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孝中 于 2012-11-26 22:46 编辑 ' s# z: n3 e; x
還有的.可多查看一下.有其它姚
$ ?2 N. M1 `9 \, p6 U8 ?7 y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2-11-26 17:07 ![]() - `2 Q8 N8 K, s" E( y
据来自网络资料,隋唐时期就有姚姓人在湖北居住。自明以来,姚姓越来越多,散布湖北全省。% A0 {. C' k; ]5 K" J" G# m# B! a
鄂东以浠水为中心的姚姓人比较多,南宋绍熙年间,姚宗茂由江西饶州瓦霄坝徙居湖北浠水团陂。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支姚姓人逐渐移居到周边的罗田、英山、新洲、广水、鄂州、安陆、黄陂、武汉等地。建有宗祠,堂号植本,现有人口三万多。派序为:“宗定均彦志,郡忠节义贤,应明士之正,科第家声远,闻行世祚芳,作客观国宇”。明代崇祯时期,宰相姚明恭,就是浠水姚姓家族的杰出代表,在他故里巴河镇仍有许多传说。浠水临近的黄冈,有一支姚姓人的派序是:“有虞家声远,闻新永足芳……”
1 ]& d+ A* X# b$ _( p) P- i武汉市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在这里聚集姚姓人较多,不仅有从江西直迁武汉的,也有从浠水、黄陂、沔阳等地再次迁入的。明代初期彦国公10世孙姚德庵从江西安福县新生乡徙居汉阳坪坊,以锦江堂为号。在武汉市的江夏姚姓人,是明初从江西南昌筷子巷迁来,一世祖姚道亨。荆门掇刀河有一支姚姓人,一世祖姚道隆,也是明初从南昌筷子巷迁来,似乎与江夏姚姓有同根之源,其派序是“应时开昌运,献瑞重国珍,盛代从文德,锦世传芳声……”武汉东北新洲县有一支姚姓人,派序是:“名承文绍世,弘德志存永……”
0 u7 K. n3 l8 g武汉市北面的黄陂姚家集,有姚姓的一大家族,一世祖姚仕显,洪武二年从江西南昌府,新昌县天德乡二十五都灵源迁来,现约有五千多人口,派序为:“仕志用伯叔,季元宏自修,英标才盛世,继武定公卿,绍起奉景仰,向尚可必任”从黄陂姚姓派序看,与南昌斗门姚姓派序基本相同,可见黄陂与斗门的姚姓人有密切联系。清宣统时黄陂有一支迁到上海现在发展到800多人。在孝感有两支姚姓人,其一派序为“文章华国秀,忠厚传友家……”其二派序为:“道同明克德,光耀俭文祥……”。江汉平原位于湖北中部,南依长江,北夹汉水,东邻武汉,西至荆州。沔阳(今仙桃市)、洪湖、监利、潜江、天门、汉川……等8县市,棋布原中,现居住着不同派序的10多支姚姓人,都是明代初期从江西迁来,仅有一支来自浙江慈溪县。这10多支姚姓人在8县市中互相渗透,彼此居住。如沔阳天福公家族,现分别居住在仙桃、洪湖、监利、汉川,还有不少人迁居外地。这支家族是明洪武二年从江西吉水县迁来,属吴兴堂,派序是:“上万一之大,光国有文章,道高朝盛世,仁厚继贤良,才学承先训,宗嗣永吉昌”。+ H* w, M. }9 }2 c8 |) K* G
沔阳宗圣公家族于明初从江西吉水螺川迁来,堂号历山,派序是:“家邦宏化,允协钦明,显承先烈,修齐治平。”沔阳桑林垸姚姓家族是从江西吉安县竹林村迁来,派序是:“仁义礼智,忠厚传家……”。沔阳天华公家族,是明初从江西安福桃溪迁来,居潜江沔阳交界的深江姚家湾等地,堂号吴兴,派序是:“大舜开先,安昌一传,圣作贤述,道德克权,家声可振,富贵万年”。在洪湖的黄蓬山一带有一支姚姓人,明初姚翠庵从安福县新乐乡迁移到此,其弟德庵居汉阳,翠庵公的六世名大端,七世舜旭,八世开来,九世先明,显然其辈字是:“大舜开先……”。潜江渔阳姚姓家族一世祖俊公,明初从江西南昌县瓦子街迁来,其派序是:“宋朝开基,本源自长,祖德宗历,万世克昌”。在监利龚场上首姚家越有一支姚姓人,其先祖禧公是在明中期从沔阳迁来。另有两支姚姓人,明初从江西迁来,派序是:“道隆朝廷,其惟仁孝”。“世忠诗书,立本启后……”。+ p6 n1 `) F! r) H% r& r, j; R, A
