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艺术精英 » 民间曲艺;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2 11:17: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

时间: 2011年10月10日 14:36

http://www.qilumingren.com/info/news/content/1472.htm 

 一、生平及故里:

  姚忠贤,男,汉族,1941年生于山东济南,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济南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聘任为中国北方曲艺学校鼓曲专业教师。北路邓派山东琴书的唯一传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并多次随团赴香港,台湾演出。
9 g8 \$ E1 m  ]# p1 o  二、从艺经历:) ^, @. J+ Z% v
  姚忠贤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在他14岁的时候便让他做了山东北路琴书创始人邓九如的门里徒。由于生活、工作都是在书场里,耳濡目染,姚忠贤的技艺得到了迅速提高,吐字发声、唱腔念白、伴奏表演都得到了师傅的亲传,比较扎实、全面地继承了山东北路琴书文雅大方的表演个性和艺术特色。由于邓九如在收徒上十分谨慎,所以姚忠贤就成了山东北路琴书的唯一传人。从1955年至1969年,他一直跟着师傅,直到邓九如病故。
) V9 Z/ I) N! r* Z. Y5 {  1957年,姚忠贤随邓九如一起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济南市曲艺团。曲艺团解散后,分配到省运输公司的业余宣传队工作。由于宣传队的演出环境与观众没有任何距离,使得姚忠贤的艺术风格更加泼辣。% U) D  F, Y! V8 \7 }( U8 G! R
  1977年姚忠贤回到了济南市曲艺团。他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并开始到各个学校招生,希望有一批年轻人能够继承山东北路琴书的技艺。3 H% ?: T* d8 \5 X$ n6 E  Y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为传承和发展山东琴书,姚忠贤先后多次在北方曲艺学校担任兼课老师,传授山东琴书艺术。现较有影响的弟子有杨珀等。姚忠贤现在每年的演出保持在200多场左右。1 e/ e& X4 [: z& `/ \0 e
  三、代表作品及艺术特点:) M" k4 a8 R! w4 ]
  山东琴书是由民间小曲儿汇集而来,除了山东民间小曲儿外,还吸收了安徽、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小曲儿,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姚忠贤承袭了山东琴书善于吸收姊妹艺术为我所用的特点,在表演时借鉴当下流行歌曲的节奏和河南大调等民间音乐的曲调,让一些老段子焕发了新光彩。另外,他还改变了原来琴书一句一个小过门、四句一个大过门的演唱方式,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加快节奏,将过门尽可能减到最少。代表作品:
! P+ u6 s3 F* f. T  《梁祝下山》、《断桥相会》、《洞宾戏牡丹》、《刘伶醉酒》、《亲上亲》、《冤家亲》、《生灵叹》、《反正话》、《青藏高原》等。- f1 `5 ?  K4 p3 s( o$ |: z
  四、主要成就:0 a( T1 b: i5 |* o. S* J' }- Q- f% H
  2000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
! c4 W$ K% N1 f4 e5 E) E  2000年获中国曲艺鼓曲大赛金奖;
( r  a- ^/ Q* E2 i8 X  2001年晋冀鲁豫四省曲艺大赛被授予“终身成就奖”;7 O6 V/ N6 c, U0 ^
  获山东省曲艺大赛(评比)一等奖5次;
3 [$ e' @8 Q0 N& g3 l  获济南市曲艺大赛(评比)一等奖若干;
7 Q: F' T' G" |& H/ ~, J; o  出版《姚忠贤左玉华山东琴书演唱专辑》等。4 s! Q  N2 y! |" T, S: ]# l
  五、相关信息
+ N3 p: B5 m+ P& P5 R1 }& W  姚忠贤: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9 P" L0 B0 D* X  大众网-生活日报* P+ M4 Q  N- ]$ V  N9 {& N
  姚忠贤陶醉在他的琴书艺术中。
