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稀客围炉多邂逅 寒暄往事未曾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7 23:5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稀客围炉多邂逅,寒暄往事未曾忘。
* c" ^: I& e$ x' W. E; Y寻根谒祖,敬宗睦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慎终追远的传统。人们对生命之源、家族之根、世系之链充满难解的情结,进而去探寻、思索其中的奥秘,寻找氏族的初始和故人的归宿。4 ^( r& H/ f: e
墓碑是家族恒久历史的遗存,彰显着跌宕起伏的族源和历史沿袭,是家族传承文化的印记,是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根之所系,是研究家族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录其发源、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是纯正血统正史,具有辨别血统、敦亲睦族的特殊作用。可以从中了解一个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为研究相关姓氏和家族的迁徙繁衍情况提供线索,从中不仅可以得知有关姓氏或家族的源流、繁衍与分布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其丰富的姓族文化,一部家谱也就是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历史记录。墓碑尺度,受传统信仰风水的限制,取吉。用丁兰尺度量阴宅之尺寸,丁兰尺长一尺二寸八分,一尺约合38.78公分,分十格,一格一字,即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等十个字。使用时丁兰尺使用时天地各留一寸,以吉字为宜。当今鲁班尺广为土木工程中所应用,尤其打造古木家具时,更为木工师傅所遵从。鲁班尺上,分上、下两档,上部用于阳宅,下部用于阴宅。在长长的卷尺的每个cm中,都注有风水的吉凶。运用鲁班尺设计、施工,都很注重其中的吉祥数字。如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宽80cm,厚8cm。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80cm天德。55cm大吉。50cm进宝、纳福。80cm财旺、及弟。碑字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 V4 A8 {* A8 L  x
恳亲,表现了令人震撼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向心力或凝聚力,从表面上看虽是一种文化或血缘上的认同现象,但在实质上却是一种文化寻源活动,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其真正意义在于培育族群认同的族史。辑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涵义是收集、摘录有关的资料编成书刊。我认为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具有叙事纷杂的特性,有别于正史的严肃划一,亦别于志怪传奇的天马行空。信笔札录,随事札录,意到即书,每闻一说,旋即笔记。恳亲辑录,补正史之佚,裨掌故之阙。通过文献、口述与实物史料,厘清姚氏源流,搜残补阙,网罗遗佚,是编纂姚氏纪略的既定宗旨。战国诗人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正本清源,依赖于书本是不够的。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新史料的发现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直以来,有立志于为宗族写点什么,却又担心才疏学浅,恐其粗俗的文字亵渎了氏族。于是,按图索骥,毅然决然沿着先祖迁徙路线,怀揣长存于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和自我追问,回访魂牵梦萦的姚氏宗亲。
