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时期姚氏家族谱系发展史 4 I% l: k" T5 S/ a+ @4 F" z: {
下文将以《姚企晖墓志铭》、《姚璹墓志铭》及《姚枢神道碑》为基础资料,并结合相关出土碑刻及传世文献,梳理辽代姚汉英到蒙元时期姚燧的家族史发展脉络,从中构建出一个尽可能较为完整的家族谱系。
6 a8 R; j+ D& S+ ]1.第一代:姚勍 ( m0 Z2 N; y5 O6 W
上述乾统四年《姚企晖墓志铭》和天庆七年《姚璹墓志铭》皆标榜本家族姚氏之祖源派出唐朝名相姚元崇,但在血缘关系方面却无法传承接续,目前有据可考的姚氏祖先实则为姚勍。据《姚枢神道碑》记载说,“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勍”。按“姚勍”之名在五代文献中凡三见:《旧五代史》卷九《梁书九·末帝纪中》贞明四年(918)正月庚辰,“以蔡州刺史姚勍权知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六月己酉,“以权知感化军两使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十月辛丑朔,“以前感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保姚勍为左龙虎统军,充西都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可知此姚勍为后梁时期人,曾任感化军节度使,极有可能是《姚枢神道碑》所指之先祖。 & z1 e* i. }3 t; M' K1 ~+ ~
2.第二代:姚汉英 " K. F- u" H' `4 S. m, t
姚汉英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基本决定了姚氏家族发展之转型,即由中原政权融入北族社会。《姚枢神道碑》云:“勍生金吾将军汉英;汉英,周广顺初,太祖遣之使辽,见留。”目前有多种历史文献记述此事之原委,据《册府元龟》记载说,广顺元年(951)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将军姚汉英、右神武将军华光裔使于契丹,辞各赐袭衣、银带、绢彩三百疋,银器五十两”,“既而兀欲(即辽世宗)留我行人将军姚汉英、华光裔,不令复命,由是复绝”。《旧五代史》卷一一一《周书二•太祖纪第二》广顺元年五月己巳条亦记此事。《辽史·世宗纪》天禄五年(951)二月条所述大致相同,亦称“周遣姚汉英、华昭胤来,以书辞抗礼,留汉英等”。该书卷九六《姚景行传》是这样说的:“祖汉英,本周将,应历初来聘,用敌国礼,帝怒,留之。”。辽朝在与中原王朝交往过程中羁留了很多汉人,姚汉英即在其中之列,随即“隶汉人宫分”。 3 V1 s- t$ }, b1 u
不过,以往史料对姚汉英后来仕宦辽朝政权的情况多语焉不详。新出土的《姚企晖墓志铭》则提供了重要信息,谓“至天顺皇帝嗣位,宠顾益厚,以枢密使兼政事令委之”。“天顺皇帝”是指辽穆宗,可见此时姚汉英便开始身居要职。2004年,辽宁省朝阳市旧城区发现了一座统和二年(984)《佛舍利铭记》,它详细记述捐造人的身份:“安时守节弘化翊亮功臣、彰武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五佰户姚汉英。”此系姚汉英在辽圣宗时期的全部官衔,其所享有的政治地位可见一斑。
. o9 ~4 ?8 Y' k( q- S! o6 l3.第三代:姚衡之、姚柬之
. O3 J9 ^9 a; Y+ j+ C# Y9 O0 Q按,《姚枢神道碑》称姚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徽使衡之”,以及《姚企晖墓志铭》谓“曾祖讳衡之,累任南北院宣徽使,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者记述姚衡之履历相同,上述官职当是他致仕时所任之职务及封赠之官。另外还有记载说,统和二年,姚衡之曾为“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 Q8 T( v% \( W9 T: s- t$ Y
