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安乐寺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遍四川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1#
发表于 2012-12-13 19:53:2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回复  蓬安姚波
) {8 m8 i) X4 p! Z) E, Y
' H5 \! {9 w7 D9 b6 U: S) b9 s有意思!% C9 Y( f: Z! b( v
    不管那肉怎样叫人馋涎欲滴,坐席的人总是忘不了出门时家人那句话:“莫忘 ...
  b! H9 c- k- C# i) `pszyyao 发表于 2012-12-13 16:41
* u7 m1 X0 D0 G0 I0 N
* U6 v9 ?$ V; W$ ^

; |: K* I2 b4 J    這是典型的川北農村習慣."支客師'就現在稱之為司儀.那時候酒沒轉到上席.是沒有誰去夾菜的.包肉這習俗我聽到過,沒見過.那時奶奶常說包肉.所以才知道有這事.等大家包完了.就沒什麼下酒菜,下飯菜了,只能吃酸菜.豆瓣將就吃.包回去的肉一般要給老人吃.小孩是不知道的.放在飯下面.這篇文章的作者和我大小不多.他們那時候可能還有這風俗.我們和縣城不遠.則很早就沒見過了.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2#
发表于 2012-12-13 20:35:42 | 只看该作者
蓬安盐菜肉  . ~5 B( p" R% S, k( l) w

0 n4 h4 K. f+ D7 _5 w3 j8 A3 V 文 / 邓四平
. W! y9 l% U% Q
: b6 X. I& A7 |% K% ~ & h1 g. m. t* k( C" m9 x- {$ C
6 a0 F* _6 @2 @, g

+ c3 x% ~" G! p4 ]& J/ c/ f7 M' i, `1 N7 U4 l- t
0 [1 |9 F. A& Z$ C% I5 l
  川北农村,婚丧嫁娶,架地笼,蒸扣席,八人一桌,大碗盛肉,大碗喝酒,猜拳行令,热闹至极。宴席之中,打掌盘端菜的相帮弟兄高举掌盘穿梭于客人中间频繁上菜,上菜一次,那吹鼓手们便就唢呐齐鸣,进行“唢呐报菜”。上菜很有顺序和讲究,往往最后一道菜才是俗称“八大块”的腊肉蒸制的盐菜肉。盐菜肉肥而不腻,芳香可口,人人抢食,赞不绝口。, s7 b+ G4 J! I
  烹制盐菜肉的原料有两样,一样是盐菜,另一样是腊肉,半肥半瘦的腊肉最好。盐菜又称水盐菜,一进初冬时节,萝卜丰收,将那红的白的萝卜洗净晾干,在菜磴上细细切了,切成条状挂在檐下晾干的叫“萝卜巾儿”。切成颗粒状的,放进篮盘里晾干之后,放进坛子里,拌上盐巴,腌制而成的就是水盐菜。一般要腌制十天半月才成,时间愈久,腌制而成的水盐菜更香更淳。
" E/ ~  X4 A5 W. S  接下来,第二步将腊肉取来,半肥半瘦的腊肉最好,洗净,放在锅里用热水稍微煮煮,除去肉中肥腻的油脂,然后才用菜刀将腊肉均匀地切成二指长宽一片一片的肉片,铺进碗底。再在肉片上面铺上紫黑的水盐菜,一般盛上大半碗最为合适。农村吃扣席,往往都是八人一桌,所以铺在碗里的肉片,只能是刚刚八片,既不能多,更不能少,少了就有人搞不成,要逗人笑话,说数数都数不清还是厨师呢。2 w% N+ R$ i& g) m! Q) \
  接下来第三步就是将盐菜肉碗和其他的蒸菜一起端进蒸笼里蒸了,农村办酒常常是架地笼蒸扣席,往往从头天夜里一直蒸到第二天天明,蒸笼上了气之后才会将大火减小,用小火慢慢焖。直到中午开席,才打开蒸笼取出蒸菜来,厨师就会将那盐菜肉碗上面再扣上一个更大的大土碗,一碗一碗地翻转来,那肉和盐菜就来了个底朝天,原先铺在碗底的肉片便扣在了扣碗的上面,“扣席”之名大致就来源于此啊!那翻转过来的盐菜肉,早已蒸得烂熟,一片一片整整齐齐铺叠在紫黑的水盐菜上面,金黄的肉皮,雪白的肉瓤,仿佛层层波浪随风漾开。那紫黑的水盐菜更是蒸得蓬松酥软,仿佛发酵一般,形成一个圆圆的“蒙古包”,散发出浓郁的咸咸的芳香,那整整齐齐铺叠的腊肉片仿佛草原上放牧的一群可爱的小绵羊。举筷轻轻插进那层层的“波浪”起出一块腊肉片来,那肉片在筷子上晃悠晃悠地打着闪,仿佛就要从腊肉片中间夹断了一般,但却又夹不断。吃进嘴里,那盐菜肉的肉皮很绵软,那雪白的肉瓤很嫩滑,吃起来就像吃软软的豆腐一般,肉瓤下面连着的瘦腊肉更是芳香扑鼻,吃起来,蓬松酥软,入口化渣,味道鲜美得很。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又会迫不及待地把筷子再次伸向盐菜肉碗,想再去夹吃第二块,可是一桌八人,一碗八片,哪里还会再有盐菜肉呢?但是吃席的人们连那铺碗底的盐菜也不会放过,用那做下饭的泡菜,一边吃,一边乐呵呵地说到:“水盐菜萝卜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I: g# |$ |# w8 z8 G' o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川北农村,婚丧嫁娶,那八大碗的扣席上,水盐菜做的盐菜肉必不可少啊,就像唱戏一样,那盐菜肉就是宴席上的压轴戏啊。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3#
发表于 2012-12-13 20:43:01 | 只看该作者
告别炊烟
6 c  R6 {' J" {& x7 X' W( R
                                                                ' h! p6 G  a  \3 e- N7 t
                                                                      邓四平/文图
% [. d" R5 k) a) {* I. v# S
; K: Y# |5 d* M4 ?3 y, H$ J# ~4 N( U
" d' q+ t5 r9 [     

