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姚莹玄孙姚谦先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30 20:10: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怀念姚莹玄孙姚谦先生
文/陶渡庵  

! M' a+ N# V( }0 r. C

6 _' m& ?: E  d- J# n

这一次他真的走了,是昨天傍晚走的。
9 j/ i6 B5 H( V% ?4 }4 ?$ U

, z0 U5 N$ }4 q" W/ `8 W7 [$ y) h

得知消息时,我正在小区里排队做核酸,没有惊讶,眼框却不由得湿润了。马上就翻看与他最后的微信对话。那是今年10月9日,我将新近写的一组小诗整理发到公众号上。不久,他就在微信群里打出:

+ ^. g/ n, }3 F" x

赠渡庵

久已膏肓卧榻中,累累诗风吹醒神。
何人诗风如许劲,原是渡庵新作临。
虽患恶疾生死斗,每有精诗如春风。
敬慕渡庵多新作,篇篇风景振精神。

* [* A# b9 s* U( z$ Q& ~

这是他在病榻上,艰难地用手机划出来的。正如他的诗中所言,“久已膏肓卧榻中”,他已经与恶疾顽强搏斗了几年。但他每每对我的小诗、小文,都给予热情的评语,贴在公众号留言里。可能是病情越来越严重了,给公众号留言也觉得繁琐吃力,后来就直接发在微信群中。

& O2 e# b( }% [9 {9 S0 |

而用这种简洁的七言形式,虽然并不严格地遵循格律,但音节响亮、琅琅上口,又充满激情,也显示了他对桐城文章音节美的独到理解。

# C) _! V) V. N8 S

【姚谦先生在桐城故里】

毕竟,作为一代名医,他一生的精力都倾注于医学和救死扶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正值抗美援朝,他与妻子拒绝留京,共赴东北。由于兼擅中西医,每每医到病除,患者八方纷至,一时名动东北。七十年代,又主动自愿支援三线建设,此后一直战斗在医疗战线,屡屡获得表彰奖励。晚年仍退而不休,忙于行医、著述,研药、课徒。


3 ~; c  L0 ?: g+ F

直至终于卧病在床。


1 ]  d. X5 F5 k: }/ E: a3 e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桐城文化世家渊源。在一篇《自撰生平概略》里,他写道:

( Q2 L. Y2 s% g/ X

吾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出生在安徽桐城麻溪姚氏祖宅——桐城城区寺巷。父姚翁望,母方氏敏,皆桐城文学世家方、姚之嫡后。祖父永概,曾祖父濬昌,皆为桐城派传人,于文学、教育都颇有成就,诸多著述流传至今。高祖姚莹,清代台湾兵备道兼按察使,曾率台湾军民五次击退英国兵舰侵犯,为人为官公正贤明,爱国济民,文武兼备,著作浩繁。先辈文章功德,吾常引以为傲,激励自己发愤忘食、锲而不舍;亦常以勉励儿孙坚志勇为、自强不息。

- I+ F; s4 t, _* d" \) n3 S2 P

可能正是这种“引以为傲”,让年高体弱、躺在病床上的他,仍然有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自2018年开始整理父亲——著名文博学者姚翁望的文物考古资料及诗词遗著,日夜编辑,反复查对,终于将厚厚的书稿整理完成,交付出版。同时,他还克服病痛,撰写了《不忘初心,默默奉献——追忆我的父亲姚翁望先生》《神来之笔,赤子之魂——忆安徽画家方鸿寿先生》《关于桐城麻溪姚氏一世祖胜三公来桐定居时间的考证》《吴汝纶先生与桐城姚莹后裔的书香师友情》等系列文章,是对桐城地方文史的重要拾遗补阙。


: \7 s) e6 @" o

他也因此慨然叹曰:“吾今可谓不负少年志,不辱祖先名矣!”


