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尧与舜 丁 山 孔子以前关于尧舜的神话 天开于何代?地辟于何年?人始于何世?开天者何物?辟地者何物?造人者何神?关于这些,宗周以前只流传下来“禹平水土”的故事;天、人的成因,训语不足征了。细味《楚语下》观射父所说“重黎绝地天通”的内容,实即中国人有关“开天”的最古传说。《鲁语上》臧文仲所说“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也带有浓厚的“开天”、“造人”的意味。这些话,虽不曾说明根据,以意测之,殆亦出于瞽史之记或祝史、巫史之流所造作的训语。“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套宗教迷信的神话,当非孔子所乐道;所以在孔孟语录里总不易寻出开天辟地一类探原宇宙本体的词句。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篇》)孔子绝口不谈“天道”,因为天道本是瞽史、祝史的口头禅。《左传》、《国语》所载: 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商主大火,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襄公九年《左传》) 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襄公十八年《左传》) 单襄公曰:晋将有乱。鲁侯曰: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周语中》) 晋饥,乞籴于秦。公孙枝曰:君有施于晋君,晋君无施于其众;今旱,而听于君,其天道也?(《晋语三》) 范蠡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越语下》) 宋、郑皆火。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子产不可,曰:天道远,人事迩,非所及也。灶焉知天道?(昭公十八年《左传》) “天道”怎样讲呢?其说有如下文: 地有高下,天有晦明,民有君臣,古之制也。(《楚语上》)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周语下》) 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昭公二十三年《左传》) 天以七纪。(昭公十年《左传》) 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哀公七年《左传》) 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襄公九年《左传》) 说来说去,总脱不了阴阳五行那套术数的理论,这正是瞽史、巫史之流的专门之业。在春秋时代,单襄公、子产辈一流的政治家,早看穿“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庄公元年《穀梁传》)不是真理,渐加否定了。孔子不是瞽史,不愿落于阴阳五行的窠臼,所以绝口不谈“天道”,但以伦理的观点分析当时社会的形态与夫治乱兴亡之理;对于古圣先王,也是以伦理的观点盛赞尧舜,如: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同上篇)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同上篇)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篇》)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论语·尧曰篇》) 他的弟子子夏也盛赞舜道:“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篇》)孔子所回念的中国古代,确如顾颉刚氏所云,在辟地神禹之前有更古的尧舜了。然而“仲尼祖述尧舜”,非如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说“托先王以明权,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的(见康文:《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篇》)。孔子以前和与其同时的士大夫久已传述尧舜的故事,如《左传》、《国语》所载: 鲁太史克曰: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暤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故《虞书》数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曰“纳于百揆,百揆时叙”;无废事也。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舜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今行父……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文公十八年《左传》) 子产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昭公七年《左传》) 周内史过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昔尧临民以五,今其胄见。神之见也,不过其物;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周语上》) 楚士亹曰:故尧有丹朱,舜有商均……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夫岂不欲其善,不能故也。(《楚语上》) 楚观射父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楚语下》) 鲁展禽曰: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鲁语上》) 晋史赵曰:陈,颛顼之族也……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窴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昭公八年《左传》) 晋臼季曰: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僖公卅三年《左传》) 晋蔡墨曰: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而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昭公廿九年《左传》) 这班乐道尧舜的士大夫,如周内史过、鲁太史克、展禽、晋臼季、楚士亹、观射父等都是孔子的先辈,郑子产、晋史赵、史墨等都是孔子丈人行,他们早将尧舜的功业累积在“辟地大神”禹之上了。史克说,天下有三凶,“尧不能去”,等到“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显然说尧是一位柔弱无能的平庸之君。展禽则说“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是专能用刑的法家之祖。同是鲁国官吏而且时代相近的人,所传说尧的事迹就如此矛盾。臼季说“舜之罪也殛鲧”,子产则说“尧殛鲧于羽山”;同是《左传》,而有关尧舜的传说也是前后矛盾如此。无怪孔子以后,诸子百家所述有关尧舜的故事,更是传说纷纭,人异其辞了。
% l" z3 x H& V8 a- n% I2 r5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