# m$ f9 c$ q6 n1 q6 n宗亲相约成行,谒访未曾谋面抑或似曾相识的姚氏族人,所到之处,宗亲欢呼雀跃,亲如一家。# N/ c% K/ B) S/ b) P
时间:2016年12月10日。
" W7 N. E+ A# p1 b; ?( j地点:恩施市白杨乡九根树姚家岭。# N7 o; e- v- B# h! J: O( J" F
下车伊始,即与姚传轩、姚传国、姚传枝促膝交谈。据其口述:姚家岭姚氏聚族而居,支系祖姚永贵属姚应儒后裔,早年间由河水坪迁徙至鸦鹊水、再由鸦鹊水卜居九根树姚家岭,何时何故迁徙不详,支系相传姚氏祖籍为荆州府监利县汪家桥姚家集。姚永贵夫妇合葬坟于当地一山凹中,民国十六年立墓碑,因风化严重,碑文难以辩认。仅能辩识的文字有:命系光绪乙亥年,有怀二人,万古茔中长条案,千秋世外永齐昌。姚永贵夫妇生育五子,分居南里渡、熊家岩等地。相传,利川建南、鸭溪渡、三口锅尚有本宗本族支系。姚永贵之子姚昌洞自幼入川学艺,后归乡在火石坡开办窑罐场。2012年腊月,姚传国为姚昌洞立青石质地,亭塔式墓碑,碑载:吴兴宗派,应国拾周文,光云道永昌,志宏传宗远,德大启家班。孝男志荣媳陈连庚、志富媳刘成庚、志贵媳陈友梅、孝侄男志兴、志光媳于氏、志成媳王氏、志国、孙男姚宏太媳汪培三、姚宏杰媳李重菊、重孙男姚传轩媳刘友凤、姚传国媳于永菊、姚传枝媳邵前菊、姚传松媳李仕秀、姚传江媳张青平、姚传芝、重孙女姚传英婿陈秀林、姚传菊婿李祖珍、姚传碧婿刘克茂、姚传英婿夏洪兵、姚传芳婿卢平传、玄孙男姚宗涛媳李纯梅、姚宗林媳谢琴玲、姚宗政媳袁久双、姚宗保媳何永碧、姚宗钊媳周道碧、姚宗海媳张艳、姚宗明、玄孙女姚宗艳婿黄明锐、姚宗秀婿朱灶书、姚宗桃婿余祥军、姚宗梅婿李波、姚宗双、姚宗星、辉孙男姚远军、姚航、姚秋林、姚远雄、姚祥华、姚胜天、辉孙女姚秋杭、姚玉珍、姚玉梅。  Q: L1 h6 ?! ^+ b# ^! h4 K
据考,该支系将姚氏派序传为“应国拾周文,光云道永昌,志宏传宗远,德大启家班”显属姚氏宗族谱牒散佚,宗亲联谊稀疏所致。
8 o- B# _/ k( F/ g/ X( f# R时间:2016年12月10日。
( l7 r  E& e. G地点:恩施市鸭子塘鸭溪渡组。4 g+ e, j. K- y& b( P
不顾舟车劳顿,沿着崎岖山路前往清江岸边姚氏集居地。迤逦清江经鸭溪渡属宽谷地带,两岸青山如黛,翠竹丛生,白鹭轻翔,野鸭群集,村落散在,炊烟袅袅,田园诗般的美景令人陶醉。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风光绮丽,民风淳朴,极具乡村风情。5 B6 J7 j/ a7 [- S* ?+ P* H# N& B$ Q) A
鸭溪渡姚志金谈及当地姚氏聚族而居时,如数家珍,鸭溪渡现有姚氏四十户人家,属姚应儒后裔,由建始三里迁徙而来。支系相承的派序为:应国世为文,光明道永昌,志宏传宗远,启绪德泽芳,中堂供奉吴兴堂。当地曾有富豪姚明楚,时称楚老爷,沿鸭溪渡河岸,置田百余亩,家境殷实,并负责鸭溪渡义渡,方便山民出行。因嗜赌,被人设局讹其家产。由姚志金陪同,我们在鸭溪渡清江岸边茂密的竹林丛中,发现有姚氏光、道字辈坟茔及墓碑,墓碑多为令牌式,规格小,青石质地,碑文简略。光绪二年立姚光学墓碑载:显考姚光学墓,孝男明才高,胞侄明贵绪。同治十一年立姚谭氏墓碑载:祖妣姚谭氏墓,孝男明伦元,孙道融和宏魁富绩贵。姚氏明伦夫人杨氏墓联:气聚风藏卜吉地,沙明水静启文人。光绪三年立姚氏道字辈杨氏墓碑载:百世流芳,千里来龙至福地,一湾秀水启文人。孝男永正声名科,孝孙昌文武耀辉。咸丰年间立姚光朝墓碑载:孝男明伦杨氏,明元吴氏,孝孙道融宏揆,孝侄明祯祥廷善才国富楚贵德绪忠。
7 V- B, i  Y' W+ V2 T0 g+ ^: S0 W据考,该族支系姚应儒后裔的证据确凿,毋容置疑。/ s- L5 r3 {7 A8 Z: ?' t: j
时间:2016年12月11日。2 ?1 {) l2 C: j+ H1 ?$ K0 X
地点:咸丰县黄金洞乡石家坝大堡。
