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虞舜耕地葬地的探讨(节选) 孔君诒 我想在舜的耕处及葬地中,求得个舜的故事原始发生之地,舜是殷族之祖,是与虞吴有关,这应是颇可确定的事,实不致有什么怀疑了。但舜的传说地域究竟在那里,什么地方才是舜的发源地呢?我略加推究而使我惘然,愈推敲愈不能加以决定,古史实在太残阙,太变化了,这真是件没可奈何的事。
! l5 f$ O4 M- O! G& r
一件故事,一个名人,为一般人所传诵时,他的故事就会像流星似的四散分布,遗留于各地,还有一民族分布之时,此地的形式,每会整套的或略加变化的迁徙于另一地,这样的事实,我们随处都能遇到不需举例。因此某某数地的同样传说,我们不能像前人样的必需确定于一地,除了显然明白这是后出的有意制造者外,我们不能确然指定某地时,不妨一并使其成立,且慢归纳于一宗,这虽似是不彻底的,但学者似乎应有这持重的态度。 : t4 b4 y+ p1 m) D2 C
对于舜的耕地及葬地,我们正遇到了这困难,自然所谓“耕地”,所谓“葬地”,是根本不可信的妄谈。这犹之常熟巫咸墓,西湖庆忌塔,说墓里是葬着巫咸先生的肉身,庆忌塔下边是庆忌的尸体,这未免常识不足,令人失笑。但常熟有巫咸墓的传说,常熟是一定与巫咸曾发生过关系,西湖有庆忌塔,也一定庆忌塔是与庆忌有关。我们考究舜的耕地与葬地,也正抱这态度去推究,若说这里才真是舜耘耕之地,那里才真是舜窀穸之宫,那不免痴人说梦,作者是不致如此愚蠢的。 ' c9 l6 |3 G5 Q7 g9 u+ \
又有须声明的,舜是蛙是龟,依文字说,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舜是否有此一人,现在无从检探;但即使舜在古代确有其人,而他的各种功迹,各种事业,决不是古代真实的一大名人的舜的正确史实,这是应属可信的;舜的传说的全部,我们应视为某一族的综合的故事(历史)或是一族的某时期的进程的缩影(如舜植陶),或是某一制度故事式的代表记事(如舜娶尧二女是服务婚姻之代表传说),这些故事或与别一人发生影响,或与别一事互生关联;刻舟求剑的像民国史样的研求,这会是反与事实远离的,我们先须明了了这几个原则,然后再读下文,才不致枘凿不纳,视作笑谈。 (一)舜耕渔地 《史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耕历山,为古代普遍传说之一,历山,郑玄以为在河东,《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枣山,亦名猪山,亦名狗头山,亦名薄山,亦名吴山,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坂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这是以历山谓在中原的。 8 n4 @3 S z5 c, B5 |; e
此外历山更有数处: (一)在察哈尔涿鹿县西南,《魏氏风土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又延庆县西北亦有历山。” (二)在山东历城县南五里,《水经注》:“历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舜耕历山,亦云在此,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齐乘》:“又名千佛山”,《方舆纪要》:“或以为即靡笄山。” (三)在山东濮县东南七十里,接菏泽县界,《水经注》:“雷泽西南十里许,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有陶墟”,郭缘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连属,滨带瓠河,即郑玄所谓“历山在河东有舜井”者。 (四)在山西翼城县东南七十里,相传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 (五)在山西永济县东南六十里,即雷首之脉也,《水经注》:“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括地志》:“雷首山,亦名历山。” (六)今无锡惠山,一名历山,《汉书·地理志》:“无锡有历山”,又无锡舜山亦名历山,咸淳《毗陵志》:“历山俗名舜山。” (七)在安徽东流县东三十里,《三国志·吴志》:“周鲂诱曹休从皖道进江上,己从南岸相对历口为应”,历口即历山之口。 (八)在安徽和县西北,亦名亭山今日历阳山,夏桀死于此。 (九)在浙江余姚县西北六十里,《旧经》云:“越有历山舜井象田,以舜之余族封于余姚,故子孙像舜以名之”,《寰宇记》:“舜渔于余姚渔浦湖。” (十)在浙江永康县南三十里,亦名釜历山,其巅有田,有井,有潭,皆以舜名。 