆穆。
徽,和也。五典,五敎也,司徒之事也。揆,度也。《書》曰“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僉曰伯禹作司空”,而《左氏傳》亦云“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則百揆司空之事也。四門,四方之門也;穆穆,美也;諸侯之來朝者,舜賔迎之,宗伯之事也。
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舊說:麓,録也,舜大錄萬機之政,隂陽和,風雨時,自漢以來有是說。故章帝始置太傅録尚書事,而晉以後强臣將簒者為之,其源出於此。攷其所由,蓋古文麓作,故學者誤以為錄耳。或曰:大麓,太山麓也,古者易姓告代必因泰山,除地為墠以告天地,故謂之禪。其禮既不經見,而攷書之文,則堯見舜為政三年而五典從、百揆叙、四門穆、風雨不迷,而後告舜以禪位,而舜猶讓不敢當也,而堯乃於未告舜禪之前,先往太山以易姓告代,豈事之實也哉?《書》云烈風雷雨弗迷,是天有烈風雷雨而舜弗迷也。今乃以為隂陽和風雨時,逆其文矣。太史公曰: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此其實也。堯之所以試舜者亦多方矣,洪水為患,使舜入山林相視原隰,雷雨大至,衆懼失常而舜不迷,其度量有絶人者,而天地鬼神亦或有以相之歟?且帝王之興,其受命之祥卓然見於《書》、《詩》者多矣。河圖洛書,《玄鳥》、《生民》之詩,豈可謂誣也哉?恨學者推之太詳讖緯,而後之君子亦矯枉過正,舉從而廢之,以為王莽、公孫述之流沿此作亂。使漢不失德,莽、述何自而起,而歸罪三代受命之符,亦過矣。故夫君子之論,取其實而已矣。
帝曰:格汝舜。詢事攷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格,來也;詢,謀也;底,致也,猶受命而往返而致命也;陟,升也。舜之始見堯也,必有以論天下之事,其措置當爾,其成當如何?攷三年而其言驗,乃致其功。
舜讓於德弗嗣。
以德不能繼為讓。
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
上日,上旬日也。太史公曰:文祖,堯之太祖也。不於其所祖受堯之終必於堯之祖廟,有事於祖廟,則餘廟可知。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察也;璿,美玉也;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七政,日月五星也。
肆類於上帝。
肆,遂也;類,事類也。以事告,非常祀也。凡祀上帝必及地示,何以知其然也?以郊之有望知之。《春秋》書不郊,猶三望。《傳》曰:望,郊之細也。《書》曰: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柴,祀天也;望,祀山川也。而禮成於一日,祀山川而不及地,此理之必不然者也。是以知祀天必及地也,《詩》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漢以來學者攷之不詳而世主或出其私意,五畤祭帝汾隂祀后土,而王莽始合祭天地,世祖以來,或合或否,而唐明皇始下詔合祀。至於今者疑焉,以為莽與明皇始變禮,而不知祀天之必及地,蓋自舜以來,見於《經》矣。
禋於六宗,望於山川,徧於羣神。
精意以享曰禋。宗,尊也。六宗,尊神也。所祭不經見,諸儒各以意度之,皆可疑。惟晉張髦以為三昭三穆,學者多從其說,然以《書》攷之,受終之初既有事於文祖,其勢必及餘廟,豈有獨祭文祖於齊七政之前,而别祭餘廟於類上帝之後者乎?以此推之,則齊七政之後所祭皆天神非人鬼矣。孔安國:六宗,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其說自西漢有之,意其必有所傳受,非臆度者。其神名壇位皆不可以禮推,猶秦八神、漢太乙之類,豈區區曲學所能以私意損益者哉?《春秋》不郊猶三望,三望分野之星與國中山川,乃知古者郊祭天地必及於天地之間所謂尊神者。魯,諸侯也,故三望而已。則此禋於六宗,望於山川,徧於羣神,蓋與類上帝為一禮耳。又以《祭法》攷之,其曰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則此所謂類於上帝者也。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則此所謂禋於六宗也。四坎壇,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則此所謂望於山川徧於羣神也。《祭法》所叙,蓋郊祀天地從祀諸神之壇位,而《舜典》之章句義《疏》也,故星為幽宗,水旱為雩宗,合於所謂六宗者,但鄭玄曲為異説而改宗為禜,不可信也。
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羣牧,班瑞於羣后。
