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yq666666 于 2015-12-2 11:16 编辑 / |9 A& z: }: R
* K! x0 c; U. N. I/ T1 {/ i+ J4 I, D4 o
& O- G' N) o I+ U) s
* \# u# }* i: `4 `
. @/ B, l0 A7 ]4 G6 W' X
, e6 {! G" x& u" r" S* r9 B7 k不要让“妫姚问题”成为问题3 g5 ^5 I& p- @
( u, v+ ]( V) `* a/ ]' I5 j9 W
5 x6 R l y }* q m
. J D# S0 X& [% d- M6 r& g4 U4 x( F( a1 {; t
妫姚问题——先后之争与谁出于谁——是个伪问题。 有姚墟,才有舜帝的出生地,天降舜于墟,才有舜“因以为姓”的姚姓。有舜的贤德,尧才“妻以二女”,封居于妫水,于是才有另一妫姓。因此,妫必是舜帝后裔的姓氏或是追随舜帝部落的族众们的封姓。这是无须考证的问题,只要稍有逻辑意识就不会误断。姚尚明有一个比喻很好,说这是兄弟俩在家里争谁大谁小谁先谁后,实乃荒谬之事。远古无文字记载,诸多问题无从考证,独此问题不证自明。
* \- L, a; c7 B- ?7 g有一些问题是些常识性问题,我们不应该糊涂于此。姚氏宗族自家人应该对本家的基本历史有所知,如果连这个也不知道,还与别的姓氏争论彼此所出的问题,那实在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 + Q7 J/ O0 K1 Q K3 z
三皇五帝之事现在全依凭传说,实无文字记载。而舜帝事,也是司马迁依据当时的传说写成了《史记》舜帝本纪。但那一些基本史实,我相信是对的,因为一,原始文明很多依赖于代代相传,而在古时信息量很少、历史事件不太多的情况下,这种口口相传与代代顺递的过程中不太会走样,因此可靠性是很大的。原因二是司马迁又是一个极为严谨的人,他对于史料的分析考证及筛选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关于这点好多历史学家已有公论。但问题恰恰出在有文字记载之后,舜裔在其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发展极为迅速。可以想见,那样一位深得人民拥戴的帝王他开创的伟业仍在代代继承,成为历代帝王效法的榜样,以致其后的朝代还将舜帝后人任为官员而享其荣。他所带领的民族发展壮大是无人相比的。但有关姚氏宗族其后的兴衰,居然史料中查其踪迹却语焉不详。
* m" d" A* ]/ k! v" L ~现在我们有了很多姚氏宗亲组织,建有姚网这样有影响的网站,还有赫然名之为“世姚会”的组织。他们做了不少有益于姚氏宗族的好事,还召开过世界姚氏宗亲大会。但总感到有些重要的东西被轻看了,比如姚氏文化研究,就严重缺失。现在,姚氏宗族各系各支各派一时还难以找到亲源的连接,谱蝶研究是一个大的空缺。我们不知道哪支姚氏宗族来自哪里,曾有哪些源流,这一地的姚姓宗族与那一地的姚姓宗族有没有相关度?我们仅凭“天下姚姓一家人”这样的空口号来确定彼此的关系。我是湖北建始红岩寺姚氏一支,因据有一简略的家谱我与湖南的姚郑宝这支姚姓确立了宗族联系。但一世祖居南京安庆府桐城县,这应该是安徽现属地呀。那么,安徽的姚鼐是不是我们这支姚姓的人呢?安徽现在的姚氏与我们是否曾是一支的呢?一世祖姚禄集是山东节度使,看似封疆大吏,实为虚职闲位,因为南宋削蕃政策,节度使已无实权,以致不必去任职地就任上班而闲在家里即可。我们这支姚氏宗族再往上就没法续接了。要知道一世祖更具体的史料必须查朝廷官员任命文书,我曾建议姚郑宝到国家图书馆,他还真去了,但没查着。其实我的同学在国家图书馆工作,我离北京也近,但我居然没去。这是对不起郑宝宗亲的。云南姚承坤在世姚会和姚网未建立前就与我商讨过如何开展姚氏宗亲工作的事。当时我们讨论得很详尽,其中也谈到姚氏源流的追踪问题。湖南的姚郑宝,云南的姚承坤,都是有心做实事的人。我们的组织里应该多有这样的人。我一再谈到,宗族事业是个非常草根的事业,可是,从目前各地姚氏宗亲组织的发展情况看,似乎大家的心思不在真正宗族事业上,总让人有拉姚氏宗族大旗去做虎皮的意思。真正诚心来做、花心血来做、有脚踏实地的毅力、有确实可靠的步骤和目标的人少。从有关方面反馈的信息我得知一些姚姓宗亲组织有宗派嫌疑,有山大王意识,这恐怕对宗族建设不利。对此,我因不在其中,了解情况不多,不敢妄加评论。希望你们精诚团结,把姚氏宗亲事业真的做起来。
, x! o# ^4 Q9 M+ `9 M( D最后再强调一下,姚氏宗亲文化研究比当下捐资助学、慈善事业、姚氏企业建设、宗亲组织建设都重要。宗族建设,我以为过余热衷舜帝陵墓、庙堂、遗迹等搞祭拜,立功德碑,热衷于香火祭祀是不好的。我们弘扬的是舜帝精神,而不是用这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表面铺张来满足狭隘的宗族情结,这些东西对我们现代宗亲的文化建设没有太大的意义。宗族文化搞那些排场性的热闹红火,在某个姚姓聚集地搞个什么纪念仪式,请些地方小官员出面讲个话,给外姓人彰显一下“你看我们姚家人多有气势”,这都没有必要。这一切红火过后会留下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场空热闹。我强烈呼吁,这些东西不再搞了,把那些捐到庙堂里的资财,把那些功德碑上的款项,把那些搞仪式花掉的钱,把那些香火烧掉的钱,全拿来做有用的事吧!做现实中对宗族有益的善事吧。 " f c! N7 \; }+ s2 k% j
7 r$ a1 N+ u2 u2 w* ]/ q1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