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szyyao按
$ c& H% k# H1 X9 C今年清明向汕头市潮阳区方志办公室推荐潮阳姚氏三人物入志,其中之一是姚亚民先生。先生的小儿子姚特立,年过古稀,上月告诉我,也将呈交区方志办公室的关于姚亚民的资料送给我。0 f3 u) B' a8 V- q4 L z* x
现征得姚特立和麻绩斌先生的同意,将他们缅怀姚亚民的3篇文章在姚网公开发表。《姚亚民》一文是姚特立为《潮阳县志》人物篇编写的,而下面发表的《一生爱国7 ^: F1 y+ z ~, M7 J6 s9 J7 f
一心向党——纪念先父姚亚民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是姚特立纪念父亲的文章。我建议后者与《姚亚民》一起呈送潮阳区方志办公室。昨日姚特立电话告知,已将《姚亚民》、《一生爱国* Q2 p9 I# A- r) j
一心向党》》和法院宣告姚亚民无罪的判决书等一并送区方志办公室。( Q& c1 r3 B4 B$ @- p s
& F r8 K) M# N- s& ^7 a
6 R& ]5 d9 M- O+ d: M* X. }0 ^一生爱国
$ e& ]. x2 U# Y- J一心向党 父亲姚亚民(1900-1952),字钦宣,于泰国出生,归侨,在祖父身边度过丰衣足食的童年。+ ?* H( ~6 ?+ w+ D4 T: I' i
祖父锦波公,原是出色的木匠,于清末旅居暹罗(泰国),在首都曼谷定居。到泰后先做木工,经苦心钻研,自制车床加工木器起家,继而开创“丰泉”象牙工艺廊,利用泰国盛产的象牙加工工艺品,手艺精细,在市面旺销,还经常接受皇家订单,收入丰厚。
3 T- x3 N; G Y2 j6 x8 T% `祖父为人宽厚豁达,不少乡亲初到暹谋生,人地生疏,凡找到祖父者,多把“丰泉”作为过渡落脚点。有的被祖父收留,大多经祖父帮助另行发展。乡亲们对祖父甚为敬佩,组织华侨会馆时,推举祖父为侨领。祖父曾带头向家乡灾区捐助善款,晚年落叶归根回乡养老,还热心向潮阳县城姚氏族校保元小学(址在姚氏始祖祠保元堂,即今姚宗侠学校)捐赠可观数字的银元。这种义举在当时属罕见。0 X/ k C# Q3 u: m3 {0 u0 a& ~6 A& ~
祖父对事业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乐于助人、爱国、爱乡的美德,使幼年起跟随在旁的父亲耳闻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对父亲一生的做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0 v, e9 q) m% p 9 F, s+ j- i! z/ D5 o0 z- x- w
父亲步入少年黄金时代,回故乡潮阳县城读书。当时县城古朴落后,远不及曼谷繁华,但父亲求知欲望极强,一心扑在学习中,毫不留恋童年时代的都市生活。当时国内学堂以教授文言文为基础,白话文也开始兴起。父亲对文学有着天生的浓厚兴趣。& G( J/ g! c9 @2 N1 M: b
父亲学生时代承蒙祖父祖母的福荫和疼爱,只顾专心读书,喜欢购书。二十六岁在潮阳东山师范学校毕业时,是位已有一儿一女的爸爸了。由于家境宽裕,更知学无止境,父亲毕业后继续大量购书。凡中外古今,各家名著,鲁迅作品,潮汕文化史书都要购买,家中堆书如山。朋辈们称他为“书橱”和“书谜”。每书到手,总是如饥似渴地攻读,对书中的精华及自己的领悟,必定及时记下。他在读师范时,已多次向潮汕报刊投稿发表初作,初露锋芒。毕业后更是辛勤笔耕,尤其对潮汕民间文学,多有新作问世,定期剪订成册,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父亲在三十年代已被文界捧为“潮阳半支笔”、“文光八才子(列第二位)”。
; l% Z9 V! _2 e% ^/ g6 w父亲性格豪爽、耿直,待人善良、重义气。书房“亚庐”客人出入频繁,与文界交往甚广。
9 H( ]0 k1 c0 T! p: r8 h父亲的学生时代,正逢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转折期。自辛亥革命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社会激烈动荡,新思维、新潮流方兴未艾,年轻学子带头剪去辫子,妙龄少女纷纷拒绝缠脚。进步青年常有革命读物互相传阅,他们思想活跃,政治嗅觉锐敏,形成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来往于“亚庐”与父亲交谊的朋友,多属这类新青年。父亲同他们不单交流文学心得,话锋往往离不开对旧社会的鞭挞和对新社会的憧憬。父亲思想中已孕育着革命的萌芽。