輯,斂也;班,還也;五瑞,五玉也,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既,盡也。正月之末盡也,蓋齊七政,類上帝,無暇日見諸侯。既月無事,則四嶽羣牧可以日覲矣。古者朝覲贄玉,已事則還之,故始輯而終班。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
巡守者,巡行諸侯之所守也;岱宗,泰山也;柴,燔柴祭天告至也。
望秩於山川。
東嶽諸侯境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五嶽牲祀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伯、子、男。
肆覲東后。
東方諸侯也。
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律,十二律也。
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五禮,吉、凶、軍、賔、嘉也;五玉,五瑞也;三帛,孔安國曰: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玄,附庸之君執黄;二生,卿執羔,大夫執雁;一死,士執雉,執以見曰贄。
如五器,卒乃復。
五器,五玉也,帛,生,死則否。
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
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
歸格於藝祖,用特。藝祖,文祖也;特,一牛也。
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敷,陳也;奏,進也;庸,用也。諸侯四朝各使陳其言而試其功,則賜以車服而用之。
肇十有二州。
肇,始也。禹治水之後,舜分兾州為幽州、并州,分青州為營州。
封十有二山。
封,封殖也。十二州之名山,皆禁採伐也。
濬川,象以典刑。
典刑,常刑也。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象其所犯。
流宥五刑。
五刑,墨、劓、剕、宮、辟也。作五流之法以宥五刑之輕者,墨,薄刑也,其宥乃至於流乎?曰:刑者終身不可復,而流者有時而釋,不賢於刑之乎?
鞭作官刑。
官刑,以治庶人在官慢於事而未入於刑者。
朴作敎刑。
朴,榎楚也,敎學者所用也。
金作贖刑。
過誤而入於刑與罪疑者,皆入金以贖。
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易》曰:无妄行,有眚。眚,亦災也。眚災者猶曰不幸非其罪也。肆,縱也,《春秋》肆大眚是也。怙,恃也,終不改也。賊,害也,不幸而有罪則縱捨之,恃惡不悛以害人則刑之。
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恤,憂也。
流共工於幽洲。
幽洲,北裔;洲,水中可居者。
放驩兜於崇。
崇山,南裔。
竄三苗於三危。
三苗,縉雲氏之後,為諸侯。三危,西裔。
殛鯀於羽山。
羽山,東裔,在海中。殛,誅死也。流、放、竄,皆遷也。
四罪而天下咸服。
此四凶族也,其罪則莫得詳矣,至於流且死則非小罪矣。然堯不誅而待舜,古今以為疑。此皆世家巨室,其執政用事也久矣,非堯始舉而用之,苟無大故雖知其惡勢不可去,至舜為政而四人者不利,乃始為惡於舜之世,如管、蔡之於周公也歟?
二十有八載,帝乃徂落,百姓如喪攷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徂落,死也;攷妣,父母也;遏,絶也;密,靜也。堯年十六即位,七十載求禪,試三載,自正月上日至崩二十八載,凡壽一百一十七歲。
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
月正,正月也;元日,朔日也。向告攝,今告即位。
詢於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廣視聼於四方。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
十二州之牧,所重民食,惟是而已。
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能,讀如不相能之能;柔懐遠者,使與近者相能惇厚也。元,善也;難,拒也;任人,佞人也。惇厚其德,信用善人而拒佞人,則蠻夷服,蓋佞人必好功名,不務德而勤遠略也。
舜曰: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奮,立也;庸,功也;熙,光也;載,事也。有能立功光堯之事者,當使宅百揆,其能信事而順者誰乎?
