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寻根问祖和认祖归宗的事情不应该草率

查看数: 10788 | 评论数: 3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6-19 06:42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6-6-19 08:05 编辑 1 W( @4 ~- Y+ V9 m; P * B$ g1 M9 q* m7 _$ Q关于磨山姚是不是姚珂斗后人问题,作为凤阳县西泉镇姚郢村的人(“姚郢”古称“黑树姚”现在也有人称“山北姚”是姚珂 ...

回复

pszyyao 发表于 2016-6-19 07:47:18
再说说这两个家谱。无论97年家谱,还是62年家谱,那里面肯定有值得保存的珍贵资料,比如62年家谱中对高埂姚本家的谱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家族史料值得珍藏;97年家谱中的家训很全面也值得推崇;这两份家谱对百里姚姓村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统计,也是值得肯定的功绩。9 J6 O  x8 k  |
但是,……。
- o( W1 K* s6 c
% w( v8 b# |; H# V7 p6 J, |! E, }       1997年的三市六县姚氏合谱,1962年姚宏德修订的安徽凤阳怀远等地37支姚氏的合谱,这两谱有不妥之处,并且影响直至现在甚至将来。然而应当和必须唯物地历史地辨证对待之。这是一个安徽姚氏现象,是安徽姚氏必须正视和处理的问题,不是凤阳姚廷明一人或一族的问题。& Z- @5 ~/ V' k4 n: b
      两谱有许多可用可吸取的信息。  V! Q; [. s- U5 W  e

/ X  C$ k, G" R1 w3 F% _
pszyyao 发表于 2017-7-12 06:46:30
      凤阳姚廷明,或凤阳珂斗公裔姚氏,或蚌埠磨山姚,最终认为凤阳姚郢姚(古称黑树姚,又叫山北姚)与蚌埠磨山姚是同宗。有姚廷明撰写的祠堂简介(P18)为证。
# [% e! J1 Z0 J% P. [      蚌埠磨山姚,在蚌埠哪些村落?磨山姚一世祖广公墓在磨山?磨山是哪县哪村的地域?
" T! ~: f5 h" Z! T       凤阳珂斗公裔姚氏2015年新修谱,含磨山姚、长丰庄墓姚、怀远包集姚等外迁7个村的姚?
3 r. T% m) d. J2 J       姚魏村姚是哪个县的?怀远包集是怀远的什么地方?
% X- Q6 F; p9 A: ]       洪山口祖坟,是指珂斗公慕?在哪个村?: ?' b: Z8 ~1 m. U# r
        姚在乾是族长?谁是凤阳姚氏宗亲会长?' h5 v6 L0 b1 j9 v  x

3 Q+ H. w- q3 ]0 `6 u1 n% l& e——在我们这几个村(指珂斗公后裔的姚郢村、竹园村、小姚家村、山南姚村)人老几辈都说“磨山姚跟我们是一个老祖宗”。我也亲眼目睹了磨山姚现在主事的宗亲去参加始祖南昌彦国公祠的庆典活动(珂斗公是彦国公的第31世孙)我也知道磨山姚的宗亲到我们家洪山口祖坟去祭祖,我还知道磨山姚宗亲和我们虽然“辈字”不同,但是辈分百年不乱,大家都知道谁和谁同辈。我所听到的磨山姚方面的消息也一直是认为磨山姚和我们是同一个祖宗的,但是从这次正式修纂珂斗公后裔家谱的工作中我感到了似乎有什么问题。
) F8 q! c7 m. t! i! Z. M
yao军 发表于 2016-6-27 16:59:02
上个月我去了高埂姚,我们无意中提起这份97年的家谱,高埂姚的宗亲包括村干部都气的义愤填膺,根本不承认那份家谱,他们说:有什么依据说我们的老祖宗就比淮南姚家湾的老祖宗晚了两辈?有什么依据说我们的老祖宗就成了姚家湾老祖宗的孙子?有人介绍当时续谱时的情况,说是淮南姚家湾的老祖宗比高埂姚的老祖宗早迁来100年,所以排辈的时候就把淮南姚家湾排长了两辈,这真是一个说不通的“依据”!我儿子移民加拿大是2001年,我有一个远房的叔叔计划过几年也移民加拿大,我叔叔将会比我儿子晚到加拿大20多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假设三百年以后移民加拿大的姚氏宗亲开始续谱,按照以上逻辑是不是我儿子应该为一世祖?我叔叔是二世祖?这是什么逻辑呀?姚家湾的始祖和高埂姚的始祖是从一个地方迁来的吗?有人去祖籍地核实过吗?就算是一个地方迁来的淮南姚家湾始祖和高埂姚始祖在祖籍地是祖父和孙子的关系吗?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7-18 07:53:41
姚寒松 发表于 2017-7-13 11:577 W  ]' n8 Q. F* J# G3 ~4 b  j
“寻根问祖 认祖归宗”还是要实事求事,脚踏实地一些好,免得给后人留下难题让后人为难。
: D+ o2 z5 P6 s5 X+ Y" A

