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摘要 论证由漳州经江西转徙辰沅贵州等地姚氏先人“三公”之远祖,不是唐弘文馆大学士姚思廉,亦非“姚思廉家族的後裔”;“唐初住在漳州”者是随陈元光南下之姚姓“府兵”,代表人物是“府兵队正”姚廉洁。今漳州地区各县姚氏大多为唐初姚姓“府兵”後裔。 关键词 姚氏 姚氏族史 姚氏族谱 姚思廉 姚廉洁 姚氏宗亲网 ~~~~~~~~~~~~~~~~~~~~~~~~~~~~ 暮霭沉沉楚天阔 姚恩健 7月20日,晋江姚庆礼转来2019-7-17“不同声音”有关“三公”争论“帖子”多则,其中姚钟尧教授在详细回顾近十年来诸位姚氏宗亲关于“三公”远祖、”三公”源流见解后,简约明晰提出忠告,启我心扉。但对几位宗亲关于“三公”“远祖姚思廉”或“姚思廉家族的後裔”说,末学不敢苟同。 (一) pszyyao2019-7-17“不同声音:有良能良德良珊三公后裔认是【唐】思廉公后”。“尧曰”之下录“云南昭通姚勇《关于湖南三公支系老谱两点记载的思考》” ,兹录共研: “一,关于远祖的记载:······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没有依附记载远祖姚崇,而是记录远祖姚思廉,其可信度还是很强的,······退一步讲,三公即使不是姚思廉直接後裔,也应该是姚思廉家族的後裔,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所以三公是姚思廉家族后裔不容改变,······” “二,关于居住地点的记载 各谱中相同的是‘由蒲阪迁漳州’,唐初住在漳州,······” 姚勇宗亲此两段话,包含两个概念、一个前提: 第一个概念:“三公”远祖是姚思廉; 第二个概念:“三公”是姚思廉家族後裔。 一个前提是:唐初住在漳州。 以此前提,辨此概念,容下文稍微宕远,而后逐层分析,再探讨是非与结论,何如? (二) 宋狄青“狄武襄却谱”故事,值得姚氏宗亲借鉴。狄武襄功勋卓著,或进族谱谓狄青乃唐名臣狄仁杰之後,狄青笑而却之。何也?同姓未必同族,未必同宗派;质言之,狄青不认为“远祖是狄仁杰”,不认为是“狄仁杰家族后裔”,岂敢妄认? 明闽侯官布衣徐勃批《蔡氏族谱》八伪,妄将蔡襄认作“祖宗”,下八字以概之曰:“牵援扳合、紊乱扭捏”,不为过也。 类似批评,宋洪迈《容斋随笔》等著作亦多见。因手头未携带资料,不能多引,恕略。然亦足可说明:鉴于旧族谱记述紊乱,今人研讨、追认远祖,困难重重,“暮霭沉沉”。也以“三公”(良能良德良珊)裔争论远祖为例,大约十年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或谓姚崇,或谓姚思廉,或谓彦国公,或谓姚勉,“一山放出一山拦”“只缘身在此山中”,转来转去,打不开思路,迈不开步伐,各立山头,各吹其调。究其因,悉囿于《龙溪凹姚氏族谱》乾隆四十四年姚文贤“序”。 姚文贤序,正误各半,是非各半。本文限于篇幅,允举其要者如次: 其正者,谓“唐初住在漳州”及姚荣寻觅九龙江明珠故事;其误者,谓姚思廉“由蒲坂迁漳州住孝贤坊里”。其是者,“有宋聿兴,持盘向洪都而胥居;大明定鼎,携手望辰郡以爰居”;其非者,姚思廉“由蒲坂迁福建漳州住孝贤坊下里。当唐高祖兵入城时,思廉端笏正坐殿栏,厉声曰:尔曹不得无礼!” 云云。 网上见姚氏宗亲解读姚文贤序,时见正误颠倒,逻辑紊乱;而今网上姚氏宗亲“帖子”,尤多是非不明,附会讹妄。姑依2019-7-17/18 Page 1 of 8 “不同声音:有良能良德良珊三公裔认是【唐】思廉公后”诸位网上帖子,挑其要者如下: 第一, 无论姚文贤抑或今人,新旧《唐书》何曾记载姚思廉“自蒲坂迁居漳州”?姚思廉“喝退高祖入殿唐兵”故事,是在福建漳州? 