) x/ ?0 t/ x+ @# w; H 如今,无论城市,还是乡镇,都已经很少很少看见炊烟升腾了。真没想到,曾经陪伴我们度过漫漫岁月的袅袅炊烟,竟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往事,甚至一种美好的回忆。
7 r. S; T* V) J  记忆中,那袅袅升腾的炊烟带给我们是美丽而温馨的回忆。山野之间,绿树掩映之中,农家的屋顶上几乎同时飘起了炊烟,烟是乳白色的,很轻盈,很温柔,似翩翩舞起的长袖,如一路狂奔的马尾,又像点头哈腰的芦花。
2 U' P* m: n. C) N3 N  不过,在那贫穷而饥饿的岁月里,我们倒并不欣赏它的婀娜多姿,而最关注的是它们的升起和降落。在山坡上,牛背上、池塘里,我们的眼睛总是瞟着家的方向的炊烟。那个时候,炊烟是大家的希望,炊烟飘扬,心中不慌,炊烟不灭,生命不息!
+ s. h8 ?: a  n& k( O. o. l  三十多年前,我家住在永兴公社裁缝铺里,父母每天忙着起早摸黑地缝制衣服,每日三餐煮饭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在了我们兄妹四人身上。一大早天刚麻麻亮,我们便和父母一道起床了,点亮煤油灯,走进厨房,一人负责“转灶”,一人负责烧火。烧火的人坐在灶前的矮条凳上,先挽上一小把稻草点燃,凑进灶膛里,小心冀冀地用火钳拨动,并轻轻地拉动风箱,再不停地往灶膛里撒糠壳,红红的灶火贪婪地舔着锅底,屋外便也炊烟袅袅了。
4 {) T$ {$ ?" O7 @" Q5 ~  “转灶”的人一般是我们兄妹中年纪较大之人,转灶是讲究程序的,看上去仿佛一件复杂的工程一般:洗锅、掺水、淘米、掺米下锅,并不时地揭开大竹锅盖用铁铲搅动,然后又盖上锅盖,很悠闲地站在一旁催促烧火的“烧快点!快点!”负责拉风箱烧火的人,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力气活,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眼泪长流,有时候,火大了,又烤得人汗流浃背,所以拉风箱烧火都巴不得自己能早日成为“转灶”的人,也恨不得立刻就把锅里的水和米马上煮开,便狠命地拉,有时用力过猛,连风箱门也会“啪”地一声拉脱,风箱隔板上扎的鸡毛便会飞出来四处飞散,粘得满脸都是,令人大笑不已。有时,当弟弟妹妹的我们也会偷偷地躲在灶台后堵住风箱后门上的眼,拉风箱气喘吁吁的大哥便会不停地自言自语道:“咦?风箱今天怎么这么重呢?怎么这么重呢?”
% G  a7 K7 L) N1 K8 Y9 Q' B  二哥的菜炒得最好,并知道怎样炼猪油,何时才能放盐,勾芡,起锅,而且懂得豆腐不能放醋等等。因此,二哥在家便从不从事烧火的活路,只负责炒菜,真令人羡慕。 尤其是家中来了客人之时,父母便会吩咐二哥将灶上挂的腊肉,割下一小块来洗净了切了炒。最小的我便常爬上风箱去尝盐味,有时二哥只顾自己尝,我们其余三兄妹便会趁锅盖掀开的那一刹那,迅速地伸长筷子去夹,甚至用手去抓。在那时,我们好像从来就没有吃饱过似的,每天一放学,便争先恐后地往家里赶,大老远一看见家中厨房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心中便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温暖!
; }2 l9 L; P# K8 `' ]9 w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妹四人也都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了,那种厨房里一同生火煮饭炒菜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的情景也早已不再了。现在,我们各家的厨房里早已安上了干干净净的液化气灶具了,轻轻地一扭开关,淡蓝色的天然气火焰便柔柔地燃烧起来了。我们再也不为温饱发愁了!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洗碗机、抽油烟机、消毒柜、微波炉、电饭煲等等,如今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的厨房了!高高的一根烟囱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离我们的生活愈来愈远了,每每想起那往昔岁月里曾经陪伴我们共同度过那艰难岁月的炊烟,我便倍加珍惜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炊烟和炊烟般美丽的往事虽然远去了,但走近我们的却是更加令人欣喜的现代化社会和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啊!
5 k0 x  f& @& O  d6 x' f( E1 J  再见吧,炊烟!……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4#
发表于 2012-12-14 10:03:49 | 只看该作者
咏赞周子古镇
8 H  [0 d: u- S, W% O; f: P
                                                    ----赏读“一片青瓦的记忆”( a+ ?4 a# e0 S0 M$ U! y
                                                                                             (冷林熙). i* ^' V2 h: ?/ b! E
                                        华西开发结果硕,   天府东北现宝钵。
( z! L* r' [: n/ K. `6 _                              千年蓬安泛群美,   万象古镇赛娇娥。
+ i; a& i9 s6 i                              人来客旅叹倾羡,   鸿过雁往唱赞歌。/ _' [3 K  H& P$ i1 k8 S
                              一日千里嘉陵水,   也说此处琼琰多。
# a6 O' j1 l" ^- p6 X8 b) x0 `, h                                   
) N; V+ v: T6 g9 j+ S: G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 Z+ S- i, |- ^' f* G8 n2 ?9 m% K; @! e  y9 ?0 }4 }9 X6 T% K