# P3 o1 q/ N' z( x7 Z上世纪初叶,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发动辛亥革命,于1911年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但是力量薄弱,中国北方仍被封建军阀割据。
6 J: e( ^/ v, y' {% x受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影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
) q* p; y; u: h x0 T孙先生为了加强力量,实现打倒北方军阀、统一中国的目标,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参加孙先生领导的北阀战争。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巩固南方根据地,孙中山在派兵北阀的同时,在广州派周恩来率部东征打到汕头。周恩来驻汕后掌握地方政治,派员(多是共产党人)往潮汕各县改造国民党,同时秘密建立共产党组织,安插在国民党机构内。
3 b. r9 K! p8 Q1 a2 V" f1925年三月孙中山逝世,潮阳各界集中开追悼会,周恩来派文农(湖北人,共产党员)等人前来参加。他们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青年学生继承孙先生遗志,彻底革命。潮阳大批青年,包括父亲在内到会听讲,深受启发,热血沸腾,急盼着投身革命。* {( U+ c8 L: h$ Z. Z
紧接着文农进驻潮阳文祠,在改造国民党的同时,暗中吸受优秀青年建立中共潮阳党小组。同年秋天,中共调林国英、周鸿均等人来县城加强力量,把党小组扩大为党支部。% l' ]; l8 m/ N# t3 |2 A0 s
周鸿均是潮阳峡山乡人,是父亲的姑表兄,每次到县城都来“亚庐”做客,同父亲关系密切。这次调来,更是常客,有时在“亚庐”过夜,与父亲彻夜长谈。父亲的思想早就倾向革命,这时水到渠成,由周鸿均介绍,经文农批准,于1925年冬正式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夏天,中共在县城同善神坛,秘密成立中共潮阳县委员会。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潮阳第一批中共党员约四十人,包括父亲在内到会出席。随后,潮阳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并迅速向全县农村深入发展。
) ^4 G$ [- k4 ~8 P! c8 M3 K K父亲入党后参加党的政治宣传工作。他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地充当党在宣传战线上的喉舌和号兵。他孜孜不倦、日以继夜地伏案撰文,以尖兵、姚牧为笔名,在汕头《岭东国民日报》及各地报刊大量发表;用论说文、白话诗、打油诗、格律诗和政治杂文等形式,抨击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鼓动工农大众奋起革命。他的笔锋所指,有如尖兵手中的匕首和投枪,深深地击中敌人的要害。他的文章所示,有如春天的阳光和雨露照耀和滋润着刚过严冬的牧地草原得以蓬勃生长一样,唤醒了广大人民大众的革命觉悟。他为党的革命事业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在当年的潮汕地区颇有影响,在文坛也更为显名。文化界称赞他“奇才奇笔写奇文”,是“文坛闯将”。当年的中共潮阳县委秘书郑友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纪念诗“悼姚牧同志”中云:“风流端在力耕耘,栽得艺花陌上芬。挥去尖兵知闯将,拈来椽笔见奇文”。7 N& W! }) W) u7 H H
(续见下楼)5 R0 o! f7 u( h5 O' W0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