第二, 或谓“宋时在漳州”“唐初住漳州显然有误!迁居漳州的时间,估计应该是北宋真宗时期”。如此“估计”,如此“应该”,如此断定在“宋真宗时期”,所依所据者何?当非臆测吧? 第三, 姚坦是姚僧坦(垣)九代孙?其血脉世系如何相连?姚坦(1034-1109),宋太宗朝益王府翊善,谓“姚坦后裔匿迹闽省漳州府城西北天宝山住,传至姚荣,九龙江得八宝磁盘,后流寓江西”,姚荣是姚坦後裔?姚荣入九龙江捞明珠时,在哪一年?姚坦此时出生否? 第四, 谓“以元伐訔孙訔裔孙荣匿迹闽省漳州府城西北天宝山住·······”此处摘引原句,不知如何句读?若是,则祖訔为元人,裔孙荣为宋人? 第五, 姚希得“有在福建漳州有任职,女儿嫁那,儿子姚訔抗元前就职于此,母故回家奔丧,抗元牺牲后,子女投奔泉州的家及姑母,还有一个时间上基本对得上”?此句所叙姚希得“一家”史事,可否请说明所本所据? 此五点,为其要者,此外尚有帖子表述类似讹误,恕略。 (三) 2019-7-17“川蓬安姚波回复”云:“这些是谱序提到的,根本没有实际世系,反而还比有世系的还火了,要推翻老谱,要找到的史料还早,凭现代人的推理,无异于空手套白狼。” 斯言前半在理,后半稍欠信心。谓其在理,盖姚文贤序纵论姚舜世系,较姚思廉《姚氏得姓源流变迁直说》尤为简约、跳跃;其欲探究“唐初住在漳州”之“三公”远祖,纠缠于姚僧坦—姚思廉—姚坦—姚荣等等,其间“根本没有实际世系”;谓其欠自信,盖今网络发达,“百度”搜索已成寻常百姓力所能及之事;况各种古籍整理出版丰盈,不难查找“史料”凭据;只要有信心,“空手套白狼”不无可能。 末学驽钝不敏,记性特差,眼下身居异国,手头欠缺古籍与古谱资料,仅依些微记忆,对以上五点驳正如次,有关立论及相关资料,待回闽后再修正齐全,料宗亲读者一定宽宥鉴谅。 第一,至今未见正史记载姚思廉涉足福建,犹未见正史记载弘文馆大学士姚思廉“自蒲坂迁漳州”之任何文字;至于说在漳州“喝退高祖入殿唐兵”,不劳翻阅新旧《唐书》,不必翻阅姚耀宁等关于姚氏历史名人专著或名人辞典,轻轻点击您手机“百度”,君将惊讶翻悟,大可不必末学费墨。姚思廉曾任隋代王杨侑侍读,李渊兵入长安在前,漳州立郡在武则天垂拱年间在后,说姚思廉在漳州喝退唐兵,岂不时空颠倒?“三公”原为福建漳州人,谓其祖是姚思廉,岂能成立! 第二,无依无据谓“三公”祖在宋真宗时,谓“唐初住在漳州”“显然有误”。若引证不出有说服力依据,可视为主观臆断,妄言妄听,一哂了之。须知:“唐初住在漳州”,乃古今人研讨“三公”远祖大前提,明白唐初住在漳州姚氏为谁,即可判断“三公远祖”,岂容臆断妄言! 第三,福建闽东姚氏二世祖姚坦,福清海口镇坂头村现存康熙四十九年《龙江姚氏族谱》将宋翊善姚坦史事套戴闽东姚坦头上,可谓典型“乱套”。7-17网上谓姚僧坦九世孙姚坦後裔匿藏漳州天宝山住,後裔姚荣得“八宝磁盘”云云。此段话有两层意思:1,姚荣乃姚坦後裔;2,姚荣捞明珠得“八宝磁盘”事。对此先释后者,后说前者,盖方便耳。 姚荣见明珠自天宝山飞入九龙江,史有记载。据光绪三年《漳州府志》记载,时邑令王冕《漳州进珠表》书云“······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春,冕自庐陵移典是郡。越明年三月,龙溪属邑民邱善(原字:善+页)于九龙江网鱼,得珠一粒,围阔三寸七分,中有小珠七颗,如七曜;次如七曜者,不可胜数。县不敢留,······于是列表以进,寻奉敕书以旌至宝。······” 天宝山因此得名。 姚文贤固然以神话“皮玊花盘”“八宝磁盘”写进《龙溪凹姚氏族谱》,亦可说明:1,真有明珠其事;2,真有姚荣其人;3,姚文贤未曾远足福建漳州,未曾读过漳州府志,以致不知姚荣在漳州始祖是谁,竟“牵援扳合,紊乱扭捏” ,将姚思廉挪入漳州认作姚荣、“三公”之祖,误何以堪! 