6 b4 l& D9 i1 l! y* ^                                                                             文 / 邓四平 + v) ~+ K/ ?8 q$ T

8 a" W/ K! D, n) n) k7 `* n
《红袖添香》编者按
1 D  A* h+ e0 }; l0 ]2 C6 t& Z8 d' C8 ^

; o+ a+ z' F' ~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1 k5 u4 a* q4 k4 J; s& J
: p) |9 F- s* [- W$ H8 m

# n5 m# n' T: `" c: r9 j
" U* E7 q) R5 t9 m7 M' d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 |8 `! m5 t$ o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3 C6 H8 E$ ]2 \4 e, a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z, y* A- g0 b; |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  W$ q) h: N. U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g+ M4 Y7 }  |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 u; W# y$ }) S/ R% b! R& m( p$ x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2 }! W1 P) b7 b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 C' J2 r1 T6 @! X; o1 c) u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 n% H4 s6 C( a9 v& _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 m- v+ w  X& t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历来坚强。
4 K7 r8 S8 N+ S7 ^0 [4 g) P2 }+ |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7 ~* ?/ L4 w. t- N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8 @6 ]( J. v! T; S- u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8 K3 O; |! l! L3 E5 D$ b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5 x2 ]8 O$ `; g& N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 A! G; X; F. \  v" ]6 ?' K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2 v9 M) F$ j# U9 b% w1 U6 C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 s. y9 d4 k$ A- B! j* l; @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 x& D3 C/ `* _; {% Q0 g* u% s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 w9 E6 g4 A8 W) W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5 U2 ^  L1 m: L/ y% W, A' }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2 d) r9 i0 o* @8 T* _7 _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6 G& k0 o' a$ f: _$ ]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a/ ^3 q6 I, g5 Z% \' D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P, Z1 c; v. Q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5#
发表于 2012-12-14 20:16:48 | 只看该作者
在观看了阆中的全景俯瞰图,又在登上锦屏山顶,一览过阆中的全貌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圆形阆中便了然于胸了。0 o, r0 g% p# N
  
