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家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0 11: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齐鲁咏史诗·孔子部分已完成。孔子后代名人甚多,为了助于诸位友进一步了解孔子家族,现提供《孔子家谱》供参考。


& m- t7 r: F1 s* X) t+ t% {: g- o7 L# ~+ g7 i

第一代,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公元前4794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第二代,孔鲤,字伯鱼。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孔鲤经常趋庭接受孔子诗礼的训导。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7 p( K1 ?' i) O! A5 B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为魏相。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享年57岁。

第十代,西汉孔聚(?-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孔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孙西汉孔臧,孔聚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早卒。

第十一代,西汉孔安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历任都尉、谏议大夫、临淮太守等职。晚年,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成为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史记》作者司马迁曾请教经学于他,后世尊其为先儒。

第十二代,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享年72岁。

第十四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好学有才,言辞清辩,奏对成章。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为褒成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欲拜孔均为太尉,上书辞谢未就职。享年81岁。

第十七代,孔志。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复封为褒成侯,食邑2000户。

第十八代,孔损,字君益。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爵,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阙里祭祀孔子时,孔损助祭,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封为褒亭侯,食邑1000户。

第十九代,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第十九代,孔曜,字君曜。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封为奉圣亭侯,食邑1000户。

第二十代,孔完。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袭褒亭侯。孔完早逝,无子。由其弟孔瓒之子孔羡袭爵。

东汉末年的孔融(153-208),字文举。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杀。

第二十一代,孔羡,字子余。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拜为奉议郎,二年(公元221年)封为宗圣侯,赐食邑百户。

第二十二代,孔震,字伯起。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封为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黄门侍郎,赐食邑200户。享年75岁。

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历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袭奉圣亭侯。享年61岁。

第二十六代,孔坦(285-335),字君平,晋代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有集传世。孔鲜,字鲜之。好学,有度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袭封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一作孔秉,字敬山,博学多才艺。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封为崇圣大夫,食邑500户,并给10户以供洒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任秘书郎,袭爵。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改封崇圣侯,赐食邑100户。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袭崇圣侯。享年58岁。

第三十代,孔渠,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改封崇圣侯,食邑百户。孔长孙有二子,长子英悊,次子嗣悊。长子早逝,无子。享年64岁。

第三十二代,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后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孔嗣悊。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升迁太子通事。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封为绍圣侯,赐食邑100户。享年70岁。

唐朝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三十三代,唐朝孔绍安,以文才知名,隋末为监察御史。归唐拜内史舍人。少年时诵古文集数十万言,曾奉诏撰写《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十卷,今存诗七首。

孔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封为褒圣侯,赐食邑100户,朝会时位同三品。武则天时赐予玺、书、衣服等。享年71岁。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袭封褒圣侯,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享年56岁。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袭褒圣侯,特授国子四门博士。

第三十六代,孔萱,袭封文宣公,兼任兖州泗水今。

第三十七代,唐朝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后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孔齐卿。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袭封文宣公,兼兖州司马。

第三十八代,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监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孔惟眰。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袭封文宣公,任兖州参军,奉孔子祀,复50户以供洒扫。享年65岁。

第三十九代,孔策。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袭封文宣公,历国子监博士。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宰相白敏中奏请岁给户绢百匹,充春秋奉祀。享年57岁。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袭封文宣公。举进士甲科,官至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享年74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1:19:0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袭封文宣公,授广文博士。享年60岁。8 N, Y/ J# F- V- G/ F3 }

1 p, ~- U9 w2 f/ m- n7 B9 d+ N2 F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唐哀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授泗水令,后因时世动乱,失封爵。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被庙户孔末所杀。享年42岁。
# i* m5 U6 @# e6 y+ s
4 C. a  w7 p+ V第四十三代,孔仁玉,字温如。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任曲阜县主簿,三年(公元932年)袭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兼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幸曲阜拜孔庙及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被孔氏后人誉为“中兴祖”。享年45岁。2 w' D+ P& G! j6 [" m& X4 w

: ], y# @! E+ `* f+ Z第四十四代,孔宜,字不疑。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任曲阜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享年46岁。7 E# ]5 G. ?. D% a7 k: D" g

