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老兔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所有56个民族各族全家福照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05:4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2 U+ \9 G/ z( q, j
# M) {: I5 \) ~( H, }- v# L, s
4 O' ?  w" c. ?( r% `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j5 Y, ~; d0 Q5 l
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8,725人,占2.8%,西藏有1,223人,占0.4%;其余省市区均有散居,共有4,065人,占1.3%。纳西族也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08:30 | 只看该作者

5 F. r" \. G; P- V; b

. `9 [( U9 N) F: L+ n: {6 {: I' F" [& X. z. \% ?/ e- E; U: c

5 ]2 L9 I% r$ g+ z
  z- n) K3 I" Z. N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现有人口119209人。+ N% f* \4 v9 g6 f; |. [, r, @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6 Z9 V  E" h& M0 @* j/ p
; J! V$ F; Q, o+ h' ]& U2 g( c; u  p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11:01 | 只看该作者

1 b* b8 y  ^3 y+ G7 s

( [4 p& I) n3 Y  t7 M7 R- N2 a( m( o/ q  _6 _: o2 V
“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民族自称,意为“四十个姑娘”,也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另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零星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60823。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v; B; {; u% Q* |* C- f
绝大部分居民使用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居南疆者通晓维吾尔语,居北疆者通晓哈萨克语。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通用汉语、蒙古语。$ o( P- X+ S6 O, j/ c9 [8 W
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契骨”、“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纥里迄斯”、“纥迄斯”、“黠戛司”等。2000多年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12:39 | 只看该作者


9 P  a* N0 R! y8 u7 ^/ T; _4 O$ C9 }; ^
% O$ _. P: c) W1 D1 @

' H* l4 E! O  E, w!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称“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土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近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k" Y9 W; {  o* L: V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人口19万多(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根据距今最近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14:13 | 只看该作者

$ C7 g' o  L- i6 O+ W

1 n# w9 U0 [3 F- Z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在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17:56 | 只看该作者

" q7 A; J2 G$ t& A3 J

2 |% {. a1 D0 y3 Z2 b) ^, f4 \+ E0 @) I8 \+ P8 E( F* e
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 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2 P- n6 w5 n* ^3 o) n7 e8 f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20:22 | 只看该作者


3 V4 b: F/ y& ?* F
6 W* h$ w4 y; L7 o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中国羌族(古羌和现代羌族) -------- 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 R9 O1 E' H$ W+ p" }2 d5 ?) @5 z
6 t3 p! B3 l, G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22:20 | 只看该作者

8 z7 l. w$ H% J4 h/ w  ?
7 {1 X) ~& P' p

+ S3 W3 s- m: o0 `% H布朗族(bùlǎngzú)   Blang ethnic group  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着的濮人,自称“乌”,他称本人,俗称“花濮蛮”。从日老(今保山)迁来勐底(今施甸),现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布朗族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v( s, k2 W5 w. ^* G$ A# F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帮”,部分自称“阿瓦”、“阿尔瓦”、“伊瓦”、“佤”和“翁拱”等。汉族或傣族称之为“濮满”、“蒲满”、“孟”等。人口8.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的布朗族兼通傣语,多信奉小乘佛教。保山市的布朗族有8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昌宁县。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的布朗族。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24:24 | 只看该作者


4 T  t1 o/ M5 ~: V) u4 P, X3 U; C

, n( c/ h2 ]5 [( `; C% v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撒拉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0 `3 i& c4 j, H* S" F" l+ W撤拉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郸乡和甘肃省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还有少数散居在青海省西宁市及其它州县,在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撒拉族人口数为104503。主要从事农业,园艺业也很发达。撒拉族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不少撤拉族人民会讲汉语和藏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使用汉文。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26:04 | 只看该作者


/ `# q. ^& Z  g, U: u4 j0 M+ C8 A7 T9 ?+ Y1 L2 a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

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人口7.73万(2007)。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藏语系(一说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或“台-卡岱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师公和少数学者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4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