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方言经典句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9 21: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四川方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些方言用普通话是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思的。四川话以成都话为正宗,成都人往往嘲笑一些专县的方言土语。早些时候以学说乐山话取乐,近年则娱乐中江话。大体上说,成都人笑中江等人黄、房,花、发音颠倒,典型的话是:/ I. L& k' I. l/ N/ \! G
记得十几二十年前一首在成都流传颇广的乐山方言诗,描述乡村男女青年谈恋爱,其意境十分优美,然而用乐山话朗诵就令人捧腹:9 C3 L  n9 @1 a4 f5 ?& \- P% c
哟儿(月儿)弯- Y1 {9 h$ N+ c/ O( E3 k4 D
弯挂在树颠颠儿上,
$ s0 b' P, d% g. n! C0 F7 E# I, s
我和妹儿租(坐)在河别别(边边)儿上,
, }( S: @( W2 n* U; _微风儿吹在我闷(们)的头发节节(尖尖)儿上。
2 a/ h* e2 p. B+ D  o1 G7 \河水冲打住(着)我们的脚板儿上。! a* r5 }3 t8 `# z3 {
我的手搭在妹儿的节(肩)棒(膀)儿上。  q7 E9 B* `( J6 s# A0 i& V/ Q
妹儿的脑科(壳)靠在我的心口儿上。
/ N0 E7 v" T9 T; D妹儿的脚肚子贴在我的连二杆上,惹(热)呼惹(热)呼,$ E; C' i" F! |
妹儿的头发节节(尖尖)扫在我的联(脸)旦儿上,痒酥痒酥。
, P5 S0 j6 C8 L0 ?- ?7 d9 t2 v我苏(说),妹儿也,我闷(们)来打个呗儿吧!- g" A1 y% D$ k" E2 z, \4 T
妹儿温(问),啥子叫打呗儿哦?3 U& ~7 g; v2 x- N1 N
我苏(说),之(这)个都布(不)晓呆(得),0 y  C8 y3 x' I7 `# `( d
就思(是)亲嘴儿嘛!妹儿苏(说):哟喂,哟喂,羞死人了,我布(不)干,我布(不)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21:22:38 | 只看该作者
四川的历史上有多次的大规模移民,加上藏、彝、苗、回、羌、倮倮、土家、纳西……许多的少数民族,其语言的多样性更是无与伦比。仅仅就汉语而言,成、渝两地的语言就有着极其明显的不同。成都话温柔、婉转、文雅,凡是韵母带有 an 的字音,一律将喉头压低发出,显得有些俏皮。而重庆人的语音急促、浑厚、粗豪,无论男女都带有明显的胸腔共鸣音,使之显得豪放、洒脱。这也极其符合两地人们的性格特征。重庆人语言豪爽,几个哥们儿一起喝酒,喝得来劲了,有人会提议:“来,拿大杯来,一人一瓶。有什么不得了,酒嘛,水个嘛。”那是把酒当水喝的了!打牌睹钱,输到一定程度,那豪爽劲又来了:“来,继续整(),输点钱有啥不得了?钱嘛,一张纸个嘛。”不把钱当钱而当纸的恐怕也只有重庆人。还有更吓人的呢,打起架来双方都将对方往死里打,劝架人喊:“你们不要命啦”?打架的人答:“命嘛,一口气个嘛。”重庆人把命看得如吹口气一样轻松!那股豪放、洒脱的劲儿比古时候的梁山好汉也毫不逊色。
# K3 i& ~" l5 W, {