# m5 \, l5 {( X, g* F4 h访问对象:姚瑞龙【生于1949年8月5日其子姚秀存】
2 l- |( v  s; F1 E% K一路风尘仆仆,怀揣家族使命,来到姚瑞龙的木板房内,三地宗亲围炉寒暄。嗣后,姚瑞龙向我们陈述了支系与姚应儒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咸丰县黄金洞乡石家坝大堡龙塘堡有一古宅基地系迁徙先祖姚国良、姚世才、姚典祖孙三人的开基发迹之地,地理风水学中称天鹅抱蛋,宅前有一池塘,时称龙塘,四季不涸,池水始终保持同一水位,不涨不落。祖传,姚国良、姚世才、姚典祖孙三人由恩施金子坝经营骡马落籍于此。其迁徙路线为恩施金子坝至安乐屯干河沟,再迁龙塘堡。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三兄弟随其母居住恩施金子坝月亮田,其父为姚应儒,姚应儒属吴三桂麾下部将,有恺甲和大刀。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三兄弟系姚应儒姨太所生,由原籍落户于膏腴之地,风水极佳的恩施金子坝,因妯娌关系不和,导致姚应儒与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父子不相认。姚国柱、姚国元房下存世的后裔情况不详。代代相传姚氏派序为:应国世典文,光明道永昌,志宏传宗远,启绪德泽芳。早年间,支系族长姚世才将姚氏派序更改为:应国世典文,光明道永昌,再秀通正印,显泽定朝纲。更改派序源于姚应儒与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父子不相认。支系中传,你不认我为子嗣,我便不用你的派序。早年间,建始三里姚氏族人来龙塘堡送谱书,疑是讹财,遭姚典婉言谢绝,两地宗亲亦由此失联,互无往来。两地族人各有缺憾,并存悬疑。见解各异,殊难归一。又述:其太太姚道存为族长,继任族长为姚道吉,再继任者为其父姚昌让,姚昌让皈依佛门,主持佛事活动。再述:自家源流为姚国良【三兄弟】——姚世才严氏【三兄弟】——姚典曹氏【无兄弟】——姚文圣陈氏【无兄弟】【姚文圣陈氏生育五姑六子】——姚光全林氏——姚明文田氏。还述:家藏壬戌年十月姚明文田氏、姚明武毛氏、姚明斌为其母林氏【姚光全夫人】举办报本拨苦大斋的《经丹簿》一册。世居此地的姚氏有四十户,聚族而居,迄今,龙塘堡尚无二姓。支系族人身材魁伟,自命清高。崇尚孝父母,和兄弟,端闺范,教子孙,慎交游,敦族谊,崇节俭,息争讼的家训。咸丰姚氏企盼认祖归宗,沿袭正宗派序。( B0 ]% s2 M8 q8 }& p+ Y
姚瑞龙所藏《经丹簿》,因其蕴含信息量大,属于极具研究价值的家族人文史志。' V% t. ^- T+ r$ K8 _
经研究,主体部份系壬戌年十月,孝男姚明文田氏、姚明武毛氏、姚明斌为其母林氏(姚光全夫人)举办报本拨苦大斋,悼荐:故始祖大房姚国柱田氏、二房姚国良王氏、三房姚国元高氏;高祖大房姚世才严氏、二房姚世奇、三房姚世伦;故曾祖姚(周)典曹氏;故祖姚文圣陈氏;, L; K+ d# y0 v) ^4 o
故伯父大房姚光荣陈氏、二房姚光华覃氏、三房姚光富陈氏、四房姚光贵蔡氏。$ }: z; ^/ R. ]! P) S! J; q4 q
孝男姚明文田氏、姚明武毛氏、姚明斌;孝女何姚氏。0 Z1 u$ S/ O8 Z- e- d
孝孙男姚道礼、孝孙女姚辛秀;5 }" t* s' T- @& P
孝侄男大房姚明清、二房姚明睿甘氏、三房姚明智覃氏、姚明福、姚明凤萧氏、孝侄姚明耀欧氏、五房姚明英余氏、四房姚明喜卢氏、姚明寿刘氏;大房侄孙男姚道国伍氏、姚道高雷氏、二房姚道朝、姚道科、姚道恩、三房侄孙姚卯秀、姚道海何氏、姚道江李氏、姚道银、姚道举、 四房孝孙姚道廉、姚道玉、姚道朋、姚道友、姚道明、姚道金、五房孝孙姚道珠、姚道品、姚道洪;孝曾孙姚永泰、姚永宗、姚永安。
0 V" |- y) n1 w# M6 b; @(其他内亲外戚、姻亲名从略)/ p/ M, Z/ X: @
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残缺,无法辨认的文字较多,甚为遗憾。
$ |4 [  j3 \& r/ n) O《经丹簿》载:林氏(姚光全夫人),嘉庆七年壬戌年五月十五日酉时生于湖北施南府恩施县南乡安乐屯庙堡,享寿六十一岁。
2 ~' W/ a/ @# T据《经丹簿》载:林氏(姚光全夫人)居住地时称湖北武昌省荆宜施道施南府咸丰县智信里管下治地龙塘保。