/ D! Z' S* w- f  喜欢阆中的山青水秀,喜欢阆中的凉爽天气,喜欢阆中的空气清新,更喜欢阆中的古城风韵……熟悉着阆中,不由得不爱上阆中。行走在阆中城里,恍惚中,常有走在中原的感觉。3 w0 w' {+ \! {- A% b. l
  
& A$ R& Q( ?! d4 R+ c* U  阆中的饭菜不麻不辣。虽然位于四川,虽然也多以各种粉为主,但很多的饭食却没有四川菜系的那份麻和辣,口味还比较中性。吃在嘴里,常常会忘记自己身在四川省。( ~6 \' o7 C. E4 \5 V
  
0 _- Y. r; A/ d9 R- t7 b  阆中的街道纵横交错。尽管一出门便会方向错乱,尽管一直属于路盲的行列,但,走出租住屋多次,散步也好,吃饭也罢,常常地,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因为,阆中的街道绝对的横平竖直,怎么叉道,都能走到自己熟知的路。' s- `+ _3 ]) e3 s4 l5 r+ E
  
( W: i$ s! Z# w2 }6 b  阆中土地平坦,房屋少有高层。多山峦的四川,自古难于上青天。所以,能有块平地不容易。可阆中这儿,一码的平川,别说高低错落的建筑没有,即使一个明显的上坡都很少见。站在锦屏山上,看阆中老城,只有两座高层建筑,其他,均为中原地区常见的六、七层的普通多层。
, ]+ N$ ~( e# B) q: Z$ n8 I& g  
4 Y1 P' A& H( U4 b! F9 n  b" l! k6 Z$ l  阆中的田地里多种植玉米、地瓜。因为住在城里,所以,始终想知道想看看这儿的稻田。后来,在跟猪去厂地的路上,确实看到了如绿毯般翠翠的稻子地,但是,在很多的田里,我却看到了中原地区广为种植的玉米和地瓜。而饭店里,炒苕叶、涮苕粉、蒸红苕,更是普遍。这苕,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薯或地瓜。
3 ~0 Y2 g( T9 b7 y6 u! b/ i  2 n: U+ S6 [! _) L
  阆中的人与中原几乎无二。每每散步,走在最热闹的嘉陵江边,无论是喝茶的摊位上,起舞的人群中,还是快速走路的健身者,坐在长椅上休息的普通市民,如果不听他们说话,你根本不觉得是走在四川的人群之中。因为这儿的男人少有川人常有的小矮个,圆圆脸,瘦弱身,普遍的较为高大健壮;这儿的女人也几乎看不到白肤细肉,苗条小巧,小脸娇俏,更多的,是如河南山东女人一样的结实健康、宽肩大脸。问住这儿的朋友,笑说因为是张飞的后代,属于人种问题;问本地的居民,则说可能跟他们从小就爱吃、常吃牛羊肉有关系。* F7 Y+ `4 |# f5 d% \8 g
  