有资料表明,姚坦生于公元1034年,死于1109年。姚荣入九龙江捞明珠是在大中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这一年姚坦尚未出生。或谓姚荣是姚坦後裔,何谈?有否“乱套”? 第四,姚文贤序原句,记得似是“以元伐訔,孙訔荣······”今有人添加 “裔孙”两字,改作:“以元伐訔,孙訔裔孙荣匿迹闽省漳州府西北天宝山住”,变成三人:“訔”、“孙訔”、“裔孙荣”。出现三问题:1,语法不通;2,伦理难解;3,訔、荣年代倒置。有资料表明,姚訔生卒时间是?年—1275年,姚荣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驾舟入九龙江捞明珠,显然已非少年时代,二者年龄相差近两百岁,姚荣如何成为抗元“忠毅”姚訔孙?时空颠倒,人伦颠倒,能不酬人以柄? 第五,福建《福州府志》《侯官县志》有记载姚希德(网上作“得”)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初授小溪主簿,后通判太平州,改通判福州,“赴任当日,姚希德步行至侯官,官吏不见车马轿夫,亦无亲信随从,不知道就是新上任的上司”(暂据姚耀宁《姚氏历代人物传略》)但未曾见载:1,姚希德在漳州任职事;2,其子訔抗元前任职“福建泉州司理”,“因母亲去世就回宜兴守孝”;3,其(訔?)“子女投奔泉州的家及姑母”事。(附记:訔是否姚希得子?回国再查)。 辨析以上五点,可以推断: 第一, “三公”远祖唐初住在漳州; 第二, “三公”远祖不是姚思廉; 第三, 宋季,“三公”祖是姚荣; 第四, 姚荣祖不是姚希得、姚訔。 第五, 姚荣祖唐初住在漳州。
/ J& k5 q# ^2 T6 Z3 ` (四) 从上段可以看出:今人已经明白:前人包括姚文贤在内,认定姚思廉为“三公”之祖,无法成立;或退而求其次,提出“三公“之祖是“姚思廉家族的后裔”,逻辑不通。 其 谓“姚思廉家族后裔”,提出者未予明晰,窃揣只是姚思廉子、孙、曾孙乃至云孙一线,至于姚最、姚思聪不属于“姚思廉家族”。之所以如此退而求其次,盖跳不出山头、打不开思路,囿于陈见,束缚于狭隘宗派观。对此,本文再作辨析如次: 第一,“三公”祖断非姚思廉或“姚思廉家族后裔”,理由有三: 1,无论福建方志、史书,抑或新旧《唐书》均不曾记载姚思廉涉足福建,尤无姚思廉“居住漳州”繁衍子孙记载,即使民间族谱或稗史; 2,未见福建方志史书记载姚崇、姚思廉子孙履职福建、漳州,并落籍生息行迹; 3,从现存姚察、姚最“世系图”已知者,均无姚荣记载,况明季“三公”。即使莆田姚氏肇基开族始祖姚天明,称为姚思廉之後,也仅仅见于莆田《姚氏族谱》。即便承认姚天明为姚思廉之后,姚天明唐末入闽,与“三公”时空相隔辽远,扯不上。台湾姚昶将“三公”列作姚天明裔,只有“狭隘宗派主义”者认可。 第二,“三公”祖“唐初住在漳州”,唐初在漳州开族肇基者绝非姚思廉,亦非“姚思廉家族後裔”,而是来自光州固始姚廉洁及其麾下姚姓府兵。此之为说,有根有据,合乎历史时空,合乎历史逻辑。末学专题论述文章《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多篇,可以参阅,现不厌其烦,复再分析如次: 根据《漳州府志》《云霄厅志》《台湾府志》记载: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3600人58姓南下镇压“蛮獠啸乱”,其中有姚氏,有姚氏“府兵”,“府兵队正”是姚廉洁。今人谢均祥专著《中原寻根》、林殿阁《漳州姓氏》、二十年前拙作《八闽姚氏源流》,皆依古籍文献认定“府兵”代表人物姚廉洁为姚氏入闽开族肇基第一人,亦为随“圣王”陈元光开漳诸将之一。