# h3 }3 D7 G1 a# z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穿行于泉城老巷深处,去拜访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老师。在济南市曲艺团看门老人的指引下,我们见到姚忠贤老师时,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充满活力的“中年人”竟然已年逾花甲。在姚忠贤老师朴实而又不失风趣的娓娓讲述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山东琴书在姚忠贤生命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明白了为什么只要一跟“山东琴书 ”沾上边,生性内敛的他便能滔滔不绝,声情并茂。: q& T) j8 k- c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5 j* B1 r5 L: b3 M  琴书给我一技之长# `; [7 R0 h# r4 s$ e
  山东琴书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曲艺界熠熠生辉的一块瑰宝。起先山东琴书并没有名字,是近代著名琴书表演艺术家邓九如先生在1933年将这门艺术定名为山东琴书的。而这位山东琴书邓派创始人邓九如先生唯一的弟子便是姚忠贤。3 @% Q4 V5 Q' X7 z5 h
  “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父亲和邓九如老先生非常熟悉,就把14岁的我送到了邓先生的家里,当上了邓老师的‘门里徒’。”回忆起当初入门时的场景,姚忠贤颇有感触,“尽管那时候在老师家学艺吃了不少苦,可学艺就是这个样子,不吃苦怎么能有成绩?所以那时候学得非常用心,老师和师母也非常喜欢我,下了很大的工夫调教我。”姚忠贤至今仍感恩跟随邓九如老师学艺的那段岁月,因为就是从那时起,姚忠贤与山东琴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 l8 V/ ?; e" X6 |" Z  m3 V0 H. [  1957年,在当时山东琴书十分火爆的环境下,姚忠贤跟着邓九如老师进了济南市曲艺团,开始了职业学演山东琴书的阶段。只是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全国曲艺表演界一下子萧条了,曲艺团也解散了,姚忠贤被分到济南长途汽车站当工人。“庆幸的是,我并没有脱离本行,在汽车站加入到了业余宣传队继续唱琴书。”姚忠贤说,“当工人继续学习和表演琴书的日子对我来说收获很大。在工人中间演出,没有舞台演出的种种束缚,我完全把自己放开了,既学会了和观众互动性的交流,也让我产生了表演的勇气。”姚忠贤还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为什么要求演员一定要深入到观众中去,因为那确实有帮助,它能让我们知道观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演员也能够得以更加灵活、自如地在舞台上表演。”2 x$ m3 H, ?0 _- u
  “好不容易等到‘文革’结束了,曲艺团恢复,我也被调了回来,本想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可以大干一场,尽快振兴自己所继承的北路琴书,可就在刚刚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流行歌曲又开始盛行起来。”; c" h8 C  q& W6 z# d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了,传统节目一上台,大家就起哄。山东琴书也不例外。”传统艺术的这种不幸遭遇让姚忠贤很困惑,“当时我常常问自己:还要不要琴书啊?琴书还指望着你吗?人家改行你自己不能改行吗?”: U6 {$ d$ m# R4 h/ b- J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 a0 c9 @% c$ B, u) Y
  表演让我由衷快乐
, n  I( ?# T+ {& S  正当姚忠贤无奈彷徨之际,领导又让他去自谋出路,这种态度反而让姚忠贤坚定起来,“我当时就发狠说,现在你用土把我埋起来,早晚有一天我得让你把我挖出来。”& H0 X2 ^0 b0 C. u  v  B2 {% E
  可是执拗的姚忠贤深知,要想让别人“挖出来”,破铜烂铁可不行,必须得是好东西。不甘心的姚忠贤脑子中只有“苦练”二字,“我天天在家偷着练,不敢太大声,怕人听见笑话,就把自己关在大衣橱里练。骑着车子走在路上也小声地哼哼,有时候稍微大点声,人家听见了还以为我神经有问题,不过说实话,当时真是有点着魔了。”而演员光练不登台演出也不行,从1985年开始,姚忠贤便开始了他10年“驻唱”趵突泉的光辉岁月。“可以说,没有那段时间在趵突泉内的演出和观众的支持鼓励,绝对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姚忠贤表示,“那时演出只要我一张嘴,观众就掌声不断,那种开心是形容不出来的,还有很多港台同胞、外国朋友,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深信民族艺术绝对不会衰亡,山东琴书也绝对会越来越好。”/ e, A! e3 P  Y" p/ b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创新让我很有成就感: D+ L& |! B: c0 {
  姚忠贤在趵突泉公园10年的演艺生涯让他声名远播。在姚忠贤和他的学生杨珀取得了牡丹奖后,山东琴书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因为二人的不懈努力而逐渐提高。“现在山东琴书代表山东参加什么会演都能获奖。”这一点让姚忠贤很自豪。
. u* ^# q: ?# ~" p  “不过琴书想要受欢迎还是得改革创新。”姚忠贤认为,“时代在变化,山东琴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过去点一根蜡烛就能上舞台唱,现在观众可不买账了,他们不光要听你唱,还要看你整个人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服装、表情、动作……山东琴书是门综合艺术,表演起来也得处处都能吸引人啊。”