1 N. a5 i3 z! N' c) T6 x, e  不管阆中是否有着中原地区的特色、中原地区的影子,也不管这是否是对自己生活地的怀想,身处阆中,有了这份归属感、融入感,也是一种幸福。那就继续享受这份幸福吧!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6#
发表于 2012-12-14 20:18:01 | 只看该作者
央视《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节目组一行深入阆中古城古街巷尾,就本次节目的拍摄进行素材收集。
7 g+ ~% ^* c4 v; Q4 Y  《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是一档大型文化类专题节目,内容主要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主题,突出思乡、念家、爱国、恋土、孝亲、敬人的大爱之情。2013年《我们的节日.春节——中华长歌行》阆中专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中央电视台和阆中市委、市政府承办。节目组一行在几天的时间里参观了阆中古城景区景点,和阆中的民俗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7 O  z; p. K+ S- C4 l# y  央视《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执行导演赵亮说,我刚一走进阆中古城,感觉这个地方特别漂亮。它和平遥、丽江这些古城不一样的地方是少了一点喧嚣,多了一些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特别有地气,人气又旺,又有地气。这两天在城里走了走,感觉内容很丰富,每一个角落都很精彩。让我们觉得信息量特别大,每天我们不断的和民间艺人、民俗学家聊天,了解阆中。感觉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厚重的一个城市。+ l9 J+ `/ T5 ^
  据执行导演赵亮介绍,中华长歌行节目从2013年春节开始要进行一次改版,过去它是以反映民间习俗为辅,大文艺类的节目。从今年开始中宣部要求我们把它改成主旨反映民俗,因为我们节目叫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春节,我们在理解我们的节日的时候其实是老百姓的节日,大家都在过这个节日。所以我觉得在春节里面所有的民俗,所有的关于民间的文艺变成了我们的主体。所以我们这次来主要想深入的了解在阆中到底有什么民俗是独特的,什么民间形式是大家不那么熟悉,但是它又是很原生态、很美的东西。我们想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在我们的节目里有一个体现。赵导说,阆中这个地方独特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春节老人落下闳,古代的天文学家,有一个春节的起源说法,因为中国人在过传统的节日传承是一部分,追根溯源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的内容诉求,所以阆中这个地方有一个落下闳,有一个春节起源,让我们在阆中说春节做春节给了一个很好的点,一个契机。让我们把在阆中这个地方特有的春节介绍给全中国全世界,也让全世界的华人知道其实春节是从阆中走来的。赵导说,我们这次主要是收集素材,因为信息量很大,我们回去还会有一个消化和整理的过程。完了后会形成一个初步的拍摄脚本,根据这个脚本在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拍摄。拍摄可能会从民俗、春节溯源等关于春节的很多方面把它整体的展现出现,个人的目前想法是将民间的文艺还原到民间,现在在阆中古城看到的文艺它在民间,但是和我们想要的民间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把民间文艺更好的还原到民间里去。比如说春官说春,不像现在只是在城市里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是把它还原到田野乡间去,让它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反映当下的老百姓是怎么看待春节、怎么看待民间文艺的还原过程,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具体要拍摄的时候会有大队人马来,我们也想上一些手段,把节目做的更接地气一些。因为电视节目也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它能从大众的生活中来,最后还原到大众的生活里边去。8 a. w7 M3 j* ~. t. i- j2 }4 ~2 C
  据了解,该节目组将在本周三完成前期的素材整理,节目的正式拍摄预计将于12月在古城、老观古镇等地开拍,并将在2013年春节除夕前一晚在央视一套、四套和十套的黄金时间播出。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7#
发表于 2012-12-14 20:31:50 | 只看该作者
一組南充老照片
" \6 M* Q7 ~' `$ C1 k# M0 e, {7 B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8#
发表于 2012-12-14 20:3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2-12-15 19:38 编辑 . b+ q9 X8 v0 _" m! Y

$ V2 k4 {+ \8 c2 U/ d- L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9#
发表于 2012-12-15 13:23:35 | 只看该作者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10#
发表于 2012-12-15 13:35:40 | 只看该作者
站直了,别趴下:我那遥远的天成乡' N( T2 ^0 j/ \% y/ P

/ X4 Q. h! n$ i' v# R# w
% P% y" t* H# l( ^0 D/ d- v3 q& e. H9 @. C
& E* s, L# O' C
8 w: {- V* O5 u) i4 s; \7 `
   文 / 邓四平  ! {' a* J3 T2 Q* w1 B
  P/ g; }7 ~4 L! N
! w7 C' G" G9 Y

