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源盛 于 2012-4-21 09:14 编辑 2 l9 B$ f8 Q$ t7 ?3 d) O+ ` , b u" a0 x4 h& a 回复 1#3 e) X: k5 S' A: H3 | 我们这边的是这样的:) e n6 }- \9 n, s+ Z7 U 述老谱原叙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世风日薄,亲谊罔敦,有一父之子,而角弓兴刺;一公之孙,而陌路同观。此无他,世系之道弗讲故也。吾宗姚氏,系出帝胄,派由天潢,周汉唐宋,代有名人,闽楚吴越,地多遗族。若平、若光、若崇、若坦诸君,子类皆先后辉映,垂光史册。然世远地殊,弗暇深考,就其应诏迁辰者,彚(huì)为一书,分其支派,着其里甲,明其甲第,详其葬所,使所后之子孙,展卷而知我宗,虽分离多户,而源则一;虽繁衍异地,而本则同。庶亲睦之谊,不至以久而替,仁让之俗,或可由是而成,亦未始不有佐于圣天子孝治天下之至意也。是为序。2 n8 C+ z0 o& f2 G) t 峕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岁春三月清明前二日锦江一龙云从氏谨撰 |
一、缘起姚舜明墓志的发现: 1984年10月诸暨文管会征集到宋代姚舜明墓志两方,同时还有姚妻张氏墓志一方及“崇宁通宝”、“熙宁元宝”等铜钱若干,现由诸暨博物馆收藏。据发现地群众介绍,姚氏夫妇为合葬砖室墓,毁于文革,发现时墓中仅见墓志盖、枕形志石、黑色大理石墓志各一方和“宋故姚待制姚公之墓”铭文墓砖若干。姚舜明墓志由铁墓志盖和枕形志石组成。其中铁墓志盖正面为楷体阳文,略带隶意,铭文题首“宋故左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公之墓”;枕形志石为花岗岩质地,面呈梯形,其状如枕。志石六面铁线篆书阴刻主人生平,涉及姚舜明生平籍贯、官职履历、卒葬年月及婚姻、子女情况。诸暨博物馆宋美英女士曾撰文详细介绍上述墓志情况,现将铭文转录如下: “公讳舜明,字廷辉,姓姚氏,会稽剡人。登绍圣丁丑进士第,仕至左中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引疾丐闲,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逾年,上章挂冠,有旨从其请,而增秩焉,甫及授命。当绍兴五年九月十三日疾革而薨,享年六十有五。有旨赠官四等。娶张氏,故太仆寺丞匋之女。子,男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归莫伯镕 、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壹未行。以六年七月六日葬于诸暨长宁乡左溪。原家有石枕,宗堂刻记,纳之椁中。若夫盛德至善,立朝大节,详具于志铭。” 结合墓志撰述情况可知:1、姚舜明,籍贯会稽剡人(今嵊州),生卒年为1071—1135,享年65岁。娶太仆寺丞张匋之女。志石上姚舜明婚姻、子女情况与姚妻张氏墓志一致,硕人张氏诸暨人,“户部侍郎姚公讳舜明之配也”,生卒年为1078—1145,宋绍圣四年(1097年)嫁舜明,张氏“子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长归莫伯镕,前卒。次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何修”,两志记载吻合。与姚氏墓志不同的是,张氏墓志对张氏家世、德行作了详细记载,而姚氏墓志对姚氏世系、德行等并无涉及,而相关史料记载则要详细得多。2、舜明墓志提及四子:宏、宽、寓、宪,其中姚寓史志无载,情况不明。3、舜明为剡人,而卒后葬诸暨,故有子孙在诸暨繁衍,左溪(后有卓姓迁入改称卓溪)附近有上姚、下姚诸村,宋时称姚家庵,为枫桥姚姓聚居地。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的原因和时间,墓志没有确切记载,宋美英女士大致推考原因有二:①与诸暨张氏通婚;②姚舜明晚年时,家乡“剡中旧庐焚毁”,一度曾想告老还乡,墓志所谓“丐闲营葺……为归老计”,但未能如愿。后因卜得“左溪地吉”,考虑到诸暨与嵊县风物相近,选择葬于诸暨左溪。舜明死后,其妻张氏定居左溪。9 P0 E" i& k! @7 S/ [; a* u 二、晋溪查谱补遗: 《浙江家谱总目提要》记载有晋溪姚氏宗谱信息,笔者近日赴金庭鎮晋溪查谱,在晋三村姚作尧之弟姚作富处看到了这套由 姚梦金等编纂的16册民国廿四年重修会宗堂西三房珍藏木活字版本《晋溪姚氏宗谱》,宗谱对于祖训族规、源流世系、仕宦乡贤、忠义孝友、行状祠墓、诗文著录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晋溪始迁祖为舜迎公,字廷举,行六十八,宋代自本邑永富乡(今崇仁廿八都)徙居晋溪(今属金庭),与姚舜明同祖(第二世文玘公下)但属不同支派。