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木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姓名人谱(古代、近代及当代,较全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11#
发表于 2013-3-24 07:22:0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珍藏版~~~~~~~~~~~~``

签到天数: 188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7]四品道员

12#
发表于 2014-1-4 23:30:28 | 只看该作者
木平宗亲的这份名单里面 我四个老祖宗在里面

签到天数: 13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13#
发表于 2014-2-20 12:58:03 | 只看该作者
姚木平 发表于 2012-6-10 01:57
0 q/ f5 I* K  W+ T名人数
6 B- B+ u- k) P/ _9 h: y; Q, q  据统计,《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姚姓历代名人216名,占总名人数的0.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48 ...

* L0 o# [4 `' l另外我见有佳联“姚黄冠群芳,魏紫呈国色”据说是李唐将其“国花”封给两位名相,黄封姚崇为之“姚黄”,紫封魏征为之“魏紫”。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4-6-12 08:16:53 | 只看该作者
姚正镛[清]字仲海,盖平(今辽宁盖平)人。治金石,嗜收藏,书法六朝,画山水、花鸟、梅花,饶有古致。

签到天数: 18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7]四品道员

15#
发表于 2015-5-8 12:45:05 | 只看该作者
姚孟起:清代著名书法家,字凤生,一作凤笙,吴县(江苏苏州)贡生。以书名,正书宗欧阳询,尝临九成宫醴泉铭逼肖。隶书略仿陈鸿寿。兼治印,得蒋仁秀劲之气。偶作画,古拙如金农。
- ?4 X$ ]: y2 y% D5 ^- `! b/ V9 e2 a3 r; Y0 b
- J2 a* q$ r$ }" S' Q0 {
8 Z$ S' e9 \+ I2 f2 f7 G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6#
发表于 2015-5-16 14:53:57 | 只看该作者
  姚弋仲(280—352)
, s6 L2 T  G' s, L0 r
6 s% L# m6 B- D( D  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人,羌族。冠军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大单于。高陵郡公。
% N' O; _. C; {( e! V1 ~( Q- d2 N. z% d3 o
  姚弋仲是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人,为烧当的后裔。其先世皆为羌族首领。祖父姚柯回,力助魏掎姜维于沓中,多次获胜。后以功绩授绥戎校尉及西羌都督等职。
$ _, U* b' W( h* M0 }: ], k( F+ ^1 q. i& ]  {# h/ A# b5 t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姚弋仲率部向东徒迁至榆眉(今陕西千阳东部),共有军队民众数万计。先后依附前赵、后赵,被刘曜任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石虎时, 姚弋仲率部随石季龙迁居清河(今山东临清东部)滠头。后被任为奋武将军、封襄平公。 # _# D# ~- U/ q# ]  S$ P/ |

" e, v9 E$ w* R" L* G' |9 Z  M  太守元年(公元349年), 姚弋仲镇压梁犊起义军,后赵灭亡,降归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 姚弋仲任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姚弋仲于永和八年(公元352)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后封为高陵郡公。 5 ]1 U  J' C2 @9 e; Z

: b0 H* o9 n# ]7 W  姚襄(329—357)   ; o) C. o6 e$ W+ w: \" |
9 e; `& z4 V3 q& b
  字景国。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人,羌族。大单于。大将军。 1 B5 j* M. E; R$ L+ {( ~( w
) j9 @6 E9 O* \$ S4 u/ p
  姚襄为羌族首领姚弋仲的长子。晋代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父(姚弋仲)身亡后,由姚襄率领部下军民进驻谯城(今河南省夏邑北)。晋慕容俊任为豫州刺史、丹阳公。次年姚襄反叛晋,施计略偷袭晋军,大破殷浩的军队。后屯兵于盱眙,同时积极招兵买马,广纳人才,聚集了七万多军队。姚襄自己号称大将军,封为大单于。
9 f) P# A7 r4 y* H" L8 a/ T/ V1 j& @" c" ]
  之后,姚襄转移部队,在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部)屯兵积粮,积极备战谋取关中。姚襄曾被晋将军桓温所败,撤军至河东。后在三原(今陕西省东北)与前秦苻眉所率领的军队进行了大决战。结果失败,被苻眉杀死。
: k' W9 I: J4 n  o) M2 O, \0 L6 ~- ?  A
  姚苌(331—393)  ( F7 T: E6 D' L8 s
) j$ ]; S! }4 s0 K2 P
  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十六国之后秦国王。 ( g- f0 S$ c* r

; q+ h1 {, p5 K2 J* s' W  姚苌是十六国时期后秦国的建立者。姚弋仲有四十二个儿子, 姚苌排第二十四。姚苌为姚襄之弟,姚襄战败身亡后,姚苌便率众部投降于前秦,于苻坚时任龙骧将军。   A6 Z) S& i& ?+ }: n# k
7 S5 K- Y3 k6 Z. ]" s2 J: R9 D9 U
  苻坚是一位豪杰,在他的手下收留了许多后来在北方建立国家的将了英才,姚苌就是其中的一位。苻坚于淝水之战大败后,姚苌即审度当时的天下形势,他看不到前秦的希望。当即为自己的前途做出了决定:马上率旧部羌人独立,背叛了之前一直器重和深信他的苻坚。 9 Z% V3 j; t5 y
* `8 E' ?! T+ ^! ]( M# g# a4 L
    姚苌于公元384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称万年秦王。进驻北地(今陕西省耀东县东南)公开与前秦作对。
( u2 G% |) F. _( Z( N( U5 _7 f8 C. c* }, E' Y' y4 P
    而这时的前秦,国家实力比肥水之战前差得多了。眼看要走向衰亡。即便是苻坚这样的乱世伟人,也对之无能为力。当时西秦的慕容冲正在与前秦作战。不久,就把长安包围起来。而姚苌此时却按兵不动,处于观望之中,等着坐收渔翁之利。果然,不久长安城就被攻破了。苻坚在西燕的追击下,匆匆逃往五将山。姚苌不失良机,派兵将五将山紧紧包围,乘人之危,活捉了苻坚,还有张夫人、苻坚的儿子苻洗、女儿苻宝和苻锦。 # U$ N& f5 n8 c$ k, ^9 c
7 T2 U- @- l2 I4 R5 w: B
  捉获苻坚后,姚苌起初对这个有恩于他的旧主还念旧情,很客气,像对宾客一样厚礼相待。但在向苻坚索取玉玺和要求禅让帝位时,遭到了苻坚的拒絶和痛骂,结果又气又怒的姚苌恩将雠报,杀死了苻坚。
9 w3 _* B8 F$ V4 t6 a
( n# T) }  Q% I% G0 U- j  姚苌趁西燕撤离长安东去的时机,及时进驻长安城,在此称帝,建立了后秦国家。 2 J" [) `: `. Y( B! U

; e! I% q/ t0 v2 R9 `% A% B  苻坚死后,他的儿子苻丕在前秦幽州刺史王文立的拥立下,登上王位;改 元大安。 8 b/ }; ^" f* Y# p9 H. w
/ A: R2 j- Y9 e# c) |* X0 e
  苻丕当上皇帝后,就着手策划如何消灭姚苌。但一年之后就死于非命(被冯该杀),接着由苻坚的族孙苻登在部下的劝进下登上皇位。称帝后的苻登与姚苌交战,但没有取得一点战果。随后苻登渐渐失去了战胜姚苌的信心。 ; Z$ P5 i2 |: s  [' K
6 @  |' \8 F* W- U3 {
  公元392年,姚苌突然染病在身,幷且卧床不起,一年之后在长安病故,享年64岁。
# y- s7 `; Q. s) _+ q, X; p9 l6 j
& o- M2 |# |6 |' {  谥号:武昭帝。
. @& A/ G4 Q) ?) F1 C0 Y+ E. `9 w+ T. `
  庙号:太祖。
! E8 g. T, }& G% H- y5 f, s1 E' n* l. [
  安葬地:原陵。
0 M# L( Z2 w0 R. L' T& d9 |3 E2 e# N* a6 z. d* k
  在位时间:公元384——393年
) s# k  Q3 N: i4 ~) i4 L/ g7 P
  曾用年号:白雀、建初。 : \- P/ G7 E# x( d& x7 P. ]; o( L

7 f7 s& I/ J' a# L5 n  姚硕德 6 R3 d- g$ z: V0 S' @

% h; w) Z1 B7 \% s9 W9 w4 X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国宰相。将军。  
' G5 K- a$ ^! x' J# n4 T; i* i8 q% _& ~; o% z# N
  姚硕德为姚弋仲之子,姚苌之弟。父亲姚弋仲统所部羌人居于陇上。后秦白雀三年(386),其兄姚苌称帝,姚硕德举兵于秦州响应,拜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将军、秦州刺史、领护东羌校尉保卫西境 。后受命镇李润堡,保卫北边。 4 v# z! N5 W/ v( W
- I3 g6 P& G" d, O
  姚兴即位,封姚硕德陇西王。皇初三年(396),姚硕德讨平谅胡金豹于水洛城,击败并降服上姜乳,任秦州牧,领护东羌校尉,镇守上都。姚硕德治军严明,深受民众拥护,史书有载其“军无私掠,百姓怀之”。弘始三年(401),攻打后凉吕隆,至姑臧(今甘肃武威),抚纳夷夏,分置守宰,节粮积粟。姚硕德以军令整齐,秋毫无犯,“西土悦之”,吕隆、北凉的沮渠蒙逊、西凉的玄盛皆谴使请降,之后一统河西。 / ^5 v4 B4 e7 y5 I) \: j
6 s; b, E, B/ M# y
  弘始七年(405),姚硕德击败并降服了仇池的杨盛。力佐后秦,屡建大功。 % Q+ b# E, \+ q( q: ~
- f( b5 l0 U' s" o+ T! i' E* N
  姚硕德治军纪律严明,对平民秋毫无犯。而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称颂。姚硕德在后秦朝廷中受到殊重礼待,国家行政大事,皆先谘询其意见,然之后执行。后来任太宰之位。
" X% @1 J8 T' \
8 b' Z5 F( G+ h" Y- g  姚绪 2 Y$ }0 O; k7 G, m% f
& m4 n6 J9 a! v, `- L- W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部)人, 羌族。后秦国将军。宰相。 $ ^. |  @2 }8 M5 U# X0 s; d
/ @  G4 f2 |* |
  姚绪为后秦国君姚苌之弟。姚苌称帝后, 任命姚绪为征虏将军,司职逮校尉,镇守长安。姚苌死后,姚兴即位,封姚绪为晋王,主要守卫后秦国家东部。之后受命自龙门入蒲阪,出击降服西燕河东太守柳恭。拜任并、冀二州牧,镇守蒲阪。 * k( B& c2 ~. X" \
" f' R' ^3 m! H4 \+ w! _) T
  弘始四年(402),后秦发动诸军伐魏,姚绪受命统河东兵为前军节度。魏军进攻蒲阪时,姚绪为保城池,固守不战,最后取得胜利。 . ~% q7 i' m& D4 C/ P
7 [0 `. T( q9 `: Z$ M/ S* G
  姚绪历任姚苌、姚兴二朝要职,他既有战功,亦颇具政绩,受到了特殊待遇,可谓德高望重。朝廷政务大事,必定先谘询姚绪,之后而再执行实施。姚绪曾任丞相,主持后秦国家政务。他死之后有资格配享姚苌的神庙。 , D# K6 @2 s  ~

5 V8 `2 }3 ^+ Q: i* h  a- t  姚旻
7 B9 M' V, x# |# m3 B/ m
( P6 e. b# Y. B# m/ ]% l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后秦国首任宰相。赵公。 . L8 k' g+ h2 @  x3 v8 C. Y
0 _- `( [& f# e) H
  东晋太元九年(384),姚苌建立后秦国称帝,拜姚旻为尚书令。后来姚旻迁升为太尉,封为赵公。
2 G) A0 r5 h9 H. L
, _) ?& a/ x4 E  N5 V+ K$ |  姚苌临终时,诏其与姚晃等人辅政。姚旻积极协助后秦国君姚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加强教育学业,为振兴后秦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 R6 t- p$ u# J2 E0 }" D2 M1 L- b9 l1 a# b6 v  z7 r# `
  姚晃
1 |; E  T# l8 Z) U. m, [
. m* n4 F' o& Z; J4 f! n% }. m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部)人。羌族。后秦宰相。
8 p7 ^% n/ C0 ~4 J, D; o* N4 H' g* x  P, ]2 X$ L1 f* }
  东晋太元九年(384),姚苌称帝,任命姚晃为右仆射。姚苌临终时,姚晃与太尉姚旻等受遗诏辅助姚兴治政。
' ^: ]* e! k# N( N' N
. I& ]1 R- W# j' s  姚兴即位,即拜姚晃为尚书令 。 6 f: U& {, Z: v4 l( t0 s: y" x+ {
  X! [$ M6 L! o! b6 d$ y$ C4 `
  姚兴(366—416)   g+ @& ^' U, `4 D4 h

8 d3 y6 `7 f& u& E. H: r+ e  字子略。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国王。
1 e& R: @% h$ [0 G  E- e+ I; d7 j: ~7 o' ]+ U, u: }4 b* y8 _
  姚兴为姚苌的儿子,公元393年年底,姚苌在长安病故,姚兴即位。登上帝位的姚兴即与谋士良将从长计议,统一意见后,又与苻登展开决战。他不像父亲那样,与苻登的战争总是不相上下,互有胜负,而是一举歼灭了苻登的军队主力。并乘胜追击,在马毛山一带斩杀了苻登,解散了苻登的部队。 2 m/ l! O! E9 J9 H9 o- k
: ?2 d( H; |& E) l
  之后,姚兴又东征西讨,先后平定了安南将军强熙,镇远将军杨多。平定了上圭乳的反叛、征服了晋弘农太守陶仲山、华山太守董迈。后乘胜进军攻陷上洛。 3 C# G1 o% [; d+ g$ L5 U& ^; `- I3 _
+ O/ q: a8 j" u& ]# N3 Q
  姚兴即位的前几年,为了加强后秦国家的实力,十分重视吸收和培养人才。为了让士子自由求学,政府立令对求学青年不加限制。姚兴为了培养合格的执法人才,在长安建立了法律学校。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极力堤倡俭檏,下令严禁制造锦绣。官府所使用的车马都很自然檏素,皆无金玉装饰。当时的社会风气上行下效,后秦国家一时人人勤劳俭檏,不以奢华为荣。
" H) U! e0 {% H( [
. e: u" b6 M6 l/ U! s; @& c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姚兴下令释放自卖为奴婢的平民,让他们回家乡务农谋生,社会百姓安居乐业。 : H7 `, w, Y; j6 X! m  C

( y( W$ g( m4 M  在姚兴统治的后期,后秦国家还是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局面。原因是由他的儿子广平公姚弼所引起的。姚兴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于是将姚弼召回长安,担任尚书令、大将军。而姚弼却仗着父亲的宠爱,笼络了一大批人马,准备夺取太子之位。
  ^7 v7 C( U. F; c" O" ^% E' ?0 ~4 T; D' I$ g" w9 T& q: g0 T
  公元414年,姚兴病倒,太子姚弘天天侍候父亲。弟弟姚弼见有机可乘,便准备实施他的计划,但这个阴谋被他的兄弟姚裕及时发现。姚裕立即派人火速通知统兵姚懿及姚兴的几个儿子,让他们赶回长安消灭姚弼。姚隧等人准备起兵,奔赴长安。恰恰在这个时候,姚兴的病情好转了,他就命令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要回长安,原地待候,姚懿等人才罢兵。
/ B: V4 j) C0 C; L, ^, H) Q- l9 F$ n' S6 z
  宫廷大臣众下乘机劝谏姚兴处罚姚弼的叛乱之罪,可姚兴爱其心切,不忍下手,只是罢免姚弼的尚书令就算了事。
- k. A( k/ o% s& N& g/ F  c  J
5 ~# w/ M8 |3 R  q  公元415年,姚兴病情加重,姚弼又一次进行纂夺太子之位的活动。事情败露后,姚兴因此大怒,把这个儿子及其同党抓起来。但当要执法处死这个叛贼的时候,太子姚弘站出来对父亲说:“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都是因为我的过错。如果我死后国家能够安定,那么我愿意选择死去。如果父王不忍心我死去,就让我辞去太子之位。”姚兴听了之后一番感概,虽然受到感动,但还是把桃弼关押起来。后来,在姚弘的多次请求下,姚兴终于释放了姚弼及其同党。
- y% C* B6 h- W& c
4 o+ C( u( u( {' C0 n5 a$ Y  公元416年,姚兴再次发病,卧床不起。姚弼眼见父亲快不行了,野心又起。于是再一次行动夺取太子之位,结果仍然失败。临死之前的姚兴听到门外杀声震天,便使出全身的力气走到前殿,宣布把姚弼赐死。姚弼的乱军当即丢盔弃甲,四处逃散,姚弼也狼狈地逃往骊山。 / d; Z% W, ?7 O

2 t: `+ A" u/ @: O* M  政变刚刚平定,姚兴便与世长辞。
* t! g' [9 }3 u+ i2 }! v3 w& \/ s' E; O% ~
  谥号:文桓帝。 9 N5 k* X, q$ K* |% o1 C& T7 Y
: ?! k9 z$ y7 P7 p( M
  在位时间;公元393年—416年。
! j$ l  f+ Q& E' R  P
  o( _' a$ c5 v: E  曾用年号: 皇初, 弘始。 2 q' Q: P( D* S

8 Z- p7 u. {* V- \/ U  庙号:高祖。 5 o$ Z5 R% ~. m  I, o  T
) _9 F: ^0 q" o
  安葬地: 偶陵。
/ {. M( T' O+ i: u
. \1 b" d! d4 L8 V  姚平(?—402) - z3 }* E7 z9 v6 a" Y1 {6 j4 _. w2 h

$ ]' r  X  J4 q  L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 人。 羌族。后秦国将领。 & _8 G$ m0 i7 T7 j& n- ?$ Q
  t/ d1 u* r; Z/ b6 x; _) \
  弘始四年(402),姚平与狄伯支率领步兵、骑兵四万后秦大军讨伐北魏。后秦部队行至柴壁(今山西临汾),没想到北魏大军有备而战。北魏大军先是伏击后秦军队,大大地打击了后秦军队的士气。后又截汾河水围困后秦军队进行攻击。姚兴率后秦大军援救,结果被魏军阻击在汾河对面,无法渡河援救,姚平唯有孤军奋战。经过数十天激战,后秦军队粮竭矢尽,仍然无法突围。最后,后秦军队大败,姚平携二妾与部下投汾水而亡。 ( k" u( b& P9 J+ S7 b

4 o1 `; [/ g- y& Q  姚绍(?—417) 5 T  P+ _1 j2 B. s+ W

) Y7 ^5 j0 t$ h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 人。羌族。后秦将军。宰相。东平公。 7 w+ E9 O3 ~, v# ?  K& T8 a

1 B2 M6 Q1 A8 a$ K0 c+ ?- c  公元397年, 以武都氏人屠飞,、啖铁杀死陇东太守姚回, 占据方山叛乱后秦国家。 姚绍受命前往讨伐。姚兴称帝时, 拜姚绍为将军, 封为东平公。 # Y7 U3 ?! _2 c+ j
, W& W. v! f( x! ]( }6 l7 D5 i8 i2 ^
  姚兴临终时,姚绍受诏铺佐太子姚弘主政。姚兴病,令其与侍中任谦等典禁兵,宿禁卫军于朝庭内,镇压姚弼的谋乱。后姚绍又领兵镇压李涧羌作反叛乱。 - [1 F4 a0 E8 C' W4 `. z
1 _/ ]) \2 g) B3 r7 T
  姚绍忠心辅政,多次率兵击败北地太守毛雍和羌人之乱。东晋刘裕来伐,姚绍建议迁安定镇户内以实京畿,以精兵十万固守长安,但建议未被采纳。次年姚绍相继平定秦,并与州牧姚懿,征讨北将军姚恢企图夺帝位的叛乱。 ( t9 i' v2 v4 A0 M, r4 v- W! J* K
2 s+ I1 H8 Q$ F" z: g* R
  永和二年(417), 姚绍以战功拜太宰, 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同年与姚鸾率兵五万镇守潼关,随后被东晋大军击败,姚绍因之忧郁致病, 呕血而死。 ; F; [% ?) j0 j9 ?  B" z
( I- i# D. X' I( o! i
  姚邕(十六国时期) % `: [9 q( X" h! g4 A1 D

; U3 f! M5 w! W" Y) D: j. N  G   字子和、小字黄儿。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部)人,羌族。音乐家。
; _5 R4 E7 `% P7 d" t/ N+ l! t
' T. E( u& l6 b0 a5 d( ^  姚邕是后秦国文桓帝姚兴之弟,被封为济南公。匈奴赫连勃勃归降后秦,姚兴异常高兴,封高官,又加厚爵。对其部下也许以特殊礼遇,幷且对其深信不疑。而济南公姚邕对此甚为担心,就进谏哥哥:赫连勃勃为人贪暴不仁,本性难改,若不防制,将成大患。姚邕多次提出建议,但姚兴还是没有听取弟弟的意见。后来,赫连勃勃果然反叛后秦,自立为政,成为后秦国家的大患。 2 T+ g6 K  k$ q( q. l