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
懋,勉也。
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臯陶。
居稷官者棄也,契、臯陶,二臣名。
帝曰:俞,汝往哉。
然其所推之賢,不許其讓也。
帝曰:棄,黎民阻饑。
阻,險難也。
汝后稷,播時百穀。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敎,在寛。
五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此敎民,必寛而後可;亟,則以德為怨;否,則相率為偽。
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
猾,亂也;夏,華夏也。亂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士,理官也;服,從也;三就,《國語》所謂三次也,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
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三居,如今律五流,其詳不可知矣。堯、舜以德禮治天下,雖有蠻夷寇賊時犯其法,然未嘗命將出師。時使臯陶作士,以五刑三就五流三居之法治之,足矣。兵既不用,度其軍政必寓於農,民當時訓農,治民之官如十二牧司徒司空之流,當兼領其事,是以不復立司馬也。而或者因謂堯時上與司馬為一官,誤矣。夫以將帥之任而兼之於理官,無時而可也,堯獨安能行之。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垂,臣名。
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
二臣名。
帝曰:俞,往哉!汝諧。
諧,宜也。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上,山也;下,澤也。
僉曰:益哉。
伯益也。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
虞,掌山澤之官。
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
二臣名。
帝曰:俞,往哉!汝諧。帝曰:咨!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
三禮,天、地、人禮;伯夷,臣名,姜姓。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
秩,序宗廟之官。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書》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故古者禮官兼折刑,夙夜惟寅者為禮也,直哉惟清者為刑也,惟直則刑清。
伯拜稽首,讓於夔龍。
二臣名。
帝曰:俞,往欽哉!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栗,莊栗也。敎者必因其所長而輔其所不足,直者患不溫,寛者患不栗,剛者患虐,簡者患傲。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吟詠其言而樂生焉,是謂歌永言。聲者樂聲也,永者人聲也,樂聲升降之節,視人聲之所能至則為中聲,是謂聲依永。永則無節,無節則不中律,故以律為之節,是謂律和聲。孔子論玉之德曰:叩之有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夫清越以長者永也,其終詘然者律也,夫樂固成於此二者歟?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此舜命九官之際也,無緣夔於此獨稱其功。此《益稷》之文也,簡編脫誤,復見於此。
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聖,疾也;殄,絶也。絶行猶獨行行之,不可繼者也,惟讒說獨行為能動衆。納言之官聼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樞機之官,故能為天下言行之帥。舜有不問而命臣,有不讓而受者,皆隨其實也。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
《書》曰内有百揆四嶽,堯欲使巽朕位,則非四人明矣。二十二人者,蓋十二牧四嶽九官也,而舊說以為四人,蓋毎訪四嶽,必僉曰以答之,訪者一而答者衆,不害四嶽之為一人也。
欽哉!惟時亮天功。
亮,弼也。
三載攷績,三攷,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南方之國也,而竄之西裔必竄其君耳,其民未也。至此治功大成,而苗民猶不服,故分北之。
舜生三十。
為民者三十載。
徵庸三十。
歴試三載,攝位二十八載,通為三十。
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堯崩,舜服喪三年然後即位,蓋年六十二矣,在位五十載而崩,壽百有一十二。說者以為舜巡守南方,死於蒼梧之野。韓愈以為非,其說曰:地傾東,南巡非陟也,陟方者猶曰升遐爾。《書》曰“惟新陟王”是也。傳《書》者以乃死為陟方之訓,蓋其章句,而後之學者誤以為《經》文。此說為得之。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稾飫》。
凡逸書不可强通其訓,或曰九共九丘也,古文丘共相近也,其曰述職方以除九丘,非也。九丘逸矣,理或然歟?