) N: e) n% Y2 h

在病床上的这几年,他始终牵挂着故乡,从曾祖的“西山精舍”,到高祖的“姚莹故居”,一直念念不忘。当得知桐城挂车山历史文化馆正在收集整理史料时,他立即将家族的相关史料捐献出来,并赋诗三首,委托著名书家书写后,精心装裱相赠。2018年10月,他拖着病体,坐着轮椅,从广东深圳长途奔波,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进挂车山,指认先辈曾隐居过的“西山精舍”旧址;上龙眠山,拜谒先祖的墓园;赴小蜀山,跪拜在父母坟前。


( i3 z2 ~8 }( J; }2 [9 B

【姚谦先生在桐城故里】

最后,他拄杖久久地徘徊在自己出生成长的旧居。这里现称北大街,是桐城古城区著名的凤仪坊,也是桐城方姚马左赵叶等诸多影响巨大的文化世家的聚居地。他似乎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幼年,忘情地向老街坊诉说着过去,感慨老屋的苍凉与破败,殷殷叮嘱大家,要保护好、修缮好姚莹故居,弘扬一代文章大家、抗英保台名臣姚莹的爱国主义精神。


! B- u' b. |1 u7 c* G8 a

回到深圳后,他又不顾病痛和疲劳,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故乡的亲人友人联系,密切关注姚莹故居的修缮,向桐城发出《修缮姚莹故居建纪念馆 作为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议》。同时,他还向省市有关部门发出《将桐城派名家姚范墓列为省级文物单位的建议》《建议将姚范墓立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函》等。2021年4月,他又通过邮寄方式,从深圳向桐城市博物馆捐赠两幅书法作品。第一幅为横幅,是自题诗《爱国先祖姚莹颂》;第二幅为立轴,为摘录史册中《爱国名臣姚莹事略》。两幅作品行书书体,均系书法名家所书。

# q: r! [& K) V7 J( d& m  a

他是多么期盼姚莹故居能尽早修复对外开放啊!


, T3 w" i( W, Q* f

也许正是这种期盼,支撑着他顽强地与恶疾搏斗。我在平时与他的微信联系中,也常以“期待您回到桐城,主持姚莹故居揭幕”来为他打气,他总是坚定地回答说:“我一定争取!”

4 ^0 P; d1 t* g

怀揣着这种“我一定要争取”的信念,病榻上的他,仍积极撰写了诸多爱国诗词。如《呼唤台湾同胞共建富强大中华》《驱逐台独,共同振兴大中华》《呼唤台湾同胞共同保卫大中华》《为“七一勋章”获得者赞》《发扬五四精神,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信念无坚不摧,创造辉煌一往无前》等。特别是《崇高理想和坚强信念是党创造辉煌历史的巨大动力与灵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长诗,长达265行,发表在原工作单位的老干局网站“武当红松”上,湖北日报还专门进行了报道,表彰一名老党员对党的赤子之心。

3 _$ W; r; w2 x- f

去年8月,他以“忆江南”体撰写的《衰翁亦唱桐城好》长诗,发表在桐城“六尺巷文化”公众号上,诸多网友点赞和留言热烈。著名桐城派研究大家、中国社科院王达敏教授留言说:“敬爱的姚老,拜读大著,十分欣喜!您的《桐城好》概括了桐城的光辉历史、文化、风俗和自然风光,呕歌了桐城人不朽的气节和爱国精神,与姚兴泉先生的《龙眠杂忆》前后辉映。谢谢您!祝您夏日平安!晚学达敏敬上。”

( K9 k. @- }5 ], I& ~# p# P- e

他则留言告诉广大网友:


1 W  ~! @5 p# X1 h9 y

我写这首“衰翁亦唱桐城好”,不单纯是抒发我对桐城故乡的深厚感情,唱出心胸对美好桐城的爱,更重要的是将美丽的古都桐城的传统特色、文化底蕴、爱国民气,谦让和睦的民风,以及现代发展面貌,介绍于全国大众,广及海外华侨。希望全国各地人民和海外游子,都来桐城市观光旅游,展示千年中华文化古都和大好河山越来越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辉!


/ H; V9 r' k/ Y  }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高龄老人,用手机敲出的如此激情充沛的诗篇,可谓最真实的情感,最强烈的呼吁,充满了爱国情怀,充满了中华一统的渴望。这是自其先辈姚莹以来的爱国精神一脉传承,这也是桐城麻溪姚氏文化家族的精神体现。


) i# W4 b  M2 n5 ]1 _! e

【姚谦先生自述生平】

想来,他是真心地把我当作忘年小友了,故而平时的诗作也常常通过微信发给我,让我帮助推敲。听说我有睡眠障碍和脑鸣等情况时,他通过微信仔细询问,有针对性地开了诸多药方,并时常发来消息,询问我疗效如何?