  l% j6 g; Y5 U四川、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东北等地都被划为普通话一个系统,叫做汉语北方方言。那是和江、浙话、闽南话和广东粤语对比而言的。这一带说话有许多共性的地方。虽然同为汉语北方话,还是有极大的差别。同样是“天黑了”山西人说:“天哈啦”,山东人说:“天墨黑墨黑”,听起来倒像是在说“没黑”。四川人则说:“黑黢黢的天”。粗听起来还以为是各说的一件事。重庆一带有些地方,喜欢在每句话的末尾加个“格”,如:“进了格”,“吃了格”,“完蛋了格”。有人忍不住,在公众场合放屁,臭不可当。大家小声相互询问:“谁放的屁?”放臭屁那人老老实实地回道:“我打的格。”听起来倒好象是说他打的嗝!有些方言令人费解,譬如有幸被四川人称为“宝器”,您万万不可沾沾自喜,以为受到对方的恭维,“宝器”在四川方言中是指“二百五”的意思。四川话中的“哈儿”、“哈班儿”是和北方的“愣头青”意思相同。有个片子“傻儿师长”,实际按四川土语还是要念成“哈儿师长”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才用了“傻儿”。四川话的“瓜娃子”“脑壳里有包”则是十分恶毒的骂人话,是骂人傻瓜的意思。有些词好似骂人,如:“格老子”,纯粹是语气助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唉”、“嗨”,没有实际意义,却容易给人误会。有些字发音却十分古怪,例如“解放军”四川土语说成“改(gai )放军”。有些词的发音,意义则完全寻不到出处,如“宰”和“好”连在一起,成为“好宰”,它竟然成为一件事完成得好的称赞语,相当于“好漂亮”。把但是,无论如何难解,只要不说土语方言,勉强能够听懂。对于江浙、闽南和粤语,海南人说“天黑了”说成“西呕”(音为:xi’ou)。普通人再是努力,也是如听天书。就连生在福州的当地人听闽南话,也是连说带比划,依旧半天不得要领。所以才要推广普通话,便于相互间的交流。 , ^  P3 V, h" o8 d" _2 z5 P
: T. t( t  a. P- u* S* s
钓鱼人之间使用的语言自然也逃脱不了地方方言。四川钓友之间相互询问钓鱼的情况,钓鱼刚开张的说:“整到一个。”并不是整治一个人,而是指钓到一条鱼。只钓到小鱼的说:“莫搞头,钓到几个刚从妈肚子里爬出来的‘细篾蔑’”。‘细篾篾’在这里就是小的意思。钓到大鱼的说:“格老子,今天运气好,整到个‘莽’家伙!龟儿子拉得线呜呜地响,差点儿把我的线扯断。拉上来看,是个‘乖’妹妹。安逸惨了!”‘莽’在这里是大的意思,‘乖’在这里并不是说它听话,而是指漂亮,是一条漂亮的鲤鱼。安逸到“惨”了,似乎有些不通,在这里却是舒服到家的意思。旁边的钓友描述道:“他好凶喔,那门“莽”一条鱼,三哈,两哈就拖上来了!”这里的“两哈”是两下的意思。而没有钓到鱼的说:“我今天霉哟,像在水缸里钓了一天,打他妈个‘光脚板’!” ‘光脚板’是描述脚上鞋子、袜子什么也没有,用来暗指没有钓着鱼,让人忍俊不禁。跑了大鱼的说:“那条大鱼tie起个肚儿装死,才去捞它,哦嗬!它‘打个车车儿’就把线‘扳脱刮’,眼看到嘴巴边边儿上的大鲤鱼,还跑球了!”“tie起个肚儿”是指挺着肚子,“哦嗬”是感叹词,“打个车车儿”在这里是描述鱼的动作,“扳脱刮”是鱼挣脱了的意思,是不是很贴切呢?夏天天气太热,脱的只剩下一条短裤,用四川话来说就是:“XX要鱼不要命喔,寡穿个“窑裤儿”钓鱼。”这里的“窑裤儿”就是指短裤了。四川话几乎在每一个句子的末尾,都将尾音降低,声调下压,而且略微拖长尾音来加强语气。显得极有韵律。
/ U1 ]& R& [. U8 X8 N

3 ?' V, x9 \( b+ I大家都说普通话,便于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同乡相聚时偶尔来两句家乡土语,比那种“椒盐普通话”更显得亲切。 , }+ i! J" i0 z1 l* f: b

  U3 N' @+ O$ H  R! G其他地方方言自然也有妙趣横生的地方,其语言的魅力丝毫也不逊色。说出来听听?
' j- _7 z' J7 a* }$ Y! Q8 e% s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21:28:09 | 只看该作者
四川话属北方语系,只要你不以打机关枪的语速,外省人一般都能听懂。当然,你得用书面文字语言,假若你在与别人交谈中夹杂些方言土语,外省人也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川方言,五花八门,多如天上繁星。县与县乃至乡与乡之间的方言也不尽相同,独具特色,真是百语齐放,各领风骚。

    究其源尾,还得追根溯源到明朝那臭名昭著的“张献忠剿四川”。那之后,四川各地十室九空。后来朝廷作了从全国各地往四川迁入人口的决定,以填补和改变四川人口极度稀少的状况。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便由此而来。

