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25 14:31:23
|
只看该作者
& t F9 R+ O; l- p4 j" B男丁上千人兴旺不复存
, Q. y7 p3 f( w
- ^0 ?1 {1 C3 M( Q 在姚家村姚姓族人世代相传中的这样一个大村庄,却不知从何时开始败落了,现如今,姚家村姚姓村民只有姚兴喜一家,还有他的两个堂兄弟两家,以及他们的一个出嫁了的姑奶一家。: F( t/ m: ^2 A7 m6 y2 D
姚兴喜虽然有三个儿子,但一个在外地工作,一个在共青城的一家工厂打工,一个在南湖大道旁的葡萄园小区开了一家汤粉店,平时都很少回姚家村,因此平时都只有姚兴喜老两口住在老房子旁的三间新盖的平房内,守护着这座百年老房子。而姚兴喜的两个堂兄弟家生的又都是女儿,并都招的是上门女婿……因此,现在姚家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是后来迁居至此的其他姓氏的人。
B7 @+ v" p/ K- v9 K 当问到一个曾有上千男丁的姚家村,为何如今只留下几户姚姓人时,姚兴喜说,他也不清楚姚家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丁稀少的,除了有一些姚姓族人迁居他乡外,清末至民国年间鄱阳湖沿岸这一带发生的几次瘟疫,加上日本鬼子侵占鄱阳湖湖区实施的“三光”暴行,也许是姚家村姚姓族人人丁锐减的历史原因之一。
, y8 Y2 T) O# D7 X 至于姚家村姚姓族人迁居何地,姚兴喜说他更不清楚,姚家村原有的《姚氏族谱》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毁,因此外迁的姚姓族人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已无处可觅行踪了。
+ z1 P: a9 |5 V4 y! b8 `9 J1 F" v9 `
2 \5 o( y: ^9 X" C6 b 先人墓志铭见证辉煌史
- Y: Z8 ]! M# }* X! h4 v0 T- E 7 |( e+ Q+ Q2 E9 S, Z! g
对于姚家村曾办过学堂这一点,姚兴喜把记者带到了姚家山,找到了姚家村姚姓先祖的几座墓。姚兴喜说,这些姚姓先祖是他的第几世祖宗也无法查证了,因为族谱被毁后已无法查证姚家村姚姓族人的“辈份排字”了,只知道这三座墓是他们老祖宗的,每年清明节他们这几家仅存的姚姓后裔都会来此扫墓。# _" h! Y% M( K1 m
通过对这三座清代老墓墓碑上墓志铭的文字进行研究,其中一座“待诰赠姚公世美先生之墓”的墓主人名叫姚中珣,另一座是其夫人“皇清待赠姚母熊孺人之墓”,还有一座“皇清待封姚君远孚先生之墓”是他们的儿子姚道信的墓。从“待诰赠姚公世美先生之墓”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出,墓主人姚中珣字世美,世居建昌(今天的建昌县、永修县一带)开塘,到了明朝弘治年间迁居德安县的茶山垅(今天的共青城东湖区姚家村),他的父亲叫姚一豫,为恩进士候选儒学教谕(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级别的官职)。姚世美是姚一豫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姚中瑾。
& c4 ?; N+ K' G1 ? 据姚世美的墓志铭记载,他年少时相貌英俊,写的文章更是气势“咄咄逼人”,父亲姚一豫对他特别疼爱,认为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考中秀才进入官办的县学后他又开始研究金石学,并且名气更大,但“屡战秋闱”(即乡试)都“不得志”,多次“名落孙山”之后的姚世美,于是平生便只能寄情于山水间,与友人畅游于春风和煦的大自然中而流连忘返。不仅如此,每遇到不平之事他则好打抱不平,义正辞严,凛然之态如风霜,姚姓族人和乡亲都十分仰信于他;晚年,他在姚姓族人中带头纂修姚氏族谱,尊祖睦邻,被后世尊为“文学先生”。, p, j" k1 Z g; N; P4 J7 |6 c9 h
