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yqll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间丛谭》之有关时间的常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7:27:18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12 17:36 编辑 9 |* \7 ^; R; H
姚春荣 发表于 2015-12-12 14:31  x9 H/ _4 `( i/ X+ G, F: G  p
赞一个啦!

4 [( v7 e% t5 p3 f( R春荣宗亲您好!来姚网既可以感受姚家人深厚的情谊,又能丰富、增长方方面面的知识。谢谢你支持与关注。, H0 }& V9 a0 c8 Y- I3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7:30:26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2-12 15:06
' O1 E; O4 C* `' V" i& s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加工、研究、传承、 ...
. C4 b& N9 \: O
谢谢教授的肯定。我争取尽快上传本书。4 F5 f: w5 E& V! g- _/ E  B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9:10:43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12 17:30
* Q4 J. J5 p2 `  v' ^+ Q谢谢教授的肯定。我争取尽快上传本书。

& n, a; @8 x7 K# s* U+ Y                          春节# y' h3 t  R( S: b; I) N" K& E
       春节,我国古老的、隆重的传统佳节。旧以二十四节气 的“立春”为春节。《后汉书.杨震传》有“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的记载。南北朝把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民国时改用阳历,把阴历年正月初一起叫作"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 在“立春”前后,故称之“春节”,俗称“过年”。由于春节是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所以也称作“元旦”、“元辰”、“元日”、“元朔”、“朔日”等,还有称为“三元”的,那是这一天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 B5 @* Y- W/ Z5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9:1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14 09:41 编辑 2 L, K, R$ f# i$ L& s
yqllz 发表于 2015-12-12 19:10# T5 S, M, N0 P) |1 A. Z9 j0 u
春节" L' V) u' \5 ~* \/ s# ^7 X
       春节,我国古老的、隆重的传统佳节。旧以二十四节气 的“立春” ...

( x7 t# \$ B9 Y3 j4 N2 g3 Q# \! v0 S                          元宵
. b7 j' |7 n; n7 U" I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晚。自古以来,元宵节有着种种传统习俗,在一元复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人团聚,燃灯观灯,共同欢庆吃“元宵”,故又称上元、元夜、元夕、灯夕、灯节等。
" [  J; h5 e: J& p% c# u+ h       元宵的起源历史渊远流长,说法不一。
8 j$ u5 ]$ g  z! N       一种认为是西汉时期传下来的。每逢正月十五,汉武帝便在宫中通宵张灯以火来祭“太乙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乙,以昏时祠到明,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汉朝周勃勘平“诸吕之乱”,汉文帝上台正好是正月十五日,他便规定每年这天夜晚出宫游玩观灯,与民同乐。“夜”在古汉语中叫“宵”,于是,汉文帝把这天定为“元宵节”。不过 ,当时还没有放灯的习俗,到了汉文帝永平十年,蔡()从印度求得了佛法,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尊重,汉平帝提倡元宵节点灯敬佛,这是元宵节起源之一说。
( {5 w+ J5 v) g% [9 |( k        再一种认为是隋朝传下来的。隋炀帝时,他为了粉饰太平,每年元宵一方面要举行盛大晚会招待各国使节,另一方面下令在京城洛阳搭了十里高台戏棚,供演员和乐师吃夜点称“称元宵”。这夜“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杖开”,热闹非凡。这是元宵节起源之二说。
' m4 v' J" j6 s3 E       又一种认为是唐代传下来的。唐代元宵这夜观灯是非常盛行的。据《春明退朝录》记载,李世民时,“观灯独盛”。后来人们觉得观灯一夜不过瘾,唐玄宗时改为十四、十五、十六晚放灯,《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夜到十六夜放灯,后增至五夜。宋太祖增加十七、十八两晚,宋理宗又增加了十三这一天,明太祖时干脆改为十天。这是元宵起源之三说。
5 C* v$ o2 K1 ~       还有一种认为是宗教传下来的。《涅盘经》曰:如来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又《西域记》曰:摩喝陀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而《岁时杂记》则说:“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灯节称为“上元节”。这是元宵起源之四说。. q* U$ S3 j0 ]4 |4 t- R
      近来又有一种新起源说,认为元宵灯节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最先形成仪式活动的便是滩。滩是一种持火驱鬼的习俗活动。+ r3 D4 _# o8 v% x, X. O
6 P# Y! O* g$ R' S0 `, S6 O/ Z