据统和二年《佛舍利铭记》记述,姚汉英实有二子,除次男姚衡之以外,还有长男姚柬之,时任“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关于姚柬之的事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甲申称:“(曹)利用即与其右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持国主书俱还,并献御衣、食物,其郊劳馆谷,并如韩杞之礼,命赵安仁接伴。柬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8]此次宋辽双方交聘之事,亦见《辽史·圣宗纪》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癸未云:“宋复遣曹利用来,以无还地之意,遣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持书往报。” 此人盖即《佛舍利铭记》所称“姚柬之”。 5 E, C6 E0 w& s: y: L; _
4.第四代:姚居任、姚居政、姚居信、姚居化 + a, g( U6 F0 o& e' D; F
上文据《姚企晖墓志铭》及《姚枢神道碑》指出,姚衡之生有两子,一名“居任”,一名“居政”,可惜无法判断二者的长幼关系。此外,统和二年《佛舍利铭记》叙述称“次男新妇京兆郡杜氏、孙筐儿、孙杨留”。这里“次男”指姚衡之,其所称“孙”当即姚汉英之孙,知“筐儿”、“杨留”盖指姚居任、姚居政二人。 1 P, ]8 j: V2 m* W7 B4 T
上述《佛舍利铭记》又云“长男新妇清河郡张氏,孙新哥,孙杨七”,知姚柬之也有两个儿子,其乳名分别叫作“新哥”、“杨七”。我们发现,辽朝文献中别有称“姚居信”及“姚居化”者。据《辽史·圣宗纪》及《兴宗纪》记载,太平二年(1022)三月戊寅,“遣金吾耶律谐领、引进姚居信充宋主吊慰使副”;十一年七月甲寅,“以观察姚居信为上将军” 。这两段史料可以得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印证,卷九八乾兴元年(1022)六月乙巳,“契丹主闻真宗崩”,派遣“右金吾卫上将军耶律宁、引进使姚居信来吊慰” ;卷一一〇天圣九年(1031)四月丁亥,“契丹遣左千牛卫上将军萧昇、镇国军节度使姚居信来贺乾元节”。此外,卷一五八庆历六年(1046)四月辛酉,“契丹国母遣保安节度使萧德、严州团练使姚居化,契丹遣左千牛卫上将军萧伸、太仆卿李云从来贺乾元节” 。综合上述史料,进一步分析姚居信和姚居化的行辈字派及活动年代,他们很有可能是姚柬之的儿子,或即《佛舍利铭记》之“新哥”、“杨七”。 & r9 W2 A. [5 {/ ^ t+ x; L5 V$ Z
5.第五代:姚景初、姚景祥、姚景禧
+ [$ U. ]& h# L0 x9 O如上所述,同为一父的姚居任、姚居政已分化为两个家族,其子嗣情况如下:首先,《姚企晖墓志铭》称:“皇考讳景初,静江军节度使,同知宣徽院事。”知姚居任之子为景初。其次,《姚枢神道碑》云“居政生太师、左金吾卫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及《姚璹墓志铭》亦称“皇祖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吴兴郡开国公讳景祥”,两者所记姚居政之子景祥的官职除环卫官相同外,其赠官、勋官、爵位及差遣皆可以相互补充。 8 @2 X" _/ k8 ~' a& }9 F) U* v* }
