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3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刘允斌出生在1925年,比刘爱琴大一岁多。他们出生时,刘少奇和何葆珍都在领导工人运动,日夜为革命四处奔波,孩子成了他们的包袱,很小便被分别送走。 g5 h- }. m5 u
) }6 k8 c: C, l 年幼的刘允斌生活在父亲老家湖南省宁乡县,这里和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一样,充满了苦难和血泪。小允斌如同路边的小草,虽然经受着沉重车轮的碾压,还是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8 _( v3 U9 ^6 J: G+ |! m0 }: B" u7 W- G3 f; j/ m: o' m6 |* m
刘允斌记事了,懂事了,能记住许多人和事,懂得许多人情世故。可他就是记不得自己父母的模样,不懂得父母为什么不来看他。尽管他也受到过母亲的爱抚和亲吻,但那时他还处在襁褓之中,无法体会这种深情的母爱。
, v( X0 {1 O9 ?; b+ d) k
$ y4 W8 y4 z# A- F% {& g$ E5 A, t 刘允斌当时只有2岁,寄养在伯父家。他懂事以后,发现自己生活在一家人的冷眼之中,心里常常感到压抑和不解:我自己的父母呢?他们为什么不要我? \: X# t. i% h/ ]% P
) K* A: I2 t. t: q" P
刘允斌才4岁,伯父就让他放牛、割草。有一次,他在村边放牛,突然扑来一只恶狗,他的腿被狠狠咬掉一块肉。不久伤口就感染化脓了,家里也不给他治,还逼着他继续干活,很久很久伤口才愈合,但是他幼小的心灵却留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 f) w! x/ \ `7 _& ]" x( r: w7 ~* Z: i' Y/ B/ P& K
就这样,刘允斌在没有温暖、没有母爱和父爱的人世间挣扎着、哭泣着,他多么需要妈妈的爱护啊!
" L2 I8 ]$ @8 j; a- t0 F3 q. M; m
1 I# u) ~% Z# J 而妈妈又在哪里呢?. O6 n: x( |6 \' o% M w
- h& U3 c+ R z1 D
1934年,何葆珍已被囚禁在南京一座国民党监狱里,即将走向刑场……2 N5 w% E! T9 N2 f0 B
2 f( v! i M! a6 S4 e7 J* }% p7 W+ I 她永远也听不到自己亲身骨肉的呼唤了。" ~% }2 V4 R5 j6 k5 G1 z) N2 A
- Q6 }) j! l! B* I& K3 m* R
何葆珍同难友们告别,迈着坚定的步子向雨花台走去。可她也是母亲啊,心里怎能不挂念自己的丈夫和情况不明的三个儿女。+ c" H+ h* P( P! c# T
8 T* }4 U0 _( e( l! X/ O2 G+ N
刘允斌怎么样?爱琴还在不在人世?心爱的小儿子刘允若又在哪里?
. `( M* H# K) v) M9 q& v, ]9 {- b4 a4 G, {9 ]
母亲正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和整个无产阶级的后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甘愿洒尽自己的一腔热血……
+ I! m, {/ C) _) S4 E; B' h5 t1 A n, J/ s @4 {
何葆珍牺牲后,刘少奇和党组织想接回允斌,并一直在设法寻找下落不明的刘爱琴与刘允若。可是因当时一片白色恐怖,这些努力一时无法实现。. J! g5 R6 h& v$ Z5 l& Z. R
* j$ e+ Q: X$ c; R |+ V U7 e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通过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的帮助,才接出了刘允斌,找到了刘爱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又从苏北农村找到了刘允若。
3 ] N( r8 B% R9 \& o' f4 T7 H7 j: V. t
刘允斌从小性格倔强。他很佩服本村私塾老先生朱赞延,他为人耿直,满腹学问。他教授的屈原的《国殇》对刘允斌的影响很大。刘允斌对屈原那种士可杀而不可辱的精神十分崇敬,曾和小伙伴们步行百里到汨罗江寻找屈原的遗迹,以示凭吊。
- P6 [3 x8 e9 _8 B6 z! h( l: f( p7 L
1938年底,刘允斌在延安和父亲相聚。他走进父亲的窑洞里,桌子旁一个胳膊上佩带着“八路”袖章的人兴奋地站了起来。这个人高高的个子,穿布鞋打绑腿,头上有些白发。; A- C* d7 j/ X9 t1 e/ G
( L; ^5 f ~- Y! r8 D “叫呀,这就是你爸爸!”带他来的人对他说,而他站在那里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难道这就是自己的父亲么?他定定地望着面前这个高高瘦瘦的人。6 Y3 ~- @* S3 l7 I- f
9 l/ l' s. @- K Q; l& g2 l
“我的儿子—”很少动感情的刘少奇这次动了感情,他情不自禁地把儿子揽在怀里,一个劲地说,“快长成大小伙子了!”
