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胡一桂撰)《史纂通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5 07:2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元·胡一桂撰)《史纂通要》
卷一
三皇總論
三皇之號,昉於《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周禮》註云: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是也),而不指其名。其次則見於秦博士,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議(《史記》:秦初并天下,令議尊號,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與博士等議,曰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唐司馬貞《索隠》謂泰皇當作人皇,今從之)。秦去古未逺,意三皇之稱,此或庶幾焉。漢孔安國《書序》乃始以伏羲、神農、黄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髙辛、堯、舜為五帝,不知果何所本。蓋孔子於《家語》,自伏羲以下皆稱曰帝(《家語》有《宰我問五帝德》、《季康子問五帝》二篇,或疑《家語》非孔子書,恐不可以為據,然亦嘗思之矣。西漢去夫子未逺,太史公明言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史記》又多引用《五帝》篇語,固已信之,況《大戴禮》亦有《五帝德》篇,又與《家語》合,縱《家語》未必真,夫子書而皇與帝名稱,自不可雜也)。《易大傳》、《春秋》内外《傳》有黄帝、炎帝之稱(《易·下繫》稱黄帝,《春秋》内傳《左氏傳》、外傳《國語》皆有炎帝、黄帝之稱),《吕氏》、《月令》雖不可為據,然有曰帝太昊、帝炎帝、帝黄帝,亦足以表先秦未嘗以伏羲、神農、黄帝為三皇也。至宋五峯胡氏,直斷以孔子、《易大傳》以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為五帝,不信傳而信經,其論始定。然三皇之號不可泯也,則亦以天皇、地皇、人皇言之,但此三者本無所稽。意混茫初開,先有天而後有地,既有天地,則氣化而人生焉。《皇極經世書》以《元經會》所謂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至寅始為開物之初,意三皇之號由此而稱。而所謂三墳者,亦必因文籍既生之後,述上古之事而有是書,大抵鴻荒闊逺不可得而詳矣(《索隠》:《三皇補紀》曰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地皇氏兄弟十一人,人皇氏兄弟九人,皆分掌九州。然亦不知其何所據,今姑附注,以偹觀覽。《大紀》又謂人皇後有有巢氏,教民搆木為櫓巢夏暑居之,亢地為營窟冬寒居之,未知稼穡食草木之食,未有火化飲禽獸之血而茹其毛,先取其皮蔽前,後取而蔽後;又有燧人氏,始教民出火,民未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未有烹炮,飲血而茹腥,始教之燔炙,後世聖人遂有鑚燧改火之法)。况夫子於《書》首唐、虞,於《易》首伏羲,伏羲以前皆未嘗道,闕之可也。胡氏曰鴻荒之時,亦猶日之夜、月之晦、時之冬焉,生消升降,終而復始,於穆天命不已而成四時之造化,於皇羣聖體是以為三綱之禮樂,事本乎道,道藏於事,天生人,人成天,三皇尸其體,五帝妙其用,禹、湯、文、武成其功,孔子、孟軻傳其學。軻之死,雖未有得其傳者,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何莫由斯道也。
五帝總論
天地肇判,邃古遐邈,厥詳曷聞。孔子定《書》,斷自唐、虞,他經則自《周禮》外,惟《易·繫辭》傳稱古者包羲氏王天下,包羲氏没神農氏作,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如斯而已。《家語》記孔子答宰我問五帝德(《家語·五帝德》篇答宰我問黄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答季康子問五帝(《家語·五帝篇》答季康子問大昊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昊配金,顓頊配水,及《春秋》内外《傳》於黄帝、堯、舜間,又有少昊、顓頊、帝嚳焉,《大戴禮》亦有《五帝德》篇),又帝世皆叙自黄帝,次顓頊、髙辛、堯、舜(見司馬《索隠》),與宰我所問合,司馬氏《史記》紀五帝又與《大戴禮》宰我所問合,意其本此二書也,然皆缺而未偹(黄帝而上缺伏羲、神農,黄帝而下缺少昊不書)。善乎胡氏之論,曰皇者初冐天下者也,帝者主宰天下者也,自燧人而上即三皇之世也,包羲、神農、黄帝、堯、舜是五君者,有先天地開闢之仁,後天地制作之義,民到於今受其賜,故孔子稱之。黄帝之後少昊、顓頊、髙辛,雖嘗帝天下,孔子所以越而遺之必稱堯、舜者,以三君居位僅可持其世而己,未嘗有制作貽萬世故也,則五帝之名實定矣。今愚本之《易》,參之胡氏,以定五帝之世,亦庶幾仲尼之意云耳。