4 J; Q2 Y% U9 ?2 w2 B* I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02:49:31 | 只看该作者
卷三
0 U! _* g( o( U7 ]《大禹謨》第三% Y$ M6 j% z% w/ n3 E0 S
臯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謨》、《臯陶謨》、《益稷》。* G# _+ o& Q3 N
矢,陳也,申推明之也。/ l% @1 Z1 B% H5 i: k7 T  x" d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
. p8 H1 O) E" x命,敎也,以文敎布於四海而繼堯、舜,以文命為禹名,則布於四海者為何事耶?" c$ s# j. _- _9 M0 [  t1 O
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 W! y) {5 q6 y: e; o此禹之言也,君臣各艱畏則非辟,無自入民利在為善而已,故敏於德。
5 w) S  ^' q* @3 r, Q3 _帝曰:俞,允若玆,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b+ S) `% d+ d( c: E& x( ^) X
君臣無所艱畏則易事而簡賢,賢者遁去而善言不敢出矣。
* S# ]5 t) ]0 A. X. l稽於衆,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p7 @  R7 o3 P  h
無告,天民之窮者也;困窮,士之不遇者也。帝堯也。
* M( y; f- V7 h1 X5 b# a-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0 v7 c$ \4 t# a& c# w- w4 ^6 \( w
都,美也。至道必簡,至言必近,君臣相與艱畏,舍己而用衆,禮鰥寡,達窮士,其為德若卑約然。此夸者之所小而世俗之所謂無所至也,故舜特申之曰是德也惟堯能之,他人不能也;益又從而賛之曰是德也,推而廣之,則乃所以為聖神文武,而天之所以命堯為天子者,特以是耳。
' W# ~' ?) k! z9 _/ M* V6 U; G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7 o; i9 C  L/ }7 n) v6 F+ T
惠,順也;迪,道也。言吉凶之出於善惡,猶影響之生於形聲。
2 p. S: F% v( F+ h$ m. B9 ~2 m6 d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
8 G7 H+ d0 g8 _% l: ?( W0 G虞,憂也,自其未有憂而戒之矣。- C3 e2 q7 G; I; D( c8 p
罔失法度,罔逰於逸,罔淫於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2 ~) }8 V( p1 C0 U; ~' a; k0 {貳,不專任也。$ D- N( E* r: x2 E" r) a* W
疑謀勿成,百志惟熙。
( Q2 i3 M/ H. ?$ b1 u5 ^, @人之為不善,雖小人不能無疑。凡疑則已、則天下無小人矣。人之所以不能大相過者,皆好行其所疑也。疑謀勿成,則凡所志,皆卓然光明無可媿者。& X4 P' c; }; |# `
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
+ \% q& A* a# |4 `& ^% }4 b民至愚而不可欺,凡其所毁譽,天且以是為聰明,而況人君乎?違道足以致民毁而已,安能求譽哉?以是知堯、舜之間所謂百姓者,皆謂世家大族也。好行小慧以求譽,於此固不足恤,以為不足恤而縱欲以戾之,亦殆矣咈戾也。
  h3 J/ u5 e8 w7 d7 ?無怠無荒,四夷來王。7 ]5 m' H" Q2 D! I  b% O
九州之外,世一見曰王。《國語》: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 t' R+ q; D3 ^: B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脩。* T5 X1 J% i; s" b
所謂六府。
% [6 d& A2 E5 }2 T7 x1 b( F3 j正德、利用、厚生、惟和。1 e4 A" T7 O, \3 R6 f
所謂三事也。《春秋傳》曰: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節。正德者,管子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利用,利器用也;厚生,時使薄斂也,使民之賴其生也者厚也。民薄其生,則不難犯上矣,利用厚生而後民德正。先言正德者,德不正,雖有粟吾得而食諸?9 c$ G7 Z; ^& I6 p+ V5 x+ ]2 X
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壊。% p' G0 d3 V1 y4 {# ?1 C
先事而語曰“戒休”,恩也。董,督也。太史公曰:沐浴膏澤而歌詠勤苦。古之治民者於其勤苦之事,則歌之使忘其勞。九功之歌,意其若豳詩也歟?