: |% b* @, X7 V5 e/ x' `+ T% C3 M  姚邕尤善音乐,能度其盈虚,增其曲调,韵律优美动听。世人皆为传之,号称其曲调为“济南新调”。 7 y" A+ j3 b0 m$ z6 T- r& u# |

1 ^( y/ g" d5 L' g; M6 k' ^  姚隽(十六国时代) 2 q8 P/ h- I$ T  e1 A
7 W: s! @3 S" R( I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 羌族。西秦宰相。 陇西公。
$ }% N$ K0 n( }# n  Z# a
& B2 T7 L3 d% e0 l( {  姚隽原来是后秦国的将领。后秦国家灭亡以后,姚隽随侄儿姚艾归降西秦。不久,侄儿姚艾反叛,降往北凉。但姚隽认为西秦王宽宏大度而且守信用,便拒絶跟随侄子姚艾降往北凉,他与部属众将士一起把侄儿姚艾驱逐出去,自己一心降附西秦。
. {3 z# W: p8 m9 o
, y& T2 U* T+ ]. u) f  姚隽在归附西秦国之后,他的忠心和英勇获得西秦的信任。后来,姚隽被西秦皇帝乞伏盘任为侍中、中书监、征南将军等要职,并授封为陇西公。 * v. W6 Y6 I7 x0 O9 I( l4 ~: D; t) k
4 V, j2 ^* l- ]5 N) O2 E
  姚弘(388—417)
' E& \/ s$ [0 m7 C
2 n3 D8 [' g) \) z0 Y, j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后秦国后主。 $ u  x6 Z- X+ H+ K, t/ u
- V6 N8 G/ p1 w" v- Z3 u8 G
  姚弘自幼好学,为人性情温和,善良宽厚。被立为太子之后,其仍然好学不倦,拜博士淳于岐为师。姚弘非常尊师重德, 甚至对师长下跪行礼。 4 D" r8 V. y# X" _, F+ x, j

9 M2 b& G( m  b8 k  姚弘是姚兴所立的太子,但其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姚弘是一位典型的仁君,不过他的仁义有些过头了,即使是对自己的敌人,他也表现出仁慈的态度。 : i6 L) d+ t$ x: ^# D2 ]
4 g0 @# L$ d4 Q% T4 Q' V; [
  在其当太子的时候,兄弟姚弼屡次想谋害他,一心想自己当太子。父亲抓住姚弼后,打算杀掉这个叛逆之子,但姚弘劝谏自己的父亲,为了顾全大局,甚至主动请求辞去太子之位。
  F+ Z1 c0 O& x) E/ g6 Y) }
/ R; s. x) W& m. L  在他即位之后,他的过分仁政终于给他带来了苦果。羌族酋领党容氐、王杨盛纷纷起兵向他挑战,姚弘刚刚起兵讨伐他们,夏王赫连勃勃又趁火打劫。姚弘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赫连勃勃打退。没想到东晋刘裕又率兵北攻后秦,洛阳最终失陷。 3 k' V' G& e$ q9 n

7 q  B9 t4 ?) E  焦头烂额的姚弘还没有恢复元气,自己的兄弟姚恢又自称大都督,起兵反叛姚弘。姚弘气得亲自率兵出战,打败了姚恢。姚恢身亡,姚弘见到战死的姚恢时,抱住自己兄弟的尸体痛哭不止。 ) ^% ^! Y' l; N$ }9 T1 \
) o4 j7 `  s0 e0 c7 t8 C
  正当姚弘隆重安葬兄弟姚恢的时候,东晋大军已来侵犯,姚弘只得匆匆率兵迎敌,结果被晋军打败。他只好带兵撤到灞上,之后又撤退到石桥。
) O2 [1 y. l# r+ r8 d4 b# O/ k" T2 g4 \4 |( u. `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姚弘只得向刘裕投降,随后被送到建康(今南京)。不久就连同小儿一起被斩杀,后秦终于灭亡。
: L( A' H" G7 }' o! ]) _8 v* d0 F
. g0 o/ k$ j9 S1 H  姚弘的儿子姚念佛年方十二岁,灵性早慧。他劝父亲不要去投靠刘裕,认为东晋历来不可靠。但父亲仍然不听劝告,眼见局势已定,姚念佛决心自尽, 他猛然撞墙,脑破血流殀亡。
1 M, n1 _+ u+ c' `, O0 P# W  K( P. h5 j$ R# m( V' L" q+ i! W
  姚弘曾用年号:永和。
3 w- v) ?( l+ j* O+ H+ b2 C% ]! z6 I+ c- c
  姚弼(十六国时期)
4 A3 `& p# }7 F9 U) M1 v% @* E
. E: h2 ^1 t6 b8 A  十六国时期南安亦亭(今甘肃陇西西部)人。羌族。后秦将军。宰相。
) x  b& T, i! U2 i4 m( P: B) k, k, @7 O0 x9 i
  姚弼为后秦国君姚兴之子,姚兴非常喜欢这个没能当太子的儿子,便将其召回长安,担任尚书令、大将军等要职。但姚弼早具野心,一心想当皇帝。他仗着父亲的宠爱,笼络了一批人马,伺机夺取太子之位。
5 [5 x& W9 o# n, ~& E8 O$ m
* U! f% y6 x# k# C% ]" u$ H8 i  父亲前两次患病,他都借机谋反作乱,阴谋败露后被关押过。释放后,姚弼依然结党营私,继续做当皇帝的美梦。父亲再病,姚弼野心又起。他再次叛乱夺权,结果仍失败,最后,姚弼被父亲姚兴亲自赐死。
1 I. B& }- J' c$ @
# V/ V+ i/ \+ s8 b8 e  姚艾(十六国时代)
/ p/ A, A: a  l! P+ ]8 N. j- ]" U+ N6 J, T# J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人。羌族。后秦将军。
8 ?3 t' g# ]/ B1 M
1 m) M+ T$ @2 E/ _  姚兴执政时,任命姚艾为秦州刺史。永和元年(416),西秦乞伏昙达等人进攻后秦国,姚艾奉命与之抗战于蒲水。作战失败后退至上郢(今甘肃省天水)。      
/ Q3 G9 M  z% X& U  p6 A
$ U) b5 x* @$ y3 v3 Y3 M' ]  次年后秦国家灭亡,姚艾遣使者称藩于西秦,被炽盘拜为征东大将军,任秦州牧。次年,姚艾又想投降,归顺于北凉沮渠蒙逊,但被部下所驱逐,之后独自投奔北凉。
: L3 B9 y# R- f& @( w% @
+ P, t+ _0 F* K6 ]9 @: _  后来,姚艾被沮渠蒙逊任命为征南将军。与尚书左丞房晷共撰法规“朝堂制”。这个制度才执行了十几日,就起到了很大的变化,百僚振肃,朝廷风气大有改善。 7 p+ u+ o3 p3 k3 S% V" n

4 Q3 E/ d6 F( o' j: C  姚和都(十六国时代)
! u  M; ]# F1 x8 r$ ^/ N3 Y. l& f1 b: J8 e6 ]8 O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史学家。 # B; K7 c# b6 ]" A+ H- l/ v
$ D  s6 M% j# S
  泰常二年(417),后秦国家灭亡后,姚和都随其兄姚成都自后秦国归降魏国。
* |8 w, F! |3 g) ]8 E1 r4 Z! D+ y! R" F/ K; o) H
  之后姚和都受到魏国王的赏识及重用。曾任左尚书等要职。姚和都着有《秦纪》。
7 i% }1 i/ J7 [3 a/ q
' ]* ~) |6 c: \! `! P  姚氏(十六国时代) 3 t, k: C  o" m/ C, M
( f, B+ P9 [! D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魏明元帝拓跋嗣夫人(昭衷皇后)。
# I( D& j0 @; q7 t8 G4 b+ Q) ~/ V/ y- B" n: q) V0 E. V+ n1 j
  姚氏是后秦国的公主。为了国家的利益,她嫁给了魏明元帝拓跋嗣。虽然她没有当上皇后,但是姚氏与魏明元帝真情相爱,无悔无怨。姚氏实为难得的好妃子。她更是深受到拓跋嗣的喜爱,尽管她的婚姻是政治联姻,可是他们的爱情却是真挚的。 " K+ X  y& ~0 W2 j8 J7 o1 s* z/ f
. \# y* w8 G5 W# c+ n6 I' U
  北魏神端元年(414)春季的一天,后秦国君姚兴的女儿西平公主不安地来到父亲的病床前。她刚刚坐定,父亲就开门见山地说:“孩子,前几天北魏国君拓跋嗣派使者来向我方求婚,我已经答应下来了。说心里话,开始时我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后来我仔细琢磨一番,觉得仍是应该答应。因为想起十二年前,我们后秦是十六国中比较强盛的国家。弘始四年(403),北魏拓跋圭派北部大人贺狄干带着五百匹良马作聘礼向我们求婚,当时我们答应了。但是,拓跋圭不讲信用,说好了我们的人去了当皇后,可是他却把慕容宝的幼女立为皇后,我气疯了。马上派你叔叔姚平率领四万大军向北魏开战。没想到柴壁一战,我方被打得一败涂地,四十余位大将被俘虏,四千多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跳入汾水。败得很惨啊!自此,我们与北魏结下了不解之仇。几年来,北魏明显比我们强盛。所以,我时常这么想:如果再与北魏赌气,跟它对抗,我们得不到任何利益,况且也不是他们的对手。现在拓跋嗣向我们求婚,这正是我国与北魏和好的良机。既然我已经答应了北魏的使臣,只好委屈你了。” 7 n8 W* q1 `; H' a0 c8 v' e: w9 P
$ e  z4 W# m& x% ^; c
  公主她自然明白联婚对巩固后秦国家政权的重要性。为了国,为了家,她只好从命。可是作为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女孩,她还是鼓起勇气问父亲:“如果北魏再食言,如果他们仍然不支持后秦呢?” % F4 O' b2 T$ c: U6 `% f

  T9 Y2 y* F3 {, d( n$ ^1 ?  恰在这个时候,平阳太守姚成都回到了长安,姚兴即刻把他召到病床前,焦急地问:“你长期在东藩,熟悉北魏的情况,前段时间,北魏派人来求和结亲。我已经允诺。当时我的动机是希望因此而得到北魏的支持,减轻我的心病。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姚成都说:“北魏自柴壁之战以后,兵强马壮,士气正旺,现在他们要求和亲,主动建立姻亲关系,这不仅是减轻你的心病,而且对国家来讲,也不失是一条长治久安之计。”姚兴听罢,即作决定,要西平公主作好出嫁北魏的准备。并派吏部郎严康出使北魏,约定西平公主出嫁的有关细节与具体时间。 6 ?( g8 {. J, O- W

- E. D" L# x. O# |9 f+ u  神端二年(415),西平公主在东武侯姚敝,尚书姚泰的护送下,出嫁到了北魏。 $ e, o/ |! D0 s! e. N  v. j
1 i; S" X2 x' ?/ r0 a2 ~
  北魏鉴于上次和亲失误所引起柴壁之战的教训。因此,他们对这次和亲相当重视,以迎娶皇后礼仪的规格迎接西平公主的到来。
+ J  S8 r' U" H, k/ X0 g- t5 v# |
  西平公主嫁到北魏后,并没有即时被立为后皇,只是被立为夫人。作为拓跋嗣来讲,就是真心想立西平公主为皇后,但他也无法抗拒老祖宗立下的现定:要立谁为皇后,就必须让她亲手铸一个铜人。如果成功了,就被认为大吉大利,可立为皇后,若是铸不成铜人,则被当作不吉利,不能立为皇后。
1 W9 a) c* ~7 \9 M  d! s5 d. \# V& L8 a
  结果西平公主没有铸成铜人,只好屈居皇后之下,当一名夫人。对此,不仅西平公主无可奈何,拓跋嗣也非常遗憾。尽管她只是一名夫人,可是她与拓跋嗣情深意笃,十分和睦。西平公主始终获得拓跋嗣的尊重和宠爱,成为无其名,却有其实的皇后。   r2 P* d5 N( S1 L3 S+ c* m

8 B5 ~; t# V! E, Z# Q, y8 f1 K  拓跋嗣虽然无法挽回当时的局面,但他一直以皇后之礼对待西平公主。为此做了许多努力,准备让西平公主坐上皇后之位。 " o  I" f2 }+ ~! o. P

( H. I- ]' Z7 v& \1 \- s1 b  而西平公主也宽容谦让,与世无争。她体谅拓跋嗣的难处,数次向拓跋嗣表明瞭自己并不在乎皇后的名份,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真情挚爱。这样,她更受到了拓跋嗣的尊敬与深爱。
1 Y& b8 r2 Z( v- R: d+ J1 A3 v5 L2 }3 U1 U5 u
  泰常五年(420),西平公主不幸谢世。拓跋嗣悲痛欲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时茶饭不思,无心朝政。
$ @; {+ r* @5 B* x6 c$ {7 w  C5 r, s# v9 p& G0 @, _, t
  为了追念西平公主,拓跋嗣给她“昭衷皇后”的谥号,并葬于云中金陵。 - Y; J8 u! v4 Y$ ?

: C! {2 X0 `: O; g  姚敝,后秦国将领。姚苌执政时命其辅政。后被姚兴封为东武侯。
( Z+ R4 O. b9 d5 @8 ^$ x9 ^- _! P7 H# b' k' @2 j9 Z, Q
  姚泰,后秦国将领。姚苌执政时命其辅政。姚兴执政后曾任尚书等职。
! z4 e, P$ e( h$ v9 [
$ W+ X$ R2 c9 O6 F( Q/ q) Q  姚氏(东晋时期) " p0 {( h/ w6 @  k
' R; l. E: T2 \$ z; k& r; A9 D9 j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后妃。晋武帝刘裕妃。 & L# v4 t+ ~. v  y( [" H4 Y6 R) F
) e. |( F+ O7 [6 Z* \' R
  姚氏的叔父是后秦国王姚兴。义熙十三年(417),刘裕(武帝)出兵灭掉后秦时,发现后秦国王姚兴的侄女长得非常美丽,见到她长发飘逸,美艳絶伦。刘裕乐不可支,疑她是上天送来的仙女。于是,封姚氏为特别的妃子,对她甚是宠爱。 : V4 F3 p# k! P8 }' ?3 M; k1 u9 n
5 X0 |2 W! P. e& K6 i: F& C- m
  本来刘裕的生活比效节俭。他宴饮不多,嫔妃也很少,左右侍从不过十来人。武帝刘裕有时还步行到附近的大臣家里看望他们,常与他们谈心。别人曾经贡献一只琥珀枕给武帝(刘裕), 琥珀枕光色华丽,价值连城。但刘裕听说琥泊能治疗创伤,而且效果非常好。他就命人把琥珀枕打碎,分别送给手下的将领们享用。他的一些女儿(公主)出嫁,陪送的嫁妆也很少,甚至没有锦绣和金银珠宝玉器等饰品。
7 b4 A+ z# c5 y0 U4 G# O$ x% e1 s) B
3 \% A' U. j" P; i( R/ c7 U* |0 i  但刘裕因这个妃子而变了,姚氏这个远方而来的少女,她以那异域独特的野性和美丽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武帝刘裕。使得这位一贯提倡清廉的宋武皇帝着迷,终日与她左右相伴,沉迷酒色,忘却朝政。
$ B) q% P9 J5 s6 X! G; g1 t( x, @1 m( V& W
  结果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怨言与忧虑。刘裕的重臣谢晦代表群臣,力劝宋武帝要以国事为重。经过数次谏奏,刘裕才恍然醒悟。他只好忍痛割爱,最后将姚氏遣出宫外。  ! s% z. z7 X: k
9 Q' E" m7 I2 q' }, j" a6 m* h
  姚黄眉(南北朝时期) 0 J% [; m4 S' {, M
' n; ~: z; `9 u5 w" ~5 F
  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西部)人。羌族。北魏陇西王。
$ d, o( ]% L4 V
6 N7 O" e5 w/ ^( T5 d  姚黄眉是后秦文桓帝姚兴的儿子。后秦国灭亡,后主姚弘被晋武帝刘裕杀死后,姚黄眉归顺北魏国。 & }4 P" v+ u0 M3 Q) b* i
4 s0 ~* N/ i) @8 @$ S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对他厚礼相待,非常信任姚黄眉。不久将尚阳翟公主许配给他,拜为附马都尉,赐隶户二百。赐爵陇西公。 0 {, E  I( ~! E$ V  p
2 z, T' f- c5 Y2 }5 X
  姚黄眉为人宽厚温和,学识颇丰,大度无私,其一向极少计较个人得失。太武即位后,更是十分器重他。即任命他为内都太官,迁任太常卿。 $ b  D  C6 d8 J) `& V* N
+ e& E) C0 s: {2 _  ?: z
  姚黄眉去世之后,太武帝非常惋惜。下诏隆重悼念姚黄眉,追赠厚礼给其家人。将姚黄眉陪葬于金陵。 ; J5 V9 s7 P7 G! e2 S  ?( ?  f+ [

9 y( C8 A- U: `  \  赠姚黄眉为雍州刺史,陇西王。
# g) U+ T* q+ V: B8 s- H; G" Z3 x
2 ]+ X$ s$ i: e0 T  谥号:献 。
+ X% W" k% z# {* i  ?) e& p: b- C4 \8 w' d9 x# i$ m
  姚昭(南北朝时期) 9 a/ G* n; a* s! S" t+ r
7 u& \3 a+ d4 N& `
  北燕人。北朝燕国将领。 5 _$ E$ O$ ?# V
1 o1 H  ?3 r* L8 A4 ~# m
  姚昭跟随冯跋征战多年,北燕太平元年(409),冯跋登帝即位,封姚昭为征南大将军。  
* ~! M0 T3 a1 `  r) l9 D" D" j7 ]( s7 d- B% l) f; f
  及太平二十二年(430)冯跋之弟冯弘(封为司徒中正公)夺权纂位,改号太兴元年(431),立姚昭为大司马。 冯弘贪暴无比,未几,冯弘就将姚昭及其子侄全族四十多人全部杀死。
, Q: @7 ^5 k6 ~+ A. S( i# r8 U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7#
发表于 2015-5-16 14:54:34 | 只看该作者
  姚昙度(南朝时期)
6 x0 i  n; g" K. L# ^
3 i" ^, r2 m9 [9 B/ J& q  南朝齐国人。画家。 5 H7 M# _0 F  S( A, {1 w' W1 A
6 s9 g% D( @) z! L2 S2 L
  姚昙度为南朝时代著名的画家。谢赫在《画品》中将其排行第三品(中品上),位于画家袁倩之下,顾恺之之上。 + P2 t- g* R% K

) D; }& Q6 {$ C/ O  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絶妙,奇正咸宜,雅郑兼善,莫不俊拔,出人表意。天挺生知,非学所及。虽纤微长短,往往失之,而舆皂之中,莫与为匹,岂直栋梁萧艾,可塘突屿璠者哉。 9 L9 ^- K- o7 e' C

# j; e2 ?6 L% w  姚昙度的画雅俗共赏,具有变化创新的技巧。其对绘画风格的多样化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儿子惠觉,亦为画家。
- M8 c# K. n& p  W/ ~+ o# g  E; ]$ y
  惠觉(南朝时期) 5 H, q4 n& ?1 |7 ?' M

) m8 R: t8 i* `  齐国人。画家。 2 j9 S4 _8 ]/ Y% I5 K0 P

2 W3 Q$ K3 \& i  惠觉为南朝时代齐国画家,画家姚昙度的儿子。其出家之后取法号释惠觉。 6 Y( {& a. G* U7 |& P
& v& A. K: k- W. B$ F+ ]
  惠觉于谢赫的《古画品録》中排行下品。姚最在《续画品》中评论惠觉的画:丹青之用,继其父之美。定其优劣,嵇聂之流。惠觉有作品《殷洪像》、《白马寺宝台样》,传于世。
/ q0 q% l% }) G2 _( R8 }
* M6 i! Z3 J8 T9 f5 p5 |  姚翻(南朝时期)
: f  R. q0 d/ l
8 Q  I% T, a5 g( @" w  梁国人。 2 _, n, ?) I4 Y' q) }3 c/ e

; D$ n6 o4 h9 t! {. y: L  姚翻为南朝时代梁国诗人。其平生事迹不详。   ]  T9 F2 F/ ?6 m3 W( N
5 `0 d! o& @1 c& E' b0 S
  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内録存了姚翻的诗有四首。 7 [5 G5 V, E7 g

5 `  P5 Z; K1 k' _8 F+ C  附其中一首《采桑》,诗题目又称《同郭侍郎采桑诗》
; X' J/ E* @4 |0 w- w" F+ C6 i: A' X( \+ |0 g1 C
  采桑
+ Q9 }) d5 G) m1 }
, |5 ^0 u, \5 L. j! I$ L* |  雁还高柳北,
5 [9 r9 H% l2 f* M3 ^) u+ v3 ?0 F4 w" {
  春归洛水南。
5 X- s2 u& O7 x! g  V" t; e! [
, n, q* w# U4 u' x2 \0 ?  日照茱萸领, 0 S- _& r( a1 @( [" d/ o- `7 a. E
& [; y8 k, p% z$ T
  风摇翡翠簪。 , Q3 w9 s! C4 S

; {5 L5 R3 b' Y: z; z  桑间视欲暮,
0 T0 l2 O$ C6 u& |
7 G  D4 w) Q( }0 D$ {1 L+ Q6 u. T  闺里遽饥蚕。
7 V: Q( @( n" R% B! \6 H$ n$ p/ x9 c8 n, o5 g
  相思君助取, * H0 h# `8 l5 x* g8 l8 ~5 l) Y- A% X
7 ?' W# @/ |+ T: Q2 e
  相望妾那堪。
: u& R  ~1 n3 \, v- |% l( _' k
& b3 p2 B# Y: W: }  T+ E5 b! e  姚耸夫(南朝时期) 6 F! J. b5 K6 X$ v( D- x

! I/ n5 v5 P/ s0 V- y+ o  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南朝宋国将军。 9 T* R6 l. J' m9 ?