9 z6 E" a7 z# p* A6 f

今年5月18日,他通过微信,将近年来于病床上,用手机艰难划出来的诗文,连续发给我,请我帮他整理成书。我自知学浅识陋,平时工作也忙,时间有限。但也不好推辞,在忙碌的间隙里,断断续续地将这份厚厚的书稿进行了整理。在此过程中,他时常发来消息,向我诉说病痛的折磨,担心自己生存时间不久。


# `. M, r& }! o

5月30日夜里23点32分,他发来消息说:


' ^4 y+ q) u# Z7 `4 I, l: X* @

渡庵先生:我一周前因高烧39.8度C,而紧急住院,查因是肠吻合口可能感染,用抗菌素后退烧,紧接着又发生胃肠出血,化验显示中度贫血,且继续下降,连续三天输血,仅稍有好转,还未找刭具体出血部位,现转住肿瘤医院,进一步查因治疗,现无心顾及其他事。关于诗文集,你审阅修改完成后,代我保存,我现住肿瘤医院,作特殊治疗介入,有效则好转,无效也会有风险,万一出现风险,你代我保存,就让其自然淘汰也可。姚老拜托

, l. g; X6 {( W, T4 f

我则不断给他打气,安慰他:“您吉人自有天相!虽近期受病痛折磨,但一定会有效好转,争取参加姚莹故居陈展揭幕式。您所嘱诗文集,晚学一直在认真拜读并整理,争取尽快呈您。”

' E0 _9 z# |& D+ F6 r# ]# X8 s) a8 O4 Y

他在诗文集中,还增加了一些有关睡眠健康等方面的著述,以及个人生平等情况。这让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他以衰病之躯,效其先祖,爱国爱乡,而又与恶疾顽强搏斗的精神,更加感佩不已。

0 G8 h( s6 B! j) d  W, [, y

6月12日下午16点26分,他又一次发来消息:

2 d4 U7 a+ J& O6 y

渡庵好友:我又一次闯过生死关,活了下来,体质大不如前,这已是万幸!你是这样的繁忙,还拜托你审修"诗文稿"的额外负担,心中常有不安。该诗文稿中,凡“六尺巷文化”发表的,都保留着留言,原意是有些留言很精辟,现回想有点拖泥带水之嫌,请在审改中将全部留言删除,这可减少页数约1/4。也可加快你审阅的速度。
我能活多久?只能听天由命。如我能生存到你完成审改,此诗文稿有无留传人世意义,完全听取你意见。如我突然变故,你觉得此诗文稿值得留存,请将完成审修的稿作发给卢赟秋先生,由他酌情处理。你的帮助和恩情,我将在另一个世界感恩!姚老再托。

! C! O7 ?' _5 p# m( a6 q4 R8 L- O

我理解他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以及对自己诗文集的最后渴盼。继续回复安慰他:“谦老您好!您千万保重!文稿的事,我与卢赟秋先生说过,一直在认真拜读学习和整理之中,基本全部整理完,现在正从头再看一遍,力争本月18号左右呈您。请您千万保重,您吉人自有天相!”

- ]' R& [. \. }/ H( k( p- Z

在整理中,除了重新归类、修改异体字,以及调整个别句式或次序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他的原稿风貌。诗文集于6月18日整理完成,他收到后非常欣慰,通过手机发来一首诗:

+ c( q' d' `; U) d: I

何其幸哉!感赋

姚谦87衰翁病榻吟

天降赟秋与渡庵,神笔助我理文章。
百忙之中不拒作,心意相通穿天涯。
立碑挂车记精舍,赟秋为文论西山。
我积诗文数万字,渡庵夜夜审珠忙。
此生万幸得天助,巧遇挚友热心帮。
心存感念如瀑布,一泄千里荡山涧!


. H. q6 N& s! i4 i* B: r: u; H7 m, ?

依然是熟悉的七言形式,依然不拘平仄韵脚,但音节响亮,感情充沛,从中可以看出他此时的心情,有如释重负的舒畅。

不久,他的这本《姚谦诗文集》顺利付梓,并快递给各方亲友。我于7月9日收到后,立即给他发去消息:


9 j' T- E! C, i3 `2 x* }; F0 }  Q

谦老您好!收到惠赠大著,十分感佩。您出生于吾桐文化巨族姚氏名门,乃一代名臣姚莹后裔。很难想象,这本每一篇(首)都充满着激情的诗文集,是一位年近九旬的高龄老人,近年来于病榻上在手机里一笔一划地划出来的,足见老先生顽强的毅力。虽然您于解放初火热年代弃文从医,几十年来救死扶伤无数,成为一代名医,但家学渊源,仍不废诗书,实践了“黄菊花开金凤羽,青松干老铁龙鳞”的祖训。虽然您数十年远离故土,但乡情难忘,诗文集中多有深情吟咏故乡,以及与里门亲友唱和之作。同时,书中有关先辈事迹的叙述,也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总之,这是一本秉承了先辈爱国爱乡精神,感人至深的好书!晚辈有幸得到您的信任,参与整理,受益良多!向您致敬!