; K0 Z# W8 N3 k2 S" W: @
6 J8 j9 B S# } 刘少奇十多年来戎马倥偬、浪迹天涯,自儿子出生还没有见过他几面,这次见已13岁的爱儿如鸣雁翩翩而至,舐犊之情令人潸然。
, _9 ]9 y; }4 I
% ~) }8 ^) w- ?- e5 @* f' S H “爸爸,这些年是否忘了我?”允斌心底的压抑和不解油然而生,仰头问道。
4 g/ f1 L8 D: E- ~' L' r/ d2 c* W' ~+ e% r5 Q
“不思量,自难忘呵!”刘少奇难过且感慨地回答。8 g* F7 h. H5 H! y: B
: L, p* t, C9 `: t% M* V$ ~! Y' J* u
隔壁毛泽东听说刘少奇的大公子来了,也来看望,听刘少奇这番言语,也若有所思地感慨起来,他是否也想起了自己在苏联的两个儿子?他何尝不是自难忘呢!$ v- F9 ?) x8 T( a+ M, H( {1 E
+ A7 _, k% T }$ i, R j; q" W
是呵,他们怎能忘记自己的孩子?/ |" l7 y" N5 j0 i' ]4 f( x+ p
& H, d) p1 X& O- ]$ E$ P7 V
革命者虽志硬似钢铁,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 [, a P* G. M' s
4 e4 n- z& r$ d C1 A: S 刘允斌来到延安后,如冲出笼子的鸟儿见到了高阔的蓝天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 A" {$ A" r7 l+ ?2 v: C$ q9 \- {2 S2 o% }4 F( G$ B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比他早几个月到延安的妹妹刘爱琴,并一同进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他们每天都到宝塔山下的延河滩上去出操、上课。后来,因敌机轰炸,学校搬到离延安较远的一条山沟里。在这偏僻的山沟里,刘允斌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浆,用共产主义思想的刀斧雕琢着烂漫的灵魂。
. [: {$ o2 ^# @/ \) U5 u5 E; M9 x2 q/ W+ D- Q; I
党组织在找到湖南的刘允斌、武汉的刘爱琴后,却一直没有找到在上海失踪的刘允若。; S6 u1 @ t5 D- g$ j
& i0 C5 x- v/ K) V2 f7 G- q
周恩来曾经多次指示上海地下党寻找,过了好几年,才打听到何葆珍当年留下的孩子被一个无业游民收养着。/ v0 D, z! U# B& k# f
- d) J" ]2 B) |/ S- ` 等弟弟回到父亲刘少奇身边时已10多岁了,抗日战争也已经结束。党组织寻找这个孩子整整用了八年时间。刘允若因为长期生活在充满着悲苦和愚昧的贫民窟里,从小得不到母爱和父爱,过着沿街乞讨、打小工为生的生活,性情变得比较孤僻和敏感,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个性格古怪、沉默寡言的孩子。
6 Y) J# t; l, P( W# ^6 U
1 [9 l: Z+ ]+ m2 \ F/ J. H 或许人生经历决定了人的命运,刘允若是何葆珍所生三个孩子中最为不幸的一个。虽然他的哥哥刘允斌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而卧轨自杀,作为国家的一个高级尖端科技人才这样死去是非常可惜和惨痛的,但是他毕竟有了家有了后代,有过自己辉煌的事业。
8 u' `2 ~# G2 }- d7 p' d! w1 w3 _3 S
# D, i% W: T/ L7 b' L 而刘允若,因为苦恋曾经是同学却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而不能相见的苏联姑娘,终身未婚,“文革”一开始就被投入监狱,等周恩来得知刘允若被关押在北京,将他解救出来时,已奄奄一息,死时还不到40岁。7 W( ^+ F# r+ t5 _; T, ?: x8 I
6 S. _; j, s0 Z4 N3 w$ t
刘爱琴作为何葆珍唯一幸存到今天的后代,尽管已80多岁了,但她永远无法忘怀当年回到亲人怀抱的那个时刻,周爸爸邓妈妈在刘爱琴12岁的心灵里就是她感知的第一个亲人。她还记得周恩来告诉她,远在延安的父亲已经接到这里发去的电报,知道失散十多年的女儿找到了,他很高兴,想让女儿去延安。
$ D& i4 n: r. Z2 A
5 z/ u! H' D& ] i; X* Q* S1 F 当时她内心对父亲的感知说什么也没有对周恩来爸爸来得那么亲切和自然。这或许是因为她太需要爱太缺乏爱太没有爱的缘故,第一次得到亲人般的关怀,尽管只是短时间的爱,留给她的记忆却是终身的。% N1 ?) P+ j; l. c; @" f. B3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