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 f4 X1 w4 |+ \0 x
第六节 如何纳受戒体3 o' c' j- A6 t) B3 T# H( n4 s4 C
有关八关戒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绍至此,大致已经完备了,现在再来介绍纳受戒体的方法。& N8 B$ l- Q2 S4 g$ \' ]8 E; z8 ?
本来,三归、五戒、八戒,说戒受戒,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准备的工夫做够了,受时就很容易。但在中国的大寺院中,一切讲究排场,所以读体大师,也为八戒的传授,编了一篇〈授八戒正范〉,共分八节仪式,其纲目如下:" a/ E2 N( U4 f4 T n& Q* @9 c
一、敷座请师——由引礼师领导迎请和尚升座。。
3 c: m' F+ [6 Q7 x 二、开导——略示八戒的意义及持斋的方法。4 g8 c# Q: m) j
三、请圣——迎请佛法僧及护法龙天。
' p- R9 ~ y7 m% D 四、忏悔——忏除往昔恶业,忏断未来恶业。' f) a" w/ ]* j/ T4 E! A% L4 Y! ]
五、受归——以三归纳戒体。! d6 ]( X6 ~7 Z* S7 Y1 E/ z
六、宣戒相——宣说八戒戒相条文。3 [# P0 Z9 F3 r# x7 ]3 i
七、发愿——发愿以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使成无上菩提,同在弥勒
1 j& B5 e4 j3 ]6 t! t9 ] 的龙华三会,了生死,化有情,生极乐。8 C3 w+ z# n* C* q5 o( R- W8 n5 {# ^
八、劝嘱回向——说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劝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3 x) R1 w; ^' H' B+ N! `% o5 @& r9 Q 此一〈授八戒正范〉,虽然很好,做起来的场面也很隆重庄严,但是所需时间较长,受戒之时,除了授戒师,还要引礼师,戒师若非住持方丈,行来颇为不易。/ W6 w, L @, ?. r7 |
因此,弘一大师曾经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在照抄介绍如下:( M% k' }. i4 G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於我。
4 L* `/ a* [4 U. q/ g& A6 l- n4 b4 A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l; F% v, w" l2 O; Q+ |7 C% U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0 T* q! f! Q: J( k9 d6 O/ o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 {* L7 g% k. z' ~7 @" R2 M 先当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过午不食),后修八种功德法。(以上三说)
- V8 H- W( g/ d A: T 我名某甲,唯愿阿舍梨摄受於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以上三说)2 F" S0 U/ W( b9 W; W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属在家二众,亦兼通於出家诸众,如《药师经》中所明。此文且据在家者言,故云优婆塞,若出家者,随宜称之),唯愿阿舍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於明旦日初出时,於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华蔓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三说)
b) X2 F! d' s0 k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一说)又诵伽陀颂曰:! w$ @0 r, A2 _: X6 z9 {% ]( M& ]: b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0 I% ^; P# X. N$ ~8 Z' w- H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1 |3 ^5 d$ A# t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 d: b# x0 H; S0 e$ g 说法饶益於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 R) f7 [. V# d; F; V3 q 以上文中的案语,均系弘一大师原文。唯其主张出家诸众亦持八戒者,必须加以说明:根据律制要求,八戒乃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戒,只要受了沙弥戒,就已终身须持八戒,至於比丘戒,更不用说,已经包括了八戒,所以,出家诸众,乃自然而然是终身受持八戒的。但是,弘一大师之所以说出家诸众也当受八戒者,正因今世的出家诸众,殊少依律而行。多数出家人,别说比丘戒或沙弥戒,连八戒也未能受持啊!
! j0 s3 p$ J q: X5 J 现在再录《在家律要广集》卷四中的〈受八关斋法〉如下,用供参考(续藏一○六·三八○A至B):
6 N2 {7 v- o5 A) T4 N 先应教受三归法:% W1 O" S5 z/ x* I. i3 A& i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 A6 |2 m( R$ m: c" \0 [* p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e4 z/ x! q, j/ j; ]
次应教受戒斋法:
4 V7 F; t% L, d4 C* ?8 X! F3 l 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嗔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 }* S! P$ T0 d: m3 }8 H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9 e' Z9 k: {8 z, P: q8 U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k) ~2 k, m+ ~: v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欲。- P/ N6 ?0 {4 D) U: W0 ~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0 L, \, ^5 V) [* ^6 n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5 G$ p- Y6 l% x( ~" `8 q
如诸佛尽寿不著香华蔓,不香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华蔓,不香涂身。
& O w6 ^5 d k, i- O1 x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 l" A3 L2 _: t4 K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5 L3 ~* D4 C0 v+ P& t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7 q& o% ^! J& X3 K( d% ?3 y0 z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如果各人自有愿求,均可加入回向)" m- }% U. L" Y
这篇〈受八关斋法〉,似较弘一大师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所录编的还要简要,三五分钟之内,就可把这堂受八戒的佛事做好。并且这是将八戒与一斋,分列为九条,称为“戒斋法”而不称“斋戒法”。其实,用“斋戒”二字,是受儒家“斋戒以告鬼神”及“斋戒沐浴”的影响,依照八戒斋的次序言,应该称为“戒斋”而非“斋戒”。所以笔者本篇行文均用“戒斋”,徵引他文者,则随文而录。或也有人以为,八戒以斋为体,称为“斋戒”,那也不无道理。
. B, J" ~ r) z' a9 H. z 另有此处是“如诸佛”受持戒斋,在《中阿含》〈持斋经〉中,则是比照“阿罗诃”受持的。
|
|
|