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为何不是院士? 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捧得了中国科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令国人深感振奋。但争议和尴尬也随之而来:屠呦呦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尤其是院士头衔,屠曾四次申报院士,但都没有成功。 屠呦呦为何落选院士,有人认为这与她性格直率、不善于搞人际关系有关,但也有人指出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被视为集体成果。对于这桩陈年旧案,外人也无法判断是非。当然,诺奖评选和院士评选是两套体系,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应该得到尊重。历史上没有多少名位但为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比比皆是,何况屠呦呦自己也非常豁达大度、淡泊名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大众为屠呦呦鸣不平的社会根源,那就是近年来因为一些事件的影响,院士制度的公信力遭到了一定的损害,公众会自动地用屠呦呦的经历去佐证他们对院士制度不能“唯才是举”的看法。比如,2013年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因腐败“落马”后,在法庭上供认他曾为了参评院士、打点评审而筹钱,激起舆论大哗,虽然张曙光两次参评均落选,但此事也使“跑院士”的不正之风更大程度地暴露在公众眼前。除了屠呦呦之外,还有一些受到高度肯定和赞誉的人士也曾落选院士,而一些当选院士却被指有学术造假嫌疑,这些都令公众对院士评选程序与制度提出质疑。 http://news.10jqka.com.cn/20151009/c584908634.shtml / p- P. O7 M4 C"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