% w8 D) ~1 k/ ?* V  根据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和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姚忠贤首先从山东琴书的整体节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现在艺术形式很多,像山东琴书这样的古曲再保持着过去那种慢悠悠的节奏和唱法,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肯定接受不了,因此琴书的改革首先要精炼,要短小精悍。”另外,姚忠贤在词句上、音乐上也进行改革创新,在唱腔和感情上也吸收了姊妹艺术的元素,再加上流行歌、戏剧的东西,便成为了现在的山东琴书。“千改万改,我唱的还是山东琴书,还得以琴书的味道为根本,这个味才是山东琴书最值钱的东西。”' C( Z& L6 S& J3 ^$ n" Y6 Y) O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发展琴书是我最想做的% M2 a+ y. O- I* Y$ l; B2 g
  琴书很受欢迎了,个人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了,可是谈到山东琴书今后的发展,姚忠贤却不免愁容满面起来。
2 t- a' c7 I- p  “现在山东琴书的发展很不乐观啊,我刚才也说了,山东琴书无论怎样改革,那个琴书味最关键,可现在的演员能把琴书唱出味来的太少了。”姚忠贤忧心忡忡地谈道,“我现在岁数大了,身体各方面条件都在下降,只有天天练功、常常演出、经常和年轻朋友相处,才能让我的声音、身体素质和心态都保持在一个年轻的状态,那样我才能在舞台上多撑几年。”
, j$ P2 R5 r$ u  可面对当今社会现实,姚忠贤常常感到很无奈。“要想在艺术上有成就,耐不住寂寞不行。但只唱琴书是挣不到大钱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去走穴干点副业,你也不能说人家什么,毕竟这是实实在在的状况。可心不在这里,想把琴书学好,太难了。”作为一个宽厚的长者,姚忠贤对此现象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作为从艺人员,受观众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收入也不高,但是我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靠唱琴书挣来的,琴书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8 u! h6 e1 i' n6 y5 l2 ]# O) k  山东琴书后继无人是目前让姚忠贤最头疼的事。尽管他对自己现在的两个学生杨珀和罗晓静感到非常满意,“杨珀跟我20多年了,我们两人男女搭配唱琴书的形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罗晓静学琴书也很用心。但只有她们是不够的。”姚忠贤指出,“山东琴书这门艺术,在舞台上表演时还是以男演员为主,要靠男同志挑大梁,但是现在能挑大梁的男演员却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山东琴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多培养人啊!培养一批能接班的优秀曲艺人。”; c8 M: k6 Z3 h6 e5 d3 ?. C
  姚忠贤:劲头不老传承“琴书”( v4 g2 R: d5 w4 }) H* ]' b
  提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北路山东琴书唯一传人、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忠贤,许多济南老人可以说是无人不晓。北路山东琴书由邓九如先生创立,1955年,姚忠贤跟随邓九如学艺。1969年邓九如先生病故后,姚忠贤担当起传承北路琴书的重任。姚忠贤的音色优美文雅、唱腔高亢委婉,表演轻松诙谐,风格洒脱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6 a+ o$ D' L  v& b# l$ }
  用山东琴书唱流行歌曲
; a4 l% i- w* H& U  姚忠贤说,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曲艺大赛上,他表演的《青藏高原》是唯一一个山东琴书的节目。“是用山东琴书的曲调把流行歌曲《青藏高原》唱出来。”- [8 L( {. G0 w* u
  山东琴书流传下来的段子非常多,像《梁祝》、《断桥》等都很受观众欢迎。但姚忠贤并没有停步不前,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为墨守成规,在词句和唱腔上,吸收了黄梅戏、流行歌曲等的东西,以更适合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但无论怎么改,我唱的还是山东琴书,有琴书的‘味儿’。”
: i2 f7 [( U/ Z" n" F0 `  劲头不老永葆艺术青春
