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7 19:22 编辑
- A) [, H$ v+ u7 }, v
, t% s, @$ o7 k难忘的朝鲜岁月----抗美援朝老兵的亲历记 8 o( }3 g* i) j& h+ |
5 _) c* ?' S6 E
今日去到86岁的大伯家探望他老人家,期间我询问他在朝鲜战场的相关经历,以及我们家族的历史,对于家族的历史他反而不知道多少,对于那一场战争的回忆,他给了一些他写的回忆录,有关记忆我觉得有必要与大家分享。& f0 X, p, \- J5 x, [) U3 |" J
我大伯原名姚定漢,现名姚新谱,因为他是南昌姚氏第14届谱出谱时生的,所以叫新谱,生于1930年4月,1949年当兵,1951年9月入朝作战,生于江西九江,其父姚武炎号梦仙【今日专门求证,他也不是很清楚,在1929年前,任过长江水务督查;黄金埠什么副官,余干禁烟办主任等职,后在1935年前后就读于黄埔军校5期或庐山军官训练团5期,后一直安排在贵州贵阳,应该与国共两党高层都有接触,具体我们现在都不详】祖父姚文顺【彦国公第40世】是在19世纪末从南昌墨山团迁来九江的,以下是以我大伯的名义叙述的;2 I W4 M( b. x+ j" p
为了保家卫国,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原先觉得有抗美援朝这段经历,能够辛存下来就沾沾自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看过战史以后,才知道我们16军51年入朝史上无名;52年入朝有名而只是在后方反登陆防空降;53年到三八线进入第一线的只是防御准备大打,还没有来得及大打出手;最后金城反击战我军我团部分参战,助了重拳。虽有牺牲和贡献,比起先入朝参战的部队来似是‘峨眉山上下来的’,我个人没有光荣掉算吃了桃子,根本不能与先入朝的部队,一线战士相提并论。时间无情地流逝,历史不能淡忘,面对牺牲的先烈和众多战友我感到惭愧,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名人,想写点回忆以作纪念,又苦于文化,认识水平太低不知表述才能恰如其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也在更新,我的思想也活跃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将用我的真情,诚实从细微处写这份低水平的回忆录。借此,也想为保家卫国在朝鲜被俘而自愿要求遣送回国的‘罪人’作点评说,让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小事不被历史淡忘,尽可能真实些,还历史一个公道,以了却我怀念历史,怀念战友的一点点心愿。
6 P( J7 U, J6 D0 d& K2 C5 F 一, 抗美援朝掀高潮,联系实际抓战备6 e2 z$ W& o4 @6 e# }7 [5 n' [
我49年11月参军入伍,先在二野五兵团文艺新闻工作训练班学习,50年4月入团【56年入党】5月分配到16军47师139团三营部任文化教员,在贵州仁怀茅台一带剿匪,年底在遵义学习一个月,我没有逛过街,没花一分钱,回营后入营文书。51年初部队从遵义出发,沿途受到群众欢送,路过贵阳家门口,没有与家人见面,告别。在黔南召开全师誓师大会,鸣炮,动员,宣布纪律。。。。【为严明军纪,军法处置四名犯有错误的军人,其中二人是被匪抓后又放回来的‘叛徒’】。掀起抗美援朝运动高潮。不久部队开赴河北石家庄农村联系朝鲜战场实际整训。为了保密和安全,部队使用代号,停止与家人和外界联系,夜间站双哨。【剿匪时没有站双哨,革命老区和平环境为什么还要站双哨?】学习军事,干部战士一样摸爬滚打,实弹射击,夜间紧急集合,负重行军,连战马都用炸药包爆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政治在生死观上下功夫,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正确思想。