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15 17:50 编辑 张李乡姚尚平 发表于 2015-1-15 12:44 咱们姚家有高人!姚期智先生,姚氏家族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6 p, C+ y/ O4 C' P5 m |
从姚氏宗族一员的身份,姚期智宗亲是所有从事教育的光辉榜样和学习楷模!读过这个材料,本人感受很深! |
张李乡姚尚平 发表于 2015-1-15 12:44& H# }8 ~- f$ r& e! o/ U “除了潜心育人,便是科学研究。” 讲述姚姓教授和院士的感人故事。9 M# |4 Q- f* j. k0 ?+ b8 H& Z" h% L- f2 { |
在思想的原野上,你需要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虽然计算机科学当今非常热门,但姚期智认为,我们不能自满,而要不断推陈出新。计算机学科未来的远景在哪里?回溯历史发展的进程,姚期智认为计算机学科未来的新生恰恰孕育在它“初生”时的自然属性——交叉之中。如何在中国开创一个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环境? . ~# G6 s. i- q4 z& s! i 姚期智先生。
十年间,在寻求计算机学科交叉发展的道路上,姚期智始终没有停下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脚步。他先后在清华建立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并在这些努力的基础上, 于2010年12月成立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从此,姚期智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管理者。
在研究院管理中,姚期智十分重视人才在学科发展、学院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挖掘优秀人才,让其发挥自身最大潜能,是姚期智管理工作的一条主线。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徐葳、黄隆波等青年教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姚期智亲自面试进入研究院的。而他们放弃国外多年的工作和生活,选择来到清华,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姚期智。
“我和姚先生的研究领域不一样,但他总是非常认真倾听我的工作,在他身上展现的大师风采、对后辈的礼遇提携,让我深受感动,对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经过与姚期智的单独面谈后,徐葳便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我要回国,回到清华!
在姚期智寻觅世界优秀人才、发展信息科学交叉研究的道路上,段路明的出现无疑为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未来增添了新的可能。
段路明1994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时,他对量子计算产生了兴趣,并在论文中看到了Andrew Yao(姚期智英文名)的名字。这一中国人的名字和他的研究工作让段路明印象深刻。
2005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的段路明听闻姚期智回国到清华工作,十分感慨:“姚期智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与此同时,年轻的段路明也在自己的领域马不停蹄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位只在文献中出现的Andrew Yao也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他的工作。
2010年,两位彼此“熟知”却素未谋面的科学家在电话中“相遇”了。
那时,姚期智正计划在清华组建一支能在量子计算领域做出创新工作的团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姚期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世界微电子领域竞争中的“错过”,他意识到未来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将成为新的发展点,中国必须得跟上。而量子计算除了需要理论计算机专家外,同样也需要懂量子计算的物理学家。于是,姚期智想到了段路明。
2010年10月的一天上午,当时正是北京时间的深夜,段路明在密歇根大学正准备给学生上课,突然间身边的电话响了,显示号码是北京,他万万没想到,电话那头居然是姚期智本人。
姚期智在电话里表示希望段路明发挥在实验设计方面的优势,为清华成立量子网络研究平台作出开创性的工作。接到电话后,段路明感到既兴奋又忐忑,研究直觉告诉他这将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但长时间的国外生活和研究经历也让他心存顾虑。但后来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星期后,姚期智专程飞到密歇根大学与他会面。经过这次为期几天的停留,姚期智与段路明初步勾勒出清华量子信息中心的蓝图。
两个月后,也就是2010年岁末,段路明加盟清华量子信息中心的建设。凭借姚期智在学术界的威望,以及段路明在物理学界的影响,积极延揽人才,量子信息领域一批年轻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清华。中心需要实验室,学校更是全力支持,将网球馆西侧的保龄球馆划分为实验室用地。2011年1月,经过不到两个月的筹划,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揭牌成立。
成立四年来,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在段路明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14年10月,段路明研究组首次在常温固态系统中实现了抗噪的几何量子计算,该成果是量子计算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上。更为可喜的是,论文第一作者祖充是交叉信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共同完成文章的还有两名本科生。科研与教学园地里多年来的辛勤培育,逐渐开花结果。
“学院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才,姚先生以他的威望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源,这里的研究环境比许多国外的研究机构更有弹性和空间。我们感受到姚先生的信任,同时更加敬佩他对科学研究前瞻的判断和独到眼光。”回忆起量子信息中心四年来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信息研究基地,段路明深有感触。
对于这些海外归来、满怀科研抱负的年轻人而言,“放手去做”显然比“什么都管”更具吸引力。姚期智以自己年轻时做学问的经历为“镜”,深知做研究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心无旁骛,这就像是一个艺术家,在思想的原野里,需要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能有太多的世俗与牵绊,才可能做出一流的成绩。当姚期智从一名研究者成为学院的管理者时,他奉献出自己大半生的研究心得与感受,为这些年轻的学者提供了甚至比国外还要舒适和自由的研究环境。
做研究就像是开5档,飞驰在原野上,无拘无束!
姚期智是把艰苦工作视作无上乐趣的科学家,对于做学问和搞研究,他有两个观点颇为耐人寻味:首先是做学问要有“Sense of beauty”(美感),其次是“Happiest moment”(最快乐的瞬间),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清华十年,姚期智的角色发生了许多变化,而科学研究的魅力始终让他难以忘怀。大概两三年前,姚期智的夫人储枫教授给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关于博弈论的课。有一次,储枫请姚期智代她上了一节课。在这节课中,他给学生讲到经典的“拍卖利润”最优化问题。他也注意到这领域尚有种种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一个新鲜的研究领域里,年过六旬的姚期智还像一个“顽童”,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后来的研究中,他突然注意到一个简单却很巧妙的拍卖方法,而这正是近年来相关领域学者都想做出来的一个问题。
姚期智再一次陷入到陀螺般急速旋转的思维世界里,为了心无杂念地解决这一问题,今年春天,姚期智在伯克利加州大学“闭关”了3个月,潜心攻克难题。“我觉得,做研究的人就好比一辆跑车,有好多‘档’,也许普通的车开到4档已经足够了,但是真正好的研究者会加速到5档,而且一些重要的、特别的工作只有在5档状态下才能完成。”保持5档高速驾驶的姚期智,又回归到了他熟悉的、难以割舍的、纯粹的研究状态中。3个月后,姚期智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认为这是他“过去15年作出的最好的研究之一”。
“你曾经有过在原野上无拘无束飞驰的感觉吗?它就如同一只飞翔的鸟,因为自由自在,所以它声音嘹亮,它的每一片羽毛都会张开。每一位能做出好的研究的人都曾体会过这样的感觉。”姚期智说。
而姚期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投入,同样感染激励交叉信息研究院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助理教授Alioscia Hamma感慨地说:“不同学科的交叉领域正是这样,在重重障碍下,不同领域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有交融的可能。探索这种可能性并把不同学科的交融变为现实,需要杰出的判断力和不懈的努力,而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姚先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从2004年到2014年,对于姚期智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时光。在他人生的头20年生活在中国,20岁以后生活在美国,57岁后又将人生归根在中国、在清华。命运就像是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名字一样,在他身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叉”融合,体现了不同身份间的“交叉”换位,也体现了跨越学科的“交叉视野”。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毅然重构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为培养中国自己的理论计算机科学人才“翻山越岭”,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姚期智自己心中并没有那么多复杂和纠结的想法,对人、对事、对科研、对祖国,他都是如此,简单、性情、纯粹、忘我。
“请用四个关键词回顾自己的清华十年。”
姚期智沉思半晌,答案是:只要三个字:“很开心!”
姚期智专访录音整理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