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纪 家 山
8 V7 {0 y D: Q
6 V% v, w+ y/ C; y 历史上的纪家山,曾是一个强匪横行的山坳,它的真正主人和开拓者却是一个寡妇,一个来自湖南的寡妇。
9 g# C7 X# v2 p- E5 \7 n, D9 l 进出水坪镇的纪家山,要穿过竹溪县城东10公里处的洞子沟。今日洞子沟有省道穿过,依然林密沟狭、人迹罕至。纪家山躲在省道边高高的山冈后面。虽然有了机耕路进出,但爬上纪家山,绝对要屈膝折腰、气喘汗淋。上到山口,走进去,却见平畴蜿蜒、松茶满丘,白墙黑瓦的村舍,散落在山梁沟壑。如此自然生态,注定纪家山会成为流民祖先寻觅的庇护所,又不免沦为匪患的渊薮地。* _3 r8 [" [9 X X4 Y# L- q- R
纪家山是有些来历的。《竹溪县地名志》载:“传说此地是传奇人物纪兰英为王之地,故而得名。”纪兰英飘渺难稽,但纪家山千人左右的村民中(1982年的《竹溪县地名志》统计纪家山人口为960人),并无纪姓,倒是姚姓占了大半。姚家在纪家山和山外城乡,早已分出多个支派。但他们无不声称其祖先为一位“老祖母”。“老祖母”听来似乎只是传说,但确有她的坟茔,安卧在纪家山一个寂寞的山沟里。 Z/ k0 f1 V- h# s9 N9 @
从姚家院到纪家山山梁上的村小学,要穿过这条沟。我去的时候是正月,沟里数畦狭长的水田,正是麦青遥看近却无的光景,麦田间,一个褐色乱石的堆垒,同行的姚家亲朋说,那就是“老祖母”的坟墓。这显然不象一个大家族老祖先的墓地,简陋、朴素、原始,大小不一的石块简单地垒砌起来,爬满了荆棘和迎春花,坟前,尚有姚家后人腊祭时残留的香烛。
4 [4 n% W4 M; R 躺在石墓之下的这个姚家老祖宗,论身前死后事,都算是位可怜的女子。因为,传说中的“老祖母”,是清初从洪水滔天的湖南洞庭湖畔流亡而来,还带来两个半大孩子——他们是纪家山十几代姚家族系的血缘初祖。已经搞不清楚孩子的父亲、她的丈夫,是死于洪灾饥荒还是人祸所害。在没有公路铁路的年代,孤儿寡母颠沛流离的漫长逃乱历程,也只能凭想象来感叹其艰辛悲壮。
6 k1 x% Z6 N0 N, U! k/ F9 Q/ g 这些非凡传说,是故事还是真实的家族史?不曾读到姚氏宗谱,史志也完全没有相关记载,但透过某些信息,是能够考稽相关背景的。比如,传说“白莲教”起义闹到纪家山的时候,“老祖母”挺身而出,与义军上下游说周旋,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硬是让族人免遭了劫掠和血光之灾。传说其时纪家山的姚家,已经垦殖出偌大的田产,盖起了“螺丝转顶”的房宅,马车能直接进出阔大的宅院,曾经的孤儿寡母,已然人丁兴旺……
, k" X/ @5 y2 C% r. Q7 { 好了,“白莲教”起义给出了传说的时空坐标,“老祖母”的故事就有了大概的眉目。对以王聪儿为首的这场“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同治版《竹溪县志·兵事纪略》记录了在竹溪的简况,纪家山赫然在册: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本县教首陈宗周等,响应白莲教大起义,分别在纪家山、黄沙河、瓦房沟、明峪沟、鹅(鄂)坪等地纷纷起义。攻打县城未遂,转战农村,旋即被镇压……那么,1796年的“老祖母”,凭她临大乱而不慌的做派和姚家的家业景况推断,该是中老年的风范了。可以想象,“老祖母”在纪家山已经含辛茹苦地操持劳作了二三十年,靠寡妇的勇气、女性的坚韧和母亲的厚实,成功地为她的两个儿子、她的族人,奠定了生存繁衍的基业。3 m: F9 _( M2 A$ Y. W9 U
纪家山的故事,在“老祖母”生活的乾隆、嘉庆年间,只是历史大潮中的一股细流。清初政府为安抚战乱灾荒,在地广人稀的十堰山区采取“招徕流亡、垦荒免赋”的政策,吸引了各省破产于天灾人祸的人民。逃离泛滥的洞庭湖,来到纪家山的孤儿寡母,就是当时涌向鄂西北的无数的无助家族之一。鄂西北的乡土收容了流浪的潮水,安抚了逃亡的残梦,并因此使得“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尽皆耕种矣”(《清圣祖实录卷二四九》)。
4 y, q2 x* ^# G8 J6 D 古代的女子十五六岁就是嫁为人妇的年龄。当姚家“老祖母”拖着两个孩子,蓬头垢面、衣杉蓝缕地来到纪家山的荒芜山丘上时,尽管面黄肌瘦,应该还是少妇吧。洪水的噩梦、流亡的饥寒、盗匪的惊吓,她竟能一一承受过来,最终,选择了这个山屏林掩的所在,作为避乱安生的“逃花源”,并以女性柔弱之躯,化解无数凶险的危机,让一个延续200多年的家族创业繁衍史,就此开始。姚姓,本是母系氏族时期传于母亲的古老姓氏之一,在纪家山,再一次由一位平凡母亲传承张大下来。那么,“老祖母”的石墓,就让它保持简陋质朴的原貌吧,每一个春天,让那一丛丛荆棘和一枝枝迎春花顽强地蔓生和肆意地开放。只是坟前,该立一尊同样简朴的石碑,上面铭刻:“纪家山之母”,则其墓不仅是祭坛,也是纪念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