3 h2 {9 ~! K$ j- a7 T+ _/ B
. k3 C. p# [& I( n4 z. s  水秀山灵,自然“天成”。( W# y" v! C" l/ H) M0 O; X% I
  因为隐藏在大山的深处,距离县城遥远,甚至偏僻得有些荒凉,所以,那里俨然蓬安的“西藏”,神秘中,略微些许不尽的沧桑。
8 j3 e6 ?7 _$ G  因为位于与南充高坪等地交界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几乎都讲着一口与众不同的湖南沅州腔调的话语,抑扬顿挫的声音,悠扬宛转如唱歌一般,所以,那一方神奇的水土,又总是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一般,像雾,像云,又像风,让人捉摸不定,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仿佛回到了苍茫的远古时代一般。但那山,那水,却又钟灵毓秀似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美丽中,略微些许苍凉;苍凉中,略微些许梦幻,让人无限心驰与神往。* d/ l, Z& h! e# Q
  1999年至2001年,我在那个名叫天成乡的地方度过了自己15年教师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两年教书时光。尽管在那里度过的时间并不很长,但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却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 k: h3 ?1 W; ]+ O& V" X' V
  为了尽可能地写好这篇文字,我依旧习惯性地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关于这个地方的相关资料。搜索的网页显示出来的资料几乎很少很少————“蓬安县辖乡。1952年置大成乡,1981年更名天成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七蔸树、龙门山、学堂沟、杨家坡、酒醉岩、深子沟、川果园、大龙山、郑家寨、高笋塘、普陀山、木角坑、水鸭塘、牛角龙、店子湾、刘家坡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油菜子,特产黄麻。”
2 A  S9 Y+ S! w  m; G  那时候,我去新任教的学校在一个叫酒醉岩的地方。学校距天成乡政府所在地还要走上近两里地的乡村公路。其实,原先在老家海田乡,就常常听父亲说起过,天成乡原来叫大成乡,70年代的时候,很多的重庆知青上山下乡来到这里,在老兴隆区公所开会分配去向的时候,很多重庆知青顾名思义,便以为大成乡是一个大城市一般的地方,肯定条件最好,于是纷纷申请要去大成乡插队落户,谁知背着铺盖卷儿一去了才蓦然发现原来名叫大成的地方竟是一个偏僻甚至有些荒芜人烟的地方。只见绵延起伏的山坳里,一条羊肠似的乡村公路沿着山坡依山而筑,公路两旁零星散落着屈指可数的稀稀拉拉的灰蒙蒙的些许房屋,至今如此,乡食品站、乡供销社、乡信用社、乡卫生院等等乡级机构就星星点点散落地修建在山坳中的山路两旁,让人更以为这里只是一个村寨的聚居地而已,根本看不出其竟是一个乡政权的所在地。因此,初来乍到之人往往倍感迷惘、凄怆、甚至无限孤单与失落。
7 y1 s: ~: G& C* {, T  天成乡姓母的人很多,据当地人介绍,当地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应该是伪政府时代原国民党少将师长、原南充市行署副专员的一个名叫母坤荣的大成乡人,据《蓬安县志》第213页第二节《工农红军在蓬安》记载:“民国22年10月4日,刘湘就任四川剿共总司令,在其六路围攻围剿红军的蓬安燕山寨战斗中,大成人母坤荣曾率蓬安精练营800余人从该乡到杜家三清庙与燕山寨前沿红军接火,红军因寡不敌众,退守至燕山寨。敌尾追至小乐山。后来,敌人攻破燕山寨,留下坚守的红军战士大多战死,有的跳崖牺牲,有两名受伤红军战士受伤被俘,敌人竟将他俩倒吊在麻柳树上,抽脚筋、剥皮,一刀刀地割死。”另据当地人介绍,解放后,大地主母坤荣继续坚持反共的顽固立场,因此被人民政府于50年代之时将其镇压,在蓬安县兴旺小学的操场里枪毙母坤荣时,母坤荣要求盘腿而坐,最终伏法。其夫人为其收尸埋葬后,自投于自家庄园门前的护城河内为其殉妇节而死。# I) L9 c, W7 B  T/ f9 ^, E* t; {