由上文可见,景初与景祥为兄弟行辈,不过同辈人中最负名气及政治地位最高者要数姚景禧。按,姚景禧因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名讳,后被更名“景行”,《辽史·姚景行传》详述其个人履历,其中特别重要的功绩有:“道宗即位,多被顾问,为北府宰相。九年秋,告归,道闻重元乱,收集行旅得三百余骑勤王。比至,贼已平。帝嘉其忠,赐以逆人财产。咸雍元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明年,驿召拜南院枢密使。”此指清宁九年(1063)平定重元之乱,这是辽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咸雍八年(1072)《耶律仁先墓志》亦记此事,称“宰相姚秦公等驰至行在,既抃且泣”。此“姚秦公”指姚景禧,他与耶律仁先一道平叛耶律宗元之乱 。更为重要的是,辽朝文献和石刻资料屡次提到姚景禧竭力辅政之事,大安五年(1089)《梁颖墓志铭》云“故守太保、中书令杨公皙,今守太师、中书令姚公景禧连衡秉政”,此与《辽史·杨皙传》所记“清宁初,入知南院枢密使,与姚景行同总朝政”亦正相合。《耶律仁先墓志铭》也提到,“王又与相国姚秦公相善,军国大事,上多召二人议定”。这些证据都说明,姚景禧官居显位,由于此前其父祖辈归降契丹后皆隶属汉人宫分,《辽史·姚景行传》记述说“及景行既贵,始出籍,贯兴中县”。由此标志着姚氏家族发展到全盛时期。 1 V' Q$ `# H( K1 ~5 j: R6 u; E
6.第六代:姚企晖、姚企晦、姚企成、姚企华
1 s* L. `' L; i1 @: D Q" D目前有多种石刻资料表明,辽朝姚氏家族第六代成员的行辈祧字为“企”字,兹将相关人物考述如下:
' K2 V: f1 o* w# k第一,《姚企晖墓志铭》自称本人“君讳企晖,字隐之”,“至八岁,童子举登第,授将仕郎、守大定府文学。后寿昌三年,閤门袛侯”。此外,企晖之兄名字为“企晦”,历官“左班殿直,閤门袛侯”;其弟名字为“圣恩奴”,这显然是效仿契丹习俗取用的乳名,不过他“幼而早逝”,没有任何事迹。 : q, y0 ?# _5 E2 l( F' J6 s( Q
第二,《姚璹墓志铭》谓皇祖名讳景祥,“皇考太子洗马,官石城长”,可惜姚璹之父未详其名。所幸《姚枢神道碑》载有更为详细的家族谱系:“景祥生太子洗马企华;企华生金东上閤门使、金州团练使玢。”此与上述《姚璹墓志铭》“弟曰玢,起复登州刺史,知东上閤门副使”亦正相合。知姚璹弟曰玢,即二人同父,那么《姚璹墓志铭》所称“皇考”则为太子洗马姚企华。 ; e$ ?- n: t0 p- o+ q
第三,据大安六年《陈顗妻曹氏墓志(乙)》称,“幼女瑶英,适故相、守太师、致政姚中令男企成”。首先从名字判断,姚企成显然与姚企晖等人有着家族血缘关系。按,《辽史·姚景行传》记述姚景禧重熙间任“参知政事”,道宗即位“为北府宰相”,“拜南院枢密使”及“兼中书令”,致政“加守太师”,此与上述曹氏墓志“故相、守太师、致政姚中令”的身份亦正相合,知姚企成为姚景禧之子[10]。
+ G& y. B% s, v; r) j# w第四,上述姚企晖、姚企晦、姚企华及姚企成之家族身份皆有据可考,值得注意的是,辽代石刻及宋朝文献有三条记载或与姚氏家族成员有关。其一,寿昌三年(1097)《贾师训墓志铭》称“又在永乐,尝与严州剌史姚企回,行视其州银冶之地”;其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七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甲辰,“充史馆修撰姚企程,来贺正旦”;其三,《宋会要》绍圣元年(1095)九月十七日,“国信所缴奏回谢北朝国信使张舜民、副使郑价与送姚企贡,问答失当,各特罚铜二十斤”;及元符三年(1100)六月一日,“太常少卿乾文阁学士姚企贡来祭奠”。[11] 综上所见,姚企回、姚企程、姚企贡三人都活动在辽朝晚期,其行辈派字均为“企”字,极有可能与姚企晖等同为从兄弟辈。 8 W0 }" b% X; d+ I# d* G; j0 s
7.第七代:姚璹、姚玢、姚球 7 r6 v- T; Q% Q2 d& `1 q4 y
乾统四年《姚企晖墓志铭》止称“一女曰桃仙”,知其无子继嗣。目前有资料可参考者只有姚企华一系及其后裔:首先为姚玢,蒙元《姚枢神道碑》提到,企华“生金东上閤门使、金州团练使玢”;又天庆七年《姚璹墓志铭》称玢“起复登州刺史,知东上閤门副使”。其次为姚璹,《姚璹墓志铭》谓“公讳璹,幼閤门祗候,退历外差,位西头供奉官”。第三为姚球,实际上,姚玢、姚璹还有一个长兄,名讳姚球,“起复西上閤门使、陇州团练使。今充南宋正旦国信副使,皇朝谓之重委”。知姚企华有三个儿子,他们长幼排行顺序为,姚球、姚璹、姚玢。 / N/ l% [% f7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