! H% w+ z, S  |. y' {7 t) |3 V1 h# w  姚忠贤家的客厅里摆着一架扬琴,已经67岁的他现在还坚持每天都要练习。姚仲贤解释说,这一是因为自己岁数越来越大,格外需要练习,技艺才不至于荒废;二是因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必须经常琢磨一些新唱法,才能唱得更有韵味、唱得更美。
% f8 v  ^& S8 [* \: V; S  上世纪80年代,琴书的舞台曾一度冷清。姚仲贤说,虽然和那时相比琴书有了很大发展,但还面临一些难题,“特别是男演员后备人才缺乏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姚仲贤又信心十足:“只要大家喜爱这门艺术,各方面齐心协力,难题总会逐步解决。”  n: L" j2 c( Y  R
  姚忠贤说,尽管自己年逾花甲,但是自己一不服老,二不卖老。不服老就是认为自己还能唱,还能为喜爱了一辈子的琴书做出贡献;不卖老就是从不拿自己当权威,不保守,愿意向年轻人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姚仲贤说,“我是人老心不老、劲头儿不老。只有不断创新,在艺术上才能保持青春。” ( 李雪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1:20:13 | 只看该作者
姚忠贤: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姚忠贤陶醉在他的琴书艺术中。

时间: 2011年10月10日 14:36 作者:文/片 本报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王僖 大众网-生活日报

$ R* v% h8 }7 {* Z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穿行于泉城老巷深处,去拜访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老师。在济南市曲艺团看门老人的指引下,我们见到姚忠贤老师时,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充满活力的“中年人”竟然已年逾花甲。在姚忠贤老师朴实而又不失风趣的娓娓讲述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山东琴书在姚忠贤生命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明白了为什么只要一跟“山东琴书”沾上边,生性内敛的他便能滔滔不绝,声情并茂。
) q7 j2 d. C4 T7 Z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f5 d1 s0 G$ n- ^9 B6 ^9 t
  琴书给我一技之长" w3 @) u: I. o$ l
  山东琴书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曲艺界熠熠生辉的一块瑰宝。起先山东琴书并没有名字,是近代著名琴书表演艺术家邓九如先生在1933年将这门艺术定名为山东琴书的。而这位山东琴书邓派创始人邓九如先生唯一的弟子便是姚忠贤。9 D0 T+ V1 j' g& h1 o+ S4 c
  “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父亲和邓九如老先生非常熟悉,就把14岁的我送到了邓先生的家里,当上了邓老师的‘门里徒’。”回忆起当初入门时的场景,姚忠贤颇有感触,“尽管那时候在老师家学艺吃了不少苦,可学艺就是这个样子,不吃苦怎么能有成绩?所以那时候学得非常用心,老师和师母也非常喜欢我,下了很大的工夫调教我。”姚忠贤至今仍感恩跟随邓九如老师学艺的那段岁月,因为就是从那时起,姚忠贤与山东琴书结下了不解之缘。2 n' `. E6 |/ D$ _0 A/ g- k; N
  1957年,在当时山东琴书十分火爆的环境下,姚忠贤跟着邓九如老师进了济南市曲艺团,开始了职业学演山东琴书的阶段。只是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全国曲艺表演界一下子萧条了,曲艺团也解散了,姚忠贤被分到济南长途汽车站当工人。“庆幸的是,我并没有脱离本行,在汽车站加入到了业余宣传队继续唱琴书。”姚忠贤说,“当工人继续学习和表演琴书的日子对我来说收获很大。在工人中间演出,没有舞台演出的种种束缚,我完全把自己放开了,既学会了和观众互动性的交流,也让我产生了表演的勇气。”姚忠贤还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为什么要求演员一定要深入到观众中去,因为那确实有帮助,它能让我们知道观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演员也能够得以更加灵活、自如地在舞台上表演。”% ^4 R! ^9 D" M- M' j) p8 G
  “好不容易等到‘文革’结束了,曲艺团恢复,我也被调了回来,本想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可以大干一场,尽快振兴自己所继承的北路琴书,可就在刚刚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流行歌曲又开始盛行起来。”0 [2 E/ V3 h* j3 U" o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了,传统节目一上台,大家就起哄。山东琴书也不例外。”传统艺术的这种不幸遭遇让姚忠贤很困惑,“当时我常常问自己:还要不要琴书啊?琴书还指望着你吗?人家改行你自己不能改行吗?”
