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67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黎显衡的“姚氏宗祠原状迁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7 21:5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昨晚得悉,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已对侨港姚氏宗亲会的复函。回复的核心意思就是“拆除后异地重建”,可以说就是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
' J9 T- Y: [, R- E! [+ ^0 E   当7月6日,越秀区官方所邀请的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之后,《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晓瑛 龙玉琴便作下列的报道并通知侨港姚氏宗亲会主席姚锦钿。姚锦钿表态“不拆最好,何必重建”。今天姚锦钿电话告诉我,他依然要求原址保留和重修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6 r% }- [  E. K/ x% ]( |$ I2 V- l- b
% [+ W; X  [, ~4 ?
村民奔走两月争取,专家考察最新提议
2 Y+ h# f8 \8 l) c- ?. F# T1 X% ]杨箕姚氏大宗祠或可原状迁移
# ?8 g' q1 v! r8 ~3 `) d- u$ ~仿照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模式原物异地重建
- H1 W+ P$ D& {$ J0 G0 K4 g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b" S- k2 N8 V/ q7 h
作者:李晓瑛 龙玉琴
3 W% s$ F0 H3 Z* b8 s' w9 {6 D' B8 }; U/ T& ^
南都讯 自公布拆迁改造方案两个月来,杨箕村民多次为呼吁保留有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而四处奔走。近日,由越秀区文广新局组织专家进村考察后提出方案,或将该祠堂仿照“小蓬仙馆”的方式,进行原状迁移。" l+ u8 D' ^8 w5 h% \( A0 X& U" U
  不过多位姚氏父老则表示,最佳方案是“原址不动”,另再争取复建早已拆除的“第一进”结构。
专家提议仿小蓬仙馆原状迁移
上万块砖逐件挑,先编码、拍录像,再撬走重建……7年前,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作为广州首例文物异地重建项目,从黄沙搬至醉观公园。如今,即将拆迁改造的杨箕姚氏大宗祠,很可能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迁移。
  原杨箕改造方案中,将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也被列入拆迁改造范围,但有许多村民反对。两个月来,杨箕村民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保留姚氏大宗祠。上周,越秀区文广新局牵头组织黎显衡等著名文博、建筑、地志办专家一行5人进村,对祠堂实地考察,提出方案,建议“易地保留”。* j) v3 l( m2 _" N) q
  据悉,姚氏大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间,祠堂内16根坤甸木圆柱虽历时百年却保存完好,其石雕、砖雕的精湛工艺更难得一见。黎显衡表示,该方案不同于“仿照旧物,建新物”,而是利用建筑原有的材料,保持原大小、形状和构造,采取原来的工艺重建。“要求原汁原味搞重建,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的文物价值”。具体建议是,对宗祠的构件,如木梁、砖雕、木雕等进行编码;每一道拆卸的工序都要拍照,拆卸的过程要进行录像;要求拆卸和重建,需聘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同一个工程队。
/ g" Z4 v. C7 q# E/ e! ]  据专家组介绍,在广州,此种方式最早运用于2003年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的迁移项目中。小蓬仙馆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市政扩道,本需整座拆除。后来尝试异地原状复建,被专家认为“做得非常成功”。
! K; ]) P( B& c+ E  杨箕村内的玉虚宫属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属计划原地保留的建筑。而包括姚氏大宗祠等村中四个主要姓氏的祠堂,均有可能以类似方式“搬迁”至玉虚宫附近,连成一片保护区。+ q+ V' N6 x: i- r5 T, F2 o' B' ^
村民看法
  |' o% b( G0 J  c祠堂最好原址不动: A$ G2 B% R6 o7 O
  得知“按照原材料、原大小、原貌进行保留”的这一提议方案,两个月来一直为呼吁保护姚氏大宗祠的杨箕父老姚长杰表示,“总比一下子全部推倒好,稍微有些安慰”。不过大多数姚氏父老表示,最大的希望仍然是保持原址不动,另外争取留出空地复建早前拆除的“第一进”结构。
; y$ x+ C" a7 t  “这间祠堂,每一个杨箕村民都有感情”,解放后至今,姚氏大宗祠作为小学一部分,如今的村中,从花甲老人到7岁孩童,都曾在祠堂内读书、玩乐。“将近300年历史,三进三出的结构,在广州都很少见”,姚长杰表示,“无论旧时还是现在,都要有钱有人力才建得起来”。即使到如今,姚氏仍是杨箕主要姓氏之一,人口占了村内人口30%以上。此外寺右村近2000姚姓人也同属该祠堂的后人。8 Q' ?/ t7 ?. w5 U8 ?& o  g
  “虽说是原状迁移,但历史价值仍是大大打了折扣”,杨箕父老姚浩超,曾代表村民拟定保留方案上交有关部门,昨日得悉专家提议后,他表示虽然用的都是旧材料,但一拆一建,砖瓦梁柱肯定都会受到损坏,其次祠堂尤为讲究“风水”,原来的位置面朝白云(山) 背靠珠江,前是北帝庙后为祠堂,“从布局来说是最好的”。

