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7-12-19 11:31 编辑
4 S! I! Z$ B7 j9 e T X' x1 ?" Z
+ S0 q$ {# U! y7 ^; D' ~6 M6 Q 金井塘东蔡本油宅家训 蔡本油(1863-1945)是金井镇 塘东村著名旅菲华侨,早年家贫,往菲律宾谋生。从贩运一两包糖的小本生意做起,二十年间,发展成为菲律宾“糖王”,在菲律宾几个主要城市创立“锦”字号的商行、公司十余家,包括制糖厂、面粉厂、信局、百货公司、船务行等,成为巨富。蔡本油致富后不忘根本,在菲律宾筹建菲律宾锦东同济会,以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与海外宗亲捐巨资创建锦东私立小学校,独资创建锦香女子学校,捐资一万五千金银圆以平息长达十七年的械斗。塘东蔡氏宗祠有“今之仲连”匾,就是对他的颂扬。1935年,他又出巨资修建西资岩石佛寺,易砖木为水泥仿木结构,为三尊石佛安装金身(其后人于1983年又捐资修葺一次),生光古迹。日寇占领菲律宾期间,尽管他的商行、工厂大部分停业,他仍负责全部店员生活,工资照发。当时失业乡亲生活无着前来投靠者四十余口,他都给予安置,负责他们的生活食宿。 蔡本油在家乡塘东建造了两座楼房,一座是西式番仔楼;一座是中式三开间双层楼,取名“油香阁”。油香阁三开间二层,砖石木结构,石构门路雕刻尤其精美,青石门匾镌刻楷书“忠惠传芳”。忠惠是宋代政治家、仙游人蔡襄的谥号,闽南蔡氏皆引他为家族荣光。门联“茄苋助餐承宠誉,谷梁著说荷恩褒。”上联指的是宋代理学家蔡元定,他在山西筑室,发愤读书,饥时以野菜为餐,终于学问有成,为人称誉;下联指的是汉代经学家蔡千秋,受“谷梁春秋”于鲁荣广,成为有名的学者。看埕堵刻着两则格言:“留福与子孙,未必尽黄金白镯;种心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古今来有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称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教人以读书明理、行善积德为根本,是蔡本油留给后代的家训。 “留福与子孙,未必尽黄金白镯;种心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实在是蔡油本的金钱观、人生观。古人有言:“富不过三代。”留给后人一大堆金钱,而不是教好他们怎样支配财富,最终还是经不起浪荡子孙的挥霍浪费,损身败家。不但对子孙没有好处,面反而贻误了他们。所以,主人强调要“种心”,也就是教育后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为根本。 “古今来有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称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则指出如何教育后代。历史上也有不少长盛不衰的家族,他们又是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立于不败之地呢?就是要多积德,多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穷奢极侈,一味只为自己的享受。而要到达这样的思想境界,还须多读些书,明白做人的道理。脱离了低级趣味,就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蔡本油的后人至今仍是菲律宾华侨中的巨富,仍然关注着家乡的公益事业,这不能不说是祖先身体力行的金钱观、人生观对他们的熏陶和教育的作用。 金井塘东蔡缵故居家训 金井镇塘东村有一座出名的红砖大厝叫“蔡缵故居”,蔡缵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授官湖广长沙府推官,后升任同知,由于他勤于职守,廉洁爱民,为地方办了不少实事,在嘉靖辛丑年(1541年)吏部考绩时,全国考察四百一十九名知府、同知,蔡缵以其杰出的政绩取得第一名。当时泉州知府俞咨伯就在塘东蔡缵居室前立 了一座拱门状的“辛丑部元坊”,以示褒扬。蔡缵的曾孙、明末著名的易学家蔡鼎也出生在蔡缵故居。蔡鼎,字可挹,号无生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年轻时即精研《星经》,擅长《易经》。明末曾参加辽蓟抗清战争,立功不肯受赏,皇帝称他“白衣参军”。南明时曾为黄道周推荐,参加隆武政权,封为“国师”。后来退隐家乡卓望山,以著书育人毕其一生。蔡鼎逝世后,乡人在他读书处建无能祠纪念。其弟子撰联刻于祠门:“帝称布衣,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书成易蔡,往圣由此继,后学由此开。”蔡缵故居出过这么两位名人,自然得到重视,后人历代修葺,至今保存完好。 古厝三开二落,右带护厝,双塌寿大门路用雕刻的青石、白石砌筑,素雅大方。大门匾镌刻“文明世胄”,角门书卷匾上镌刻“荔谱”“茶经”,门联刻篆书:“赐字运宸翰,传家佩密箴。”上联指宋代名臣蔡襄,得宋仁宗赐字“君谟”,有《谢赐御书诗》,《荔谱》《茶经》也是蔡襄的著作;下联指明代大儒蔡清,有著作《艾庵密箴》。门柱联:“湘水勋猷勤报国,卓岩著作永传家。”上联写蔡缵勤于职务,下联写蔡鼎著作丰富,颂美祖德宗功。又在诗文堵镌刻《家训》:“修己克己,只求守己,行几件天理事,必得多福多寿。”“忍人让人,切莫害人,存一片公道心,真是种子种孙。” 自古以来,世事纷纭,有时是太平时节,有时则遭遇灾难战争,太平时节犹可,世乱时则有许多家族遭到覆灭,生命朝不保夕。一些贤智者就会反思,总结出人生的经验――如何修为保身,如何待人接物。这则家训认为:个人应该常常自省,克服过多的欲望,保持做一个好人,尽力做一些好事。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能帮助一些人脱离困境,转危为安,那就是“行天理事”,终将会得到好报。人生世上,难免会遇到矛盾,会有磕磕碰碰,如果心地狭隘,一味快意恩仇,睚眦必报,这样必然树敌甚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有的人为了个人私利,甚至不惜加害于人,把无辜者逼到绝境。这必然会招来对方或明或暗的报复,或者报应在本人,或者延祸其子孙。所以,贤智者告诫:凡事“存公道心”,遇事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主动做一些退让,很多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样一来自己就不至于四处树敌,对于子孙也是为他们积福呢。 蔡缵故居的家训 ,不愧是贤智者之金玉良言。 + C& [8 o+ y6 ~" F(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