0 S' F9 [" K2 H; Q# ~4 K' p" L  元嘉七年(430),杜骥随到彦之进驻河南。当魏国撤走全部守军返回河北时,到彦之命令杜骥镇守洛阳城。此时的洛阳城经历数次战乱,荒废已久,几乎没有居民百姓,更无粮草。后来到彦之战败撤退,驻守洛阳城的杜骥也想弃城而走,但又怕为此失职获罪,可能遭宋文帝(刘义隆)斩杀,只好硬着头皮留守洛阳城。 ; `% l5 n  }% s- k# g

3 z; g8 X6 q5 W$ E. G0 L  起初,武帝(刘裕)在平定关城,洛阳城时,把战利品及鼎皿旧器都运往南方。在运送的过程中,有一口大钟不慎坠落洛阳河内。及文帝登位,即派遣健将军姚耸夫带领一千五百名士兵,往洛阳城执行打捞大钟运回的任务。 / B+ u0 i; e8 }3 u( i

$ Z6 E  `3 ?& g$ v  正当姚耸夫指挥士兵们在洛阳河岸打捞大钟的时候,杜骥派人送书给他说:“我大军已往南撤回,洛阳城内兵力不足,很难固守。现在我率军补筑城池,修建工事,做得十分坚固,又备足粮草,只是缺乏兵力。希望将军统率士兵共同守卫洛阳城,待胜利之后,再捞取大钟”。姚耸夫听从了杜骥的请求,便率领士兵与杜骥汇合。他与杜骥并肩作战,顽强守城数日,但军粮渐尽,眼看洛阳城被攻破,姚耸夫便率兵撤退,杜骥也弃城南逃走。杜骥败逃之后,先回京复命,对文帝说:“本来我决心以死守城,但姚将军入城即撤兵,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故无法控制当时的局势,洛阳城这样就被攻陷了。”杜骥把洛阳城失守的责任全部都推卸到姚耸夫身上。宋文帝(刘义隆)大怒,立即令命建威将军郑顺之在寿阳县杀死了姚耸夫。
( C; X5 u% k! E. |# H/ M
* X+ U1 r+ r% l. r: _0 F* z$ Q: ]  姚耸夫英勇果断,威武有力,是宋国许多将领所不能比。可惜却成了杜骥的替死鬼。
2 ?; u. `/ _/ {' ~7 `6 O5 N! I6 D( x3 K" F  P, r% e
  姚氏(南朝时期)
9 Q5 f/ o  q5 g! t9 ^0 y" `' k& H5 Q5 Q/ f
  吴兴(今浙江省)人。 3 k9 h/ O2 D: U; I& g5 T& t
3 F# j* b6 u, k/ I
  南朝时期,常发生战争,吴兴乘公姚济兄弟三人,大哥姚公愿,二哥姚干伯,在一场战斗中兄弟三人同时身亡。
$ W* o0 X% |0 x( M- D/ l
% r3 F: L6 M' i  乘公姚济妻姚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哥姚公愿与二哥姚干伯也各遗留有一个儿子。发生不幸之后,姚氏主动全部承担养育他们的生活。
3 j* u9 {7 i- u; G: q' y8 Y0 R1 w: N+ f
  为了让他们读书,姚氏先是把家中的田地卖掉。生活越来越困难,为了使他们能够继续求学,姚氏毅然把房屋也卖光,只好让自己两个儿子及两侄儿寄宿于邻居。
7 l  Q4 [. w" u0 v' h8 d' c( D: s2 y3 G2 R) W
  姚氏的义举感动了许多人。后来,明帝下诏,为姚氏的两个儿子赐予婚礼,并编入军队,参加保卫国家边防备战。  & h) r& n' ~% W  C# ]
& a9 @. x0 N! W3 A5 ?' C& e2 m
  姚吟(南朝时期)
, R, v+ e5 ~, ~3 U9 d, i4 X, G
1 u1 N7 l+ n. M  F  宋国山阴人。南朝宋国隐士。 8 A* }/ E) z' [# C. D
' I4 l' c; W9 Z! m0 a3 t$ _
  姚吟为山阴寒士。其学识渊博,为人亦有高雅尚趣,为衣冠所重,喜隐居。
& x. t5 G( N9 v1 J2 R7 f7 k8 I
% h( s7 |( D5 M: ]# X& T  南朝年间,义阳王昶知临州,闻姚吟文才,便任姚吟为从事一职,姚吟拒之未赴任。颜竣任扬州刺史的时候,正逢当年旱灾大闹饥荒,朝廷开仓赈抚百姓,州府配发教饷米二百斛给姚吟,但姚吟自持清高,辞之不受。官府再次给他发教饷米,姚吟虽然寒冷饥饿,仍拒絶接受救济,他将粮食让给了他人。
# W$ X( K! D0 P: y
- w3 Y4 R3 n1 f( s8 y/ q& w  姚伯多(北朝时期) 9 }- `( q1 A) a6 N4 f

+ V/ p, L7 F+ c; z2 Z' P( v4 l% O  北魏人。书法家。
3 T5 N1 d) ^# S2 S/ D; b# T1 ~8 Q& C. Y4 P% d4 K4 G
  姚伯多于北魏大和十二年(496)与梁冬姬等人书写并雕刻了《姚伯多造像记》石刻。 石刻正书,略参隶意,正面现存624字。 两侧分别为姚伯多等造像记和梁冬姬等造像记。  , q/ R  B" u5 g1 u5 q  G
$ ~0 @- S; l$ w# K2 ^& `& g% m
  此为道教造像记,写刻不拘成法,字形修短奇正相杂,笔画方圆中偏互用,从心所欲,信手而成,稚拙而富于天趣,自然而有变化。碑阴字细瘦,别具丰神,为北朝碑刻中之奇品,今存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民国名家于右任将之与《广武将军碑》、《慕容恩碑》称作三絶。 , G2 X% N' R- J  {% ^5 O

5 U: n, }) d& X  姚女胜(北朝时期) ; s* [1 f, [: o4 e+ u' K0 m* ^+ I, x
, @# i  h* H/ S* S1 S
  河东人。 + z- k- v9 i/ t
  y5 _- m6 u# P( t- }+ D; {
  姚女胜为河东姚氏的女儿。她自幼丧父,也无兄弟姐妹,母亲非常怜爱姚女胜,常让她守待在家里。
$ w/ }& D8 ^4 A5 \7 G3 L: y+ y$ I
) G' o; w- J0 D6 b7 f1 o& |% `% s  姚女胜于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她勤做家务,非常孝顺母亲。每当别人谈论到她已故的父亲时,姚女胜听到后即悲伤哭泣,邻人都觉得她很奇特。
$ q" g: p1 ]  h# N% E/ W5 V- g+ W; X4 i4 p3 I" j7 j, p4 R
  正光 (约522) 年中,在姚女胜年十五岁的时候, 她的母亲去世。姚女胜非常伤心,痛哭不休,连续几天几夜都不吃不喝,也不睡觉。由于极度悲哀,她竟然死去。太守崔游知道了此事,就向朝廷申请为姚女胜立碑建墓,幷亲自为其制作碑文,树立在她的家乡门边。崔游太守将姚女胜比似曹娥,把她的乡里改名为上虞里。
# a( E4 @: r" |/ A6 V* r( C# i1 ~
  姚女胜的墓碑位于郡城以东郊约六里的地方,大道的北部,直到今日仍然名为孝女冢。
8 g( {7 a; g6 D% t# K7 W
; X1 G, `+ {8 g9 z* E, r$ |9 O" f  姚元标(北朝时期)
* l* P2 O! G0 V1 T' w- f0 D- B
8 e& R) r% H. `0 L8 \  齐国人。书法家。
5 A; U8 Y0 h$ j+ k. c8 @
5 D  a$ k3 c: T  [  姚元标为齐国书法家。武平年(570—575)中, 姚元标以工书法而闻名。颜氏家训中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唯有姚元标工于楷隶,留心小学,后生师之者众。《武平造像药方记》书法甚佳,或为元标笔欤。”
9 P  e" D# t' ]/ Z
- y0 m  D3 l" o. W$ I3 C  唐宋之后,书画分南上北派更甚,一般将赵、燕、魏、齐、周、隋称为北派,其余为南派。其中北派书法特点中厚古法,厚重端严,宜于碑榜。姚元标与钟繇、卫、沈馥、赵文深等,以至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都被称为北派书法代表人物。
# z& R& Q* H5 V4 g
1 f) p$ l0 }. U8 ~8 _0 e2 ^  姚怀珍(南朝时期) 5 [0 P( w% w$ t# ?* {$ H8 Q, F. S! L

% z6 `$ }9 k1 a. ~, c6 k  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书法家。 4 U4 O" H3 T0 g8 D) l
4 p$ u' Q+ t% I( w( r# G& |8 s; `
  姚怀珍为南朝梁国书法家。有关姚怀珍的生平事迹暂不详细,仅在《自序古跋尾押署》及窦蒙着《述书赋》内録知其名。 & ?; f1 V( X7 W4 A7 `: G
$ x' H0 a$ R5 s0 p) c
  姚僧垣(498—583)
" [& h2 r  X" r  `7 H
( u, V# O! {5 F' @% L   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淅江省德清县西)人。隋代御医。
2 _  T0 ~( h0 q/ v0 g7 T' @: _$ m) Y) U* q* e  r
  姚僧垣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第八世孙。其曾祖姚郢,为宋国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其父亲姚菩提,为梁国高平令。曾经医治儿童老人疾病多年,平时非常留心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医术经验的积累。梁武帝喜爱医道,故常常诏见姚菩提,与其谈论有关医学病理的问题,也很敬重这位老医者。 $ Z! L, p7 G7 _$ K; @

/ h" P) B; e6 n, O  姚僧垣年少聪明,学识渊博,敬礼重义。于二十四岁时接手其医家之业。梁武帝召其进宫,面试医学之道,姚僧垣见多识广,对答如流,令梁武帝很惊奇,十分欣赏这位年人轻人。 " p: x* E/ E4 \0 L, D4 ~
9 k' V! K6 G9 {4 d, ^: @
  大通六年(534),姚僧垣为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540),任骠骑庐凌王府田曹参军。大同九年(544),姚僧垣返京城任殿中主医。当时,武陵王葛修华患病已久,经多位名医数次治疗都不见效果。梁武帝亲令姚僧垣主治。姚僧垣切脉诊断,详细瞭解病情,并做记録病症的日记,向梁武帝说明瞭此症状及病因。梁武帝赞道:“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大同十一年(546),姚僧垣转任正太医,加任文德主帅,直阁将军。
4 I/ h. q5 P- t8 j3 [4 c0 C, n+ O% o' M, P/ B) L9 E
  梁武帝曾经因为身体发烧,想服用大黄药降温,姚僧垣反对用此药,劝道:“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事已高,不宜轻用。”但梁武帝偏不听,而服用了大黄,结果导致了病危。 3 z' e. M5 Q& W. H3 B

5 E; W) ~, h& W0 k3 [% a& _3 R  简文帝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就对姚僧垣很是礼重,一年四季都常常给其赏赐。太清元年( 547 ),姚僧垣转任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侯景叛乱时,叛军围攻建业,姚僧垣毅然舍妻弃子前往参战,其英勇的表现,受到了梁武帝的嘉奬,并授戒昭将军,东湘王府记室参军。后来宫城陷落敌手,百官逃散,姚僧垣由小路归退。回到吴兴,遇郡守张嵊,与其彻夜会谈,僧垣流泪满面对张嵊说:“吾过荷朝思,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是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辩矣。”不久,侯景叛乱大军攻至,经过数日抗战,郡城终于失守。姚僧垣逃避经久,仍被拘捕。侯景将军侯子鉴早闻姚僧垣的大名,对其非常敬重,所以即释放了姚僧垣。 ' L. w: A3 }" L# ^

( [0 y, A. K8 M* k. @  简文帝即位,姚僧垣又回到建业,复任中书舍人。后来侯子鉴到广陵任职,姚僧垣也随之到了江北。
; \# B: D8 |+ E6 m( C8 G$ Y& }. m6 h1 T" \$ R+ R
  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后,召姚僧垣至荆州,改任晋安王府谘议。当时虽然局势平定,但朝政混乱,任用人才不当,也没有恢复纪刚。姚僧垣常深怀忧虑,对曾共事的同僚说:“吾观此形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但同事听到了都是掩口偷偷取笑他。
$ V# s" o$ x! y- ?& e8 d6 S  ?! b& Z
  梁元帝曾经患有心腹病,召集全国名医讨论治疗之法。众医生都认为皇上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将可渐渐复元。姚僧垣则认为皇上:“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梁元帝听从姚僧垣的建议,果然药到病除,梁元帝大喜,一次就赏赐百万钱币给姚僧垣。
! o: s! L9 g0 x0 d  N4 X$ |7 o) {1 H; X. T* q& c2 J; s! i
  及大军攻克荆州,姚僧垣一直待在梁元帝身边,日夜不离左右,直到侍卫军人来到梁元帝身旁,姚僧垣才哭泣而去。不久,中山公护使者请其到军营,被燕公于瑾召见,以大礼接待。恰太祖又派使者来将其召回,但燕公于瑾不让,对使者转告太祖道:“吾年老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念在燕公于瑾功高望重,也就不了了之。第二年,姚僧垣随于瑾到长安。武成元年(559),职任小畿伯下大夫。 2 B( V& A& y, h& e
# j8 J* O; ?* y6 y" S" X3 ]6 W
  金州刺史伊娄穆久病不治,请姚僧垣为其诊治,说:“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姚僧垣为他诊脉,详细检查后,给他开了三服药剂。伊娄穆刚服了第一剂,上缚即解。服罢第二剂,中缚也解。再服第三剂,三缚全都解除了。但双脚仍然疼痹,挛弱无力。姚僧垣改为合散一剂,伊娄穆服下之后,双腿稍能伸屈,甚是高兴。姚僧垣告诉他:“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到了重阳之后,伊娄穆果真能够起行自如。
1 L3 {1 w% F3 S8 p3 Q
  N1 V% `+ F- w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患气病,又有水肿,行走稍为快一点,就喘息得很严重,令其坐卧不安。有人建议他服用决命大散药,但其及家人都未敢决定是否服用,于是就派人去询问,姚僧垣回答道:“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说完便即离开。贺兰隆的儿子诚心来到了姚僧垣家里,向其请教说:“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姚僧垣明白他的来意,即时为他开了处方,并告诉他及时给父亲服用。贺兰隆服下一剂后,即气通顺畅。另服一剂,其他疾病也全都治愈。 6 u, `% d! e2 `1 R# \5 w
: _' L& e# L8 L  r; z/ Q
  天和元年(566),姚僧垣被加授车骑大将军及仪同三司之职。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紊乱,无所觉知。之前去给他诊治的医生,都认为窦集已经无药可救。姚僧垣经过详细诊脉后却认为:“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人听罢,欣然敬请姚僧垣赴其府上救治,姚僧垣再细心诊断一次,为其开处方合汤散,窦集服用后,不久其病患即愈。 , h* a4 D  I  E- S7 u6 R. f: e

, K8 q2 r2 ?6 K* c, {  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多时,但仍然坚持入朝奉职。燕公于瑾就问姚僧垣:“乐平,永世二人都患有老疾,吾认为永世公的病症可能比较轻一些吧?”姚僧垣说:“夫患有深浅,时有克杀。乐平虽困,终当全保,永世虽轻,必不免死”于瑾说:“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姚僧垣:“不出四月。”结果正如僧垣所说的一致。于谨非常折服僧垣的奇异。
6 b, |  u- Z( w4 a
( y0 [) k0 k' ]1 y  天和六年, 姚僧垣 升任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患有睡眠病。各巫师医生论诊相异,众说纷纭。高祖御内殿,召僧垣同坐商议此事,说:“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以为何如?”增垣回答说:“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高祖哭泣道:“公即决之矣,知复何言?”不久,太后驾崩。
! e/ o) P- T/ d# I) N, c" h9 W( N  R, U2 o; X: O
  高祖又召见僧洹,问:“姚公为司同几年?”僧垣答道:“臣忝荷朝恩,于兹九载。”高祖说:“勤劳有日,朝命宜隆。”就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特别免令:“公年过县车,可停朝谒,若非特敕,不劳入见。” % V9 ^* `  l, R& O& s1 s$ N
4 E/ M% d6 n6 _- w
  建德四年(575),高祖亲自东征,部队行至河阴,高祖患上怪病。口不能说话,眼睑遮目,无法看见东西。一条腿也有问题,不能行走。僧垣诊治认为,几种疾症都同时发生,不可一齐并治。而军队中最重的,是授言指示,就先治口症,高祖即可讲话。再医眼病,结果眼病即愈。最后治脚疾,脚疾也好转了。军队行到华州,高祖的身体全部康复。即任僧垣为华州刺史,仍然诏其随帝入京,不须在华州驻守。
1 z0 Q3 J  R' }2 U1 ]+ Z
, C4 j1 z7 B. e! ]/ q# {% c; d1 i; n  宣正元年(578),朝廷表请封仕,也特别封职了僧垣。当年,高祖巡行至云阳,又患疾病,就诏姚僧垣即时赶赴所在地诊治。内史柳畀私下问僧垣:“至尊贬善日久,脉侯何如?”僧垣回说:“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遇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不久高祖即崩驾。
! W  c5 Z" l( P2 I; C, y, h
6 j7 Z, S! l! j  宣帝当初在东宫的时候,经常有苦心的痛病发作。就召令僧垣为其诊治,结果是药到病除。宣帝为此很高兴,对僧垣甚为喜爱。其登帝即位之后,对僧垣更是器重,优厚礼待。宣帝问僧垣:“常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僧垣回答说:“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宣帝又说:“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即就封姚僧垣为长寿县公,邑食一千户。册书封命当日, 又厚赐金带和衣物等赏奬。 / `. a6 U; H: l: P6 H5 ?1 C9 N
8 C% J( c# S# h- X  c# q
  大象二(580)年,姚僧垣任太医下大夫。宣帝患病, 幷且越来越严重。姚僧垣日夜待在宣帝的身旁。宣帝对群臣说:“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明白宣帝病重垂危,已无回春之药,就回答说:“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宣帝也理解僧垣的意思。
; N' T6 q1 k4 ~# |* C2 X9 ~" Q5 r
6 _: I; q& [5 H4 A  s  宣帝驾崩后,静帝宇文阐即位, 任姚僧垣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职。隋朝开皇年初(581),进而封爵北绛郡公。 , w/ _4 W% E0 [3 p$ v0 I& b6 m
" S8 }% h7 c& V  h2 V4 j
  姚僧垣于开皇三年(583)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他遗嘱子孙后人不要将官服入敛,简檏的白衣即可,灵前只置香,出殡前每日设清水祭祀便可。朝廷追赠姚僧垣本官,加荆州、湖州二州刺史。
- d: P( O' o7 w+ W) O7 Z
* t5 g* z( A, u6 j+ [2 t  姚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崇。前后效验,不可胜数。声誉极盛,  远传到边疆诸国,外域诸蕃都信服,相加邀请姚僧垣为其治病。姚僧垣行医数载,都留心搜集民间异方,记録和对比治愈的患者。
4 S( v. z; m: @1 ^( B; i; b& Z1 H$ ?2 E0 E3 ]" K
  姚僧垣编写了十二卷医药验方,又撰写行医记録三卷,留传于世。
: h( Z5 v* n- c0 J* G: l
  S: U* s% H/ |  n+ \  姚僧垣有二子,长子姚察,生活在江南。次子姚最,字士会。
* C% z3 l4 ~% u! R" U5 {
8 R4 q7 [$ k* E" @; z0 q  r  姚察(533—606) 3 ?4 `7 z, u- v" y' Q! ^* F

