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三皇五帝之义(节选) 吕思勉 问曰:三皇五帝之义。及其人之为谁某,则既闻之矣。敢问旧有此说邪?抑亦儒家所创也?应之曰:三皇五帝之名,旧有之矣。托诸天地人,盖儒家之义也,《周官》:“都宗人,掌都宗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注》:“都或有山川,及因国无主,九皇,六十四民之祀。”《疏》:“史记:伏羲以前,九皇六十四民,并是上古无名号之君,绝世无后,今宜主祭之也。”按注以因国无主之祀,释《周官》之都宗人,盖是。以九皇六十四民说周因国无主之祭,则非也(《周官》虽战国时书,然所述必多周旧制)。九皇六十四民,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其说:存二王之后以大国,与己并称三王。自此以前为五帝,录其后以小国。又其前为九皇,其后为附庸。又其前为民,所谓六十四民也。其说有三王九皇而无三皇。《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伏羲者,三皇之一,疏引《史记》(《史记》为史籍之通称。今之《史记》,古称《太史公书》。汉东观所续,犹称《史记》。盖未有专名,故以通名称之也。此疏所引《史记》,不知何书,然必南北朝旧疏,其说必有所本也)云伏羲以前,明在三皇五帝之前,其说必不可合。郑盖但知《周官》都宗人所祀,与《繁露》九皇六十四民,并是绝世无名号之君,遂引彼注此(郑注好牵合,往往如此)。《疏》亦未知二说之不可合,谓《史记》所云伏羲以前上古无名号之君,即郑所云九皇六十四民,遂引以疏郑也。《史记·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又曰:“孔子论述六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而《韩诗外传》曰:“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封禅书》正义引,今本无之。然书序疏及《补三皇本纪》,并有此语,乃今本佚夺,非张氏误引也)万盖以大数言之,然其数必不止七十二可知。数不止七十二,而管仲、孔子皆以七十二言之者,盖述周制也。七十二家,盖周登封之所祀也。曰俎豆之礼不章,言周衰,不复能封禅,故其礼不可考也。《春秋》立新王之事,不纯法古制,然损益必有所因。因国无主之祭,及于远古有功德于民之人,忠厚之至也。盖孔子之所因也?然不能无所损益。王制者,孔子所损益三代之制也(《王制》多存诸经之传,如说巡守礼为尧典之传是也。皆孔门六经之义,非古制。郑以其与《周官》不合,多曲说为殷制大非)。《王制》曰:“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此《周官》都宗人之所掌,盖孔子之所因也?《繁露》曰:“圣王生则称天子,崩迁则存为三王,绌灭则为五帝,下至附庸,绌为九皇,下极其为民。有一谓之三代。虽绝地,庙位祝牲,犹列于郊号,宗于岱宗。”绝地者,六十四民之后,封爵之所不及,故命之曰民。绝地而庙位祝牲,犹列于郊号,宗于岱宗,此盖周登封时七十二家之祭矣。周制:盖自胜朝上推八世,谓之三皇五帝,使外史氏掌其书,以备掌故。自此以往,则方策不存,徒于因国无主及登封之时祀之而已。其数凡七十二。合本朝为八十一。必八十一者?九九八十一;九者,数之究;八十一者,数之究者也。孔子则以本朝合二代为三王,又其上为五帝,又其上为九皇,又其上为六十四民。必以本朝合二代为三王者?所以明通三统之义也。上之为五帝,所以视昭五端之义也。九皇之后,绌为附庸;六十四家徒为民,亲疏之义也。此盖孔子作新王之事,损益前代之法,《春秋》之大义。然此于《春秋》云尔;其于《书》,仍存周所谓三皇五帝者,以寓“天地人之道备,而三五之运兴”之义;故伏生所传,与董子所说,有不同也。《古今注》:“程雅问于董生曰:古何以称三皇五帝?对曰:三皇者,三才也。五帝,五常也。”三才者,天地人也。五帝可以配五行。董子之言,与伏生若合符节。故知三皇五帝为《书》说,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民为《春秋》义也。 (《中国民族史》,《民国丛书》第一编第80册,上海书店据世界书局1934年版影印)
% G. I1 D( e7 M F5 r1 l4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