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撰)《書傳》 卷一 《堯典》第一 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師,衆也;錫,予也。無妻曰鰥,舉舜而言其鰥者,欲帝妻之也。帝知嶽不足禪而禪之,嶽知舜可禪而不舉,何也?以天下予庶人,古無是道也,故必先自嶽始,嶽必不敢當也。嶽不敢當而後及其餘,曰吾不擇貴賤也,而衆乃敢舉舜,理勢然也。堯之知舜至矣,而天下不足以盡知之,故將授之天下,使其事發於衆不發於堯,故舜受之也安。 帝曰:俞,予聞,如何? 俞,然也。曰:然,予亦聞之,其德果何如哉? 嶽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瞽,舜父名也,其字瞍,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象,舜弟也。諧,和也;烝,進也;姦,亂也。舜能以孝和諧父母昆弟,使進於德不及於亂,而孟子、太史公皆言象日以殺舜為事,塗廩浚井僅脫於死,至欲室其二嫂,其為格姦也甚矣。故凡言舜之事,不告而娶,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舉皆齊東野人之語而二子不察也。 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帝曰:欽哉! 刑,法也;釐,理也;媯,水名也。婦敬曰嬪,虞,其族也,舜能以理,下二女於媯水之陽,耕稼陶漁之地,使二女不獨敬其親而通敬其族,舜之所謂諸難,無難於此者也,雖付之天下可也。堯以是信之矣,而人未足以信之,故復試之以五典、百揆、四門、大麓之事。 卷二 《舜典》第二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歴試諸難,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 重,襲也;華,文也,襲堯之文也。 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濬,深也;哲,智也;塞,實也。《書》曰剛而塞,《詩》曰秉心塞淵,玄德升聞。玄,幽也。 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叙;賔於四門,四門穆穆。 徽,和也。五典,五敎也,司徒之事也。揆,度也。《書》曰“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僉曰伯禹作司空”,而《左氏傳》亦云“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則百揆司空之事也。四門,四方之門也;穆穆,美也;諸侯之來朝者,舜賔迎之,宗伯之事也。 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舊說:麓,録也,舜大錄萬機之政,隂陽和,風雨時,自漢以來有是說。故章帝始置太傅録尚書事,而晉以後强臣將簒者為之,其源出於此。攷其所由,蓋古文麓作㯟,故學者誤以為錄耳。或曰:大麓,太山麓也,古者易姓告代必因泰山,除地為墠以告天地,故謂之禪。其禮既不經見,而攷書之文,則堯見舜為政三年而五典從、百揆叙、四門穆、風雨不迷,而後告舜以禪位,而舜猶讓不敢當也,而堯乃於未告舜禪之前,先往太山以易姓告代,豈事之實也哉?《書》云烈風雷雨弗迷,是天有烈風雷雨而舜弗迷也。今乃以為隂陽和風雨時,逆其文矣。太史公曰: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此其實也。堯之所以試舜者亦多方矣,洪水為患,使舜入山林相視原隰,雷雨大至,衆懼失常而舜不迷,其度量有絶人者,而天地鬼神亦或有以相之歟?且帝王之興,其受命之祥卓然見於《書》、《詩》者多矣。河圖洛書,《玄鳥》、《生民》之詩,豈可謂誣也哉?恨學者推之太詳讖緯,而後之君子亦矯枉過正,舉從而廢之,以為王莽、公孫述之流沿此作亂。使漢不失德,莽、述何自而起,而歸罪三代受命之符,亦過矣。故夫君子之論,取其實而已矣。 帝曰:格汝舜。詢事攷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格,來也;詢,謀也;底,致也,猶受命而往返而致命也;陟,升也。舜之始見堯也,必有以論天下之事,其措置當爾,其成當如何?攷三年而其言驗,乃致其功。 舜讓於德弗嗣。 以德不能繼為讓。 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 上日,上旬日也。太史公曰:文祖,堯之太祖也。不於其所祖受堯之終必於堯之祖廟,有事於祖廟,則餘廟可知。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察也;璿,美玉也;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七政,日月五星也。 肆類於上帝。 肆,遂也;類,事類也。以事告,非常祀也。凡祀上帝必及地示,何以知其然也?以郊之有望知之。《春秋》書不郊,猶三望。《傳》曰:望,郊之細也。《書》曰: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柴,祀天也;望,祀山川也。而禮成於一日,祀山川而不及地,此理之必不然者也。是以知祀天必及地也,《詩》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漢以來學者攷之不詳而世主或出其私意,五畤祭帝汾隂祀后土,而王莽始合祭天地,世祖以來,或合或否,而唐明皇始下詔合祀。至於今者疑焉,以為莽與明皇始變禮,而不知祀天之必及地,蓋自舜以來,見於《經》矣。 禋於六宗,望於山川,徧於羣神。 精意以享曰禋。宗,尊也。六宗,尊神也。所祭不經見,諸儒各以意度之,皆可疑。惟晉張髦以為三昭三穆,學者多從其說,然以《書》攷之,受終之初既有事於文祖,其勢必及餘廟,豈有獨祭文祖於齊七政之前,而别祭餘廟於類上帝之後者乎?