+ }  u7 v3 v1 x+ Y( N3 K  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历史学家。 $ E) W  W' f" D: H

9 H0 d2 v- y- {7 ]  姚察出生于梁中大通五年(533),卒于隋大业二年(606)。姚察的九世祖姚信,曾官任吴太卿,于江左的时候就很有名望。 5 D0 O# N' m+ H- r) _- y4 j9 D
' y# q% j9 w6 {& J
  姚察生有灵性,幷且孝顺懂礼,他在六岁的时候已熟读了很多书籍。姚察从不喜爱玩游戏,却偏好学习,自觉地日夜刻苦发奋,励精学业。姚察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了很优秀的文章。 : ~3 d  D% i% T  V0 @, @6 q

3 E* O, j7 b: j/ I3 \* M  姚察的父亲姚僧垣为梁太医、长寿县公、隋北绛郡公。朝中二宫常常赏赐厚礼给其,而每次的赏金,其父姚僧垣除了用来购买书笔纸墨之外,所剩下的都给儿子们,作为他们出门求学周游的费用。尽量让他们见多识广,增进学问。姚察更是专心攻读各类典籍,博览群书。 1 T9 X6 H3 r+ S+ e

4 l! @. J7 B5 v. {  简文帝在东宫时,也很重视文化教育。姚察十三岁那年,简文帝曾邀姚察到宣猷堂听论讲学, 姚察得到了诸位前辈的赞赏。简文帝即位后,对姚察更是加以厚待。初时授姚察为南海王国佐常侍,兼任司文侍郎,后任南郡王行参军,兼任尚书驾部郎。
, _& F/ f' ~4 @8 X/ S9 W$ i+ \7 s: K( Z, Y' \3 q2 U
  梁朝发生叛乱,政变崩溃后,姚察随父母自南京回家乡。当时兵荒马乱,其家人口众多,缺衣少粮。姚察就主动去采野菜,找野果回来给家人充饥。路途遥远,姚察总是有办法解决每天的吃住问题,减轻家人的负担。姚察宁愿自己埃饿吃苦,把本来不多的食物分给同行的人们。在劳碌奔波,动乱不安的行程中,姚察仍然坚持不断读书求学。
: t/ d1 _$ M! ]3 o  F0 p
8 U# z) N, ?6 a: e+ z: @. j  元帝在荆州即位,姚察与父亲随朝廷官员赴西台,元帝授姚察原乡令。此时,原乡县境内满目萧条,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姚察刚一上任,就马上推行了一系列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他安怃民众,劝说农民重新耕田种地,轻其赋役。随后社会逐渐稳定,农业经济也发展起来,渐渐地,原乡县人口殷盛,市场繁荣,民众的生活大有改善,姚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颂。 ) o8 ~9 r/ h5 ~7 L
; s4 h* v$ C" i7 _0 s7 p
  中书侍郎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眷遇,他上奏表用姚察佐辅著作,仍继续编撰史志。永定年初(557),姚察任始兴王府功曹参军,补任嘉德殿学士,后转任中卫、义同始兴府记室参军。徐陵任吏部尚书的时候,姚察引领著作,复为史佐。吏部尚书徐陵让官致仕等表,都是亲自指定姚察制作。徐陵十分欣赏姚察的才学,诚心悦服地说:“我本人实在比不上他啊!” - a( z- Z' j8 O  b$ R& T- J

4 X, O% ^) Y2 s5 k  太建年初(569),姚察任宣明殿学士、散骑侍郎、左通直。后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江左旧先的同事,皆倾慕其的才华。刘臻访汉书,列疑事十数条请教,姚察于每一条都为之详细解释,幷且有根有椐,清析明瞭。刘臻口服心服对亲友感叹道:“名下定无虚士”。 6 y& d0 r9 n; K
: q8 p5 R7 f1 R
  后来,姚察转任东宫学士。当时济阳江总、吴国顾野王、陆琼、从弟瑜、河南褚玠、北地傅滓等文人学士,皆以才学之美,晨夕娱欢。但姚察的每一篇论文制述,都成为他们敬重的经典。诸君子对姚察礼重于众官仕,甚为尊敬相待。宫中所需要的方幅手笔,全都交给姚察起草立定。姚察常与顾野王交流学识,畅谈天下古今,一时传为佳话。 $ q( C. R/ {/ l- l; B
& m  q, a9 W1 r6 n( |! g* g, p( G. U- c
  姚察改任尚书部侍郎后。该职位设置于郊庙,从前魏王肃奏祀天地,设宫县之乐,八俏之舞,此后一直沿用不变至今。梁武帝则认为这种事人之礼多而繁杂,事神之礼少而简单,皆无宫县之说法。陈朝初期也继续采用,都无不妥。高宗打算准备设置此礼乐之事。但许多人的意见认为梁武帝不妥。当时满朝名儒学士联合上奏,皆认为梁武帝不妥这一意见是对的。但姚察却引经据籍,独违群议,坚持认为梁武帝是正确的,一时震惊朝野。后来大多数人都信服姚察的意见,仆射徐陵也改变观点,认同了姚察的说法。 7 H+ P( ^4 a; k/ }
' w! \1 G' Y& p% q6 Q
  自此以后,朝廷百官在表意决议的时候,如果无法决定,就跟随姚察的意见,表示一致。姚察后任宣惠宜都王中録事参军,兼东宫学士。历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姚察曾因儿子患病去职回家。归朝后任戎昭将军,编撰梁史,从不间断。 + d4 Q% N5 `0 T- M. s3 l

6 u% E- r, n$ s* p; k. P  后主在位时,姚察兼东宫通事舍人、将军,仍旧着重编撰史事,又敕专知优册谥议等文笔。至德元年(583), 姚察任中书侍郎,转太子仆。其无论担任何种官职,都依旧不停地编撰史志。
8 T, `+ v' s3 a7 B! {; n+ {
8 M$ L2 I* {$ i, o  当初,梁朝衰亡之后, 姚察随父亲姚僧垣入长安城,一意苦读撰史事,从不参与娱乐音乐闲玩,后奉命出使至江南。不久,母亲韦氏去世, 姚察为母亲尽瘁守孝,丧期刚过后入朝,后主见其骨瘦如柴,深感忧虑和痛惜。于是密令中书舍人司马申专加劝嘱,之后还遣派司马申宣旨诫谕说:“知比哀毁过礼,甚用为忧。卿迥然一身,终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宜微自遣割,以存礼制。忧怀既深,故有及此。” 2 \9 k7 M) e  ~: {

) o) g' |+ Z- A  T% q& z! \  后主任姚察为忠毅将军兼东通事舍人。但姚察还没有从丧母的悲伤平复过来,数次表示不再担任官职,可后主不允许其辞职。姚察又上书说:“臣私门叠祸,并罹殃罚,偷生晷漏,冀情礼,而尫疹相仍,苴葈秽质,非复人流,将毕苫壤。岂期朝恩曲覃,被之缨绂,寻斯宠服,弥见惭腼,且宫闼秘奥,趋奏便繁,宁可以兹荒毁所宜叨预。优愿至德孝治,矜其理夺,使残魂喘息,以遂余生。”后主下诏回说:“省表俱怀,卿行业淳深,声誉素显,理洵情礼,未膺刀笔。但参务承华,良所期寄,允之抑夺,不得致辞也。”。后来姚察再任知著作郎事、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等职。 0 f9 S" ?* c  W! Q. P

: M* n- l4 Y! `6 V. o2 R  姚察于服丧期后,长期斋戒食素,患上气疾病。后主曾经独召见姚察,见其瘦弱过甚,为之动容,说:“朝廷惜卿,卿宜自惜,既蔬菲岁久,可停持长斋。”后又派遣度支尚书王瑷宣读圣旨,再慰问,令其从晚食。手敕曰:“唧蠃如此,斋非累年,不宜一饭,有乖将摄,若从所示,甚为佳也。”姚察虽然服从敕令,但仍然尽守孝道。后主再下诏授其秘书监,仍任著作郎。姚察再数请辞,但都未获被准许。姚察在秘书省大加删正,又奉撰中书表集,后任散骑常侍。不久升任支度尚书,又升任吏部尚书,仍任著作郎。 + W$ z2 f+ l* N8 P% A
7 [: W  u2 u5 m7 {- o! S
  姚察学识渊博,尤其是对人物传记,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娶,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当世人们皆以文章大匠称赞其。后调任选部职,常获皇上诏见。 0 Q- F1 z- h& I" a
; y- o: f: ^# J! X" l; s- p+ o; R$ y: C
  当初,吏部尚书蔡征调任中书令,后主要选人充任,尚书念江总等重臣皆不约而同地推荐姚察,敕答道:“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即神笔草诏,宣读给其,可姚察恳切推辞不就。第二天,被召入宫议事,姚察最后泣拜请辞:“臣东皋贱族,身才庸近,情忘致远,念絶修途。顷来忝窃,久知逾分,特以东朝攀奉,恩纪谬加。今日叨滥,非由才举,纵陛下特升薄,其如朝序何?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当时才居选部,自后罕有继踪,臣遭逢成擢,沐浴恩造,累致非据,每窃妨贤。臣虽无识,颇知审己,言行所践,无期荣贵,岂意铨衡之重,妄委非才。且皇明御历,事高昔代,羽仪世胄,帷幄名臣,若授受得宜,方为称职。臣夙陶教义,必知不可。”后主说:“选众之举,佥议所归,昔毛玠雅量清恪,卢毓心直体正,王藴铨量得地,山涛举不失才,就卿而求,必兼此矣。且我与卿虽然君臣礼隔,情分殊常,藻镜人伦,良所期寄,亦以无惭则悊也。”
4 ^7 r0 @9 d+ B/ |6 [5 t" c$ {
  @5 B, r& ~- e: R  担任吏部尚书(宰相)后,姚察位高权重,身居要职,但其廉明清正。曾经有一个门生想给姚察送礼,又不敢送厚礼,就选择了送一匹花竦布。姚察对这位门生说:“我所穿的衣服,最贵的也只是麻布,花悚布很好,但我从来不穿用,本想接待你,就不麻烦了。”可是那个门生多次请求姚察接纳此礼物。姚察最后严厉批评那个门生,将他赶了出去。自这件事发生后,再没人敢向姚察送礼了。 % ?* |1 i- t& }( {  k6 l. g  w: O: H9 c

; E. }2 {" r+ P+ {* K  陈朝灭亡后,进入隋代,开皇九年(589),姚察被诏授秘书丞。文帝特别诏令其编撰梁,陈二朝代史书。特设于朱华阁,方便姚察写撰工作。文帝知道姚察学识非凡,有一天就诏其入内殿,赐果宴。指着姚察对满朝大臣说:“闻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开皇十三年(593),皇上特诏姚察袭封北绛郡公。
4 c, \7 N$ `4 b
. ~5 s" [; d1 g6 O  姚察以前在周国,而现在归隋,因此得与其父亲姚僧垣相见,父子临别之际,感慨万分。姚察获得承袭之后,更感悲伤,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 M% \! W3 \% A# J1 Z3 S5 u  n1 c

. W. R9 |% N' g  姚察小时候曾经在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后来在陈任官职,他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施舍给明庆寺作为建造缮修等费用。追思为尚禅师树碑立传,碑传的文采十分遒丽。姚察在寺内见到梁国子祭酒萧子云写的禅斋诗,读后感到怆然, 就以萧子云的诗韵述怀为咏,其词哀切,法俗禅师非常称赞姚察的咏词。 2 F% ]' z3 g  V$ u! U- C
8 ^( O) p8 t4 b  ?* O0 k2 Z% q
  及后母杜氏去世, 姚察尽守孝道。一时解职在家。在姚察服丧期间,曾有白色的斑鸠筑巢在其家中的屋檐下,人们都认为这个现象很奇异。
6 L  W: W" [2 W) n# S5 [$ E4 e' A% D+ m4 Z( T$ m; q
  仁寿二年(602),隋文帝杨坚下诏文说:“前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姚察,强学待问,博极群典。修身立德,白首不谕,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又敕姚察侍晋王诏读。隋炀帝杨广当初在东宫的时候,常常以文谈学论而召见姚察。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即诏授姚察为太子内舍人,仍撰史书。炀帝出巡驾车,都要姚察伴在身边。宫中更换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等事,都是由姚察一个人来决定,执行完成。 1 _% r! L) g2 A  N' \2 B
% ~1 V  P, H8 F! Z- g5 ?
  大业二年(606),姚察在东都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姚察留下遗言,嘱咐子孙务从俭檏,简约薄葬。姚察说:“吾家世素土,自有常法。吾意敛以法服,并宜用布,土周于身。又恐汝等不忍此行,必不尔,须松板薄棺,纔可周身土周于棺而已。葬日,止粗车,即送厝旧茔北。吾在梁世,当时年十四,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自尔深悟苦空,颇知回向矣。尝得留连山寺,一去忘归。及仕陈代,诸名流遂许以声价,兼时主恩遇,宦途遂致通显。自入朝以来,又蒙恩渥。既牵缠人世,素志弗从。且吾习蔬菲五十余年,既历岁时,循而不失。瞑目之后,不须立灵,置一小床,每日设清水,六斋日设食果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
2 H/ i- F) z5 p' m
2 f( U$ A+ W) v1 i# A  当初,姚察细读一卷藏经,并研究通透,在临终时,无痛无烦恼,坐向西念经:“一切空寂”。其后身体柔软,颜色依旧自然。朝廷为祭奠姚察举行隆重悼念的活动,二宫后妃也是十分惋惜,特别给予其家很丰厚的赏赐。
* K" j' v1 V5 s9 c6 A1 W  T, C# ?+ j, h3 x; p6 b6 k3 x
  姚察性情至孝,很有人伦鉴识。姚察为人低调谦逊,其从不以自己的长处炫耀给别人看。姚察终日恬静,惟以求学读书写史为乐。姚察对各种典籍图书无所不晓,每有制述,多用新奇,许多别人所未曾见略的,其皆涉读精熟。 $ e4 T1 S( L9 c3 u7 |- _' v5 C

" X/ ?9 E0 h" J" b9 I5 q% l% s  姚察专心著书,白首不倦,多是亲手抄撰,从无停缀。其尤喜爱研核古今, 姚察提正文字,精采流瞻,虽老而不衰。兼之谙熟内典,所撰写与寺塔以及众僧之文章,特为绮密。炀帝在位时多所称引,一善可録,无不赏荐。姚察尽心服事皇上,知无不为。所侍奉的机密,从未曾泄漏半点。幷且任遇已逢,衣冠攸属,深怀退静,避于声势。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姚察对家属亲人要求严肃,对故旧老友感情深厚,始终忠厚,所得奉禄奬赏,皆捐赠善事,抚恤救济。
; o( ^" @- F0 R) j" @. U
2 r# E5 n/ F0 Y. S, ]/ u/ u  后主所制文笔,卷轴甚多,曾特制一本送给姚察。后主所制文笔,凡有疑问,都让姚察堪定。姚察忠心侍奉皇上,事无隐瞒。后主曾对众臣说:“姚察达学洽闻,手笔点裁,求之于古,犹难辈匹,在于今世,足为师范。且访对甚详明,听之使人忘倦。”姚察每次所制的文笔,后主多敕令索要制本。后主说:“我于姚察文章,非唯玩味无已,故是一宗匠。”
0 {- Y: X1 _0 y% _, M  W
1 W' h" f5 v) \  徐陵名高一代,每次见到姚察的制述,都特别推崇。徐陵曾经对自己的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总与姚察友善,交情极深,他每一次写作的制述,必定首先送至姚察过目修改,然后才颁施。 , j, R) T# |! W& }4 ~! ^

: S' B( N7 V# R1 e6 g8 n5 D  江总在任詹事时,曾经作了一首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以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陵对江总说:“我所作和弟五十韵寄弟集内。”待江总编次文章,无姚察所和本,讲述徐陵此意,就对姚察说:“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侯章也。”姚察谦逊,多番托辞未付。江总就说:“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乘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姚察实在无法拒絶,只好制书给他。姚察通常为人推挹,例皆如此。
- I* l# H; X" r6 S  d
4 P! ^) i% R- e$ R6 `  姚察着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各一卷,并文集二十卷,传于世 。姚察所撰《梁》,《陈》二史虽未毕功。隋文帝于开皇时期,曾遣使内史舍人虞世基索要姚察的史本,并上进朝廷翰林,藏于内殿。《梁》,《陈》二史本多是姚察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欠缺的地方, 姚察于临终之际,其仍以本例诫约儿子姚思廉博访撰续,姚思廉含泪答应,随后紧记奉行。
& `0 Y; e& ]1 U-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8#
发表于 2015-5-16 14:55:45 | 只看该作者
  姚最(537—603) ; Q* N  Y6 p8 O
5 }4 P# |" h  Z
  字士会。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隋代学者。 # x3 i) }$ @0 ]' N

1 \* Y, V0 T8 X6 f  姚最为梁太医、北绛郡公姚僧垣之次子、姚察之弟。姚最自幼异常聪灵,且勤奋好学,长大后,博通经史,尤好著述。
' ~7 M, g/ `+ l
3 J. J% k% U3 [/ H  姚最于十九岁的那一年跟随父亲姚僧垣入关。当时世宗广聚学子,在麟址殿开设讲学堂,姚最被选録为学士,得与入堂求学。不久后任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姚最被齐王宪特别欣赏,经常被赐以重赏。 + v7 S/ E0 q+ W" v

7 _  ^4 r' R, h0 g; g, ]  及宣帝即位,齐王宪有谋反叛乱的嫌疑,结果被斩杀。姚最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撤职。隋文帝登位后,恢复了姚最的官职,任太子门大夫。 7 |. F# e8 @% [4 n

  v/ H6 ^, A( F3 k6 @  姚最多年历游八方,饱读典籍,深受隋文帝的器重,其写了一本传记齐王宪的书,献上当朝吏部。 1 c- u3 W' P9 I- T+ D/ ^' g
  @* Z' X: S9 O" e2 o
  姚最年纪小的时候居于江左,长大之后才入关,一直没跟父亲姚僧垣学习医道。天和年中(566—572),齐王宪奏之高祖,遣姚最学习医术。齐王宪对姚最说:“尔博学才高,何如王褒,庾信。王、庾名重两国,吾视之蔑如。接待资给,非尔家比也。尔宜深识此意,勿不存心,且天子有敕,弥须勉励。”于是,姚最开始了学习医道。经过十多载的摸索与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妙方。常有人请其去诊治,姚最也治好了患者。 . A3 w! x; x4 X( I6 ^% L/ E

' q- _: E3 j/ l" a  史记“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于长安”。 1 a! E' v: {. @3 _

; `. p- |+ {2 Z9 y4 K  姚最随于瑾到长安,着手整理了这批书画,整理完好这批书画后,姚最着了《续画品》一书。
  H+ ~6 ?+ i7 D4 X' u
0 I8 U4 `' n3 a0 M2 G  《续画品》是继谢赫《画品》之后又一本评画的专着,为六朝的重要史论著作之一,其提出的“心师造化”、“立万象于胸怀”等理论,皆为极重要之画理。 《续画品》内前有其自序,不分品第,评论湘东王至解茜共二十位画家。 . B% c  w1 G- C$ A

; e9 c& s' \% t  后来,姚最赴四川入王秀友府,任司马,与王秀友守治益州。其兄姚察至益州,逢朝廷封爵。姚最认为兄是长子,更有资格受封。于是请求朝廷将封爵让给了长兄,隋文帝也同意了姚最的请愿。
' T$ g+ _  _- |0 X. d
: I4 N; j' B0 `8 R! F  后来王秀友嫌涉谋反,隋文帝令各官严格惩查其罪事。开庆府整、郝伟等臣都把自己的过错推给王秀友承担。可姚最决心独自带罪,对审官说:“凡有不法,皆最所为,王实不知也。”拷问多次,姚最都是如此坦白,结果获罪而死。年六十七岁,时人皆议论姚最有节有义。 $ Q4 s- g4 f2 \0 }2 u9 ~5 o' j
6 [1 }9 ?, u9 w) C  M
  姚最着有《后梁略》十卷,传于世。 . Q& ~% _0 ]1 Y  M

- y  R" f' q4 V7 T; S  姚慎盈,姚最孙子。
2 @- V7 n8 I5 E$ j$ F# h  y9 d3 y! M1 O# Y# c
  姚慎盈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期间,曾任淮南道寿州(寿春郡)刺史一职。 4 D- c3 Q4 L% a- S" f
2 ]/ F/ H9 t' D" g, T" T
  姚思廉(557—637) # y7 t3 U' b: B3 v