    所谓“湖广填四川”,即从湖南、湖北 、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等省份大量迁移人口进入四川。(其实远不止这些省份,只不过这些省份迁入的人口更多些而已。)外省各地的先民到四川后,因群居于某一地域,都长期保持其原籍地的方言,最典型的是“土广东话”。他们的祖先是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人,迁入四川后大部分聚居在成都东面龙泉山脉附近的浅丘地带,如龙泉驿区的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成华区的龙潭寺镇,新都区的木兰镇、泰兴镇、石板滩镇,青白江区的清泉镇、福洪镇以及内江市的隆昌县一带……他们之间至今仍主要用“土广东话”(客家语)进行交谈,外人是听不懂的。我倒是因少年时曾经寄居在石板滩镇的老辈子家,对客家语有些了解。他们叫爸爸为“老汉”、“阿爸”,叫妈妈为“阿娘”、“阿咪 ”,叫哥哥为“阿哥”,叫姐姐为“阿甲”,叫弟弟为“劳胎”,叫妹妹为“劳么”,叫舅舅为“秋压”(均为字音,难以标出正确文字)……这些日常用语,只要你在那住上三五两月也能懂个大概。有一些就相当麻人,一次我们几位同学相邀去洛带玩,吃饭时我要他们猜什么是“脱拐子”,还真把他们考住了,猜了很久也猜不对,一位女同学想了很久后答道:“我晓得了,我晓得了,是不是‘脱裤子嘛’?”一伙人把饭菜都喷得老远!怎么样?你们也猜猜,猜对了奖10分,猜错了不扣分。哎哟,算了哟,你们肯定猜不出,还是让我告诉正确答案吧,那就是平常用来晾粮食或其他东西的簸箕。

    西昌人的祖先也同样因“填四川”而去的,那里的方言也很有特色。特别是邛海旁边小渔村的话更有味道。比较典型的是:沾、渣、溜、秋、掉(这些只是音,和上面所说客家语一样,实在没本事把原字写出来),我试着翻译一下:“沾”和“渣”是“这儿”或“那儿”的意思,两字可换着用;“溜”即“不”;“球”是“秋”;“掉”即“了”。只是吃饭就有多种叫法:干饭,拷饭,燥饭,甩饭等等,算是“散”。一次见西昌西门坡路旁有一中年妇女卖红萝卜,问她多少钱一斤,她说1块5一斤,我说这么贵呀,她唱道:“溜拷散秋散秋!”我问她唱的啥子,他却脸红脖子粗的连珠炮般吼:“溜拷散秋散秋!溜拷散秋散秋!!”我一时听不懂你唱的啥子,你也用不着红眉毛绿眼晴嘛!这时一男同志向我解释:“她说的‘不吃算球’。”继而又批评那妇女“这是外地来西昌的客人,你说话要客气些呀,不要啥子都球球球的!”上厕所遇见西昌人他都很礼貌地向你打招呼:“拷饭溜?”(吃饭没有?)让你气都不好气,厕所里头,吃米田共呀!说酸为“三”,如:这个泡菜好三呀!说断、段为“旦”,如:好累哟,把腰杆都累旦球!说鲜为“先”(这个字的音可是普通话的发音,比成都话先进哟!)说鱼为“日”,西昌流行了一段笑话:西昌的拥军工作抓的好,很多事都照顾解放军优先。一天,一位解放军同志到饭馆吃饭,见食客拥挤,正在犹豫,女服务员见来了解放军便热情接待,给解放军安排好座位后问解放军要吃点啥,解放军回答说“鲜鱼一盘。”女服务员用跑堂的语调迢声幺幺地高叫道:“欢迎解放军先日一盘!”清楚西昌话的就明白这女服务员说的“鲜鱼一盘”,并非讲脏话。他们把“剧”读成“妓 ”,说看川剧是“看川妓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简称为“省人艺” 或“ 剧院”,一次聚会时问一西昌藉在剧院工作的人从哪来,他答曰:“ 我从妓院来。”众皆愕然!有一年去凉山州会理县找个朋友,只有小孩在家,便问他:“你爸爸呢?”小孩回答:“ 认不得。”我又问:“妈妈呢?”他也答:“认不得。”完呱了!娃娃居然不认识自己的父母,竟有这等怪事!后来有人告诉我会理的“认不得 ”就是“不知道”“不清楚”之意,和绵阳的“晓不得 ”是一个意思。这次参与绵阳论坛的方言版故事会,我又学了不少绵阳方言,诸如“哪门”、“豆(意‘就’)是蛮(麻)”、“东雀(意看)西雀”……