& f8 r. _$ v+ G1 l, w$ S1 R+ e我们在姚瑞龙的陪同下,勘查了支系先祖的坟茔及墓碑。姚国良有坟无碑,姚世才、严氏、姚典由上向下依次葬于同一风水之地,乾山巽向。坟墓泥土封堆,石块垒围,墓碑材质为青石,令牌式、亭塔式,镌刻卷草纹、回文纹图案,刻工精美。碑文竖排,正楷阴刻。虽经自然侵蚀,多处斑驳,但文字仍依稀可辨。咸丰四年三月,姚明俸肖氏为姚世才夫人严氏、姚典祀奉墓碑载:乾山巽向,清待诰故高祖妣姚门严君老孺人墓,孝男姚典曹氏,孝孙姚文圣陈氏。亥山巳向,清待赠故曾祖考姚公讳典【曹氏】老大人墓,东来矣原命生于雍正乙酉年六月初十申时本府本县智信里地名田家槽老屋基生长人氏亡于嘉庆元年丙辰正月吉日亦系本属正终,孝男姚文圣陈氏,孝孙光荣华富贵元全,咸丰四年三月初七孝曾孙姚明俸肖氏立。7 i8 Y# v1 r+ H" R. F5 |
姚文圣陈氏墓碑载:皇清待赠故显考姚公讳文圣老大人墓,盖闻古不修墓居今而岂矫夫古哉然兹值支蕃衍燕翼孙谋恐忘其本木水源之流耳况此翁之德有足经志者创业多艰毓子有方人文必达兰桂腾芳应名夜台以祯祥惟是爰卜吉期以修佳城万古流芳百世其昌焉耳是序生于乾隆丙子年四月二十五日已时系本属田家包生长人氏享年八十三岁亡于道光戊戌年四月初八日卯时正终,乾山巽向,乾龙永照千秋富,巽向长发万代隆,孝男姚光荣陈氏华覃氏富陈氏贵蔡氏元毛氏全林氏,孝孙姚明清蒋氏睿甘氏智覃氏福熊氏俸童氏喜卢氏寿刘氏耀欧氏英余氏文田氏武毛氏斌,大清咸丰叁年癸丑年岁秩九月初三旦立。皇清待诰显妣姚母陈君老孺人之墓,乾山巽向,幸此地双龙焕彩,祝他年百世其昌,盖闻坤道成女其无愧于坤道者推淑人是矣生于贵州嫔于楚北三从克备四德足全治家勤俭处已贞贤五姑六子义育生前兹则螽期蛰斯瓜瓞绵绵以修禅志亿万千年是以序原命生乾隆甲戌年正月初四日子时系贵州思南府印江县小地名猴子洞受生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道光壬辰年正月初一日子时为寝,孝男姚光荣陈氏华覃氏富陈氏贵蔡氏元毛氏全林氏,孝孙大明清明睿,二明福明智,三明俸,四明寿,五明耀,六明英明文明武明斌。1 {0 s4 z$ @0 }# M: j
谒访归来,已是暮色暝暝,仿佛释却了一份情债,吟诵了一篇祭文。思绪万千,赋词一阙,荒山野箐拜先贤,慎终追远谒碑志,酹以清泉聊作酒,心香敬上恕愆违。- ?6 {" H0 }* R: d# {6 x9 J$ O
时间:2016年12月11日。
( x' L- ^2 B/ q8 g地点:恩施市芭蕉乡寨湾村草子坝。
$ ]/ x9 v- |# b: F, B- u& a/ e2 A芭蕉地处恩施西南部,距州府10公里,209国道和恩来恩黔高速公路贯境而过。迤逦清江沿乡而出,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风光绮丽,民风淳朴,极具山区少数民族风情。盛行南戏的黄泥塘有姚氏,其支系收藏的光绪三十四年手抄姚氏族谱中有姚应儒名字,据考,支系祖籍江西南昌,其与建始县三里姚氏族源郡望各异,显然属于同姓氏而不同宗支。
8 ^, l+ i, D, A+ T姚光福向氏支系由建始三里姚家坝迁徙恩施鸭溪渡,再移居芭蕉,又迁居咸丰清平,后返迁恩施土桥坝。先祖姚明华葬于恩施市芭蕉乡寨湾村草子坝,墓碑载:百世昌,对圹青山常秀,远垣绿水永流,故考姚公明华老大人之墓,生于壬午年冬月二十九日辰时系小河沟生长稀年七十二岁亡于壬辰年八月初八日酉时身故葬于草子坝右茔,孝男道清张氏【现居恩施土桥坝姚述清、姚志念系】顺肖氏科徐氏寿杨氏(现居恩施芭蕉姚志和系),姑寅秀三妹,孙永春堂,永本吴氏富张氏胜,曾孙启兴彬,大妹么妹,妹婿关【写】福文祥【牲】,外孙关顺光文顺书,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岁二月初四日立。
3 `. `( ?: o( \% l0 z5 K' g4 f隔世隙罅隐原委,拨云见日显真相。