签到天数: 4200 天

连续签到: 26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5#
发表于 2015-12-13 13:2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2-13 13:33 编辑 4 b: E, Y1 O* _  f; X
yqllz 发表于 2015-12-12 19:154 J: }# y! N  X$ S# r/ q. t7 E' K! d+ Y- n
元宵" a; k% y! u+ k0 n) [( Z$ n- E3 I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晚。自古以来,元宵节有着种种传统习俗, ...
3 Z5 D% R, h* h/ G4 @! v
学习,拜读,一直在拜读,一直在收获。非常感谢庆礼的付出!
3 S+ w  r* ~; l
. f; V* N4 V( F- H
% t  F% f' G' C, ~3 {) c) z+ [) P( _. w4 V. O
0 i. H5 w" n4 r4 i
6 o: `, b" H* I
0 {; e' i9 Y) A/ i

. C- @% N. \+ N
( u! H0 H! t  J- E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0:12:06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2-13 13:27" }/ }1 r/ \# V  _) `
学习,拜读,一直在拜读,一直在收获。非常感谢庆礼的付出!

5 W8 ?4 H) n! q6 p* a                         清明
5 d0 U1 Q3 n5 a  T" s$ K       清明,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俗为扫墓之期,有踏青扫墓的习俗,是我国人民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清明”一词的文字记载,最早冗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 |1 J3 s0 n* T1 n
       清明,夏代已有。原意“平治”,因大禹已治水患,既清且明,天下太平,故名。
5 @% n' L- c# X, J% c       秦汉时,清明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般在每年四月五日,也有前后到达推移的,时值太阳到达东经15度,气候温和,草木萌发,真是“晴日清明暖,长河柳色匀。”《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云清明”。
4 _8 y1 V: h- j8 z& V       农民常据清明安排农事。江南农谚曰:“清明前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r# w" L, g' M! u' }% R: E+ M
       魏晋以后,清明成为民间节日。黄庭坚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是冬至后一百余天,故又叫“百日节”。清明节自古禁火寒食、插杨柳、上坟扫墓、踏青游春、斗鸡走狗。蹴鞠拨河、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有些至今仍在盛行。/ E, G: u  E4 x% \
  T  E- K+ x( S( Z3 G1 |% d( t" H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0:45:07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14 10:12) _2 @. K. w) N) L
清明
0 V6 W* F, e$ f; u$ Y/ _       清明,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俗为扫墓之期,有踏青扫墓的习俗,是 ...
: Y5 `5 c. {  @  {) A5 e
                         端午
3 @) V1 u8 m) t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端”是“初”的意思,“午”是按干支排列出来的,五月正是“午”月。相传西周时,人们在这一天把采来的艾叶悬在门户上,以除毒气,把菖莆挂在门框上,以避恶邪,这是早期过端午节的情形。之后又有种种传说。于是,端午节又有莆节、端阳、端节。午日、重五、重午、天中节、沐兰节、解粽节、女儿节、娃娃节、诗人节等称。
# m: m2 J* @- a! g                              “端午”的来源有四种说法
. e2 u6 Y5 g% g5 v0 {( v0 I: c8 [       一、较为久远的,是认为这个节日起源于纪念屈原,也是较普遍的说法。因为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在汩罗江畔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抢救屈原,并保护其尸身,便把粽子投入江中给鱼虾蛟龙吃,于是传说了端午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由来。5 I, }1 p% Q/ \9 ^! c5 |
       二、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这看法是晚近才有的。但自闻一多先生就此作出论证后,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法。黄石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说到龙舟竞渡的宗教意味浓于悼念忠良,并提出竞渡原是驱送瘟神的一种行为。- X, }8 ?/ l% p' V$ N  c2 }5 ^
       三、认为端午节源于恶日。原来 ,古人称五月为“恶月”,端午是五月里最不吉利之日,以不举五月子(即不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而视为灾星遗弃)为主要内容的恶日是端午节。% W2 _/ g2 D; B, @
       四、 说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生日是“端午”。据《容斋随笔》载:开元十六年(728年)农历八月初五是唐玄宗出生之日,张说在献“大衍历”的序文中写道:“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屋之夜献之”。于是,有人趁机奏请定八月初五为“千秋节”。“月惟中秋,日在端午”即出典于此。9 P# \9 a, N& [% z7 t5 |2 i
" F% G) `% f! h% i4 S- G& [2 X$ P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5:02:06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14 10:45# i. a9 F/ W( J2 Q1 ]& y
端午. f3 x9 ~+ |; j6 ?+ [& s9 K2 s, U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端”是“初”的意思,“午”是按干支排 ...