0 e. F; F3 `# O& p0 v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
/ |2 u( B1 f5 N4 ^# m  Z  表演让我由衷快乐. C  m3 L% l4 A7 f8 Z5 V4 `
  正当姚忠贤无奈彷徨之际,领导又让他去自谋出路,这种态度反而让姚忠贤坚定起来,“我当时就发狠说,现在你用土把我埋起来,早晚有一天我得让你把我挖出来。”
( }0 n. V, Y5 U8 }8 w3 X  可是执拗的姚忠贤深知,要想让别人“挖出来”,破铜烂铁可不行,必须得是好东西。不甘心的姚忠贤脑子中只有“苦练”二字,“我天天在家偷着练,不敢太大声,怕人听见笑话,就把自己关在大衣橱里练。骑着车子走在路上也小声地哼哼,有时候稍微大点声,人家听见了还以为我神经有问题,不过说实话,当时真是有点着魔了。”而演员光练不登台演出也不行,从1985年开始,姚忠贤便开始了他10年“驻唱”趵突泉的光辉岁月。“可以说,没有那段时间在趵突泉内的演出和观众的支持鼓励,绝对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姚忠贤表示,“那时演出只要我一张嘴,观众就掌声不断,那种开心是形容不出来的,还有很多港台同胞、外国朋友,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深信民族艺术绝对不会衰亡,山东琴书也绝对会越来越好。”" S  T$ W$ Y, p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创新让我很有成就感+ }* ^5 A" \4 [; W4 i$ t) Z
  姚忠贤在趵突泉公园10年的演艺生涯让他声名远播。在姚忠贤和他的学生杨珀取得了牡丹奖后,山东琴书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因为二人的不懈努力而逐渐提高。“现在山东琴书代表山东参加什么会演都能获奖。”这一点让姚忠贤很自豪。, N: N4 E* @) ^0 }7 v+ H; Y1 Z
  “不过琴书想要受欢迎还是得改革创新。”姚忠贤认为,“时代在变化,山东琴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过去点一根蜡烛就能上舞台唱,现在观众可不买账了,他们不光要听你唱,还要看你整个人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服装、表情、动作……山东琴书是门综合艺术,表演起来也得处处都能吸引人啊。”
5 F" L. n# \; w; g; H  根据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和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姚忠贤首先从山东琴书的整体节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现在艺术形式很多,像山东琴书这样的古曲再保持着过去那种慢悠悠的节奏和唱法,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肯定接受不了,因此琴书的改革首先要精炼,要短小精悍。”另外,姚忠贤在词句上、音乐上也进行改革创新,在唱腔和感情上也吸收了姊妹艺术的元素,再加上流行歌、戏剧的东西,便成为了现在的山东琴书。“千改万改,我唱的还是山东琴书,还得以琴书的味道为根本,这个味才是山东琴书最值钱的东西。”# c: I9 ]" f9 ?' z  J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发展琴书是我最想做的' A2 L# \- `) t) a8 R) t1 A
  琴书很受欢迎了,个人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了,可是谈到山东琴书今后的发展,姚忠贤却不免愁容满面起来。
- g8 x1 p/ E" _  O8 x  “现在山东琴书的发展很不乐观啊,我刚才也说了,山东琴书无论怎样改革,那个琴书味最关键,可现在的演员能把琴书唱出味来的太少了。”姚忠贤忧心忡忡地谈道,“我现在岁数大了,身体各方面条件都在下降,只有天天练功、常常演出、经常和年轻朋友相处,才能让我的声音、身体素质和心态都保持在一个年轻的状态,那样我才能在舞台上多撑几年。”4 T0 X" f# \4 g% N4 E
  可面对当今社会现实,姚忠贤常常感到很无奈。“要想在艺术上有成就,耐不住寂寞不行。但只唱琴书是挣不到大钱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去走穴干点副业,你也不能说人家什么,毕竟这是实实在在的状况。可心不在这里,想把琴书学好,太难了。”作为一个宽厚的长者,姚忠贤对此现象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作为从艺人员,受观众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收入也不高,但是我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靠唱琴书挣来的,琴书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2 w: Q$ y) u+ E: G; {  山东琴书后继无人是目前让姚忠贤最头疼的事。尽管他对自己现在的两个学生杨珀和罗晓静感到非常满意,“杨珀跟我20多年了,我们两人男女搭配唱琴书的形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罗晓静学琴书也很用心。但只有她们是不够的。”姚忠贤指出,“山东琴书这门艺术,在舞台上表演时还是以男演员为主,要靠男同志挑大梁,但是现在能挑大梁的男演员却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山东琴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多培养人啊!培养一批能接班的优秀曲艺人。”
! s$ U5 s. ?& y4 ^  编辑: 刘贇
6 G4 Y! a2 D( ]+ \) ]  来源:1 f. G, Q7 m* l6 B$ B
  http://www.dzwww.com/synr/dzft/200607/t20060703_1592523.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2-1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