: d6 D! b+ U5 j7 y' G' L  字简之。先世为吴兴武康(浙江德清县西)人。史学家。 / o! E' V* _& W" b( `0 f. l$ P# G

) K. H6 ]& h8 N3 N  陈朝灭亡时,姚思廉与父亲姚察一同从江南迁至关中,故《旧唐书·姚思廉传》称其为雍州(今陕西西安)人。 0 o& j: v/ a  K

; t/ T0 I1 n+ u- [" l  姚思廉自幼蒙承家学,“少授汉史于家父,得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其家人产业。”姚思廉历仕陈、隋、唐三个朝代。 陈朝时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后又任河涧郡司法书佐、代王杨侑侍读等职。 7 a8 b  c8 u3 ]5 R; V4 X

' j+ K- D1 I8 W' ^0 `+ A/ \0 `( T& r  李渊大军攻克长安时,代王“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 姚思廉由此获得很高的声誉。当时人都称颂他为“忠烈之士”、“仁者有勇”。
0 n. c% F/ K! W' x) y& V5 [
; ^, M) s6 @4 ?- H8 p  唐初,思廉授教秦王(李世民)文学。太宗帝位后,他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姚思廉曾被朝廷“写其形象列于《十八学士图》”,文学诸家赞其“志苦精勤,纪言实録,临危殉义,余风厉俗。”
0 V4 \  [& T7 d4 q) @# h
+ t  f* `' ?* F7 k+ w  W  贞观九年(635), 姚思廉拜散骑常侍,赐爵丰成县男。但思廉不贪荣华富贵,不忘父嘱。姚思廉曾于隋炀帝杨广时“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二史” 。贞观十一年(637),姚思廉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封其:谥康。
$ q: q% F2 \1 A
- j2 x7 K$ v, H* p2 k  姚思廉编着《梁》、《陈》,尽管编撰二书的史家众多,但功劳最大者莫过于姚思廉。《旧唐书·姚思廉传》说“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他是《梁》、《陈》二书的集成者,也是二书的最终写定者。 / p( O# T/ H7 \
2 O4 ^; O) k  _* L- A5 D( g, G
  姚廉洁(隋唐时期)
+ a, u6 e! p$ Y) Y6 L. ^+ Z4 m0 @7 s0 l" z/ _
  光州固始人。唐代官员。 ( f9 R2 k+ y8 a: b

9 M" T5 j- O/ f/ k) C  姚廉洁于隋末应征随军作战,后于唐军任府兵队正等职。唐朝初期,朝廷命陈政、陈元光父子赴福建开治漳州。时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也奉命随队伍进驻福建。因此他成为姚姓最早进入福建发展的开拓者。
, R$ P5 ]3 \4 L2 K, A% o: s' I3 r. d2 r& f0 j
  姚(?—705) , r, R& ~+ q: N7 r
- s- T1 O2 P, E3 F$ z
   字令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宰相。 : q6 P6 x5 _' @2 o. c
  W9 C+ G; R3 N* B& f1 s
  姚为姚思廉孙,祖父姚思廉是唐初著名学者, 史学家。姚少孤,弟妹以友爱相称,其勤奋好学,博学经史,颇有才辩。
0 ?& d  W8 \' ?$ C+ T, E$ x( b/ J
4 {! h% X- e- Z+ E1 i5 l  永徽年中,姚累迁太子宫门郎等官职。姚与司议郎孟利贞等奉令撰《瑶山玉彩》,编成此书,即迁升秘书郎。调露年中,累迁升中书舍人,后被封吴兴县男。 ! F7 j$ b1 J( `5 P, _" ^+ ^

- [. |) T- o+ `( C$ F( T7 H9 m" B* H5 D* j  武则天执政时,姚寿迁升夏宫侍郎。其从弟敬节,与徐敬业一道起兵造反,因此姚寿被贬为桂州督府长史。 % n5 e1 M, Q5 b* @3 U" L( J+ M
9 `) H; k9 {$ ?; c
  武则天雅好瑞符,姚至岭南,访遍名山大川,百草树木,其若有“武”字特征的,都认为此物为国姓,遂向朝廷上奏这件事。结果令到武则天大为高兴,就任其天宫侍郎之职。长寿二年(693), 姚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九月,转任司宾少卿,罢知政事。延戴年初, 姚擢任拜纳言。证圣年初,姚寿升任秋宫尚书,同平章事。当年,明堂发生火灾,武则天想避弃正殿,以跟随上天之变。姚寿上奏说:“这是人为的火灾,并不是天灾的。”奏书说得武则天的心情非常高兴,于是武则天便在端门设宴,与众臣饮酒赏乐,特别奬赏了姚。随后督令姚寿监造天枢。此项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苦及工匠,耗费无限,以致资金不足,朝廷就颁令,集百姓的器具熔于一炉,合铸天枢。造成之后,姚立了大功,被赐爵一级。 8 f/ o2 }8 ^) ~3 ]; M1 v, b

+ g$ I* ~/ P- V: S, i2 u. b2 R' B  武则天封嵩山,姚寿被封为禅副使。到重新建造明堂时,姚又被任命为都督使,以积累功劳加银青光禄大夫。不久,契丹李尽忠侵犯边塞,朝廷任命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姚寿为副使。战事挫败后, 姚被贬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当时,四川中的官吏多数暴政贪污,姚为此事多次上奏,使蜀中政风得以改变。因此,其得到了武则天降玺书的嘉勉。
; b+ T# f+ e% G8 r- T( X2 Y  a: J) D+ A" K* K
  新都丞朱待辟贪赃枉法,被关在监狱里,姚寿受诏审查此案,其执法严酷,凡有形迹可疑的人都被逮捕,受到诛连的有数千人。有五十多家被封户没收财产。一时冤声怨言,不絶于路。监察御史袁如已劾奏几回,但姚被武则天所庇护。此后, 姚升任地宫尚书,次年转任冬宫尚书,留守西京。 ; `* y( B) o/ C

+ ?) Y0 T7 o' E+ J6 [1 Y  姚为官勤政明治,颇具政绩。年老时于长安中致仕。姚于神龙元年(705)去世,谥赠:越州都督。   r' u6 u4 G: ^9 I

( k/ e2 O) s; _* b2 J/ [) @5 S  姚珽(641—714) & c; A) b3 p6 i4 G, n
. w2 Z9 E/ \! O8 Q1 |& X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官员。 , K5 K$ W' w% c

2 j2 h9 K2 y% q! d4 x% Y5 e2 t2 w  姚珽为姚思廉之孙、姚之弟。其少年时酷爱读书,发奋努力求学,立志独立自强。之后学有所成,并逐渐步入仕途。姚珽历任定州、汴州、沧州、虢州和幽州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 R9 p- h! P. J( }: a7 F- a( u3 B
/ B: ?* m  X. T$ l  神龙年中, 姚珽被封为宣城郡公。曾三次担任太子詹事一职,姚廷数次力谏太子不法之事,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分赏识。 ' k4 m5 R+ V2 d: F/ n& W
  l0 R/ f9 b6 `* x$ Y/ ^- x
  及中宗即位后,姚珽升任右散奇常侍。睿宗即位,其迁户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姚珽以善为政,学识颇丰,功绩很大,深受当时百姓的称颂。其还撰有《汉书绍训》四十卷等。 0 j3 K5 {( i% ^6 H5 B, T# ^
  y0 w$ {) d2 |$ C. F, F& w; G" }
  姚珽于开元二年(714)去世,年七十四岁。
, }  C+ j, e. C4 Z' w+ }3 ]9 T# E* P/ x; z
  姚昌润。为姚珽孙。姚昌润于开元年间(713—740)曾任江南西道宣州(宣城郡)刺史一职。 " G! |2 N2 W, ]5 E! U
3 r. ]. Q0 P4 z0 o7 v! Y9 e
  姚太(?—595)   v' j) s1 l6 x( e. T
; a0 C$ ^$ M2 }
  字拔江。河南河南人。隋代官员。
- b8 A9 t' M% S8 |( j4 g+ a4 N. a: y; B# Y# `& l( }7 g
  姚太的家族为先祖虞舜时苗国之族,后寿的后裔。其祖姚寿南,曾官任秦朝刺史。父亲姚苟吐,官任京郡太守。
! g7 {) `7 Z( i# a- C2 Z# I$ K  c
: `6 I& |! L  _1 x1 [! S/ U' |  姚太生而灵异,及长大后懂礼仪,孝悌温恭,守信诚实,而闻名州里。 姚太入伍戊边征战数载,历任强弩将军等职。至开皇三年(583),任荆州刺史。皇开十五(595)年七月,姚太在河南玄酒里舍去世。
+ X' x9 y( g# e  r0 L
$ X/ U0 P1 R+ r+ J: z% {0 Y- x  姚简(隋末唐初) : b( Q2 r1 o9 M( }4 N
6 ]; s) R6 q$ M0 J6 A5 q% {9 ]* q  J
  字易夫。生卒籍贯不详。隋唐代官员。
2 z; e% B. I6 m# m* G# ^& f; G/ [9 [
* ]. Y% I; r& V8 N# o3 _  有关姚简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贞观三年(629)任山南东道均州(武当郡)刺史(太守)、武当军节度使等职。 4 I8 h; {# T: H' j  ?6 Z

$ q0 a$ U- ~8 d' p% D; F  姚辩(545—611)
9 I, K2 I5 W7 ]: W( q+ U# m. [( v6 @7 M) }# ?' m
  字思辩。武威人。大将军。 $ I2 V% G& x8 ?; S; u5 }

7 q2 X8 x. U$ g+ P" e, }( r- w  姚辩精于国家边防战事,屡立大功,官至大将军而死,但隋史无传。仅知姚辩于隋大业七年(611)三月去世,十月二十日葬,年六十六岁。隋炀帝杨广诏:故左屯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姚思辩性理和谨,秉心恭慎,历任无玷,式表哀荣,可赠左光禄大夫。   杨广诏。
8 x6 Q$ U# l! A4 Q7 f# m- D3 E( Q7 L$ {- h
  姚辩后被封为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隋书· 北狄· 突厥传》杨素]内载“大将军姚辨出河州,以击都蓝…”。见《姚恭公墓志铭》。 ( [/ e/ m- j/ x( q" @- ^
; q$ k- I; l# D2 z9 ]
  姚懿(隋唐时期)
+ V+ S0 H* c8 \( W. e9 v6 U5 G0 m1 S( D
  字善意。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官员。
* x2 |* g" s! g6 r8 f. L% d1 ?" C1 @1 D" F  j
  姚懿曾为唐代宰相姚崇之父,姚懿于唐显庆年间(656—660)历任山东东道峡州(夷陵郡)刺史、衡州、幽州都督等职。为吏部尚书,皇朝银青光禄大夫,文献公。 ( c3 X9 v! E6 W+ I2 N" x

+ |  D; E  S& G4 W! a9 s4 N4 o  姚元景(唐朝前期) 1 m. n* c+ c4 k7 ?
, K1 O( J! L5 {0 f
  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官员。
' V; d( C  v$ M
% K) i  \' k" j. b4 r  姚元景为姚懿(吏部尚书、幽州都督、文献公)儿子,宰相姚崇兄长。姚元景曾于周朝(武则天)任潭州刺史,长安四年(704)九月为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一职。 6 K$ k/ v& w$ _8 E4 O9 U) H
$ x8 Y- @1 z6 o" b  {8 x6 ]
  姚崇(650—727)
' }$ X7 _5 u; m3 ~) b6 F% p  b: z
   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宰相。 * G9 y3 o0 V) Q# \) m$ {4 \: p

! ?- c$ X- I2 j5 _6 G  @6 O* v  姚崇本名元崇,因讳忌而改名崇。姚崇自幼不拘小节,长大后好学不倦。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之宰相。
! @$ J; D0 i' O5 n" W5 s9 m: F# u( O7 O, ?9 M* Z
  姚崇曾参与同张柬之等拥立中宗政变。睿宗在位时, 姚崇奏请太平公主迁往东都,以便削弱其政权,后被贬为申州、亳州、宋州、常州、许州等五州刺史,改任灵武道大总管。
- W; a9 g- M/ J# s( w4 b( s/ s/ B5 d# z2 D8 i" B- {2 B2 J
  姚崇于开元年初复职,任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奏请禁止宦宫,贵戚干预朝政,禁止佛寺道观之建造,奬励郡臣劝谏等事。姚崇纠正了山东等地农民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使灾情终于得到控制,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被誉为“救时宰相”。
8 n4 U5 {6 g: T, C% V, I
( U" x8 a  {! ~/ K; q  姚崇为政注重用人,善于择材而任,史称其“尤长吏道”。 姚崇与另一位宰相宋璟同为开元时期最杰出的宰相,史称为“姚宋”。
" P, R  h6 `( r/ b8 l
# P+ i6 S" a" [' {2 i, Y  姚崇一贯以天下为已任,从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姚崇一生多次被贬斥,仍然赤胆忠心,直谏敢言,实为一位才略兼备的名相。 . @0 q; U/ C5 |% V, g, J
+ `/ {7 K5 Y: o  T+ \
  姚崇去世后,唐玄宗亲自为其撰写碑文,赞誉其:
5 _* l" U- _5 g1 j* x
4 p4 ~. q8 N) [9 Y  位为帝之四辅,
7 I% m! B* m, I0 s7 V) i2 A; l* ~
) C7 F  K2 j6 j) t  才为国之六翮, ) \. \! e8 w9 Q  w7 g; N& D' q
# R' ~  n# L  p9 I# {; e
  言为代之轨物, 9 ^6 s6 ~) ~3 t4 w( Z
% J/ Q8 M- S. u0 `" |
  行为人之师表。 ) v! |: r& ]3 x9 [" Q# r* D
5 Y7 p  e3 X  r; B( N
  姚彝 姚异 姚弈 姚闳姚 ! X. J$ k) a0 B9 K; m
! p+ |3 I) e: D  r2 n
  姚彝为梁公姚崇宰相的长子。曾于开元年间任山南东道邓州、海州刺史,光禄少卿等职。
) @# q7 H; V$ j4 @6 {
( ?% @0 a  b! [$ R: ?! G  姚异为梁公姚崇宰相的次子、姚彝的弟弟。开元年中曾官任坊州刺使等职。
5 `. R. f/ j" I* K2 H4 }. Y+ K0 [- E/ Z/ L
  姚弈为梁公姚崇宰相的小子、姚异的小弟。姚弈年少聪明好学,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其为人踏实稳重,办事利落乾净。姚弈于开元年间任雎阳太守、太仆卿、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父亲姚崇一直让他多接触民众百姓情况,在基层职位上多办实事,积累经验为民造福。而没有让他通过科举升职来学取为官之道。姚弈后从右千牛进太子舍人一职,也是平职调动任命。
- y# b2 C  M. U9 `7 _1 Z
8 @# H, w0 O5 G" w* L4 V& H  姚闳为姚彝的儿子,梁公姚崇宰相的孙子。姚闳于右丞相牛仙客幕府任职判官、侍御史。天宝年初,右丞相牛仙客临将去世。姚闳看到牛仙客病危将亡,就强迫右相牛仙客奏上表,请求让姚弈和另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兵部侍郎卢焕替代其任宰相之位。但牛仙客的妻子将此举上奏朝廷,玄宗知道后十分震怒。于是判姚闳死罪,贬姚弈外出任永阳太守,卢焕任临淄太守。
. k4 Z/ D/ ?) ]8 ]4 Z) a7 V+ N5 x7 k& F  h1 V, q. z. r4 Y* z% g# a' A6 ~
  姚,姚崇之孙。于唐代宗李豫执政期间,历任淮宁节度押衙、山南东道邓州(南阳郡)刺史等职。
+ z; K" f' \& h$ v! g9 a; U5 s: s5 f
  S* [3 q3 r9 a7 F  姚思元(唐朝时期)
! M$ g" I. e2 J
% g; N6 N6 c- R. q/ I7 K  林泉(今河南省彰德)人。唐代画家。 2 O, k" f0 b7 b; e* U
3 i# C/ s1 q; ^7 {
  姚思元绘画多以道释人像为主,尤以人物肖像画著名一时。姚思元创作了《紫微二十四化图》。姚思元所作所画,并不是止于游戏作画,自我娱乐的,而是用来警悟世人。他画佛像也多是利用场地作成图画, 所以传世的作品极少见到。
- F# J" X6 j! m, j* l
8 x2 e) [: p+ m& K; S4 {. f- \% G- c  《宣和画谱》卷二,道释二有传着,録有其作品《佛会图》、《孔雀佛铺图》及《紫微二十四化图》三件。此外还有《佛光图》、《华岩幢》等。 5 x9 @; Q6 K, Q! r2 H9 H% w

5 o: Z8 j0 {- c1 ~  姚师积(唐朝时期)
9 Z0 ^1 D" M- E: J
" ~! h4 j0 M5 d  唐代雕刻工匠。 % H# K$ I% [% g' a+ g0 Y

3 _' y  p, T; P* i3 Z6 `: n( J  唐高宗李治执政时,姚师积于咸亨三年(672)至上元二年(675),共同雕造由武则天捐资,净土宗大师善导和僧人惠能主持,开凿的洛阳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
  ^5 A3 r. j/ u
2 M8 ~8 H* `7 o8 F8 K  大卢舍那佛龛包括一尊卢舍那大佛,两边阿难,伽叶各一尊、菩萨二尊、天王二尊和进士造像。其中最高大的卢舍那石佛,高1714米。其雕刻手法细腻精湛,表情温和,敦厚庄严,富有魅力。在《大卢舍那像龛记》中,有姚师积等名匠的题名。
; q4 k2 j' P0 f. f7 g3 L% M
2 f% h8 H# ]$ R5 `7 N$ i5 k2 _  姚绍之(?—725)
7 o8 k# A0 |0 |) X5 o8 {
, _; K2 ?9 H" j3 J  唐代湖州武康(浙江德清县)人。恶吏。
, ]* I" H* Z* o! J5 U0 J
1 g2 [$ P. Z% o6 g4 {$ T4 x  姚绍之于中宗时初任鸾台典伙,后任监察御史,为武三思“五狗”之一。其为人凶狠,严厉且贪婪,史人称之为恶吏。 4 X9 b5 G& X6 J+ F' n1 C* m' a

) c2 e, R+ J$ M# H2 D  Y  当时王同皎,张仲之等人合谋杀武三思,事未遂被捕入狱。姚绍之奉命审理此案,其对王同皎,张仲之拷问毒打,竟然将张仲之的手臂当场击断,令之疼痛难忍,并诬陷成谋反之罪。姚绍之竟将张仲之家族诛杀,此事震惊天下,朝廷也极为关注。 ! A* `# e) e! K1 i7 Y% O
4 W5 E% `( E" [) v2 P+ `3 w
  姚绍之升任左台侍御史之后,曾贪赃五百万,获罪当死。但姚绍之得韦后之妹保释,被贬黜至岭南任琼山(今海南省琼山县)尉。不久,姚绍之企图出逃回京,被万年尉捕获,将其腿打折。 . L1 ^9 ~) N+ Y7 j% q

, X  p; u& p6 ~* u% i  姚绍之后来被召回京城,换任南陵县令。于开元十三年(725)转任括州长史同正,但不准许参与朝政之事。
5 g. y# k9 c+ n3 _0 Q7 y: }6 [
' {: v, J- Y- F! t, ~) c/ x  姚仲蝥(唐朝时期) 2 |' C& N& m6 L' ?& j" Z  q4 \
4 q# r! a# b* f
  唐代状元。 * O2 I* a) f: A6 W

& s  D% h+ o5 t9 q/ M3 y$ ~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 姚仲蝥于丙午科举殿试中考取头名,登进士第一甲第一人。世人称之为文状元。同榜进士及第三十二人,科举考官为考功员外郎赵彦昭。
! ]" _7 U: j( l1 Z
! y. f, `  b. _' l( S- s- ^8 S4 ~: k  有关姚仲蝥正史失传,事迹失考。 ( L' w; E7 F2 N8 u

' n# M; q; G$ ]) a. c3 _9 `  姚恭(唐朝前期)
& a* _& r9 ]& }9 `6 R/ D4 e6 l; W; @" Y& R+ r* u1 R4 [4 i
  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i  i7 h: L  e2 b4 R: H
( O4 D# e+ z& O
  姚恭于唐开元年中(713—741)任陇右道成州(同谷郡)刺史。儿子,姚大德(698—772) 。谥号法律禅师,为大唐荷恩寺和尚。法律禅师于大历七年(772)去世,年七十二岁。 $ [4 `9 F$ \. k4 U4 s( v8 s

( W. n0 k1 \- B3 H1 h  姚希直(683—753)
0 ^% b7 g9 Y. e: f1 J: H9 P- G* ^" _( r6 i% f7 R  s) @, \1 X/ l
  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4 s- @+ R7 v7 k8 U: @. c

1 @1 N) _0 G# D( r  姚希直曾祖姚霓为隋代左武卫大将军。
% H7 G4 c' d: A) A' A% b; k  o0 X9 g' w5 Y$ D% q
  祖父姚感。于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曾任大夫、河南道豫州刺史、陈州(淮阳郡) 刺史、恒州真定县丞等职。父亲姚忠肃,为皇申府文学。 $ `* r0 ?2 ^: k; w) ?