$ z2 v4 m5 E& _& _+ D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博学、善吟咏。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袭封文宣公,兼任曲阜县令,赐白金束帛及太宗御书印《九经》。享年38岁。
7 W4 M3 h% h8 P* i' D" g& {8 }6 R: }7 }$ q! F
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后不敢侮慢宋使。后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于墓之西南。卒后,受祀于邹县孟庙,称先儒孔氏。0 @1 r- f& \- S. B  @( m

7 ^1 ~4 E- y" j6 {9 D% f孔宗愿,字子庄。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袭封文宣公,知曲阜县事。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此为封衍圣公之始。
/ [" @( v4 J. |" c) U! z7 Q9 O) W& f! Z3 N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袭封文宣公,兼曲阜知县事。卒年35岁,无子。后孔延世弟孔延泽之子,孔宗愿袭封。
1 S0 W6 j: f0 \
4 w/ l. O5 m7 ]  y4 Z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后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第四十六代, ( g7 D- w- e& K( Q4 z* E8 E% v, n

3 `! I: z5 t' q+ C- p# p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主簿。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将爵号改为“奉圣公”,专主祀事。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废掉孔若蒙的爵位,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的长子孔端友袭封衍圣公。% K0 P7 b0 T/ K- E- H( J

" n/ J, a; u% ?3 j孔平仲,字义甫。性刚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祐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K( M+ f: `1 H4 M1 d( P5 a

" N7 `; Y$ W7 E  @6 J; q+ |9 {. w, Z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袭封衍圣公。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端友随高宗南渡,寓居衢州,称为南宗。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留守林庙,金命权袭衍圣公,称为北宗。' \( u. Z- v6 U# S
! O" }( m# [* d! J& ^: J# z0 I9 s
南宗孔端友无子,其弟孔端操幼子孔玠袭爵,孔玠子孔搢,孔搢子孔文远,孔文远子孔万春,孔万春子孔洙俱袭南宗衍圣公。至五十三代,孔洙让爵于北宗,出现了南宗、北宗合一局面。
* M% K# w, i% ?5 U* `2 `( g' J" }0 M* S. n# h+ b* ?
第四十九代,孔璠,字文老。孔璠系孔端操次子。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公元1133年)袭封衍圣公,主管祀事,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丢掉爵位。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金廷准备授孔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爵位,未来得及受封便去世。享年38岁。
: f! k5 \/ w1 c4 l$ U& l
% R/ V  G1 \0 O2 M- N! Y第五十代,孔拯,字元济,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孔拯卒,时年26岁,无子。其弟孔摠袭封。9 [; y) e4 t% q% t0 V
6 a' x* P7 y9 B$ `$ |
孔摠,字元会。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赠光禄大夫。孔摠在宋金对峙混战中,依靠孔氏族人力量,修建林庙,赢得族人敬畏。享年53岁。
1 A7 P) o: |' e: b3 ~. x- Z  Q7 c# w, s) w" s1 p5 i! y7 c
第五十一代,孔元措,字梦得。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后兼曲阜县令,授中议大夫,金宣宗贞佑二年赴汴京,金亡,回曲阜。享年70岁。
+ y6 V! \5 A( ~
( `, q! f! B* ]' w* P) b第五十二代,孔浈,字昭度。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孔浈后被人告称乃驱口贱民李姓所生,因而被夺爵。- R; |# {# u7 A, {+ ~9 Z
2 \$ c# |8 t# O& D: N0 }0 T) R
第五十三代,孔治,字世安。元成宗元年(公元1295年)封为衍圣公。孔治是孔宗愿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是:孔若愚——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全——孔治。孔子后裔的袭爵,由孔浈被剥夺衍圣公爵号后,中断43年之久,直到孔治才又袭封衍圣公爵。
' ~% G# p) p0 y. \) Z4 l  z
* d' c% V% y) a1 r2 y第五十四代,孔思诚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袭封衍圣公,因支庶袭封,为族人不服,因而被解除爵位。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改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 # i- m( d7 D# q% J  n( Q
) U2 E5 ?) ?/ s8 t  m3 E5 G: U
孔思晦,字明道。资质端重,勤学博识,而且以孝闻名。在修建林庙、重刻族谱等方面使之日益完备。享年67岁。
& T) l. D( K+ H8 w
* M9 ?- k# q! S5 B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b5 A3 ~# w& G5 u. E3 x! ^8 f( f