8 P3 ~* C# Q) C寻根谒祖是敬宗睦族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慎终追远的传统。人们对生命之源、家族之根、世系之链充满难解的情结,进而去探寻、思索其中的奥秘,寻找氏族的初始和归宿。寻根谒祖,表现了令人震撼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向心力或凝聚力,虽是一种文化或血缘上的认同现象,但实质上却是一种由表及里、探幽发微的文化寻源活动,是族群凝聚力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其真正意义在于培育族群认同的家族历史,进而诠释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和自我追问。' m* C, j/ L/ Z. U' r- c
怀揣使命,毅然决然沿着先祖迁徙路线,回访魂牵梦萦的姚氏宗亲。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咸丰县黄金洞乡石家坝大堡龙塘堡姚瑞龙的木板房内,三地宗亲不期而遇,共囊义举,恰如稀客围炉多邂逅,寒暄往事未曾忘。据姚瑞龙口述,咸丰县黄金洞乡石家坝大堡龙塘堡姚氏支系与姚应儒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龙塘堡是姚氏集居地,迁徙先祖姚国良、姚世才、姚典祖孙三人由恩施金子坝经营骡马落籍于此,有一古宅基地在地理风水学中称天鹅抱蛋,宅前有一池塘,时称龙塘,四季不涸。迄今,池水始终保持同一水位,不涨不落。姚国良、姚世才、姚典祖孙三人迁徙路线为恩施金子坝至安乐屯干河沟,再迁龙塘堡,姚国良夫人未随迁。相传,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三兄弟随其母由原籍迁徙落户恩施金子坝月亮田,金子坝属膏腴之地,风水极佳。其父为姚应儒,姚应儒属吴三桂麾下部将,有恺甲和大刀。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三兄弟系姚应儒姨太所生,因妯娌关系不和,导致姚应儒与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父子不相认。姚国柱、姚国元房下后裔情况不详,尚待考证。代代相传姚氏正宗派序为:应国世典文,光明道永昌,志宏传宗远,启绪德泽芳。早年间,支系族长姚世才将姚氏派序更改为:应国世典文,光明道永昌,再秀通正印,显泽定朝纲。更改派序源于姚应儒与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父子不相认。支系相传,你不认我为子嗣,我便不用你的派序。早年间,建始三里姚氏族人来龙塘堡送谱书,疑是讹财,遭姚典婉言谢绝,两地宗亲亦由此失联,互无往来。其太太姚道存为族长,继任族长任姚道吉,再继任者为其父姚昌让,姚昌让皈依佛门,主持佛事。再述:姚瑞龙本家源流为姚国良(三兄弟)——姚世才严氏(三兄弟)——姚典曹氏(无兄弟)——姚文圣陈氏(无兄弟,姚文圣陈氏生育五姑六子)——姚光全林氏——姚明文田氏——。家藏壬戌年(据辈份推算,约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姚明文田氏、姚明武毛氏、姚明斌为其母林氏(姚光全夫人)举办佛事活动的祭祀文牒一册。世居此地的姚氏有四十户,聚族而居,至今,龙塘堡尚无二姓。支系族人身材魁伟,自命清高。秉承孝父母,和兄弟,端闺范,教子孙,慎交游,敦族谊,崇节俭,息争讼的家训。
' X9 `) b  {) f3 o& G龙塘堡姚氏枝繁叶茂,人文尉起。族人企盼认祖归宗,沿袭姚应儒系正本派序。) m2 Y0 }1 N' G0 @1 o3 j
咸丰大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龙塘堡与四周小山寨一样,窝在重重大山围困之中,名不见经传,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恬静的农家日子,与世无争,繁衍生息。这里古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 历经时序更迭,阅尽风云沧桑,仍郁郁葱葱,苍翠婆娑。枝叶摇曳,散发着温醇、含蓄、深厚、博大的气息。一栋栋木楼木板房和钢筋混凝土楼房镶嵌在连绵起伏的村落,错落有致,像繁星点缀在山岭的怀抱之中。民居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属于干栏式建筑。古老与现代古朴的民居相依相存,无不诉说着当地的富足与繁华。