汉川姚姓人分支较多,有一支是明初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徙居应城,一世祖姚安定,其九世迁居汉川马口及姚花台,派序之一:“必定应兆,家国懋昭,志士贤良,宗德永绍。”之二:“朝廷之文,振起致泽,荣华富贵,长发其祥。”汉川神灵口、刘家隔姚姓人的派序是:“正大光明,敦伦修行,绍先述祖,克振家声,向贤崇德,显忠道良,其祥长发,永世启发。”汉川田二河另有一支是从南昌县筷子巷迁来,派序是:“易远向天开,望重汉林才,主谋德正前,学世明高来。”
7 |9 C9 F' Q! t* Y: L1 V6 N% C天沔昌期公家族,是明代初期从浙东慈溪迁来,在仙桃下查姚潭一带和竟陵养马咀居住,一世祖为姚昌期,派序为“玉荣伯之大,历惟加成宗,文章重群英,定国守上先……”。在天门松石湖古老台姚家赛,姚姓人的先祖缤公,在明后期携子振公从沔阳郭岭迁居于此。关于江汉地区姚姓家族的来源,江西安福县《桃溪姚氏族谱》有部分记载,大约在元末明初,正雅公的后裔十七世至二十二世中,先后有10多次迁徙到湖北江汉平原,分别居住在沔阳的洛河、平坊,潜江的深江市(今属仙桃),监利的新观前、鸡鸣渡、唐家庄,汉川的小里潭。江西新干县南溪的姚姓人,在明代有来到湖北经商者,其后裔先后成家定居于潜江、京山及竟陵(今天门)多宝等地。" j8 g2 X$ P: Z% o
襄阳地区8县市的姚姓人,有从河南南阳迁移而来,有的是唐宰相姚崇的后裔。另有一支是从江苏宿迁县徙居襄阳,派序为“文学成章,道大宏昌……”。当然也有从江西迁入的。明中期,沔阳天福公的六世姚瑚公迁居襄阳仁和村,发展甚众。清嘉庆年间,襄阳的白莲教义军首领姚之富与王聪儿率众起义,转战湖北、四川、陕西三省,势震朝廷。襄阳东边的随州,是战国时期曾侯编钟的故乡,这里的姚姓人的辈字是“尚国连宗德,永远世泽长……”。 宜昌地区的姚姓人,在枝江县姚家港较多,其一世祖姚志显,明万历四十二年从江西南昌蒿子坝积颂村迁来,另有一支是明中期从吉安县迁来,明末有族人迁居长阳县高家堰,其辈份仅知一句:“朝廷尚文学……”。 荆州的江陵、公安、石首、松滋的姚姓人分支甚多,有来自江西的,如江西安福桃溪正雅公的二十一世姚载华,于明初徙居松滋,其派序有:“学传万世永,明德习荣华……”。在江陵有一支姚姓人,他们的派序是:“道德光华远,贞祥自可荣……”。还有一些家族是由浙江、河南、湖南,不断辗转迁徙而来。如在荆州城附近有一支姚姓人,是沔阳天福公后裔在明末清初迁移到此。在江陵普济镇和秦市乡有沔阳天华公家族的后裔在此居住。 位于鄂西南的恩施地区,崇山峻岭,是土家族集居地,但在这里也有不少姚姓人。紧邻湖南龙山的来凤县,有一支姚姓人来自于湖南桃源县郑家河,明永乐年间从江西吉水迁来,一世祖姚宗贵,堂号大孝,清代初期其后裔迁到来凤县,派序为:“家楚德自大,志诚政世昌,学贤友文仕,隽秀永荣芳。”在恩施城附近,有两支姚姓人,其一派序是“崇朝忠启应,之来远大成,高明登云华,德胜佐开元,孝友为家顺,诗书礼立先。”其二派序:“大作开来泰,成先世永昌,乾延生瑞秀,严庆日云长”。湖北有81个县市,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姚姓人,姚姓人口估计在15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