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玉琯岩神话 唐曾孝 来到九疑山中心区的玉琯岩景点。其岩位于一小山包南麓,山包高18米、直径200米,像个武大郎。我疲乏得不想抬腿了。导游小姐小王以甜蜜蜜的嗓音解说起来:“别看这山小,可是一座有仙气的宝山咧!”接着,王小姐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岩名的由来及其传说:尧时,有户人家,姓何名真元,住在老虎岩炼丹行医。舜帝南巡到九疑山,他为其诊好了病。舜帝见他医德高尚,封他为何侯,叫乐工们用十二支玉琯演奏韶乐祝贺。后来,舜帝在除妖龙中负伤身亡,何侯将玉琯藏于老虎岩内。继后,他升天成仙,汉代的零陵文学士奚景在老虎岩发现了十二支玉琯,便将此岩改为玉琯岩。王小姐又手指前面的石洞说,这就是何侯那个炼丹的老虎岩石室。文革时,到处破“四旧”,人们慑于何侯的声威,不敢去动一根毫毛,玉琯岩所有景物就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她幽默地说:“是何侯暗暗地保佑着玉琯岩哩!” 我抬头一瞧,石壁上有“九疑山”三个大字,高18米,宽19米,传说每一划可装一斗米。我为之一震,看来它是九疑山惟一的标志。难怪乎后人在山的前面建有宏伟的舜帝庙,近年已发掘出其旧址。小王说,实行科举制期间,湖南省先后考取了18位状元,九疑山就有李郃和乐雷发两位金榜有名,这不是宝地的仙气使然吗?她口口声声“仙气”,我有些忍俊不禁了,但没笑出来,不能影响她的情绪,让她说去吧。 “跟上来,我要送你们一点礼物。”王小姐一边幽默地说,一边引着我们拾级而上。我心里在琢磨她会送什么礼物。只见山上石多土少,不知为什么,有土的地方倒是长的小树,而大树大都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树根穿过顽石,时隐时现;树杆亭亭玉立,郁郁葱葱。形状五花八门,有石抱树,有树穿石,有空心树长新枝,有兰花在树上开花,有藤缠树,还有无皮树也常青。更奇的是,有棵誉为“民族大团结”的树,竟拥有代表中国各民族的56个树枝。还有棵胸围5米的黄莲木,人头高以下的树皮熠熠生辉,光可照人。我问为什么?王小姐说:“是参观者摸出来的,我送你们的礼物就是请你们去摸一下这棵树,带点仙气回去。”我又问:“为什么游客愿意去摸那树呢?”她说:“这种树一年长半寸,响一雷缩二分。它之大之高已成了世界之最,又生在何仙人的故居,摸一下仙气上身,能走好运!”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啊。我不信那一套,但不知为什么,还是与大家一道去摸了一把。 白云飘荡,雾气迷漫,雄鹰云中旋飞,小鸟树上啁鸣,地上百虫蠕动,和谐的大自然给动物提供了一个安居世界。王小姐打趣地提醒大家:“你们可要把眼睛睁大一些。”我眉头又一扬,估摸她又玩新花样了?我问:“又有什么好看的?”她说:“蛇。”游客一个个汗毛竖了起来。她指点下面的小石洞说:“前不久,好多人看到那里爬出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大家心里不由得发起怵来。“不要怕,如果你能看到那蟒蛇,说明你有福气。”她说得玄乎,“山上没有仙气,蛇是长不了那么大的。”她说得那么有根有据,不由你不信。大家胆子大了,哗然而笑。 “过了神仙桥,一年保平安。”王小姐琅琅有声地边唱喏边领我们过桥。这桥形状别有韵味,一条涧上,天生一块自然条石,仿佛是刀砍斧削而成,传说为仙人所造。过了桥,呈现一片石林。石头多有镂空,形状也古怪可爱,有猛虎下山的,有牵牛鼻子的,有竹笋刺天的,还有香港回归哩……数十处摩崖石刻,除古人蔡邕、方信儒和韩晋昌等名人的崖刻外,当代的宋任穷也有诗刻。我看的摩崖石刻太多了,多以“最大”取胜。可这里有一块娟丽的蝇文小楷,要带着眼镜才看得清,却吸引了许多跌眼镜的人哩。看来“最小”也能成为一个优势呢。 呵,玉琯岩!你虽然又矮又小,可是在九疑山诸多胜景中,观光者却是“最多”之一。在你面前,我读到了神话传说,看到了白云缭绕,听到了韶乐阵阵,使我心旷神怡,其喜洋洋。但更重要的是给我以启迪:好孬不能以高和矮、多和少、深和浅来区别,主要是看内涵和实质。难怪乎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能够流传千古。可以说这是我观光玉琯岩“最大”的收获了。 (《潇湘如画》,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 u6 h0 \7 w+ K.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