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帝葬所新考辨(节选) 何红斌 王田葵 著者从永州的地名入手,证明九疑、零陵、舜陵三位一体。秦代、九疑山有泠水,地域命名为泠道,泠者零也。泠道,也就是零道。王莽改称泠陵县,后舂、泠两县并为营道。营道,即研究道艺,这又与舜帝明德有关。 先谈“陵”。“陵”的出现起于我国战国中期。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五“陵”条指出,春秋以降,王者之葬,称墓而已。接着写道:“《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五年起寿陵,《秦本纪》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始有称陵者。至汉则无帝不称陵矣。”杨宽教授认为:“现在咸阳以北的秦惠文王墓和秦武王墓都高三丈以上,这在当时坟墓中已算最高大的了。当时的人已把高大坟墓比作山陵,因而很方便地把国王的高大坟墓称为“陵”。最早的零陵县名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11)实行郡县制之时,始置零陵县,归长沙郡管辖。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称:“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已出现的三十四处重要古地名之一。”最早记载舜葬所的是《山海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山海经·海内南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山海经·海内经》)北京大学的“地图集”的零陵地名可能来自《山海经》。综上所述,陵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远古时代的人死后葬在山上,不封不树,类似今天少数民族的“天葬”。有封有树之陵,就是春秋战国之后喻为陵(山)的高大陵墓,“陵”字不含山陵的意思了。 司马迁也把舜陵称为零陵。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同时,其他大量史籍也证明零陵与九疑的关系。作为县名的零陵,最初出自秦统一中国之后。秦朝在长沙郡西南边境(今广西全州县咸水乡)置零陵县。到了东汉,县址移入泉陵(今永州市),隋改泉陵县为零陵县。从此,零陵遂成为县名沿用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其次谈“零”。零陵的“零”非数学上的“0”。数学中的“0”的发现最早见于《周易》。按司马迁的说法,《周易》大若形成于殷代末期(公元前十一世纪)。比“陵墓”出现的时间(公元前325年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安葬)早七百余年。墨学家杨向奎先生曾对此作过研究,他说:“本来在《易经》上的二进位制中已有‘0’,即‘坤≡≡’之中空,有了‘0’则数学上的许多问题,得以说明,因为‘0’与‘一’间尚有许多无理数,而莱伯尼兹以为‘0’生‘一’,‘0’不是‘Nothing’,而‘一’是‘miverse’,相当于道家之‘道生一’,这是哲学史上的一大问题。而《易经》中的‘0’与‘一’的提出,也为当代计算机的二进位制建立了基础。墨子《经上》‘库易也’。《经说上》‘库,区穴若斯貌常’。‘库’与‘区穴’,从训诂学上说即‘0’,零的发现我们说过是数学史上的大事,在函数中建立直角坐标,坐标原点永远不变。故云:‘若斯貌常’亦即恒量,十七世纪笛卡儿的发现在《墨经》中早已见到了。”排除了“零陵”中的“零”非数学中的“0”,则有助于从“零”的本义上去理解这一地域名称。 最后谈三个词的语义关系。零陵、九疑、舜陵三位一体的另一佐证是语义(所指)的相通融性。作为舜帝神话符号的零陵,它们都具有东方乌托邦思想的象征意蕴。先看“零”字。古代零字为,从“田”从“∧”,表示冰块或雨滴徐徐散落田野。《说文》云:“零,余雨也,从雨,令声。”段玉裁改余为徐,并注:“徐,各本作余,今从《玉篇》、《广韵》及《太平御览》所引《纂要》订。”徐雨,徐徐而下之雨。《中华大字典》解释为碎,零散也。由此可见,零,零散之雨。零陵,散而无定之陵也。散而无定,与九疑山“望而疑之”意思相同。“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述异记》卷下也说:“衡阳九疑山存舜庙,郡守至官,常致敬修祀,则空中如有弦歌之声。一说九疑山隔湘江,跨苍梧野,连营道县,九山相似,行者望而有疑,因名曰九疑。”唐代道州刺史元结在《九疑山图志》中写道:“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九”,多也。无论是蔡邕的《九疑山铭》的“遂葬九疑,解体而升”也罢,亦或是《史记》的“葬于江南九疑”也罢,都说明“九疑”即舜陵。只不过这是一座望而疑之,散而无定的帝陵。 舜陵一座,舜庙很多 综上所述,从舜帝葬所地望和舜帝神话历史关涉之地名可以发现中华道德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舜帝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开创者,孔子是道德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传承者。从周公到孔子,正是我国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语),这个时代是宗教哲学产生的时代。周代以后,大一统的政治模式得以形成,君权至高无上。在此政治模式中,如何维护君权至上和如何限制君权对民众利益的过分侵害,成了政治家们和士阶层的思想重点,生命个体的意义世界和权利追求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因为如此,舜帝、周公、孔子被中国政治家和士阶层尊奉为圣人。祭祀圣人则成为中华政治伦理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舜帝葬所各有说词,还因将其葬所和祭祀之庙相混。如钱穆先生引《清一统志》均州(襄阳)太和山麓姚子铺有舜帝庙,便认为舜葬湖北汉水流域。又,始建于唐开元廿六年(738),几经毁坏修复的山西省运城市占地20余公顷的“舜帝陵庙”,山西运城人认为舜葬运城;江苏连云港也有舜帝陵庙,江苏人认为舜葬江苏……,陈泳超先生在其《尧舜传说研究》一书中,对全国舜帝传说地望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比较研究,发现全国有百余个地名,其雅名胜迹分布在20多个省市。尽管如此,舜帝葬所在九疑山,已被考古、风物、文献所印证。事实证明,舜帝陵只有一座(在九疑),而舜庙很多,这正如孔庙只有一座(在曲阜),而文庙很多一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 D; t' Q4 J' A* H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