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4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今传说>姚县令审石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5 18: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清末年间,滕县有个名叫姚诗志的县令。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是坐着独轮车来滕县上任的。车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7 y9 }9 ^/ Q; J
    滕县南门里有家卖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头,两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摆摊儿卖粥。不巧,被一块大石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子和卖粥用的碗。小本营生,这一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r& w- u& C' L
    这天早晨,县令姚诗志,出了公馆,准备到南门外城河涯逛游逛游,正好碰上卖粥的两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又问了问卖粥的家境,就对卖粥的两口子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石头抬到衙门里去,老爷我要审问这块石头,叫他赔你的粥缸子。”% S' j* R) [" o' o
    卖粥的心里话:俺这就够倒霉的啦,您这位大老爷还开个什么玩笑?!可不抬不行啊,县太爷的命令,谁敢不听!没法,两口子就顺起扁担,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块石头,朝县衙门走去。
0 m: Q7 q% a. j3 l- i1 @    人们见卖粥的两口子抬着块石头,跟在县太爷后面,朝衙门里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说:“八成大老爷要审石头,这一叽咕,一街两巷的人都跟着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挤满了大堂前的院子。
# F8 A1 a; Y6 j- F    县太爷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门口,只许进,不许出。然后,他就站在大堂前开了腔:“乡亲们,今天本县令遇上这块石头绊了人,砸破了缸。害得卖粥的两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审审这块顽石,估计它不会开口。可它毕竟引来了众乡亲,这算它将功补过吧。没说的,请大伙凑个份子,最少一文钱,多者不限,算是大伙周济卖粥的夫妇吧。”+ u% V1 _7 j5 d' Q4 E# [3 v
    听了县太爷这番活,看热闹的人,纷纷掏钱捐献,功夫不大,就凑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铜钱。县大爷让看热闹的人走了以后,自己又拿来五两散碎银子,连同二十多吊铜钱,一起交给了卖粥的。说:“这足够你的粥和粥缸子钱啦,回家去吧。”卖粥的千恩万谢回了家。, x7 t1 K9 y4 y2 E3 Q) L5 R
    从那,姚县令为小民分忧的事,一直传到今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发表于 2013-2-15 19:03:51 | 只看该作者
你写的吗?还是转载的?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34:45 | 只看该作者
你写的吗?还是转载的?
1 i6 g  p) {" T0 D2 W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3-2-15 19:03

  p/ ?5 ?; Y; ?& F3 a* l
: E% y9 H' |9 h$ O) h6 C
9 f2 k1 K1 m$ R3 h9 _$ k# g    书上看见在网上转载的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47:47 | 只看该作者
镇江:见证古今浪漫爱情的城市
9 h: u& D' u7 V3 v" M  O: }1 ^丹阳访仙:董永与七仙女爱情传说的故里          
1 H8 L& P+ C4 h' O, z  ~  P    七夕节,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情人节。每年的七月初七人们会回想起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其实民间传说中人间仙侣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同样脍炙人口、渊源流长。有关董永故乡地属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一是江苏丹阳,二是湖北孝感,三是江苏金坛。其中丹阳说由来已久,因在《天仙配》里,董永登台亮相即唱出了一句“家住丹阳姓董名永”。2002年10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特种邮票,是在丹阳举行的隆重首发仪式,并启用“董永故里风景戳”3枚。也进一步佐证董永故乡在丹阳。其实丹阳访仙当地还有一种传说,七仙女并不是神而是人,这段故事也发生在丹阳,开始于延陵,结束在访仙桥。. j+ _2 R, c+ [) b+ N