案:历山分隶于江浙鲁晋冀徽诸地,凡称历山者都与舜有关系,此应诸名均出于“舜耕于历山”一语而来,故凡名历山的均从舜出,舜为奄族,其演变的故事,自与奄民族迁徙有关,奄族原始地,以余证之,应在今江淮一带,则历山为舜耕地其可信者有: 一、无锡惠山。 二、安徽和县历阳山。 三、山东濮县雷泽。 四、浙江余姚的舜井象田。 我们相信尧舜禹故事的原始地应在江浙皖三省的地方,舜为殷族,他的故事的流布,既与殷族的迁徙有关,则山西翼城的舜王坪(《路史》:“舜初家于冀”说未可信,冀即奄原始地不在安邑附近),永济的雷首山自属盘庚北迁以后的传说,并不是原始的,山东历城的对山,及察省的历山,都是殷族北移后的故事,都不能为舜的原始发生地,故不详述;今惟将上列四处,略作考证于后。 ! e$ B0 Q" n5 Z. K$ B9 e/ g
一、惠山。一名慧山,前人以为西域僧慧远,居此山故名,《寰宇记》:“一名九龙山,一名冠龙山,一名九陇山”,《吴地记》:“古名华山,又名西神山,又名龙斗山。” " q/ Q! P: D7 q' h
案:九龙山应与云南保山县九隆山出诸一源,以《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妇生十子的故事为证,九龙是由龙生九子的传说来。《寰宇记》九华山一名九子山,则九龙山华山实从一源。慧通归字对字即禘癸的禘,华慧惠历同从旂社来,惠山应为古代禘祭之地,慧远之说,疑出后人附会。惠山既为古代禘地,则舜耕之说,颇属接近,但舜字从龟蛙,龙从龟蛙演化而来,惠山称九龙山,其名似出自舜后,惠山很少虞舜旁证,不能视为舜耕原始之地。
) J8 F1 @2 j+ j/ A9 a5 C4 Q! m' \
二、安徽和县历阳山。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史记》:“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孔安国谓鸣条在山西安邑,《路史》谓安邑有鸣条陌者即此,但《括地志》谓“庐州巢县有巢湖,即《尚书》成汤代桀,放于南巢者也”。《淮南子》:“汤败桀于历山,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郑玄曰:“鸣条南夷地名。”我们以夏禹娶涂山氏,夏的中心故事在皖省的立场说来,夏桀死于今和县的历山,似较可信,桀卒鸣条,是死在历山,则舜卒鸣条,自也应在此地。我颇疑心舜生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的话,是指殷族一代的大事而言,夏与殷从前以为是相续的二代,但以桀纣相似,汤武相似为言,颇疑夏殷是一故事的分歧,至少也是横的纪事,而不是纵的沿革,因之舜卒鸣条,我以为即指桀死鸣条而言并不是二事(而此说太远于古史,待再证确定,写此存一说罢了。诸冯在山东菏泽县南五十里,应即舜生地,负夏前人以为卫地,疑即指盘庚北迁事,又河南巩县有山即邙山支麓,疑即负夏地),以此为证,舜耕历山,地在和县说亦可通。
0 t \/ `2 w" e2 k5 c' ]
(安徽怀远亦可信,见后)
7 h; S1 d9 G# [" w
三、山东濮县雷泽。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书·禹贡》“雷夏既泽”,《周礼注》:“雷夏在成阳”,《水经注》:“雷泽在成阳故城西北,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渔也”,雷泽在今濮县东南。又“陶于河滨”,河滨在曹州附近。“作什器于寿丘”,寿丘在曲阜县东北八里,《帝王世纪》:“黄帝生于寿丘”,即此。又寿通兆又即陶,陶丘在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地近曹县。《书·禹贡》:“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历山、雷泽、陶丘,皆在今菏泽相近,则历山在菏泽,而舜之故事中心地在今苏鲁豫相交会之地,应为颇可信之说法。《淮南子》以为河滨在蒲陶城北,孟津有陶河之称,实由舜生于冀,以冀谓在山西而误,一说河滨在郓城则与菏泽甚近,应也可信。《路史》“什器于寿丘”上有“灰于常羊”之语,常羊未知今何地,然山东滕县东南有常邑,即《诗鲁颂》所谓“居常与许”之常,又常庄在郓城县东北当沮河东岸,二地亦与菏泽相距颇近,常羊或即在常邑常庄地亦未可知。 《宋书·符瑞志》:“炎帝神农氏,母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有圣德。”炎帝神农与舜在前人的记载上是显为两人,不容合并,但我们以新的见解解释,则古时诸名人的传说,往往互受影响,数人或往往即是一人,炎帝与舜实生关系,炎帝神农生于常羊山,恰与尧的故事相同,更与舜灰于常羊一语有联系之迹。