    与绵阳毗邻的中江县也颇为鲜色,通常把两个字的字音反着念,未掌握这一规律仅防把你弄闭气。一次开会,我登记与会人员名单拟写通讯录。一个叫“房光华”的说我写错了他的姓名,房应是房颜色的房,华是华展的华。我真作难了,色彩只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哪有“房”色呀?华展又是啥子词嘛?我正绞尽脑汁搜刮肚肠,他却不耐烦了,埋怨我:“‘房’色的‘房’,‘华展’的‘华’都写球不来,硬是还(烦)人!”  气得我吐血旺,我又没抢人,还你啥子人嘛?那天真差点把尿逼出来。人家毕竟是从基层来参加会议的,我只有强压住已冒在头发尖尖上的火气:“同志,康熙字典都找不到色彩有‘房’色的呀,同时也找不出‘华展’这个词呀!”他可能实在把我这个孬火药没“华(法)”了,竟然从旁边一花盆内摘下一朵黄色的菊花献给我:“同志,稀(虚)心点。还说康熙字典里没有,这急(菊)花的颜色不是房色是哪门?”龟儿子弯弯绕绕球半天,他先人哦,原来是黄色的黄!原来他叫“黄光发”!我赶忙往厕所跑,生怕松了这口气尿会把内裤整湿!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再加上反应迟钝。吃一亏长一智,事后我对中江话作了一翻研究,原来他们不少字的发音都是相互反着念的。除“黄”和“房”外还有“华”和“发”、“飞”与“灰”、“方”与“慌”…… 把“中华”念成“中发”,把“发展”读成“华展”,把“办法”读作“办华”,把麻将术语中的“滑水”说成“发水 ”,把“飞机”念作“灰机”,反之又把“灰尘”读作“飞尘”,把“方法”说成“荒华”,“不要慌”说成“不要方”,“鱼”说“一”,“具体”说“既体”……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难怪有“菜子花花(‘发’的平声)灰房(非黄)”、“煮熟的鸭子都灰(飞)呱”这些经典名句。这下我不虚了,只要把它弄懂了,不仅不怕尿裤子还会平添不少乐趣呢!

    出成都南门不远,语音就不同了,常把字音往上挑。本人名吉斧,他们往上一挑就喊我“姐夫”。绝不敢占哪个的欺头,他们硬要这样喊,我也推托不了,只有万般无奈应承着。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的一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文章刊发于四川工人日报头版头条并被诸多媒体转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被评为四川好新闻奖。颁奖时,主持会议的领导高叫:“请姐夫同志上台领奖!”百多号与会人员都知道我是姐夫了。从那以后无论省上有关领导还是地市州的同行或朋友,只要一见面则笑兮兮的叫我姐夫。“姐夫”成了我的昵称。以前总埋怨丈母娘没多生几个女儿,使我好羡慕姨妹多的人。现在很满足,舅子、姨妹遍布巴山蜀水!

, g' J) v2 T. w0 Q9 }9 {  ^# V" ]6 E
    少数民族的“团结话”你听过吗?也很有味道。一个纳西族的领导干部在外贸工作会议上作了这样一段动员报告:“我们字(这)点,又木(没)球得哪样支柱产业,拿哪样东西搞外贸嘛?依我看哇,我们字(这)点屁股就很好嘛!干脆就把大屁股拿去出口,让外国人干。中等的屁股拿去出省,让外省人干。小点的屁股就留给我们自己干!”他老兄吐字不准,把苹果说成“屁股”,闹了大大的笑话。
' h" N% l/ {" I2 ~    那次去彝族自治县的一个乡上采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我正向木呷乡长了解情况,惊雷闪电之间猛然撞进一个彝族汉子,气喘吁吁满脸惊慌地吼道:“报告乡长!不好了!牛把马日死了!”突如其来的吼声把我震懵了,木呷乡长倒是比较镇定:“慌个球呀!惊呜呐喊个球呀!到底哪样事?慢慢说!”那汉子定了定神放慢了语速:“牛把马日同志出车祸死了!”乡长见我一脸狐疑忙向我解释:“不是牛把马日死了,是纽巴马惹同志车祸死了。他说球不好汉话,你不要见笑哈。”我说嘛,牛怎么和马……     四川人的先民绝大多数是从外省移民而来,因而形成了五湖四海杂七杂八异彩纷呈各有特色兴趣盎然的方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2-1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