. u7 g+ `/ s9 v5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4 J! t# P% u' y7 x  d+ y: @
水土治曰平,五行敘曰成。賴,利也;乃,汝也。3 Z/ r/ r. X3 |, q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
8 E) D( @3 L1 N' a% K8 K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 B( L6 `6 X/ ]
汝惟不怠,總朕師。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臯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釋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玆,惟帝念功。5 e* u& H* s  E( g  G& y
邁,遠也;降,下也。種德者,如農夫之種殖也,衆人之種其德也近,朝種而莫穫,則其報亦狹矣。臯陶之種其德也遠,造次顛沛,未嘗不在於德而不求其報也,及其充溢而不已,則沛然下及於民而民懷之。聖人之德,必始於念,故曰“帝念哉”。念兹者,固在兹矣。及其念之至也,則雖釋而不念,亦未嘗不在兹也。其始也念仁而仁,念義而義,及其至也,不念而自仁義也,是謂“念兹在兹,釋兹在兹”。“名言”者,其辭命也;“允出”者,其情實也。孔子曰:“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是之謂名言。名之以仁固仁矣,名之以義固義矣,是謂“名言兹在兹”。及其念之至也,不待名言而情實皆仁義也,是謂“允出兹在兹“。此帝念念不忘之功也,故曰“惟帝念功”。禹既以是推臯陶之德,因以是敎帝也,曰“邁種德”者,其德不可以一二數也,念之而已。念之至者,念與不念未嘗不在德也,其外之辭命,其中之情,實皆德也,而德不可勝用矣。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出於禮而仁不可勝用矣。舜、禹、臯陶之微言,其傳於孔子者蓋如此。& G9 p# W  w' T0 y
帝曰:臯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 ?% |- }& A& l1 A' k& V
干,犯也。! o! Q% D, d  q8 t
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敎。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
4 l7 ^) u4 ]: k& U) j# S期,至也。# z" B4 }9 K# |- v
臯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寛;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兹用不犯於有司。8 g+ o+ C, ~( t- m& b
帝因禹之讓臯陶,故推其功而勉之。臯陶憂天下後世以刑為足以治也,故推明其所自,以為非帝之至德不能至也。
, B+ B1 t9 v0 ?& S5 b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8 O9 D6 z, o9 S
帝之所欲,欲民仁而壽且富也。風動者,如風動物而物不病也。$ s! j" ^/ P2 k& y
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
3 |& x; ~. {0 n) C. E4 F+ e降當作洚,《孟子》曰“洚水”者,洪水也。天以洪水儆予而禹平之,使聲敎信於四海。4 Y, m9 ]( M4 H  t# F% f( |: l! R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 N; p7 \$ q' ?$ Z+ c0 n
假,大也。; X* G7 P( @; Y* m% e" X1 d( i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歴數在爾躬,汝終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4 K; w9 `+ v. C/ h- E. L人心,衆人之心也,喜怒哀樂之類是也。道心,本心也,能生喜怒哀樂者也。安危生於喜怒,治亂寄於哀樂,是心之發有動天地傷隂陽之和者,亦可謂危矣。至於本心果安在哉?為有耶?為無耶?有則生喜怒哀樂者非本心矣,無則孰生喜怒哀樂者?故夫本心,學者不可以力求而達者,可以自得也,可不謂微乎?舜戒禹曰:吾將使汝從人心乎?則人心危而不可據;使汝從道心乎?則道心微而不可見。夫心豈有二哉?不精故也,精則一矣。子思子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夫喜怒哀樂之未發,是莫可名言者,子思名之曰中以為本心之表著。古之為道者,必識此心養之有道,則卓然可見於至微之中矣。夫苟見此心,則喜怒哀樂無非道者是之謂和,喜則為仁,怒則為義,哀則為禮,樂則為樂,無所往而不為盛德之事,其位天地育萬物豈足怪哉?若夫道心隱微而人心為主,喜怒哀樂各隨其欲,其禍可勝言哉?道心即人心也,人心即道心也,放之則二,精之則一。桀紂非無道心也,放之而已;堯、舜非無人心也,精之而已。舜之所謂道心者,子思之所謂中也;舜之所謂人心者,子思之所謂和也。