以此推之,則齊七政之後所祭皆天神非人鬼矣。孔安國:六宗,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其說自西漢有之,意其必有所傳受,非臆度者。其神名壇位皆不可以禮推,猶秦八神、漢太乙之類,豈區區曲學所能以私意損益者哉?《春秋》不郊猶三望,三望分野之星與國中山川,乃知古者郊祭天地必及於天地之間所謂尊神者。魯,諸侯也,故三望而已。則此禋於六宗,望於山川,徧於羣神,蓋與類上帝為一禮耳。又以《祭法》攷之,其曰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則此所謂類於上帝者也。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則此所謂禋於六宗也。四坎壇,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則此所謂望於山川徧於羣神也。《祭法》所叙,蓋郊祀天地從祀諸神之壇位,而《舜典》之章句義《疏》也,故星為幽宗,水旱為雩宗,合於所謂六宗者,但鄭玄曲為異説而改宗為禜,不可信也。 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羣牧,班瑞於羣后。 輯,斂也;班,還也;五瑞,五玉也,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既,盡也。正月之末盡也,蓋齊七政,類上帝,無暇日見諸侯。既月無事,則四嶽羣牧可以日覲矣。古者朝覲贄玉,已事則還之,故始輯而終班。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 巡守者,巡行諸侯之所守也;岱宗,泰山也;柴,燔柴祭天告至也。 望秩於山川。 東嶽諸侯境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五嶽牲祀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伯、子、男。 肆覲東后。 東方諸侯也。 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律,十二律也。 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五禮,吉、凶、軍、賔、嘉也;五玉,五瑞也;三帛,孔安國曰: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玄,附庸之君執黄;二生,卿執羔,大夫執雁;一死,士執雉,執以見曰贄。 如五器,卒乃復。 五器,五玉也,帛,生,死則否。 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 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 歸格於藝祖,用特。藝祖,文祖也;特,一牛也。 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敷,陳也;奏,進也;庸,用也。諸侯四朝各使陳其言而試其功,則賜以車服而用之。 肇十有二州。 肇,始也。禹治水之後,舜分兾州為幽州、并州,分青州為營州。 封十有二山。 封,封殖也。十二州之名山,皆禁採伐也。 濬川,象以典刑。 典刑,常刑也。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象其所犯。 流宥五刑。 五刑,墨、劓、剕、宮、辟也。作五流之法以宥五刑之輕者,墨,薄刑也,其宥乃至於流乎?曰:刑者終身不可復,而流者有時而釋,不賢於刑之乎? 鞭作官刑。 官刑,以治庶人在官慢於事而未入於刑者。 朴作敎刑。 朴,榎楚也,敎學者所用也。 金作贖刑。 過誤而入於刑與罪疑者,皆入金以贖。 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易》曰:无妄行,有眚。眚,亦災也。眚災者猶曰不幸非其罪也。肆,縱也,《春秋》肆大眚是也。怙,恃也,終不改也。賊,害也,不幸而有罪則縱捨之,恃惡不悛以害人則刑之。 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恤,憂也。 流共工於幽洲。 幽洲,北裔;洲,水中可居者。 放驩兜於崇。 崇山,南裔。 竄三苗於三危。 三苗,縉雲氏之後,為諸侯。三危,西裔。 殛鯀於羽山。 羽山,東裔,在海中。殛,誅死也。流、放、竄,皆遷也。 四罪而天下咸服。 此四凶族也,其罪則莫得詳矣,至於流且死則非小罪矣。然堯不誅而待舜,古今以為疑。此皆世家巨室,其執政用事也久矣,非堯始舉而用之,苟無大故雖知其惡勢不可去,至舜為政而四人者不利,乃始為惡於舜之世,如管、蔡之於周公也歟? 二十有八載,帝乃徂落,百姓如喪攷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徂落,死也;攷妣,父母也;遏,絶也;密,靜也。堯年十六即位,七十載求禪,試三載,自正月上日至崩二十八載,凡壽一百一十七歲。 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 月正,正月也;元日,朔日也。向告攝,今告即位。 詢於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廣視聼於四方。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 十二州之牧,所重民食,惟是而已。 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能,讀如不相能之能;柔懐遠者,使與近者相能惇厚也。元,善也;難,拒也;任人,佞人也。惇厚其德,信用善人而拒佞人,則蠻夷服,蓋佞人必好功名,不務德而勤遠略也。 舜曰: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奮,立也;庸,功也;熙,光也;載,事也。