       春秋吴国公子季札,生前封邑延陵。几百年后,吴家一代兄弟两人,兄长为官,三妻四妾,还和丫环生一女,排行第七,府中叫她七小姐。七小姐长大后,因母亲卑贱,只能混杂在丫环长工中干活。吴府附近有个家境穷困却是至孝的少年,名叫董永。他因向吴府借钱葬父,要做三年长工抵债。进吴府后,七小姐常和董永一起劳动,互相爱慕,偷食禁果,并怀孕在身。吴老爷盛怒之下,赶走董永,囚禁了七小姐。吴家老二听说侄女之事后,便去求情,要哥哥成全两位年轻人。见哥哥冥顽不化,对侄女又不能见死不救,吴老二便在吴府内外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七小姐临产之夜来到延陵,派人把婴儿送到董村的老槐树下交给董永,同时连夜把七小姐用船转运到访仙,藏在家中。现在丹阳访仙桥吴家巷村据说是吴氏这支的后裔。 1958年,访仙前册塘村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一具完整女尸,凤冠霞帔,面容如生。有人说这是吴家的祖坟,这位就是七小姐。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也就在访仙广为流传。; f) Y/ G' K- s
    孝子董永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汉代刘向的《孝子图传赞》。稍后,晋干宝在《搜神记》的“董永变文”中,叙述了董永孝行,织女下凡与永为妻,助永织缣偿债等,虽然语言简朴,但故事情节已趋完善。元代郭居敬编绘《二十四孝图》中的“卖身葬父”,也将董永故事作了简洁文字说明。讲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了七仙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妻。一夜之间织了十匹锦布,帮助董永偿债赎身。奴役期满,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时候玉帝却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与丈夫诀别的爱情故事。宋元时代,随着说书行业的发达,“董永遇仙”的传说在话本中流行。到了明代,经过文人洪梗的采编、整理,将此收入他的《清平山堂话本》。嘉靖前后,民间艺人又依据宋元话本《董永遇仙》改编成戏曲《槐荫树》、《织锦记》、《遇仙记》等,将董永的形象搬上了舞台。到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安庆黄梅戏《天仙配》使“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曲优美动听的对唱,已流传天下。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48:18 | 只看该作者
镇江丹徒:吴歌《华山畿》梁祝故事的原版
, x, i6 ^: z+ Y& \. b
        说起梁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提起《华山畿》,也是感天动地。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郑振铎先生说过:在乐府诗吴歌里,“其中惟《华山畿》最为重要。”
$ ]+ |4 D9 P+ f4 c3 S* O5 @. ]      《华山畿》的爱情故事,有悲喜两种传说,一种是悲剧,《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女子,悦之,因感心疾而死。及葬,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乃合葬焉,号神女冢。自此有《华山畿》之曲。”这故事简略传神,翻译过来便是: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今镇江)的一个读书人,从华山畿(今丹徒)往云阳(今丹阳),偶然见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欢,从此相思成疾病死,下葬时,牛车运载着灵柩,经过华山那女子的家门,拉车的牛不肯再走。女子出来,见了灵柩中的读书人,唱着这一阙《华山畿》歌。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而入,为读书人殉情而合葬一起。
) ^) N! |/ p3 ^) [  另一种传说要详细一些,结局是大团圆的喜剧。元代林坤编著的《诚斋杂记?华山畿》说:“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女闻,感之。因脱蔽膝(裙,古谓下裳,男女同用),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入抱之,遂活。两家相庆,配为夫妇。” $ A- _/ E# I. z6 h8 q( Y2 R3 X" q, e+ p. Q