. l2 I; P* F+ ?9 {* b5 ?认祖归宗的事情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但是寻根问祖的工作还要进行。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怕被人说攀龙附凤,怕给后人留下难题而停步不前,在寻根问祖的道路上,如果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积极的寻找线索,而安于现状,那样就会给后人留下更大的难题,以至于永远也不能认祖归宗。
pszyyao 发表于 2017-7-16 08:39:51
姚廷明 发表于 2016-6-19 08:16
9 |- r6 h# u& ^! P9 @1997年三市六县【姚氏家族总谱】的全部内容

' E1 [$ {, F: s7#,图2,是原谱扉页,图上的辈字不是原文,是后来人工加上的。
pszyyao 发表于 2017-7-13 17:04:02
姚廷明 发表于 2016-6-19 08:16* B, w, y+ `' K+ [4 c; x
1997年三市六县【姚氏家族总谱】的全部内容

; q* W4 }* S3 c) b" y7#,1997年安徽3市6县姚氏族谱,28谱页。
3 a7 ~6 G5 q1 g$ J( t       其中“姚氏家谱总论”(3市6县),字辈40字,自17世开始。——这字辈40字是1962年37族合谱所续。既是凤阳珂斗公派姚氏也是高梗姚等支派的字辈。' @: k; q8 `' A/ B- [+ Z: M6 W
pszyyao 发表于 2017-7-13 16:27:07
姚廷明 发表于 2016-6-19 08:130 f# i- Y- S" [# T
补发几张有关家谱的图片

  z" E7 Y* T/ {6 a6#,民国八年春 族谱4页。6 D' R$ Z& j( Q# m" O
        春朝撰姚氏本原序2页。明代迁居考城。* r# [# T0 ]( O. x# y! b' q. s
        敬存撰家训2页。先人相传吾族原籍南昌府斗口县,迁居凤阳府南 明陵之侧。洪武修陵,迁居怀远南乡考城集,明末再移居考城西乡。! D/ J: @$ X5 x7 D; J$ g+ U
pszyyao 发表于 2017-7-13 16:03:41
      我和我父亲(姚廷明,姚立新),都是被录入97年家谱中《当代名人录》的(姚立新、姚廷明)。1 y0 t' G2 j) {3 |1 y) r( }
      我父亲还捐了“赞助费”,当时我父亲和我并不知道具体续谱工作是什么内容,是高埂姚的姚乃流去找我父亲的,我父亲只知道有宗亲在搞家族的事,这是好事,我们表示支持。97年家谱出来后姚乃流送给我父亲一份,我父亲看过以后就告诉我,这个谱搞的是不对的,只是我当时并不关心这个事。2 T- b0 s/ u% k, i) u
姚寒松 发表于 2017-7-13 11:57:03
“寻根问祖 认祖归宗”还是要实事求事,脚踏实地一些好,免得给后人留下难题让后人为难。6 U' ]; `+ x! ^
濮氭 发表于 2017-7-12 11:49:11
寻宗问祖的事,需要历史依据支撑,肯定不能简单归宗!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7-11 18:10:10
yao军 发表于 2016-6-27 16:59: j8 Z# l* \/ n6 d9 v, H, N
上个月我去了高埂姚,我们无意中提起这份97年的家谱,高埂姚的宗亲包括村干部都气的义愤填膺,根本不承认那 ...

# D/ V: o( |' b8 H6 x3 ?8 ]$ q  m+ |: ]+ P0 @( v1 z
说的太有道理了!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7 15: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