今漳州地区各县村姚氏,绝大多数是唐初随“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之姚氏“府兵”後代,代表人物是姚廉洁。 第三, 唐初入闽之姚氏“府兵”及其代表人物姚廉洁,悉驻屯生息于漳浦及从漳浦里奥川分析出之龙溪。至今其後裔族居地,悉仍族居今之漳浦、龙海,蕃播长泰、东山等县。当年陈元光“平獠”驰骋于漳州至粤东,陈元光即因粤东“蛮獠”高某侵扰诏安驻地,在长驱镇压时被高某戳伤不久去世。从逻辑推理,粤东应有唐“府兵”後裔。漳浦后姚村民至今犹传后姚村姚氏有一支分叶东山县,一支分叶揭阳县。 层层分析至此,末学认为,历史文献表明“三公”祖不是姚思廉或“姚思廉家族后裔”,是唐初姚氏“府兵”,代表人物是姚廉洁。 姚廉洁与姚思廉属于何种关系?是父子?是後裔?是同一家族? 1, 今有姚思廉《直说》及後人整理姚思廉家族“世系图”,并未见到姚廉洁名列其中,可以肯定姚廉洁不是姚思廉子或孙; 2, 姚廉洁生卒不详,但从总章二年(669)随陈政、陈元光南下分析,可能时已而立;而时姚思廉已殁(637)32年,二者年龄仅仅相差一代到两代;而姚思廉第一、二代乃至第三代,均无姚廉洁,也就不存在“姚思廉家族後裔”之可能。 3, “也退一步说”,纵使是姚察家族之中姚最、姚思聪支系,亦与“三公”祖是“姚思廉家族後裔”说这一论断勉强牵扯,盖前提不一,概念歧义,逻辑不通,不能成立;但7-17帖子旨意在姚思廉,若以“姚思廉家族”套代“三公祖姚思廉”,是偷梁换柱,不顾逻辑。却可以之反证:姚廉洁非姚思廉家族。姚思廉京兆万年人,姚廉洁光州固始人,似亦难牵援扳合。 从以上分析,重申7-17帖子所表达观点,不能成立!且再简析如下: 1,谓“······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没有依附记载远祖姚崇,而是记录远祖姚思廉,其可信度还是很强的”。“可信度”强在何处?末学岂敢标新立异以招惹讥笑,仍依上述辨析认定:“三公”远祖无论姚崇说,抑或姚思廉说,皆不可信! 2,谓“退一步讲,三公即使不是姚思廉直接後裔,也应该是姚思廉家族的後裔,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从逻辑分析,这仍是A=A,并无实质意义,却给人以狭隘宗派观感觉。如此“确定”,有几多意义?姚思廉是隋末唐初人,其子、孙是初唐或盛唐人。“唐初住在漳州”姚氏是“唐初”人,没可能成“姚思廉家族后裔”。 3,谓“所以三公是姚思廉家族后裔不容改变”,有“不容置辩”之依据否?有否主观武断之嫌? 行文至此,凭借“直觉、证据、逻辑” 辨析“三公远祖”讹误是非,不揣固陋,权且奉请姚庆礼宗亲投畀高明指正,拟将依不同观点、反驳观点,再作进一步探讨。 (五)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独筇异域,缅怀故国 ,神游蒲坂,遥望漳赣辰沅,暮霭沉沉,冥思姚荣“三公”,琢磨今人论述,感想翩翩。珥笔草书,画蛇添足,聊述两段心得恭奉宗亲,共商族史研讨观点与取向,信有良多裨益也!
' ^3 V! D4 d x) w; x 其一 自乾隆朝姚文贤至今人探讨“三公”“唐初住在漳州”之开族肇基始祖,均存在若干误区: 第一, 因循虚荣心作怪,非找个高官名人点缀家史以为荣宗显祖不可。甚劳苦,事倍功半。 第二, 姚氏先人,奚惟姚崇、姚思廉、姚勉诸人?春秋战国有姚句耳、姚贾,汉有姚云、姚光,与姚平、田丰同时代有姚恂,唐有文科状元姚仲豫,武职“府兵队正”姚廉洁,等等。胡何仅在姚思廉、姚崇等几个山头转悠,“一山放过一山栏”,“只缘身在此山中”,殊不知“楚天辽阔”何似! 