% b* a6 ?( Q) v4 X$ r+ m'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字璟夫,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均未赴就。朱元璋诏见时,假托有病未去,后朱元璋亲笔谕孔克坚,接诏后兼程进见。洪武元年十二月,钦颁圣旨,孔氏子孙皆免差役,同年赐给孔府两千大顷田地。
- i" g( G! Y( @6 A! v( Y1 a
. h5 U) ?( X& `2 x5 m% u+ z4 w3 r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好读书,善写隶书,文词尔雅,谈笑挥洒,灿然成章。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袭封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令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从洪武初年开始,衍圣公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享年47岁。4 X8 {; }0 t6 [/ K% \6 ~6 l! @

3 C  X/ H6 I# T  F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诗书都有较高造诣,为人宽厚。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衍圣公。享年43岁。
& r. n& m: |' k( l& B
0 _" R& l+ H+ K8 \# z9 s9 o第五十八代,孔公(左钅右监),字昭文。明惠帝建文三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3岁。
( {0 f; U- Y* |' ?" ^2 M
6 |* Z! Y& i. }/ z! `第五十九代,孔彦缙,字朝绅。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袭封衍圣公。享年55岁。& k) d0 Q" Q3 c0 X, ?  C

" |8 N0 t$ C# b- [; }第六十代,孔承庆,字永祚。未能袭爵即逝,后追封衍圣公。享年31岁。生有二子,孔宏绪、孔宏泰。
0 e# R0 S3 d! g0 i: A* _3 ^5 `+ E8 K. T) f; [6 y. d
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 @7 d) ?; H! G1 v& l( `
0 b- R1 ]- n) n0 R, x! g第六十一代,孔宏绪,字以敬,号南溪。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衍圣公。后因宫室逾制,削夺了爵位,改由其弟孔宏泰袭爵。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恢复孔宏绪衍圣公冠服家居。享年57岁。
# x. m* G- I& W* G; S# P, M; `4 [
  O+ _/ o! e4 n1 Y  x8 h孔宏泰,字以和。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袭封衍圣公。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六月,孔庙遭火灾。孔宏泰正在朝中,孔宏绪率弟子奔救,火后孔宏绪素服哭庙,蔬食百日。孔宏泰回来后亦哭如居丧。享年54岁。卒后,其爵位仍由孔宏绪之子孔闻韶袭封。
; d3 O0 K9 J! m2 n/ i  o* {- ?
* x* R5 u: t5 Q0 a2 r# b2 Q第六十二代,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次年新庙建,规制依旧。享年65岁。
9 _0 I6 a# D% J; ~4 D8 @# I# @' N
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 ~- m3 e# P- T* [$ B: n/ }8 l
/ |$ C8 |7 A, V6 Q; y/ q1 c7 X. _第六十三代,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袭封衍圣公。享年38岁。
  F1 D, r6 E1 |* k" \2 b! {6 X. ?  ^, Q3 G7 ^5 O; g' {( o2 j" |
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c9 u8 [- W. b) e* o# E/ u
$ B7 D+ S, l+ v; `) _$ G  u
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p0 p2 H( \" O
( l# _7 C* y0 m% k# k3 s
第六十四代,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袭封衍圣公,赠太子太保。孔尚贤有二子,胤椿、胤桂,都先卒无子嗣,乃以孔尚贤从弟孔尚坦之子孔胤植袭爵,后来为避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讳,改“胤”字为“衍”字。孔尚贤享年79岁。
# L8 \* r' q8 k! ?: D2 f( e' C+ D0 ^  y# @1 _& X6 X
孔尚任,知名戏曲《桃花扇》作者,与《长生殿》作者洪升齐名,俗谓“南洪北孔”。博通经学、史学,康熙帝拜为“国子监博士”迁户部主事。后《桃花扇》一剧,被纠举心怀明朝,遂罢黜,遂归故里养老。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1:19:4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五代,孔胤植,字对寰,号懋甲。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衍圣公,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加太子太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晋太子太傅。清朝对历史上所沿袭下来的对孔家种种优待“俱应相沿”并“期于优渥”。孔胤植凡进京朝见,皇帝都遣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之上。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都城太仆寺街赐第一座,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这就是北京的衍圣公府。享年56岁。 7 f) f5 j% w4 @2 R# I
, i& {( H% c! c4 \' {$ h  F
第六十六代,孔兴燮,字起吕,号辅垣。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袭封衍圣公,七年晋太子太保。享年32岁。 5 ?% N; H. r; {: F9 ?+ C. b
4 p3 N! ^! \0 i2 Y9 Q
第六十七代,孔毓圻,字钟在,号兰堂。为人质朴爱好诗文,工于书法,擅于写擘窠大字,善画墨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袭封衍圣公,九年授光禄大夫,十五年晋阶太子少师。清圣祖玄烨来曲阜庙谒林,孔毓圻除施以必要之礼,并叫族人为皇帝讲经、引驾,还请求扩展孔林、减轻租赋设置百官,玄烨均予以答应。享年67岁。
& R% \! ~. X- q4 h) N5 R, [7 I+ M& Z  W. S* K; F( H. y" v+ L
第六十八代,孔传铎,字振路,号牗民。好读书,学识广博,通礼乐,工诗词。其著作甚多。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袭封衍圣公。康熙年间赐孔传铎二品冠服,袭爵一年以后,世宗幸学,召孔传铎陪祀,六月孔庙遭火灾,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并传旨慰问,拨款重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孔庙重建工程完成,九年世宗又命修孔林,十年孔林竣工,复开馆辑《阙里盛典》。享年63岁。
1 x/ O0 _' P# L, U
# r" S" ]# V( N2 t" B第六十九代,孔继棨,字体和,号纯斋。未袭爵即病故,后被追封为衍圣公。享年23岁。& j( V2 _3 A) n0 s8 s
& ]: [1 Q6 y6 ^  U4 @2 |, F
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里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余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1 l: c/ B7 v+ N' t9 M9 N, I9 a
7 C, R1 A; ?: |7 b
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3 m! c" b  X( Y  d8 j$ Q  k
  `8 z. [6 R. c' b- u9 y+ j
第七十代,孔广棨,字京立,号石门。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袭封衍圣公,授二品冠服。多次受世宗、高宗召见,并给赏赐。能诗文,著有多集诗卷。享年31岁。 * ~2 \' Q# ?" z: L# V/ l
" E, u% ^0 {/ y) k3 ~6 S
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 h( D9 l( \; E2 |
3 k, |" i3 v& |. e0 ]  k; g
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x  ^1 @( |/ w5 @' k2 Q

