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約形成於公無元前22世紀,如今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國姓氏中,居於弟64位。
3 {' A' \9 M/ l9 \ 《新唐書;宰相世系》雲:“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以為姓。陳胡公裔孫敬仲仕齊為田氏,其後居魯,至田豐,王莽封為代睦候,以奉舜後。子恢避莽亂,過江居吳郡,改姓為媯。五世孫敷,複改姓姚,居吳興武康。”這裏所說的虞舜,為上古五帝之一,是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史記;五帝本紀》稱其是帝顓頊的裔孫。舜因以為姓的出生地姚墟,《括地志》說“在濮州雷澤縣東十裏。”《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說:“在山東濮縣南。”濮縣原為山東省西部的縣,1956年撤銷,併入範縣,而范縣於1964年劃歸河南省。所以,姚墟在今河南省范縣南,山東鄄城北一帶,舜在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於媯訥,其子孫有的以水命名,不姓媯。西周初,舜的後裔滿受封建立陳國,因媯滿死後諡號胡公,故史稱陳胡公。西元前672年陳厲公的兒子完(即敬仲)因陳國發生內亂而逃到齊國,改姓田,稱田完或敬仲。西漢末,田完的裔孫田豐被王莽封為代睦候,以繼續帝舜的香火。田豐的兒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居吳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改姓媯,其5世孫名敷,又改姓姚,遷居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千秋鎮)。由引可見,姚,媯二姓同宗,曾經互用。所以,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說:“姚與媯二姓可通。”
5 ~1 t6 B% B9 ?7 [) k3 [' O 從以上引文可知,姚姓來源有二:最早的一支始於帝舜,系以地名為姓,出自今河南省范縣南,山東鄄城北;另一支系由田姓所改,形成于東漢時期,出自今江蘇蘇州,浙江德清。
% L6 \* r) K/ @, ?6 Y; y$ x春秋時,鄭國(建都今河南新鄭)有大夫姚句耳,姚般。這是見於史籍較早的姚姓人物,晉代以前,姚氏女有遷至今山西,廣西,四川省境者,如西漢時的姚平為河東(郡治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人,東漢時的姚文式為合浦(今廣西)人,三國時蜀漢的姚由這閬中(今甘肅隴西南)人姚戈仲,世為羌族首領,自稱其祖先是帝舜的後代,西晉末年率領部東徙榆眉(今陝西千陽東),有眾數萬,先後投靠前趙,後趙,又降東晉,為車騎大將軍,大單于。姚戈仲死後,其子姚襄代領其眾,後為前秦 堅所敗,被殺,其弟姚萇率眾降于前秦,累遷龍驤軍。384年(即付堅在淝水之戰大敗的次年),姚萇率羌人獨立,稱萬年奉王,進據北地(治今陝西耀縣東南),擒殺付堅,386年稱帝,都長安,國號大秦,史稱後秦。其子姚興繼位後,為了鞏固統治,釋放自賣為奴婢的平民,注意農業興為學校,曾先後滅前秦,西秦及後涼,417年為東晉劉裕所滅,這是歷史上唯一的姚氏政權。 1 K% E$ W6 k( C2 C" Q1 N4 l' r0 m
唐初,陳政,陳元興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有中原姚姓將佐隨從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至宋代,姚氏不僅分佈於福建省的仙游,蒲城,福安,寧化等許多地方,而且還分佈出廣東海州,海陽,潮州,大埔等支派,同時,姚氏在今安微合肥,上海嘉定,山東曹縣,河北盧龍,內蒙古包頭,遼寧朝陽等地也都有聚居點。從清朝初期開始,閩,粵姚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進而又有徙居海外者。 3 @$ o: ]1 g/ R4 C. `
唐初有史學家姚思廉,本吳興(今屬浙江)人,南朝陳亡後,遷關中,為萬年(治今陝西西安市)人,撰成《梁書》50卷,《陳書》30卷。陝西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南)人姚崇,歷任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一位政績卓著的賢相;其玄孫姚合,官秘書少監,為唐代詩人。唐代還有武則天時宰姚王壽。南宋有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姚興。紹興中以武功累遷荊州南路兵馬副都監,當金兵背盟渡淮時,他以400騎當金兵10數萬,苦戰援絕,父子俱死;還有潼川(治今四川三台)人姚 ,當元軍陷常州時,他籌畫組織民兵反攻,宋軍收復州城後被任為知州,堅守半年,城破後不屈犧牲。元代有翰林學士承旨姚樞,文學家姚燧。明代有太子少師,《永樂大典》纂修官姚廣孝,畫家姚綬,民間抗倭英雄姚長子,川東北農民起義軍將領姚天動。清代學者姚際桓,姚文田,文學家姚瑩,姚燮,散文學姚鼎,嘉慶年間湖北襄陽農民起義軍首領姚之富。于此可見,姚姓是個名人輩出的姓氏。
2 n; h# n5 x' }8 _/ o 姚為義摘自《姓氏起源》8 ]" O! r) |" M; a;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