; E5 Z9 P9 u) T2 y一部家族史,琢磨如何读。有史以来,人类对其先祖有着独特的情结,而传统的保存祖先事迹的载体就是家谱。先哲说,有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为本的家庭;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由上可见,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 \0 z  ~5 W0 z9 H; O2 R% q
姚瑞龙收藏的祭祀文牒中记载的姚氏人名有:始祖姚国柱田氏、姚国良王氏、姚国元高氏;高祖姚世才严氏、姚世奇、姚世伦;曾祖姚典曹氏;祖姚文圣陈氏;伯姚光荣陈氏、姚光华覃氏、姚光富陈氏、姚光贵蔡氏;孝男姚明文田氏、姚明武毛氏、姚明斌;孝孙姚道礼、姚辛秀;侄姚明清、姚明睿甘氏、姚明智覃氏、姚明福、姚明凤萧氏、姚明耀欧氏、姚明英余氏、姚明喜卢氏、姚明寿刘氏;孝孙姚道国伍氏、姚道高雷氏、姚道朝、姚道科、姚道恩、姚卯秀、姚道海何氏、姚道江李氏、姚道银、姚道举、姚道廉、姚道玉、姚道朋、姚道友、姚道明、姚道全、姚道珠、姚道品、姚道洪;曾孙姚永宗、姚永安。3 G( l* g& ]8 \4 ]/ ^
祖先是家族薪火相传的源头,祖坟是家族情感的寄托所在,承载着后裔对先人难以割舍的精神慰藉,对待祖坟的态度是衡量德孝的标尺。坟对人类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对祖先的坟冢保持高度的敬畏和禁忌,不仅仅是一个支系的人文符号,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信仰。从人类学角度看,发明坟墓礼葬祖先,而不是将其遗体弃置荒野任由禽兽蝇虫啮噬,是中国文化孝道和仁爱精神的一种体现。千百年来,人类笃信祖有功,宗有德,主张敬天法祖,报本反始,推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死有所葬,入土为安,并四时祭祀和缅怀,蔚为一大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孝道为核心,围绕坟墓发生的种种有关仁爱、忠义等价值观念和丧葬、祭祀等礼仪体系,尽管不是一种被人类广泛接受或法律明文认可的宗教信仰模式,但却有效解决了生死焦虑问题,赋予短暂生命以永恒的意义,成为人类最朴素、最广泛、最深厚、最悠久的自然信仰,是一种不是宗教的宗教或超越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种具有强韧生命力并高于明文法典的自然法和习惯法,更是文化的根基和动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对人的尊重,首先是对人的信仰的尊重。家是人的信仰,而祖先是家的开始。礼制传统明确保护墓葬,宗法制至高无上。农耕社会中,生之居与死之窀相近相安,历史沉淀的文化普遍认为,人虽死但灵魂尚存,庇佑后世。漠视坟墓,有损信仰感情。维护墓地的完整和安宁,既是逝者生前的期望,也是逝者后人在情感上的神圣责任。坟墓既具有人格上的特殊象征意义,又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 r8 ^! f. _- ~2 T# L& f) p5 l
古墓,是家族恒久历史的遗存;墓碑,彰显着跌宕起伏的族源和历史沿袭,是家族传承文化的印记,是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根之所系,是研究家族历史的依据,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录其沿革源流、繁衍生息的全过程,是纯正血统的参照物。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具有辨别血统、敦亲睦族的特殊作用。可以从中了解一个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为研究相关姓氏和家族的迁徙繁衍情况提供线索,从中不仅可以得知有关姓氏或家族的源流、繁衍与分布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其丰富的姓族文化,一部家谱也就是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历史记录。$ [9 e- H" l) @$ e2 P4 ?, v