      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左,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政府为此侨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到了南朝的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便一直成为镇江的别名。许多资料表明,吴歌《华山畿》的发生地就是丹徒石桥华山村,“神女冢” 遗址,至今仍存,当地人称其为“玉女墩”, 祈求保佑婚姻幸福、美满的古风仍存。如果将宋代的李茂诚《梁山伯庙记》和宋代郭茂清《乐府诗集》,作比较研究,就会发现祝英台的入墓和华山女子的入棺,两故事主干情节十分相像。华山畿故事发生在南朝宋少帝(即刘义符,公元423年在位),说不定祝英台故事是抄袭了感天动地的民间传说《华山畿》。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48:37 | 只看该作者
镇江北固山:刘备甘露寺招亲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8 }5 W/ N& X5 M  X$ w& F: f
      北固山,英雄美人山。甘露寺雄踞镇江的北固山后峰顶上。《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孙权与西蜀刘备结盟,共御北方强敌曹操。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策动乔国老来促使孙权之母吴国太到甘露寺多景楼相看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故允许将女儿尚香嫁给刘备。当日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后人们就传说多景楼叫相婿楼,或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的事便弄假成真。于是周瑜又设玩物丧气之计,刘备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眼见到了年终,赵云来见刘备,诈称曹兵杀奔荆州,请刘备即刻返回。刘备说“必顺与夫人商议。”赵云说:“若和夫人商议,必不肯教主公回。不如休说,今晚便好起程。”刘备对孙夫人说,已到年关,想要拜祀祖宗。孙夫人说:休得瞒我,我已听知了也!方才赵子龙报说荆州危急,你欲还乡,故推此意。刘备见此情景,只得以实相告。孙夫人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刘备又说:夫人之心,虽则如此,争柰国太与吴候安肯容夫人去?于是孙夫人便以江边拜祖为名,望荆州逃去。孙权得知刘备逃走,派兵追赶。危急之时,刘备便将周瑜以孙尚香为诱饵谋害自己实情说出。孙夫人听后对哥哥如此做十分不满。于是,上前怒斥前来追赶的吴将。帮助刘备逃到江边。乘上诸葛亮早已准备下的战船,终于回到荆州。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招亲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刘备招亲》、《甘露寺》等传统剧目一直很受欢迎。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49:02 | 只看该作者
镇江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的发源地. k( F+ `6 R; O( H- y) T6 I. {1 z) ^
       峨嵋蛇仙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情节动人历久不衰,故事讲的是峨媚蛇仙白素贞,深山修炼千年,偕同另一蛇仙小青,下山寻求人间欢乐来到杭州西湖,巧遇书生许仙,白娘子与他一见钟情,结为百年之好。不意为僧人法海和尚所见,蓄意拆散这对良缘,将许仙骗上金山。白娘子和小青得知后赶到金山,好言向法海讨还丈夫,却遭到横蛮拒绝。白娘子与小青施法引来洪水,召来龟军师和虾兵蟹将,向金山涌去。法海亦施法抵抗,白娘子暂收兵回杭州伺机再战。那时许仙乘机逃出金山寺,回到杭州,终于与白娘子在西湖断桥相会。而许仙与白娘子的艺术原型也出自镇江,白乃镇江知府之女,许为五条街药店的伙计。因白知府多病,白素贞常到药店抓药,与许相恋。知府与法海是好友,知府故后,将白素贞托付给法海照应。法海遂干涉白许婚恋。# u+ _( ?! h+ @9 ^4 J
       金山自古名称很多,古人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宋代王存著的《九域志》中则说:唐代高僧法海云游来此,为修复寺庙,每日在山间披荆斩棘,一日挖到黄金。地方官李奇上报皇帝,皇帝敕令将黄金交法海作修复寺庙之用,并名山为金山。从这文献看,法海是一名虔诚的僧人,而不是广为流传拆散许仙与白娘子姻缘的大恶人。《白蛇传》神话故事这样演绎 :唐无名氏《白蛇记》——《西湖佳话》中的《雷峰怪迹》——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陈遇乾弹词《义妖传》——民间传说《泪漫金山寺》——方成培水竹居本《雷峰塔传奇》等。同情弱者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白娘子和法海的斗争中,白娘子是弱者,法海是强者,法海恃强凌弱,蛮横无理,白娘子一忍再忍,死不妥协。原本德高望重的法海大师被不断妖魔化,变成了千载不复的恶势力的代表。而原本是峨嵋蛇仙的白娘子则全部美化,成为端庄稳重、爱情坚贞、善良智慧、知礼容忍、忍辱负重、济世救人的形象大使。将长江三角洲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杭州与镇江,被扯到一个神话故事里,是不是很有意思?现在还传说镇江金山的白龙洞直通杭州的苏堤呢。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49:28 | 只看该作者