3 q6 V# a$ w6 D+ ?  姚希直曾任汝阴郡司法参军等职。于天宝十二年(753)卒,年七十岁。 * F+ c3 C9 }* [; |- X& U
. K2 x* k* o+ ]- G3 G9 I. [6 N2 r0 l
  姚良(唐代前中时期)
, M8 `8 O6 g: u8 r8 V! m! g/ {& A9 r. O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O- r/ D+ r2 d1 w1 L3 R

8 a- C+ p: `4 y: K7 y, q5 m4 G- x  父亲姚感。为皇大中(疑在唐高宗时期)大夫、陈州刺史等职。
' b, s9 V3 C- a# x! q$ t) u+ k5 M& {+ A- f
  姚良约于武则天执政期间,任剑南道普州刺史、正议大夫等职。
9 c1 {& }9 y4 }" L- @
5 J8 B  ?. W( g3 I  儿子姚如衡(671—738)。唐代官员。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卒,年六十七岁。 , T; R" Y; P% k0 `

2 J; k+ a; H, m& f  姚发(唐朝时期)
* H! J& R0 ]+ r3 d/ \0 P% \! ~/ P) L/ I. B1 Q9 r2 l3 t
  唐代诗人。
% ?6 t; b! \* M5 G: b% q. L6 q) X# L' N4 i  g0 ?; _  F
  姚发为宋城令姚玄儿子。唐代天宝十二年(753),姚发登进士第(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其曾在天宝年间科举十上不第,遂入陇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后积功劳官至右领军卫将军。 ) R& X6 h8 H. h- N& o- f. T$ z
) Q  \, w% I5 g1 h* f& z* H
  姚发好文雅,爱诗赋。 ) {1 k, G+ t3 y) l: y. C; D
; O7 L  L# g" ]: i* `. T. V6 ~
  附其诗一首
1 a" c# L6 e6 d7 V$ L0 a- l0 t- S! L6 {+ }0 v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草字 9 q0 D3 W" X! U  g# T: S
# p. F' `7 t/ s: J6 P3 m  b' f
  天生良史笔, 3 \  ^6 V: i+ ~& l

% y6 O. C' z5 q% a  浪迹擅文藻。 + P, j2 N& `: D9 N% T" z
/ Y/ k+ T) [( ~  R$ v* N% _# s
  中夏授参谋, / s; k5 K8 ?+ ]* y( F
9 b6 W) Y( E2 L
  东夷愿闻道。
( P5 W' ~0 r; D; l* b& P, Q6 X) m8 A1 J3 j! i5 X/ c
  行轩玩春日,
) x: B$ _# T7 {6 z( n1 _1 w7 R0 l3 u
; |( \- [; ?7 I% O: R  饯席籍芳草。 # I% B( h- K8 n* }3 Q; ^

* t3 ?+ \8 n  P5 b  幸得师季良,
6 c0 ^; h6 X0 G  F, c: k, k" A( C/ e
  欣留箧笥宝。 % z( U  g5 h) e5 d* X/ Y, k
, d8 m! c# u  L6 k
  姚南仲(729—803)
" ]0 F; m& T* U3 @, P/ V0 q; c5 T, `8 e- O
  华州下圭人。唐代官员。
) E7 u2 A# `8 W6 J" F
4 r- ^0 Z! m& c+ [! A# G  唐朝干元年(758)初,姚南仲经科举,登进士第后授太子校书,历任高陵、昭应、万年等县县尉。后迁任右拾遗,转右补阙。
* Z3 ?9 x4 i1 [
+ Q' o9 q9 f- W2 \+ P  大历十三年(778),唐代宗的贞懿皇后独孤氏去世,代宗李豫极度伤心,痛惜不已。为了纪念贞懿皇后,代宗便下诏令于都城附近建造贞懿皇后的陵墓。便早晚可以望见于眼中。 " ~. `. U  T& q$ c* O
' r) m* }) p* ?7 n8 W# I
  这一决定遭到不少人的置疑,姚南仲便上书疏谏,其引古论今,晓陈利害,表述得合情合理。代宗李豫觉得他反对此议的意见正确,于是准奏,并嘉奬了南仲,赐绯鱼袋,特别加封五品之职,宣付史馆。 ) V0 ?# E% T9 U7 J' E

& v4 ?$ f0 H& I+ j( f% F/ E  姚南仲与宰相常衮善友,交情很深。在宰相被陷害贬职之后,南仲也被下放出任海盐县县令。姚南仲经浙江东、西道观察使韩混荐为推官,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充支使。后诏还京都,历任左司兵部员外,转任郎中,升任御察中丞、给事中、同州刺史、陕虢观察使等职。 # N4 V7 h9 Z+ v% P
$ b1 m0 m! E) G+ H
  贞元十五年(799),姚南仲代李复为郑滑节庶使,监军薜盈珍恃权乘势夺军权,南仲成为他的阻碍,以致多次遭到薜盈珍的诬陷谗毁。因此,代宗李豫对姚南仲怀疑很深。 9 T/ s6 y$ ^! j5 K6 Y/ _* X

& G$ N, k% I# L5 f  贞元十六年(800),薜盈珍派小使程务盈带表书进京,诬告陷害姚南仲。恰好南仲的裨将曹文洽也入京奏事,曹文洽知道了这件事,很是愤怒。于是就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追赶上程务盈,终于在长乐驿站追上了程务盈,并于当晚与程务盈同宿过夜。曹文恰在半夜中杀死了程务盈,将程务盈所带的薜盈珍的表书投入厕所粪池内,然后自杀身亡。第二天,驿站人员打理杂务,推开房门,发现血流满地,曹文洽身边有两份遗书,一份内容告知姚南仲,讲述自己杀死薜盈珍使者程务盈的动机和原因,另一书替姚南仲伸冤正义。
" x6 F. G3 v6 Y0 s) X
% g" ~) W$ r- ~1 W! o; i& _# r  此事轰动一时,传入朝廷,德宗帝非常惊骇。姚南仲考虑此事件的影响,便请愿回京朝见皇上。 5 u! O+ w  m7 w) x  ?

8 n1 A; h2 @5 [' I# m8 O  德宗李适问姚南仲:“薜盈珍扰乱军政吗?”姚南仲回答:“薜盈珍不扰乱军政,臣……”德宗听了姚南仲的奏述,已知其中原由,只是在座上久久沉默不语。
" k0 o2 m& G9 V! s& c& t. e
" {3 R. @3 U. q9 a) Z$ c7 w) S  后任命姚南仲为尚书右仆。姚南仲担任此职直至贞元十九(803)年在位去世,年七十四岁。朝廷赠姚南仲太子太保,谥:贞。 4 a6 \* L" Z, O6 E& T+ u6 m

3 K. C" d+ k$ o  l+ s  W  姚明(唐朝中期) - V# v3 t) }7 x3 B$ r- {

+ d. _' x/ k3 l$ y: E  唐代官员。
% |$ T; p- W6 F; Y1 t6 i8 `" n4 U6 b" d' O" C& [4 L; u
  姚于唐建中二年(781) 至四年(783),历任都畿道陕州(陕郡)、商州刺史,后改任陕州长史、本州防御、陆运使、陕虢观察使。姚任职期间,其受命治上津道,置官馆以通南方之货贡。唐建中四年(788),迁任司农卿一职。 6 M. z9 O; s9 Z4 _
! |& C6 p' @$ C; X' e7 O
  姚喜诗文,仅存诗一首。 ( e4 K' e1 q* X" Z6 C( O! S8 v; A5 z

/ }5 d- C- B$ a- B2 d7 g) t  姚思礼(唐朝时期) * K! V5 Z; C8 d; q5 ~

6 X) h: w) m/ ?% n( K/ y9 ?7 |/ w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s6 ^8 g1 v. s: G3 J0 `

4 \9 o& O/ e8 L0 i" o" X  有关姚思礼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天宝年中(约742—755),任江南东道泉州(丰州、武荣州、清源郡)刺史一职。 & \/ T/ {6 S2 h6 K5 Y* ]* p1 c

6 _" P2 K; _) L8 {) m) o  姚况(唐朝时期)
- ~0 y; n) f7 O- w+ |$ O4 F1 [- A; @9 K3 \5 b) N6 X
  唐代将领。
8 ]  a( E/ [# s* w' L' m: X5 ]  a$ t! X1 a$ e. t* t
  姚况于建中年(约780—783)间任关内道泾州(安定郡、保定郡)刺史,节度使。朝廷命左卫大将军冯河清留守,幕府殿中侍御史姚况守卫领州。 6 U# J  v& I5 Q4 V0 k
; x+ x5 N! {+ Q+ Z
  姚况率领军队征讨关东,军队刚刚经过德宗皇帝的居所,还未走远,便发生紧急情况,德宗只好急走奉天府。左卫大将军冯河清,姚况便拜见了皇上。后召集众将领议计战事,向东哭泣,以表示尽忠。此时天象异常,众官兵都以为是感动了上天,都没有相异的建议,并决心服从姚况,冯河清的指挥,忠效朝廷。 - N& B1 c) [# V
. x4 u+ C5 d. B+ X
  当初,德宗李适当执政时,六军都无良好的士兵,更少优秀的将领。部队士气低下,后经冯河清,姚况运送兵器粮草,严肃整顿,训练有素。效果显着,军威大振。德宗即任命冯河清为泾原节度使,安定郡王,姚况任行军司马。叛军朱泚几次派间谍偷取情报,结果都被发现,将间谍处决。兴元元年(784),冯河清被叛将田希签杀害,姚况挺身返回家乡。叛乱平复后,朝廷赠冯河清尚书左仆射,任命姚况为太子中舍人。 4 G- Y* t! I9 d+ i' Z! x7 e
. r1 j: q" [/ Z
  姚况性情淡泊,简檏谦虚,从来不会对别人说过自己历来战斗的功劳。之后隐旧故里,不巧当年旱灾闹荒,百姓流离失所,连朝廷的奉禄也不够自给,结果清贫的老将姚况就因饥饿而死。   y" K& t8 L$ b6 L/ o! g
% D/ p1 ]  _0 D/ P! ?
  姚令言(?—784) $ G" j7 U: M. t: k
+ c! c3 F4 J% J; j& k
  唐朝时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
1 c/ d$ H* g8 F: [8 R- K5 K! n3 j% N; b+ V
  姚令言年少时应征入伍,始初属泾原节度使马瞵府,经积累战功上任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后改任御史中丞。
4 r7 t& }: C+ S/ q5 }+ m4 X
% i+ c4 b2 E( H/ ^( }, [( o$ C! k  建中年间,孟睥担任泾原节度使期间,非常欣赏姚令言,认为其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多次提拔和推荐姚令言。孟睥回京任职后,姚令言被任为四方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 W7 F0 u: `" m  J( S# H
' U/ r2 p* Y; p5 |2 u! w8 O$ ?3 U, ]% J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叛,率领叛军攻陷汝州。朝廷令哥舒曜领兵镇压,扎营于襄城。李希烈却率领数万叛军围攻襄城,形势非常危急。朝廷令姚令言火速率领五万兵马赶赴援救。泾原的部队离开四方镇,军中多是携带子弟而来,希望得到京师后获得丰厚的奬赏,但是一无所赐。当时京兆尹王栩犒劳士兵的都是粗粮野菜,睡无衣被。官兵们都极为愤怒,大声说:“我们抛弃父母妻儿,准备战死沙场,可是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可能以自己的身体生命对着敌人的利剑啊!而国库里却是丰盛富足,不去取来用以保住性命,而去哪里啊!” ; K3 I! W" k& ]
9 U; n) \" x, ?- ^2 y
  部队行军到了一处地方就失去了控制,反叛的士兵都拒絶前行,高声大闹,擂鼓而回返。姚令言大急,拦住士兵对他们说:“各位男儿不要草率行事,这样做不是求生的良计。”但是众将士兵都不听姚令言的劝告,用戈剑围住姚令言,请求退兵。姚令言只好急奏朝廷,皇上大惊,急令内库速送二十车物资去补赐。此时军心大乱,姚令言没法控制局面,街市居民都慌乱逃亡,那些叛兵大叫:“不要跑,我们不会要你们家里面的东西的!”
( j$ O; U& L2 \: P# @, W8 w! W# P
  r$ F# U6 E8 V& [, A4 Q4 d  德宗急忙命令普王与学士姜公辅前往安抚他们,才行至内门,叛军己经攻破关口,布阵于丹凤楼下。当日,德宗仓促出逃,叛军随即入城,抢掠财物,将粮食等物资用车载走。
# ?3 |# Y/ \6 d6 F- B
* t" P- ~" F2 f* j2 A: t  当时太尉朱泚就住在附近的晋昌里第府。朱泚此前曾经控制泾州,后无权失势,闲居家中已久。即夜,众叛将共谋计策,想到了朱泚,一致认为:如果我们请他做首领,肯定能成大事。于是,派姚令言率兵往晋昌里拜见朱泚,讲明来意。朱泚一开始犹豫不决,只是以好酒美食招待姚令言和众官兵,观察叛军的真正意图。后来,全部将领都前来拜访,诚意邀请朱泚。朱泚经众将恳求,自己考虑一番后终于答应。待朱泚入居含元殿做主,便任命姚令言为侍中,与源休一同辅佐叛事。姚令言率兵围攻奉天,杀害宗室成员,卖命作战。 " g3 d4 F2 [! d( ^- \+ ?* s
+ r- J' ~, f' k9 u9 X+ _
  某一夜,叛军宴饮作乐,一番酒后,姚令言半醉半醒之中与源休论战略,姚令言认为自己肩比萧何,源休不服地说:“帷幄之谋,成秦之业,无出我之右者。我与萧何相当,你只相及曹参就是了。”在座的官士听到了都大笑, 戏称源休为火迫赞侯。
7 H8 r6 M5 }, r* `7 _/ N8 g! ]: H; S2 \# {* K
  不久, 朱泚叛军战败。 此时姚令言手下尚有万余军人, 随朱泚转入吐蕃。军队经过泾州, 姚令言打算投靠田希鉴。田希鉴也表示以礼相待接纳他们, 派人引诱他们前来商谈。 结果朱泚和姚令言中了田希鉴的圈套, 皆被捕获。之后被田希鉴斩首献与朝廷。

+ @) L' i- u) |+ g& T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9#
发表于 2015-5-16 14:56:20 | 只看该作者
  姚揆(唐朝时期)
4 j: ~; h+ _$ W4 m( r$ o5 ?0 W
2 ]( ]: V" I! D  唐代诗人。 ; P2 o5 q5 j/ Z# t' @/ P

( K: ]8 P. i" m4 Z2 k  r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 ]1 L# j( D8 {( T
9 x( N# e2 l9 t9 y9 b  (注;仙岩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大罗山山脉的一处风景名胜。)
" _) {! O& L+ K4 I: i0 W2 _
2 t, z  v. H# l. L! p  仙岩铭 $ Y# o, g- Z9 D3 g7 l; f
: i5 t1 R+ Z1 a) o
  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 J% `# {; R( o: o! n$ a7 W' V% G, n* @" |; T; d
  附诗一首:
& X6 R; p4 J/ J- l9 S
0 M: R$ [& n' {/ W% c0 T' w  颖州食客
$ O" |9 I$ o0 B
& m6 i. }' z& K  ^& e( |  素琴孤剑尚闲游, + x2 u" O& ~% P* p" l& a" V

( m9 ^9 \* v& _9 O. N  谁共芳尊话唱酬。
. e/ F7 @% m4 \! P, G5 X' M' f2 ]$ J$ G0 E
  乡梦有时生枕上, / Z& Q- Y- G: H. J4 I& W3 d
* J6 E/ M* F1 Y) \
  客情终日在眉头。 $ x! V  S0 L% @; t  G

1 R" ^6 D% r% A% S  云拖雨脚连天去, & B/ i( y, z4 y
0 L' P% k, u1 ?: t, \1 m% f( G$ [  m
  树夹河声绕郡流。 ( S% M2 g' p. `4 E9 H, `% }' N0 e; }

% f( @- j2 A  I" S! U( s, j* R% j1 S  回首帝京归未得, ; A9 k- q. R9 U6 e
/ R8 w" _( C- w+ ?4 S" _* K
  不堪吟倚夕阳楼。
. m: p; M$ ^+ w* k( s
; L/ ]$ v/ O% i+ O4 o  姚系(唐朝时期)   n+ @- V# T/ Q: j- A

1 ~+ L5 \! C9 v3 J' B* M  唐代河中人。诗人。 . i' Q* n1 B! i9 y+ `4 N

0 ]9 `  n6 I1 q" _: g6 ?  姚系为梁公姚崇宰相的曾孙。其家族陕郡已经成为当时很有名望的郡族,地位极高,名重于时。 7 p% o) P* N6 O" Q5 M, {! {

7 Y% T7 f1 n0 }8 {: `. M  姚系于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姚系一生与同时期的诗人韦应物交情颇深。他们一直相互交往,又经常结伴同游天下。姚系生性豪爽风流,尤喜饮酒题诗,常常聚集文雅好友一起讨论文学诗赋。姚系留传诗仅十首。
& H4 Y  f9 o, @* S5 k8 y+ {, Z; Z% P2 N5 D, W# W$ z; T" A( X
  附録其诗一首:
7 z* e* E/ _+ p" p# G) x0 t" {0 b" J2 n
  秋夕会友
* _( f, P8 Y1 t$ S2 d: x
! c* j9 B0 d# f& X, a; d% Q( l  倦客易相失, ) Z+ \! K1 Y' P& H2 d

1 l) e! m+ f) E" J  欢游无良辰。 * E" R$ E' Q6 D; {3 E: ]+ B

/ a# [! X$ ?' H; @  忽然一席间, 5 ?; l. r/ n7 f1 r9 U. N

# n5 p3 i% ], P, m, u  稍慰阖家贫。 + w3 A6 u5 \9 n* t* E
) }# @: b$ V; n  i3 Y# e
  白露下庭梧, " R7 ^# s0 L- s. f: s  g5 s( j
& K& C+ g) x! D! M
  孤琴始悲辛。 9 Y, m' F) W- {$ D+ [5 u( G; U
6 a; _$ |" ^! E% @3 f
  逥风入幽草, ' E  a; o8 `* A

$ c' O  q2 y; O' i' n4 W, E  虫响四满邻。 9 [* h- B: g" j+ y" n
. D9 U: u& U! m! x
  会遇更何时, , F% ?6 S/ D* E9 h
. _% E! A! T6 f: d
  持杯重殷勤。 0 K9 p2 Q7 |$ O. f9 `) B. B
. b, ~4 A+ T8 P* e9 u: {
  姚訚(唐朝时期) % @2 K% f( f% \0 d
  `. y8 v7 N& r! }+ E9 ~4 J
  浃州平陆人。唐代官员。
0 h8 f" B' F: G5 a/ O4 F6 N* V6 V- \/ T; }% C
  姚訚为梁国公姚崇宰相侄孙。姚合的父亲,为开元年间处州刺史。姚(门言)生性豪放,喜好饮酒谑游,善丝竹。姚訚官任寿安县尉、城父令。姚訚与张巡善友,相好交往。因其守雎阳立功,于至德二年(757)春,升任检校尚书侍郎、郓州刺史,历升任东平郡太守、右金吾将军。 : j6 y3 v0 J# x. q" D" ]
+ V  ^$ k) N- j7 H) M# Z) t
  安禄山叛乱,叛贼将领尹子奇率领叛兵围攻睢城。姚訚与张巡一起率领全城军民奋起扺抗。但因邻县援军不愿出兵相救,姚訚一直坚守了数月的睢城最终失守,陷落敌手。姚訚、张巡等将官被乱军擒获,他们拒絶投降,英勇不屈,慷慨赴死。 9 |% \4 [, F/ }4 j) ]/ O
# G: g. t5 ~% |: r" G1 ^
  姚齐梧(唐中时期) 8 [, d; ^  }, A& I  v

9 ~/ K9 `" e, B( s% m" f: f! \# B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I' B3 R8 Z& z8 ]% B