有能立功光堯之事者,當使宅百揆,其能信事而順者誰乎? 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 懋,勉也。 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臯陶。 居稷官者棄也,契、臯陶,二臣名。 帝曰:俞,汝往哉。 然其所推之賢,不許其讓也。 帝曰:棄,黎民阻饑。 阻,險難也。 汝后稷,播時百穀。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敎,在寛。 五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此敎民,必寛而後可;亟,則以德為怨;否,則相率為偽。 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 猾,亂也;夏,華夏也。亂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士,理官也;服,從也;三就,《國語》所謂三次也,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 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三居,如今律五流,其詳不可知矣。堯、舜以德禮治天下,雖有蠻夷寇賊時犯其法,然未嘗命將出師。時使臯陶作士,以五刑三就五流三居之法治之,足矣。兵既不用,度其軍政必寓於農,民當時訓農,治民之官如十二牧司徒司空之流,當兼領其事,是以不復立司馬也。而或者因謂堯時上與司馬為一官,誤矣。夫以將帥之任而兼之於理官,無時而可也,堯獨安能行之。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垂,臣名。 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 二臣名。 帝曰:俞,往哉!汝諧。 諧,宜也。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上,山也;下,澤也。 僉曰:益哉。 伯益也。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 虞,掌山澤之官。 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 二臣名。 帝曰:俞,往哉!汝諧。帝曰:咨!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 三禮,天、地、人禮;伯夷,臣名,姜姓。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 秩,序宗廟之官。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書》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故古者禮官兼折刑,夙夜惟寅者為禮也,直哉惟清者為刑也,惟直則刑清。 伯拜稽首,讓於夔龍。 二臣名。 帝曰:俞,往欽哉!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栗,莊栗也。敎者必因其所長而輔其所不足,直者患不溫,寛者患不栗,剛者患虐,簡者患傲。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吟詠其言而樂生焉,是謂歌永言。聲者樂聲也,永者人聲也,樂聲升降之節,視人聲之所能至則為中聲,是謂聲依永。永則無節,無節則不中律,故以律為之節,是謂律和聲。孔子論玉之德曰:叩之有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夫清越以長者永也,其終詘然者律也,夫樂固成於此二者歟?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此舜命九官之際也,無緣夔於此獨稱其功。此《益稷》之文也,簡編脫誤,復見於此。 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聖,疾也;殄,絶也。絶行猶獨行行之,不可繼者也,惟讒說獨行為能動衆。納言之官聼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樞機之官,故能為天下言行之帥。舜有不問而命臣,有不讓而受者,皆隨其實也。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 《書》曰内有百揆四嶽,堯欲使巽朕位,則非四人明矣。二十二人者,蓋十二牧四嶽九官也,而舊說以為四人,蓋毎訪四嶽,必僉曰以答之,訪者一而答者衆,不害四嶽之為一人也。 欽哉!惟時亮天功。 亮,弼也。 三載攷績,三攷,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南方之國也,而竄之西裔必竄其君耳,其民未也。至此治功大成,而苗民猶不服,故分北之。 舜生三十。 為民者三十載。 徵庸三十。 歴試三載,攝位二十八載,通為三十。 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堯崩,舜服喪三年然後即位,蓋年六十二矣,在位五十載而崩,壽百有一十二。說者以為舜巡守南方,死於蒼梧之野。韓愈以為非,其說曰:地傾東,南巡非陟也,陟方者猶曰升遐爾。《書》曰“惟新陟王”是也。傳《書》者以乃死為陟方之訓,蓋其章句,而後之學者誤以為《經》文。此說為得之。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稾飫》。 凡逸書不可强通其訓,或曰九共九丘也,古文丘共相近也,其曰述職方以除九丘,非也。九丘逸矣,理或然歟? 4 J; Q2 Y% U9 ?2 w2 B*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