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0 16:14:28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8-10 16:09
' W: U' V* `/ V; a7 }; R2、家谱的作用
* v) p- f: h- D' ]/ J& P1 F& N: x" |. z$ _! s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 ...
( \; Z2 N6 }4 @' P% _8 q, K3 s! Q
3、家谱内容
6 o8 i$ o! I$ R' s+ `$ L! o: k( `% v5 E. ]$ }0 x9 n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S/ n9 ]) T. V
9 W6 r8 ]/ l/ M9 H4 K
一 、姓氏源流
8 @4 V6 z& W+ A! |. u. I. n3 o) S3 I* \; O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2 U0 U8 A1 [% h' Z* \" Y2 t& k# c j) q# d4 o4 \* B, V- L- f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9 y# i& ^# p7 J2 O, j& M" o0 A6 ~& A2 G7 z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 N# u2 K; s' ]5 z. C; @( [6 G+ B8 J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_3 u0 V& C* G% ]2 |6 L7 A
# O, k, _9 u' l9 O; F) \
二、 堂号 8 M/ v% ~4 K/ o% P o" |) j% I
9 Q9 M8 Z# I$ K" ~5 C. p
/ t7 Y9 r9 q5 o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2 e) v ^/ M* l% X* e
8 @1 L/ D4 g3 f: O% b, B j2 G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A' o" Q4 }: |' [
0 I, ^2 i1 h3 H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_% `7 ^( h2 k( ^9 V9 Z: }/ e. ~
9 u* F7 H+ x" S+ e; n' \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 J! z+ s: y& }. d- t7 Y9 I- u* x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 m8 R$ _1 t! ]- g! ?
4 I* M; U$ x P- ^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0 _: Q6 m5 w; K8 i
+ b; ~5 e& ^: q: L
三 、世系表 ( z! c2 |- K2 F, |1 s! M" _
' n1 _, j6 g1 Q- S4 n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 L& x7 n3 [& M0 l( R! T% I
0 q& l: B4 d; |$ j: l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 a3 C0 v: e' Q% [
2 j1 m) Q$ g( P8 T$ l8 }% {; ^6 @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 F* {9 s6 i& m6 Q0 W
% q$ m2 O" s6 G( @4 B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 h. m9 P2 b4 I3 c R: I7 \0 w2 S1 U6 c5 a( ]) K3 r# D) a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 d( t3 e6 r7 D) k+ A* w, u4 n m8 \. P7 V! v1 v) `, x' e' ?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a2 {& R* x! {* S ~
) l6 f* ?5 X, H9 n* x( K/ c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2 c3 A/ v; u% u y7 s T' ?5 g! O+ O2 C0 }% a$ z
四 、家训
3 y' M3 ?( t G" c
- {. x% G( m4 ? |# u5 N" e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n5 E, M: G) C& G
+ ]7 _) s5 ^* R% J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9 {5 y) A1 g, K
3 {7 ~' [) Y6 u9 j6 z4 @# h, W# n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2 S, J5 R6 v( Z, ^
$ x2 U5 n% r# H% z/ a/ D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 e# S" v4 t) x+ ^! Z6 t
3 n# ~/ ?' @% P! \1 A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6 N; \( }( Z/ r7 G7 \. o4 R) M
6 ~6 z5 k8 ^* U* | z" R. i
(一)、注重家法、国法! \" C) o7 M$ ?! o- B! k# l( b
; j f1 o) Y- w1 K* K8 Y& _
(二)、和睦宗族、乡里
/ U# Y( `( a2 s$ |: H3 O! u
' S; |/ o% F* k6 ~6 l3 P9 [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1 s; ^% S: B1 H1 h9 Q
; A* z( A2 Y9 o) a! x# W2 T2 ?; z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1 K( M( q3 A Z5 \
; B2 H9 m8 X( P9 L: k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 Q0 n, o% s8 L% e4 l
4 V1 v: T3 z& A( ?7 ~6 Q
五 、家传 ; C/ d9 k2 y9 D# x
& }. ]0 \/ h6 n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E _1 f+ G i
+ F# L6 O5 z% {$ G3 X \) M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1 W6 N+ W2 k2 J! a
9 S( A) c# `' M0 ]0 X6 T: [- q+ e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 I3 u5 @; `& u
' z0 ~& \6 Y1 Y4 {5 k( g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2 f5 U+ p6 J! n" D7 P
6 i- h6 I( m1 _4 v- L" h; X/ r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j1 I. k& g' m7 n- }
0 j4 i6 B( X+ e9 S 六、艺文著述
2 Z; j5 I' O% g; `5 u
& e' t1 R4 R5 J I& ?; [- o7 g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6 C- I0 [' F' f& ~# w( I" U
8 ?7 I4 T* a9 p6 c" r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E* ^& |; s( ~* D& \7 k$ [! j
9 y; d7 x# |9 M8 W; F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 R' w9 g2 D3 U( u8 s( |2 D1 B2 q) F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 q$ |# d; k6 F& B
8 d% ?+ ?- @2 Z9 T( N* q 七 、家谱图像 ( x* g% [; T6 K6 _2 F1 v3 w7 o- r
8 `% e) a5 w4 ~/ S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h& n8 Q: k* A9 ^8 e5 l
! O8 L- ^' V r$ @) d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4 D, J: W* e" l) @
! J; p0 s' j- ?; _' A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0 n6 Z) ]3 K; H1 ^0 B+ E6 `
9 J! p! l0 i+ x# U) O) @* C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k* S- U& q6 D3 c. L. w5 X
. E0 ?4 c% q) u; J 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f% @$ u* q* ?) v
% V7 D7 S: k6 Z/ {' r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6 s" t6 W/ p' Z
- V5 D7 {! x8 K. V" A, J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a( u& s8 n: u; o3 p
9 t! M: k0 G$ ? a7 o7 r; ]9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