  去天成小学报到的第一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理的我,先是放下自己的落魄,便嘱托我先前在海田教过的一位学生带路,前去探视了一下原来的大地主母坤荣的坟墓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东寻西找,好不容易才发现母坤荣的坟墓掩藏在一座小山半山腰的一块舒缓的红苕地中间,那坟墓就是一个不大的小土堆,十分地低矮,坟堆上早已爬满荒草,坟前立有一块近两尺高的石头墓碑,墓碑中间镶嵌有一张白色的椭圆形照片,不用多说,那照片上的人头像自然也就是传说中早已死去数十年的人物了。* Q, f& M. [" t
  而原国民党少将师长、大地主母坤荣庄园如今早已作改建,已成为了天成乡的一所敬老院,与那时笔者任教的天成小学校仅仅一山之隔,相距不过百余米之地之遥,庄园就坐落在青翠的酒醉岩山的另一旁,典型的川北民居特色,青瓦屋面,穿斗木结构,整个房屋多达近二十间,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据当地人传言,大地主母坤荣庄园当年选址修建的地方是一个名叫“白鹤晾翅”的风水宝地,寓示母家人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之意。庄园旁青山绵延起伏,地形地貌酷似白鹤展开翅膀在空中飞翔一般,传言后来开山修路破了风水导致白鹤翅膀不幸折断,因此母家就走向了衰亡,当然这些均只是传言,自然不足为信。5 b- s5 z1 f8 S& Q1 ]
  如今的庄园门前自栽有高大的雪松、万年青,台阶两旁立有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庄园屋后种植了许多的枇杷树、柑橘树等等果木,也栽种有节令不同的四时时鲜菜蔬等等,环绕庄园早在解放前便挖有深达数米长达几百余米的宽宽的护城河,最左边是庄园的碉楼,用坚固的巨石和大砖浇铸糯米、石灰、水泥等物修建而成,碉楼上下左右四方均有射击孔,据说当时打家抢劫舍的土匪来袭之时,母家人便和家丁们持枪迅速进入碉楼进行反击,前来抢劫的土匪们竟然近前不得,最后只好悻悻而退。细看碉楼年代早已久远的斑驳石墙,至今依稀仍存当年抗击时留下的累累弹痕。
2 }3 Y6 s; ^8 V1 R8 t. c4 x3 @  如今的庄园的护城河前是一个面积达数十亩面积的大池塘,风光甚是秀美,一派诗画田园风光,池塘里种植有莲藕,养有草鱼、鲤鱼、白鲢、鲫鱼等等,也有成群的鸭鹅在池塘里觅食嬉戏,池塘里也有小小的打鱼船停泊池塘岸边,10多年前,我在天成小学教书的时候,每每下午放学之后,我便常常去到庄园前面,经主人同意后,跳上小船,挥舞竹篙,荡舟池塘之中,放浪形骸于真正的青山绿水之间,打发走自己生命中最落寞孤单的时光。而那池塘里的鱼都是最不经吓的,尤其是那种白鲢鱼最不经吓,竹篙击打水面之时,常常有白鲢鱼跃出水面半米甚至一米多高,竟然跃进船舱里来,玩得尽兴之后,才将小船靠岸,敬老院名叫姚敏的院长,往往并不叫我把鱼放回池塘里去,而是常常慷慨地赠送给我拿回家去改善生活。很多年过去了,我也因此而常常怀念起那段令人至今难忘的时光来,大山深处的人们往往均是如此厚道与淳朴善良。! S& k( f, o! ~' c1 h- y. P
  在天成教书的两年时光里,那时候,最令我难忘的还有学校旁边一个叫凉水井的地方。由于学校常常缺水,因此,学校的老师们便时常担着两个红色的塑料胶桶晃悠晃悠地去到凉水井旁挑水回家。说是凉水井,实际上就是学校旁边一个兔子头似的山崖下的一个小石窠,不过倒也甚是奇怪,那个洗脸盆子一般大小深不过半尺的小石窠里,居然一年四季都有一股筷子般粗细的泉水潺潺地淌而出,不满不溢,刚刚盛满小小的石窠,即使遇见大天旱,小石窠之中依然泉水潺潺,早上有在小石窠旁舀水洗衣洗菜蔬的村妇,中午有在小石窠络绎不绝的前来洗饭盅的学生,下午有前来小石窠挑水吃的教师,那小石窠之中的泉水仿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一般,令人无比称奇。: g" J5 g* U" _  h* S) Y
  当然,学校里也有的老教师,由于年老体衰等诸多原因,因此只好出钱雇请学校附近一个姓苏的农民前来担水,5角钱一担,那姓苏的农民40来岁年纪,身体很是健壮,挑着两个装满泉水的洋铁皮大水桶,晃悠晃悠地一路小跑而来,登上教师宿舍楼的各层楼向各家水缸里倒完水后,然后又“噔噔噔”地飞速跑下楼梯来跑回数百米远的小石窠泉水处舀水挑走,如此周而复始,常常一个下午要为几十家人担上五六十担水,累极之时,那人便一边担着两大大洋铁皮水桶水,一路大声的喊着“嘿佐嘿佐”的号子,以此减轻疲乏。