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llz 发表于 2022-4-8 11:31& l8 K- ?6 I' |5 ]8 \6 s
南充李香國韞玉) r: s( K+ c, u0 l1 M' z5 I
辛酉秋季,姚君幼仲出《述先記》見示,知為桐城世家,徙居閩省,祖若父均為賢令,所至 ...
$ O8 k6 P9 W/ `' g8 ]) l: Z$ W
! s& I/ B& T, m, y0 q/ L9 [泰和陳鴻寶成秋 3 Z3 A. y: d5 N; z) O6 K9 z" o
9 ~5 T% `& ]/ `
姚君幼仲,與吾為道義之交,慷慨好學,工詩文,不喜奔競,吾甚敬之。一日出其《述先記》見示,捧讀周旋,而知幼仲居官之廉能,有自來也。其先自曾叔祖履堂公,以至幼仲,居官之廉能,有自來也,其先自曾叔祖履堂公,以至幼仲,相繼為邑宰,已四代矣,均以廉著,故其貧猶昔然。建齋撰述於前,抑齋補述於後,今幼仲復增補之,用意深遠,即此可知幼仲矣。閑嘗曠覽古昔循吏之茂,惟西漢為最,趙廣漢、張敞、韓延壽、黃霸、朱邑諸公尚已然,尤以河南守吳公為最,史曰:吳公不詳其名,是不可名名。史曰:沼平第一,不詳其跡,是不可跡,跡其後子孫蕃衍蒸蒸弗衰,故號曰:“千年吳。”至明有吳敘庵先生及其子少(尜),又俱以循吏聞,俱稱第一,吳氏之盛,幾嘆觀止矣。然以今姚氏例之,繩繩然,發揚正未有艾。孰謂今不古若耶,度其後亦必千年也。大都姚氏曾祖、祖父為人內方表和,矩步繩趨,嚴於治身、勤於為政,篤於翼子道,固一以貫之也。吾是以重其有賢父兄,而益重其有賢子孫,既敘其大略,復題以詞曰 :
% N5 w$ v j% \; p9 V; h# u: a 以為如是而廉吏可為耶?非姚氏諸先律己之旨。 以為不可為耶?亦非所以明穀孫之祉。 以廉吏為足以傳耶?則姚氏之餘慶不止於是。 以為不足以傳耶?而姚氏遞著之循聲,已訇然而若此。 此不必識其名與跡,於近似後更千年史。 失而於記求之耶? 賢子孫之用心固宜如是,如是嘉定錢仰福梯丹, 等是一人耳,曷分官與民。 分官與民者,欲以人治人。 人亦何必治,以其智愚、賢、不肖之不平均。 天民之秀者為吏,此古者立官司之意,之真精神。 後世此意浸衰失,不揣子弟之材力,祇知作官為名利,所以吏治漸下劣,遞嬗至今更不堪。 作官先問缺肥瘠,試問其意將何居?嗚呼,我亦不忍說。 大哉,吾友姚夫子,為治硜硜有古旨,歷任靜甯及毛目,只吃百姓一口水,布衣帛冠,意翛然,行其所行,止所止。 訝此萬惡地獄中,是果何修而得此?吾友曰 :“嘻,子毋疑,我將視子以吾辭。”袖中斗(抖)出《述先記》一篇,燁燁生光輝,急取讀之,拍案起曰 :
4 l {) j. X2 [0 X5 e6 V0 I1 k若而人者吾之師,奚獨吾之師,凡百有位,皆宜拜倒奉為屍。然而人心死已久,雖有此篇將奚為。
- S5 h5 j' z! x0 d8 z, O# U如君死守不知變,至竟終身難貴顯。 $ X& t, `3 \3 J0 C3 j* Q
不過自問良心安,免卻子孫大危險。
" N. A- @2 s$ K$ O# O種瓜種豆消息微,此中有數不得免。
" \5 G o2 ]* l或詫此記亦太迂,今之作官別有塗。
* t9 P4 E0 Q+ t' Y1 n一篇斷爛朝報耳,君乃奉為圭臬何。 + V# S4 F% ^/ F/ z! D
其愚乃公馬上得,天下安事詩書縛。
* h. ^9 B' }- j8 J1 X# A# l我軀其言如此付,一笑不必與之較錙銖。
, i2 |+ u) E/ W" ]3 {或詫此記一何妙,作官如此一何好,
+ y4 _- g) W5 g4 r古之人歎古之人,今也不復見此老。 & M7 W$ Q" u3 T% |3 k' u/ g9 f
我儕雖欲做好官,其奈一輩學不到。
! n7 o7 e- h7 u/ ^8 G4 {2 l1 P其言蒙懂不足辯,亦祇付之於一笑。
3 w" F) L0 c* Z W* l+ S7 \0 M姚君姚君聽我言,以我一言贅此篇。
' w/ U l$ L6 l( t父老苦苛法久矣,撫字斷賴有司賢。
' I% q! r1 Q1 O( i漢詔勸求二千石,以其下情能上宣。 0 w" M8 W, L$ U+ }$ z
作官譬如作和尚,一著袈裟鼻子拴。
5 z+ N+ N" s9 m) H' c/ C. {6 ^9 D: ^. Z喫辛喫苦是我分,宮室車馬無我焉。
& m7 q8 {( r. M( V [+ S試翻一卷循吏傳,血淚斑斑都灑遍。 ! \$ C' N' }# _
要傳千秋萬歲名,須取心肝將雪梁。
2 r( G0 _3 @' ]3 ~ P靖節恥五鬥不為,獨善其身何足貴。
' b" f, C# m7 H5 z& ^要如佛說始為佳,親身入獄控深淺。
' h8 R# s5 Y" N5 \4 |. A4 j君家先代葛布衫,想今尚未化塵埃。 # K1 [0 A. G5 f& G# I" h
留與後人反復看,碧血猶凝針線間。
, V7 ]$ b6 q9 R6 T% n7 m5 n; @如此庶幾盡我責,何待後人贊且歎。
, c3 j$ w6 {& |8 i1 r- I回頭試望家何在,惟有青山與綠山。 % w+ Q! x- e5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