' T5 \9 y$ ?% L5 F0 v  姚齐梧于贞元十一年(795)任绛州刺史、晋慈隰都防御观察使。唐贞元年中任给事中、御史中丞、东都留使、左金吾大将军等职。
! ~6 m! h% q( O% n  B- X5 b
6 j5 A2 j" M' U7 D  姚汝能(唐朝时期)
* l- @7 n6 k1 m' k/ ?* l) y9 y+ Z7 @
  唐代官员。
$ K; A0 |1 a, X, q5 M. S
7 [6 c3 j1 Z! X5 v$ B9 e. _9 i  姚汝能生平事迹不详。
. b# D* t* |1 [/ f
( E, O% G: ]$ ~* j8 F$ h# R  姚汝能曾任华阴县尉等职。姚汝能 好文史。 着有《安禄山事迹》 一书, 传于世。 : R* y/ f( D% k3 x
8 A7 [. ?! v0 m
  姚偓(唐朝中期)
# R( L, X0 H" X/ D; S% n9 D, N: V! W$ I
  唐代诗人。
# U# O* V* O, M" W: m7 T. C# Q+ E, s
5 d9 a/ Z; F$ s  姚偓为唐代较为有名气的一位诗人,排名居于卢伦之后。有关姚偓的生平事迹不详。《萍乡志》卷六録其诗仅传一首。 2 o# a7 B, ?' M

# q) C8 s# F& z# `; [2 b- I& C  附诗
" x8 u! l9 B' b5 n' K7 @9 p+ W: ~, S* H4 _+ N2 G0 @$ X4 v; e, }
  南源山
2 j6 g3 X% g7 h. c+ t4 o4 L6 D* U% G( L8 _
  轻轻投幽隐, 7 r' h# G& E! L' ^& z

0 i, S) X; U  [3 t* @7 B  轻裘怯暮寒。
8 _. b2 {  L8 z" i9 I9 [
6 Y+ W% R# T6 G  闲僧能解榻,
2 J) P3 O' j6 k: J0 |$ v! m& T* U/ y0 q3 K; |- R' ~
  倦客休得鞍。 " e( F' }; v+ p1 i9 a/ J
' i0 R. y( x8 g+ M; `
  白雨鸣山麓, 7 I) L7 x/ l! X, \1 S5 [& {
- _: K$ h3 B. v8 f" k! X9 e
  青灯语夜阑。 7 J. Q' P9 N* F# H
) F. [8 h% @; @& x( u, H
  明朝梯石路,
4 r7 J. h& D0 q/ S
% c7 H6 l0 O) q+ r+ W3 B5 l2 ?  更丈笋舆安。 & y" r. H; |- S& a5 f

0 x! b+ j0 P% w9 p3 H3 a1 }9 e  姚(唐朝中期)
  m0 K9 }  a  p" {- n/ r& x& q) n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S/ ?1 w5 h/ e6 u1 h5 R6 ~
6 G0 \4 R4 f+ W/ K0 w
  有关姚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约于唐大历三年(768),曾任河南道颖州(信州、汝阴郡)刺史一职。 1 p5 h& [% _0 K5 V. m1 G* S

9 ~1 l  y3 Y  k+ J  姚合(781—846) ; A' b0 r% m# `' x/ A

  G7 _* _( `- v# }$ I/ o  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诗人。
5 ?. \! e3 z/ }) G* N
* ~4 V, S: O* X8 A! I4 m0 _  姚合是唐代宰相姚崇的曾孙。自幼聪明好读,博学多才。姚合于元和十一年(816)的科举中进士及第。授武功主簿一职,后调任富平、万年尉等职。于宝历年间官任监察使,户部员外郎。历任荆州、杭州刺史、后担任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姚合于开成末年在担任秘书监职上去世。
! Q5 X0 s. a2 q# G, @3 O
# d% Z5 W+ K" K, d+ @  姚合任监察使期间,有奉先,冯翊两县的平民向其告状,上诉牛羊使强夺他们的田地。虽然上诏令美原主薄朱俦覆按,但朱俦贪污受贿,与牛羊使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仍然将田地判归牛羊使。姚合主办此案,其即深入民间明查暗访,经过多次详细瞭解,终于找到了人证物证,惩罚了朱俦和牛羊使,将田地判还县民。 ! T  F" V* Z0 x/ m
5 B  i0 K& ^3 Z0 p7 P8 I2 m
  姚合一生以酒诗交友,与白居易、刘禹锡、李绅、令狐楚、张籍、马戴、费冠卿、殷尧藩等友常有唱和,其中与贾岛交情最深,诗的风格也相似,被世人称为“姚贾”。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姚合列为清奇雅正主孚益之入室者,与贾岛齐名。
& A% P2 Q- E* l% o6 j2 e) W+ }* O- i+ b1 j! K% v' Q: u
  姚合曾经隐居嵩山,以诗文鸣世。其所作的诗篇多数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尤喜作五律,善学诸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名家称其’“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湄以倩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驷尔”。其笔致清峭幽折,当时世人皆称姚合为“姚武功”,或“姚少监”,亦将其诗作称为“武功体”。其诗曾经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永嘉四灵”之一赵师秀曾合刻姚合,贾岛二人诗为《二妙集》。 8 C+ D  d/ n/ M

( S+ D# l, n9 R& K  姚合撰有《姚少鉴诗集》一十卷,分类为送别、寄赠、闲适、题咏等类。又编有《玄极集》。留传诗共计有五百一十五首。 5 Y2 m! k1 G( \: n2 x

- _4 q8 Q5 M8 \5 r" w  附诗一首: 7 a# }; {9 }9 q# n2 {
3 C5 S' d" j+ Z. X6 @6 f% x
  独居
$ r) R  c; r8 W- A! g: L* x; a9 u' A
  深闭柴门长不出,
6 B. p7 i& E9 U5 r$ r
' i7 W) {- u: W# j; G( m% u+ J& x$ h  功夫身深少闲时。
  u6 \/ X0 {. w$ T' X) K) b& d+ |8 [2 h0 W5 g  ]2 o7 y0 u
  翻音免问他人字, $ E7 C+ y( [5 d8 p: u+ B
* ~% ^8 x, o( }' K4 `
  覆局何劳对手棋。
; }0 {% B5 s8 s( y' b7 e
  Z9 j4 e1 P- Y  生计如云无定所, % h+ A! l' l3 t2 W$ l0 u# y
* N7 w2 w5 U; x9 r8 m
  穷愁似影再相随。
6 t$ p& V! X$ x" |8 V' y/ H& u" T
  到头归向青山是,
" O# K3 o) j& n, {0 N/ S
1 V( Q! \4 E4 X  尘路茫茫欲告谁?   M' f3 d& k- n" H2 J& t# }. I* U3 n

: P( s: t7 `- w  c% C4 y( j  姚钦(唐中时期) + u! U* c4 X- W$ w% B

2 u/ g2 q$ r3 A' v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o5 w, K2 @; {$ v
: b9 v" X% C3 @( r
  有关姚钦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贞元元(785)年至二年(786),曾任江南东道信州刺史一职。
( @" w, f; R0 \, k; C: y' r: e
% `6 X3 t" W! j! ~9 w3 V  姚向(唐朝后期)
: X# a9 h. W3 i! _9 Q- O7 D/ l; W( b
  唐代书法家。诗人。
! N0 Y: a8 }9 O: o
1 A0 q+ o# l1 b2 y) V$ Y/ o  姚向为唐代官员。其于长庆元年(821)跟随段文昌出镇西川。长庆二年(822)任西川节度判官。
: S# F+ n1 y/ |9 F6 }: ]7 T
' O9 W  P; c/ Y' a% Z  姚向工书法,笔力精劲。曾写有《唐岭南节庆郑权碑》,深为欧阳修所称许。姚向还善诗赋,仅留诗二首,为《全唐诗》收録。
" G  S: b7 u' T* R" P+ h
7 F! s4 j& M/ T  D3 Z* ~- R  附録姚向诗一首: ) Q( k% B5 z+ \- c* `6 N+ I

+ d- W6 s2 ]& Q3 \2 q' D# b/ s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 y3 c3 j: l' D$ R5 f. n

5 [# G8 c6 R1 j% Z+ |  n  开阁锦城中,
3 n( a& v5 P6 u. Y# ?+ `# _# k* a8 b
  余闲访梵宫。   ~% N6 P& P) X9 p/ \; v! C

0 u1 [: K6 Z, N. ~  九层连昼夜, ) A# P" o5 D4 c' m% d
* b+ R: d5 Y6 f+ Z9 x; C. @. M
  万象写秋空。 1 J4 ^# S: Z, f, B$ e7 Y/ j5 E

+ Q/ k3 {; r- X! T  天半将身到,
* k# M4 ^! h& h/ {# Q3 U5 M# R* V
  江长与海通。
! }6 u5 O" r2 v
( |- q. y3 ^9 s6 i( \* S. `  提携出尘土,
- C) ?8 c; \! N* ?1 J
3 T+ y* r' ~- N  Q* {  曾是穆清风。 5 }0 z8 v+ }; P; C/ |1 u7 O

. g/ f9 l( o# i% |& m' a  姚康(唐朝时期)
' P- `/ X: t8 e) U
) R0 V: J; s7 a, U0 F& x6 }% l1 @  字汝谐,又名康复。下圭人。诗人。
5 c! d, ~: R2 [. f: u* H  m
& p, x6 i* B7 ~& ?* C  唐元和十五年(820), 姚康于科举中进士及第, 历任试右武卫曹参军, 剑南观察推官。大中年间, 任太子詹事一职。姚康着有《统史》 , 传于世。 % R! A- y2 S6 C# x  t

4 Z/ k3 I- w9 D: e8 E  姚康还喜游作诗, 仅留诗四首。 $ Z4 l, `$ q8 M+ L$ X/ P8 Y, ~
( L% e8 N1 e* V2 G9 w* j
  附诗一首: 6 p) n0 S5 F' t' T. ?1 D
, O8 ^- n1 S# r. f, a! N
  登武担寺西台
6 R% n( b: f' u% j9 W9 e' g2 o
% J8 ?- F4 T: l. N6 C: V9 T9 k% z  松径引清风,
, f6 a' n* A- e+ ?% E; M
: }+ j( \6 n: o% A$ W* e  登台古寺中。
, e) J, Z# D3 x( ^! Z2 v( M
0 l, T+ f3 ~1 l; g) ^5 q" R5 ^  江平沙岸白, 9 |! d$ l9 z% V5 p
; j# i( A% ^5 A& s( s7 t9 ]
  日下锦江红。
5 _8 |. x  ^5 z3 F( o6 p+ E9 F0 `
' I( m( \; g+ s0 O$ r2 D1 p% ]  疏树山根净, & w: |4 J+ `# ~! @

# D8 H, p$ v$ ~) ^; n+ C  深云鸟迹穷。 ' r9 I5 g2 e  R0 d. l- H% E" G

- S1 u1 v1 i# L  自渐陪末席,
  q+ o' V: ~4 Y# t9 J7 M6 ?9 a
. E: w* k( W" A; S  便与九霄通。 7 A4 A% Y; u/ ^: }+ c: T

2 w5 `, k" Y& |7 q8 v7 r  姚骥(唐中时期)
9 d9 G/ B4 l4 N# C8 c+ F' c+ B: a1 u0 R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A4 Z: ~: R+ f% q, X% n! Q( F$ G! F$ R) }- Z+ b! k) B! a+ `
  有关姚骥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唐贞元十二年(796)曾任江南东道信州刺史一职。
8 o6 f6 z0 i8 G) p( R7 j
& ]( S6 O& m5 V$ ^% G  姚骃(唐中时期) # y2 ], _4 v5 i
% t9 x* Z  t7 k5 g/ e  k. V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5 z8 l4 L2 Q, Z( B( c
* z' l" i9 s' o2 _
  姚骃于贞元十二年(796)由水部员外郎升任括州刺史,元和元年(806)任江南道湖州(吴兴郡)、处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去世。 《统记》作姚骃,《吴兴志》作姚絪。
7 _8 ^  M8 r' n* Y( x) J5 C9 Z4 G0 @! U! y+ x% B( t3 O- e2 Z
  姚沁(唐朝中期) 8 V8 v: R5 P& R3 @- t/ c' L/ `
2 g6 I  `# j: a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6 A" u( z% p" |' P9 b6 k1 }+ N
( G% T! [- g- m3 r  大约唐元和十五年(820), 姚沁任河东道忻州(定襄郡)刺史一职。 " m6 _; j% l7 |
7 R3 s2 K/ @% _& s9 u
  姚成节(唐中后期)
9 S+ O  n9 W$ B
8 M& m( y! ~. [! C% }7 b( L& F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g; K4 B' ^, W# O# N# |& @/ v0 V
  f' \) c5 x) t+ d$ j
  姚成节历任唐朝议郎、前使持节。曾于元和末年(约820)任陇右道成州(同谷郡)刺史、捉守使。赐紫金鱼袋。
- \4 q( D4 n5 F) M, @, [
# f/ `; T  M+ v! V3 s  姚勖(唐朝时期) / S/ X1 j+ o7 `8 O, `/ `
# q: y5 g( l6 k) d% `0 w
  字斯勤。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史学家。 $ U  [" B, E6 N( A# u8 v( g4 \$ X
% q' w5 U9 x4 m8 a3 l# G2 v1 H
  姚勖为梁公姚崇宰相的曾孙。唐长庆年(821)初,姚勖于科举中登进士第。后历任监察御史,佐盐铁务,迁谏议大夫。之后改任湖州,常州二州刺史。 ' ~- Y. P. q8 s3 G: Z' S

3 {) O4 C" _8 J! Z0 `7 v( c. P  姚勖的为人和才识深得当朝宰相李德裕的赏识,经过李裕德宰相的多次提拔,会昌三年(843)姚勖任尚书左司部郎中,后升任吏部郎中职。姚勖为官勤政清廉,做出很大的政绩。因此常常被朝廷委以重任。
: F' ]4 c, B4 r+ m  y9 [! h0 J2 r+ N
  l7 X6 f4 {5 ?! L3 M4 \  后来,宰相李德裕遭令狐绚等人诬陷,被革职还乡。落难之后的李德裕独居海上,昔日的亲朋好友都不再与李德裕交往,这时李德裕缺衣断食,贫病交加,唯有姚勖及时送上粮食,衣服药物,多次前往问候老宰相,幷且一直不断的关心和援助李德裕,让其渡过饥寒疾痛的难关。姚勖的义举获得了世人的称颂。
6 ?. B0 R9 U& E& o8 O# I$ ^' F% d* h+ p" n+ |
  姚勖于年老之际自已做寿物,藏万安山南部,位于其先祖姚崇之墓旁,署名叫“寂居穴”, 其坟墓称为“复真堂”。 在墓中挖土作床叫做“化台”, 并将之刻在石碑上告诫后世人。 . y& D- D% |$ J) S: k; c$ q

9 @' I, R; k+ {  姚勖致力于史学研究,撰有史籍《后梁略》十卷等。 / Y9 {- _3 M5 S* s+ p$ V- E* Y

1 X: d; K# j# D0 U% w  姚中立(唐朝中期) 5 l/ T+ U  @# r2 V* H
: a6 n) O6 L1 V- P1 R1 _' u% X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x4 n1 j% s$ o+ |' B. R3 j
8 K1 Q$ H4 Z% s  姚中立历任万年县令、昭州司户参军(长史)。唐大和九年(835),任江南西道朗州(武陵郡)刺史。
9 O) j# S5 o) ]
, S6 k8 |; i. s. C( {  姚周(?—869) - K2 i" f6 `, i$ o: [* c( R6 \
/ t/ ?) O' c* ^( s6 s# ^1 ^
  徐州(今江苏省)人。唐代将领。 5 I: o0 t2 s: i% k# F
; E: U- ]- X, b
  姚周原本担任唐朝桂林郡戊卒牙官一职。咸通九年(868),姚周与庞勋等将领发动了兵变。之后跟随庞勋率领军队北归,在攻占彭城(今江苏徐州)得手后,其即率领部队驻兵柳子(今安徽省濉溪西南),出击由康承训所率领的唐朝军队,迫使康承训领军退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
- |  ~- V+ f& A$ S  e, I8 S7 f4 o- t" M& t& g+ X
  次年三月,由康承训统领各路唐朝大军七万多人,向姚周的叛军发起进攻,姚周率领众将士反击,双方激战了数十次还不分胜负。最后姚周因兵力不足,放弃了柳子,率领部下数十人投奔宿州(今安徽)。随后,姚周被宿州守将梁丕所杀。 4 f# h* A# y" F7 y5 _* H- X
4 X% E. \& x( n. M% J
  姚鹄(唐朝时期)
6 t8 M, ?- n. U' I+ G( L$ l3 T6 z  H" v. X& t
  字居云。蜀中(四川中部)人。诗人。
" c% c5 O, ~  a6 }  p1 g3 a, [5 B' M5 k8 j1 [' v0 r
  姚鹄早年时期隐居蜀中,经常出入当时好士公卿之席幕。于会昌三年(843)经宰相李德裕的推荐,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870),姚鹄累官至江南东道台州刺史。 ) q) i! b2 T0 g& F3 P( {
, l2 a# a+ ]3 B  P& F+ ?' Y
  姚鹄工诗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谓姚鹄“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然而故震亨却称赞其诗为“清泼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姚鹄留诗词共三十七首。
- i# I7 v) F; i$ \( n5 C. I1 a8 H: |$ N# X
  附诗一首:
! A& P5 G9 d2 }/ @3 ]: L3 P$ Q$ ^8 v2 d3 S
  送友人出寒
3 H+ Z8 X. G2 v$ p3 B: J4 }& O. D, W) {7 ?/ q
  帝城春色着寒梅, 7 Z! O6 h3 n$ L% ^
' d) U- E& t, e6 d# p2 `5 E
  去恨离怀醉不开。
: P: Z8 ]4 V) ]  @( P! I
( Z% s! ^% U3 I1 ?  F. h% s  作别欲将何计免, 5 B4 k$ {! c7 n7 `
9 m7 }* s% j8 a, I+ f9 w
  此行应又隔年回。 7 A5 J. d* E, Q% r2 Y* B

" u- M0 p- u+ x4 P! [  入问残日雕西尽,
3 `- W$ P* ?2 _0 q" P6 t$ ]- V' W
( G% d. _6 u0 Z6 n# S  卷雪惊逢马上来。 4 n$ r6 M3 L: p8 q
3 c" Z" E  o( Q( m, Q/ g  k7 H
  有恩莫忘清寒学,
# B, n. r" W; T
2 ]) _4 g: r" h) \+ B  众传君负佐王才。 : g/ [! S6 _. Q6 \; t

8 K4 Q- x. c5 W2 O+ Y7 D( v  姚伦(唐朝时期)
* C- X2 b; q+ i( a- d' d
  M8 ~' Y4 _) p  唐代诗人。 * Y, h2 r$ j* P
9 m% ^- y- n$ `& R! m" p5 w, J
  姚伦历任扬州大都督府参、曹参军、剑南观察推官等职。唐朝大中年间(847—860), 姚伦迁任太子詹事一职,直至去世。
; g8 |4 [* h; f
- J" ?% A0 O& y7 G" A  姚伦学识较丰,尤好诗文,高仲武曾评其诗曰:“姚子诗虽未弘深,去凡已远,属辞比事,不失文流。如‘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篇什之秀也。” 1 m' N) K( ]( c6 c, N: w
! c! Z! t$ T/ y$ M, ?) B5 m3 i- K
  附姚伦诗一首:
* d' f- }% g2 {
- c  o* `: K4 T! p' v  过章秀才洛阳食客
# u9 k; e" Q: u* d# z+ C6 I7 b: d) \7 v% b& T
  达人心自适,
6 J! E4 i+ e) ]% p' ]: E. N9 s1 u) b4 G$ k' W: V$ O; o) S
  旅舍当闲居。 / ?" }! t1 R5 }1 \1 E
6 |$ ]- b. b1 i
  不出来时径, % |/ {6 W2 K( W7 X8 f

2 I& Q( p8 m( s  重看读了书。 ' ]8 a/ a7 L& c8 ~' ^0 v
; b. ~/ H! B3 T( D1 @
  晚风岚色近, 2 a8 q0 ], J( g5 e

2 C8 z, C- h) _; t* D$ V8 [( c  斜日树阿疏。 2 y$ b' U& r; R

( y6 q& `8 ~. G" Y0 W" j% P  尽是忘言客,
/ D0 p7 V+ g  K% Q+ X
) B# c! x8 u& r7 T/ X2 Q' u$ i: r  听君诵子虚。 ' w4 L) i- q, z: H

' `$ H: v# [0 h7 P2 v5 W  姚克柔(唐朝中后期) ! B1 n8 I0 g& I3 t/ j7 L
2 U. s- `. a3 f9 n/ w$ `$ f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H( U5 `( d) ?5 T7 Z3 L( T