4 B6 g- O0 W4 j. u& S第七十一代,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峰。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袭封衍圣公。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弘历巡幸阙里,祭祀孔子,孔昭焕命其族人、举人孔继汾等在诗礼堂给皇帝讲经,是日弘历谒孔林,赐孔昭焕宴、书籍、文绮、貂币,升孔继汾中书,族人有官者,皆进秩。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孔昭焕上疏,弘历大为不满,下吏建议夺其爵,弘历念其年少未夺。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弘历到曲阜祀孔子,还京师后,将内府所藏十件商周祭器赐给孔府,以便在国祭时陈设。享年40岁。
1 A0 x9 X/ z3 q4 t0 h5 g0 D9 i/ R$ G8 j5 G" h- D, @$ D5 P
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于古声韵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0 I( q8 |( ?: ]) W$ T7 h
$ W+ o" g  d8 h8 b: ]7 L. }
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传铎第四子孔继汾之孙。嘉庆举人,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于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0 V3 Y* p& ]% T
; P( R  v& ^( l5 P$ s第七十二代,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博学多才,工书画,善画兰,得先祖孔毓圻遗法。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袭封衍圣公。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改名,并将女儿嫁给他,由此,孔府步入盛世。仅在孔宪培生时,乾隆皇帝就曾5次到曲阜,并每年得到貂皮、锦缎、笔、砚、徽墨、貂冠朝服、蟒袍、御制诗、御论、御制墨刻等多种赏赐。享年38岁。 : S/ _- M/ t- q
: d5 Q+ S  `# d" K
孔宪彝,著名诗人。- ~# @9 v& E; m7 \* Y
. f& F& ?5 x/ v* }
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j) A4 A4 H" ?$ F) z
6 X9 n2 y: U# d: A+ z2 _
第七十三代,孔庆镕,字陶甫,号冶山。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袭封衍圣公。孔庆镕博学多才,擅长写诗作文、绘画和书法,是历代衍圣公中最有才学的著名人物。自幼善辞令,且顺从上心,一生多次受皇帝召见并十几次受到御制墨刻、匾额、诗、图、貂皮、朝冠、衣物等赏赐。享年55岁。
9 p8 l# {% X, Q3 n0 S7 ], n0 t! Y% e/ f6 T
孔庆东,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N' z7 O2 P0 [- y