姚世美的夫人“皇清待赠姚母熊孺人”同样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星子县黄埠湾的邑庠生熊奎士。姚世美的儿子姚道信,从小就励志于学,在当地的学问界有很大的名气,但同样多次“名落孙山”之后而英年早逝,姚道信娶了邑庠生刘梦麒的二女儿,生了两个儿子。姚道信的大儿子姚煌,娶了邑庠生刘廷灿的大儿子刘超禄的女儿,并生了两个儿子承基、承堂;姚道信的二儿子姚焕,娶本县鲁天贵之女,生了两个儿子承坤、承墉。此外,姚道信还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太学生鲁会浩之子鲁大枝,生了两个外甥,大外甥鲁成蔚为邑庠生;小外甥名叫鲁成然。他还有一女嫁给吉水县训导万五聚的孙子万念岳,也是太学生。" B6 c% \5 P4 U* k
从三块墓碑铭的文字中,不仅看出姚一豫本人及其子孙们都是诗书传家,且所娶、所嫁也都是考有功名的书香门弟之人;而且为他们撰写墓志铭的亲戚也都是考取过功名和担任官职者。“皇清待赠姚母熊孺人之墓”墓志铭的撰写者,是家住南山(今甘露镇甘露村余家村)的邑廪生余廷显,而且他又是恩进士候选儒学教谕姚一豫的学生,并受邀在姚家村的学堂里当了10多年的教书先生。“待诰赠姚公世美先生之墓”墓志铭的撰写者,是卿进士例授文林郎吏部截选知县刘咏禄,又是姚世美之子姚道信妻子的娘家族弟,还是姚世美之长孙姚煌妻子的亲堂叔。3 |0 y0 L7 ]5 p* f6 }7 R
/ W B. g. l, E7 L1 s
侍候病母孝感神明托梦
1 c {% l) n5 e . y4 u- _1 Z& |* i
从三块墓志铭的文字中,不仅能看出姚家村的姚姓族人在清朝曾是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而且还能看出其家族对外和睦乡邻、尊敬爱幼,对内孝敬长辈、勤俭持家等良好家风。5 {" b9 [. E4 K3 k; e+ n9 M' u
据“皇清待赠姚母熊孺人之墓”墓志铭文字记载,姚世美的妻子姚母熊孺人端庄娴淑,为长辈端茶送水、为夫婿倒酒上菜等脸上总是带着喜气,就连对待家中的佣人、使女也同样和蔼可亲;即使是家境富裕,她却一直亲自挑灯纺织,陪着丈夫寒夜苦读诗书,勤俭持家,深得一家老小的喜爱。
2 Z& H K f! A% M+ A' ] 而据“皇清待封姚君远孚先生之墓”的墓志铭的文字记载,姚道信生前不仅勤学好读,日夜手不释卷,而且“确有古纯孝风”。他的母亲卧病在床后,他一直服侍在母亲的床前,端水喂药……疲惫不堪而睡着的他,梦见一个老婆婆从怀中拿出一个药匣,交到他手中,在对他耳语几句后却飘然而去。姚道信梦中打开药匣,并没有看到任何药物,只见金光闪闪中出现一幅红绫子,上面写着“空山岭上萱自蕃,苦竹林中风写愁”。8 \; S s3 \ B* h# O) F( P
在梦中,姚道信刚一读到上联时又惊又喜,读到下联后便悲泪双流,哭醒后他将梦中的情景告诉父亲。他父亲为他解梦说,你母亲看样子快要离开我们了。见儿子哭得更伤心了,父亲又安慰他说,听你梦中上联中有“萱草椒枝自蕃”却是吉利之意。姚道信却说:“椒枝虽蕃,岂能解萱萎之恨”?三天之后,姚道信的母亲果然病逝。- y9 ?& U, Y e' O
为姚道信撰写墓志铭者,在随后的墓志铭中感叹:是姚道信的孝心感动了神明,神明怕他为母亲的病痛思虑过度而徒劳无益,故托梦告诉他要自珍自重。然而,一直沉浸在丧母之痛的姚道信,最终还是没有听从神明的托梦劝告,自从母亲病逝后,他一直为母亲守孝在家而闭门不出,日久忧伤过度而最终英年早逝……着实让人感动却让人平添声声无奈的感叹!+ T' \* r1 @- E
1 W3 J% o' m) B; C. r7 c 采编手记:一个几近消失的曾经大家族,一本被毁的家族族谱,无法寻找的迁居异地他乡的同姓族人……却由一座百年老房子维系着难断的血脉亲情,再加上三块墓志铭,让人们依稀能触碰到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生,还有那曾经辉煌的家族史的同时,倍感保护每一处古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与之相呼应的各种美德,都会或多或少地潜移默化在这些古文化遗存中。 | | http://www.gqcnews.com/mainpages/shuchu.aspx?NewsID=2269&NewsType=LE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