军政素质得到提高,参战 情绪高涨,写请战书按血手印写了又写,后来手指都脱了皮,表决心严肃认真,首长在会上讲,干部在队前讲,战士在班上讲,为了保家卫国每个人都作了牺牲的准备。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兵干部都集中学习,集中吃住,不准带枪,警卫守卫,祖宗三代逐个审查通过。学生干部中,营部有一个参谋,一个中心文教先后被审下来了离队时无声无息。这期间我因水土不服先得腮腺炎,后又闹胃病便血,但我仍然坚持学习,工作,训练。剿匪时领导口头表扬过我,这次整训给我记了一次连功。7月份党支部讨论通过批准我申请入党,我填了表,营党委讨论通过后报团党委【排以上干部要团党委审批】没有被批准,说要经过战争考验。虽没有被批准,但我并不灰心。我认为党和领导是信任我的,营部没有团组织时,我作为团员参加党小组过组织生活。老同志将我当新兵爱护,我把老同志当前辈尊敬,关爱加尊敬在后来的剿匪战斗中多次得到体现。50年营部召开党代会,我作为团员参加党代会作记录,念贺信,我感到幸福。这次批准我入朝参战,我就做好了杀敌立功接受考验,甚至牺牲的心理准备,在先去先光荣,先去先立功,先去取经验的口号鼓舞下,先抽调了部分连排入朝补充到兄弟部队,后来没有他们的消息,现在想起来他们的处境更加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6 \$ M5 z; ~1 R
6 E e, F: ^8 Q$ D# h& ? 二。 长途行军经磨练,虽苦亦乐更有甜) ^( b# N8 n' _% J @: e6 h
经过充分备战之后,51年9月份部队从通化辑安步行入朝。头三天是白天行军,能见到朝鲜群众,讨水喝语言不通用手比划,感到新鲜有趣。此后战争气氛越来越浓,为防范敌机空袭,部队改为夜间或雨天行军。同志们身上的装备,皮【棉】大衣,棉被,雨衣,大头皮鞋,铁锹,武器弹药,干粮等不下五,六十斤,背在身上站不直腰,走起路来撅着屁股,甩开双手才能迈开步子走得快。雨天外面淋湿了增加重量 里面汗湿停下来就冰凉,过沟爬坡后面的部队就得跑跑停停增加强度。我是营文书自由兵,一支手枪一个文件包,配合文教搞宣传鼓动,鼓舞了部队也鼓舞了自己,行军走在前面减少了辛苦。我个子高,腿长都感到艰苦,休息一下都要深深的喘口长气,想到扛大枪的小个子战士都有些后怕。还有身体差掉队的同志,出发要提早宿营到得晚,先到的吃完饭休息了,后到的虽能得到一些帮助,毕竟得不到充分休息。长途行军无轻松,说苦确实苦,脚上的泡连泡,头三天感觉痛,三天后不觉得痛,只是双肩和胸部难受。虽苦同志们不叫苦,不怕苦,互相鼓励帮助,争着帮体弱的同志扛枪,背干粮袋的很多,平均每天行军百多里路,最后一天从下午五,六点钟走到第二天8点钟,竟走了140里,11天行程1200里,胜利到达东海前沿阵地。范荣深同志和我是一个师的战友,55年6月共一张介绍信回九江,退休前是卫生局办公室主任,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他脚上的血泡后来溃烂了,停下来就痛得走不动路,要先跳几分钟不痛了再走,有时候停下来要人扶一段路才能走得动,有个体弱的战士就是因为疲劳过度就永远没有站起来,后来部队强调休息时不准打瞌睡,互相督促照应。想当年能够做到这一点,凭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坚强的政治思想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 } |7 w( @9 z1 p5 l. X
+ w Y9 G9 c5 X _' O- N
$ W1 G1 Q2 v. S* N
0 |# I( s3 E: d- M5 ^: P
- E$ {7 ` P/ {6 S1 g8 l
$ s; a3 F+ @7 V/ l. M
1 z& T# r/ d7 D6 V
5 K# H8 T0 t# p% o: B) |/ s) K" L6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