2 ]3 b- g" O. C5 u0 N- p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
+ o  {" T! u9 ]1 `( c9 s. q4 R3 |; w- f, O
第七十四代,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袭封衍圣公,晋太子太保。享年57岁。 * Y% D0 L: r( P1 l, B) k2 F

- w( |, P( Y* w4 ^( I9 _) Q+ b2 i2 N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苏轼研究专家。
& C3 z. }$ Q# V& k) B( l5 ~9 q- J0 q3 ^' m: H
孔繁星,当代诗人。! C& Q# v9 A  n

8 F! N$ B4 n, b+ e1 a! T& y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 C3 n) t$ K/ y
! \8 ^1 ]' g4 w, l; u- p孔伯华,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 v, o: a) t; L
7 f. p' C+ Z- O7 r
第七十五代,孔祥珂,号观堂。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9岁。
* `2 @% B! R; x0 i) V& S' r! I' d/ s3 E9 A
孔祥熙,(1880-1967)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4 e: [" s$ p6 o2 t  `
2 A6 p% F! C7 A& N: g- l孔祥柯,字则君,北京译学馆英文专业毕业,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山东人民赴巴黎和会请愿代表。
% w, u$ _" P0 B, o$ D
8 O& I* J0 e8 t! p孔从洲,谱名祥瀛,字郁文,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后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西南军区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其子孔令华,娶毛泽东女李敏。
$ Y% P( l  P9 ^! l( h* [
% `4 s3 L$ `$ K# Q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c' w1 n& h0 w9 d- o4 l

- \" @! \# q3 \4 f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 O' S9 V$ J$ |; O0 g9 G
5 a8 E# ]/ [/ j. I1 P+ b孔祥明,当代著名围棋女棋手,至八段。
1 Q/ w* C( |# ?4 ^4 K1 L; ~; m/ q: c* b+ A9 ]2 Y- K
孔祥德,香港戏班“七小福”之一,艺名元德,与洪金宝和成龙为师兄弟。1 Q# H; z9 U! }/ Y. M& p- F' P

3 V2 l7 m, @' U) J( r第七十六代,孔令贻,字燕庭。清光绪二年(公元1877年)袭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仍封孔令贻衍圣公,称帝后,曾加郡王衔。曾受光绪帝召见,并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奉母挈妻进京贺寿。慈禧太后特赏他及其母、妻御笔大“寿”字各一张,孔令贻又蒙双眼花翎之赐。享年48岁。% S; F/ F. }( M- B$ T

; O4 N3 }& _. X4 S& v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学家。
8 P7 w" Q8 K3 `4 j
' m. h1 f. L0 R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外贸学院教授、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等职。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大陆改名为《今生今世》出版》,《大哉孔子》,《孔裔谈孔》,《旷古同钦》,《说孔古今谈》,《论语精句今用新解》。
$ @- O, M7 n. g* h
$ U( K& [1 w0 C2 b# B4 B' _孔令馥(1953─),艺名谢雪心,香港粤剧演员。
: V" \" e! r8 {7 ~: Y- z5 Y- ]  E! |0 m6 o5 c
孔泉,外交官,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外交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9 x8 P. X+ O" q" K( r  l+ Y
8 P, \8 [& i! E3 e/ T9 ~* @( c+ C
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1 I9 K6 O2 `' A* K3 H, F7 u8 t6 U
  g, c1 X( I; B; t孔杰,原名孔令杰,围棋棋手,九段。$ L9 R+ ]% Z" C- l5 c

1 _6 j/ t8 H$ H孔令奇(1980─),台湾歌手,美国籍。1 T0 l  K! |1 I5 t% ~% G) a8 S
* s9 b- ]8 s' H9 u+ |
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字达生。1920年袭封衍圣公。1935年由南京政府改任为特任官待遇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8年底去台湾。$ [, |/ D8 [, ?2 B  N% [

% k* \5 [9 q. {  X+ @第78代,孔维克(1956─),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书画家,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作品入选“1997中国画坛百杰展”。

签到天数: 18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3-9-1 05:25:55 | 只看该作者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4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