镇江焦山:蒋介石宋美龄成就传世奇缘之地        + i' y6 S4 ?  i
      焦山,扬子江心的一座小岛,原名樵山。东汉末年陕中高士焦光曾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焦光而改称此山为焦山。又因绿波环抱,林木葱郁,宛然碧玉浮江,被称作“浮玉山”。当年蒋介石在经历三次婚姻后,一次巧遇清丽聪慧的宋美龄,当即为之倾倒。宋家是名门望族,身为大家闺秀又受过西方教育的宋美龄怎么会同意这门亲事呢?当时国民政府已在南京宣布建立,蒋介石考虑的问题:一是设法进一步争取英美对自己的支持;二是设法多涂上一层孙中山革命事业继承人的油彩;三是设法有一位贤内助来帮其处理内政外交。自己能同宋美龄结合是最理想的,况且原来有一定的基础。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遭到国民党左派和***的反对,身心疲惫,决定到镇江焦山去休息。因焦山又名浮玉山,玉可以避邪且使人安心。一位部下给他出主意:请宋美龄到镇江的焦山去玩。
* v5 a2 m5 l1 J( i( L' ~* E2 {         1927年5月的一天,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封信,派卫士队长宓熙专程到上海去找宋霭龄。当事人记载得很详细,至少可还原当时具体场景的历史。5月13日,宓熙交上蒋介石的亲笔信,宋霭龄含笑看信之后,高兴地说:“知道了!总司令约三妹在15日到焦山去玩,好吧!你就住在我这里,等到15号走罢!”5月14日下午,宓熙到北火车站,打算预购明天的车票,见着站长,说明来意。他问宓熙:“你是来接总司令的朋友去镇江的吗?”宓熙说:“是的。”他说:“不用买票了,我已经预备好一辆蒋总司令上次坐过的花车,挂到明天上午8点钟开往南京的特别快车的车头后面。”并笑容可掬地问:“你看好不好?”“当然好啦!”宓熙高兴地答道。随后就回来告知孔夫人,宋霭龄也很高兴。坐旁的宋美龄听了也嫣然一笑。5月15日7点半,宋霭龄、宋美龄和另外一位中年保姆,一同下楼,上了汽车。7点50分到达车站,一进站就望见那辆花车,站长来打招呼,一行人登上花车。宋霭龄一个人回去了。下午3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有警察警戒。蒋介石已等候在站上,他不穿军装,换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草帽,足登白皮鞋,精神奕奕,背后站一排卫士和公安局长俞子厚。站长站在月台上,指挥火车停下。正好花车停在蒋介石的面前,他即走上花车,同宋美龄见面。握手毕,他急忙把宋的手提包抢在自己手里。缓步下车,改乘一辆新式轿车开到江边,换乘小汽艇,直驶焦山。焦山位于长江之中,来往必须乘船。山上有个大庙,和尚并不多。游人也不很多,环境非常幽静。蒋、宋在焦山,每日早出晚归,游览这一带的名胜古迹。有一天到了一个清朝做过大官的家里,壁上挂着一幅唐伯虎的画,两人赞赏了一回。中午在一家有名馆子吃饭。一晃就是十天,蒋介石带着卫士排回南京,叫宓熙送宋美龄回上海。蒋介石终于获得了宋美龄的芳心,成就了一段富有政治权势前景的传世奇缘。12月1日,宋美龄和蒋介石在上海结婚。当天,上海《申报》刊登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介石离婚声明。引起上海各界舆论大哗。有人说这桩婚姻是“各取所需”的政治结合。不过,以当时宋家在上海的社会地位、才貌双全的宋美龄来看,除了蒋介石,确实再难找到门当户对的配偶,但不可否认,蒋宋联姻也使宋家在当时的中国各方面更上层楼。而镇江焦山,则是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就传世奇缘之地。) `8 f) g* K8 M, \% E1 t
    访仙出传说,人间仙侣董永和七仙女哙炙人口;华山村出浪漫,青年男女为爱恂情惊天动地;金山出神话,白娘子与许仙的凄美爱情妇孺皆知; 甘露寺出戏曲,刘备招亲演绎“赔了夫人又折兵”淋漓尽致;焦山出话剧,蒋介石与宋美龄十天定下传世奇缘。时空之针,牵引爱情主线,串起散落的珍珠,不妨亮出镇江旅游之名片:爱情城市。悉心包装,打造一番,朝阳产业定会生机无限。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2-15 21: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蓬安姚波 * R2 t/ J7 I: O2 ~7 q; o5 S5 ?
. z0 v. q: {+ Y5 V- o
    姚县令审石头,讲的是清末滕县县令姚诗志为民分忧的故事。。
/ Q: i/ D3 g; p# n  I5 C7 U    清末滕县县令姚诗志,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是坐着独轮车来滕县上任的。车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8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