1 M0 K  d. T0 l/ C/ q9 p

他收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但我也知道,他的病况又加重了。自此之后,他参与群聊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偶尔与群友的对答,却都是有关姚莹故居等事宜。群友依然鼓励他树立信心,安心治疗,早日康复,并热情邀请他再次回归故里,揭幕姚莹故居。他无奈地说:“我已勉度残年了啊!”

7 Z" r6 u- l/ v1 ^

7月26日,“西山精舍”遗址碑在桐城挂车山正式立碑。这是由他慨然捐资,桐城稽古堂文友撰文的遗址碑,给桐城挂车山又增加了一道厚重的人文底色。那里的人们,是多么希望他能再次驻足西山,再看一看故里的新变化啊!


  v6 c3 Z9 j6 V" q) J

他也在群里表示要“决战病魔争生存”。10月5日,他写给弟弟姚嘉先生一首诗:

1 p" W9 g: [7 p+ }5 x) _

时时恶斗病魔中,正因人生情可贵。
岂能心甘败恶疾,感谢亲朋多鼓励!

4 n# T% |! z  l; S9 A) i

然而,正是在这色彩斑斓的晚秋,在与病痛顽强搏斗了几年后,他还是依依不舍地驾鹤仙游了!


4 h) q0 [* S; S4 C

群里的人们得到消息,纷纷合掌悼念。我的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8 g! _( E: O8 K' A

可以告慰老先生的是,龙眠山下、桐溪之畔的姚莹故居已经修复,布展正在精心推进,爱国名臣姚莹及其后裔的事迹,一定会激励后人不断奋发有为。

) Q: A+ n6 S$ |2 B; u* [& K

我又一次翻开他的这本最后的书稿——《姚谦诗文集》。与一般作者的自我简介不同,他是先介绍先祖姚莹,再简介自己:

【《姚谦诗文集》扉页】


1 D4 p6 p. ^0 C3 _5 ]0 i, s#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2-10-31 07:0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10-31 07:51 编辑
* j3 Y# K, h6 L$ E# j- b
! f/ _. i6 c' x& h0 e, N" g
4 E; A1 [& Y- _

8 c7 a2 F3 Q' s4 z桐城姚谦何许人也?
9 [# n+ x4 v, w1 Z; Y; O& U! W

, ~! O& h8 X% o8 h0 v   他在《自撰生平概略》道:7 M; S1 ~; s/ R6 Z) Y6 O
   吾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出生在安徽桐城麻溪姚氏祖宅——桐城城区寺巷。父姚翁望,母方氏敏,皆桐城文学世家方、姚之嫡后。祖父永概,曾祖父濬昌,皆为桐城派传人,于文学、教育都颇有成就,诸多著述流传至今。高祖姚莹,清代台湾兵备道兼按察使,曾率台湾军民五次击退英国兵舰侵犯,为人为官公正贤明,爱国济民,文武兼备,著作浩繁。先辈文章功德,吾常引以为傲,激励自己发愤忘食、锲而不舍;亦常以勉励儿孙坚志勇为、自强不息。

0 r1 q' g- o! D! w" i4 E+ D- u7 W1 P% c& S

; j6 r% `* p7 I% s$ E9 `

5 x3 `( b2 q0 U9 A' H$ S3 x  F' Z8 P* Z' R

: b& b2 E) U2 e" ?! l( T, T6 G! p' B+ K) [3 r
7 _' l/ b* |& r: w

签到天数: 3887 天

连续签到: 238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22-11-2 20:4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22-11-2 21:06 编辑 ( ]0 u8 L; ?- G
5 p$ b- c4 U' a) H) Y2 @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抗英名将姚莹玄孙新中国医学家桐城文学世家姚氏之嫡后姚谦先生为人谦厚为志向弃文从医奋发有为成就卓著事迹感人必将名垂千古
) [5 y+ ?+ N4 g* i) s% Z"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3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