1 z! `4 `6 u1 x7 A  D4 z9 Q/ _                        七夕6 E0 A2 C: R& O
                  七夕.别称.由来
# t; f2 r6 G+ J% J4 O- p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夜也。相传是牛郎织女二星相会,“喜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渡来。”以后七夕逐渐成为民间的重要节日。其实,天上根本没有河。在夏夜的星空中,我们看到一条乳白色的光带,从东北伸向西南,被说成是“银河”,河西是织女星,河东是牛郎星。织女星与地球相距270万亿公里,牛郎星与地球相距160万亿公里,两星相隔160万亿公里,是根本不可能相会的。
4 l8 A5 @( g, e         七夕,又称“乞巧”、“巧节”。《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以乞巧。有(虫喜)子网于爪上,则以为得。”帝京景物略:“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石生膜,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茄影者,谓乞得巧。”故得名之。0 T: E7 ~. V9 a; m" Q, Q# \
       日本亦有“巧节”,殆仿自我国,惟期 在七月四日,其神话之流传,与我国稍异。日本儿童,每届星夕,恒群聚园中,植竹竿多根,上悬各种剪成之纸形,随风飘舞,以鼓兴趣,并于园之一隅,筑祭台,陈瓜、果、粉团等以餐牛郎织女。
: y  T0 P# Z# F. [! f: D7 C1 B  p8 S; G, t, X* O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6:32:27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14 15:02% I5 }8 K% X( I1 `' J
七夕
' a% P" L0 i+ c8 O) Y: d- |                  七夕.别称.由来5 V$ m* ?! D/ ]# F+ ~1 L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夜也。 ...

0 o3 _/ e/ {' V  O( b                        中秋" v  r7 m9 n# m( X7 n. \& K, N1 }9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近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中秋”二字,按古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故叫“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而称“中秋”。八月十五日 定为节,故称“中秋节”和“仲秋节”。又旧时有尝月、拜月、饮团圆酒、吃团圆饼(月饼)和团圆饭等习俗,故又称“团圆节”。
6 {% w' l4 N& ?$ q: b6 C  W: F         中秋的由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查不出可靠的文字依据。据传说,早在秦汉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中秋敬老的活动,官府挨户慰问老人,赐给坐凳、手杖和一种类似现今糍粑的饼子,并逐渐形成了迎神赛会、降神、听香、祭月、尝月、吃月饼、玩兔儿爷等习俗。它与“月”都有关联,俗语道:“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因为夏季的潮湿空气已收敛净了; 冬季刮起尘沙的西北风尚未到来,此时空气显得分外清新、洁净。再加上这个季节太阳直射赤道,那围绕赤道运转的月亮,直受太阳光,所以月亮显得特别亮、特别圆。中秋之际,正是收获季节。因此,中秋不仅喜团圆,更是喜庆丰收的节日。入夜,全国各族人民“千里共婵娟”,度良宵,热闹非凡。  \9 m1 i* R" i3 }  m5 m1 }
       中秋,在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也有与我国大体相似的习惯。日本叫“月圆节”,朝鲜则称“秋夕”。所不同的是朝鲜人不吃月饼,而代之以豆沙、枣泥蒸饼。2 v# f% F8 h2 `, i5 ?. [, C
, o, Q+ ^7 k/ }% A7 @) W6 j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6:53:39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14 16:32
* z  S; ]' {, N9 z中秋
+ e/ E: ^- ^6 \7 |; `* O' R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近代民 ...
+ i* E' o" I1 d6 h% x
                        重阳
2 B0 {5 r, D6 M% n% }: v  _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出自《易经》,它把六叫做阴数,把九叫做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因此称为“重阳”、“重九”。又“九”偕音“久”,故于重九日形成庆祝风气,“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已经在民间广泛流行。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传东汉年间道士费长房预言其徒弟恒景家中在九月九日要遭大难,如果戴茱萸,饮菊花酒,到高山上去,就可以避难。恒景听他的话,一家人到山上去避了一天,回来看到家中的鸡、牛、羊都暴死了。从此,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 J& u  C8 x4 G$ d* G* t, c+ Z       插戴茱萸是普遍的风气,王维有诗曰:
; x0 v1 I. J1 t$ f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0 P- K( j4 c2 n&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L; Q! q) q6 ];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12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