# P2 B/ n" v3 `0 ~6 {* k' a  有关姚克柔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唐大中五年(851),任山南西道凤州(涧河郡)刺史,后封为上柱国。
5 r& p0 B) u/ E+ i9 x* R. L% F  d% j
  姚管(唐朝后期) 7 p: z" E, u6 ~7 G
% L5 ], o$ E! b- w5 q6 h. K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_; j( s/ A' R7 I8 W8 a- b3 i
' j; ?9 f6 D+ Y2 o- G. f  唐大中十一年(857), 姚管曾任河南道(莱州)东莱郡太守(莱州刺史)等职。
- V' {9 W* }/ Z, K% R2 [, G; C' @) b* R8 Y* b1 }8 v3 h% ^4 X. A
  姚颛(865—940)
% [2 a8 E% ~7 @- E! q! A; R2 g; `3 X
   字伯真。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时期宰相。
( n) O$ X& m( s
5 D# r8 F8 l# ]* `# r$ e% R. ^- U; f/ \& M  姚颛先祖姚弘庆,约于开成末年(840)至会昌年初(841)间,曾任苏州刺史、仓部郎中等职。唐朝末年, 姚颛进入洛阳城,又出游嵩山。其后在科举中进士及第。在梁国贞明年中, 姚颛历任校书郎、登封县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等职。后被召入翰林,迁升至中书舍人。及后唐宗平定梁国, 姚颛被贬任复州司马。一年多后任左散骑常侍。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唐末帝即位,任姚颛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至晋高祖登位, 姚颛罢相任刑部尚书,不久迁任户部尚书。
5 n1 ?+ d5 d! u' m: B0 z
( \/ m" {$ {6 H# U8 w) Q  姚颛生性仁慈宽厚,多为仆妾所欺负,其心内虽然明白,但从不计较。既无喜怒,任之自然。但姚颛身为宰相,却不知钱陌铢两之数,御国无法,为政无所作为。 , B: I& ]# u5 q- U) j! |' J; Q0 z% ^
0 G$ R9 Q, Q' J
  姚颛一生忠诚正直,为官清廉淡泊,虽然其能力不强,但都获得上司的信任。姚颛于天福五年(940)去世,年终七十五岁。去世当日,家中一贫如洗,就连购棺材买寿衣的钱也没有,靠官府的捐助才得以办了殡葬,此事令人们哀叹其之可怜。之后朝廷赠其谥:左卜射。
% p8 X# L3 J' o* O0 z9 @# Z
' a% ^1 E, q/ s+ Y" j  姚卓文(唐朝后期)
1 E& }! O3 M2 D9 ~6 n- \
* j8 P0 y9 }- |9 Z4 p0 ~5 [* d- g  又名姚卓。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Z  r$ m* q$ Y) }7 k( [

2 h" K: ~& c! R: U; C& A0 z  唐中和四年(884)至光启一年(885),姚卓文曾任剑南道剑州刺史、指挥使等职。 $ c( Z$ X; S9 m( _8 ?+ o0 u

! |1 G" c/ D9 a  d* g- `# `$ l, r' I  姚洎(五代十国时期)
( |6 W8 o: Z& ^0 Y) L/ T$ P+ o
+ e( Z3 d& O0 A+ w+ R0 i  不知其世系。五代时期后梁国宰相。 3 v, R, W, n% X% r

3 _6 F* i% h+ h* ^  梁开平元年(907),姚洎以翰林学士擢兵部尚书知贡举。开平二年(908),以兵部尚侍郎兼卤簿使。干化三年(913),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侯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 # h; b$ k2 r# K4 D. ]. f

7 e5 z( u) U% s, B  姚嵘(唐朝时期) $ G: S) Q. B( K: E' c
' S0 B! C# R0 X7 k" h
  唐代诗人。
: I7 v( v9 o8 t- c* }1 O7 B) M+ R+ ~/ S- v9 p" ~+ U
  有关姚嵘的生平事迹不详。
' l9 d, g0 T8 D6 x8 l, a5 @3 I( S) A
$ n$ V$ g: B5 D, j* X* E  仅留传诗一首《全唐书》録。
/ C0 F0 Q- w( h# g- }* @: G) b9 e0 M. e. i9 ~
  题大梁临汴驿 7 o* @5 j  c3 Z! J1 T6 o
6 W2 B0 q( j  K' A# ]' Q7 N
  近日侯门不重才, ; L# l3 p  w- Y# s

# ]" T6 \1 o# k; o1 Q8 y  莫将文艺拟为媒。
4 z+ C- p5 g1 S1 N$ ]2 ~" c8 @3 \1 ^. g; q, j" h3 U: o1 Z( X6 q5 e
  相逢若要如胶漆, / z1 s/ t$ ~5 d- R/ f
" M+ ]; C+ r: P( J# O' q+ G. n) U
  不是红妆即拨灰。
$ J7 G" H9 V: R( t; O# N( o. K9 q
  姚景仙(唐中时期) , v# S0 n# I" O8 d7 H
3 k5 A% \4 W0 ?) t! o3 L* G8 c3 O! |2 f
  唐代画家。 ) A0 J: T! i0 f# e# q  h9 \( L: V

" f1 B( B  ]; Y1 t( ?  唐玄宗时姚景仙与另一位画家卢楞伽以画神佛及宗教而得名于世。西京资圣寺经壁画均为其手笔。 8 e( K+ _# o  V: @7 u/ o( U, p

) K& H: m; k6 v) U  姚岩杰(唐朝时期)
' @9 I6 ?  Q4 L! t2 e  `) n, \+ v) O; F
  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诗人。 9 _" \1 f* `, K8 G$ Y
5 t# `, [: T/ G5 b3 z. n
  姚岩杰是梁公姚崇宰相的裔孙。其生性豪爽风趣,喜饮酒畅游天下,一生多以吟诗饮酒放游江左,历遍名川大山。姚岩杰诗文不俗,着有《象豀子》二十卷,留诗仅一首。 " a% v* R6 T+ N

3 n8 u. Z5 ~6 k; j  q, c7 I8 M  附録其诗一首 9 `% ?1 g( W  S8 v
) ?/ I# w* `5 W. K
  报颜标
' ^* o& U' Z$ s, ~" x
9 ^% L. Q  L* H9 f  为报颜公识我么, $ j9 z1 ~/ w. B, M1 O- N# k! ~1 [

+ Q# c( z2 K3 O6 b" f6 K  我心唯只与天和。
9 j" G2 D1 c- B7 b+ {. ~# \$ ^5 k, C. ]+ z+ l  k
  眼前关情俗物少, 6 i" n) m9 Z) j% O! S: J
; J- U1 l% K2 W; n
  醉后青山入意多。
$ A$ S" g( C4 K9 A; _3 o2 n* Z' t( s' `/ l5 K" O0 q, O
  田子莫嫌弹铗恨,
1 B6 Z7 L' P) d; l5 f$ X  P3 r) r; u# t1 J9 c8 K7 q
  宁生休唱饮牛歌。
* W$ L; [; E& b4 k6 O1 R  S1 U+ H$ h& b9 g! r
  圣朝若为苍生计,
3 E2 V: _8 M. @  N) X. X
+ a2 ^! S5 s' z( z& g4 J% ?  也合公车到薛萝。
% g2 L) ~7 q0 W  ]* U
" H! I9 _# ~) d  b% i6 F  姚章(唐朝时期) 9 L6 M$ Q9 g9 F- S2 O7 _/ b2 j
8 }4 J, z; b3 H$ e5 t; h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P$ N9 m2 [! x/ @
: Y2 Z% z  v4 n) M0 _- x  有关姚章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曾任江西袁州刺史一职。 7 D' q) U! b( `: W0 K+ C( R
& r# s8 S, g2 t$ t% r
  姚赞(唐朝时期) 1 h* f3 K! @& g7 S" q+ D" N

0 G* Y% e. K2 O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代诗人。 4 d! Y7 r% W8 D& @1 A

/ w7 c& v; n- Z  姚赞工八分书。但其作品皆不存,仅留诗一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三收録。附録姚赞诗一首,此诗疑似是他人欣赏姚赞的八分书才能有感而作。
) F: B/ l1 M  S$ \+ B3 z- _1 `- M( t5 H3 Y0 y5 H1 f
  吴兴姚赞工八分, 3 w# _( @" u+ L
# Z! ~5 o6 t0 t7 w, e( Y* o
  一点一画若崩云。
# {" Q: \5 a' N  ^& ~$ x
. Y# F6 Q3 Z* g/ E' ~2 b  又如春水緑波纹,
; }- D! r$ s/ P. \/ K3 N( Q7 j2 v2 m
  上有鵁鶄鸂鶒群。
3 g6 H# c' t- k' l, n) [  T. O6 ?$ y7 M! S2 N
  (见宋陈思《书苑青华》卷十七)。 0 y' U6 U  l. S7 C; _8 k9 S0 B
: r+ |4 k  w6 i0 m& U% _/ n9 }  u
  姚洪(唐朝时期) ! ]1 I4 C7 N. n/ c: H8 O$ }

6 D6 v7 n) S5 E3 L, Q1 r5 |: y2 ~  梁国人。唐代将领。
1 s" c' ^* R5 @8 Y1 q  l3 F
) Z) T2 K) U) u8 p5 {) Z" X) j$ ~  姚洪原来是梁国的一名小将,曾经在董璋手下任职。后改任唐朝指挥使。 + g& b1 A* q7 Y+ |3 I; C/ t

  s- s+ ]/ c6 m% T' K7 a) q4 t  长兴年中,朝廷派遣姚洪率兵千人守卫阆州。董璋叛乱,带领叛军围困阆州城。董璋见久攻不下,便心生一计,派使者秘密入城,送降书劝姚洪归顺。姚洪读了劝降书,即时坚决拒絶,并把劝降书投进厕所中,以表示不屑。
, Q# Q8 [  g; S& o7 R8 m9 x+ U+ O' y: ?$ X: h* U8 P% x& r4 I
  董璋大怒,令叛军狠攻阆州城。姚洪率领全城军民进行英勇抗战,历时三天,终因弹尽粮絶,阆州城陷落敌手。姚洪等官兵被俘虏,董璋亲自审问姚洪:“你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我对待你不薄,很欣赏你,是我多次提拔你,你才有了今天的官职。我一直看重你才诚心送书劝你,你却把劝书丢入厕所里,真令我失望,你为什么要辜负我?”,姚洪大义禀然,痛骂董璋:“老贼,你身为朝廷将领,为何反叛?你己经背负皇上,与我又有什么恩义可言?说我辜负你?”。“你本来是李七郎的小奴,打扫马粪,得一宿一饭。感恩不尽。而当今皇上重任你为节度使,付与茅土,贵为诸侯。但你忘恩负义,却起野心,反叛作乱,为什么?”,“你本奴才,真正无耻。我乃堂堂忠义之士,絶不所为。我甘心愿为朝廷死,也不与奴才荀且偷生!”。董璋听罢大怒,命叛兵将姚洪拖到一口大锅前。十几个叛军手里拿着刀,将姚洪身上的肉割下来,用锅煮着吃,姚洪大骂叛贼董璋,至死不停。 ( `' r& Y7 ]/ H4 l

2 q/ g- W9 D; w" b  明宗帝知道此事后,为姚洪的英勇不屈而感动,为其尽忠壮烈而流泪。之后明宗帝下诏令,厚葬姚洪,令姚洪的两个儿子入宫担任御卫,并重重赐赏其家。姚洪的忠义节气亦为世人所赞颂。
& G8 Z7 C4 U& n/ E8 U: \- t+ P/ B" C- j  h8 P! Q! P. D: J; r+ D
  姚汭(唐朝时期) % T& Q( q! Z/ Z2 i, H
. j( H/ T$ E7 O: A+ w* ]* @  v$ F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8 Y& j; n5 X  l1 h1 s* n* F% D6 ]# a7 Q5 L( P: p
  有关姚汭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姚汭曾任河南道莱州(东莱郡)刺史一职。
# \' V, O" @' Q; e3 D; Q  Y! S' R( k4 ]; e6 c7 Q1 f& y. [5 C2 ^1 P3 \
  姚彦山(唐朝时期) . H3 X+ ?/ T5 ~/ H9 n5 }# b
/ _8 T2 q& W) E  J* q8 d
  唐代画家。 # h& B9 j/ W8 D6 c9 K) A6 N

" y9 Z# U' @+ x+ ^  姚彦山善画,尤精兽鸟。朱景玄于《唐朝名画録》中把姚彦山排行在能品中,与王拖子,侯造,尹澄等画家入列在位。评述认为他们“各负其志,并极其妙”。
. O# }' i- t) b
" V0 C. e" ?1 ^1 v4 l7 A8 F  《历代名画记》中称姚彦山“善寺壁禽兽”。
$ l! k* b( [/ e* `8 \- O& T* l2 b) x' U( x
  姚景(南唐时期)
0 }* W. h8 r) d5 Y) v! l( N0 N$ t, ~7 p) w
  南唐官员。
& n% p8 a+ D0 I" E* W( @4 v) B* [0 Y! V) z7 [  x8 x0 ^/ L
  当初,姚景为唐将领刘金的马骑勤务兵。但这个勤务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刘金也非常欣赏姚景的才华,之后将其升任为稗将。刘金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姚景为妻子。 % T% b% I9 Q  I- Q! ^9 m" v. e

4 @; }  p% C9 {: v: h/ x) U  另一位将军李升也十分看重姚景,视姚景为最值得信赖的部下。不久,姚景升任淮军接度使。 , e4 L6 t8 D% ~4 ?6 J

/ u+ m$ h! |+ b* [- O  寿春一带地方历来为江淮重地,但民众不堪负担税赋之苦。姚景到任之后,其首先免除了一切苛捐杂税,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商贸流通。这一政策令寿春的官吏富商们都担忧损害自已的利益,他们或劝说阻止或反对,姚景向他们讲明瞭最终的利害,坚决执行这条政策。其将禁令用大字写上,四处颁贴公告,禁止各官吏违犯。 / g+ L) T& e% I  @0 `5 [; I

8 Y* s: H$ \1 W) ?' b- M& E/ O  此后,政风大变,官府内各个机构都廉政办事,官吏们很少有贪污受贿的。不久,姚景在任职期间因病去世。 $ L# D2 Q; \  `/ P

8 |& S* `' L! g" i+ r  姚彦章(唐末五代国时期)
6 s, D% O" [# _- l" _
! e8 m: |7 l$ y3 F% x  @  汝南(今河南省)人。五代十国时楚国宰相。 , J# g6 i5 W5 H" i- N( {

* Q4 y& d+ m! Y2 r* b% P  姚彦章少年时就沉稳勇敢,颇有谋略,曾官任湖南听直将军。武安节度使刘建锋死之后,姚彦章分析天下时势,劝说马殷统帅军权,待此事成定局,姚彦章即建议谋取衡州、永州、道州、连州和郴州五州,幷且推荐李琼可担大任。马殷认为其谋略很正确,就全部采纳了姚彦章的计议,果然如期即平定湖南。 , v/ t0 t) e9 a' j2 P$ R: S  B
. ^  t+ P! U' e( g9 C! D
  之后姚彦章任宁远节度使,权知容州事。辰淑蛮民作乱,姚彦章指授计略,即又全部平定了骚乱。姚彦章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行军司马监军府事,横州刺史。
% p' b6 b6 d7 I! c7 Q7 }) w& G0 M1 t% P4 ?) T6 e3 S' F5 X/ R8 Z
  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称帝,姚彦章升检校工部尚书,以功拜为左丞相。长兴四年(933),唐朝任姚彦章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 H* G0 d+ M% t9 z7 h
7 C) x/ ~1 P* s# t6 f
  姚兼济(唐末五代) " L( z1 P( [- R! h0 A% h

# [1 y$ k0 r6 ^; R8 j: S/ v  五代时期吴国人。音乐家。
% ~8 o. |" P% B2 ~0 _0 a# C$ O9 H& e* u; E8 z
  姚兼济喜好音乐,尤善弹琴。姚兼济曾经遇到奇异高人,奇异高人将清风、景云等五种曲调授与姚兼济。这就是世间所留传《广陵散》的遗音。
$ |1 l  _  f% [3 @  z3 U3 @) b
! M3 `7 \, i* k+ U8 T* V  姚佶耳(五代十国时期)
1 Z3 U! M% J8 P" W' ~# B& k
: H8 B9 O* D( k6 ~+ c  江南人。相扑家。 ' Z/ j( V5 c6 e  M5 K' `8 C5 v+ Z6 w7 E
/ S% P7 x" _: i- c6 M) {
  姚佶耳少年时期就非常擅长摔跤,其敏捷超群,臂力过人。姚佶耳与人摔跤,屡战屡胜,名扬四海而被号称“兼河头相扑都知”,成为五代时期南唐的相扑名师。
% o1 A* V- G. y0 d+ D9 t  [& n. @% J$ j9 D7 |9 I8 o% c, E' Y+ E
  南唐国君李升对姚佶耳非常欣佩,经常邀请其参加各种摔跤比赛。姚佶耳赢了所有的对手,李升很高兴,常常亲自给其颁奬,而且每一次的奬赏皆与他人不同,都是特殊的重奬。 ( K) f: c* `! Y* q# N% ?5 J" H
/ w9 }/ o1 k3 `5 v7 d
  姚佶耳曾经发愿:打败天下所有的好手,然后再出家为僧。然而,姚佶耳相扑多年,始终未遇对手。之后姚佶耳就在庐山开先寺剃度出家,苦行修炼。其曾经因为与开先寺的和尚发生冲突,在众僧人面前,发怒把寺内的巨树一拔而起,众和尚吓惊而跑。
6 m3 g* |& T! ?1 ^$ M
& R+ w( h& r! N! a  L  姚月华(唐朝时期)
# q; ^7 J2 _- j3 ^
- _: _0 J) K7 ^/ q- s0 X  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唐代女诗人。
6 K1 o) A# V' R2 H! D
. e9 q$ B0 f& _  o3 F2 Z5 K  姚月华自幼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一起住在杨子江畔。她家境富裕,生得美丽聪慧,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姚月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富家小姐。
9 w: l4 c/ V; ~5 K1 S0 H+ U: ?2 L/ y2 ?7 D3 z5 e
  一天,姚月华看到了邻舟一个书生叫杨达的诗《昭君怨》,十分欣赏其诗中的“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的句子。之后,她就私下让侍女去讨杨达的诗词来读,并把自己所写的诗词送过邻舟,让杨达指教。
9 b& r$ ]/ B0 i0 b9 S
7 I  @/ }# R8 B6 i! {! O/ P  就这样二人开始交往,幷且暗暗相爱。他们以诗歌相送答赠,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情。然而,好景不长,突然一天邻舟不见了。杨达的家搬走了。心上人不告而别,让毫无思想准备的姚月华大所失望,万分痛苦。她无可奈何,唯有相思长盼……
% c: u3 T  u7 r/ P1 x+ |6 E1 k" M. {1 d; N8 W5 W# }
  姚月华写下了千古絶唱:
% I/ z( h/ i' [& Z3 R8 n. m# F5 }. h! y! w# E5 N
  阿那曲(二首)
' i& Z8 g# `- p: X5 T$ N1 [  ], J$ _- t
  一 # ^7 ?. q) i" l) O5 D! K1 l" l0 c  c
! k4 }" e2 L3 P
  芳草萋萋春水緑,   a( B) s6 L& ~0 @! z

, E3 _% n3 z) k  对此思君泪相续。
. V9 e* Z( ^* x; J* ~
" R2 N, \2 K, D5 n  羞将离恨付东风,
: m; M( V; W% S! k8 N3 x: D5 X
3 h, s- H3 T& ^& C& p, t  理尽秦筝不成曲。 / r+ A' H) {0 x$ r, U# Z; l

  {$ P' L2 h7 Q1 v/ K* S  K  二
  m: U: C. @/ a) q. s( e5 ^& \; o7 o  O$ U4 Q1 K$ t
  与君形影分胡越,
: w6 T* p: b% R6 h5 K1 K2 ?+ b4 V8 x
  玉枕经年对离别。
! [4 D# }- h0 `8 Y4 K- g$ D9 _: z7 w2 l+ g/ C5 j) L  L
  登台北望烟雨深,
& M0 [) V; e  y5 U' N, k( F( }, H2 j, p. W- T0 t
  回身泣向寥天月。
! W0 r' I& d, o2 b' ]2 V( c" z
3 T, O8 v( w! @4 n4 M  姚月华还被民间传说为一尊女神:秋葵花神。 - A- E6 n- q/ B" `. X5 T
' _3 g' f" I" I& O9 @7 C3 k2 q
  附一首描写秋葵花女神诗:
% x0 N! ]+ ?$ q& l( t
: W8 m- V2 ?+ n  秋葵月下黄金井, 6 ?9 n: M6 P" B
5 t/ l9 N7 d0 K3 ^! A+ `
  横架辘轱牵素埂。 # r$ ~$ a$ L; Z

5 P* ~- I" H. [, A# {3 n$ I/ N- x. t  美人初起天未明,
0 q( U6 N$ X5 `. h2 O0 z1 z  B" B9 P& d+ x1 {5 z: U
  手拂银瓶秋水冷。   
8 L6 F' i  z2 B5 ~( ^) S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2-1 01: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