查阅《晋溪姚氏宗谱》,拾缀如下资料以补遗: 1、相关世系(附支系简图) 姚舜明支系:承太--文玘(徙剡永富乡)--德荣--延祎--仲甫--举夔--舜明--子四:宏、宽、寓、宪;2 N$ v9 ], g; @$ r0 I* j 迁居晋溪姚舜迎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富--舜迎;! t( h. @. p! `2 y8 [) a# f4 g 姚镛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谕--舜用--寰(无后)--伋 (實之子,出继叔寰为嗣)---镛--子五(洙、湘、洲、茫、䔽)。8 o/ k" i% N, d" s3 D: F9 L! u 2、《晋溪姚氏宗谱》表明,姚舜明确有四子,墓志提及的姚寓为第三子,姚寓字令远,行十七,宋知监,娶章氏,有子二:姚份、姚俱。宗谱仕宦篇载:“承直郎监丞讳寓,字令远,行十七,以任子补承直郎,知饶州永平监(饶州永平监为宋代官营造币中心之一)兼本县丞卒,配吉安州章申公族女,子二。”舜明子姚宏墓葬石坂;姚宽(1105--1162)葬左溪,王十朋铭其墓;姚寓葬左溪;姚宪(1116--1197)葬左溪,有神道碑铭。" F* n" k( a i0 `& @ 3、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 ]; | p1 J5 P, b3 Y- P 《晋溪姚氏宗谱》系支派谱系,虽录有“宋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姚公行状”一文,但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亦无详细记载。晋溪始祖为姚舜迎,自永富迁晋溪,淳熙三年侄姚宪曾作“送从叔浩轩先生居晋溪序”一文。查舜迎公祖父为仲兼,在仲兼公条目之下,有如下记载:“宋宣和三年(1121),方腊作乱,新昌玉清洞主使其将求道、潘老等据地以应腊,仲兼公年六十七,率领乡兵剿除。尚书张邦彦奏其功,封武翼大夫,有诰命。卒葬晋溪后坂董家岙。”而此时51岁的姚舜明正任职婺州(金华府)通判,也参与了对方腊军的平叛,因“平贼之功于时为冠”而后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之后舜明又参与建炎三年对李成叛宋的战斗,再度升迁;同年,以户部侍郎身份与韩世忠一起参与抗金战斗,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可见姚氏作为封建社会官员,维护朝廷的意愿是一致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腊起义当时却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剡人裘日新(《宋史·方腊传》记为仇道人)起事响应,挥师新昌,直取上虞,声震朝廷,宣和三年4月,方腊被俘,5月仇道人被杀,战事终息。后宋廷疑剡城多事与“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有关,因此将剡县改名为嵊县。据嵊州文管会藏“宋黄褒墓志铭”云:“宣和辛丑,盗发青溪,嵊人相煽继变...焚掠四处”,另黄褒孙伦重所撰《显应庙后记》载:“睦寇啸聚云扰,蔓延旁境,魔党响应,惟剡县尤炽 ”,也可证当时嵊县多有贫困百姓响应拥护方腊起义。由此看来,作为镇压方腊起义的姚氏一族是与贫困百姓处于对立面上的,故“剡中旧庐焚毁”也属正常,晚年欲告老还乡的愿望自然无法达成,才无奈选择妻子张氏籍贯地诸暨定居,之后墓葬当地。迁居诸暨的时间约在北宋末方腊起义的宣和年间。4 S6 n L4 P% B( j, T5 P0 U% L+ O3 ]4 W 4、姚镛生卒年小考" I) K$ R3 C8 c) c 姚镛,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蓬,南宋名臣,工诗词,著有《雪蓬稿》一卷。然查嵊县志(修订本)历代知名人物表,未著其生卒年(录1235年前后在世)。考《雪蓬稿》内《继周圹记》,知其在原配周氏于绍定二年(1229)卒后曾与妾生子姚洲(乳名继周,承继周氏之意)。然而,在绍定三年(1230年)继周也不幸得惊疾而死于旅途,姚镛将其骨归藏原配周氏剡县墓下,并自撰《继周圹记》,记中言:“馀年将四十而鳏”,可见那年姚镛年岁四十,依此上推,姚镛生年当为1191年。在《晋溪姚氏宗谱》仕宦篇中对其晚年生活有如下记载:“…出知潭州,卒于妇家。年八十时,夏日沐浴与侍妾翠兰私焉,兰曰:‘主公老矣,妾倘有娠,人必见疑,愿赐后验’,因题其肚围云:‘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虽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扫人’。后妾翠兰果生子名䔽,家人疑,见诗而解,士夫皆传诵其事。”据此说,可知姚镛卒年约在1270年后,古时应属耆寿之人。 5、谱载姚镛岳父为南轩先生张栻8 [/ v7 R/ z/ r9 z8 |' I. d! g' L 晋溪谱卷十四仕宦篇有姚镛婚配事略,先娶周氏,生二子:湘、茫,俱先母而卒,绍定二年春周氏卒;同年冬十月妾生一子名继周,以继周氏,绍定三年继周夭亡;之后“继潭州长沙张氏女,葵轩先生岳父也,” 张栻 (1133—1180),字敬夫,一作钦夫,号南轩,又号葵轩,祖籍四川绵竹,徙居长沙,是南宋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据《张宣公年谱》,张栻卒于1180年,而姚镛生年依前考当为1191年,张栻卒时姚镛并未出世,如张栻有女,则年岁至少大姚镛11年,姚镛出知潭州时已经四十岁后,要娶一个大自己十几年的女人几乎不太可能。