一天下来,所得也并不多,大致二三十元钱左右,而其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往往是其真实劳动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1 `! h* t3 c$ M  在天成,记忆很深的是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之时,当地也有一些农民为了谋求生计,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也要打着赤脚下到冰冷刺骨的冬水田里去捕鱼、捉黄鳝卖,以换钱来贴补家计。那饥寒交迫的捕捉黄鳝的农人爬上水田来不及洗去赤脚的泥巴,就直接端上一个大碗吃饭,浑身瑟缩着,那手中的饭碗直上下颤跳,仿佛跳舞一样,那情那景,如今近10个年头过去,依然叫人刻骨铭心。
8 |5 [" ^% O0 I4 f" h1 ^$ }/ |  身处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们往往大抵均是如此勤劳善良、忍辱负重和深深地值得尊敬。8 W& M- u; I- c, R* G8 N6 |% f
  那时天成乡邮政所有一户马姓的人家,户主姓马,是乡邮政所的负责人,他有两个儿子。他们家的房子很大,长长的上下两层楼房,一层楼是乡邮政所,二层楼是住宿的宿舍,邮政所旁边同时开设有一个酿造白酒的烤酒厂,酒厂的门边时常拴养着一条很大的狼狗,大热天里那狼狗常常伸出猩红的舌头,让人一看便会不寒而栗。在酒厂旁边还有数亩地大小的几口人工养鱼塘,常常有各三五方的人来钓鱼,大袋小袋的鱼用一种蛇皮口袋装走,主人家仿佛却并收钱。
* W7 G. b4 S- U6 f  在天成教书的两年时光里,我常常翻过学校后的一座小山头,走上两三里地去到马家的邮政所为学校义务拿报纸、信件,也常常在邮政所里去浏览各种报刊,从报刊上了解外界的信息,学习报刊上人家写的各种文章,也常常按照向报刊上提供的地址投稿,因此也常常收取到报社邮寄来的样报或者一些微薄的稿酬。马家人对人的态度很和气,对我也非常和蔼友好,女主人姓姚,胖胖的一位阿姨,对人很和蔼,马民的妻子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记得当年他们生育有一个儿子,取名叫马星星,办小孩子周岁酒的时候,马家人给我也发了大红的请柬,办酒的那一天马家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后来,我因为工作调动离开那个地方的第二年,居然传来了马家主人因为拖欠挪用了存款户的储蓄款而获刑的消息,据说往昔那些常常到马家钓鱼、吃喝的人居然一个也没有看见出现了。6 t# J) V' F2 o( L
  如今十来个年头过去了,我依旧常常想起曾经兴旺繁盛而后来不幸走向衰败的马姓一家人来,也不知道他们现在都还生活得好吗?其实,人的一生中,谁没有过坎坷挫折甚至落难的时候呢?人一旦落难的时候,幸灾乐祸,甚至去落井下石,其实是一种很卑鄙下作甚至无耻的行为。三贫三富不到老的道理,其实是个真理!
) @7 s3 y7 S5 s3 |5 S  后来,当我离开天成乡辗转其他地方谋求生活,一晃,至今居然十个年头过去了。而那在天成教书的两年时光中,也几乎是我一生中最为落寞和孤寂的时光,但是,正是因为在这个偏僻得近乎于荒凉的地方,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和感悟人生;也正是在这个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我认识了更多的淳朴善良的人们,也正是从他们的身上,我学习和明白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也正是在那个原汁原味原生态民风淳朴的地方,让我读懂了山里人大山一样宽容的胸怀,泉水一般干净的品质的可贵与可敬;也正是在那个遥远而偏僻条件艰苦异常的地方,让我养成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绝不屈服,绝不认输,也绝不低头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和品质,早已渗透进入了我的血液和灵魂。( r/ S' v$ z9 Z4 J
  “逆境何曾困志士,自古英雄多磨难。”十多年前,在我生命最落寞的时光里,我在天成乡曾写下的这样一幅座右铭至今虽然早已不在,但是,这句话,却早已深深地镌刻进了我的心灵最深处。; {9 N* N$ U( W
  站直了,别趴下!任何时候,都要像个男人一样!
  Z$ t* L# o(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30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