由姚瑞龙陪同,虔诚的勘查了支系先祖的坟茔及墓碑。泥土封堆的坟茔及阴刻碑文叙述着积淀三百年来的历史沧桑,逸闻轶事。墓碑设计构思巧妙,雕刻彩绘工艺高超,不仅在建筑学上有很高造诣,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姚国良有坟无碑,姚世才、严氏、姚典由上向下依次葬于同一风水之地,乾山巽向。坟墓泥土封堆,石块垒围,墓碑材质为青石,令牌式,镌刻卷草纹,回文纹图案,刻工精美。碑文竖排,正楷阴刻,虽经自然侵蚀,多处斑驳,但文字仍依稀可辨。姚文圣陈氏夫妇葬于同一风水地,大清咸丰叁年癸丑年岁秩九月初三旦立墓碑保存完整。
) P/ t7 q$ {" G/ y5 m; S( v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混迹江湖,隐姓民间,留下千古奇闻轶事。小心翼翼地打开尘封的历史,姚氏家族显赫一时。姚应儒,吴三桂麾下部将,一身好武艺,臂力过人。辅佐吴三桂开基定鼎,战功显赫。清朝统治者在相当一度时期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大施文字狱,打击异己,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捕风捉影,广事株连。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文化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建始三里姚家坝、恩施鸭溪渡、咸丰龙塘堡姚氏避讳派序中的周字,与是时政治背景不无关系。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也是人们安身立命必须懂的一门学问。避讳大致分三种:皇帝的名字叫国讳,父母尊长的名字叫家讳,周公孔孟等人的名字叫圣讳。犯家讳是无礼,犯国讳圣讳则是违法。其中,避皇帝及其先祖的讳是最为严格的一种,臣民乃至皇帝必须遵循,概莫能外。
4 A4 g+ d/ U; H* Z1 f总有那么些看似寻常的历史事件,当不甚了解时,它悄无声息,仿佛虚无缥缈;当明白的时候,却匪夷所思,充满不可思议的哲理。从姚瑞龙娓娓道来的家史中,揭秘了宗族间尘封的隙罅和往事,近三百年的隐情初见端倪。我们查阅了各种史料,对档案、地方志、笔记、文集等无不广征博采,认真梳理,潜心研究,进而分析和考证实物遗存、口述史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面对宝贵的口述史料,进行系统、深入的整理,然后将其与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史实,进行对比印证。咸丰龙塘堡姚氏族人关于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三兄弟系姚应儒姨太生育,因妯娌关系不和,导致姚应儒与姚国柱、姚国良、姚国元父子不相认的传说,与建始三里姚氏族人关于姚应儒落籍建始三里姚家坝后,曾有自称姚应儒姨太的“向氏婆婆”携带信物(相传,向氏婆婆携带封神版或者神龛寻访姚应儒,时称送封神版)登门求见,被拒之门外的尴尬传说相吻合。
6 R1 a* {5 E% P! T: A! Q揭秘尘封已久、变幻莫测的历史隙罅,了解血液里流淌的故事,时不我待,不可疏忽和懈怠。凡夫俗子,位卑言微,臻于至善,鞭长莫及。试图通过恳亲谒访,为逐一厘清姚国柱、良、元兄弟三人是否属于姚应儒失散的支脉,揭示祖碑失载原因,考辨诸多若隐若现的悬疑、缺憾及避讳提供线索,传递信息,略尽绵薄之力。拨云见日,还原尘封已久、变幻莫测的历史隙罅,当俟方来。唯望宗亲鼎力相助,阙疑纠偏,补漏拾遗,钩沉稽古,发微抉隐,条分缕析,累世传承。# _5 y- K+ S" u
- I* F% t; j6 G, K; b; A0 H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3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