另据朱熹撰写《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碑文记载:“(张栻)子焯,承奉郎,亦蚤世,二女,长适五峰先生之子胡大时,次未行而卒。孙,某、某,尚幼。后数年,胡氏女与某亦皆天。呜呼!敬夫已矣,吾尚忍铭吾友也哉。”并未记载有女嫁姚镛,即使有,也可能并非亲生嫡传。故谱载张栻为姚镛岳父之说有疑。(张栻生卒年附后), o5 k. R7 Q' m( k* Q/ {% _ 6、姚氏籍贯' q4 z$ F; I/ d+ i. H3 [$ `1 L7 y 姚舜明墓志称其会稽剡人;长子姚宏在《战国策》序跋中自称剡川姚宏;次子姚宽号西溪,在其《西溪丛语》自叙中称“剡川姚宽”,《宝庆会稽续志》载嵊县人;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均称剡川姚氏;连同姚宪四人均祀嵊县乡贤。姚镛《雪蓬稿》则自称“剡溪姚镛”。古人历来重视籍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寻宗问祖、彰往考来的表现。 7、关于《尊圣寺碑记》 《晋溪姚氏宗谱》内记载有朱熹撰于淳熙丙午(1186)仲秋之〈尊圣寺碑记〉一篇,参《民国嵊县志》(尊圣寺条目)注释:“朱子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在淳熙辛丑(1181),事竣进直徽猷阁,代者为余禹成,岁在壬寅(1182),安得丙午复行部莅止而为之记?……”,考宋朱子年谱核对,碑记时间无法对应;碑记称尊圣寺为姚宪与李逸人捐资重修,营建始于甲辰,至丙午秋落成,请惠安寺僧如兰入寺主席,并请朱子记事于碑。按本谱姚宪神道碑铭可知宪生卒年为1116—1179,淳熙丙午(1186)早已经不在人世,亦非属晋溪支派,何来出资并请朱熹题碑之事?故此碑记系后人伪作。$ P& s' Y& ~5 E2 ]- b 8、谱载晋溪古迹诗 古迹诗题(宗华著五言):洗马潭、刺雞砩、双崖亭、云根亭、枕流亭、尘外亭、望仙台、洗云庵、梯云坊、龙眼井; 八景诗题(宗元著七律、汝梅、寿春著七绝):洗马流波、眠牛积雪、东溪柳絮、西坪松涛、花桥步月、石岭迎风、祠旁古柏、庙后疎枫。 ) N; n! J, L5 p N& T2 ?, E$ _0 i7 S) p ---------------------------------------------) K- A' `7 N7 E6 g& y 附张宣公年谱: 《张宣公年谱》二卷、附录二卷,近人胡宗楙编撰。民国二十一年胡氏梦选楼刻本。7wW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y: y* w3 L3 M3 L# j$ X& A3 \4 _ 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作钦夫,号南轩,又号葵轩,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徙居长沙(今属湖南),张浚子。幼颖悟,长师胡宏,以圣贤自期。绍兴三十一年,随父至潭州,筑城南书院以教学者,其后尝主讲岳麓书院。历知严州,召为吏部员外郎,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出知袁州。后退居长沙,讲学著述。起知静江府,终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淳熙七年卒,年四十八,谥曰宣。张栻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著有《易说》、《论语解》、《孟子详说》、《二程粹言》、《南岳倡酬集》、《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南轩先生文集》。《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年谱,有清王开琸所编《南轩公年谱》,道光十九年刊本。日本高畑常信编有《张南轩年谱》,载《中京大学文学部纪要》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号。本谱为近人胡宗楙所编。胡宗楙,字季樵,浙江金华人。辑有《续金华丛书》,撰有《永康人物志》、《金华经籍志》、《昭明太子年谱》、《张宣公年谱》、《胡正惠公年谱》及《说文隽言》等。其《张宣公年谱·序》载其编谱宗旨云:“读《南轩集》既竟,窃不自揣,编订成谱。首事实,次引证,件分条系,不相杂厕。学问政事,出处行谊,苟有据依,无不剬缉。至于言关忠告,虽遗议皆所当书;事类舞雩,即游观亦所不废。后为附录,则以它书有涉南轩事实者入之。”乃据谱主著作而定其生平事迹及学术活动,系事有据,引述资料丰富,而于谱主遗事与言行录等,则辑为附录二卷,亦可资参考。收藏專用 |
順便問問你是那個華工大,我哥是華南理工大96級化機系 |
如你所講,那最好不過。我想也是,花錢買來也應該說是研究或收藏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