《淮南子·天文训》:“东南为常羊之维。”《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即常羊)之山,日月所入”,日所入山一名崦嵫,《穆天子传》:“天子升于弇山”,郭注:“弇兹山”,常羊,常阳,崦嵫,弇兹应为一山。前人以为山在今甘肃天水县,《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崦嵫,在甘肃,与《淮南子说》不合,然奄,弇即商奄,弇山应在商奄地,则《淮南子》说为胜。郭注牗于西经之西字,以为地在甘肃,实非古谊(说神农生于甘肃也是令人诧异的)。常羊不知今何地,华阳亦不得其可靠之地名,以华阳为在句容茅山为可信,则常羊应与惠山为近(惠山本有华山一名)。此种纠结,我等只能用各方面的旁证,以指定其地域,若须了如指掌,实所不能(很有原始地已失了痕迹,后出的地名反而显赫的,如奄与殷,殷为后出。而反比奄有名)。但神农尧舜是生于东南一带,诸人实产生于相近的地方,则似乎是不用怀疑的。 . g, X9 Z9 J: D8 Z4 I! d
《路史》记舜事后有顿丘买贵傅虚卖贱之言,顿丘,安徽滁县、河南浚县及江苏徐州、山东兖州都有之,兖州较近菏泽,傅虚不知何地,傅阳县古偪阳国故地在今峄县南五十里,其东有傅家庄,偪应同富,与舜有关(蕣一作蒚),则顿丘傅虚亦应在苏鲁交界。 $ p0 V8 r8 _% T, L9 X
以各方面互证而得的结果我们可知舜耕于历山,以在山东濮县相近的说法为最可靠,无锡惠山、安徽和县也颇可信,但故事的各部门,不及濮县菏泽的完全,因此我暂时予以假定,以为舜的故事中心地应在今山东濮县、菏泽县、郓城、曹县一带(再扩大些说为苏鲁交壤地),舜的故事传说,在奄莫(龟)黾之后,在“明”、“蒙”、“冥”、“殷”之前(这是以字形为证的,奄莫黾龟为纯象形,余已参有他形)。 ! m9 h A! [* b1 k9 ]- W! h% H, G
舜字从炎,一作,乃从出,乃蔡字古文,蔡,大龟也,凡从炎之字均与舜有关,故炎帝神圣亦与舜有相通之迹,舜与炎相通,故从炎之地名,亦可谓与舜有关。 & J& X9 D: t+ z1 h$ _" o
在浙江有剡山,剡城县,剡溪,剡,郯县。 剡山在浙江嵊县治后,北峰名星子,稍下名白塔,支陇延袤十数里,俗传秦始皇东游,使人斸此山以泄王气,今山南剡坑是也。 剡城县地在嵊县西南。 剡溪在曹娥江上游,《寰宇记》:“剡溪在剡县南一百五十步,即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处。” 剡在浙江慈溪县北,前江后海,形势险固(慈溪西有蜀山,与余姚近。亦与奄族有关)。 剡县在嵊县西南十二里,吴越更名瞻县(瞻与蟾有关)。 以上诸地俱与余姚相近,(姚江又称舜江)则余姚为舜的传说产生地亦无不可。 关于炎的地名他处亦有之如炎,如郯,如谈(即谭)。 炎人《列子》:“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其亲戚死,其肉而弃,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 炎方南方也,杜甫诗:“鸿洞此炎方。” 炎湖即洞庭湖,韩愈诗:“炎湖度氛氲。” 炎徼南方边远之地,江淹文:“冰州炎徼,来献其琛。” 炎方乃指南方边远之地,以文字言炎字较剡郯、为古,然以义言,则诸名似由炎,成炎热解后之名。《吕氏春秋》:“南方曰炎天。”炎方乃普指南边言,非一地专名,故不得为炎在南方边徼之地(炎通融,衡山一名祝融峰,炎融衡都与奄有关,然炎转为融乃后出的,故仍不能证炎在湘南)。 郯己姓国,一作嬴姓,故城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境,或曰即谭国,《左传》襄公七年“郯子来朝”,《竹书纪年》:“晋烈公四年,越子邾句灭郯。” 郯城县春秋郯子国,清属山东沂州府,今济宁附近。 郯县周时郯国,故城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三十里。又,江苏丹徒县晋时置郯县。 郯在今山东南部,郯城县在济宁附近,更与郓城菏泽近,则舜的故事中心地应在山东江苏交界似更可征信。 谈州在广西,谈县在四川,与本文之证不相涉,不多赘。
$ g" ~, p3 w$ Q+ Y- Z
谭嬴姓,春秋时灭于齐,故城在今历城县东南七十里,亦作覃,郯,《春秋》庄公十年:“齐师灭谭。”杜注:“谭在济南平陵县西南。” , c4 o* v! \) y% S7 ?
谭在济南相近与菏泽略远,然郯谭互通,则谭或即郯,并非二国。金文“王在炎”,炎在奄地,亦应在江苏、安徽、山东间,舜的历史表现地应在淮河下游或余姚附近应近事实。 (《吴越文化论丛》,《民国丛书》第五编第38册,上海书店据上海江苏研究社1937年版影印)
4 H4 u0 Z$ c&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