1 J* }6 b& l7 g$ }2 R+ b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衆非元后何戴,后非衆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脩其可願。' C! L0 _, f5 d) p/ Y+ s' p# N' R
人之所願與聖人同,而不脩其可以得所願者,孟子所謂“惡濕而居下,惡醉而强酒”也。2 L& `5 p) M# ~! B1 ?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G" c! e" M7 n! m
舜之授禹也,天下可謂治矣,而曰四海困窮者,託於不能,以讓禹也。
  O' X/ f  k! b. ~惟口出好爵興戎,朕言不再。
( Z. X# F1 |! y好爵,禄也;戎,兵刑也。吾言非苟而已,喜則為爵禄,怒則為兵刑,其為授禹也決矣。
7 A2 W! }  u% T0 l& S: e9 u禹曰:枚卜功臣。
9 F# K- [, w8 O/ d% o' p. |5 `枚,歴也。
# C+ v, A9 i* @6 s0 p7 R- O, A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於玄龜。* t% d9 E6 |6 N! [- T$ |# `9 h3 H
蔽,斷也;昆,後也。使卜筮之官占是事,必先斷志而後令龜。
. P7 O! p' A. Q3 n! C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
9 Z5 {4 s7 n7 x6 b' K其者,意之之詞也,以龜協從知之。! l  i3 A% G& f" l% g# m8 Y
卜不習吉。4 n( f1 K+ E! L; E- J" }: Y, o
習,因也,卜已吉而更卜為習吉。
; C6 X/ R6 v1 z: b6 R+ j5 X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
/ ^, C; x. m3 ^; |8 d# `6 b堯之所從受天下者曰文祖,舜之所從受天下者曰神宗,受天下於人必告於其人之所從受者。《禮》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則神宗為堯明矣。舜、禹之受天下於堯、舜也,及堯、舜之存而受命於其祖宗矣,舜受命二十八年而堯崩,禹受命十七年而舜崩,既崩三年然後退而避其子,是猶足信乎?
; a' f" r& p' ?+ E( x率百官若帝之初。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徵。
7 {1 a) i( C0 M5 _; T- G, g# e率,循也;徂,往也。
! }; `% W8 e% V禹乃會羣后,誓於師曰:濟濟有衆,咸聽朕命,蠢兹有苗。
: S# w; X$ E" f" A* q* F3 _/ h蠢,動也。( ?9 y$ A! A; p$ N" z, u! w
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 V# ^: T# r  ~
尚,庶幾也。+ o% ^& s  @8 O7 |* T
其克有勲,三旬,苗民逆命。益賛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届。' K' C( w$ O; G
届,至也。. @' x* ]/ A/ ^0 C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歴山,往於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齊慄,瞽亦允若。
. S( b9 L& O) X1 a& A8 V+ p夔夔,敬懼貌也。. H: {0 `: H8 `6 {* X, b
至諴感神。
* D& y1 S( b; [0 I0 V以誠感物曰諴。9 R& c6 X# ~+ c! W5 c
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 C( ]8 j* v4 `% O! O
昌言,盛德之言也。, [6 [6 c* k8 g
班師振旅。
- X9 d& Q9 l) }1 \- J班,還也;入曰振旅。! n9 U* p6 f" @( F- f0 L2 w
帝乃誕敷文德。* D, t4 o1 c8 u" F7 X
誕,大也。
; `/ o# {: U0 n, |+ y& j  X& f舞干羽於兩階。2 J* o1 W/ {! x2 i9 c# Y
干,楯也;羽,翳也;兩階,賔主之階也。( Q, w  z( x8 I) _% M: j) H
七旬有苗格。" m: M! }6 r3 l$ B; t
世傳汲冡《書》以堯、舜為幽囚野死,而伊尹為太甲所殺,或以為信然,學者雖非之而心疑其說。攷之於《書》,禹既受命於神宗,出徵三苗而反,帝猶在位,脩文德舞干羽以來有苗,此豈逼禪也哉?+ U6 p/ p4 R5 L# D( A

$ S' F! i8 N! \% S( M" Y" n" Q% k
- k7 d$ R0 B3 b' x9 A" `: Q

签到天数: 8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3#
发表于 2014-6-27 02:52:16 | 只看该作者
坐上沙发,然后再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3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