! P4 i4 w) c- }) {  昨日,侨港姚氏宗亲会主席姚锦钿也同样认为“不拆最好,何必重建”。7月初他专门代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侨港姚氏宗亲会等组织,从香港赶回来提交申请,他表示,每年清明、重阳,不少港澳、海外的姚氏族人都会回大祠堂拜祖先,“中国人传统就是不能忘本,认祖归宗”。记者采访的多位姚氏父老都表示,希望最后确定的方案能多征集村民意见。
. Q* x9 Z) Y' i/ S0 p: a8 C9 w3 m8 m
官方回应) L6 M0 ]: b( K
专家提议已上交
% g6 u) k1 u$ h: |  G$ U+ e1 _" r  昨日下午,越秀区文普队队长、区文广新局群文科科长高旭红表示,目前已经将黎显衡等专家的方案上报给主管部门,但尚未有定论。她表示,上周进行考察后,区三旧办、区文广新局、专家组等一起开会对姚氏祠堂如何保留进行了商讨,“易地保留作为一个方案汇报给上级,如果有新的意见,或更好的方案,我们还会继续进行调研和上报”,具体操作则要待方案得到批准后,才会再细化讨论。$ O( @: y1 E7 w! E* t" G
  由于目前杨箕已经开拆,不少村民担心能否及时“抢救”大宗祠,对此高旭红表示,目前与区三旧办沟通顺畅的情况下,保留方案尚未确定,“应该不会那么快”。
; b7 w0 H# D1 o  Y8 T. @" X  未来,还有众多城中村列入改造范围,类似姚氏大宗祠这样的祠堂、古建筑,尚未达到文物保护的标准,不过高旭红表示,村民可以向所在的区文普办申请登记作为文物普查线索,“如果列入文普线索,说明还是有一定价值”。7 @  y/ b5 E! H/ Y- o) k& M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瑛 龙玉琴

  w- \0 U5 |$ c!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2:0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8 08:12 编辑
, O9 O( Y; ^& k# @, y8 o% G. \/ y; W8 |. h
1# pszyyao
3 v" f3 f0 l: ?$ n# v) {      我对杨箕村宗亲说,可以称黎显衡是“能制造文物赝品”的文博专家,因为他的祠堂异地重建说,复制的是赝品。像我这样看法还大有其人,例如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古建筑部经理朱秋利。
$ e. p7 z% V6 V; P! o0 F
3 B  C1 y, t1 f& q7 l# X/ f$ o3 s5 m0 J% {' @
据《南方都市报》(2010年08月12日AⅡ07)报道: ! S. W) b7 @4 }' g. f0 G  V, ]: u
   摘要:昨日在广州举行的“华南地产论语”论坛上,业内专家热议旧城改造和文化保护,有专家认为现在不鼓励回迁的政策不利于保护旧城文化;还有专家指出“三旧”改造应以“改”为主,不要以“造”为主。
& i7 }; E; `" \
8 ~: m! T; x; H1 H- c' H1 e

' d  R, K8 j, v# ~# v1 s6 Z
  议文保:“祠堂异地重建,复制的是赝品”
( d& A9 L* R( [+ q- D
  荔湾区去年以来在开展旧城改造过程中多次表示,改造地块将抽疏城市人口,鼓励居民外迁。对于这种趋势,中华易学研究院副院长钟炬认为,旧城改造的地块还是应该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要,“因为要保持一个区域,起码是原住民在那里的,如果原住民变了,文化就比较难保护了。”

* H1 j$ h( [8 |4 s0 n- ~; `' m
  “希望政府在三旧改造中手下留情。”朱秋利进一步指出,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所剩不多了,旧城改造要注意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因为文物跟周边的环境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杨箕村900多年历史的祠堂要异地重建,这种文化拆了就不可能存在,复制一个只能是赝品。
! F2 e& ^: K9 P3 S+ H
  朱秋利强调,“三旧”改造应以“改”为主,不要以“造”为主。“政府要明确改造不是赚钱的,而是弥补历史上欠账太多的改造。这是投入的改造,不是盈利的改造。当然这里面也考虑财政负担,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届政府做不完可以留给下一届政府做,不要急功近利。”
5 D( Z. Z* w4 X# a! ~+ i1 Q; a: t

8 K7 ?- v( w) ^+ ~2 l  Z7 e

5 D/ H" i+ T4 z; F

5 q3 m& x. M) p( {- G9 E' o# _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0-8-18 21:06:49 | 只看该作者
姚门事情,我们都应大力支持!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0-8-19 20:40:41 | 只看该作者
我就不明白,城区保留古建筑有什么不好?那才是城区仅留不多的原汁原味的广州市啊!

签到天数: 375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0-9-10 13:37:26 | 只看该作者
4# 卧龙姚建中 如果一个城市看去都是水泥房,没有古建筑,还有历史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9-27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