帝堯
……孔子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其此之謂矣。疇咨之舉,獨以屬之共工,必其人之有剏法立制之能也。此二職者,一居道揆以論建於上,一居法守以奉行於下,二職舉而天下之能事畢矣。然天下之治,得人固難,知人尤難,一曰嚚訟,一曰象恭,帝之見則明矣,而卒無以當其選者。直至七十載遜位之時,始得其人曰虞舜,舜又薦禹,得益、稷、臯陶諸人以佐之,攷其事大抵皆在舜歴試之後,攝政之時。八元、八凱之舉,四凶、四罪之去,與夫治水征苗,又其事之最著者也。五典敦,五禮庸,五服章,五刑用,法度禮樂彰彰然著明如日月行天,亘古常見,此又立人之道,以参贊天地化育之所不及者,蓋萬世之功也(此篇係熊去非《書說》)。舜既即位,封堯後於唐而為虞賔。
帝舜
帝舜有虞氏,姓姚,黄帝之後,自昌意至舜七世(《史記》:重華父瞽瞍,瞽瞍父橋牛,橋牛父句望,句望父敬康,敬康父窮蟬,窮蟬父顓頊,顓頊父昌意,昌意黄帝之子。愚按:《史記》帝王世次,昌意曾孫敬康,與堯四從兄弟,為舜髙祖,則舜為堯四世從孫,與堯同時,堯以二女嫁之,是舜以曾祖姑為妻,已若可疑。又禹與堯亦四從兄弟,舜亦禹四世從孫,乃先授堯之天下,而後授之禹。又舜五世從孫,乃殛五世從祖於羽山。容齊洪氏亦言,《史記》稱契十四世為湯,棄十五世為文王,湯與文王隔六百年為叔姪,譏其無是理。然則太史公帝王世紀,恐未足據也)。受堯禪,以火德王,都莆阪(今河中府。元年丙辰,在位六十一載)。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常欲殺舜,舜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耕於歴山(河東),歴山皆讓畔。漁於雷澤(雷夏),雷澤皆讓居。陶於河濵(濟隂定陶陶丘亭是),河濵器不苦窳(游甫反,病也)。二十以孝聞。三十,堯欲巽位於四嶽,四嶽辭,衆咸薦舜,堯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舜内行彌謹,釐降二女於媯汭,瞽亦允若。堯将使嗣位,歴試諸艱,命之司徒而五典以從,命之百揆而百事以序,命之四嶽而四門穆穆,納之大麓而烈風雷雨弗迷。孟子所謂使之主事而事治,主祭而神享者是也。既歴三載,堯以舜之言皆可底績,遂命舜陟帝位。舜讓不獲,乃攝行天子事。首察璣衡以齊七政,歴象授時所當先也。類上帝,禋六宗,望山川,徧羣神,攝位致告,所當謹也。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上下之情,所當交通無間也。仁以恤五刑之用,義以斷四罪之誅,而天下咸服矣。薦禹司空,往平水土,又舉益稷以為之輔,水土既平,禽獸之害人者息,人得平土而居之矣。其疆理天下又有可言者,禹之治水既已别為九州,舜復析之為十二者,蓋以冀之東北為幽,西北為并,青之正北為營,盖自古北狄為中國患,此三州正係捍禦要害之地,於此可見古人經制天下之大畧矣(此意本熊去非《書説》,大紀割青州碣石以北遼東之地為營州,割冀州恒山以北燕、薊之地為幽州,割冀州大行西北之地為并州,南撫交趾,西發氐羗,北發山戎、息慎,東長島夷)。二十八載之間,真所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堯崩三年,喪畢,而後踐天子之位。南面而治,端拱無為,責成於九官、四嶽、十二牧二十二人,命禹宅百揆以統之,帝不過執其黜陟之權,攷其成功而已。天下之廣,萬事之衆,初不以身親之也。五十年間有天下,而己若不與,豈非其得為君之道若是乎。居攝以前,猶任臣道之勞,即位以後,可見君道之逸。迨夫耄期之後,禹攝位之時,雖有征苗之事,而班師舞羽,已為之來格。盖至於此,德洽民心而有司不犯,恩被動植,至海隅蒼生,盛矣哉!太和之極也。禹攝位十有七年,舜崩(蔡氏《書傳》云:《史記》言舜巡守,崩於蒼梧之野,孟子云舜卒於鳴條,未知孰是?今零陵九疑山有舜冢云),三年喪畢,而後踐天子位,封舜後於虞而作賔焉。蓋嘗觀堯、舜、禹三聖授受,堯之命舜曰允執厥中,舜之命禹復益以三言者,蓋以中之為道,汨於人心之危者易陷,隠於道心之微者難明,故必察之以精而不雜,守之以一而不離,則危者安,微者著,自無過不及之差。信能執乎此中,則天下之大,以之傳賢者此中也,以之傳子者亦此中也,推之而為湯、武之放伐,亦不外乎此中也。此舜所以别白人心、道心之危、微,而且誨之以精一、用工之要者,其慮至深逺矣。吁!精者,明也,即堯之所謂明德。一者,誠也,即堯之所謂欽敬。此十六字之傳,為萬世心學之要,曾謂聖聖相授,徒恃勢位之尊土宇之廣云乎哉?胡氏曰:愚讀五帝書,而後知聖人澤及斯民之逺也。後世有立功於一時、興利於一邦者,人猶追思而祀之,是數聖人者有功於天下萬世,曾不得推苗裔、立宗子、建廟庭、春秋四時饗天下之報也。有天下者,端拱九重之内治其國家,上之天文,下之地理,中之人倫,衣食之原,器用之利,法度之章,禮樂之則,誰推明制作之也,而忘之乎?佛教之興,駕一偏空説,失事理之正,而其神像乃得蟠據中華名山,巍嶪相望,又聽其雕梁畫棟,羣淪滅三綱之人而豢養之,此何道也?其不耕不植,侵漁民利,耗蠧民財,乃細事耳。為政者恬不以為慮,可悲之甚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2-20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