第三, 隐隐约约感到近十年来,有一股“狭隘宗派历史观” “狭隘宗派主义”,或明或暗,影响中华姚氏对姚舜历史、姚氏源流,尤其对一些省份认宗归族探讨与作业,客观上产生不良导向,导致一些姚氏族居县、村落“一把香插错香炉”。 其二 末学以为,研究姚氏族史,应具三种境界: 第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诗《海棠》)我姚氏族谱历经兵燹、蠹蛀、浩劫,少数保存至今者,弥足珍贵。幸际明时,旧谱不再沉睡;研究者,遍及神州,而今收藏、研读、珍惜姚氏族谱者众。对此,要如苏东坡爱花、惜花、护花精神,真心研读之,爱心呵护之,孝心纂续之,追根溯源,寻踪归族,准确定位,免得一把香误插香炉,不亦幸哉! 第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蘗禅师诗《上堂开示颂》:“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俗云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族史,何惧彻骨清寒?况明清前旧谱,多为民间“刀笔吏”纂修,未必详尽了解姚氏族史,附会臆造有之,僭越有之,冒滥有之。研读旧谱,时遇困惑,茫然不解。每遇此时,倘辄伏案查核史书、方志,必常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顿悟,觅得史事真诠,终得姚氏族史(家史)“香雪海” ,不亦快哉! 第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诗《春日》)。以至上孝心修复族史、家史;以至正公心,解析族史、家史;以负责人正心认识族史、家史,实事求是、去伪存真,以志书文献为依据,以历史思维匡正族史家史,以严密逻辑说服人,则等闲识得族史家史“东风面”,重纂、修正姚氏历史家史,以万紫千红呈现人前,九州姚氏族群无处不春光明媚,大快人心,不亦尚哉! 遗憾者,能知此三境界者,盖寡;能臻此三境者,鲜矣!故姚钟尧教授微信“不同声音”一则结语云: “于现代人,更有甚者,无凭无记硬生生树碑立传;从未见过硬扎实的论证示族人,急于求成,标新立异,以讹传讹,几十几百年后更增乱源”。 斯言并非耸人听闻,诚乃真诚规谏,至理预言!盖本有乱谱,“更增乱源”,孰可容忍!能臻此“三境界”,则可矣!
# J z$ T8 a1 i" K6 ~5 n附言: 有关“三公”、漳州姚氏、龙海紫泥姚氏远祖,本人近年撰有《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初作、再作、续作)三篇,《从长泰姓氏说起》、《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身世考》等文,最近继《小荷才露尖尖角》后又作《暮霭沉沉楚天阔》,均将发于“姚氏宗亲网”,祈望宗亲、学者、教授网上搜索,连锁连读,参照研判,认知姚氏史事,用辨正误。 《小荷才露尖尖角》《暮霭沉沉楚天阔》7-8月写于檀香山,异国纂汉文,手头了无资料,讹误难免。余固知谫陋,草率行文,敷芬辞浅,文法不章,逻辑欠周;复缘于为人耿直,言语唐突,文辞“率而直”,甚或有尖刻不自知而冒犯尊贵者;且引文悉未核实,随意入文,可能因错而授人以柄,乞谅。窃料高明者不屑屑于小误而斤斤计较,盖其八斗之才,大处着眼,小处宽宥,有雅量,有能量,自能弥补末学之不足。至于观点不能认同者,愿闻教诲,恭丐不吝指正。作揖! 最后,感谢姚庆礼为成全拙作,及时寻觅翻检资料寄予,不胜感激,万分谢忱! 福州琴亭瓮翁斋 姚恩健 2019/8/8于檀香山 1 r$ n* |5 T6 k! j0 r/ G0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